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波段单脉冲平面和差网络和天线的研究
一种Ka频段卫星天线多模单脉冲馈源设计
![一种Ka频段卫星天线多模单脉冲馈源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4493fa998fcc22bcd10d73.png)
( 2 Un i v e r s i t y o f Ch i n e s e Ac a d e my o f S c i e n c e s ,Be i j i n g 1 0 0 0 4 9 ,Ch i n a ) ( 3 Na t i o n a l As t r o n o mi c a l Ob s e r v a t o r y,Ch i n e s e Ac a d e my o f S c i e n c e s ,Be i j i n g 1 0 0 0 1 2 ,Ch i n a )
I X)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8 7 4 8 . 2 0 1 4 . 0 2 . 0 1 6
中图分 类号 : V 4 4 3 ; T N 8 2
De s i g n o f Ka — b a n d Sa t e l l i t e An t e n na Mu l t i mo d e Mo no pu l s e Fe e d
Ab s t r a c t :Con s i de r i n g t h e r e qu i r e me n t s t O t r a c k t he t a r g e t t e r mi na l wi t h hi gh p r e c i s i o n,a k i nd of Ka — ba n d hi g h pe r f o r ma nc e mu l t i mod e mo n op ul s e f e e d i s d e s i gn . Th i s mon o pul s e f e e d c o ns i s t s o f
的辐射 特性进 行仿 真分 析 , 结果表 明, 其和 差矛盾 小 于 2 . 5 d B , 差 零深 小于 一4 0 d B, 同时馈 源在 方
平面单脉冲天线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平面单脉冲天线的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edbeb1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4.png)
平面单脉冲天线的研究的开题报告Title:平面单脉冲天线的研究Introduction:平面单脉冲天线是一种新型天线。
相对于传统天线,它具有高方向性、高增益的特点,可以满足一些应用的需求。
在通信领域,平面单脉冲天线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雷达、卫星通信等。
因此,本文将在研究平面单脉冲天线的基础上,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为通信领域提供参考。
Objective: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平面单脉冲天线的原理和性能,探索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具体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平面单脉冲天线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平面单脉冲天线的性能评价指标,包括增益、方向性、波束宽度等;3. 不同频段下平面单脉冲天线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4. 平面单脉冲天线在雷达、卫星通信等应用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包括优缺点、技术难点等。
Methodology: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和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平面单脉冲天线的原理和性能进行研究。
具体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1. 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平面单脉冲天线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价指标;2. 运用电磁仿真软件,对单脉冲天线的电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包括频率特性、辐射特性、阻抗匹配等;3. 利用天线设计软件,对不同频段的平面单脉冲天线进行设计,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4. 调研平面单脉冲天线在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其技术难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Expected outcomes: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如下:1. 对平面单脉冲天线的原理和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探讨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可行性;2. 提出设计平面单脉冲天线的方法和实现技术,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其可行性;3. 分析平面单脉冲天线在雷达、卫星通信等应用中的特点和优缺点,并对其技术难点进行探讨,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基于RF MEMS技术的Ka波段可重构天线设计与仿真的开题报告
![基于RF MEMS技术的Ka波段可重构天线设计与仿真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589fc3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5.png)
基于RF MEMS技术的Ka波段可重构天线设计与仿真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天线的性能和灵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在卫星通信和雷达系统中,天线不仅需要具备多频段、宽带、高增益等传统特性,还需要实现可重构、波束控制以及电子扫描等高级功能。
传统的固定结构天线通常存在天线体积大、重量大、功耗高以及难以实现多频段和重构等局限,因此对于这些高级功能的实现需要新的天线结构和技术。
RF MEMS技术是一种将机械系统与电路系统集成的微纳制造技术,其具有低功耗、小体积、高可靠性和快速可重构等特点,在高级功能天线设计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基于RF MEMS技术设计和实现Ka波段可重构天线,实现可调谐、波束控制和电子扫描等功能。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设计一种高性能的Ka波段天线结构,实现可重构、可调谐和波束控制等功能。
2.研究RF MEMS技术在高级功能天线设计中的应用,实现对天线参数的快速可重构。
3.实现设计的天线结构并进行仿真和测试,验证其可靠性和性能。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RF MEMS技术在高级功能天线设计中的应用,为高性能、小型化和高集成度的天线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如下:1.文献调研和理论研究,深入了解Ka波段天线设计和RF MEMS技术,并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
2.确定Ka波段可重构天线的设计需求和目标,并设计天线的结构和参数。
3.研究RF MEMS技术在高级天线设计中的应用,包括RF MEMS开关、可变电容器以及微机电系统等技术,设计和制备需要用到的MEMS 器件。
4.基于ANSYS HFSS等天线仿真软件对天线结构进行仿真分析,优化设计参数并验证设计效果。
5.实现设计的Ka波段可重构天线并进行测试,验收设计的性能和可靠性。
四、研究进展和预期成果本研究已经完成了文献调研和理论研究,并初步确定了Ka波段可重构天线的设计方案和要求。
Ka波段大型单脉冲平板缝隙天线的分析与设计
![Ka波段大型单脉冲平板缝隙天线的分析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ee3ecb6137ee06eff918eb.png)
( 电子 科 技 大学 电 子 工 程学 院 , 成都 , 6 1 1 7 3 1 )
2 0 1 2 — 0 7 — 2 3收稿 , 2 0 1 2 — 0 8 — 2 1收 改 稿
摘要: 论 文 所 分 析 的 Ka 波 段 平 板 缝 隙 阵 列 天 线具 有 阵 面尺 寸 大 ( 5 3 4 . 8 9 mm ×4 9 4 . 3 mm) 、 缝 隙多 ( 5 1 2 0 ) 的 特点 , 因而对于阵面的设计运用优化总体设计 , 并 运 用 等 效 电 路 法 结合 电磁 仿 真 软 件 HF S S得 到 精 确 的 辐 射 缝 以及 耦 合 缝参 数 。同 时 为 了 减 小加 工难 度 , 对 天 线 分象 限分 层 分象 限进 行 加 工 。经 过 实 测 验 证 , 测 试 结 果 与 理 论 吻 合 良 好, 在士3 0 0 MHz 频 带 范 围 内驻 波 小 于 2 , 整 个阵面的增益均大于 4 2 d B, 天线 的方 位 副瓣 电平 达 到 ~ 2 2 . 8 d B, 俯 仰 剐 瓣 电平 达 到 一2 3 . 8 d B, 零 值 深 度 在 俯 仰 和 方 位 均 达 到 一3 0 d B。
Te c h n o l o g y o f C h i n a,Ch e n g du,6 1 1 7 3 1 ,CHN)
Ab s t r a c t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ma n u f a c t u r i n g d i f f i c u l t y o f M M W s l o t t e d wa v e g u i d e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a r r a y a n t e n n a ,t h e wh o l e a r r a y i n c l u d i n g s l o t s o f 5 1 2 0 ,a n d t h e a r e a wa s 5 3 4 . 8 9 mm × 4 9 4 3
Ku和Ka波段压控振荡器与新型超宽带微带天线研究的开题报告
![Ku和Ka波段压控振荡器与新型超宽带微带天线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6854f0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6.png)
Ku和Ka波段压控振荡器与新型超宽带微带天线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Ku和Ka波段压控振荡器与新型超宽带微带天线研究引言在遥感、通信等领域,高精度的雷达和卫星通信系统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
其中,Ku和Ka波段在卫星通信和地面遥感中被广泛应用。
为了实现高性能的Ku和Ka波段设备,对于高稳定性、低噪声的压控振荡器和高效的微带天线设计,显得极为重要。
因此,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高精度、高稳定性的Ku和Ka波段压控振荡器,并研究基于微带技术的新型超宽带天线设计。
具体的研究目标为:1. 设计分析Ku和Ka波段的压控振荡器电路结构,发展高性能的压控振荡器。
2. 在压控振荡器的基础上,设计高效的宽带微带天线和新型超宽带微带天线,并优化其性能。
3. 对所设计的压控振荡器和微带天线进行实验验证,得到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研究内容1. Ku和Ka波段压控振荡器的研究压控振荡器是无线电子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频率稳定性、工作范围广、带宽大等优点,在现代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研究将设计并分析Ku和Ka波段压控振荡器的电路结构,以实现高性能、低噪声、高稳定性的振荡器。
研究包括:1)对Ku和Ka波段频率特性进行分析和优化,设计高性能的压控振荡器电路。
2)对压控振荡器稳定性、噪声等指标进行仿真分析,优化电路结构以实现更好的性能。
3)进行实验验证,得到实验数据并分析。
2. 新型超宽带微带天线的设计微带天线作为一种新型天线,具有尺寸小、重量轻、制造简单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遥感等多领域。
本文将设计一种新型超宽带微带天线,以实现更广泛的带宽和更高的性能。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微带天线的工作原理和基础理论,设计满足超宽带应用需求的天线。
2)通过仿真分析优化天线的性能和设计参数,如带宽、辐射方向图等。
3)进行实验验证并分析实验数据。
预期成果1. 设计出符合Ku和Ka波段应用需求的压控振荡器电路,实现高性能、低噪声、高稳定性,为Ku和Ka波段设备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一种Ka频段单脉冲馈源的设计
![一种Ka频段单脉冲馈源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c1a1d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1.png)
doi:10.3969/j.issn.1003-3106.2022.09.024引用格式:阮云国,邓智勇.一种Ka 频段单脉冲馈源的设计[J].无线电工程,2022,52(9):1673-1677.[RUAN Yunguo,DENGZhiyong.Design of a Ka-band Monopulse Feed[J].Radio Engineering,2022,52(9):1673-1677.]一种Ka 频段单脉冲馈源的设计阮云国,邓智勇(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摘㊀要:设计了一种新型单脉冲馈源,该馈源由5个介质加载方波导喇叭和4个辅助喇叭组成㊂与传统5喇叭馈源相比,通过采用介质加载和辅助喇叭技术,该单脉冲馈源的照射电平㊁差增益和差零深等性能得到显著改善㊂研发了工作在Ka 频段的单脉冲馈源,给出了馈源设计方案和工艺实现方法㊂测试结果表明,馈源在整个使用频段内驻波小于1.4ʒ1,和方向图边缘照射电平在-12~-14dB,差方向图差增益优于-2dB,差零深优于-32dB㊂关键词:反射面;五喇叭;单脉冲;介质加载中图分类号:TN820.2文献标志码: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文章编号:1003-3106(2022)09-1673-05Design of a Ka-band Monopulse FeedRUAN Yunguo,DENG Zhiyong(The 54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ETC ,Shijiazhuang 050081,China )Abstract :A novel monopulse feed is designed,which consists of five dielectric-loaded square horns and four assisting horns.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five-horn feed,the edge taper of the sum beam,the differential gain and null depth of the differential beam areimproved by using dielectric-loaded and assisting horns technology.A prototype of the monopulse feed operating in Ka-band is developed.The scheme and machining method of the design are proposed.The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VSWR is less than 1.4ʒ1,the edge taper of the sum beam is about -12~-14dB,the differential gain of the differential beam is better than -2dB,and the differential null depth of the differential beam is better than -32dB.Keywords :reflector;five-horn;monopulse;dielectric-loaded收稿日期:2022-04-10基金项目:国家部委基金资助项目Foundation Item:Project Funded by National Ministries and Commissionsof China0㊀引言雷达主要应用在军事领域,但近年因其在生物和气象领域的应用前景,正逐渐被关注㊂雷达的核心功能是探测和目标定位,所以跟踪功能是衡量雷达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寻求较高的跟踪精度,雷达多采用单脉冲跟踪,这种跟踪方式与圆锥扫描跟踪㊁指向跟踪相比具有更高的跟踪精度㊂雷达天线有多种形式,但同时具有高增益㊁低副瓣㊁单脉冲跟踪㊁多频段工作特点的,只有反射面天线[1-2]㊂近年来,国内低频段的雷达反射面天线技术较为成熟,而毫米波波段的雷达天线技术成果则相对较少,因此进行相关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㊂反射面天线的核心是馈源,它决定了天线的电性能,因此反射面雷达天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馈源的研究㊂文献[1]对一种四喇叭形式单脉冲馈源的原理及馈电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和㊁差增益的影响要素进行了理论分析㊂文献[2-3]提出了一种工作在6GHz 的五喇叭馈源,该馈源通过对和㊁差之路相位进行处理,来改善馈源的口径场分布,从而降低单脉冲天线的副瓣电平㊂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发现,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多喇叭单脉冲馈源多在Ka 频段以下,且主要针对天线的低副瓣㊁高效率和高功率进行研究,很少对天线如何提高差增益给出解决方案[4-8],本文针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㊂为了实现一部2.4m X /Ku /Ka 三频段全极化雷达天线在Ka 频段具有高和㊁差增益㊁低副瓣㊁单脉冲跟踪特性,设计了一种Ka 频段全极化单脉冲馈源,该馈源系统由组合喇叭与馈电网络组成㊂其中,组合喇叭为5个介质加载方波导喇叭和4个辅助喇叭,馈源的和通道是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同时输出,差通道是方位差和俯仰差同时输出㊂通过采用介质加载和辅助喇叭技术,该单脉冲馈源的照射电平㊁差增益和差零深等性能得到显著改善㊂1㊀单脉冲原理分析在反射面天线中,单脉冲馈源的相位中心一般置于反射面的焦点上,当天线对准目标时,差波束的零点也正好对准目标,此时各个喇叭收到的能量相等,不产生误差信号,如果目标离开轴线,即目标偏离差波束零点,此时各个喇叭中的能量就会不平衡,敏感器件就会给出误差信号,雷达通过比较各个喇叭中激起的回波信号幅度来检测目标的位移[4-5]㊂单脉冲馈源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四喇叭与五喇叭模式,其中四喇叭馈源的和模口径尺寸与差模口径尺寸是相等的,馈源的差模波束宽度会远大于和模波束宽度,所以和㊁差增益无法同时达到最大㊂而五喇叭单脉冲,由于提供和波束与差波束的不是同一个喇叭,可以分别控制和模与差模的激励,使和方向图的增益与差方向图的增益同时达到最佳[9-13]㊂五喇叭馈源通常由中心喇叭作为和通道,其周围的4个喇叭作为差通道,上下2个喇叭形成俯仰差,左右2个喇叭形成方位差㊂和模方向图由中间喇叭产生,其口径场在E 面是均匀分布,在H 面是余弦分布,因此其和模的初级波瓣函数f ð(ψ,ζ)与波导辐射器相同[3],即:f ð(ψ,ζ)=sinπaλsin ψcos ζ()πaλsin ψcos ζˑcosπaλsin ψsin ζ()π2()2-πa λsin ψsin ζ()2,式中,a 为方喇叭尺寸;λ为波长;ψ为波束偏离最大辐射方向的夹角;ζ为波束所在平面方位角㊂方位差由左右2个喇叭提供,可以看成一个二元阵,因此初级方位差波瓣函数为:fΔβ(ψ,ζ)=sinπaλsin ψcos ζ()πaλsin ψcos ζˑcosc πaλsin ψsin ζ()π2()2-c πa λsin ψsin ζ()2ˑsin πaλ(1+c )sin ψcos ζéëêùûú㊂俯仰差由上下2个喇叭提供,同理于方位差,可得其初级差波瓣函数:fΔβ(ψ,ζ)=sinc πaλsin ψcos ζ()c πaλsin ψcos ζˑcosπaλsin ψsin ζ()π2()2-πa λsin ψsin ζ()2ˑsin πa λ(1+c )sin ψcos ζéëêùûú㊂按照上式,进一步可以得到和㊁差模的次级方向图,进而可以计算和㊁差增益与差斜率㊂差斜率Δ0由下式给出:Δ0=G 0ˑπA3λ,式中,G 0=(4π/λ2)AB ,λ为波长,A ,B 为模喇叭的孔径尺寸㊂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和模与差模同时达到最佳照射时,不能共口径,因此要想和㊁差增益和差斜率都达到最优,只有五喇叭馈源方案是可行的㊂2㊀单脉冲馈源的设计单脉冲馈源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位于前端的是介质加载方喇叭组合,其中喇叭是由介质锥和方波导所组成㊂位于中间的喇叭提供和信号,紧贴着中间喇叭的4个喇叭提供方位差信号和俯仰差信号㊂组合喇叭结构如图2所示㊂从图2可以看出,参与辐射的是9个喇叭,但其最外围的4个喇叭是不进行馈电的,只起改善辐射特性的作用,实质上仍然是五喇叭形式㊂由于五喇叭单脉冲馈源的和模与差模不共口径,可以分别控制和模与差模的激励,因此其天线方向图的和㊁差增益与差斜率可以同时达到最优㊂图1㊀单脉冲馈源原理框图Fig.1㊀Block diagram ofthe monopulse feed图2㊀组合喇叭单脉冲馈源Fig.2㊀Multi-horn monopulse feed馈源的馈电网络由波导和差分离器㊁正交模耦合器㊁介质空气波导转换以及连接波导所组成㊂馈电网络核心部件是波导和差分离器,结构如图3所示,其功能是实现组合喇叭输出的五路信号空间分离,波导和差分离器入口为5个方波导,输出口是四路矩形波导和一路方波导,其中四路矩形波导中的平行两路通过连接波导与魔T 分别形成方位差信号和俯仰差信号,而方波导输出口通过空气介质波导过渡㊁正交模耦合器形成和信号的水平和垂直极化信号[14-16]㊂图3㊀波导和差分离器Fig.3㊀Sum-difference separator组合喇叭由于空间排布非常紧凑,横向无法进行和㊁差馈电网络排布,因此需将各分支波导进行空间分离㊂解决此问题,需要一个过渡转换,将介质波导转换为空气波导,根据传输线原理[6],给出了如图4所示的结构,该结构的输入端是介质加载波导,输出端是空气波导,中间部分是一个渐变的介质锥与方波导腔过渡组合体,通过优化介质锥的长度与截面尺寸,可实现该器件驻波匹配㊂图4㊀介质波导空气波导转换器Fig.4㊀Transformer of the dielectric-loaded waveguide利用全波分析软件建立仿真模型,仿真模型如图4所示,设定端口驻波为优化目标,对其进行优化,优化结果如图5所示,结果显示驻波在全频段小于1.12ʒ1,满足应用要求㊂天线的口面场分布是影响天线副瓣电平的重要因素㊂通常情况是口面场分布越均匀,天线方向图的副瓣电平越高;反之,边缘照射电平越低,天线方向图的副瓣也越低㊂因此在馈源的设计过程中,合理选择馈源对反射面边缘的照射电平尤为重要㊂根据反射面天线初级馈源设计原理,当需要和㊁差模最佳激励时,和㊁差模喇叭的边缘照射电平要控制在-10~-16dB 为佳,此时天线效率和副瓣电平都能兼顾㊂但五喇叭馈源的和㊁差方向图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当和方向图照射电平较理想时,差方向图会由于拼阵间距过大,照射电平降低太多,甚至出现栅瓣[17-18],因此需要找一个都能兼顾的方法㊂图5㊀转换器驻波仿真结果Fig.5㊀Simulated VSWR of the transformer根据辐射原理,形成方位差的左右喇叭或形成俯仰差的上下喇叭,都等效引入了阵因子,如果能使阵因子变大,则馈源的差方向图波束宽度就会变窄,可以提高差增益和差斜率㊂对于增大阵因子的方法,选择在喇叭中进行介质加载,通过使阵间距减小,实现了阵因子增大㊂按此方法,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馈源方向图,一组优化后的结果如图6所示㊂图6㊀馈源归一化方向图仿真结果Fig.6㊀Simulation result of the monopulse feednormalized patterns由图6可以看出,馈源网络在-70ʎ~+70ʎ的照射角内,边缘照射电平为-12~-16dB,和差峰值矛盾为-2dB,差零深低于-35dB,结果均能满足使用要求㊂3㊀馈源网络的工艺结构设计当微波器件工作频段较高时,工艺结构就变得尤为重要,通常做法是仿真阶段就加入结构工艺设计[19]㊂从结构上看,本馈源的关键部件是组合喇叭与波导和差分离器,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㊂组合喇叭内腔尺寸为4.218mm ˑ4.218mm,长度为80mm,结构是多个薄壁喇叭的组合体,为保证波导腔的尺寸精度,加工时先利用高精度线切割机床,将内腔整体加工出来,然后再与加载介质进行装配㊂由于选用的介质材料是介电常数为2.63的聚四氟乙烯,材料较软,易变形,因此加工时要做好工装,以保证装配后介质与波导腔紧密接触,且使其始终置于波导腔的中心轴位置㊂波导和差分离器腔体结构复杂,将其拆分为上下腔体两部分,每一部分都利用高精度数控铣床进行铣削加工,尺寸公差控制在0.01mm 以内,表面光洁度控制在0.008mm 以内㊂另外,为了上下腔体装配时能精准定位,零件配置了高精度定位销㊂4㊀馈源的测试与分析多喇叭单脉冲馈源按照最终优化参数进行了样机加工,实物如图7所示,装配调试完成后,使用网络分析仪对馈源网络的驻波进行了测试,使用微波暗室对馈源的方向图进行了测试[20]㊂驻波测试结果如图8所示,方向图测试结果如图9所示㊂图7㊀多喇叭单脉冲馈源实物Fig.7㊀Engineering model of the fabricatedmulti-horn monopulsefeed图8㊀单脉冲馈源驻波测试结果Fig.8㊀Measured VSWR of the monopulsefeed图9㊀单脉冲馈源归一化方向图测试结果Fig.9㊀Measured normalized patterns of the monopulse feed由图8可以看出,馈源在整个使用频段内驻波小于1.4,虽满足技术要求,但与仿真结果相比有一定的恶化㊂经分析,应是装配过程中存在电接触不良的情况,导致部件之间的连接产生失配,组装之后增加了反射点,整体驻波出现恶化㊂由图9可以看出,馈源在-70ʎ~+70ʎ的照射角内,和方向图照射电平在-12~-14dB,与仿真结果基本符合,差方向图测试结果显示,和㊁差峰值矛盾为-1.9dB,差零深约-32dB,和㊁差峰值矛盾与仿真结果符合较好,但差零深有一定偏差㊂为分析差零深恶化的原因,构建了合成相位偏差与差零深关联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如图10所示㊂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到,当2路相位差从1ʎ变化到4ʎ时,差零深会恶化6dB,因此可以确定合成通道的相位不一致是导致差方向图恶化的主要原因㊂图10㊀合成相位对差零深影响仿真结果Fig.10㊀Simulation result of the effect of combined phasedifference on the null depth of the differential beam5㊀结束语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介质加载多喇叭组合单脉冲馈源,该馈源利用方波导中加载介质与外围布置辅助喇叭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和㊁差峰值矛盾,改善了馈源的辐射特性㊂馈源样机实测结果显示,实测数据和仿真计算数据基本吻合,说明本文采用的设计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㊂参考文献[1]㊀ELLIOTR D,CLARRICOATS P J B.Multimode Corruga-ted Waveguide Feed for Monopulse Radar[J].IEE Pro-ceedings H:Microwaves Optics and Antennas,1981,128(2):102-110.[2]㊀徐道立,王仁德.改善单脉冲卡塞格伦天线的副瓣[J].现代雷达,1997,19(4):74-78.[3]㊀徐道立.单脉冲低副瓣天线馈源系统[J].现代雷达,1999,21(2):71-75.[4]㊀黄立伟,金志天.反射面天线[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70.[5]㊀杨可忠,杨智友,章日荣.现代面天线新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2.[6]㊀梁昌洪,谢拥军,官伯然.简明微波[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2.[7]㊀赵涵,杨峰,苏佳胜.紧凑型线极化自跟踪馈源设计[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3,44(6):35-40. [8]㊀邓淑英,李友才.宽频段单脉冲跟踪网络设计研究[J].空间电子技术,2006(3):54-59.[9]㊀杨东.新型C/S双频馈源[J].火控雷达技术,2018,47(3):69-74.[10]周志鹏.六喇叭双模单脉冲馈源[J].微波学报,2005,19(4):134-137.[11]刘胜文.一种单脉冲天线的设计[C]ʊ202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南京:中国电子学会,2021:1040-1042.[12]崔昌娟,王珂,李建军,等.一种S频段小型自跟踪馈源设计[J].空间电子技术,2021,18(4):79-84. [13]PARADKAR V W,SAHA R,SREEKUMAR K.Designand Realization of Compact C-band Monopulse FeedUs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C]ʊ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nge Technology(ICORT).Chandipur:IEEE,2021:1-4.[14]CHANG Y,HANLIN mercial Ka and Ku Bands Re-flector Antennas[J].2007IEEE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Societ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Honolulu:IEEE,2007:5175-5178.[15]BAYER H,KRAUSS A,STEPHAN R.A Compact PlanarFeed Structure for Ka-band Satcom-on-the-move TrackingAntennas[C]ʊ20159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EuCAP).Lisbon:IEEE,2015:1-5.[16]JERZY M,RAFAL L.Polarization Rotator-analysis andDesign[C]ʊ14th Conference on Microwave Techniques.Prague:IEEE,2008:1-4.[17]LIU R J,DOU,W B.Design and Analysis of3mm Multi-mode Monopulse Feed[C]ʊ2007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crowave and Millimeter Wave Technology.Gui-lin:IEEE,2007:18-21.[18]DAVIS I M,GRANET C,KOT J S,et al.A SimplifiedSimultaneous X/Ka-band Feed-system Design[C]ʊ2008IEEE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San Diego:IEEE,2008:1-5.[19]梁文生.铝合金精密微波器件盐浴焊缓蚀工艺控制[J].新技术新工艺,2009(8):97-99.[20]秦顺友,许德森.卫星通信地面站天线工程测量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作者简介㊀㊀阮云国㊀男,(1981 ),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专业,高级工程师㊂主要研究方向:天线馈电网络㊁无源微波器件㊂㊀㊀邓智勇㊀男,(1979 ),硕士,正高级工程师㊂主要研究方向:微波技术㊁天线电气馈源网络系统一体化㊂。
Ka波段卫星通信双极化微带阵列天线研究
![Ka波段卫星通信双极化微带阵列天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93511e60242a8956bece43d.png)
Ka波段卫星通信双极化微带阵列天线研究作者:李君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第04期摘要:对混合馈电结构的两种馈电方式的传输模型进行分析,确定缝隙的形式“H”型缝隙;然后介绍介质基板的选和微带贴片的解析计算方法,确定天线的初始尺寸;研究了Ka波段双极化微带天线4*4阵列的设计方法。
最后对无过孔双极化微带天线阵列和加载过孔双极化微带天线阵列的结构和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测试结果表明,在34.6~35.4GHz带宽内,驻波优于3.0,端口隔离优于-40dB,增益优于17dB。
关键词:Ka波段;双极化;卫星通信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4-0019-051 引言Ka波段的频率范围为26.5-40GHz,Ka频段具有可用带宽,干扰少,设备体积小的特点。
因此,Ka频段卫星通信系可为高速卫星通信、千兆比特级宽带数字传输、高清晰度电视(HDTV)、卫星新闻采集(SNG)、VSAT业务、直接到户(DTH)业务及个人卫星通信等新业务提供一种崭新的手段。
现代卫星通信频谱资源日益紧张,双极化微带天线可以实现频率复用,同时发射或接收两个正交极化的电磁波,通信容量增大一倍,实现极化分集接收,减小多径传播影响,可实现移动卫星通信,研究双极化微带天线很有必要。
Ka波段,双极化微带阵列和双极化波导缝隙阵列,可实现很强,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应用。
制约其发展的很大因素是加工工艺问题。
本文在传统固定极化单脉冲天线的背景下,研究了Ka波段双极化微带单脉冲天线阵列。
2 混合馈电双极化微带天线单元设计本文确定采用微带混合馈电方式实现Ka波段双极化特性,微带贴片采用方形贴片,馈电方式采用混合馈电。
考虑实际制板因素,需要在设计过程考虑介质基板、粘结胶等影响因子。
下面介绍双极化微带天线单元的设计过程。
2.1 介质基板的选取微带天线的设计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介质基板,其性能对天线性能指标影响很大。
一种Ka波段宽带折合式平面反射阵天线设计与实现
![一种Ka波段宽带折合式平面反射阵天线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ee1ddc7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7e.png)
一种Ka波段宽带折合式平面反射阵天线设计与实现张永鑫; 朱熙铖; 叶颖【期刊名称】《《电子元件与材料》》【年(卷),期】2019(038)011【总页数】8页(P53-60)【关键词】折合式平面反射阵天线; 相位补偿; 极化扭转; 宽带; 双层极化栅; 高增益【作者】张永鑫; 朱熙铖; 叶颖【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雷达技术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82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的通信频谱资源规划是朝着微波高频段和毫米波频段迈进的,而毫米波高增益天线是毫米波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介质透镜天线[1]与反射面天线就是两种常见的高增益天线形式。
基于传统抛物线的反射面天线具有结构简单、能工作在较宽频带范围的优点,因此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2],但其也存在加工难度大、成本较高的缺点。
平面反射阵天线则是一种结合了面天线和阵列天线特点的天线形式[3],它利用离散的平面相移单元来逼近传统抛物面反射面的连续曲面,从而对馈源发出的球面波进行相位补偿,将其转化为平面波后射出。
相比于传统的抛物面反射面天线,平面反射阵天线具有质量轻、平面化、成本低、易加工、高辐射效率等诸多优点。
1998年,德国乌尔姆大学的Menzel教授在平面反射阵天线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折合式平面反射阵天线[4],在继承平面反射阵天线优点的同时,折合式平面反射阵天线利用了光路折合的原理,使得它的剖面高度降低为原反射阵天线的一半,同时避免了馈源口径遮挡的问题,自其概念提出以来就受到了业界广泛关注。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折合式平面反射阵天线进行了研究。
文献[5]提出了一种新型移相单元,主要利用通孔来抑制表面波和移相单元间互耦等影响,最终可实现±60°角度范围的波束出射。
文献[6]设计了基于LCP基片的移相单元,通过改变LCP基片材料的介电常数来控制出射波束指向。
文献[7]采用基片集成天线代替传统的喇叭天线作为初级馈源,设计了一种与平面馈源一体化集成的折合式平面反射阵天线。
Ka波段平板缝隙阵列天线的研制的开题报告
![Ka波段平板缝隙阵列天线的研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8ed1ff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b.png)
Ka波段平板缝隙阵列天线的研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Ka波段平板缝隙阵列天线是一种在卫星通信、医疗雷达、航空导航、无人机控制等领域广泛应用的微波天线。
与传统的天线相比,它具有集成化、高效节能、寿命长和低成本等优势。
因此,研究和开发Ka波段平板缝隙阵列天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Ka波段平板缝隙阵列天线已经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很多优秀的设计方法和优化算法。
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如何提高天线增益和带宽,如何降低天线反射损耗和辐射损耗,如何降低天线阻抗不匹配等问题。
三、研究内容及计划本文旨在研究Ka波段平板缝隙阵列天线的设计方法和性能优化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Ka波段平板缝隙阵列天线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分析。
2. 使用高性能计算软件对Ka波段平板缝隙阵列天线进行仿真优化。
3. 优化天线的电学参数,并利用电磁仿真软件进行天线辐射特性分析。
4. 研究天线的抗干扰性能和多径传播遮蔽效应。
计划完成时间为半年,具体进度如下:第一阶段: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收集和整理已有的关于Ka波段平板缝隙阵列天线的研究成果,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
预计完成时间为一个月。
第二阶段:天线设计和仿真优化,使用高性能计算软件对设计的天线进行优化。
预计完成时间为两个月。
第三阶段:天线性能分析和实验验证,利用电磁仿真软件对优化后的天线进行辐射特性分析,并进行干扰抗性和多径传播遮蔽效应实验。
预计完成时间为两个月。
第四阶段:总结和撰写论文,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撰写开题报告。
预计完成时间为一个月。
四、研究预期成果及应用前景通过本次研究,预计获得如下成果:1. 对Ka波段平板缝隙阵列天线的设计和优化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对天线的增益、带宽、阻抗匹配和干扰抗性能进行优化和提升,提高天线的性能和可靠性。
3. 对天线的多径传播遮蔽效应进行研究和实验验证,提高天线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应用范围。
一种平面和差网络的设计
![一种平面和差网络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7a53950be23482fb4da4c8d.png)
极 大 困难 ,因此 选用 分 支 线耦 合 器 来 实现 和差 网络 ( 图 1 ,和差 网络 由 4个 相 同 的 分 如 )
支线 耦合 器 及相 位 补偿 网络 构 成 。信 号 1 、3 、2 、4经 和差 网络后 形 成 A、B 、C 、D四路
Ko
HI
H2
H
_
H3
H
Ht
Kl
K,
Kl
Kn
图 2 支 线 耦 合 器
根据 公式 :
C 2 0 ( + )/ 一 ) =0l R 1 ( 1 g( R )及 wbO = . W 6
确定 阻抗 变换 比 R和相对 带 宽 W = d 。C 3 B、Wb01 = . 可得 到 R 58 、W O 1 =. 4 : 7。
关 键 词 :和 差 网 络 分 支 线 耦 合 器 相 位 补 偿 网 络
1 引 言
单 脉冲 雷达 是 一 种采 用单 脉 冲测 角体 制 的 雷达 ,和 差 网络 是单 脉 冲雷 达 的重 要 部件 ,
用 它 来形 成 接 收 和 、方 位 差 及 俯仰 差 信 号 。在雷 达 工作 频 率 较 低 ( C波 段 以 下 ) 的情 况 下 ,考 虑到 重量 、体 积 的 因素 ,和 差网络 一般 采用 平 面 电路的形 式 来实现 。平 面 电路 中用 环 形 电桥或 分 支线耦 合 器来 实现 和差 处理 ,为 了提高 和差 网络 的可 靠性 ,通 常将整 个 网络
维普资讯
2 4
一 种 平 面 和 差 网 络 的 设 计
Ka频段卫星通信地球站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Ka频段卫星通信地球站的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065470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0.png)
Ka频段卫星通信地球站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Ka频段卫星通信指的是以Ka频段(26.5~40 GHz)作为信号载体,基于地球卫星通信技术进行通信的一种方式。
随着卫星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Ka频段卫星通信在高速宽带通信、移动通信、卫星广播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研究Ka频段卫星通信地球站的技术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目前,Ka频段卫星通信已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各技术厂商和研究机构也在积极研究Ka频段卫星通信地球站的技术和应用。
国内外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下列几个方面展开:1. 地球站技术研究:包括地面站天线设计、发射机和接收机设计、制造和调试等。
其中,天线技术是研究的关键点,目前已经有许多突破性的技术应用在实际工程中;2. 协议研究:主要包括网络协议和安全协议等,网络协议涉及到数据传输和用户管理等方面,而安全协议则主要关注网络通信的安全性;3. 系统性能研究:主要包括信息传输速率、接收机灵敏度、干扰对系统的影响等方面,为了实现可靠的通信,需要对系统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 Ka频段卫星通信地球站技术研究:探究地球站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对天线和通信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地球站的接收灵敏度和传输速率;2. 协议研究:介绍Ka频段卫星通信的网络协议和安全协议,分析各种协议的优缺点,探究如何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3. 系统性能研究:通过实验和模拟,研究系统的性能,包括信息传输速率、接收机灵敏度、干扰对系统的影响等方面,为后续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四、研究意义本次研究对我国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探究Ka频段卫星通信地球站的技术和应用,可以推动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通过研究Ka频段卫星通信地球站的性能,可以为后续的工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五、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和模拟等方法进行。
通过对Ka频段卫星通信地球站的技术和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种Ka波段子阵综合层的研究
![一种Ka波段子阵综合层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61f30d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f.png)
一种Ka 波段子阵综合层的研究随着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Ka 波段成为了未来卫星通信的重要频段之一。
为了满足通信需求,有效利用Ka 波段的特性,对于卫星通信系统而言,研究高性价比的天线子阵综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针对Ka 波段的子阵综合层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探究如何构建一种较为优化的子阵综合层。
一、Ka 波段概述Ka 波段指的是28-40 GHz 之间的频段,是一种高频段。
该频段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传输速率高、带宽大、传输距离短等特点。
因此,Ka 波段经常被用于卫星通信、高速数据传输、雷达信号传输等方面。
二、卫星通信的常用天线技术目前,在卫星通信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天线技术:1.直射型天线直射型天线也叫低成本天线,主要是利用具有高方向性的单个天线来达成通信的目的,具有体积小、轻便、易于发射等特点。
2.移相阵列天线移相阵列天线,是一种可以控制信号方向、放大信号强度的天线。
该类型天线主要包括若干个天线单元,信号可以通过控制单元之间的相位差来控制天线的发射方向和天线阵列的电波束指向,及其适用于进行大范围的通信。
三、子阵综合层技术优势子阵综合层技术在天线领域内应用广泛。
子阵综合层技术基于信号处理算法,实现了天线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
其主要优点在于:1.实现高效可靠的方向控制子阵综合层天线利用相位码控制来实现天线电波束的调节和指向,具备方向控制的高效可靠特性。
2.带宽广子阵综合层一般由多个天线单元组成,可以支持不同波段的频段,带宽较高,能够胜任多种通信任务。
3.高灵活性利用子阵综合可以实现一些灵活的分配和聚集操作,可以提高天线的信号接收灵敏度。
四、Ka 波段子阵综合层的研究Ka 波段子阵综合层技术在通信市场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优化,Ka 波段子阵综合层的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成熟。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Ka 波段子阵综合层进行研究:1.天线单元的设计天线单元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个子阵综合层的工作效率,因此其设计关键是在前端实现RF 性能和物理大小的优化。
Ka波段单脉冲平面和差网络和天线的研究
![Ka波段单脉冲平面和差网络和天线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6951a0ba8956bec0975e3b3.png)
Ka波段单脉冲平面和差网络和天线的研究1 引言从20 世纪40 年代后期开始,毫米波单脉冲雷达技术逐步得到发展和应用,尤其是在航空和导弹防御系统中,毫米波单脉冲雷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毫米波单脉冲天线馈电网络是毫米波雷达的关键技术之一。
传统的和差网络由魔T 构成,但结构过于庞大,不易实现平面化、集成化,并且成本较高。
随着微带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带结构的和差网络被广泛应用,但是毫米波波段的微带电路的损耗很大,并且功率承受能力较低。
本文设计的Ka 波段平面和差网络采用波导缝隙耦合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损耗小、各端口幅度和相位一致性好等优点。
2 和差网络模型及工作原理最早的缝隙耦合式波导和差器是由H.A.Bethe 提出的,它的原理是:在两根平行的矩形波导公共窄壁上开一个耦合裂缝构成90°混合电桥,如图1 所示。
根据3dB 电桥原理,通过改变耦合裂缝的长度可以调整两波导间的耦合度,使直通端口和耦合端口的输出功率相等。
由于耦合端口的电场相位滞后直通端口的电场相位90°,所以直通端口和耦合端口存在90°的相位差,可以在输入端口增加四分之一波长的波导段消除相差。
图1 中port1 和port4 为输入端口,port2 为和信号输出端口,port3 为差信号输出端口。
图1 缝隙电桥(左)及和差器构成原理图(右)在图1 所示的结构中,设从输入端口输入电场幅度为E 的TE10 波,其余端口均接匹配负载。
选取合适的波导尺寸,使主副波导耦合段内只能传输TE10 和TE20 两种模式的电磁波。
根据叠加原理,输入端的电磁波等效于在port1 和port4 同时输入电场幅度为E/2 的偶模波和奇模波的叠加。
设波导宽壁的内尺寸为a,耦合段宽度为2a,长度为w。
当偶模波在耦合段内激励起TE10 模时,它的波导波长为:(1)当奇模波在耦合段内激励起TE20 模时,它的波导波长为:(2)上述两种模式的波同时传向port2 和port3,当以耦合段的起始位置作为相位的零参考点时,则port2 的电场为:(3)port3 的电场为:(4)其中和分别为TE10,TE20 模的相移常数。
Ka波段宽带单片低噪声放大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Ka波段宽带单片低噪声放大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8b6d93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0.png)
Ka波段宽带单片低噪声放大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Ka波段是指30-40 GHz的频段,在地球观测和通信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在卫星通信和雷达测量等领域中,Ka波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由于该波段的信号频率高,信息容量大,对接收机性能要求较高,因此需要低噪声放大器来增强信号强度。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Ka波段低噪声放大器存在着体积大、功耗高、制造成本高等问题,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低噪声放大器,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Ka波段宽带单片低噪声放大器,解决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Ka波段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设计。
通过理论计算和模拟仿真,设计出符合实际应用的低噪声放大器电路。
在前端引入合适的滤波器,以保证电路性能稳定。
2. PCB板设计。
根据电路设计,利用PCB设计软件完成板子的布局、连线等工作。
针对Ka波段特殊的信号传输特点,加强电路阻抗匹配和信号屏蔽,以保证电路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 硬件实现。
采购相关元器件,采用SMT工艺进行电路的制造、组装和焊接。
4. 参数计算和测试。
通过实验室仪器测试样品的频带范围、增益、噪声系数、输入输出阻抗等参数。
三、研究意义和成果预期本研究将设计出一种新型的Ka波段宽带单片低噪声放大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制造成本低等特点。
该低噪声放大器将具有较高的信号传输质量,能够满足Ka波段通信和雷达测量领域的应用需求。
本研究的成果将作为Ka波段低噪声放大器领域的重要参考,为相关领域的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四、研究方法和进度安排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1. 参考Ka波段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和设计流程,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
2. 利用PCB设计软件完成电路板的设计和布局排线。
3. 采购相关元器件,进行电路的制造、组装和焊接。
4. 使用实验室仪器测试样品的各项参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
研究进度安排如下:1. 第一季度:文献阅读和理论学习。
ka波段单脉冲和差网络
![ka波段单脉冲和差网络](https://img.taocdn.com/s3/m/05ff4e0510a6f524ccbf8537.png)
困 田 田 田
和恼峙5 俯仰l 夔溶骖6 水平静龠母
图 1单脉冲和差 网络原理 示意图
能好 的 端 口 , 在 微 波 集 成 电路 、 电子 对 抗 设 备 和 制 导 系统 中 广
泛 应 用 。 传 统 雷 达 体 制 只 是 将 它 放 在 天 线 之 后 从 而 产 生所 需
差等相关数据。 但 是 随 着 通 讯 事 业 和 通讯 技 术 的 不 断 魔 ∑ 支路 得 到 水 平 信 号信 息 ;而 第 7端 口 ,也 就 是 Ⅳ 波 导魔 要 的 和 , 发展 和 革 新 , 高频 宽 带 魔 T 开始 备 受 关 注 。 然 而 , 在 传 统 的 雷 △ 支路 输 出 的信 息不 适 用 , 只 能接 一 个等 效 负载 。 达 系统 中 , 平 坦 的 电路 魔 T容 易 受到 寄 生 干扰 。 不 适 合 在 高频
建 设 的 过 程 中 ,设 置 双 通 道 ,借 助 两路 射 频 单 元 功 能 . 实现 UE 室 分 的 MI M0 功 能 。在 实 际建 设 的过 程 中 . 系统 和 4 G网 络 联 合 建 设 。UE 室分 双 路 中的 某路 射 频 和 4 G 网络 . 使用同
套 天 馈 系统 , 其 余 一 路 射 频使 用 独 立 天 馈 系统 , 以确保 L I E 室
2 波导魔 T 设 计和仿真分析
波 导 魔 T属 于微 波 范 围 ,是 毫 米 波 电路 中的 重 要 组 成 部
环境 下 工作 , 因此 毫 米 波 魔 T仍 然 是 当今研 究 的 热 点 。 普 通 的 H— T接 口和 H— T接 头 组 成 了双 T接 头魔 T 但 是
分, 主要 作 用 是 功 率 的 分 配 合 成 , 它 具备 了容 量 高的 功 率 和 性
Ka频段单脉冲多层微带阵列天线设计与优化
![Ka频段单脉冲多层微带阵列天线设计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123af7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d.png)
Ka频段单脉冲多层微带阵列天线设计与优化
李峰;官正涛;赵璐
【期刊名称】《电讯技术》
【年(卷),期】2012(52)1
【摘要】描述了多层微带阵列天线,辐射单元通过带状线一个地板耦合馈电.为获得好的旁瓣抑制能力及加工容差,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得到工程上实用的天线口径分布.制作了一个天线,获得27.3 dB的增益,波束宽度4.2°.实测结果表明在Ka频段实现了100%的旁瓣抑制.
【总页数】4页(P76-79)
【作者】李峰;官正涛;赵璐
【作者单位】中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成都610036;中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成都610036;中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成都6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82
【相关文献】
1.一种Ka频段卫星天线多模单脉冲馈源设计 [J], 毛新宏;王晓岚;田栋;尹伟臻;李静涛
2.多层双平板微带反射阵列天线研究 [J], 魏旭
3.多层微带贴片天线单元和阵列设计 [J], 李秀萍;安毅;徐晓文;吕昕
4.一种用于平面单脉冲天线馈源的宽带微带天线阵 [J], 俞忠武;高向军;俞志英
5.口径耦合多层微带天线单元和阵列设计 [J], 佘力辉;李增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天线的设计
![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天线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d0de2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a.png)
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天线的设计
李勇
【期刊名称】《无线电工程》
【年(卷),期】2005(35)3
【摘要】按照球面天线本身的特点,讨论了其应用于Ka频段卫星通讯系统中的优越性.研究了球面固有球差的各种消除方法,确定采用球形主面附加相位校正副面的方法来校正球差.最后给出了相位校正副面的设计方法,计算了天线的理论方向图.该天线具有较好的性能,非常适合用于Ka频段卫星通讯系统.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李勇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石家庄,05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B82
【相关文献】
1.Ka频段双模航空客舱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总体设计 [J], 曹舟
2.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 [J], 汪春霆;王爱华
3.Ka频段阵列天线的去耦结构设计 [J], 周媛;江肖力;韩威;魏浩
4.Ka频段阵列天线的去耦结构设计 [J], 周媛;江肖力;韩威;魏浩
5.Ka频段大口径测控天线无人机校相方法设计与验证 [J], 洪宇;吴宗清;门涛;秦明暖;严亚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a波段单脉冲平面和差网络和天线的研究
1 引言从20 世纪40 年代后期开始,毫米波单脉冲雷达技术逐步得到发展和应用,尤其是在航空和导弹防御系统中,毫米波单脉冲雷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毫米波单脉冲天线馈电网络是毫米波雷达的关键技术之一。
传统的和差网络由魔T 构成,但结构过于庞大,不易实现平面化、集成化,并且成本较高。
随着微带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带结构的和差网络被广泛应用,但是毫米波波段的微带电路的损耗很大,并且功率承受能力较低。
本文设计的Ka 波段平面和差网络采用波导缝隙耦合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损耗小、各端口幅度和相位一致性好等优点。
2 和差网络模型及工作原理最早的缝隙耦合式波导和差器是由H.A.Bethe 提出的,它的原理是:在两根平行的矩形波导公共窄壁上开一个耦合裂缝构成
90°混合电桥,如图1 所示。
根据3dB 电桥原理,通过改变耦合裂缝的长度可以调整两波导间的耦合度,使直通端口和耦合端口的输出功率相等。
由于耦合端口的电场相位滞后直通端口的电场相位90°,所以直通端口和耦合端口存在90°的相位差,可以在输入端口增加四分之一波长的波导段消除相差。
图1 中port1 和port4 为输入端口,port2 为和信号输出端口,port3 为差信号输出端口。
图1 缝隙电桥(左)及和差器构成原理图(右)
在图1 所示的结构中,设从输入端口输入电场幅度为E 的TE10 波,其余端口均接匹配负载。
选取合适的波导尺寸,使主副波导耦合段内只能传输TE10 和TE20 两种模式的电磁波。
根据叠加原理,输入端的电磁波等效于在port1 和port4 同时输入电场幅度为E/2 的偶模波和奇模波的叠加。
设波导宽壁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