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频域法串联超前校正
串联超前校正参数确定ppt课件
K* G0(s)= s(s 2)
要求设计一串联校正环节,使校正后系统的超调量 s <30%,调节时间ts<2,开环比例系数K>5。
解:(1) 根据期望动态性能指标确定闭环主导极点的位置。
s % e 1 2 100% 30%
为使s <30%,并留有余地(以确保在其它极点的作用下 性能指标仍能得到满足),选阻尼比0.5 。
cos 。
600
ts
4
n
2
n 4
闭环主导极点:s1,2 n jn 1 2 2 j2 3
(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
8
A
s1
pc B
zc
p2
-2
s2
p1 0
9
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Gc
(s)
(s (s
zc ) pc )
1 Ts
1 Ts
| zc | | pc |
超前校正装置
得到: (s1 zc ) (s1 pc ) 300
10
为了使zc/pc最大,可按下述方法制图: 从s1点作平行于实轴的射线 s1A,然后作角As10的角平 分线s1B,最后作s1 pc和s1 zc,它们和s1B的夹角为/2。
得到: zc 2.9 pc 5.9
则: G(s) K *(s 2.9) s(s 2)(s 5.4)
13
(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
s1
pc
zc
s2 校正后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0
(s)Gc
(s)
=
s(s
K* 14)(s
5)
(s (s
zc ) pc )
14
校正后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实验五-频域法串联超前校正.doc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控制工程基础实验项目实验五频域法串联超前校正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班级一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成绩2014年6月12日实验五 频域法串联超前校正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二阶系统中的闭环和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波德图)的构造及绘制方法。
2.了解和掌握超前校正的原理,及超前校正网络的参数的计算。
3.熟练掌握使用本实验机的二阶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测试方法。
4.观察和分析系统未校正和串联超前校正后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ωL 和相频特性)(ωϕ,幅值穿越频率处ωc ′,相位裕度γ,并与理论计算值作比对。
二、 实验仪器PC 机一台,实验箱三、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1、未校正系统的频域特性的测试本实验将数/模转换器(B2)单元作为信号发生器,自动产生的超低频正弦信号的频率从低到高变化(0.5Hz~16Hz ),OUT2输出施加于被测系统的输入端r(t),然后分别测量被测系统的输出信号的对数幅值和相位,数据经相关运算后在虚拟示波器中显示。
未校正系统频域特性测试的模拟电路图见图2图2 未校正系统频域特性测试的模拟电路图实验步骤:(1)将数/模转换器(B2)输出OUT2作为被测系统的输入。
(2)构造模拟电路:按图3-3-4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在《1。
未校正系统时域特性的测试》的联线表上增加频率特性测试模块,表如下。
1信号输入r(t) B2(OUT2) →A1(H1) 改变联线 2幅值测量 A3(OUT )→ B7(IN4) 增加联线 3相位测量 A3(OUT )→ A8(CIN1) 4 A8(COUT1)→ B4(A2)(3)运行、观察、记录:将数/模转换器(B2)输出OUT2作为被测系统的输入,运行LABACT 程序,在界面的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实验项目,选择二阶系统,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则进行频率特性测试。
在未校正系统模拟电路的相频特性曲线上可测得未校正系统频域特性: 穿越频率ωc= 9.4 rad/s , 相位裕度γ= 18.9°2、串联超前校正后系统的频域特性的测试串联超前校正后系统频域特性测试的模拟电路图见图3。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频率法串联超前校正
目录摘要 (2)1课程设计目的内容及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设计内容与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课程设计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系统设计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系统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matlab程序运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校正前系统bode图及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一次校正后的bode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二次校正后的bode图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小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利用频率法串联超前校正,可以根据已知传递函数,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当一个或某些系统参数的变化时,确定闭环极点随参数变化的轨迹,进而研究闭环系统极点分布变化的规律。
应用matlab 仿真,只需进行简单计算就可得知系统一个或某些系统参数变化对闭环极点的影响趋势。
这种定性分析在研究系统性能和提出改善系统性能的合理途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闭环特征方程,根轨迹,零极点分布,mtlab 仿真一、设计目的:1、了解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
2、掌握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分析以及动态特性分析的方法。
3、掌握利用MATLAB 对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技能。
4、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频率法串联超前校正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报告题目频率法串联超前校正院系机电工程系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二零一二年十一月目录摘要 (3)1课程设计目的内容及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设计内容与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课程设计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系统设计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系统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matlab程序运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校正前系统bode图及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一次校正后的bode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二次校正后的bode图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小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利用频率法串联超前校正,可以根据已知传递函数,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当一个或某些系统参数的变化时,确定闭环极点随参数变化的轨迹,进而研究闭环系统极点分布变化的规律。
应用matlab 仿真,只需进行简单计算就可得知系统一个或某些系统参数变化对闭环极点的影响趋势。
这种定性分析在研究系统性能和提出改善系统性能的合理途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闭环特征方程,根轨迹,零极点分布,mtlab 仿真一、设计目的:1、了解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
2、掌握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分析以及动态特性分析的方法。
3、掌握利用MATLAB 对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技能。
串联超前校正的计算方法
完成一个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往往需要经过理论和实践的反复比较才可以得到比较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满意的性能,在用分析法进行串联校正时,校正环节的结构通常采用超前校正、滞后校正、超前滞后校正这三种类型,也就是工程上常用的PID 调节器。
本次课设采用的超前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相角补偿系统的滞后相角,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如增加相角裕度,提高系统稳定性能等,而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matlab 在控制器设计,仿真和分析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本次课设采用用Matlab 软件对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未校正系统的动态性能和超前校正后系统是否满足相应动态性能要求。
超前校正就是在前向通道中串联传递函数为:()()()111G c ++⋅==Ts aTs a s R s C s 其中:C R R R R T 2121+= 1221>+=R R R a 通常 a 为分度系数,T 叫时间常数,由式(2-1)可知,采用无源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 时,整个系统的开环增益要下降 a 倍,因此需要提高放大器增益交易补偿. 如果对无源超前网络传递函数的衰减由放大器增 益所补偿,则()11++=Ts aTs s aG c 上式称为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无源超前校正网络的对数频率特性如图6-4。
图6-4无源超前校正网络的对数频率特性显然,超前校正对频率在1/aT 和1/T 之间的输入信号有微分作用,在该频率范围内,输出信号相角比输入信号相角超前,超前网络的名称由此而得。
因此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超前相角补偿系统的滞后相角,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如增加相位裕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等。
下面先求取超前校正的最大超前相角m ϕ及取得最大超前相角的频率mω,则像频特性: ()ωϕc =arctanaT ω-arctanT ω()()()221T 1d ωωωϕωT T a aT d c +-+= 当(),0=ωϕωd d e 则有: T a m 1=ω 从而有:aa T a T T a aT 1arctan arctan 1arctan 1arctan m -=-=ϕ =11arcsin 21arctan 111arctan +-=-=+-a a a a aa a a 既当T a m 1=ω时,超前相角最大为11arcsin m +-=a a ϕ,可以看出mϕ只与a 有关这一点对于超前校正是相当重要的超前校正RC 网络图如图2。
2023年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系统超前校正实验报告
试验五 系统超前校正(4课时)本试验为设计性试验 一、试验目旳1. 理解和观测校正装置对系统稳定性及动态特性旳影响。
2. 学习校正装置旳设计和实现措施。
二、试验原理工程上常用旳校正措施一般是把一种高阶系统近似地简化成低阶系统, 并从中找出少数经典系统作为工程设计旳基础, 一般选用二阶、三阶经典系统作为预期经典系统。
只要掌握经典系统与性能之间旳关系, 根据设计规定, 就可以设计系统参数, 进而把工程实践确认旳参数推荐为“工程最佳参数”, 对应旳性能确定为经典系统旳性能指标。
根据经典系统选择控制器形式和工程最佳参数, 据此进行系统电路参数计算。
在工程设计中, 常常采用二阶经典系统来替代高阶系统(如采用主导极点、偶极子等概念分析问题)其动态构造图如图7-1所示。
同步还常常采用“最优”旳综合校正措施。
图7-1二阶经典系统动态构造图二阶经典系统旳开环传递函数为)2()1()(2n n s s Ts s Ks G ξωω+=+= 闭环传递函数2222)(nn ns s s ωξωω++=Φ 式中 , 或者 二阶系统旳最优模型 (1)最优模型旳条件根据控制理论, 当 时, 其闭环频带最宽, 动态品质最佳。
把 代入 得到, , 这就是进行校正旳条件。
(2)最优模型旳动态指标为%3.4%100%21/=⨯=--ξξπσe,T t ns 3.43≈=ω三、试验仪器及耗材1.EL —AT3自动控制原理试验箱一台; 2.PC 机一台; 3.数字万用表一块 4.配套试验软件一套。
四、试验内容及规定未校正系统旳方框图如图7-2所示, 图7-3是它旳模拟电路。
图7-2未校正系统旳方框图矫正后未调整电路图图7-3未校正系统旳模拟电路设计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下述性能指标(1) 超调量%σ≤5% (2) 调整时间t s ≤1秒(3) 静态速度误差系数v K ≥20 1/秒 1. 测量未校正系统旳性能指标 (1)按图7-3接线;(2)加入单位阶跃电压, 观测阶跃响应曲线, 并测出超调量 和调整时间ts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__频率法设计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目录一、设计任务.......................................... .. .. (1)二、设计要求.......................................... .. (1)三、设计步骤 (1)1.未校正前系统的性能分析 (1)1.1开环增益K (1)1.2校正前系统的各种波形图 (2)1.3由图可知校正前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4)1.4特征根 (4)1.5判断系统稳定性 (5)1.6分析三种曲线的关系 (5)1.7求出系统校正前动态性能指标及稳态误差 (5)1.8绘制系统校正前的根轨迹图 (5)1.9绘制系统校正前的Nyquist图 (6)2.校正后的系统的性能分析 (7)2.1滞后超前校正 (7)2.2校正后系统的各种波形图 (8)2.3由图可知校正后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10)2.4特征根 (11)2.5判断系统稳定性 (11)2.6分析三种曲线的关系 (11)2.7求出系统校正后动态性能指标及稳态误差 (11)2.8绘制系统校正后的根轨迹图和Nyquist图 (11)四、心得体会....................................... .. .. (13)五、主要参考文献......................................... .. (13)一、 设计任务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0()(0.11)(0.011)K G S S S S =++,试用频率法设计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1)使系统的相位裕度045γ>(2)静态速度误差系数250/v K rad s ≥ (3)幅值穿越频率30/C rad s ω≥二、设计要求(1)首先,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校正方式对原系统进行校正,使其满足工作要求。
要求程序执行的结果中有校正装置传递函数和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校正装置的参数T ,α等的值。
频域校正方法
4 写出 Gc s Ts 1 5 检验(画Bd图)
Ts 1
6 不满足时,可增大 m 或 的余量,重新 设计
注意:超前串联校正不能用与不稳定系统 以及 c 附近相位迅速衰减系统。
解:首先确定开环增益K
K v lim sG ( s) K 30
s 0
图6-18 控制系统
未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应取 30 G( s) s(0.1s 1)(0.2s 1) 画出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线,请看下页!
由图可得
100 50 0 -50 -100 -2 1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2 10
1 1 , T T
附近。(可取
1 0.1 c T
)
例6-2 设控制系统如图6-18所示。若要求校正后的静态速 度误差系数等于30/s,相角裕度40度,幅值裕度不小于 10dB,截止频率不小于2.3rad/s,试设计串联校正装置。
R(s)
K s(0.1s 1)(0.2s 1)
C(s)
为了补偿因超前校正网络的引入而造成系统开环增益的衰减, 必须使附加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a=4.2
s 4.4 1 0.227 s aGc ( s ) 4.2 s 18.4 1 0.0542 s
40 20 0 -20 -40 -60 0 10
10
1
10
2
50 0 -50 -100 -150 -200 0 10
G (s)
40 20 0 -20 -40 -60 0 10
4K s( s 2)
设计超前校正装置
自控实验报告超前校正(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超前校正的原理及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 掌握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超前校正对系统性能的改善效果。
二、实验原理超前校正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方法,通过在系统的前向通道中引入一个相位超前网络,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超前校正能够提高系统的相角裕度和截止频率,从而改善系统的快速性和稳定性。
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一般形式为:\[ H(s) = \frac{1 + \frac{K}{T_{s}s}}{1 + \frac{T_{s}s}{K}} \]其中,\( K \) 为校正装置的增益,\( T_{s} \) 为校正装置的时间常数。
三、实验设备1. 控制系统实验平台2. 数据采集卡3. 计算机及仿真软件(如MATLAB/Simulink)4. 待校正系统四、实验步骤1. 搭建待校正系统模型:在仿真软件中搭建待校正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系统的传递函数、输入信号等。
2. 分析系统性能:通过仿真软件分析待校正系统的性能,包括稳态误差、超调量、上升时间等。
3. 设计超前校正装置:根据待校正系统的性能要求,设计合适的超前校正装置参数。
4. 仿真验证:将设计好的超前校正装置添加到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观察校正后的系统性能。
5. 实验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校正前后系统的性能差异。
五、实验内容1. 系统模型搭建:搭建一个简单的二阶系统模型,其传递函数为:\[ G(s) = \frac{1}{(s+1)(s+2)} \]2. 系统性能分析:分析该系统的稳态误差、超调量、上升时间等性能指标。
3. 设计超前校正装置:根据系统性能要求,设计一个超前校正装置,其传递函数为:\[ H(s) = \frac{1 + \frac{K}{T_{s}s}}{1 + \frac{T_{s}s}{K}} \]其中,\( K = 2 \),\( T_{s} = 0.5 \)。
4. 仿真验证:将设计好的超前校正装置添加到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观察校正后的系统性能。
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串联校正实验报告五..
武汉工程大学实验报告专业 电气自动化 班号 指导教师 姓名 同组者 无实验名称 线性系统串联校正实验日期 第 五 次实验 一、 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用MATLAB 语句绘制频域曲线。
2.掌握控制系统频域范围内的分析校正方法。
3.掌握用频率特性法进行串联校正设计的思路和步骤。
二、 实验内容1.某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s s Ks G ,试设计一超前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20-=s K v ,相位裕量050=γ,增益裕量dB K g 10lg 20=。
解:取20=K ,求原系统的相角裕度。
num0=20; den0=[1,1,0]; w=0.1:1000;[gm1,pm1,wcg1,wcp1]=margin(num0,den0); [mag1,phase1]=bode(num0,den0,w);[gm1,pm1,wcg1,wcp1] margin(num0,den0) grid; ans =Inf 12.7580 Inf 4.4165 由结果可知,原系统相角裕度7580.12=r ,srad c /4165.4=ω,不满足指标要求,系统的Bode 图如图5-1所示。
考虑采用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以增加系统的相角裕度。
1010101010幅值(d b )--Go,-Gc,GoGcM a g n i t u d e (d B )1010101010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Gm = Inf dB (at Inf rad/sec) , P m = 12.8 deg (at 4.42 rad/sec)Frequency (rad/sec)图5-1 原系统的Bode 图由),3,8.12,50(00000c m c Φ=Φ=+-=Φ令取为原系统的相角裕度εγγεγγ,mm ϕϕαsin 1sin 1-+=可知:e=3; r=50; r0=pm1;phic=(r-r0+e)*pi/180;alpha=(1+sin(phic))/(1-sin(phic)) 得:alpha = 4.6500[il,ii]=min(abs(mag1-1/sqrt(alpha)));wc=w( ii); T=1/(wc*sqrt(alpha)); num0=20; den0=[1,1,0]; numc=[alpha*T,1]; denc=[T,1];[num,den]=series(num0,den0,numc,denc); [gm,pm,wcg,wcp]=margin(num,den); printsys(numc,denc) disp('校正之后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printsys(num,den) [mag2,phase2]=bode(numc,denc,w); [mag,phase]=bode(num,den,w); subplot(2,1,1);semilogx(w,20*log10(mag),w,20*log10(mag1),'--',w,20*log10(mag2),'-.'); grid; ylabel('幅值(db)'); title('--Go,-Gc,GoGc'); subplot(2,1,2); semilogx(w,phase,w,phase1,'--',w,phase2,'-',w,(w-180-w),':'); grid; ylabel('相位(0)'); xlabel('频率(rad/sec)');title(['校正前:幅值裕量=',num2str(20*log10(gm1)),'db','相位裕量=',num2str(pm1),'0';'校正后:幅值裕量=',num2str(20*log10(gm)),'db','相位裕量=',num2str(pm),'0'])1010101010-100-5050幅值(d b )--Go,-Gc,GoGc1010101010-200-150-100-50050相位(0)频率(rad/sec)图5-2 系统校正前后的传递函数及Bode 图 num/den = 0.35351 s + 1-------------- 0.076023 s + 1校正之后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num/den = 7.0701 s + 20 -----------------------------0.076023 s^3 + 1.076 s^2 + s 系统的SIMULINK 仿真:校正前SIMULINK 仿真模型:单位阶跃响应波形:校正后SIMULINK仿真模型:单位阶跃响应波形:分析:由以上阶跃响应波形可知,校正后,系统的超调量减小,调节时间变短,稳定性增强。
串联超前校正方法
串联超前校正方法2超前网络的特性是相角超前,幅值增加。
串联超前校正的实质是将超前网络的最大超前角补在校正后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截止频率处,提高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和截止频率,从而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假设未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s G ,系统给定的稳态误差,截止频率,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指标分别为***,,γωc ss e 和*h 。
设计超前校正装置的一般步骤可归纳如下:(1)根据给定稳态误差*ss e 的要求,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K 。
(2)根据已确定的开环增益K ,绘出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并求出截止频率0c ω和相角裕度0γ。
当*0c c ωω<,*0γγ<时可以考虑用超前校正。
(3)根据给定的相位裕度*γ,计算校正装置所应提供的最大相角超前量m ϕ,即)15~5(0︒︒+-=γγϕm (1)式中(5°~15°)是用于补偿引入超前校正装置,截止频率增大所导致的校正前系统的相角裕度的损失量。
若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在截止频率处的斜率为dec dB /40-,并不再向下转折时,可以取 8~5;若该频段斜率从dec dB /40-继续转折为dec dB /60-,甚至更负时,则补偿角应适当取大些。
注意:如果︒>60m ϕ,则用一级超前校正不能达到要求的*γ指标。
(4)根据所确定的最大超前相角m ϕ,求出相应的a 值,即m ma ϕϕsin 1sin 1-+= (2)(5)选定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在a lg 10-处作水平线,与)(0ωL 相交于A '点,交点频率设为A 'ω。
取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为{}*,max c A c ωωω'= (3)(6)确定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在选好的c ω处作垂直线,与)(0ωL 交于A 点;确定A 点关于dB 0线的镜像点B ,过点B 作dec dB /20+直线,与dB 0线交于C 点,对应频率为C ω;在CB 延长线上定D 点, 使Cc c D ωωωω=,在D 点将曲线改平,则对应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1C CDsG s s ωω+=+ (4)(7)验算写出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0()()()C G s G s G s =验算是否满足设计条件***h h c c ≥≥≥,,γγωω若不满足,返回(3),适当增加相角补偿量,重新设计直到达到要求。
串联系统校正实验报告
3.3线性系统的校正与状态分析 3.3.1频域响应发串联超前校正-实验目的1. 了解和掌握超前校正的原理。
2. 掌握利用闭环和开环的对数副频和相频特性完成超前校正网络的参数的计算。
3. 掌握在被控系统中如何串入超前校正网络,构成性能满足指标的新系统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观察被控系统的闭环和开环的对数副频和相频特性、幅值穿越频率、相位余度,按校正后系统的相位余度要 求,设计矫正参数,构成矫正后系统。
2. 观察校正前后的时域特性曲线,并测量校正后的相位余度、超调量、峰值时间。
3. 按实验要求改变相位余度要求,计算相关参数填入实验报告。
(1)未校正系统的时域特性曲线的测试未校正系统图如下。
本实验用B5作为信号发生器,OUT 输出施加于被测系统的输入端 Ui 。
观察OUT 从0V到2.5V 时被测系统的时域特性。
实验步骤: ① 按表格接线。
② 在显示与功能选择(D1)单元中,选择“矩形波”。
③ 量程开关S2置下,调节“设定电位器1 ”,使脉宽>3秒。
④ 调节B5单元的“矩形波调幅”使电位器矩形波输出电压=2.5V 。
⑤ 运行、观察、记录:运行LABACT 软件,选择对应的模拟电路的构成,选择线性系统的校正,用 CH1观察系统输出信号待波形完后后用游标测量超调量、峰值时间、调节时间。
超调量=56.4%、峰值时间tp=0.32S(2)未校正系统的频域特性的测试本实验用D/A 转换单元(B2 )作为信号发生器,实验开始后,频率特性扫描点设置”表中根据自己的需要 填入各个扫描点的频率, OUT2输出施加于被测系统的输入项r (t ),然后分别测试被测系统的输出信号的闭环对数幅值的相位。
实验接线如下表所示② 运行、观察、记录:运行LABACT 软件,选择对应的模拟电路的构成,选择二阶系统,在弹出的“频率特性扫描点设置”表中 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入各个扫描点的频率,本试验选择0.1Hz 为分辨率。
在未校正系统的相频特性曲线上测 得为校系统的相位余度 丫 =18.9 °穿越频率 Wc=9.4rad/s(3) 超前校正网络的设计① 在未校正系统模拟电路的开环性频特性曲线上侧得未校正系统的相位余度 丫 =18.9 °。
用频率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
频率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河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控制理论课程设计题目用频率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学院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时间控制理论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 姓名: 学号:设计题目: 用频率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一、设计目的控制理论课程设计是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
其目的要进一步巩固自动控制理论知识,培养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和校正的方法;掌握应用MATLAB 语言分析、设计和校正控制系统的方法;培养查阅图书资料的能力;培养使用MATLAB 语言软件应用的能力、培养书写技术报告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掌握控制系统数字仿真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利用MATLAB 语言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和辅助设计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控制系统研究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应用时域法、频域法或根轨迹法设计校正系统,根据控制要求,制定合理的设计校正方案;编写相关MATLAB 程序,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相应图形,求出校正前后系统相关性能指标;比较校正前后系统的性能指标;编制设计说明书。
三、控制要求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11)K G s s s =+,试用频率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是系统的相对裕度°45γ≥,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200,截止频率不低于15rad/s 。
四、设计时间安排查找相关资料(1天);编写相关MATLAB 程序,设计、确定校正环节、校正(2天);编写设计报告(1天);答辩修改(1天)。
五、主要参考文献[1] 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 科学出版社.[2]黄永安,李文成等.Matlab7.0/Simulink6.0应用实例仿真与高效算法开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 黄坚主. 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4].黄忠霖,自动控制原理的MATLAB 实现,国防工业出版社.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摘要通过自动控制原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分析系统的基本方法。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五-连续系统串联校正
实验五连续系统串联校正一、实验目的1. 加深理解串联校正装置对系统动态性能的校正作用。
2. 对给定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设计,并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设计的正确性。
二、实验仪器1.EL-AT-III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内容1.串联超前校正(1)系统模拟电路图如图5-1,图中开关S断开对应未校情况,接通对应超前校正。
图5-1 超前校正电路图图5-1 超前校正电路图(2)系统结构图如图5-2图5-2 超前校正系统结构图图中Gc1(s)=22(0.055s+1)Gc2(s)=0.005s+12.串联滞后校正(1)模拟电路图如图5-3,开关s断开对应未校状态,接通对应滞后校正。
图5-3 滞后校正模拟电路图(2)系统结构图示如图5-4图5-4 滞后系统结构图图中Gc1(s)=1010(s+1)Gc2(s)=11s+13.串联超前—滞后校正(1)模拟电路图如图5-5,双刀开关断开对应未校状态,接通对应超前—滞后校正。
图5-5 超前—滞后校正模拟电路图(2)系统结构图示如图5-6。
图5-6超前—滞后校正系统结构图图中 Gc1(s)=66(1.2s+1)(0.15s+1)Gc2(s)=(6s+1)(0.05s+1)四、实验步骤1.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 [自动控制实验系统] 运行软件。
2.测试计算机与实验箱的通信是否正常,通信正常继续。
如通信不正常查找原因使通信正常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实验。
超前校正:3.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5-1)。
电路的输入U1接A/D、D/A卡的DA1输出,电路的输出U2接A/D、D/A卡的AD1输入,将将纯积分电容两端连在模拟开关上。
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4.开关s放在断开位置。
-5.在实验项目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实验五[五、连续系统串联校正]。
鼠标单击按钮,弹出实验课题参数设置对话框。
在参数设置对话框中设置相应的实验参数后鼠标单击确认等待屏幕的显示区显示实验结果,并记录超调量 p和调节时间ts。
实验用频率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网络
实际应用价值
探讨实验结论在实际工程 中的应用价值,为相关领 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未来研究方向
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 重点,为串联超前校正网 络的优化和完善提供思路 和建议。
06
总结与展望
实验收获与体会
01
掌握频率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超前校正 网络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优化串联超前校正网络的设计。
05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数据展示
01
实验数据来源
实验数据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 包括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数据和历 史数据。
数据预处理
02
03
数据展示方式
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和归 一化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和计 算准确性。
采用图表、曲线和表格等多种方 式展示实验数据,以便更直观地 观察和分析。
研究串联超前校正网络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串联超前校正网络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动态响应和误 差等。
探索不同参数对串联超前校正网络性能的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参数(如超前相角、带宽等)对串联超前校正网络性能的影响,为实 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背景
串联超前校正网络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超前相位的计算
超前相位是串联超前校正网络的一个 重要参数,它能够提高系统的相位裕 度,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超前相位的计算需要考虑系统的带宽 和相位裕度等参数,通过调整超前相 位的大小,可以优化系统的动态性能。
放大系数的确定
放大系数是串联超前校正网络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了 系统增益的大小。
在设计串联超前校正网络时,需要根据系统的性能要求和实 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放大系数,以保证系统在满足性能要求 的同时具有合理的增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频域法串联超前校正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______ 控制工稈基础___________ 实验项目实验五频域法串联超前校正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班级一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成绩 ______________
2014年6月1 2日
实验五频域法串联超前校正
、实验目的
1 •了解和掌握二阶系统中的闭环和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波德图) 的构造及绘制方法。
2•了解和掌握超前校正的原理,及超前校正网络的参数的计算。
3•熟练掌握使用本实验机的二阶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测试方法。
4.观察和分析系统未校正和串联超前校正后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和相
频特性(),幅值穿越频率处①c',相位裕度丫,并与理论计算值作比对。
二、实验仪器
PC机一台,实验箱
三、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
1、未校正系统的频域特性的测试
本实验将数/模转换器(B2 )单元作为信号发生器,自动产生的超低频正弦信号的频率从低到高变化(0.5Hz~16Hz), 0UT2输出施加于被测系统的输入端r(t),然后分别测量被测系统的输出信号的对数幅值和相位,数据经相关运算后在虚拟示波器中显示。
未校正系统频域特性测试的模拟电路图见图
图2 未校正系统频域特性测试的模拟电路图
实验步骤:
(1)将数/模转换器(B2)输出0UT2作为被测系统的输入。
(2)构造模拟电路:按图3-3-4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在《1。
未校正系统时域特性的测试》的联线表上增加频率特性测试模块,表如下。
(3) 运行、观察、记录:
将数/模转换器(B2)输出0UT2作为被测系统的输入,运行 LABACT 程 序,在界面的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实验项目,选择 二阶系统,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则进行频率特性测试。
在未校正系统模拟电路的相频特性曲线上可测得未校正系统频域特性: 穿越频率3 c= 9.4 rad/s ,
相位裕度丫 =
18.9°
2、串联超前校正后系统的频域特性的测试
串联超前校正后系统频域特性测试的模拟电路图见图
3
图3串联超前校正后系统频域特性测试的模拟电路图
串联超前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S) -
1
°
.155S
30
5 1 0.031S 0.2S(1 0.3S)
实验步骤:
在《2.未校正系统的频域特性的测试》联线表上,取消 A1单元(OUT ) 到A5单元
(H1)的联线,再根据《图3-3-7串联超前校正后系统频域特性测试 的模拟电路图》增加串联超前校正网络的联线,其中安置短路套应按下表修改。
运行、观察、记录: 运行程序同《未校正系统的频域特性的测试》。
在串联超前校正后的相频特性曲线上可测得串联超前校正后系统的频域特性:
四、实验结果分析
未校正系统的频域特性的测试闭环幅频特性
闭环相频特性
闭环幅相特性
穿越频率12.6度相位裕度36度
串联超前校正后系统的频域特性的测试闭环幅频特性
闭环相频特性
闭环幅相特性
穿越频率3.6度相位裕度25度
五、实验心得
这次实验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了校正装置具体对传递函数产生的影响,到底是怎么作用的,同时还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它的原理。
成绩考核表(验证性实验)
地时间
占
八、、
实验题
指导教师签字:
201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