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人简介
周树人简介
周树人简介周树人(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是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
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
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
鲁迅(周树人)是大哥,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
“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鲁迅是周树人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1881年9月25日诞生。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鲁迅简介(适用于手抄报)
鲁迅简介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大事年表1910年三十岁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1911年三十一岁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冬,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怀旧》,阅二年始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1912年三十二岁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员。
五月,航海抵北京,住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
是月公余撰写谢承《后汉书》。
1913年三十三岁六月,请假由津浦路回家省亲,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1914年三十四岁研究佛经。
1915年三十五岁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印行。
同月刻《百喻经》成。
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1916年三十六岁五月,移居会馆补树书屋。
十二月,请假由津浦路归省。
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1917年三十七岁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月乱平即返部。
1918年三十八岁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
1919年三十九岁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后收入杂感录《热风》。
八月,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
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
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与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请假经津浦路归省,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
关于鲁迅的个人简介
关于鲁迅的个人简介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鲁迅的个人简介,希望对你有用!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人物经历少年时期光绪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历辛巳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
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
与章闰水建立友谊光绪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
每每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父亲去世。
家境益艰。
于本年开始写日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家族开会分房,分给鲁迅他们的既差且小,鲁迅拒绝签字遭到叔辈们斥责,倍感世态炎凉。
奋力求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
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
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
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
鲁迅人物简介
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 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 说 《 狂 人 日 记 》 。 此后 3年间陆续在《新青年》发表小说、新诗、杂文、译文50 余篇,并 参与《新青年》编务。1920 年 8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文科讲师。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 Q正传》在《晨 报副刊》连载。1923年,第-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 1926年出版《仿惶》。除了小说,鲁迅还写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杂文, 以《随感录》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发表。1925年出版杂文 集《热风》。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杂感集问世。 20 年代中期,参与创办 《 莽 原 》 周 刊 、 《 语 丝 》 周 刊 和 文 学 社 团 末 名 社 。 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 大学任教授。同年10月抵上海,从此定居上海,专事写作。1928年与郁 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 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 头 》 、 《 译 文 》 等 重 要 文 学 期 刊 。 1936年因积劳和肺病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
鲁迅简介大全50字左右
鲁迅简介大全50字左右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让,男,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变革的重要思想家。
鲁迅的文学作品以揭示社会黑暗和呐喊强烈的激情著称,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鲁迅出生于一个贫苦的绅士家庭,家境虽贫却富有文化氛围。
他的父亲是个残疾人,家中经济拮据,但家中却有丰富的书籍。
从小鲁迅就沉浸于父亲的私人图书馆之中,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
这对他的文学修养和思想启蒙具有极大的影响。
1899年,鲁迅考入了南京新式学堂。
这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创立者曹聚仁是当时南方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
在南京新式学堂的几年里,鲁迅接触到西方文化和思想,对现代科学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段经历对他的影响非常深远,成为了他后来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现代思想的追求的重要基础。
1902年,鲁迅前往日本留学,进入东京医科大学学习医学。
在日本的几年里,他除了学习医学,还广泛地阅读了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经典著作,培养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想洞察力。
在这期间,他还参与了许多进步知识分子的活动,开始了他的社会思想批判之路。
1918年,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散文《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这篇文章以独特的笔触和才思,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腐败和封建习俗的荒谬。
之后,鲁迅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的散文、小说和杂文,如《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等等,这些作品都以批判现实社会为主题,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残酷,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反思和文学思潮。
鲁迅并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他还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和理论,如“吃人”的说法、对儒家文化的批判等等,这些思想不仅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后来的思想家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鲁迅的简介 文档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才、豫亭,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
鲁迅出身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起初想实业救国,但不济。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
后从事文学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内心,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2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1]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编有《鲁迅全集》。
[1] 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人物关系周树人外文名Zhou Shuren,Lu Xun,Lution别名鲁迅、令飞、迅行、周逴等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 (今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出生日期1881年9月25日逝世日期1936年10月19日职业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毕业院校仙台医学院主要成就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思想开放者中国首位白话文作者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狂人日记》《阿Q正传》《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1生平经历▪家世/家人概况▪早年▪从政▪革命2文学旅程▪笔名▪病逝▪分类3个人成就▪文学成就▪历史成就4个人作品5人物评价6相关纪念▪鲁迅文学奖▪鲁迅文化奖▪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生平经历编辑家世/家人概况鲁迅祖籍湖南道州,后迁居绍兴,到鲁迅这一辈,已是第十四代了。
他的先祖,由农民不断发家成了财主。
一个共同的宗祠下分成好些“房”,如“覆盆房”、“清道房”、“竹园房”等等。
鲁迅一家属于“覆盆房”的一个分支。
“支覆盆房”全盛时期占地三千多亩,还有七、八座当铺。
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
鲁迅人物简介及作品
三一文库()〔鲁迅人物简介及作品〕鲁迅[1](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鲁迅人物简介及作品,欢迎阅读,谢谢。
一、鲁迅人物简介鲁迅[1](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二、鲁迅作品▲杂文鲁迅研究汉魏六朝思想文艺最有心得。
而且他所凭借的材料都是以前一般学人不甚注意的,例如小说、碑文、器铭等等。
尤其对于碑文,他所手抄的可以说是南北朝碑文的全部,比任何一家搜集的都丰富。
而且工作态度最为精审,《寰宇访碑录》和《续录》所收的他都用原拓本一一校勘过,改正许多差讹以外,还增出不少的材料。
因此在他的写作上,特别受有魏晋文章的影响。
鲁迅的文章,从庄子楚辞中来,但他是消化了诸子百家的文辞,并不为屈原庄周所拘束,所以他并不要青年们步他的后尘。
李长之在《鲁迅批判》一书中,对鲁迅的行文特征辨析道:“谁都知道鲁迅的杂感文有一种特殊的风格,他的文字,有他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倘若说出来,就是他的笔常是扩张又收缩的,仿佛放风筝,线松开了,却又猛地一提,仿佛放开水流,却又预先在下游来一个闸,一张一弛,使人的精神有一种快感。
鲁迅的简介
鲁迅的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为豫亭,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支持者,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鲁迅出身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起初想实业救国,但不济。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
后从事文学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内心,笔名鲁迅源于革命。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2]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鲁迅的作品《而已集》文选、《鲁迅传略》、《伪自由书》文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文集、《且介亭杂文》《二心集》杂文集、《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1918年5月发表首次用笔名“鲁迅”的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彷徨》文集、《祝福》、《兄弟》、《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坟》文集、《题记》、《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未有天才之前》、《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说胡须》、《论照相之类》、《看镜有感》、《灯下漫笔》、《春末闲谈》、《论“他妈的!”》、《杂忆》、《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坚壁清野主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写在…坟‟后面》、《藤野先生》、《父亲的病》鲁迅的名言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简介
鲁迅选择学习现代医学,是因为父亲 的病故造成他对中医产生了严重的怀 疑。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 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在仙台给鲁迅影响最大的是解剖学老 师藤野严九郎。
鲁迅先生在南京路学堂期间成绩优异, 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 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 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 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
1.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2.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3.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4.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5.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6.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7.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 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1918年5月, 37岁的周树人首次用“鲁 迅”的笔名,在中国杂志《新青年》 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 说《狂人日记》,奠定了“五四”新 文化运动的基石。
1921年12月,他还生动地塑造了阿Q 形象,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1924年,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 语堂等人创办同人周刊《语丝》。
1925年3月,许广平给鲁迅投寄了第一 封信,信中以“小鬼”自称,探问鲁 迅“孤寂生活,其味如何”。随后, 两人展开了书信往还。鲁迅在信中称 许广平为“兄”、“大人”或者“阁 下”,而许广平则自称“愚兄”并称 鲁迅为“嫩弟”。
尽管与鲁迅相差十八岁,鲁迅也有着 包办婚姻强加给他的“礼物”, 随着了解的深入,两人还是互生了好 感,萌生了爱意。
1893年(光绪十九年),鲁迅的祖父 周福清因为科举舞弊案而被革职下狱, 鲁迅兄弟则被安插到离城有三十多里 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
周福清被判“斩监候”,入狱8年,因 此周家每年必须花费大笔礼金,使周 福清得以活命,于是家道开始衰落, 同时其父亲周伯宜也重病在床
鲁迅个人介绍
鲁迅个人介绍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欢迎阅读。
鲁迅个人介绍鲁迅,本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汉族。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国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
鲁迅简单介绍
鲁迅简单介绍
1 鲁迅简介
鲁迅,字日新,原名周树人,号尉迟鉴,浙江台州人,1881年9
月25日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安徽桐城。
国学大家、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
2 中学此生
1901年,鲁迅从台州大社学堂走出,离开家乡,来到杭州,在田
家炳中学读私塾,在中学长达三年半的学习生活中,鲁迅对经典着迷,和他的老师、同学共同探讨诗词曲赋,开拓自己的文学新景观。
青年
时期,他以笔耕经史,充实自己的文学积累,同时也开始以署名虚字
发表小说讽刺文学。
3 学术探索
1904年,鲁迅进入上海大学读书,不久又改读英国文学,接受了
西方文化的创新思想,关注国民的社会现实,他不仅为立国之路指明
方向,而且也积极构建新的文学语言,借鉴了欧美文学手法,致力于
实验小说和短篇小说的创作,反映思潮的变迁,用通俗的语言唤醒民
主思想。
4 丰碑轩棚
1920年,《黄鹤楼》出版,催生鲁迅文学的革命导向,然而,鲁
迅持续性地充满争议,他被认为是支持太阳神教,又有主张“华国共
和”的言论。
1936年,他病逝于日本大阪,为了纪念他,杭州建立了“鲁迅丰碑轩棚”,作为将他的遗志流传千年的纪念馆。
5 思想精神
鲁迅一生努力地创作,坚定着而执着,他把自己视为一个半精神分裂者,一半希望回归佛教,另一半希望执着于世界文明,他认为心智存在极端状态,但可以通过自我解放来获得他所追求的文学自由。
鲁迅思想被誉为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发言,他用铭刻般的文字表达出中国人民崇高的梦想,用其不惧怕寻求真理的精神,影响深远。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
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
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
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
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弃医习文。
作品及简介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
鲁迅(周树人)是大哥,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
“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阿Q正传》。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鲁迅先生的资料简介
鲁迅先生的资料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号灵风,中国近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誉为“百年来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鲁迅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早年深受传统文化熏陶。
他自幼聪颖,精通经史子集,早年就读于绍兴求是书院。
后来,他赴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
在日本,他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危亡,思考中国社会的问题,并逐渐形成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封建社会的不满。
鲁迅的文学创作开始于20世纪初,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小说《狂人日记》,该作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
通过“我”的视角,鲁迅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因社会不公而发狂的知识分子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他的另一力作《阿Q正传》则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
除小说外,鲁迅还涉足散文、诗歌、翻译等领域。
他的散文以《呐喊》、《彷徨》、《野草》等集子为代表,揭示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丑恶的深刻认识。
鲁迅的诗歌以《红楼梦后感》、《临湖感怀》等为典范,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感情。
鲁迅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还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提倡文学要为社会进步而服务。
他的文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发展,开创了现代文学的新局面。
鲁迅一生坎坷,面对国家的危难,他坚定支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事业。
他积极投身文学、政治和社会活动,呼吁文艺家要有社会责任感。
他曾任北大文学院教授,是中国左翼文学团体“鲁迅艺术学会”的主要成员之一。
1936年,鲁迅因肺病辞世于上海。
他的离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损失。
鲁迅的文学成就和崇高品质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巅峰人物,他的思想和作品仍然在当今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于鲁迅的个人简介
关于鲁迅的个人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最伟大的文化批评家、思想家、革命家和作家之一。
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为中国文化和文学坛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对鲁迅的生平事迹和贡献进行详细介绍。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渔民家庭。
在童年时期,他的名字叫做周樟寿。
由于家庭贫困,他的求学经历并不顺利。
在16岁时,鲁迅考入绍兴县立中学,并取名为周树人。
在这所学校,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中国的封建社会和旧文化产生了深深的不满。
1901年,鲁迅考入日本和亲会馆预备小学堂留日班,专门培养留学生。
这是鲁迅离开中国,前往日本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的起点。
在日本的留学时期,鲁迅痛苦地目睹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这使他对现政权产生了强烈的批判意识。
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并经常发表文章,在文坛上鲜有人能与他相比。
回国后,鲁迅以批判性的文字和思想,继续揭露中国封建社会的丑恶和腐败。
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狂人日记》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始,不仅揭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压抑,也对传统文化和政治体制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他的作品充满了愤怒和痛苦,对中国文化弊病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在一系列作品中,鲁迅以细腻入微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中国封建乡村的贫困和农民的苦难。
其中《阿Q正传》被人们广为传诵,成为鲁迅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个形象的创造,不仅深刻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自卑懦弱的农民形象,也从根本上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无情和虚伪。
除了对中国封建社会进行批判外,鲁迅还向中国人民揭示了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
他强调了科学和民主的重要性,反对盲目崇拜权威和封建迷信。
他曾写道:“我认为救中国只有两个:一个是革命,一个是科学。
”在鲁迅的思想中,他坚信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他积极参与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并在政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支持者之一,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周树人简介
周树人简介周树人(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是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
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
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
鲁迅(周树人)是大哥,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
“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鲁迅是周树人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1881年9月25日诞生。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鲁迅简介及个人故事
• • • • • • •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鲁迅名言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 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鲁迅 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鲁迅名言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鲁迅名言 勇者举刀向强者--鲁迅名言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 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名言 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鲁迅名言
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 集共16本。 其中《故乡》、《风筝》、《孔 乙己》《诗二首》选进二期课改教材初二下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风 筝》《雪》《藤野先生》《社戏》等都被选入初 中人教版语文课本。 《少年闰土(节选《故 乡》)》选入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1918年起,先后发表《狂人日记》《阿Q正传》《 药》《故乡》等小说名篇,后来收入小说集《呐 喊》。 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 辑校和书信400万。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名言 形容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象牛一样俯首 听命。 意思:心灵是没有办法躲避爱神之剑的,狂风暴雨象 巨石当头一样使祖国处于黑暗之中,虽然我的一片爱 国之心不能得到朝廷的理解,但我将为中华民族献出 我的热血! 表现了鲁迅的爱国情。
弃医从文
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 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 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 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 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 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 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 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 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
周树人简介
05
周树人的生平轶事与纪念
周树人的生平趣事与传闻
生平趣事
• 曾在江南水师学堂学习航海技术 • 曾在东京振武学堂学习陆军 • 曾在绍兴府中学堂任教
Hale Waihona Puke 传闻• 有关周树人与鲁迅的兄弟关系传闻 • 有关周树人与许寿裳的友谊传闻 • 有关周树人与陈独秀的同事关系传闻
周树人的纪念活动与遗址
纪念活动
• 周树人诞辰纪念日 • 周树人逝世纪念日 • 周树人作品诵读活动
现实主义文学观的影响
•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 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 对世界文学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周树人的个性主义文学观
个性主义文学观
• 强调个性解放 • 崇尚自由、平等、博爱 • 倡导人文关怀
个性主义文学观的影响
•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 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 对世界文学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周树人的其他文学创作及其影响
其他文学创作
• 诗歌创作 • 剧本创作 • 寓言创作
其他文学创作的影响
•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 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 对世界文学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03
周树人的文学思想
周树人的现实主义文学观
现实主义文学观
• 深刻揭露社会黑暗 • 批判封建礼教 • 关注民生疾苦
周树人的文学作品对后世的影 响
• 对后世的影响 •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 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 对世界文学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周树人的文学思想对后世的影 响
• 对后世的影响 •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 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 对世界文学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鲁迅简介
相 关 名 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 总还是有的。 2、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 出的是奶、血 。(许广平《欣慰的纪 念》) 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选自《故乡》) 4、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 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选自《门外文谈》)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 牛。(选自《自嘲》)
鲁迅的启蒙思想和立意“深切”、格式“特 别“的文学具有现代思想和文学的革命的原 型的意义。他关注人的思想的觉醒和社会、 民族的解放,大胆实践和推动中国文学的意 义和文体形式变革,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反 思、批判中国历史的“非人道“现象和传统 文化的惰性力量,提倡思想的“立人“和 “致人性于全“主张,认为思想启蒙和社会 的变革“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人 是社会的主体,是文化的根本,“尊个性而 张精神“,“掊物质而张灵敏,任个性而排 众数“(《文化偏至论》)才是社会变革的 当务之急。
1893年 1896年 1898年
主要经历 出生 辍学回家,家庭变故 父亲去世 18岁,考取南京水师学堂,后又改进矿 路学堂 弃医从文,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则无 用,于是提倡文学运动了
1902-1904年 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1906年
年代
1909年 1910年 1911年 1912年
人物评价(视频) 鲁迅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 牛”,他一生都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忙 碌着;年轻时看到整个民族病弱的状态激 发了他学医救国的志向,后来在日本学习 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 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改变中国 人的思想;
他的著作无数,其中《阿Q正传》、 《孔已己》、《药》、《狂人日记》等 都深刻反映了当时畸形社会下人们真实 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况。他的著作对当 时的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积极的影 响,促进人们为改变中国落后状况而努 力奋斗。他的精神可以用三个字来形 容——民族魂。最后可以说他是一个有 思想、有民族大义、思想开放进步,时 代造就的伟大的文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树人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鲁迅的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
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他1881年9月25日出生,出身于富人家(文章《故乡》中说明“家境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鲁迅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
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
193 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场面非常壮观。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篇二:鲁迅简介及作品详细分类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体,可谓知言小说集:《呐喊》(共14篇)包括《一件小事》《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端午节》《故乡》《孔乙己》《药》《阿Q正传》《兔和猫》《戏》《风波》《头发的故事》《明天》《白光》《彷徨》(共11篇)包括《在酒楼上》《肥皂》《示众》《高老夫子》《长明灯》《伤逝》《幸福的家庭》《离婚》《兄弟》《祝福》《孤独者》《故事新编》(历史小说集,共8篇)包括《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功》《起死》散文诗及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
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杂文集:1《而已集》《二心集》《坟》《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补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附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热风》《三闲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其他作品: 古籍序跋集文序跋集汉文学史纲要》本书系鲁迅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改题《古代汉文学史纲要》。
在作者生前未正式出版,一九三八年编入《鲁迅全集》时改用此名。
《中国小说史略》本书为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
全书共有二十八篇,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
2篇三:鲁迅简介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汉族。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于清朝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来在南京求学时才改名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
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
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
鲁迅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弃医从文(详见《藤野先生》一文),回国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奉母命回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担任教师。
求学时期早年鲁迅出生在中国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府城内东昌坊口(今属绍兴市越城区)的一个书香门第,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在北京任官员。
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鲁瑞。
鲁迅与周恩来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学始祖周敦颐。
1892年,11岁的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
1893年(光绪十九年),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因为科举舞弊案而被革职下狱,鲁迅兄弟则被安插到离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
周福清被判“斩监候”,入狱8年,因此周家每年必须花费大笔礼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于是家道开始衰落,同时其父亲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
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而童年的生活场景,百草园、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带的农村等地,都成为后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来源。
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并改名为周树人。
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铁路学堂,与陈衡恪结交,1901年毕业,颇受进化论思想影响,爱读新思想的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
留学日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其一是读书作官的道路,再者,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做某一个官僚的“幕友”(俗称“师爷”)。
倘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
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
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
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
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
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鲁迅先生在南京路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
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
他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鲁迅选择学习现代医学,是因为父亲的病故造成他对中医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在仙台给鲁迅影响最大的是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
鲁迅在医校学习一年以后,便从学校退学。
他本人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为受到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录电影片里,中国人围观日军杀害中国人情节的刺激,认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
弃医从文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刀的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虽然和日本人一样身强体壮,但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
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
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
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