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
2.1 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
第三章重型厂房结构设计
上层柱 间支撑
刚性系 杆
屋盖垂 直支撑
下层柱 间支撑
第三章重型厂房结构设计
3)设置规定: 每列柱都必须设置柱间支撑; 多跨厂房的中列柱的柱间支撑宜与其边列柱的柱间支 撑布置在同一柱间; 每列柱顶均要布置刚性系杆; 下层柱间支撑一般宜布置在温度区段的中部,以减少 纵向温度应力的影响。下层柱间支撑与柱和吊车梁一 起在纵向组成刚性很大的悬臂桁架。为了使纵向构件 在温度发生变化时能较自由地伸缩,尽量减少温度应 力,下层支撑应该设在温度区段中部。只有当吊车位 置高而车间总长度又很短时放在两端才是合理的。此 时下层支撑设在两端不会产生很大的温度应力,而对 厂房纵向刚度却能提高很多时。 当温度区段小于90m时,在它的中央设置一道下层支 撑(图9.3.1,a);如果温度区段长度超过90m,则在 它的1/3点处各设一道支撑(图9.3.1,b)
第三章重型厂房结构设计
②合理柱网尺寸:柱网布置应使总的经济效应最佳. ※ 在跨度不小于30m、高度不小于14m、吊车额定起重 量不小于50t时,柱距取12m较为经济; ※ 参数较小的厂房取6m柱距较为合适; ※ 当采用轻型围护结构时取大柱距15m,18m及24m较适 宜; ※ 位于软弱地基上的重型厂房,应采用较大柱距。 ③温度收缩缝的设置: ♫ 设置规定:厂房的纵向或横向的尺度超过表9.1.1规 定的数值时应设置温度收缩缝,以避免结构中衍生过 大的温度应力。 ♫ 设置方法:原则上双柱温度收缩缝或单柱温度收缩缝 皆可采用,不过在地震域区宜布置双柱收缩缝。
第三章重型厂房结构设计
(4)支撑构件截面验算 a.支撑构件的长细比验算 支撑的截面尺寸一般由杆件的长细比按构造要 求确定,即首先应满足其容许长细比的要求: max [ ] 式中[λ]为支撑杆件的容许长细比。 计算支撑杆件的λmax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张紧圆钢拉条的长细比不受限制。 (2)十字交叉支撑斜杆的计算长度: 平面内计算长度:取节点中心到交叉点间的距离; 平面外的计算长度:当按拉杆设计时,取节点中心 间的距离l(交叉点不作为节点考虑); 当按压杆设计时,应按表8.3.1取用。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布置原则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布置原则1.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布置原则1.1 结构体系选择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选择应考虑建筑的高度、形状、荷载等因素。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结构、筒状结构等。
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可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1.2 结构材料选择高层建筑的结构材料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荷载。
常见的结构材料包括钢结构、钢混凝土结构和钢木混凝土结构等。
在选择结构材料时还应考虑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1.3 布置原则高层建筑的布置应考虑结构的均匀性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为了提高建筑的整体性能,应采用合理的布置原则,如底部加固、设计布局合理、选择合适的结构系统等。
1.4 开间控制高层建筑的开间控制是指建筑结构中跨度的控制。
合理的开间控制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整体刚度。
开间控制应根据具体的结构形式和荷载条件来确定。
1.5 端部处理高层建筑的端部处理是指建筑结构两端的处理方法。
端部处理应考虑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变形性能,采用合适的端部处理方法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
1.6 楼层布置高层建筑的楼层布置应根据建筑的功能和使用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
楼层布置应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合理确定楼层的数量和高度。
1.7 结构连接高层建筑的结构连接应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确保连接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结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栓连接、预应力等。
1.8 结构维护高层建筑的结构维护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对结构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的工作。
结构维护应根据结构的使用状况和维护需求,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和方法,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高层建筑结构体系选择案例分析附件2:高层建筑结构材料选择流程图附件3:高层建筑布置原则实例展示法律名词及注释:1.高层建筑: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建筑高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建筑物。
2.结构体系:指建筑结构的整体布局和组成形式。
3.结构材料:指用于构造建筑结构的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等。
结构体系的选择和布置
1 结构 体 系的布置 . 2
高层 混 凝 土 结构 常 用 的 结 构体 系 有 框 架 结 构 、剪 力 墙 结 构
() 5 粱跨 中弯矩放大系数: 当不计算活载不利布置时, 可通过
该 参 数 调 整 粱 在恒 、 载 作 用 下 的跨 中弯 矩 . 高结 构 安 全 储 备. 活 提
尽量选择对 抗震有利的场地。 避免在不利于抗震的危险地
段 建造 甲 、 、 类 建 筑 , 法 避 开 时, 采 取 有 效 措 施 减 少 和 乙 丙 当无 应 消 除其 不 利 影 响. 般 在 初步 设 计 前 就进 行 勘 探 和 选址 。 一
个. 多塔结构则不应少于 多塔楼 数的 9倍, 计算振型数应保证 且
架 设 计 ,则 使整 体 结构 在 剪 力 墙 开 裂 而 刚 度退 化后 偏 于 不 安 全。 其 取 值 体现 了 多道 抗 震 设 防 的原 则 。 () 型 数: 建 筑 至 少取 9个 , 虑 扭转 耦 联 时 至 少 取 1 3振 高层 考 5
1 概念设计在结构 中的应用
1 场 地条件 和基础选 型 . 1
避 免 连 梁 开 裂过 大 . 系 数 不 宜取 值 过 小 . 般 不宜 小 于 05 。当 此 一 . 5
结构位移 由风荷载控制时折减 系数不宜小于 08 .。
() 连 成 一 体 按 型 截 面 梁 工 作 而 计 算 时 梁 截 面 取矩 形 故 7梁 可 考 T考 虑 楼 板对 梁 刚 度 的贡 献 , 于 现 浇 楼 面 一 般 边 框 梁 取 , 对 1 . 问框 架 梁 取 20 .中 5 .。 ’ () 扭 矩 折 减 系 数 : 于 现 浇 结 构 可 以考 虑 楼 板 对 梁 的 约 8梁 对 束 作 用 而对 梁 的扭 矩 进 行折 减 . 减 系 数 可 以在 0 ~ . 间 。 折 .1 4 0之
结构体系及布置
结构体系及布置
1.1设计原则
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安全可靠、受力明确及经济合理的设计原则进行结构设计。
(1)结构布置受力明确,传力途径直接简单;
(2)加强结构整体性和结构抗扭刚度,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屋面板,加强楼屋盖系统;
(3)控制结构单元的刚度,做到平、立面尽量规则,各层刚度不发生突变;
(4)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延性,避免脆性破坏;
(5)采用合理、经济的材料,尽量减轻结构自重;
(6)加强楼梯间等的抗震构造措施。
1.2结构选型
本工程结构单元采用墙式剪切型抗震阻尼器消能减震设计,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墙式剪切型抗震阻尼器消能减震是通过在建筑物的抗侧力体系中设置消能部件,由消能部件的相对变形和相对速度提供附加阻尼,来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本工程墙式剪切型抗震阻尼器主要布置在填充墙的位置,不会对建筑使用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在结构设计时需对与阻尼器相连的框
架梁、柱进行加强。
本工程属重点设防类,采用消能减震设计来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3楼、屋盖体系
本工程楼、屋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拔地而起。
高层建筑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更是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有效手段。
然而,要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和舒适,其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以及它们的组合结构等。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组成的框架来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
这种结构体系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提供较大的室内空间。
然而,其抗侧刚度相对较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位移较大,因此适用于层数较少的高层建筑。
剪力墙结构则是利用建筑物的墙体作为主要承重构件来抵抗水平荷载。
剪力墙的抗侧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位移小,适用于较高的高层建筑。
但剪力墙结构的建筑平面布置不够灵活,空间受限。
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既具有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的特点,又有剪力墙结构较大的抗侧刚度。
在这种结构体系中,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竖向和水平荷载,通过合理的布置,可以有效地控制结构的变形。
筒体结构又分为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和束筒结构等。
框筒结构是由周边密集的柱和高跨比很大的窗裙梁所组成的空腹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是由内筒和外筒组成,内筒一般为剪力墙围成的实腹筒,外筒则是由密排柱和窗裙梁组成的框筒;束筒结构是由若干个筒体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空间刚度极大的结构体系。
筒体结构具有非常好的抗侧力性能,适用于超高层建筑。
在确定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首先是建筑的功能需求。
例如,商业建筑可能需要较大的开敞空间,此时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可能更为合适;而住宅建筑对房间布局的规整性要求较高,剪力墙结构可能更能满足需求。
其次是建筑的高度和抗震要求。
一般来说,高度越高,水平荷载越大,对结构的抗侧刚度要求越高,此时筒体结构或组合结构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此外,地质条件、风荷载等自然因素以及施工条件、经济成本等也会对结构体系的选择产生影响。
结构体系和布置(3)
第三章 结构体系和布置 3-1 框架结构 3-2 框架-支撑结构 3-3 伸臂及带状桁架结构 3-4 筒体结构 3-5 巨型结构 3-6结构选型和布置原则
3.1 框架结构
1) 框架分类
类型1:刚接框架 类型2:铰接框架(排架) 类型3:半刚接框架
梁柱节点构造形式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一榀框架在第i层的水平位移由以下部分组成:
柱弯曲变形引起的侧移; 梁弯曲变形引起的侧移; 柱拉压变形引起的侧移; 节点域剪切变形引起的侧移; 整体二阶效应引起的侧移;
柱弯曲变形引起的侧移δic:
δic
h/2 h/2 V/2 l V/2 V/2 EIc V/2
V ⎛h⎞ ⎜ ⎟ δ ic 2 ⎝ 2 ⎠ = 3EI c 2
3.钢材牌号及结构构件
(1)钢材牌号 相当Q345
柱及主梁为SM50A,次梁SS41, 压型钢板亦为SS41,高强度螺栓F10T。 (2)钢柱及钢梁 钢柱为焊接箱形截面柱 截面尺寸为450mm×450mm等截面柱 柱的钢板厚度自下而上为42mm~19mm 梁为焊接H型钢,梁高650mm,宽度200~250mm, 翼缘板厚度自下而上为32~19mm,腹板厚度12mm。 多数梁为变截面梁,支座段的翼缘宽度和厚度大于中间段。 次梁采用轧制H型钢。
实例 1.建筑概况
北京长富宫中心
该建筑为地下2层和地上25层的旅馆建筑,建于1987年。 房屋高度 91m ,标准层层高 3.3m 。建筑平面 25.8×48m 的矩 形平面,主要柱网尺寸为8m×9.8m。外墙采用带面砖的预制 混凝土挂板。
2.结构体系及主要计算结果
该建筑为全钢结构,结构属框架体系,但在2层以下和地 下室为钢骨混凝土结构。结构基本周期为3.6s,最大层间 位移角1/337,小于1/200的限值。 设计过程中曾与框架-支撑体系方案作比较。框架-支 撑体系的基本周期为2.37s,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398; 其侧向刚度与框架方案相比有很大的提高,但因施工复杂 等原因未取用该方案。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2章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和布置原则
4 变形缝的设置
在未采取措施的情况下,伸缩缝的间距不宜超出 表1—8的限制。当有充分依据、采取有效措施时, 表中的数值可以放宽。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表1—8
注: ①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具体布置取表中框架结构与 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②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层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 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少; ③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 距宜适当减少。
多年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经验表明:高层建 筑结构宜调整平面形状、尺寸和结构布置,采取构造 和施工措施,尽量不设变形缝;当需要设缝时,则应 将高层建筑结构划分为独立的结构单元,并设置必要 的变形缝。
4 变形缝的设置
温度缝:防止结构因温度变化和混凝土干缩变形 产生裂缝(基础以上上部结构断开) 不设温度缝的措施: 1. 温度影响较大部位提高配筋率; 2. 加厚屋面隔热保温层,或架空通风屋面; 3. 顶层局部设温度缝后浇带;即高强度等级的混凝 土;主体混凝土浇注后两个月;贯通结构的横截 面;位置应为结构受力影响最小,且曲折延伸避 免全部钢筋同截面搭接 ;一般每隔30~40m设一 道,后浇带宽800~1000mm。
适用30层以上 。
长/宽<2,截面尺寸接近正方形、圆形、正多边 形较好。
4、筒体结构体系
(1)框筒结构:内筒承受 竖向荷载,外筒承受水平 荷载,柱距一般在3m以内, 框筒梁比较高,开洞面积 在60%以下 1931年102层帝国大厦: 钢框架-剪力墙体系,用 钢量2.06kN/m2 1972年110层世界贸易中心:筒中筒结构体系,用 钢量1.81kN/m2
1974年110层西尔斯大楼:钢成束筒结构体系,用 钢量1.61kN/m2
斜拉桥孔跨布局索塔拉索布置及结构体系
(1)在实体塔上交错锚固 在塔柱中埋置钢管,再将斜拉 索穿入和用锚头锚固在钢管上 端的锚垫板上。
(2)在空心塔上作非交错锚固 构造与实体塔锚固相同,但
需在箱形桥塔的壁内配置环向 预应力筋,以抵抗拉索在箱壁 内产生的拉力
• 将钢锚固梁搁置在混凝土塔柱内侧的牛腿上,斜索通 过埋设在塔壁中的钢管锚固在钢锚固梁两端的锚块上。 塔两侧相等
• 梁、塔、墩互为固结,形成跨度内具有多点弹性支承 的刚构。
优点: (1)既免除了大型支座又能满足悬臂施工的稳定要求; (2)结构的整体刚度比较好;主梁挠度小。 缺点:
(1)刚度的增大是由梁、塔、墩固结处能抵抗很大的负 弯矩换取来的,因此这种体系的固结处附近区段内主 梁的截面必须加大。 (2)为消除温度应力,需要墩身具有一定柔性,故常 用于高墩。
(1)塔较矮; (2)梁的无索区较长,没有端锚索; (3)边主跨之比较大; (4)梁高较大; (5)受力以梁为主,索为辅; (6)活载作用下斜拉索的应力变幅较小。
1 主梁构造
主梁的主要作用: (1)将作用分散传给拉索。 (2)主梁承受的力主要是拉索的水平分力所形成的轴压
力。 (3)抵抗横向风载和地震荷载,并把这些力传给下部结
有着很大的关系。
l主孔跨径一般比双塔三跨式跨径小,适用于跨越中小河 流和城市河道。
l边主跨之比为(0.5~0.8),但大多数为0.66。边跨大, 考虑拉索应力疲劳,中间设桥墩改善。
很少采用。因为中间塔没有端锚索来有效限制它的变 位。采用增加主梁刚度和索塔刚度增加了工程量。
活载作用时,往往边 跨梁段附近区域产生 很大的正弯矩,并导 致梁体转动。解决这 个问题,常用:
(3)密索体系主梁各截面的变形和内力变化较平缓,受 力较均匀;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概述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概述1. 引言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设计与施工需要特别关注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进行概述,以便了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概述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是指建筑物整体结构的组成方式和布置方式。
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框剪结构、筒状结构和塔式结构等。
下面将对各种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进行简要介绍。
2.1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其特点是在垂直方向上由多层楼板和柱连接形成一个框架。
框架结构通常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
在地震和风荷载下,框架结构通过柱和墙的竖向作用力将水平荷载传递到地基,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2.2 框剪结构框剪结构是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剪力墙,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剪力墙通过对结构的水平荷载进行吸能和分散,减小了结构的位移和应力,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框剪结构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并广泛应用于地震活跃地区。
2.3 筒状结构筒状结构是指通过设置筒状墙体或筒状柱体来构成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筒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刚度,能够有效降低结构的位移和应力,对于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筒状结构还可以提供大空间的使用,减少结构支撑点的数量,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
2.4 塔式结构塔式结构是一种利用塔式柱或塔式墙来支撑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塔式结构通常应用于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具有较高的抗风性能和抗震性能。
塔式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并且对结构材料和施工工艺有较高要求。
3. 高层建筑结构布置概述高层建筑结构布置是指将各种结构体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结构布置不仅要考虑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要考虑建筑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结构布置方法。
3.1 中心布置中心布置是指将结构的重心和承载力集中在建筑物的中心部位。
单层厂房的结构组成及布置
2、变形缝的设置
➢ 厂房的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① 伸缩缝
• 由于材料的热胀冷缩性质,致使厂房随温度变化而 产生变形,且厂房平面尺寸越大,积累变形越大, 从而产生的结构应力也越大,有可能导致结构开裂 或破坏。
➢为避免这种不利影响,可将厂房划分开,用减小长度的方 法来减小温度引起的变形及应力。在相邻段之间留有一定宽 度的缝隙,供膨胀变形用,这个缝即称为伸缩缝。
③ 基础
➢ 承受柱、基础梁传来的荷载,并将其传给地基。 ➢ 基础包括柱下独立基础和设备基础。柱下独立基
础承受柱和基础梁传来的荷载。设备基础承受设 备传来的荷载。
11)基础
④ 支撑系统
➢ 支撑系统包括屋盖支撑和柱间支撑。屋盖支撑又 分上弦横向水平支撑,下弦横向水平支撑,纵向 水平支撑,垂直支撑及系杆。
由小型屋面板、檩条、 有檩体系—— 屋架及屋盖支撑所组成
屋盖结构
由大型屋面板、屋架或屋面 无檩体系 —— 梁及屋盖支撑组成,有时还
包括有天窗架和托架等构件
➢ 屋架或屋面梁:与柱形成横向排架结构,承受屋 盖上的全部竖向荷载,承受其自重和板传来的活 载,并将其传给排架柱。
2)屋架
➢ 天沟板:屋面排水并承受屋面积水及天沟板上的 构造层自重、施工荷载等,并将它们传给屋架。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对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 架结构,当有墙体封闭时,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为100 m,当 无墙体封闭处于露天时,缝的最大间距为70 m。
② 沉降缝
沉降缝:单层厂房结构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有较好的 适应能力,故在一般的单层厂房中可不设沉降缝。 当厂房相邻两部分高度相差大于10m,或吊车起重量 相差悬殊,地基承载力或下卧层土质有较大差别等, 应考虑设置沉降缝。
结构体系的优化要点
结构体系的优化要点摘要:结构优化的关键是结构体系的确定,包括平面布置、体型、层高、总高等因素的控制,笔者根据多年的工程设计、咨询经验,针对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总结出以下一些方案设计阶段主要控制原则以及结构体系、类型、布置的确定原则。
关键词:结构体系;结构类型;结构布置;地下室;原则1、结构体系的优化可分三个层次●方案设计阶段,确定最合理的结构体系,一般是偏定性和功能需求的,主要在结构类型、平面布置、立面造型、柱网尺寸等方面提出结构设计工程师的建议和要求;●初步设计阶段,结构体系的深化,专注于技术问题,如抗震、抗风等,对高层结构,主要体现为结构的刚度,重量和造价的最优搭配;●施工图设计阶段,承载能力优化,微调结构的布置和尺寸。
2、方案设计阶段主要控制原则2.1建筑平面布置上力求方正,遵循简单、规则、对称的原则,尽量避免出现平面不规则,控制平面长宽比,突出部分长度l不宜过大,l、L等值宜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表3.4.3的规定,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的平面布局等等,如下图所示的平面布置应避免。
(尽量避免出现平面不规则,这就可以少布置或不需要布置抗扭构件,从而降低钢筋含量;结构越长,为克服扭转影响,建筑两端需要增加刚度,布置较长的剪力墙,较大的梁、柱及较多的钢筋,因此造价越高。
)2.2建筑物的体型规整,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水平承载力沿高度宜均匀变化,层高相差不要太大,不宜出现如下典型情况。
(避免因为层间刚度比不满足规范要求而增加抗侧力构件,从而提高钢筋用量)2.3选用合理的高宽比。
建筑结构的高宽比宜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3.3.2条的规定,例如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在抗震设防烈度6、7度时,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宽比不宜超过6,框架结构高宽比不宜超过4。
2.4.按照高度分界点控制建筑物高度。
建筑物高度、风荷载大小、地震设防烈度对结构成本会有较大影响,当建筑物高度超过且接近分界点时,尽量通过优化层高、标准层面积、楼层数,使建筑物高度按照高度分界点控制。
《结构布置》课件
模拟分析
进行模拟分析,获取结构的应 力、应变、位移等结果。
选择合适的计算软件
选择功能强大、易于操作的结 构分析软件,如SAP、ANSYS 等。
加载与边界条件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加载和边界 条件,模拟实际受力情况。
结果评估与优化
根据模拟分析结果进行评估, 找出潜在问题,进一步优化结 构布置。
《结构布置》ppt 课件
目录
• 结构布置概述 • 结构布置的原则与要求 • 结构布置的常见类型与实例 • 结构布置的优化方法与技巧 • 结构布置的工程实践与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结构布置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结构布置是指通过合理安排和组织各种元素,以实现特定目 标的过程。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结构布置特指对建筑物或 构筑物的空间布局、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规划与设计。
实践经验总结
大跨度结构的布置需充分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稳定性、施工难度及经济性等因素,选择 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
特殊环境下的结构布置实践
特殊环境的定义与特点
特殊环境是指对建筑物有特殊要求或存在特殊地质、气候 等条件的场所。
案例分析
青藏铁路沿线的桥梁和隧道,由于地处高原、冻土等特殊环境, 其结构布置需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气候特点及施工难度等因素,
实践经验总结
高层建筑的结构布置需充分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结构安 全、经济性及施工可行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和 布置方式。
大跨度结构的布置实践
大跨度结构的定义与特点
大跨度结构是指跨越较大空间的建筑物,具有跨度大、重量轻、跨越能力强等特点。
案例分析
国家体育场“鸟巢”作为典型的钢结构大跨度场馆,其结构布置采用了双向弯曲的格构式 钢拱架结构体系,实现了建筑的独特造型和承载能力。
门式钢架结构形式和布置
门式钢架结构形式和布置4 结构形式和布置4.1 结构形式4.1.1在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体系中,屋盖宜采用压型钢板屋面板和冷弯薄壁型钢檩条,主刚架可采用变截面实腹刚架,外墙宜采用压型钢板墙面板和冷弯薄壁型钢墙梁。
主刚架斜梁下翼缘和刚架柱内翼缘出平面的稳定性,由与檩条或墙粱相连接的隅撑来保证。
主刚架间的交叉支撑可采用张紧的圆钢。
4.1.2门式刚架分为单跨(图4.1.2a)、双跨(图4.1.2b)、多跨(图4.1.2c)刚架以及带挑檐的(图4.1.2d)和带毗屋的(图4.1.2e)刚架等形式。
多跨刚架中间柱与斜梁的连接可采用铰接。
多跨刚架宜采用双坡或单坡屋盖(图4.1.2f),必要时也可采用由多个双坡屋盖组成的多跨刚架形式。
4.1.3根据跨度、高度和荷载不同,门式刚架的梁、柱可采用变截面或等截面实腹焊接工字形截面或轧制H形截面。
设有桥式吊车时,柱宜采用等截面构件。
变截面构件通常改变腹板的高度做成楔形;必要时也可改变腹板厚度。
结构构件在安装单元内一般不改变翼缘截面,当必要时,可改变翼缘厚度;邻接的安装单元可采用不同的翼缘截面,两单元相邻截面高度宜相等。
4.1.4门式钢架的柱脚多按铰接支承设计,通常为平板支座,设一对或两对地脚螺栓。
当用于工业厂房且有5t 以上桥式吊车时,宜将柱脚设计成刚接。
4.1.5门式刚架轻型房屋的屋面坡度宜取1/8 ~1/20,在雨水较多的地区宜取其中的较大值。
4.1.6轻型房屋的外墙,除采用以压型钢板等作围护面的轻质墙体外,尚可采用砌体外墙或底部为砌体、上部为轻质材料的外墙。
4.1.7门式钢架可由多个梁、柱单元构件组成。
柱一般为单独的单元构件,斜梁可根据运输条件划分为若干个单元。
单元构件本身采用焊接,单元构件之间可通过端板以高强度螺栓连接。
4.1.8门式刚架轻型房屋可采用隔热卷材做屋面隔热和保温层,也可采用带隔热层的板材做屋面。
4.2 建筑尺寸4.2.1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的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门式刚架的跨度,应取横向刚架柱轴线间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结构应有足够的结构承载力,具有较均匀的刚度和承载力分 布。 9)节点的承载力应大于构件的承载力。 10)结构应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及耗能能力,应防止构件发生脆性 破坏。 11)突出屋面的塔楼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延性,以承受鞭梢 效应影响。 12)减轻结构自重。 13)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载能力。
第二章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
2.1 概述 2.2 结构布置原则 2.3 楼盖结构布置
2.4 基础结构布置
2.5 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要求 2.6 结构布置实例
2.1 绪论
一.框架结构体系
1.特点:
1)平面布置灵活。 2)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 3)施工简便、较经济、计算理论较成熟。 4)侧向刚度小,侧移大。 5)节点是薄弱部位,是设计关键。 (必须为刚接)
22
3.控制的意义: 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 应对其位移比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或柱出 现裂缝,同时将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和高度控制在规范允 许范围之内。 (2)、保证填充墙、隔墙和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 ,避免产生 明显损坏。 (3)、限制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 ,避免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 效应。
2.房屋高宽比:高宽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 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 1)见书中表2.3。 2)当高宽比超过5,应进行结构整 体稳定验算和抗倾覆验算。 3)实际工程中存在超限建筑, 如深圳地王大厦H/B=8.8,金 茂大厦7.6。
2.2.3 结构平面布置原则
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均匀、对称,不应采 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 平面不规则的类型
应用:1)筒中筒结构
一般用实腹筒做内筒,框筒或桁架筒做外筒。内筒可集中布
置电梯、楼梯、竖向管道等。
2)框架-筒体结构
中部布置核心筒,周边布置大柱距的框架,受力特点和框架 -剪力墙结构类似。
3)多筒结构-成束筒 成束筒是由若干单筒集成一 体成束状,形成空间刚度极大的 抗侧力结构。采用自下而上逐渐 减少筒体数量的处理手法,使高
H
δj δi
3)刚度大、侧移小,抗震性能优越。
4)结构自重大,间距受到楼板跨度限制。 5)侧移曲线呈弯曲型(层间位移随楼层 增高而增加)。
δj ﹥ δi δ
剪力墙侧移曲线
2.适用范围:
属于刚性结构, 适用于高度比较高、层数比较多建筑,如住宅、旅馆等。
代表作品及平面:
广州白云宾馆,33层,112.45米, 1976年建成,国内首栋百米高层。
小框架 巨型梁
巨型柱
上海证券交易所
2.2结构布置原则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注重概念设计; 重视结构选型与平、立面布置的规则性; 择优选用抗震和抗风好且经济的结构体系; 加强构造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指不经过数值计算,在对高层建 筑的地震作用、风作用、温度作用、场地土特征、结构的真实 效应和一些基本概念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从整体的角度来确 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措施,运用宏观的思维方法去指 导设计。 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概念设计比 “计算设计”更为重要。 由于外加荷载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以及结构计算模型的假定与 实际状况的差异,使计算设计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有效控制 建筑结构的力学性能。
不规则类型 定义
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 扭转不规则 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 的 1.2 倍 凹凸不规则 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 30% 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 层楼面面积的 续 30%,或较大的楼层错层
层建筑结构更加经济合理。但这
些逐渐减少的筒体结构,应对称 于建筑物的平面中心。
芝加哥希尔斯大厦
五、 巨型结构体系 有巨型框架结构和巨型桁架结构。
利用筒体作为柱子,在各筒体之间 每隔数层用巨型梁相连,筒体和巨型梁
即构成巨型框架。巨型框架具有很大的
承载能力和侧向刚度。 由于它可以看作是由两级框架组 成,第一级为巨型框架,是承载的主体; 第二级是位于巨型框架单元内的辅助框 架,也起承载作用。因此,这种结构是 具有两道抗震防线的抗震结构,具有良 好的抗震性能。
抗震设计时,对框架结构,楼层与上部相邻楼层的侧向刚度比 γ1不宜小于0.7,与相邻上部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小于 0.8 。注:楼层的侧向刚度可取该楼层剪力与该楼层层间侧移的 比值。
Vi i +1 1 = Vi +1i
对框架-剪力墙、板柱-剪力墙、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 构、筒中筒结构,楼层与上部相邻楼层的侧向刚度比 γ2不宜 小于0.9;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1.5倍时,比值不宜 小于1.1;对结构底部嵌固层不宜小于1.5。 Vi i +1 hi
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 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 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 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注: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 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剪力墙、斜撑的受剪承载 力之和。
1)与框架结构相比,承载力和刚度提高,侧向变形减小; 与剪力墙结构相比,平面布置较灵活,且提供了较大空 间 。 2)剪力墙由于刚度大,承担大部分(80-90%)的水平作 用,是抗侧力的主体,而框架承担少部分水平作用, 竖向荷载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 H
3)通过框架—剪力墙的协调工作, 改善了框架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性 能,使各层层间剪力和位移趋于 均匀,侧移曲线呈弯剪型(或剪 弯型)。
位移比
1.定义: 位移比包含两项内容: ①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②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2.公式: max / 或者 max / 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B级高 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 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 筑、超过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高规》第10章规定的复 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7850
2300
7850
3600 4000
8000
8000
6600 0
3000
3600 3000 0
6600 0
8000
8000
4000 3600
70000
框支剪力墙:底层做成框架结构,上层做成剪力墙结构。底层 刚度小,上下刚度突变,地震作用下底层内力及塑性变形很大。
三.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1.特点:
2.2.5 变形缝的设置 1)缝的分类: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2)设缝的优缺点: 优点:用缝将复杂建筑分为规则的部分,或减小温度应力,或减 小房屋不均匀沉降。
缺点: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立面处理不便;基础防水不易处理等。 3)趋势: 目前趋势是避免设缝 ,或尽可能少设缝。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60 130 140 7度 50 120 120 8度 0.20g 40 100 100 0.30g 35 80 80 9度 50 60 不应采 用 70 80 不应采 用
板柱-剪力墙
110
80
70
55
40
注:(1)表中框架不含异形柱框架结构; (2)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指地面以上有部分框支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3)甲类建筑,6、7、8度时宜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后符合本表的要求,9度 时应专门研究; (4)框架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以及9度抗震设防的表列其他结构,当房屋高度超过 本表数值时,结构设计应有可靠依据,并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框架—核心筒
筒中筒
220
300
210
280
180
230
140
170
120
150
注:(1)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指地面以上有部分框支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2)甲类建筑,6、7度时宜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后符合本表的要求, 8度时应专门研究; (3)当房屋高度超过表中数值时,结构设计应有可靠依据,并采取有效措施。
23
周期比
1.定义: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 第一扭振周期) 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第一侧振周期)T1之比。 2.公式:Tt /T1 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 振周期T1之比(即周期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 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 0.85。
2.2.1.抗震设防结构布置原则
为了使高层建筑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应考虑下列抗震设 计基本原则: 1)选择有利的场地,避开不利的场地,采取措施保证地基 的稳定性。 2)保证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刚度,以及足够的抗滑移、抗 倾覆能力。 3)合理设置抗震缝。 4)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5)多道抗震设防能力。 6)合理选择结构体系。 7)结构应有足够的刚度。
不规则类型 定义 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 侧向刚度不规 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 则 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竖向抗侧力构 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 件不连续 换构件(梁、桁架等)向下传递。
楼层承载力突 变 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6)在地震作用下,易引起非结构构件破坏。 (应设计成延性框架)
δi δj< δi H δj
δ 框架侧移曲线
7)侧移曲线呈剪切型(层间位移随楼层增高而减小)。
2.适用范围:
属于柔性结构, 适用于非抗震区和层数较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