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淬火与回火PPT课件
钢的淬火与回火
![钢的淬火与回火](https://img.taocdn.com/s3/m/0debf56648d7c1c708a1458a.png)
脱碳 O2: Fe3C + O2 → 3Fe +CO2 [C]A + O2 → CO2 CO2: Fe3C + CO2→ 3Fe + 2CO [C]A + CO2 → 2CO H2O: Fe3C + H2O → 3Fe +H2+CO [C]A + H2O → H2+ CO H2: Fe3C+2H2 →3Fe + CH4 [C]A +2H2 → CH4
实际淬透层深度:淬透性、工件大小、 实际淬透层深度:淬透性、工件大小、淬火介质
3 淬透性与淬硬性
淬硬性:钢淬火时的硬化能力,用淬成M可能得 淬硬性:钢淬火时的硬化能力,用淬成 可能得 到的最高硬度表示。 到的最高硬度表示。 ——取决于 中的 取决于M中的 取决于 中的C%. 淬透性: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合金元素。 淬透性: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合金元素。
(2)理想冷却速度示意图 (2)理想冷却速度示意图
温 度
2 常用淬火介质
根据工件淬火冷却过程中, 根据工件淬火冷却过程中,淬火介质由否 发生物态变化,把液态淬火介质分为两类的, 发生物态变化,把液态淬火介质分为两类的,即 有物态变化的和无物态变化的。 有物态变化的和无物态变化的。 有物态变化的 水及各种水溶液 各种淬火油 各种气体 无物态变化的 熔融金属、熔盐 固体----铜板、铁板、气-固流态床
若 T> Acm
增加, 点下降, 增多; ① C % 增加 Ms点下降 残A增多 点下降 增多 粗大M; ② 粗大 氧化脱碳严重,易变形开裂 ③ 氧化脱碳严重 易变形开裂 增大淬火应力,增加了工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 ④ 增大淬火应力,增加了工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
回火中组织变化(与“回火”有关优秀PPT文档)
![回火中组织变化(与“回火”有关优秀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f3c32340508763230121280.png)
组织为M 。 残余奥氏体完全分解为过饱和的α+ε碳化物的混合物,这种组织与马氏体分解的组织基本相同。
400℃以上,发生渗碳体的长回大与固溶体再结晶
回火马氏体
第3页,共5页。
淬火钢回火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300~400℃,发生碳化物的转变
, 马氏体分解完成,过饱和的α中的含碳量达饱和状态 400℃以上,发生渗碳体的长大与固溶体再结晶
400℃以上,发生渗碳体的长大与固溶体再结晶
M→F,但这时的铁素体仍保持着马氏体的针叶状 淬火钢回火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由淬火M中析出薄片状细小的ε碳化物,使M中碳的过饱和度降低,通常把这种过饱和α+ε碳化物的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M回)。
淬火钢回火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外形,这时ε碳化物转变为极细的颗粒状的渗碳体。 在显微镜下观察呈黑色针叶状。
球状Fe3C组成的回火组织——回火索氏体。(S 回)
回火索氏体
第5页,共5页。
颗粒状的渗碳体。
回火托氏体
第4页,共5页。
淬火钢回火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400℃以上,发生渗碳体的长大与固溶体再结晶
400℃以上粒状渗碳体将逐渐聚集长大,α相开始回 复,500℃以上时发生再结晶,从针叶状转变为多 边形的粒状,同时粒状渗碳体聚集长大成球状,即 在500℃以上(500-650℃)得到由粒状铁素体+
马氏体分解完成,过饱和的α中的含碳量达饱和状态,M→F,但这时的铁素体仍保持着马氏体的针叶状外形,这时ε碳化物转变为极细的
颗粒状的渗碳体。
这种由针叶状F和极细粒状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 200~300℃发生残余奥氏体分解
由淬火M中析出薄片状细小的ε碳化物,使M中碳的过饱和度降低,通常把这种过饱和α+ε碳化物的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M回)。
第3章 钢的淬火与回火
![第3章 钢的淬火与回火](https://img.taocdn.com/s3/m/3d24ff41a8956bec0975e3e4.png)
第3章 钢的淬火与回火钢的淬火与回火是热处理工艺中最重要、也是用途最广的工序。
淬火可以大幅度提高钢的强度与硬度。
淬火后,为了消除淬火钢的残余内应力,得到不同强度、硬度与韧性的配合,需要配以不同温度的回火。
所以,淬火与回火是不可分割的、紧密衔接在一起的两种热处理工艺。
淬火与回火作为各种机器零件及工、模具的最终热处理,是赋予钢件最终性能的关键性工序,也是钢件热处理强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3.1 钢的淬火与分类淬火是将钢加热至临界点(A c1或A c3)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使过冷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工艺方法。
图3-1是共析碳钢淬火冷却工艺曲线示意图。
v c 、v c '分别为上临界冷却速度(即淬火临界冷却速度)和下临界冷却速度。
以v >v c 的速度快速冷却(曲线1),可得到马氏体组织;以v c >v >v c '的速度冷却(曲线2),可得到马氏体+珠光体混合组织;以曲线3冷却则得到下贝氏体组织。
钢淬火后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大大提高。
w c ≈0.5%的淬火马氏体钢经中温回火后,可以具有很高的弹性极限。
中碳钢经淬火和高温回火(调质处理)后,可以有良好的强度、塑性、韧性的配合。
奥氏体高锰钢的水韧处理,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 时效钢及铝合金的高温固溶处理,都是通过加热、保温 和急冷而获得亚稳态的过饱和固溶体,虽然习惯上也称 为淬火,但这是广义的淬火概念,它们的直接目的并不 是强化合金,而是抑制第二相析出。
高锰钢的水韧处理 是为了达到韧化的目的。
奥氏体不锈钢固溶处理是为了 提高抗晶间腐蚀能力,铝合金和马氏体时效钢的固溶处 理,则是时效硬化前的预处理过程。
本章讨论钢的一般淬火强化问题,其淬火工艺分类见表3-1。
表3-1 钢的淬火工艺分类图3-1 共析钢的淬火冷却工艺热处理工艺及设备3.2 钢的淬透性一、淬透性的基本概念1.淬硬层与淬透性由于淬火冷却速度很快,所以工件表面与心部的冷却速度不同,表层最快,中心最慢(见图3-2a )。
第四节 钢的淬火与回火
![第四节 钢的淬火与回火](https://img.taocdn.com/s3/m/c51a04066529647d2728529b.png)
21.对某些钢件,当其尺寸较小时,即使在空气 中冷却也能够得到马氏体组织,因而也属于淬 火。( )
30.因为碳素钢也能获得100%马氏体,所以合金 元素对钢获得马氏体组织无任何关系。( )
31.因为马氏体含碳量越高其硬度越高,而马氏 体含碳量与奥氏体的含碳量相同,所以,奥氏 体的含碳量越高,淬火后所组织的硬度也越高。 ()
细小、弥散的、高硬度的合金碳化 物,如Mo2C,使硬度反而提高。
(2)二次淬火 回火时A'中析出合金碳化物→ A'中 C% ↓ → Ms、Mf ↑, 随后冷却时A' →M
(四)回火种类
1. 低温回火(150~250 ℃)
——由M中析出极细小片状ε碳化物
(分级淬火或等温淬 火的冷却介质 )
聚乙烯醇水溶液
钢的理想冷却曲线示意图
常用淬火介质及其冷却能力: 盐水 > 水 > 聚乙烯醇 > 油>空气
(2) 淬火方法
A1
a. 预冷淬火
加热、保温后先在空气 或热水中预冷一段时间 后,再放入淬火冷却介 质中。
b. 单液淬火
MS
一种淬火介质。
a
如:水冷、油冷
b
c
32.淬火后进行冷处理能提高硬度和尺寸稳定性。 ()
二、钢的回火
(一)回火: 淬火钢加热到A1以下,保温一定 时 间,然后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二)目的: 1. 降低脆性,减少或消除内应力、防止工件变形和
开裂。 2. 减少残余奥氏体,稳定组织、稳定尺寸。 3. 获得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
如:M回、S回、T回等。
➢ 淬火+高温回火→调质处理,简称调质。
回火M
淬火M
T
回火T
T
回火S
钢的淬火和回火.
![钢的淬火和回火.](https://img.taocdn.com/s3/m/b64113956529647d2728526f.png)
§10-3 其他类型热处理
钢的形变热处理
钢的表面淬火 钢的化学热处理
一 形变热处理
是把塑性变形(锻、轧等)和热处 理工艺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由于它可以使钢同时受到形变强化 和相变强化,因此可以大大提高钢的综 合力学性能,另外,它还能大大简化钢 件生产流程,节省能源,因而受到愈来 愈广泛的重视,提高钢的强韧性的重要 手段之一。
二 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是将工件表面快速加热到淬火 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仅使表面层获得 淬火组织,而心部仍保持淬火前组织的 热处理方法。
中 高 频 感 应 淬 火 装 置 图
四、钢的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将钢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 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 的表层, 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2)中温回火(350~500℃)
组织:回火屈氏体(与屈氏体比较) 条、针状 (未再结晶,平衡C)α相 + 弥散分布细粒状θ相 性能: 基体已回复;内应力↓↓; 弹性极限高;较高的强硬度与良好韧性。 应用:弹簧钢、热锻模。(0.6~0.9%)
(3)高温回火(550~680℃)
组织:回火索氏体(与索氏体比较) 等轴状(再结晶)α相 + 均匀分布粒状(球化)θ 相 性能:内应力基本消除,强度与韧性最佳配合; ——综合机械性能高 应用:重要结构件,轴、齿轮
2 回火种类
回火温度↑,内应力↓; 强硬度↓;塑韧性↑。 ——根据温度不同划分回火种类
(1)低温回火(150~250℃)
组织:回火马氏体(与淬火马氏体比较)
高碳钢:淬火片状M→回火M (片状过饱和α+ε碳化物,共格) 性能:保持高强硬度;微裂纹焊合; 内应力和脆性↓;韧性略↑。 但低碳钢:板条M,只有C的偏聚 应用: ① 工、模具钢; ② 低碳马氏体钢
4-5 4-6 钢的淬火和回火
![4-5 4-6 钢的淬火和回火](https://img.taocdn.com/s3/m/58b5a38de53a580216fcfeb0.png)
3、稳定尺寸。回火可使非平衡M与A’转变为平
衡或接近平衡的组织,防止使用时变形。
未经淬火的钢回火无意义,而淬火钢不回 火在放置或使用过程中易变形或开裂。
钢经淬火后应立即进行回火。
三、回火的种类
1、低温回火
回火温度:150~250℃
回火组织:回火马氏体,用M回表示,58—64HRC 目的:保留淬火后高硬度、高耐磨性的同时,降低 内应力,提高韧性。 应用:高碳钢、工具钢(刀具、量具、模具)、滚 动轴承钢。
淬透性
实际淬硬层深 淬火后实际获得的 度 淬硬层深度
1、化学成分
2、尺寸大小 3、冷却速度
8-7
Chapter 8 Quenching and Temping of Steel
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1)含碳量:亚共析钢ωc↑,淬透性↑ 过共析钢ωc↑,淬透性↓ Vc — 过冷A稳定性 — C曲线位置
的强度同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应用:汽车、拖拉机、机车,承受较大载荷的结构
零件,如:轴、齿轮等。
4、调质处理
把淬火加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称作“调质处
理”,简称“调质”。
调质广泛用于连杆、轴、齿轮等各种重要结 构件的处理。也可作为精密零件、量具等的 预备热处理。
正火与调质硬度很接近,但重要结构件一般 经调质而不采用正火,因调质综合力学性能 好。
2、中温回火 回火温度:350-500℃ 回火组织:回火托氏体,用T回表示,35~50HRC T回特性:具有较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极限,并具 有一定的韧性, 应用:主要用于各类弹簧的热处理
3、高温回火
回火温度:500-650℃ 回火组织: 回火索氏体,用S回表示,25~35HRC S回特性: 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在保持较高
钢的淬火与回火
![钢的淬火与回火](https://img.taocdn.com/s3/m/7e0f2205e87101f69e319548.png)
一、 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
1. 马氏体分解
2.余奥氏体转变 余奥氏体转变
在 200~300℃ 之 ℃ 间, 钢中的残余奥氏体 也发生分解 , 转变为 回火马氏体或下贝氏 体。
当回火温度在100~200℃时, ℃ 当回火温度在 马氏体开始发生部分分解, 马氏体开始发生部分分解, 析出ε碳化物 碳化物, 析出 碳化物 , 这种碳化物 与马氏体保持共格关系。 与马氏体保持共格关系。 ε碳化物不是平衡相 , 而是 碳化物不是平衡相, 碳化物不是平衡相 向渗碳体转变前的一个过渡 相。 这一阶段转变完成后, 钢的 这一阶段转变完成后 组织由有一定过饱和度的固 溶体和与其有共格关系的ε 溶体和与其有共格关系的 碳化物所组成, 碳化物所组成,这种组织称 为回火马氏体。 为回火马氏体。
第七章
钢的淬火与回火
第一节
钢的淬火
• 淬火 : 将钢件加热到 3 或 Ac1 以上某一温 淬火:将钢件加热到Ac 保持一定时间( 使奥氏体化) 度 , 保持一定时间 ( 使奥氏体化 ) , 然后 适当速度冷却, 获得马氏体和( 以 适当速度冷却 , 获得马氏体和 ( 或 ) 贝 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 淬火的目的: 淬火的目的: 使钢件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织; 使钢件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织; 提高工件的硬度, 提高工件的硬度 , 强度和耐磨性及其他性 能 为后续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为后续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淬透性曲线
半M与碳含量 与碳含量
(二)临界直径法 生产中也常用临界淬火直径表示钢的 淬透性。 淬透性。 临界淬火直径——圆棒试样在某介质中淬火 临界淬火直径 圆棒试样在某介质中淬火 时所能得到的最大淬透直径( 时所能得到的最大淬透直径( 即心部被淬成 表示。 半马氏体的最大直径) 半马氏体的最大直径),用D0表示。
钢的淬火与回火
![钢的淬火与回火](https://img.taocdn.com/s3/m/1392d7ea58f5f61fb73666a0.png)
二.淬火冷却方法 1. 单液淬火:将奥氏体化后的工件直接淬入 一种淬火介质中连续冷却至室温的方法。 优点:工艺过程简单,操作方便,经济, 适合于批量作业。 缺点:对形状复杂,截面变化突然的某些 工件,容易在截面突变处因淬火应力集中 而导致开裂。
2. 双液淬火:分别在两种不同的介质中进行 冷却的方法,如水—油;油—空气等。 作用:在过冷奥氏体转变曲线的鼻尖处快 速冷却避免过冷奥氏体分解,而在Ms点以 下缓慢冷却以减小变形开裂。
末端淬火法示意图
淬透性表示方法
HRC 即用 J 表示,J 表示末端淬透性,d 表示 d 半马氏体区
到水冷端的 距离, HRC为 半马氏体区 的硬度。
J40/6
四、淬透性曲线的应用 合理选择材料 预测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制定热处理工艺 1. 根据淬透性曲线求圆棒工件截面上的硬度 分布 例:欲选用45Mn2钢制造Φ 50mm的轴,试求 经水淬后其截面上的硬度分布曲线。
第九章 钢的淬火与回火
§9.1 钢的淬火
一、淬火的定义及目的 1. 定义:将钢加热至临界点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后 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冷却,使过冷奥氏体 转变为马氏体或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2. 目的 获得马氏体,淬火后的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大大提高 与不同的回火工艺配合,以提高钢的力学性能
(7)综合应用马氏体、贝氏体形态的形成规 律来指导淬火规范的优选。 淬透性 板条马氏体 片状马氏体 变形、显微裂纹
2. 加热与保温时间
1:加热时间 2 :透烧时间
3 :组织转变
1 2 3
生产中常用下式来估算加热与保温时间: t KD :加热系数(跟加热介质有关) K:与装炉量和装炉方式有关的系数 D:工件有效厚度
《钢的淬火与回火》课件
![《钢的淬火与回火》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d82d4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8.png)
03
02
01
03
新型环保介质开发
研发新型环保的淬火介质和回火材料,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01
减少能源消耗
研究节能型的淬火与回火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实现绿色生产。
02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对淬火与回火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目的
淬火的方法包括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等。
方法
淬火过程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加热阶段是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保温阶段是为了保证奥氏体化充分进行;冷却阶段是将钢迅速冷却至室温,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
过程
淬火后的组织主要包括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少量未转变的铁素体。马氏体的形态和分布对钢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淬火后的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脆性。为了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通常需要对淬火后的钢进行回火处理。
性能
组织
CHAPTER
钢的回火
02
定义
回火是钢淬火后加热到低于临界点某一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目的
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组织。
组织:回火后钢的组织转变为多相混合组织,包括铁素体、奥氏体和碳化物。
CHAPTER
淬火与回火的关系
03
淬火的目的是通过快速冷却使钢的内部组织转变为马氏体,从而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回火的目的是通过加热使钢的内部组织进行转变,消除淬火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提高钢的韧性和塑性。
淬火与回火是钢铁热处理工艺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二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淬火是回火的基础,回火的质量直接影响淬火的效果。
钢的淬火和回火
![钢的淬火和回火](https://img.taocdn.com/s3/m/e96a92e3172ded630b1cb6b0.png)
淬火钢回火时组织的变化
马氏体回火加热时,五个主要过程: 室温~200℃,碳的偏聚和聚集 100~250 ℃,马氏体分解 200~300 ℃,残余奥氏体分解 250~400 ℃,碳化物类型变化 400~700 ℃,相回复再结晶,Fe3C球化粗化
1. 碳的偏聚和聚集(室温~200℃)
回火
回火是指将淬火钢加热到A1以下的某温度保 温后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的目的
消除或减少淬火内应力,防止工件变形或开裂; 获得工艺所要求的力学性能; 稳定工件尺寸。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都是非平衡组织, 有自发向平衡组织铁素体加渗碳体转变的倾向。回火可使 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转变为平衡或接近平衡的组织,防止 使用时变形。 对于某些高淬透性的钢,空冷即可淬火,如采用退火则软 化周期太长,则采用回火软化即能降低硬度,又能缩短软 化周期。 对于未经淬火的钢,回火是没有意义的,而淬火钢不 经回火一般也不能直接使用,为避免淬火件在放置过程中 发生变形或开裂,钢件经淬火后应及时回火。
回火的种类
根据钢的回火温度范围,可将回火分为3类。 1.低温回火 2.中温回火
3.高温回火
1.低温回火
回火温度为150-250℃。低温回火时发生如下 变化,得到M回组织。
低温回火的目的是在保留淬火后高硬度、高耐 磨性的同时,降低内应力,提高韧性。主要用 于处理各种工具、模具、轴承及经渗碳和表面 淬火的工件。
2.中温回火
回火温度为350-500℃。中温回火时发生如下 变化,得到T回组织,即为在保持马氏体形态 的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细粒状渗碳体的组织。
回火托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极 限,并具有一定的韧性,硬度一般为35HRC45HRC,主要用于各类弹簧的处理。
钢的淬火和回火
![钢的淬火和回火](https://img.taocdn.com/s3/m/8749ffb776a20029bc642d2b.png)
钢的淬火和回火
14..1钢钢的的淬透淬性火和淬硬性
淬透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决定钢材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它是重要的热 处理工艺性能,淬透性高低表示了钢接受淬火的能力,常用淬硬层深度表示,淬硬层 深度是指钢表面到半马氏体(50%马氏体)组织的深度。
淬透性主要由钢的临界速度 vk 决定。vk 越小,钢的淬透性越好。临界冷却速度和 钢的化学成分、奥氏体化的温度及保温时间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如在碳钢中,共析钢 的淬透性最好。亚共析钢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其淬透性增加,过共析钢随着含碳量的 增加,其淬透性降低。除 Co 外大多数合金元素,如 Cr、Mo、Si、Ni、Mn 等都能显 著提高钢的淬透性。即合金钢的淬透性高于碳素钢。提高奥氏体化温度和延长保温时 间,会使奥氏体成分均匀,晶粒粗大,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提高,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 减小,淬透性提高。此外,采用的冷却介质也影响着钢的淬透性。
淬透性好的钢,经淬火回火后,组织均匀一致,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有利 于钢材潜力的发挥。同时,淬透性好的钢淬火时可采用低的冷却速度缓冷,以减少变 形与开裂。淬硬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能达到最高硬度的能力。淬硬性取决于马氏体中碳 的质量分数,wc 越高,淬硬性越好。
钢的淬火和回火
1.2钢钢的的回回火火和淬火是密不可分的,淬火后必须立即回火的)分淬级火淬火
钢材奥氏体化后,随之投入温度在钢的 Ms 点左右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 保持适当时间,待钢件的内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以获得马氏体组织。
马氏体分级淬火既避免高温时奥氏体分解,又达到低温时缓慢冷却的目的,减小 了淬火内应力,且硬度均匀。分级淬火是防止变形和开裂的有效淬火方法。
马氏体分级淬火法在工艺上虽然比较理想,操作容易,但由于它在盐浴或碱浴中 的冷却速度较慢,故只适用于形状复杂或尺寸较小的零件。
第九章_钢的淬火和回火
![第九章_钢的淬火和回火](https://img.taocdn.com/s3/m/95c5800aff00bed5b9f31d2a.png)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9- 38
(三)渗碳体形成和铁素体恢复
约在300-400℃之间,α固溶体中过饱和 的碳逐渐析出,ε-碳化物转变为稳定的较小 的Fe3C颗粒,α固溶体中的含碳量几乎达到 平衡成分,故马氏体变成铁素体(c/a≈1), 体心正方晶格变成体心立方晶格。
此时组织为: “铁素体与弥散在其中的细粒状渗碳体的混合 物”, 称为 “回火托氏体”,T回。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d 等温淬火法
9- 33
5、局部淬火法 有些零件只需要局部硬度高、耐磨性好, 因此可进行局部淬火,以避免其它部位产生 变形或开裂。
局部淬火法包括:①局部加热淬火法
②局部冷却淬火法 喷射淬火——向工件喷射急速水流的淬火方法。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9- 34
6、 冷处理
——将淬火至室温的工件继续冷却到零下温度的处理(实际上 是淬火过程的继续)称为冷处理。 高碳钢、合金钢的Mf都在零下几十度, 为了减少残余奥氏体的数量,可在淬火后进 行冷处理,即加热零件淬火至室温后,再放 入低温槽中继续冷却,使残余奥氏体转变为 马氏体。 冷处理介质:干冰(-80℃)、 液化乙烯(-107℃)、液氮(-192℃) 冷处理的目的:稳定尺寸,提高硬度。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9- 23
4.淬火工艺
1 淬火加热温度 ⑴ 亚共析钢 淬火温度:Ac3+30~50℃。 T过低——有F,↓HRC
T过高——氧化脱碳,晶粒 粗大,淬火应力大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9- 24
(2)共析、过共析钢 淬火温度:Ac1+30~50℃。 T过低——得不到M
T过高——晶粒粗大,残 余A量↑,HRC↓
此时组织为: 过饱和程度稍低的马氏体和极细小的ε-碳化物组成 的混合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组织”,M回。 ε-碳化物:是一非平衡相,使向Fe3C转变的过渡相。
B第三章钢的淬火及回火
![B第三章钢的淬火及回火](https://img.taocdn.com/s3/m/160613c80c22590102029d17.png)
超过材料的断裂强度),但材料内部存在缺陷。
1、纵向裂纹(又称轴向裂纹)
产生的原因:①②③
2、横向裂纹(包括弧形裂纹)
产生的原因:①②
3、网状裂纹(或称表面裂纹)
§3-5 确定淬火工艺规范的原则、淬火工 艺方法及其应用
一、淬火加热方式及加热温度的确定原则
1、淬火加热方式
①应采用保护气氛加热或盐浴炉加热,以防止氧 化脱碳。 常用的保护气氛:P19-21 ②淬火加热一般采用热炉装料。但对大工件、几 何形状复杂的的高合金钢件,可采用预热炉预热, 或分区加热,以减小变形开裂倾向。
2、淬火加热温度 ①碳素钢:
淬火称为 亚温淬火。
亚共析钢:Ac3+30~50℃
四、常用淬火介质淬火特性举例 1、水
冷却特性: a、冷却速度较大。 b、水的特性温度低(静水约 为400℃),所以水在淬火 临界温度区冷速小,在淬火 危险区冷速太大,因此水淬 易使工件开裂,尤其对工具 钢及形状复杂的零件。
c、冷却能力对水温的变化很敏感,t水↑,冷却能 力急剧下降,蒸汽膜阶段延长,t水特性降低,最大 冷速的温度移向低温,故使用温度一般为20~ 40℃。
2、奥氏体晶粒度:奥氏体晶粒度增大,淬透性提高。 3、奥氏体化温度:奥氏体化温度提高,淬透性提高。
4、第二相的存在和分布:钢中未溶入奥氏体的碳化物、 氮化物及其它非金属夹杂物,由于促进珠光体、贝氏体等 相变的形核,从而使淬透性下降。
二、淬透性的实验测定方法
1、临界直径法 2、端淬法(末端淬火试验法)
按聚集状态不同,淬火介质可分为固态、液态 和气态三种,在此只讨论液态介质。 根据工件淬火冷却过程中,淬火介质是否发生 物态变化,可把液态淬火介质分为两大类:
钢的淬火和回火
![钢的淬火和回火](https://img.taocdn.com/s3/m/18644ca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0.png)
钢的热处理
❖ 钢的淬火和回火
1.1 钢的淬火 1.2 钢的回火
机械零件使用状态下的性能,一般由淬火和回火获得,所以淬 火和回火称为最终热处理。重要的机械零件通常都要经过淬火和 回火热处理,以提高零件的性能,充分发挥钢的潜力。
钢的热处理
1.1 钢的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Ac1(或Ac3)以上30~50℃,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 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 艺,称为淬火
高温回火 回火素氏体 28~33 HRC
获得强度、塑性和韧 各种重要的结构件 性均较好的良好综合
力学性能
机械制造基础
淬火的主要目的:
获得马氏体
提高钢的硬 度和耐磨性
钢的热处理 1.1 钢的淬火
保温时间
淬火三要素
冷却速度
加热时间
钢的热处理
1.1 钢的淬火
1. 淬火加热温度
淬火加热温度主要取决于钢的成分,其经验公式如下
亚共析钢 T=Ac3+(30~50℃) 共析、过共析钢T=Ac1+(30~50℃)
钢的热处理
1.1 钢的淬火
通常将钢件淬火加高温回火 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
钢的热处理
回火方法 回火组织 硬 度 主要用途 目 的
低温回火
回火马氏体
60HR C以上
高碳钢或合金钢的 刃具、量具、具、 轴承以及渗碳钢淬 火后的回火处理
降低淬火应力和脆性
中温回火 回火托氏体 35~45 HRC
各种弹和较高的硬度
2. 淬火冷却介质及冷却方法
工件在淬火介质中的冷却速度必须大于其临界冷却速度 在保证获得马氏体组织的前提下,应选用冷却能力弱的淬火介质 碳素钢常用的冷却介质是水溶液,而合金钢常用油作为冷却介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什么选择在Ac1~ Ac3之间?
首先过共析钢在淬火加热以前,都要经过球 化处理,加热到Ac1~Acm之间时组织为A和一部 分未溶化的Fe3C,,淬火后,A—>M,Fe3C被 保留下来,Fe3C硬度很高,它的存在,可以提高 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若 T> Acm
① C % 增加, Ms点下降, 残A增多; ② 粗大M; ③ 氧化脱碳严重,易变形开裂 ④ 增大淬火应力,增加了工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
1.2~1.5 1.5~1.8
1100~ 1300℃
高温盐炉 中加热
.
.
高合金钢 . 0.35~0.40 0.3~0.35
.
.
有效厚度的确定
3.3 加热介质
空气、盐浴、可控气氛、真空等气氛条件
造成氧化与脱碳 氧化 (T>570ºC): O2 +2Fe → 2FeO
CO2 + Fe → FeO + CO H2O + Fe →FeO +H2
脱碳
O2: Fe3C + O2 → 3Fe +CO2 [C]A + O2 → CO2
CO2: Fe3C + CO2→ 3Fe + 2CO [C]A + CO2 → 2CO
H2O: Fe3C + H2O → 3Fe +H2+CO [C]A + H2O → H2+ CO
H2: Fe3C+2H2 →3Fe + CH4 [C]A +2H2 → CH4
冷却能力对水温,不溶夹杂敏感 应用:小尺寸、形状简单碳钢件
② 油:
Vmax: 100~250 ºC/s, 400~500 ºC 鼻温:60~70 ºC/s; Ms: 50 ºC/s 优点: M转变温区冷速小,不易变形 缺点:鼻温区冷速小,淬不透 应用:合金钢件
固体----铜板、铁板、气-固流态床
有物态变化的(以水为例) 冷却三阶段:
① 蒸汽膜阶段 ② 沸腾阶段 ③ 对流阶段
(1):蒸汽膜阶段:
灼热钢件投入淬火介质中,一瞬间就 在工件表面产生大量过热蒸汽,紧贴工件 形成连续的蒸汽膜,使工件和液体分开。 由于工件是不良导体,这阶段的冷却主要 靠辐射传热,因此,冷却速度较慢。
(2):沸腾阶段:
进一步冷却时,工件表面温度降低,工
件放出热量愈来愈少,蒸汽膜厚度减薄并 在越来越多的地方破裂,以致使液体在这 些地方和工件直接接触,形成大量气泡溢 出液体,由于介质的不断更新,带走大量 热量,所以这阶段的冷却速度较快
(3):对流阶段: 当工件表面的温度降低至介质的沸点或
第八章 钢的淬火与回火
本章重点 1. 淬火工艺参数的选择原则; 2. 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3. 淬火常见缺陷
§8-1 淬火的定义、目的及淬火的工艺参数
1 定义:把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 段时间后,再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从而获得M (或B下)组织的方法。
低合金钢: Ac3或Ac1 + 50-100 ºC 高合金钢: Ac3或Ac1 + 300-400 ºC
W18Cr4V: 1280 ºC,分级加热
T (ºC)
1280 800 600
W18Cr4V t
(2) 工件尺寸、形状、淬火介质、晶粒长大倾向等
淬火加热后组织
钢种 淬火温度(℃) 最终组织
亚共析钢 Ac3+30~50
亚共析钢: Ac3+30-50 ºC 过共析钢: Ac1+30-50 ºC (Acm)
亚共析碳钢为什么要加热到Ac3以上完全A化 后淬火呢?
若加热温度选在Ac1~Ac3之间,组织中有 一部分铁素体存在,在随后的淬火冷却中,由于 铁素体不发生变化而保留下来,它的存在是钢的 淬火组织中存在软点,降低了淬火钢的硬度,同 时它的存在还会影响钢的均匀性,影响机械性能, 加热Ac3以上太高也不行,钢的氧化脱碳严重, 另一方面A晶粒粗大,淬火后M粗大,钢的性能 变坏。
§8-2 淬火介质
1. 淬火介质的要求 ( P176, 图8-1 )
2. ① 鼻点冷速大,
3. Ms附近冷速小;
4.
目的:获得M
5.
↓热应力 ↓开裂
6. ② 稳定,成本低
7. ③ 安全,无毒;不腐蚀工件
(1)理想介质冷却速度
高温T>650℃,慢冷,可以减少热应力。
中温650℃~400℃ ,快冷,避开C曲线 的鼻尖,保证全部获得M。
低温400℃以下,特别是300~200℃ 发生M转变时要求慢冷,↓M转变时的组 织应力
(2)理想冷却速度示意图
温 度
时间
2 常用淬火介质
根据工件淬火冷却过程中,淬火介质由否
发生物态变化,把液态淬火介质分为两类的,即
有物态变化的和无物态变化的。
有物态变化的 水及各种水溶液
各种淬火油
各种气体
无物态变化的 熔融金属、熔盐
加热系数,与钢种 及加热介质有关
常用钢的加热系数
钢的种类
碳钢 合金钢
工件直 〈600℃
750~850
径 箱式炉中预 盐浴炉中加
mm
热
热或预热
《50 〈50
《50 〉50
.
0.3~0.4 0.4~0.5
.
0.45~0.5 0.5~0.55
800~900℃ 箱式炉或井 式炉中加热
1.0~1.2 1.2~1.5
Wc≤0.5%
亚共析钢 Ac3+30~50
Wc>0.5%
共析钢 Ac1+30~50
M M + A残 M + A残
过共析钢 Ac1+30~50 M+Fe3C+A残
3.2 保温时间 τ保温 = τ升温+τ热透+τ转变 与合金成分,
尺寸、装炉量等因素有关
τ=α K D
工件有效厚度 (尺寸最小部位)
装炉量有关系数 一般 K = 1~1.5
2 目的: (1) 提高工具、渗碳零件和其它高强度耐磨机器零件等的
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2) 结构钢通过淬火和回火之后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3) 此外,还有很少数的一部分工件是为了改善钢的物理
和化学性能。如提高磁钢的磁性,不锈钢淬火以消除 第二相,从而改善其耐蚀性等。
3 淬火的工艺参数
3.1 加热温度 (1) 化学成分:
分解温度以下时,工件的冷却主要靠介质 的对流形成,随着工件与介质的温度降低, 冷却速度也逐渐降低。
对无物态变化的介质,淬火冷却主要 靠对流散热,在工件温度较高时辐射散热 也由很大比例,也存在传导散热。
(2)常用淬火介质 ① 水:
Vmax: 500~780 ºCC/s; Ms: 450 ºC/s 优点:冷却能力强,成本低 缺点:M转变温区冷速过大,变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