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家庭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
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
一、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
1、课程设置失衡:在中学中,公共基础课程与个性特长学科相对于“一刀切”的教学理念,使每个学生都经历繁复的课程设置,每天有课负
担沉重,加之普遍的上课时间拖沓,让学生们在同一课程前后容易出现厌
学情绪。
2、家庭环境不良:一家人的家庭责任,一旦忽视了孩子的教育,孩
子的学习便很难受到有效指导,反而会多增加他们的负担,最后导致学习
兴趣的流失和厌学情绪的产生。
3、师资力量不足:在中学里,教师素质和师资力量存在较大缺口,
受教育质量的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降低,甚至发生厌学
的现象。
4、心理素质未成熟:中学生处于发育期,心理素质未成熟,容易受
到外界的影响,发生厌学现象,如学习成绩受挫、学校师生关系不融洽、
性格不合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厌学的产生。
二、应对措施
1、课程设置平衡:改变“一刀切”的教学理念,根据不同学生特长,采取灵活的课程设置,减少学生每天上课的时间和课程负担,以科学的方
式安排学生的学习课程,让他们在一定的课程内容下不断提高自我能力。
2、积极指导家长:学校应引导家长从自身发展开始。
浅谈农村初级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
浅谈农村初级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农村初级中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学情绪的现象。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农村初级中学生的厌学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村初级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习环境的不良影响。
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有限,教学设备和学习资源匮乏,这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兴趣,从而导致了学习的厌倦和抵触情绪。
二是家庭因素的影响。
农村家庭普遍存在着重男轻女的观念,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甚至有些家庭无法提供学习上的支持和鼓励,这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三是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脱节。
农村学生接受的教育内容与自身实际生活较为脱离,学习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这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四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些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农轻学的观念,使得一些学生产生了对学习的不重视和忽视。
对于农村初级中学生的厌学现象,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以下是一些建议:一是加强学校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建设,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
这可以通过政府的资金投入和相关政策的扶持来实现,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设施,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二是引导家庭重视教育,提高家庭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和鼓励。
这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合作,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和家庭教育指导来提高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使家庭成为学生学习的坚强后盾。
三是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之与实际生活更贴近、更有意义。
学校可以加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引导学生了解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社会。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五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改变农村地区的重农轻学观念,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应该共同努力,为农村初级中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对中学生厌学情绪成因的思考及对策
对中学生厌学情绪成因的思考及对策中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可以有很多方面,包括学业压力过大、课程内容无趣、学习方法不当、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等。
下面将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对策。
首先,学业压力过大是导致中学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中学阶段学习的深入,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考试压力等。
这些压力常常让中学生感到无法承受,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学校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
学校可以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如科学实验、讲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使其能够在学习之余也有一些放松和娱乐的时间。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学校和家长要重视教育学生如何正确面对学习压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兴趣。
教育学生要追求知识、理解学习的价值。
其次,课程内容无趣是导致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现行的教育体制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灌输,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对策:2.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
学校可以设置一些与学生兴趣相关的选修课程,如音乐、美术、体育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能够发展自己的特长。
此外,学习方法不当也是造成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普遍存在对学习方法的误解和不恰当的方法选择。
为了改进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课程。
学校可以开设学习方法指导的课程,教授学生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
这样,学生能够了解并学会如何高效地学习,并提高学习的兴趣性。
2.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校和家长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提供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最后,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也是导致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往往只追求高分,而忽略了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
浅谈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一、厌学心理给初中生带来的主要问题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在行动上表现为讨厌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地或根本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授课,上课听讲不注意、走神、睡觉甚至捣乱,对学校、教师心怀不满,过度依赖辅导、作业不能独立完成,靠抄袭作业度日,甚至不交作业,学习没有动力,他们来学校读书,仅仅教师、父母强迫的,所以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出现迟到、逃课、出走等逃避学习的现象。
对练习、作业、考试等一切学习活动漠然置之,由不学沦为混学,进而成为学困生,造成恶性循环。
厌学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对学习对象和学习过程产生逆反心理体验,倘若这种体验在一个人身上长期存留,会沉积固化为不良学习品质,影响个体发展,甚至贻误终生。
当前初中生厌学原因很多,但受社会因素影响不大,主要受校内外学习环境与自身因素的影响,既包括课程设置、学校管理、教师教学方法、家长教育方式等外部因素,又包括自身心理各项发展水平不高的内部因素。
但总的来说,学生并不是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而是认为家长、教师、学校的做法不好,致使他们降低了学习兴趣甚至产生了对学习的逆反心理。
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实行探讨。
二、当前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分析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厌学,导致厌学并不是简单的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是由各种外在的客观因素的刺激与学生的现有心理水平相互冲突而产生的。
(一)个性因素水平低下是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自身原因1、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即学生对学习成败的态度问题,学生的学习当然存有成功与失败,但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往往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经常看到的是学习中的失败而没有成功的希望,这时就会降低学习热情,丧失努力学习,争取优异成绩的自信心。
这部分学生大都是一些学业不良者或学习暂时困难者,若时间稍一长,就会变成整体性学习困难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初并无多大差异,但后来因为学习行为上存有很多问题,学习习惯不好,课堂缺乏积极紧张的思维,主动、兴奋的情感投入,所以,很难对学习的知识内容实行有效的加工,有的甚至是因为知识断层而造成阶段性的考试失败,所以常表现为害怕考试,其中初三学生最讨厌考试,最担心考不上高中,初一和初二学生的讨厌考试也占了一定的比例,他们最担心成绩考差或成绩直线下滑,从经验中得知,这部分学生群也很不固定,他们的学习信心经常随考试成绩的升降而变化,有的学生可能因为某几次或一次的分数提升而增加学习兴趣,也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一次或几次的分数降低而丧失信心,降低学习欲望,教育若将这部分学生即时转化过来,将会是很大的成功。
浅谈农村初级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
浅谈农村初级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随着教育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在农村地区,初级中学的普及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普遍存在厌学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更是妨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本文将分析农村初级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厌学原因1. 缺乏学习动力农村初级中学生的家庭和周围环境大多都比较贫困,学习动力相对较低。
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不够强烈,缺乏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自然就没有追求更高的学习成就的动力。
2. 学习负担过重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许多农村初级中学生在上中学之前就已经掌握了各种家务技能和农村生活技能。
然而,在学校里,他们不仅需要学习学校强制性规定的课程,而且还需要参与各种考试、竞赛等活动。
学习任务压力过大,使得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进而对学校和学科产生反感。
3. 学科内容单一、枯燥农村初级中学的课程设置相对较为陈旧,不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
比如,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缺少实验设备、教材过时等因素导致学生缺乏对学科的热爱。
学生对这些学科的学习失去了动力,感到厌烦和倦怠。
4. 学习方法不当许多农村初级中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能力相对较弱。
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快速、有效地吸收知识,更加难以掌握学科知识。
这会使他们感到学习无望,从而导致厌学现象。
二、对策建议家庭和学校是农村初级中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之一。
家长应该给予积极的支持,激发孩子的兴趣。
在学习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帮助他们建立对未来光明前景的憧憬。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放松学业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学校应该通过开展兴趣班、文化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3. 创新课程设置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当地实际需要,创新课程设置,并引入新的课程体系、教材和设备,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浅析学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家庭因素及对策
浅析学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家庭因素及对策学生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和厌恶情绪,表现为不愿去上学、不愿去学习、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等现象。
学生厌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家庭因素是影响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环境对学生的个性、情感和认知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家庭因素对学生厌学心理的影响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比如家长过分溺爱、过分苛刻、家长对孩子进行物质奖赏等,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过分溺爱的家长容易让孩子变得依赖性强,不愿意接受挑战和困难;而过分苛刻的家长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接受家长的教育和引导。
而过分注重物质奖赏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只关注结果而不关注过程,不愿意付出努力,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2. 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氛围不和谐容易让孩子感到压抑和不适,这种负面情绪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
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纷争、争吵等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使孩子产生逃避、消极的情绪,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3. 家庭对学习的态度不正确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不正确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缺乏关心和支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困扰,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家庭氛围。
通过亲子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激励,不会因为家庭原因而产生厌学情绪。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来激励孩子,要学会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和责任,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鼓励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和激情。
3. 积极关注孩子的学习家长应该积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给予孩子适当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激励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浅谈农村初级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
浅谈农村初级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教育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了接受初级中等教育的机会。
与城市的学生相比,农村初级中学生中存在着较高的厌学情况。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农村初级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呢?对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农村学生更好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一、厌学原因1. 生活环境影响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往往比城市学生更为贫困和单调,缺乏文化氛围和学习资源。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限制,他们可能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条件,这会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2. 学习动力不足在农村,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期望,一些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认为学习对他们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这种消极的态度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从而产生了厌学的情况。
3. 学习方式单一农村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可能导致学校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学生可能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对知识的吸收难以产生兴趣。
二、对策建议1. 完善教育资源农村学校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
2. 强化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性格和学习态度形成的重要场所,农村家庭教育应该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业,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鼓励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和向往。
3.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校应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4. 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讲座、演讲比赛、校园活动等方式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兴趣范围,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通过社会实践和义工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责任感。
5. 建立奖惩机制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对于学习不认真、缺乏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和适当的处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
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第一篇: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尤其是中学生;北京心理卫生协会2000年8月召开的心理学专家座谈会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也表明:中学生厌学率高达20%;而一项对浙江镇海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区中学生不喜欢上学读书的占53.49%,高中生更为严重,达60.13%[1]。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到,厌学这一现象不仅仅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出现,而且也会出现在学习成绩比较的学生中。
所以进一步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学生的厌学问题,是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厌学的表现有:一是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爱打瞌睡,不愿意做作业。
二是经常会有迟到、早退现象的发生,无故旷课、请假,不理会家长和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
三是对学习缺乏直接兴趣,没有求知欲,只有在外界存在压力的情况下才会被动、机械地学习,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课堂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者可导致辍学[2][3]。
二、厌学现象的心理成因厌学作为一种现象,必然有相应导致其出现的原因。
我通过对中学生进行访谈,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厌学这一负性现象的产生有其相应的成因。
从总体上可以把其划分为个因素一是学生自身二是客观性因素的原因2.1自身因素。
2.1.1学习的因素。
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
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
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
无论进行什么性质的工作,时间长了,都会多多少少的令人产生厌倦情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
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
2.1.2自我控制能力差。
初中厌学心理辅导记录
初中厌学心理辅导记录引言:近年来,初中生厌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不仅要了解其成因和表现,更要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
本文将分析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
一、认识初中生厌学的成因1. 学习负担过重初中作为升入高中和大学的关键阶段,往往伴随着大量且复杂的学业任务。
不少学生感到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从而产生了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2. 缺乏动机和目标有些初中生并没有明确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或者目标,缺乏对学习的动机。
他们可能会觉得学习毫无意义,从而失去了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激情。
3. 教育环境不适应部分初中生可能由于个体差异、外界环境等原因,在新环境下适应能力较弱。
他们可能与老师、同学之间存在沟通困难或者疏离感,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情绪。
二、初中厌学心理辅导方法1. 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初中生需要一种积极向上、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营造这样一个环境,鼓励他们相互配合、互帮互助,并给予他们正确的评价和认可。
2. 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初中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时间管理和学习技巧,以便更好地适应高强度的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开展相关培训或者课程来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打造个性化教育方案不同初中生有不同的发展需求。
为了满足多样化需求,我们可以采用个性化教育方案,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4. 提供情感支持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期,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
教师和家长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提供情感支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恢复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5. 培养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鼓励初中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如音乐、运动、书法等。
这不仅可以缓解学业压力,还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空间。
6. 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支撑。
教师和家长应保持及时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有效协作解决问题。
同时,家长也需要适度地关注孩子的厌学情绪,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浅析学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家庭因素及对策
浅析学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家庭因素及对策学生的厌学心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学习内容、学习环境或学习方式感到不满意或缺乏兴趣的心理状态。
在学生中,厌学心理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它会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而学生的厌学心理往往是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本文将从家庭因素入手,浅析学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家庭因素对学生厌学心理的影响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绪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偏向于严厉和强制,就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
特别是一些家长对学习成绩要求过于严格,压力过大,甚至采取打骂等方法来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这种教育方式会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或争吵,或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都会让学生感到心烦意乱,无法专注于学习,从而产生了对学习的厌恶心理。
3. 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不正确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不给予关注和支持,或者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做出积极的评价和激励,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对学习产生消极的态度和情绪,形成厌学心理。
1. 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长要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避免在孩子面前大声争吵,使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
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用平和的态度和沟通方式来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从而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2. 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避免片面强调学习成绩,而是要鼓励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要以鼓励和支持为主要方式来教育孩子。
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被关心,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 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家长要时刻关心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理解和帮助,让孩子敢于表达和面对困难,从而避免产生厌学心理。
浅析中学生厌学成因及应对
浅析中学生厌学成因及应对中学生厌学问题在教育界一直备受关注,学生厌学不仅对个人学习造成影响,也对国家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深入分析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一、中学生厌学的成因1.学业负担过重如今,中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每天需要面对海量的课业完不成的艰巨压力。
许多学生在长时间面对这种压力时,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2.学习兴趣不浓虽然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学业,但如果学生自身对学习内容没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就会感到枯燥无聊,对学习失去热情,甚至厌学。
3.教学内容不适应学生需求教学内容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对应,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没有太多的理解,就会对学习产生反感。
需要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实际性。
4.家长的过多介入家长在监督孩子学业方面确实是关键力量,但是过多的介入所带来的压力也是不容小视的。
如果家长逼迫孩子身无法自主,就会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5.社交环境不良学生在社交活动中的参与和成功是对学校和家庭环境反馈最有力的标志之一。
而如果学生身处不良的社交环境中,就很容易失去学习积极性,出现厌学情况。
二、应对策略1.改善学习氛围面对学生厌学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强学习氛围的建设,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
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天赋和潜能。
2.减轻学生负担学校可以适当调整学业安排和考试方式,降低学生的学业压力,让学生能够在较自由的环境中学习。
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合理引导孩子,不要让孩子因为学业负担过重而厌学。
3.提高学生动力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
家长也要适度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不要过分强调成绩,而是应着重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4.鼓励多元发展学习外的活动和经历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课外活动、兴趣班等有益的活动。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厌学状态中走出来,还能够激发学生多元发展的热情。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一、分析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1.学业压力过大。
中学生面对升学、期末考试等重要时刻,学习负担重,压力大,容易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2.缺乏学习动力。
中学生对学习的目标和意义没有清晰认识,缺乏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导致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3.学习方法不当。
中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效果不好,不能及时获得成就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4.环境因素。
中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如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适,同学之间关系紧张等,也会对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二、对策1.加强沟通。
学校和家长要积极与中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关系。
2.激发学习动力。
学校和家长要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目标,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3.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和方法。
学校和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任务,教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4.改善学习环境。
学校应关注中学生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问题,合理布局教室设施,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5.注重兴趣培养。
学校和家长要关注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发展兴趣,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让学习与兴趣相结合,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心理疏导。
学校应配备专业心理辅导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解决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重新建立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综上所述,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要解决中学生的厌学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从各个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方法,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有效地克服厌学情绪,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首先,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中学生的厌学可能源于对学习任务的困扰。
中学生面临着学科知识的增多和学习难度的提高,如果他们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和技巧,可能会感到学习压力很大,从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另一方面,中学生厌学还可能源于缺乏自信心。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面临身心发展的巨大变化,有时候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
此外,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同伴关系等也会对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影响。
针对中学生厌学现象,可以采取以下矫正对策。
首先,要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告诉他们学习是一种对自己和未来负责任的态度,是提升个人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其次,应该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和帮助。
家长和老师可以为中学生提供学习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和挫折。
此外,可以鼓励中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并帮助他们规划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要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疏导。
通过与中学生的交流和倾听,了解他们的困惑和压力,帮助他们化解负面情绪,并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同时,鼓励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以提高学习的动力。
总之,中学生厌学现象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
要想矫正这一现象,需要对中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只有通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和帮助、加强心理疏导等方法,才能帮助中学生克服厌学现象,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对策论文
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对策论文•相关推荐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对策论文近十余年来,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呈现出了一派空前活跃的大好局面,中学生厌学心理因素的形成及其对策已成为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是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的任务。
一、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一)社会原因1、“新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
许多家长认为,一个家庭为了孩子上学,倾尽了全部积蓄,如果孩子考不上高中,不能升入大学,既没有让孩子获得政治资本,又没有让孩子学到挣钱的本领,这种投资是不值得的。
再说,即使孩子考入了大学,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还不如早就业早挣钱。
另外,某些部门“脑体倒挂”现象仍然很严重,特别是农村教育部门,大学毕业,到乡村任教,年头到年尾辛辛苦苦,工资却了了。
所以有些家长认为,一个字不识,照样能买轿子车,大学毕业,一样要骑自行车。
这种想法会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
2、“人情第一”的影响。
在我们的社会,仍然存在办事凭关系,走后门的现象。
“人情第一”的人际关系使一些人产生了“才能无用”的思想,他们认为有没有才能不要紧,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关系。
这一切使中学生对通过学习提高自己产生了悲观情绪。
3、形形色色的诱惑。
当今社会生活令人眼花缭乱,挡不住的诱惑、强烈的刺激,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名目繁多的“吃”,层出不穷的“用”,花样翻新的“玩”,时髦新潮的“穿”,所有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在撩拨着中学生的心。
相比之下,学习就成了某些人眼中“最无聊、最枯燥”甚至“最烦人”的事情,学习的人也就成了最“傻”的人。
(二)学校原因1、办学条件差。
现在仍然有许多学校办学条件非常差,不具备起码的办学条件,八九十人一个班,四五十人两间宿舍,没有操场,没有音、体、美教师,老师上课全凭两只粉笔、一张觜,现代化的教学仪器、教学手段基本上没有。
在这样的学校学习,学生怎么能学得进去,学得有趣?2、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老师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和为人师表的责任心,总是尽量的希望学生们能够学得更多、学得更好。
浅析学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家庭因素及对策
浅析学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家庭因素及对策学生厌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虽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人原因,但家庭因素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着重探讨学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家庭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家庭因素1. 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基本环境之一,如果家庭氛围不和谐,家人沟通少,孩子可能会感到被忽略和孤立,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因此,家长应该为家庭营造良好的氛围,多关心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2. 家长期望值过高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学好,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能够在其他方面都表现出色,这样的期望值过高容易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
因此,家长应该理性看待孩子的发展,坚持以孩子的个人发展为重点,协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让孩子学习更加愉悦。
3. 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包含着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这种关系可以加深或打磨学生的个性。
如果家庭教育方式粗暴或不尊重孩子的感受,会给孩子造成伤害,从而形成厌学的现象。
因此家长应该通过同理心和尊重的方式建立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注重鼓励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是自己的温馨港湾。
对策1. 理性价值观家长应该传递正确的理性价值观,不过多强调胜负成败,而是鼓励孩子做好自己,展现自己的风采。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不要过分追求让孩子变成书呆子,而应该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2. 权衡家教环境家长应该对家教环境进行权衡,把握好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关系。
合理分配孩子的时间是非常必要的,让孩子能够既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互动,又能够在其他领域提升自我,不要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3. 家长关注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家庭互动关系,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关注和爱护,更容易形成积极的学习情绪。
此外,家长还可以寻找各种机会与孩子共同参加辅导班、培训班等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中学生厌学现象分析与应对方法
中学生厌学现象分析与应对方法一、教育模式单一、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知识的灌输和记忆,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感。
二、过于重视考试成绩。
当前社会对学业成绩的要求过高,学生们为了追求好成绩而忽视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这种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容易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三、学业负担过重。
学生需要背诵大量的知识点,完成大量的作业和习题,时间安排紧张且任务繁重,导致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过大。
四、家庭环境不利。
家长过于关注考试成绩,给予学生过多的压力。
同时,家庭教育缺乏引导和支持,也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
针对中学生厌学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方法:一、改变教育模式。
引入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游戏化教学、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将学习任务分解为可行的小目标,帮助学生逐步获得成就感。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
三、减轻学业负担。
学校和教师应合理安排作业和考试,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综合性学习和兴趣发展。
同时,教师应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对生活和未来的价值。
四、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学校和家长应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家长可以给予学生适度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家长教育课程,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学习方式。
五、提供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导。
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培养他们的潜能和特长,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关注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通过改变教育模式、减轻学业负担、提供个性化教育等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帮助他们享受学习过程,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一、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1、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发育不成熟,无法很好的应对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
2、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又缺乏学习动力。
久而久之则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3、孩子厌学可能是由于其心理压力太大了,这些问题又往往遭到家长忽视,由于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又加重了孩子的心理压力,逼得孩子厌学,产生厌学心理,青少年处在身体和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障碍如若不能得到及时的疏解,则会直接影响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
4、对于学习没兴趣。
讨厌上学无非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初中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最佳阶段,内心是一个躁动不安的时期,可能很多初中生的心理想的都是玩,自然对于学习就是没有兴趣了,因为年纪小,也是不知道将来不读书的后果。
5、沉迷于网络。
初中生年纪小,大多数都禁不住外界的诱惑。
网络游戏和娱乐都是会影响着初中生,很多初中生家里都有电脑,接触网络游戏后就会觉得每天在家玩游戏好有趣啊,比上学有意思多了,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再不严加看管,就是会出现严重的厌学现象。
6、早恋影响。
早恋这个词在初中阶段也是非常常见的,青春期阶段出现对异性产生好奇的心理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但是如果是早恋的话,会影响到学习,心思是肯定不会放到学习上的。
二、初中学生厌学的解决方法:1、应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利用视觉,看书;利用动觉,写字;利用听觉,听写。
也可把几门功课的内容,交替进行复习。
还可利用讨论的方式和提问的方式进行学习。
2、在学习时,如果注意力分散,可做几次深呼吸或放松训练,使自己精神松弛,克服紧张情绪,重新安下心来学习。
3、当注意力不集中时,可到室外跑跑步或做做操,10分钟左右,使头脑清楚,提高注意力。
4、培养厌学孩子的学习兴趣。
厌学是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个时候就应该让孩子在重新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办法让孩子重拾学习的兴趣。
5、了解孩子学习上的苦恼。
中学生厌学情况分析及相应对策
中学生厌学情况分析及相应对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学生的厌学情况日益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
本文将对中学生厌学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中学生克服厌学情绪,重拾学习的热情。
一、中学生厌学情况的原因分析1. 学习负担过重现代教育体制下,中学生需要背负大量的课业任务,如考试、作业、考题备考等。
这些负担给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学习方法不当中学生因为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他们可能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过于依赖课堂笔记和教师讲解,而忽视了自主学习和多方面的知识获取。
3. 青春期心理变化青春期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在这个时期经历着身体、心理、情感等多方面的变化。
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产生了质疑,厌恶学习、乏味的教育形式成为他们表达叛逆的途径之一。
4. 社交媒体与游戏成瘾中学生往往沉迷于社交媒体和电子游戏中,难以自拔。
这些电子产品带给他们极大的刺激和满足感,妨碍了他们集中注意力和专心学习,进一步加剧了中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中学生厌学情况对学习的影响1. 学习成绩下降中学生因为厌学情绪的影响,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他们不愿意做作业,不愿意复习考试内容,甚至出现逃课现象,严重影响了学业的发展。
2. 自信心受挫中学生在面临厌学情况时,往往感到自卑和无助。
他们因为学习成绩不佳而被同学嘲笑、老师批评,产生了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到他们对自己的自信心和发展前景的看法。
3. 人际关系紧张中学生的厌学情绪不仅仅是自己的问题,还会波及到他们的家人、同学和老师。
他们可能因为不愿意上学而与家长发生矛盾,与同学产生隔阂,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厌学情绪。
三、中学生厌学情况的对策1. 解决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学校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作业和考试。
教师要精确评估课程难度,避免过分追求成绩的突出。
浅析学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家庭因素及对策
浅析学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家庭因素及对策学生厌学是当前教育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形成离不开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对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家庭因素的角度探讨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以及提出对策,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一、家庭因素是学生厌学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1.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一些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宠坏孩子,导致孩子缺乏自律和毅力,容易产生学习懒惰的心理。
另一些父母则对孩子要求过高、严厉苛刻,孩子学习压力过大,产生厌学情绪。
2.家庭氛围家庭的和睦与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经济情况等都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影响。
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等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
3.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
如果家长对学习不够重视,那么孩子也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积极性。
家长如果对学习过分重视,也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影响学习情绪。
4.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的合理与否也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情况。
如果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不愿意给孩子适当的自主空间,不愿意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和自理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性、消极的学习态度。
二、针对家庭因素,合理引导学生,采取相应对策1.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尽量避免极端的教育方式,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和独立能力。
在孩子学习过程中,不妨适当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重视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开展家庭教育守则,确立家庭的美好价值观,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3. 重视家庭教育氛围家长要注重对孩子进行精细化的教育管理,合理引导孩子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危害分析及对策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现象成增长之势。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对全国20多个省市1万余名小学生的调研表明:我国四成小学生有厌学倾向;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天津市中小学生厌学情况调查”显示,27.7%的中小学生存在厌学问题;新华网报道北京中小学有三成学生厌学;中国青年报报道,近年来部分农村初中学生厌学人数呈增长趋势,显性和隐性辍学率平均超过30%。
可见,“中小学生厌学现象严重”之说不是空穴来风。
如此高比例的学生厌学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由于计算机操作性强,课程内容较为有趣,课堂上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只是操作的能力有所差异。
自2005年成为一名德育处工作人员之后,更多的接触的是问题学生,这些学生有的是影响班级课堂纪律,有的是上花课或逃课,有的是向家长撒谎多要钱用于去网吧、买零食吃、甚至发展为吸烟、打架等行为。
通过与班主任用家长的沟通了解,发现这些学生的问题虽然表现不同,但基本上都存在严重的厌学现象。
一、厌学的危害分析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
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厌学表现为很多种形式,如: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疼”、“头痛”等;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
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与在校生逐渐脱离,厌学情续更加严重,对学校、老师越发心理排斥,造成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下极容易与校外不良人员接触,以至于最后辍学,提早进入社会。
而又由于这些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判断能力差,极容易受到不良的引诱,或因一点点蝇头小利的诱惑,进而走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道路。
在我所接触过的问题学生中,有一位王同学,单亲家庭,跟随母亲生活,而母亲由于到外地做生意,把他寄养在姥姥家,姥姥身体不好,姥爷又管不了他,从小学起这个孩子就是学校的有名的问题学生,学校老师拿他没有办法。
进入中学后,在校行为习惯极其不好,不仅课堂上影响班级纪律,班主任和科任管不了,而且经常影响学校的秩序,更为严重的是在校内多次强抢强借、打架、吸烟,给学校和班级的教育教学秩序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初二下学期,这名同学开始经常逃课与校外人员混在一起,打架斗殴成了常事。
因此厌学情绪是学生向问题学生转变的起始,又是问题学生越滑越深的加速剂。
在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的开始不及时消灭这种不良的情绪,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无法逆转的伤害。
二、中小学生厌学现象解析
个体行为仅仅是个体现象而不是一种社会现象;当某个体行为较为普遍存在时,该行为就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更是一种社会现象。
同样,个别学生厌学也仅仅属于一种个体行为,而不是一种社会现象。
当厌学较为普遍存在时,厌学就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在充满竞争的时代,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要求越来越高,中小学生承受极大学习压力。
尽管国家一再“减负”,但实际上学生“课业负担”越减越重。
中小学生难以承受,又不能公开反对。
部分学生就采取消极学习方式,对成人所掌控、认可的世界以批判、逃避和抵抗。
由于青年亚文化代表青少年群体的利益,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其突出特点是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
三、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家庭原因及对策
要想避免学生的厌学心理的产生,我们要大致分析一下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
造成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学生自己的原因等等。
我们主要从家庭原因进行分析及寻找对策,以期通过我们的微薄之力,对学生的厌学心理有所帮助。
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父母不只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样也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
家庭环境是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
因此,孩子厌学是对家长某些不恰当行为的一种反应。
现在的初中生的家长大多是七零后,他们经历或感悟到知识对改变命运的重要性,所以当自己的孩子刚刚学会学习的时候,就灌输他们“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从他们呀呀学语开始就把他们困于方寸之室,学拼音颂古诗;入
学以后,今天补英语,明天攻理化,节假日学钢琴,寒暑假练字;进入初中以后,因为要面临着考取重点高中的压力,孩子们每天都在学、学、学……,使孩子失去了玩的天性,当孩子到了逆反期,就开始与父母对抗,以不学习做为一种反抗方式,就像弹簧压的越狠反弹的就越高,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叶茂盛,开花结果。
”尽管社会和学校已经为防治厌学现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子女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
面对孩子的厌学,家长们该如何防治呢?
每个家庭的特定历史与文化对学生成长影响深远。
作为孩子首任教师的父母应注重合理性家庭文化氛围的营造,培育学生优良品德与良好的阅读、学习、作息等习惯。
首先,家长要正确处理“学而优则仕”传统文化观念和“读书无用论”现代思想观念的矛盾。
受前者文化观念影响,家长对子女学习要求极为严格,易使子女对学习心生厌烦。
后者则会影响子女学习积极性,使子女对学习失去兴趣。
因此,家长应树立科学教育观,对教育功能有合理性认识与定位,既不过分渴求,也不抵制。
其次,家长要着手营造良好家庭文化氛围。
第一,要创设良好家庭学习环境,营造书香家庭氛围。
家长带头并鼓励子女多读书、读好书;给子女独立的学习空间,允许子女阅读个人偏好书籍、订阅自己喜欢的读物,以养成子女好读、乐读、随时随地读书的习惯;低年级学生喜欢玩耍,自控能力较低,家长应帮助子女养成先学习后玩耍的学习
生活习惯和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
第二,家长要以身作则,构建进取家庭氛围。
家长的口头说教对子女的教育影响效果甚微,应注重言传身教,多给子女讲述励志奋斗的故事,同时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事业、学习要积极进取,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如此子女尚能效仿,养成学习努力、积极进取的意识。
第三,撒播爱心,打造和谐家庭氛围。
“家和万事兴”。
否则身心疲惫影响工作与学习。
和谐、理智家庭中的子女没有压力只有温馨,其精力将集中于学习。
因此,家长应尽量克制个人情绪,不暴力训斥子女,注重温馨家庭氛围的营造。
第四,平等对话,筑造民主家庭氛围。
父母在子女面前要相互尊重,与子女平等对话。
在子女产生问题行为时,应循循善诱以化解,切忌打骂严惩。
第五,家长要注意子女良好品德和顽强意志力的培养。
家长要从自身言行、生活点滴做起,培养子女尊老爱幼、诚实谦虚的可贵品质;家长在关爱子女同时,一定要关爱、孝敬自己父母;同时要注重子女的受挫教育,在人生风浪中磨炼子女的韧性、耐力。
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
家长不要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而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给他们以更多的信心,这样才是一名优秀的“雕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