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校管理学》常规知识点.

合集下载

学校管理学(自己整理的)

学校管理学(自己整理的)

学校管理学名词解释1、管理:凡是有群体共同活、共同劳动或共同工作地地方都需要管理。

管理是管理人员领导和组织人们去完成一定得任务和实现共同的目标的一种活动。

P12、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P213、学校管理体制:包括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和劳动分配制度等。

P624、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处于学校中心大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和负责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

P685、封闭原理:即管理系统是由信息指挥中心、执行机构、接受单位、反馈机构组成。

反馈机构对信息加以处理,返回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根据新的情况,发出新的指示,形成管理的封闭回路。

P926、学校管理原则: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学校管理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它反映了教育规律和个人对实践经验的认识。

P1477、管理的民主化原则:简言之,就是实行民主管理。

学校的民主管理主要指教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并直接参加学校的管理活动。

P1568、管理的科学化原则:就是实行科学管理,所谓科学管理,一般是指凡是经过反复实践,并证明是能够提高效率的,是合乎客观规律的管理。

它的含义,既包括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技术的管理,也包括运用成熟的管理经营经验、讲究管理方法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管理。

P1609、行政方法:通过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管理学校的方法。

最大特点为:(1)强调垂直的纵向系统,上级领导下级,下级服从上级。

即上级有权向下级发指示、下命令,下级必须服从。

(2)带有强制性,强调纪律,保证领导人的指示、决定能贯彻执行,不允许有对抗行为。

P17910、经济方法: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学校的方法。

主要是通过工资、津贴、奖金、罚款等物质刺激的方式,对学校成员产生影响。

经济方法的实质,在于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学校管理学考试重点

学校管理学考试重点

学校管理学考试重点1•学校管理学概念: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揭示学校管理规律的学科。

2•学校管理学研究对象:是研究学校管理现象和管理规律的科学。

3•学校管理的学科基础: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

4. 学校管理学学科性质:教育性质论、管理性质论、边缘性质论。

5. 学校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应用性、理论性、综合性。

6. 学校管理学的诞生标志:《美国公共教育管理》一书的问世。

7•泰勒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

&古典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提鬲教育管理的效率;二是把科层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组织基础。

三是宣示一种新的管理观念。

9. 校长负责制槪念:简要界定学校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

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爲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有决災指挥权。

10. 中小学基本管理体制: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决定》明确提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标志着校长负责制由试验阶段转入正式推行阶投。

11. 学校管理的槪念:是管理者纽织和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活动。

12. 学校管理过程的概念:是学校管理者行驶组织职能,组合学校资源,发挥養源作用,使之产生理想结果的持续活动状态。

只要有管理活动,•就有管理过程。

13. 管理过程由四个基本环节构成:计划、执行、检查、总结。

14. 戴明学校管理环节:计划plan、执行do、检査check.处理act ion四环节组成,简称“ PDCA”循环或“戴明环”。

15. 执行环节的管理活动:学校管理者要做好组织、监控、指导、协调、激励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16. 学校管理四大基本原则的內容:1.以育人为主原则2.以教师为主原则3.以激励为主原则4.以效益为主原则。

17. 贯彻以激励为主原則的要求(或说怎么提鬲教师工作积极性):1 .满足教职工的合理需求:①了解教师的主导需要②注意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③注意公平2.做好思想沟通工作3.学校规幸制度要有激励性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18. 学校管理学一般研究三个问题,即学校管理管什么,谁来管和怎么管的问题,也就是所谓学校管理的主体、客体和手段问题。

学校管理学知识点

学校管理学知识点

学校管理学知识点第一讲的基本内容一、基本观点(一)管理的实质1、管理的起源和功能: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分工和协作要求,管理的功能表现在对活动的组织协调。

2、管理的实质:管理的实质就是“用人以治事”。

(二)学校管理的特性1、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系统——“学校”的特性2、学校管理系统中“人”的特性:3、学校管理系统中“事”的特性4、“学校管理”的主要特征教育性多维性创造性二、基本概念1、管理:就是“用人以治事”——通过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去指挥、协调他人或群体的活动,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追求实现组织或工作的目标。

2、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第二讲的基本内容一、基本观点1、校长的角色特征体现在其指导性、育人性、复杂性、示范性等方面,校长在管理实践中要追求“行政权力”、“素质能力”和“人格魅力”的“三力互补效应”。

2、学校的管理群体要从专业结构、职能结构、个性结构和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结构优化。

3、学校要实行权责分明的“科层制”管理。

4、管理是一种有着明确目标追求、先有蓝图后有行动的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目标,既是学校管理的起点,也是学校管理的归宿。

5、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发挥管理目标的引导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控制功能和评价功能。

6、学校管理机制的内容结构,通常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制约机制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7、在学校管理机制中,运行机制、动力机制与制约机制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运行机制需要动力机制、制约机制的支撑,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必然依附并服务于运行机制。

二、基本概念1、角色:原指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所扮演的人物形象。

社会学所说的“社会角色”,是指于人们特定的社会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这种地位的期待或要求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校长: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办学机构的管理部门任命的;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

学校管理学重点

学校管理学重点

学校管理学重点第一章学校管理与学校管理学概述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引导他人去行动,并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是处于特定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的体制约束下,根据一定的原则、法规,运用一定的方法、技术,通过组织指导师生员工,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达到育人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三、学校管理的目标1.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2.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3.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4.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5.促进学校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四、学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学校外部管理●夏朝开始就有了学校●西周时期,已设有专职的教育官员●到了汉代,中央有太学,有太常统管,地方有郡县学,由地方行政长官主管,逐步设置学官,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

●隋唐以后,设国子监统管中央直属学校,最高长官叫“祭酒”。

●地方和县两级学校,则由长史统管。

宋、元、明、清各朝,中央主管学校的部门,基本上没有改变,地方各级主管学校部门的名称和治理方式,渐有变化。

●辛亥革命以后,中央设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各县叫教育局。

建国以后,这种体制基本延续下来。

内部管理●中国:《学记》●西方:体操学校、文法学校及后来的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17世纪夸美纽斯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对学校管理问题,如学制、班级编制、课表、教学秩序都有较详细的论述。

有学者认为夸美纽斯是学校管理学的奠基人。

学校管理学的产生●德国法学家、社会学家施泰因(Stein L.V.)于1865-1868年出版了七卷本的宏篇巨著《行政学》。

以其理想化的社会理论和国家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教育行政理论。

对学校管理理论的建立有一定影响。

●科学的、系统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资本主义快速上升时期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现在一般认为美国是现代学校管理学的发源地。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达顿(Dutton)和斯耐登(Snedden)在1908年合著出版的《美国教育公共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学校管理学学习资料附答案

学校管理学学习资料附答案

学校管理学学习资料附答案《学校管理学》第一章学校管理学概述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一一;管理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2、学校管理学是一一的一个分支,也是一一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学校3、管理的对象是一一。

4、科技和——是社会前进的两个车轮。

5、管理的定义6、学校管理的定义第一章练习题答案1、条件、保证;2、管理学、教育科学、管理活动、规律;3、资源;4、管理。

5、管理是指在一定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一定的权力,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活动来有效地获取,运用,协调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资源,从而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6、学校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建立一种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物等因素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协调一致的,有效的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第二章:新时期的教育方针1、 1906年,清王朝提出的以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的教育宗旨。

2、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的一一和一一。

3、教育方针的特点有一一、一一和一一。

4、教育方针的定义5、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章练习题答案1、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2、总方向、总目标;3、民族性、历史性、概括性。

4、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目标。

5、主要内容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期教育方针的三句话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一句表明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第二句指明了培养途径;第三句明确了培养目标。

三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

第三章学校管理体制1、学校管理体制的定义2、学校领导体制的定义3、学校规章制度的定义4、学校管理体制的根本是一一。

5、学校规章制度通常以一一形式出现。

学校管理学 复习资料

学校管理学 复习资料

学校管理学复习资料(二)引言概述:学校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它关注教育管理和学校运营的各个方面。

对于学校管理学的学习和理解对于提高学校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学校管理学为主题,通过对该学科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份完整的复习资料,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学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正文内容:一、学校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概念1.学校组织的概念及特点2.学校管理的定义和目标3.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素4.学校组织结构的类型和模式5.学校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二、学校管理的理论基础1.学校管理的行政学理论基础a.行政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b.学校管理与行政学的关系c.学校管理的权力和责任2.学校管理的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a.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b.组织行为学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c.学校管理者的决策与影响力三、学校管理的实施与运行1.学校管理的计划与目标设定a.学校管理的计划与预算b.学校目标的确定与评估2.学校管理的组织与人员管理a.学校组织与分工b.学校人员的招聘与培训c.学校管理的激励与考核3.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a.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b.学校信息化与教学管理的整合c.学校管理信息的保密与合规四、学校管理的问题与挑战1.学校管理的内外环境分析a.学校管理的政策与法律环境b.学校管理的经济与社会环境2.学校管理的危机处理与风险管理a.学校管理的危机类型与应对策略b.学校管理的风险评估与控制3.学校管理的创新与变革a.学校管理的创新模式和路径b.学校管理的变革导向和实施方法五、学校管理的未来发展1.学校管理的前沿理论与趋势a.学校管理的教育技术应用b.学校管理的全球化视野2.学校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a.学校管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b.学校管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实践c.学校管理人才的能力培养与提升总结:学校管理学在现代教育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详细阐述,我们对学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实施与运行、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学校管理学复习资料

学校管理学复习资料

引言概述:
学校管理学是指针对学校的管理和组织运作进行研究的学科,它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包括学校的组织结构、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置与评估,以及师生关系等等。

这些方面都对学校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为学校管理学的复习提供资料,重点围绕学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置与评估以及师生关系展开讨论。

正文内容:
1.学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1.1学校管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1.2学校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1.3学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2.学校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
2.1学校组织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2.2学校管理机制的基本要素
2.3学校管理机制的调整与改进
3.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
3.1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3.2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挑战
3.3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4.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评估
4.1课程设置的目标和原则
4.2学校课程设置的过程与方法
4.3课程评估的类型和方法
5.师生关系的管理与发展
5.1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和特点
5.2师生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3师生关系的发展与提升
总结:
学校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校的管理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学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置与评估以及师生关系的角度展开了详细的讨论。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校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学校管理的效果,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希望本文能为学校管理学的复习提供有益的资料和指导。

学校管理学学习要点

学校管理学学习要点

《学校管理学》学习要点张国宪第一章学校管理及学校管理学一、学校管理与学校管理学1、学校管理的内涵学校管理是按照国家法律政策规定,在遵循一定规律原则的基础上,学校各类事务的协调活动。

2、学校管理特性。

1)、教育性。

教育者的教育是教育获得教育性的前置条件。

首先教育管理者要接受教育当然。

2)、学术性。

教育行政管理是一种学术性活动。

3)、滞效性。

教育的长效性决定了教育行政的滞效性。

4)、不确定性。

教育效果、评价,影响因素多种多样。

5)、价值相关性。

6)、利益主体多元性。

3、学校管理学学校管理学是通过分析学校管理现象,揭示其中的规律,指导学校管理实践,推进学校管理创新的科学。

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一)现代学校教育需要科学的管理(二)学校管理改革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三)提高学校管理水平需要加快学校管理学科建设三、学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调查法2、观察法3、文献法4、信念法5、比较法6、案例法7、多学科的方法第二章学校管理思想原则一、民主化思想原则1、涵义:民主化思想原则就是民主管理学校,让全体利益关系人(具体所指为教师和学生)参与管理过程,充分表达权益。

2、意义: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提高,增强组织士气;有利于保证管理权力的正确表达,防止权力的搁浅和滥用。

3、具体表现:思想观念深处上:行政人员具有习惯化的民主意识,乐于、善于听取教师、学生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监督。

实践工作中:充分尊重基层的意见,反映群众呼声,还要善于吸收,贯彻。

保障形式上:重要决策和改革要召开相关会议,创造更好的参与条件。

4、学校民主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有教师权利意识;要有学生角色意识;要有民主意识;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建设,建立民主管理的气氛和软环境;要重视制度建设。

二、科学化思想原则1、涵义:学校管理活动要符合教育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

科学化是学校管理所追求的,因此才有学校管理学的学科发展,管理思想的引入。

学校管理学常规知识点.

学校管理学常规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处于学校的中心地位,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和负责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

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校长拥有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经权。

3.启发式教学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开其意;发,达其辞。

4.常规管理,主要指的是经常性的规章制度的管理。

常规管理内容:课堂常规、饭厅常规、宿舍常规、集会常规、图书阅览常规、实验操作常规、劳动常规、礼貌要求。

常规管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5.普通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充分运用办学规律,发挥中小学校内人力、财力、物力诸因素的作用,利用校内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全体成员,有效地实现学校教育目标。

6.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简述办好一所学校应具备哪些条件。

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有比较好的学生来源。

有比较完善的教学设备。

有比较高的管理水平。

2.简述我国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民主化原则(实行民主管理)。

科学化原则(实行科学管理)。

责任制原则(各项工作有专人负责,并明确规定责任范围的管理制度)。

有效原则(管理工作要讲究实效)。

3.简述进行教师管理的依据。

党和国家关于教师的政策教师的劳动特点。

教师的心理特点。

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

4.简述常能训练的意义。

常能训练,实际上是德智体的全面训练。

从小接受常能训练,养成独立生活能力。

对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学会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为就业做了准备。

学校管理学重点

学校管理学重点

第一章学校管理与学校管理学概述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引导他人去行动,并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是处于特定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的体制约束下,根据一定的原则、法规,运用一定的方法、技术,通过组织指导师生员工,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达到育人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三、学校管理的目标1.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2.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3.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4.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5.促进学校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四、学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学校外部管理●夏朝开始就有了学校●西周时期,已设有专职的教育官员●到了汉代,中央有太学,有太常统管,地方有郡县学,由地方行政长官主管,逐步设置学官,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

●隋唐以后,设国子监统管中央直属学校,最高长官叫“祭酒”。

●地方和县两级学校,则由长史统管。

宋、元、明、清各朝,中央主管学校的部门,基本上没有改变,地方各级主管学校部门的名称和治理方式,渐有变化。

●辛亥革命以后,中央设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各县叫教育局。

建国以后,这种体制基本延续下来。

内部管理●中国:《学记》●西方:体操学校、文法学校及后来的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17世纪夸美纽斯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对学校管理问题,如学制、班级编制、课表、教学秩序都有较详细的论述。

有学者认为夸美纽斯是学校管理学的奠基人。

学校管理学的产生●德国法学家、社会学家施泰因(Stein L.V.)于1865-1868年出版了七卷本的宏篇巨著《行政学》。

以其理想化的社会理论和国家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教育行政理论。

对学校管理理论的建立有一定影响。

●科学的、系统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资本主义快速上升时期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现在一般认为美国是现代学校管理学的发源地。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达顿(Dutton)和斯耐登(Snedden)在1908年合著出版的《美国教育公共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学校管理学重点整理

学校管理学重点整理

学校管理学1、学校管理学的性质:学校管理学是边缘性的应用学科。

2、学校管理学的任务:不断研究学校管理现象,揭示学校管理规律,为学校管理者自觉应用管理理论,遵循管理规律创造条件,为制定管理学校的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3、《学记》有关内容将大学的年限定为两段、五级、九年。

第一、三、五、七学年结束为一段,共四级,七年完成,谓之“小成”;第九学年结束为第二段,共一级,考试合格谓之“大成”。

第一年“视离经辨志”,第三年“视敬业乐群”,第五年“视博习亲师”,第七年“视论学取友”,第九年要求“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

4、隋唐时期教育行政体制建立,在中央一级有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国子监。

宋代教学管理实行分宅制(经义、治事)和三舍法(外舍、内舍、上舍)。

清朝全国学校事务除国子监和特殊学校外归礼部管理;1905年,设学部,国子监并入,与礼部并存。

5、相关人物及理论1、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

2、法约尔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3、韦伯创建了行政组织理论4、人际管理理论以霍桑实验为基础,由梅奥等人提出。

5、巴纳德提出了社会系统理论。

6、1965年,福雷斯特在《企业的设计》一文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6、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P317、目标管理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是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杜拉克。

8、学校目标管理的含义:学校目标管理是指学校成员共同确定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体目标,形成目标体系,并以此推进学校管理活动,实现学校预期目的的管理过程。

9、校长负责制的含义:校长负责制是学校内部的一种领导体制。

现行的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党在学校的基层组织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部分有机组成的相互联系和统一的管理体制。

10、校长负责制的内涵:(1)校长全面负责(2)党支部保证监督(3)教职工民主管理11、教职工代表大会(简称教代会)是教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

学校管理学复习

学校管理学复习

学校管理学复习《学校管理学》萧宗六 2022 年人教第四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1、学校管理是伴有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而对学校资源和事务进行组织安排的活动。

2、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揭示学校管理规律的学科。

3、对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基本可以概括为教育性质论、管理性质论和边缘性质论三种。

4、学校管理学的特点是:应用性、理论性、综合性。

5、1908 年,达顿与斯奈登出版了《美国公共教育管理》标志学校管理学正式诞生。

第二章学校领导体制一、选择:1、在管理学中古往今来的领导体制按不同标准来划分,可分为许多类。

按参预决策人数分可分为一长制和合议制;按机构内部职权性质和范围分为层次制和职能制;按不同层次的机关职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分集权制和分离制;按统一机构的各单位接受上级机关的控制程度分完整制和分离制。

2、我国中小学学校领导体制经历了七次大的变革:校务委员会、校长责任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革命委员会、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校长负责制。

3、我国中小学现行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于1985 年 3 月颁布实行的。

4、校长负责制的本质属性从主体数量上看是一长制,一所学校惟独一位校长;从主体功能上看是承担责任,对学校工作承担全部责任,因此校长负责制的性质就是个人负责制。

5、教代会的权力有:建议权、审议权、监督权、评议权、决议权、否决权、问责权。

二、名词:1、学校领导体制:确定学校内部领导力量的地位、作用、权责划分及彼此关系的根本制度。

2、校长负责制:学校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有决策指挥权。

三、简答1、怎样完善校长负责制:①、建立科学的校长遴选制度;②、营造学校改革的宽松环境;③、建立合理的咨询监督机制;④、配套改革,整体推进;⑤、建立严格的法律保障制度。

2、党政关系如何互动:①、党组织对学校行政要支持校长履行职权,保证学校办学方向和监督工作;②、校长对学校党组织要尊重党组织决定,尊重书记,对组织的决议和开展的活动支持配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依靠党组织,发挥党组织的定向、把关作用。

学校管理学_复习资料

学校管理学_复习资料

学校管理学_复习资料学校管理学是一门涉及管理学、教育理论、组织行为学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学校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的研究,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本文将根据关键词和内容复习学校管理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学校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通过对学校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的研究,旨在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学校管理学具有以下特点:1、应用性: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

2、综合性:学校管理学涉及管理学、教育理论、组织行为学等多方面内容,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

3、目的性:学校管理学的目的是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二、学校管理学的核心内容学校管理学主要包括以下核心内容:1、学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职能、管理理论等。

2、学校组织行为:包括学校组织结构、学校文化建设、师生行为等。

3、学校战略管理:包括学校战略规划、学校营销策略、学校资源配置等。

4、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管理等。

5、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教职工招聘、培训、考核等。

6、学校财务管理:包括学校预算、收支管理、资产管理等。

三、学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研究问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学校管理的经验和教训。

3、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校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4、实地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的方式,了解学校的组织行为和管理实践。

四、学校管理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学校管理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未来,学校管理学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管理将更加依赖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2、管理人性化:学校管理将更加注重人的因素,关注师生的需求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管理学重点

学校管理学重点

学校管理学重点第一章学校管理与学校管理学概述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引导他人去行动,并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是处于特定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的体制约束下,根据一定的原则、法规,运用一定的方法、技术,通过组织指导师生员工,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达到育人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三、学校管理的目标1.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2.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3.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4.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5.促进学校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四、学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学校外部管理●夏朝开始就有了学校●西周时期,已设有专职的教育官员●到了汉代,中央有太学,有太常统管,地方有郡县学,由地方行政长官主管,逐步设置学官,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

●隋唐以后,设国子监统管中央直属学校,最高长官叫“祭酒”。

●地方和县两级学校,则由长史统管。

宋、元、明、清各朝,中央主管学校的部门,基本上没有改变,地方各级主管学校部门的名称和治理方式,渐有变化。

●辛亥革命以后,中央设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各县叫教育局。

建国以后,这种体制基本延续下来。

➢内部管理●中国:《学记》●西方:体操学校、文法学校及后来的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17世纪夸美纽斯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对学校管理问题,如学制、班级编制、课表、教学秩序都有较详细的论述。

有学者认为夸美纽斯是学校管理学的奠基人。

➢学校管理学的产生●德国法学家、社会学家施泰因(Stein .)于1865-1868年出版了七卷本的宏篇巨着《行政学》。

以其理想化的社会理论和国家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教育行政理论。

对学校管理理论的建立有一定影响。

●科学的、系统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资本主义快速上升时期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现在一般认为美国是现代学校管理学的发源地。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达顿(Dutton)和斯耐登(Snedden)在1908年合着出版的《美国教育公共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学校目标管理:学校目标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引导学校各机构和全体成员共同确定学校工作目标及其体系,并以目标为中心,明确各自责任和发挥各方面的主动精神,协调和控制育人工作进程,检查和评估完成育人任务状况的组织活动。

(张济正教授)2,经济管理方法:学校管理中的经济方法是指学校领导者按照物质利益的原则,通过运用物质刺激的方式,对学校成员产生影响作用的管理手段。

学校管理中经济方法的特性:利益性,多样性,辅助性。

4.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是美国兰德公司用创造的对策方法,又称专家问卷调查法。

一般步骤为:①向预先选定的一群专家分别发送征询卡,说明注意事项②收回征询卡③综合整理专家意见,用文字表述或图表描述④将整理后的专家意见及征询卡再寄给专家,要求再次征询(如此反复2至4次)⑤在意见趋于统一的情况下, 提出对策方案。

5、教育管理体制的含义:教育管理体制指的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核心的问题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与学校之间的教育权划分问题。

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体制的一部分,但教育管理体制在教育体制中处于中心位置,它是教育体制的主线,把其它的教育制度串联起来。

6、教育领导艺术:是教育领导者创造性地运用领导理论与方法于教育领导实践的一种技能,它是教育领导者在长期的教育领导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区别于知识,强调实践锻炼。

1、领导层的授权艺术:2、领导者运筹时间的艺术:7、学校管理目标的含义:学校管理目标是一所学校的组织,为了按质按量完成育人任务,从本校实际出发所确定的组织活动的质量规格和活动结果的意向模式。

它反映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协同进行有效活动的要求,体现他们对理想办学状态的价值追求。

理解这个含义,要把握以下几点:1、学校管理目标是由学校组织来制订的。

2、管理目标应符合本校实际,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3、学校管理目标离不开学校育人这一根本任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管理学》常规知识点
1、学校管理: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与方法。

建立一定的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物诸因素的作用,充分地利用校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协调一致地、有效地实现既定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2、学校管理的“人本”原理:现代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以及人的积极性,现代管理思想是把人的因素放到第一位,重视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财。

人与物等的关系,尽量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

所以,学校管理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3、目标管理:顾名思义是一种以目标为指导或以目标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是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确定总目标,把总目标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管理者通过目标,对所属部门和每个成员进行管理。

4、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对学校各项工作和各类人员的要求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规定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程。

5、教师管理:是对教师和教师与其所从事的工作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管理,其职能是谋求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相互适应,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际关系融洽。

6、经济效果最优化原则:是指在学校管理中,力求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获得最大的效果,力争一切工作的最优化和高效性。

最优化不是部分最优化,而是整体虽优化。

7、学校组织气氛:是指学校内教师和校长、教师和教师之间交互影响下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团体行为和心理状态。

8、教学管理:是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指导下,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管理环节,使学校内部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机制协调运行,达到有效的控制,实现学校管理者所希望达到的教育和教学的任务目标,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
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活动过程。

9、成功管理:就是旨在帮助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取得成功,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获得诸方面成功的现代学校管理模式。

10、校长负责制:是由校长、学校党组织和数职工代表大会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结构,其中,校长对学校的工作有决策权和指挥权;学校党组织对学校行政工作进行监督,并保证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校工作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11、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是指教学管理必须遵循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去研究、分析、解决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学校的教学活动。

12、德育评价:是对学校德育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检查,它既包括对德育过程进行的评价,也包括对德育效果进行的评价。

13、学校特色:就是对校园主流文化某些方面(目标,内容,方法,管理)的凸现或强化。

14、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15、目标管理:顾名思义是一种以目标为指导或以目标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是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确定总目标,把总目标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管理者通过目标,对所属部门和每个成员进行管理。

16、需要的双因素理论:英国的赫茨伯格在他的《工作的推动力》一书中提出了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他认为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保健因素,保健因素类似卫生保健对身体所起的作用一样,它不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用,但能预防职工产生不满。

另一种是激励因素,只有满足激励因素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17、麦格雷戈的“x理论一Y理论”:该理论强调管理者应该为职工创造一切机会来激励和发挥他们的智慧,以诱导的方法,鼓励职工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在管理上获得成功。

18.被西方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美国的泰罗,于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

19、教育、教学的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以教学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依靠教师。

20、教师管理是通过组织、协调、控制等手段进行的。

21、教师管理的流程,以进口管理为始端,以“出口管理”为终端,“开发管理”贯
穿整个流程,而使用管理则是核心。

22、德育的外延包括四个领域,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23、德育过程评价包括对德育课程质量评定、对德育活动质量评定、对德育工作
管理评定、对德育工作者的队伍的评定、对德育方法的评定、对德育环境的评定等。

24、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方
面提出了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起来的“三维结构”,突破以往以传授知识为根本的局限。

25、我国传统的课程管理手段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与集中统一的课程管理体制
相适应,当时基础教育的课程管理主要依靠行政命令、部门规章和考试等手段。

26、学校管理的行政方法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垂直性等特点。

27、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来看,领导类型可以划分为领导决定型(权威型)和群众参与型(民主型)。

28、学校行政方法科学化、现代化的标准应该从两方面来考察,一是方法本身,二
是执行方法的结果。

29、学生管理中的经济方法包括优生给奖、留级赔偿、补考收费和退学归偿。

30、教育法规是学校管理的强有力手段,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31、校园文化包含“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物质形态”等三个范畴,区分为
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

32、学校管理方法具有三个主要特点,即鲜明的目的性、种类的多样性和选择的灵
活性。

33、衡量一所学校的形象状况,有两个主要指标:知名度和美誉度。

34、校本管理最核心的问题权力下放。

35、学校的领导职能包括决策职能和用人职能。

36、我国的“校长负责制”是由校长、学校党组织和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共同组成的“三
位一体”结构。

37、学校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管理。

38、德育质量的评定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和学生情感体验的强度两个方面来进行。

39、学校管理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分为对工作(事)的管理和对人(教师、职
工、学生)的管理两大方面。

40、教师管理中的经济方法包括工资和奖金。

41、学校行政领导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强制、说服、示范。

42、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在总体上属于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政
策性等特性。

43、校长职业化的核心是素质和能力的专业化。

44、美国彼得.德鲁克所写的《管理实践》被公认为是最早论述目标管理的著作,他
在该书中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

45、学校管理的程序通常分为计划、决策、组织、控制和评价。

46、教师管理的一般流程从纵向看,包括“进口管理”、开发管理、“使用管理”和
出口管理。

47、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把学校管理常规划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即口授
型常规规范、习俗型常规规范和制度型常规规范。

48、德育评价包括对德育过程和德育效果进行的评价。

49、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坚持合法性和合理性这两个基本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