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醒脑开窍”针刺法

合集下载

醒脑开窍针刺法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刺法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刺法技术操作规范【“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组成与操作】处方主方Ⅰ(即“大醒脑”)主穴双侧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人中(督脉)患侧三阴交(足太阴脾经)副穴患侧极泉(手少阴心经)患侧尺泽(手太阴肺经)患侧委中(足太阳膀胱经);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语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主方Ⅱ(即“小醒脑”)主穴双侧内关上星百会印堂患侧三阴交副穴及配穴同主方Ⅰ。

一般在应用调神法之初首选“大醒脑”而后与“小醒脑”穴交替使用。

【操作方法】1、主方Ⅰ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 5~1寸采用捻转提插相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 3~0. 5寸用重雀啄手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进针1~1. 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主方Ⅱ先刺印堂穴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继选3寸毫针由上星穴刺入沿皮至百会穴后针柄旋转90°转速120~160次/分行手法1分钟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 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尺泽屈肘成120°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 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风池、完骨、翳风均针向喉结进针2 ~2. 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1. 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上廉泉针向舌根1. 5~2寸用提插泻法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l丘墟透向照海穴约1. 5~2寸局部酸胀为度。

2 、中风常见后遗症操作①口眼喎斜风池、太阳、颊车、迎香、地仓、下关、合谷。

刺络拔罐选下关、颊车、四白。

风池针尖刺向喉结,进针1. 5~2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太阳沿颧骨弓内缘进针3~3.5寸透向颊车迎香横刺或斜刺0. 5~1. 5寸施捻转泻法下关进针1. 5寸捻转泻法地仓横刺3~3.5寸透向颊车地仓至颊车部1寸1针深度0. 3~0. 5寸施提插泻法合谷捻转泻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提高脑神经的活力和认知能力。

以下是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一般操作方法:
1. 穴位选择:常用的醒脑开窍穴位有百会穴、风池穴、通天穴等。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穴位。

2. 消毒准备:使用消毒棉球或酒精将针头进行消毒。

3. 穴位定位:用手指找到选择的穴位位置,或者使用针灸定位仪进行定位。

在找到穴位后,可以用眉笔在皮肤上做一个标记。

4. 针刺操作:将消毒好的针头慢慢插入皮肤,一般插入深度为0.5-1.5厘米。

插入针后,可以适度转动或提插针头。

5. 发出灵魂出窍:
- 刺激穴位:可以轻轻拧动或敲击穴位,以增加刺激效果。

- 注意感觉:在进行针刺操作时,应注意与患者的交流和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患者安全和舒适。

6. 拔出针头:一般针刺时间为15-30分钟,根据个体情况适当调整。

在针刺结
束后,慢慢拔出针头,并用消毒棉球按住穴位数秒,以防止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醒脑开窍针刺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请在接受治疗前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醒脑开窍疗法

醒脑开窍疗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
一、针刺法则的确立: 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 二、针刺输穴的选择: 选择有开窍启闭的脑穴,以阴经穴为主, 阳经穴为辅。 三、针刺手法的确立: 在进针方向、针刺深度、施术手法方面作 了重大创新。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
古人针灸的量化指标 古医籍中记载了很多针灸 的量化指标和手法规范。例如:“针三呼”、 “灸五壮”、“拇指向前为补,拇指向后为泻” 等等。充分说明古人对针灸治疗的量化指标和 手法规范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古今文化的差异 及历史进程中古典医籍的遗失,针灸操作的量 化指标及手法规范后世没有完整的继承。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极泉:手厥阴心包经经穴 定位:在腋窝顶点,腋动脉
博动处。 主治:心痛、心悸、肩臂疼
痛、胁肋疼痛。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尺泽:手太阴肺经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 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肺系疾病、肘臂挛痛、 急性吐泻等。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合穴,下合穴 定位:腘横纹中点,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辅穴: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 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 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 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 度;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 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 中点处。 主治:头、面、五官疾病, 肢体内脏疾病,热病, 经闭滞产等。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上廉泉:经外奇穴 定位:在廉泉穴上1寸,或于前正中线颌 下1寸,当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取穴。 主治:声音嘶哑,舌肌麻痹,咽炎,扁桃 体炎,口腔炎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
调节缺血区脑组织的能量代谢
针刺可改善缺血区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发挥脑 保护作用,使脑细胞的功能和形态损害减轻。
研究显示缺血区脑组织ATP酶及细胞色素氧化 酶,针刺内关及人中可明显改善缺血区两种酶 的脱失;针刺可改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ATP酶 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钠钾跨膜转运动能, 从而有效地减轻因缺血缺氧而导致的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改善脑血管的机能。
配穴:
风池、完骨、翳风均针向喉结,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 穴施手法1min;
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1.5寸,采用提 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 然伸展为度;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配穴:
上廉泉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
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 毫升;
主治:①头痛 眩晕 晕厥 ②中风不语 偏瘫 癫狂痫 不寐 ③脱肛 阴挺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印堂: 定位:在额部,两眉头
之中间。 主治:1 头痛、头晕
2 鼻渊、鼻衄、 目赤肿痛、颜面疔疮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操作: 主穴:先刺印堂,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
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 为度。 继之,选3寸毫针由上星刺入,沿皮刺入百会 穴后,针炳旋转90°,转速20~160次分, 行手法1分钟。 其他主穴、副穴、配穴手法同主方1。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
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 脑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明显增加,激发
一系列病理过程,导致脑损害。 针刺可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防止由
此引起的一系列损伤。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
抑制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增强脑组织的修复 能力

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法

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 醒脑开窍” 风 的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 石学敏 教授
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主病 之一, 发病率在我国居首位, 之一 , 发病率在我国居首位 , 其死亡率 后遗症多, 高 、 后遗症多 ,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 大的负担。 近些年来, 大的负担 。 近些年来 , 全国各医疗及科 研部门, 对中风病的诊断、 研部门 , 对中风病的诊断 、 治疗及机理 开展了多方面、 多层次的研究, 开展了多方面 、 多层次的研究 , 使得中 风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日趋提高, 风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日趋提高 , 发病 和治疗机理的研究已达到了分子水平和 基因水平。 基因水平。
醒脑开窍” (一)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及再灌 醒脑开窍 注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系天津市“八五”攻关子课题, 1992年度天 系天津市“八五”攻关子课题,获1992年度天 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 1.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两个核心 目的 再灌注损伤两个核心
痊愈(%) 显效(%) 好转(%) 总例数 痊愈(%) 显效(%) 好转(%) 9005 5337 2085 1453 (16.14)
(59.27) (23.15)
表 2
病种 脑出血 3077 1755 811
病种与疗效
无效(%) 无效(%) 11 (0.36) 29 (0.49) 死亡(%) 总有效率(%) 死亡(%) 总有效率(%) 36 (1.17) 54 (0.19) 3030 (98.48) 5845 (98.59) 464
(四) 结

诊断标准:严格统一。 诊断标准:严格统一。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爱丁堡斯 堪的纳维亚疗效评定标准。 堪的纳维亚疗效评定标准。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癫痫:针人中、大陵、鸠尾(鸠尾在剑突下,针前检查肝脏,是否有肿大,双手抱头,肝脏 往上提起,深吸气进针,进到1.5寸,此时患者可以呼气了,行大幅度低频捻转泻法,鸠尾 不留针(若不留针则即便刺到亦只有一孔无妨,否则肝乃脆性组织,针的创伤随呼吸反复刺 激造成更大损伤)、内关、风池; 血管性痴呆:针内关、人中、百会、四神聪、风池、四白、合谷、三阴交、太冲; 睡眠倒错:针上星、百会、四神聪。神门、三阴交。观察13262例中风病住院患者,治 愈率达49.37%,总有效率96.95%;其中1239例合并假性球麻痹的中风病患者的假性球 麻痹治愈率达51.65%,总有效96.69%。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调神开窍法治疗百合病 女性,其发病多由情志因素所诱发,病机关键在于心窍闭阻,心神郁逆。百合病的 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症状繁杂,主要包括精神意识,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和内脏等 机能障碍方面病证。
治则:调神开窍,调和阴阳。取穴:内关、水沟。根据临床出现的不同症状及病情 的程度随症加减穴位。治疗此病症的疗效如何,不但取穴要合理而且直接取决于针 刺的手法,针感和刺激量。治疗重在首次治疗效果
(5)安神法治疗小遗尿
代医家多归纳为肾气不足,下元虚冷和脾肺气虚、摄纳无权 两类病机。治疗多用培元补肾、健脾益气、敛肺缩泉诸法。 而据石学敏院士观察,精神紧张,过度疲惫是小儿遗尿的主 要诱因,其病机亦应属于“心神昏瞀、治理无权”,故立法 以调节心神为主,重用水沟、印堂、百会等健脑宁心,安神 益志之穴,临床收到很好的疗效。
醒脑开窍法的作用
一.此法临床疗效显著,适应症也多,除中风后遗症和并发症外,还可用于老年性痴呆; 二.因操作手法量化,可重复,便于推广,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本法时应辅以降颅压、抗感染、降血压西 药及支持疗法。 三.有手术指征的脑出血者,宜手术和针刺相结合。 四.“醒脑开窍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从而保住患者未来的疗效 ,使萎缩变性的脑细胞 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石学敏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石学敏

上 八 邪
分别在2~3、3~4、4~5指掌关节上1寸,向指掌关节基 底部斜刺,进针1~1.5寸,施用提插泻法,以各手指分别不 自主抽动3次为度,留针30分钟以上。
(4)语言謇涩或舌强不语
语言是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交流工具, 脑卒中病人的语言恢复亦是康复治疗中的重要 环节之一。语言恢复除了语言矫正和训练之外, 针刺治疗也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语言謇涩或 舌强不语,以下的腧穴可收奏效。
也主宰一切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
2. 石学敏院士确定的中风病基本病机
“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中之“神”,即
为广义之“神”,因此,中风病无论有无
神志障碍均可视为“窍闭神匿、神不导
气”。
3. 中风病病机中“神”的定位。明代· 李 时珍曰:“脑为元神之府”。元者,起始也。 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脑与神的关系密切。中 风病从现代医学角度已经确定为:脑神经细胞 迟发性坏死所造成的病症。因此,中风病病机 中“神”是“元神”、“脑神”。石学敏院士 在治疗中风病的主要治法中直接定位为:“醒 脑开窍”。
补法(左侧顺时针;右侧逆时针)




泻法(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
人 中
位于鼻唇沟上 1/3 处,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 采用重雀啄手法。针体刺入穴位后,将针体向一个方向捻 转 360°, 使肌纤维缠绕在针体上,再施雀啄手法,以流 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三 阴 交
位于内踝直上3寸,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 45º 角,斜 刺0.5~1.0寸,针尖深部刺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采用提 插补法,即快进慢退,或者可以形容为重按轻提。针感到 足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患肢抽动 3 次为度。 三阴交仅刺患侧,不刺健侧。
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充分体现了辩

醒脑开窍1

醒脑开窍1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日照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金新美中风病(脑梗塞或脑出血)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居于首位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因其发病急骤,变化多端,病变迅速,与风的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称之为中风。

表现为口眼歪斜、肌肤麻木、头晕头痛、口角流涎、语言不利,重症者表现为猝然昏倒、半身偏瘫、语言困难等。

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不但死亡率高,而且致残率高,易复发。

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中风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我国发病率居世界第二,是各类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治疗后有3/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或残疾,其中劳动力丧失者占40%以上;给病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压力,是医学界研究的难点之一。

中风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中西医结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特别是中医针灸对中风后的康复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是针灸特效疗法之一。

“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是由中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石学敏院士1972年创立的。

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即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引起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或失语;提出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

在取穴方面也一改常规,有别于传统取穴配方,变传统的阳经取穴为阴经取穴,重用督脉穴,尤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能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对改善患者全身体质,缓解相关症状,对大脑和与大脑功能有关的多系统具有良好的改善和调节作用。

在降低致残率、提高康复率方面,效果尤其显著。

这一学术思想成为目前临床治疗脑中风的指导性理论。

“醒脑开窍”针刺治疗适用于中风病的各个时期(包括中风先兆、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应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不仅对中风及中风后出现的一系列合并症、并发症(吞咽障碍、足内翻、手指握固、共济失调、二便失禁、复视)有明显疗效,而且对临床神志、精神疾患、厥、闭、脱证、顽固性疼痛、现代脑病(小儿脑性瘫痪、脑外伤)及各种疑难杂症多有良效,在中国针灸治疗学中独具特色。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技术操作规范醒脑开窍针刺法是一种中医针刺技术,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

在进行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时,需要遵循一系列技术操作规范,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技术操作规范:一、治疗前准备1.病历摸底:诊断确认中风病情,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和服药情况。

2.基本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面部、舌象、脉象及四肢活动情况的检查,包括生命体征、血压、血糖等。

3.针具准备:准备好消毒干净的针具,包括针头、针管、拔针器等。

4.患者床位准备:患者应平躺于舒适的床位上,身体放松,头部稍微偏转。

二、穴位选择1.温针:选择合适的温针穴位,主要包括足三里、曲池、合谷、印堂等,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2.刺具选择:根据患者的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刺具,包括针头长度和针径的选择。

三、针刺操作1.消毒:将选定的穴位以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保证刺入皮肤和穴位的针具的无菌。

2.刺入:针头从穴位入口处以约30°的角度刺入,深度取决于穴位的具体部位和患者的体质。

3.触感:刺入后当感到针与组织的抵抗感减轻并出现酸、胀、沉、麻、电感时,认为已刺到穴位。

4.取气:在刺入针头后,应稍微调整握持力度和角度,然后用轻轻的手法取气,使针具能进一步刺深到穴位。

5.按插连接推:将插入的针杆与针头连接起来,进行其中一方向的按插入口推,以增加刺激效果。

6.留针时间: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可留针10-30分钟,取下针具后对针眼部位进行适当的按摩以加强刺激效果。

四、治疗后护理1.结束时,应完成治疗区域的消毒,以防止感染。

2.患者术后需要保持适当的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特别是治疗下肢的穴位。

3.患者在治疗后可能出现一定的不适感,如局部疼痛、麻木等,医生需要向患者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指导,告知患者恢复期的注意事项。

以上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技术操作规范。

在实施过程中,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德和对病情的全面了解,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完整版)醒脑开窍针法技术操作规范

(完整版)醒脑开窍针法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法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通过针刺复苏人体脑窍及其连属的组织的受抑、受损、受挫的功能,开发恢复其具有主宰传导、联络和支配作用,在手法上强调针刺手法量学,用醒神、调神的方法来恢复脏腑和肢体的功能。

适用于中风病及其相关病症、各种急症、神志、精神疾患、各种脑病等疾病。

二、操作方法【针刺手法】醒脑开窍针法在手法上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以下是常见穴位操作及手法量学。

内关:针刺深度1.0~1.5寸,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泻法,即左右手分别持患者左侧和右侧的针柄,左手拇食指呈顺时针捻转,右手拇食指呈逆时针方向捻转,并配合提插泻法。

捻转角度大于180度,频率50~60转/分。

手法持续操作1~3分钟。

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捻转360度,采用雀啄手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针刺达到量学要求的效应指标。

三阴交:针沿胫骨后缘,与皮肤呈45度向斜后刺入,深1~1.5寸,行重提轻插之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0~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 .5~1.0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屈肘成120度,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风池、完骨、翳风:针向喉结,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小于90度)、高频率(大于1 20转/分)的捻转补法1~3分钟。

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0~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食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

上廉泉:针向舌根1.5~2.0寸,用提插泻法。

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1。

丘墟:向照海透刺1.5~2.0寸,局部酸胀为度。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醒脑开窍针刺法》课件

《醒脑开窍针刺法》课件

安全防范措施
针刺前,确保患 者处于清醒状态, 避免晕针
针刺时,注意针 刺深度和角度, 避免损伤神经和 血管
针刺后,观察患 者反应,如有不 适,及时处理
针刺过程中,保 持环境安静,避 免干扰患者情绪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针刺部位出血:立即停止针刺,压迫止血,必要时进行缝合 针刺部位感染:保持针刺部位清洁,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针刺部位疼痛: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必要时使用止痛药 针刺部位麻木:观察症状,必要时进行神经功能检查,及时就医
醒脑开窍针刺法PPT课件大纲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醒脑开窍针刺法概述
03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步骤
04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应用
05
醒脑开窍针刺法注意事项
06
醒脑开窍针刺法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醒脑开窍针刺法概述
定义和作用
醒脑开窍针刺法:一种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来达到醒脑开窍、治疗疾病的方法 作用:改善脑功能、提高记忆力、缓解精神压力、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等 原理: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脑部供氧 适应症:适用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塞、脑出血、帕金森病等
现代医学对醒 脑开窍针刺法 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针刺手法、 穴位选择、治 疗效果等方面。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研究方向:神经科学、针灸学、中医学等交叉学科 技术发展:智能化、自动化、微创化等方向 临床应用:推广到更多疾病领域,如中风、痴呆等 挑战: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提高安全性等
研究成果与学术交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临床研究进展(蒋戈利,邢军,张凯,等)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临床研究进展(蒋戈利,邢军,张凯,等)
2.3.2 精神疾病 张琳等[23]治疗癔病84例,配穴以对中症、循经为主,如癔病性抽搐取后溪、申脉;癔病性呕吐取天突、足三里、中脘;癔病性瘫痪取委中、环跳、极泉;癔病性失明取睛明、四白、风池。癔病性失语加天突、廉泉、金津、玉液,操作采用提插或捻转泻法。其中癔病性抽搐9例,痊愈2例,占22.22%,显效4例,有效3例,占33.33%;癔病性呕吐42例,痊愈28例,占66.66%,显效12例,占28.75%,有效2例,占41.76%;癔病性瘫痪6例,痊愈1例,占16.67%,显效2例,占33.33%,有效2例,占33.33%;癔病性失语26例,痊愈12例,46.15%,显效8例,占30.77%,有效5例,占19.23%,无效1例,占3.84%。张春红等[24]在德国治疗抑郁证68例,主穴以内关、人中、上星、印堂、百会为主。并随症取穴为局部与循经对症的配合,如心情抑郁、善太息、咽中如有异物梗塞者加膻中、廉泉、丰隆;急躁易怒、咽干、口苦、木赤者加太冲、行间、风池;心神不宁、神彼、健忘、失眠者加神门、三阴交、四神聪。手法操作以补虚泻食为原则,结果:痊愈40例,占58.2%,显效25例,占36.17%,无效3例,占4.41%,总有效率95.59%。
参考文献
[1] 石学敏,韩景献,王舒,等.全国高级针灸师培训教材[M].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4,10
[2] 李慧,梁伟熊,郭新峰.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Meta-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4,21(3):215-217
[3] 李涛,田桂杰,张蓝,等.针对大面积脑梗塞术后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9):3
4 展望
综上所述,“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在基础研究方面已经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从以上的文献可看出,我国的针刺研究工作具有病例来源丰富,中医基础理论扎实,现代研究设备较为先进,国家和地方支持等优势。但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一是重复性研究较多,创新性研究较少。多数学者关注的问题是某疗法治疗某疾病是否有效,并将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针刺手法的量效关系,针刺时效关系、穴位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基础问题研究较少。二是疗效评价体系问题,WHO将脑卒中后的状态分为病损、残疾和残废。与之相应的疗效评价标准为病理、病损、残疾/生活能力和残障/生活质量等4个方面。而国内临床研究主要选取第四届脑血管病协会通过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和ADL量表等生活能力标准综合起来评价,尚未将生存质量,随访末期生存率、死亡率纳入疗效评价体系。今后研究最好选用WHO推荐的修订后的NIHSS、FIM量表和残障量表进行综合评价。三是研究方法学问题,目前尚缺乏在随机、对照、盲法、重复的原则指导下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和大规模、大样本、多中心的循证医学研究。四是要重视疾病的自然史,当阿司匹林被证明在急性脑梗塞有效并常规使用时,急性脑梗塞的自然史就成了加用阿司匹林效果后新的自然史,并应严格控制偏倚、混杂等因素,进行列队研究、病历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等多种临床试验,丰富其临床证据。五是鼓励阴性结果的发表,一味强调发表阳性结果会造成发表性偏倚,不利于对文献的在评价。阴性结果的文章也是医务工作者很好的参考资料,应注重真实记录,客观评价疗效。以上五点建议有针对“醒脑开窍”法的临床和机理研究的,也有目前中医研究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有国内整个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科研工作者认识水平提高和政府、医院、企业等的大力支持,这些问题都可解决。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

补法(左侧顺时针;右侧逆时针)
右 R
左 L
左 L
右 R
泻法(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
人 中
位于鼻唇沟中上1/3交点处。向鼻中隔方向斜 刺0.3~0.5寸。采用重雀啄手法。针体刺入穴位后, 将针体向一个方向捻转360°,使肌纤维缠绕在针 体上,再施雀啄手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三 阴 交
位于内踝直上3寸,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 斜刺0.5~1寸,针尖深部刺到原三阴交的位置上,采用 提插补法,即快进慢退或者可以形容为重插轻提。使 针感放射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患肢 抽动3次为度。
丰 隆
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两 横指。直刺1.5~2寸,施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 法即: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针 体自然退回,行针1分钟,留针30分钟。
水道 归来 外水道 外归来
左侧外水道、外归来分别位于水道、归来旁开 2寸,4穴均直刺,进针2.5~3寸。施用大幅度、 低频率捻转泻法,即捻转幅度大于180°捻转频 率为40~60转/分。行针1分钟,留针30分钟。
(8)高 血 压

Hale Waihona Puke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多见的合并症。持续的 超高血压直接影响脑卒中的疾病转归,也 是脑卒中再次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有效地调整和控制血压是治疗和预防脑卒 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处方:双侧人迎(ST9;足阳明胃经) 双侧曲池(LI11;手阳明大肠经) 双侧合谷(LI4;手阳明大肠经) 双侧太冲(LR3;足厥阴肝经) 双侧三阴交(SP6;足太阴脾经)
2、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方Ⅱ
处方:印 堂(HN3;经外奇穴) 上 星(DU23;督脉) 百 会(DU20;督脉) 双侧内关(PC6;手厥阴心包经) 患侧三阴交(SP6;足太阴脾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醒脑开窍]“醒脑开窍”针刺法牛宝宝文章网> 醒脑开窍> 中医诊断学“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浅析之一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300193)李军李妍卞金玲“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1972年设立的治疗中风病的大法。

历经三十余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已经形成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的中风病综合诊疗体系。

该体系充分得到业内专家的肯定,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重点科研成果推广项目之一。

国内外数十家医疗机构广泛应用,为中风病患者创造了更优越的治疗方案。

认真总结,深入探讨石学敏院士设立“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为中医针灸临床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1.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设立,还中医诊断学的全貌1.1 中医院校和中医临床均强调中医的“辨证施治”,辨证施治确实是中医宝库中的奇葩,很多疾病在辨证施治的指导下获得良好的疗效。

因此,近年来现代医学也提出“个体化医疗”的观点来修整自身的医学理论。

但是,现代医家对“辨证施治”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其临床中的缺陷。

临床重复性差;不利于总结;不利于传授;非常不利于中医针灸临床研究。

1.2 中医诊断学是否仅以“辨证施治”理论。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太阳经证中共设立了16个处方,8个处方治疗太阳中风(表虚);8个处方治疗太阳伤寒(表实)。

张仲景抓住太阳中风(表虚)证发热、恶寒、有汗的主症设立了“桂枝汤”为主方,8个治疗表虚的处方均是在“桂枝汤”基础上衍生而来。

同样抓住太阳伤寒(表实)证发热、恶寒、无汗的主症设立了“麻黄汤”为主方,8个治疗表实的处方均是在“麻黄汤”基础上衍生而来。

充分体现了将疾病共性病机和个性病机相结合的整体诊疗观。

因此,张仲景应该是中医诊断学的范例。

1.3 中医证与症的不同。

中医的证是指证侯群,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病;中医的症是指症状。

因此,中医诊断学应该是辩病(证)与辨症相结合的整体诊疗观。

1.4 中风病是病因、病机非常复杂的一种疾病。

痰浊、肝风、瘀血等病理因素均可导致中风病的发生。

但是,无论什么病因;无论什么体质均出现共同的临床症侯既喎僻不遂。

石学敏院士认为既然有共同的病症表现,必定存在共同的病理机转。

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及深厚的理论基础归纳出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发为中风。

2. 清楚阐述中医“神”的概念2.1 中医的“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之“神”,仅指思维、意识、精神状态、认知能力等;广义之“神”,则泛指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同时,广义之“神”,也主宰一切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

2.2 石学敏院士确定的中风病基本病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中之“神”,即为广义之“神”,因此,中风病无论有无神志障碍均可视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2.3 中风病病机中“神”的定位。

明代·李时珍曰:“脑为元神之府”。

元者,气始也。

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脑与神的关系密切。

中风病从现代医学角度已经确定为:脑神经细胞迟发性坏死所造成的病症。

因此,中风病病机中之“神”是“元神”、“脑神”。

石学敏院士在治疗中风病的主要治法中直接定位为:“醒脑开窍”。

3. 对中风病传统针刺治疗原则的修正中风病传统针刺治疗原则是急性期“平肝潜阳、镇肝息风”;稳定期及后遗症为“疏通经络”。

取穴方面多沿用“风取三阳”、“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以取阳经穴为主。

通过大量的临床对比研究和基础实验证实:传统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确实对稳定病情,改善肢体功能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在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改变脑功能等方面作用则不明显。

石学敏院士设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则以阴经穴为主;以督脉穴为主,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

4. 对“醒脑开窍”针刺法配伍腧穴的操作进行量学规范4.1 古人针灸的量化指标。

古医籍中记载了很多针灸的量化指标和手法规范。

例如:“针三呼”、“灸五壮”、“拇指向前为补,拇指向后为泻”等等。

充分说明古人对针灸治疗的量化指标和手法规范是非常重视的。

因为古今文化的差异及历史进程中古典医籍的遗失,针灸操作的量化指标及手法规范后世没能完整的继承。

4.2 石学敏院士将“醒脑开窍”针刺法配伍腧穴操作进行量学规范。

为此,开展了大量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逐一确定了腧穴位置、进针深度、针刺方向、施术手法、施术时间、针刺效应及针刺最佳间隔时间等。

使“醒脑开窍”针刺法日趋规范化、剂量化、科学化。

5.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组成与操作5.1 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5.2 组成与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之所以有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有严格的组方原则,尤其在操作上有着特殊的规定。

临床上应用中主穴是最为重要的,起到醒神开窍;通调元神的主要功效,也是醒脑开窍针刺法区别于传统针刺法的核心之一,临床上将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分为两个组方,分别用于脑卒中的不同临床阶段。

下面分别作以介绍。

在长期大量的脑卒中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如果每日针刺内关、人中穴时间过久,随着病情的好转、病人意识、运动及感觉功能的恢复,有些患者因为疼痛而拒绝再继续针刺内关、人中穴,同时如果针刺次数过多,上述二穴的局部皮肤、肌肉组织增生,局部变红变硬,更加重针刺时的疼痛,也影响施针。

于是石学敏教授又提出醒脑开窍的第二组主穴,主要作为主穴之方I的替换穴位使用。

因此,醒脑开窍针刺法规定:脑卒中发生后任何时期(包括:中风先兆、中经络、中脏腑、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

只要没有系统地接受正规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的患者,开始治疗的前3天均必须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I。

主穴之方I的醒神开窍、通调元神的作用比主穴之方II作用强,3天以后如果患者意识障碍尚未解除,主穴之方I应该继续应用;如果意识障碍解除,但主动运动尚未出现,则主穴之方I和主穴之方II可以交替使用;如果意识障碍解除,主动运动出现,仅是力量不足或精细动作差,可以用主穴之方II代替主穴之方I。

比较而言,主穴之方Ⅱ更多用于中风的恢复期、后遗症期及非器质性的心悸、疼痛、遗尿、阳萎及遗精等证。

5.2.1 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I5.2.1.1 腧穴组成:双侧内关(PC6;手厥阴心包经)、人中(Du26;督脉)、患侧三阴交(SP6;足太阴脾经)。

5.2.1.2 规范操作:先刺双侧内关,位于腕横纹中点直上2寸,两筋间,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

内关穴捻转法,采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

配合提插,双侧同时操作,施手法1分钟。

继刺人中,位于鼻唇沟上1/3处,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

针体刺入穴位后,将针体向一个方向捻转360°,使肌纤维缠绕在针体上,再施雀啄手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再刺三阴交,位于内踝直上3寸,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o角斜刺,进针0.5~1.0寸,针尖深部刺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采用提插补法,即快进慢退,或者可以形容为重按轻提。

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三阴交仅刺患侧,不刺健侧。

5.2.1.3 方义: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养心安神、疏通气血之功。

人中,为督脉、手足阴阳之合穴,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达巅,故泻人中可调督脉,开窍启闭以健脑宁神。

三阴交,系足太阴脾、足厥阴肝、足少阴肾经之交会,该穴有补肾滋阴生髓的功能。

髓主精,精生髓,脑为髓海,髓海有余与脑有益。

5.2.2 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II5.2.2.1 腧穴组成:印堂(EX-HN3,经外奇穴)、上星(Du23,督脉)、百会(Du20,督脉)、双侧内关(PC6,手厥阴心包经)、患侧三阴交(SP6,足太阴脾经)。

5.2.2.2 规范操作:先刺印堂: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继刺上星:选3寸毫针沿皮刺透向百会,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捻转频率为120~160转/分钟,行手法1分钟。

内关穴、三阴交穴操作手法同主穴之方I。

5.2.2.3 方义:印堂为经外奇穴,属于头面,位于督脉循行线上,具有醒神清窍之功能。

中医认为人头形圆象天,上星穴居头上,如星在天而得名,与百会穴同属督脉,百会穴在头的巅顶部,是足三阳经、肝经、督脉等多经之交会部位。

督脉循行入脑,上巅与肝经相会,且督脉与任脉相接与冲脉同出一源,故针上星透百会可调阴阳,平肝熄风,填精补髓,益气养血,醒神开窍。

5.2.3 醒脑开窍针刺法辅穴5.2.3.1腧穴组成:患肢极泉(HTl,手少阴心经)、患肢尺泽(Lu5,手太阴肺经)、患肢委中(BL54,足太阳膀胱经)。

5.2.3.2 规范操作:极泉,部分古籍记载极泉穴为禁针穴,究其原由有以下几点:①极泉穴部位腋毛茂密,不易消毒;②极泉穴部位汗腺丰盛,细菌容易滋生;③极泉穴部位组织疏松,对穴位部位中的血管缺少压迫,容易出现皮下血肿。

根据极泉穴的解剖特点,醒脑开窍针刺法将其延经下移1~2寸,避开腋毛,在肌肉丰厚的位置取穴。

直刺1~1.5寸,施用提插泻法,以上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取法应屈肘为内角120o,术者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直刺进针0.5~0.8寸,用提插泻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以手外旋抽动3次为度。

委中,取仰卧位抬起患肢取穴,术者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以术者肘部顶住患肢膝关节,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15o,进针1~1.5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

5.2.3.3 方义:正如前文所述。

我们认为脑卒中的关键性病理改变在于中风所致的“窍闭神匿”。

内关、人中、上星、百会、极泉、尺泽、委中等穴可开窍醒神通络,补三阴交即可生髓醒脑,又可滋水熄风,补泻兼施,则收到标本兼顾、相得益彰之效。

醒脑开窍针刺法穴位腧穴组成的精华在于主穴和辅穴的配伍。

主穴之方I、方II,侧重于醒脑开窍;滋补肝肾,通过调元神、利脑窍、补肝肾、充脑髓,达到以神导气;以气通经的功效。

辅穴则侧重于疏通经脉,调和气血,通过经络通畅、气血顺调,达到气行血和、神安窍利,以利于萎废功能的康复。

所以,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主穴方I、方II和辅穴适用于脑卒中的各个阶段,也适合用于脑卒中的各种证型。

从安全性角度上,除人中穴在出血性脑卒中早期(24小时之内)应视其血压水平慎重选用外,(因为,针刺人中可以短时间的提高血压30~40mmHg)其它腧穴安全实验均为良性导向。

5.2.4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穴配穴是根据脑卒中的不同临床表现或合并症、并发症针对性的选穴,醒脑开窍针刺法的配穴体现了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传统原则,是个性化治疗的具体应用。

5.2.4.1 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椎-基底动脉系统是颅脑供血的一部分,负责颅内1/3的血供,与颈内动脉系统有丰富的吻合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