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合集下载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思考:你能分析天京变乱发生的原因吗? 根源是什么?它能避免吗?
直接原因: 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 洪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二)转折—天京变乱
2、后期治国方案:1857—1863 (1)重组领导核心 (2)颁布《资政新篇》
政治:天王洪秀全 干王洪仁玕
军事:英王陈玉成 忠王李秀成
3、最后失败:1864年7月
目的: 巩固天京大本营
太平军西征形势图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一)前期的进攻—全盛
1、军事方面: (1)金田起义, 起义爆发 (2)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3)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 (4)北伐、西征、东征,步入全盛 2、理论方面: 《天朝田亩制度》
强大的内敌: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
左:曾国藩及手持洋枪的湘军;右:李鸿章及其组建的淮军
流血的伤口不流泪 举旗的杆子不下跪 攥紧的拳头不松手 过河的卒子不后退 人活一口气 难得拼一回 生死路一条 聚散酒一杯 何以成败论英雄 浩浩乾坤立丰碑
问题:以上文字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 局限性;
第13课 太平天 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C、完全一致
A
B、大同小异
D、互为补充
主张消灭私有制;主张发展私有制
三、太平天国的评价
1、失败原因及启示:
主观方面: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思考: 战略上的失误;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方面: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 不能领导中国近代革命取得胜利;
列强入侵
加 剧
地主阶级
矛 盾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共五篇)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共五篇)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共五篇)第一篇: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1)(阶级矛盾)战费和赔款负担沉重,吏治腐败,人民困苦;(2)(外国侵略)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人民灾难更重;(3)(自然灾害)广西地瘠民穷,自然灾害严重。

(4)理论来源:西方宗教二、天国兴衰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1)金田起义爆发:1851年,建号:太平天国运动(2)走向兴盛:① ② 全盛时期:1856年③ 巩固政权的措施:军事上:北伐和西征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2、《天朝田亩制度》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内容: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的原则和方法评价:(1)、革命性: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度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空想性○1平分土地是当时的社会无法实现的,只是小生产者的一种迫切愿望。

1854年太平军规定“照旧交粮纳税”,事实上承认了地主土地私有。

○2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无法实现也无法调动其积极性。

(3)、落后性:此纲领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未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

它主张废除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不符合经济和国内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结果:没有真正实行过。

在局部地区实行。

3、天京变乱(1)定都天京以后统治阶级生活奢侈表现(建筑宫殿、大兴土木、生活奢侈、妻妾成群、等级森严,原因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还有天国的上层领导洪秀全、杨秀清深居简出。

除了被胜利冲昏头脑,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也就是这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天京变乱产生了什么影响?(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清军新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包围太平天国政权。

(3)、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洪秀全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1重建新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2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几个方面)4《资政新篇有哪些进步性?是否有实现的可能?此方案本身是具有进步性的,但在客观上限于当时的战争环境和农民作为小生产者自身落后的条件;主观上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并没有实行5太平天国失败(1)、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主观方面: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本节课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自主学习,知识梳理】【自主学习要求】1、结合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2、小组内相互检查基础知识,找出错误并改正。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1、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的侵略:2、中国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3、自然灾害(尤其是广西):4、洪秀全的“拜上帝教”的号召:二、过程:(一)兴起:金田起义(二)发展:1、相继攻克:2、定都天京:(三)鼎盛:⑴军事上全盛:时间(北伐、西征和东征)⑵政权建设和《天朝田亩制度》:①内容及反映的愿望: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

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社会的愿望。

②《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施的原因:A空想:B处于战争状态③评价《天朝田亩制度》:A进步性:a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主张b主张实现男女平等B局限性:a绝对平均分配方案违背社会发展潮流b 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四)转折:(五)挽救措施:1、重建领导核心:2、颁布《资政新篇》: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发展方案。

3、《资政新篇》也未能实施,其原因和《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施的原因一样吗?为什么?原因:(1)脱离农民实际,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2)处于战争环境,缺乏经济和阶级基础(六)失败:1、标志: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①主观方面:阶级性②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③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给你提供了什么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三、意义:1、规模大(时间、范围):2、影响深(最主要功绩):3、理想追求:4、学习西方:四、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何新特点?1、从背景看----担负双重任务2、从内容看----向西方学习3、从失败原因方面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课堂互动,合作探究】——课中案合作探究要求:1、生生合作、组内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13课_太平天国运动

13课_太平天国运动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阶级矛盾。(①外国商
品涌入,冲击了传统经济结构,部分手工业者破产。②鸦片输
入导致白银外流。③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吏治腐败。)
2、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3、主观因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太平天国运动新特点 五、太平天国的新特点
(1)担负任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2)治国方案——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北伐
西征
东征
全 盛 时 期 1856
1856
天京变乱
1853
定都天京 1851 永安建制 1851 金田起义
后期防御战
1864 天京陷落
天王 洪秀全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三、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1、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2、内容:
①土地分配: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 方法: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②产品分配: 原则:天下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圣库制度)
3、评价
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
阶级强烈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中国 农民几千年来反封建的思想结晶。 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空想),违背社会发展规 律,挫伤农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主观: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根本原因) (2)战略上的失误。 2.客观:中外势力联合绞杀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三、意义
第十五课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
一、背景 二、概况 三、意义
进 军 天 京
北 伐 形 势 图
太平军西征形势图
太平天国兴衰过程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达到鼎盛 突围北上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攻占武昌 颁布纲领
天王府模型
太平天国天王的宝座
《天朝田亩制度》
凡田分九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 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 饱暖也。 凡当收成……除足…… 所食可接新谷外,馀则归国 库,凡麦、豆、宁麻、布帛、 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 《天朝田亩制度》 主。
意义: 意义: (1)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 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对 )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 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巨大影响。 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2)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 )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 统治的政治基础。 统治的政治基础。 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3)《天》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资》——提出 ) 提出 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成 为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中国人向西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为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特点: 特点: (1)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 )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 (2)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 • • •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三、太平天国的纲领与文件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 1、性质: •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 • • •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三、太平天国的纲领与文件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 1、性质: • 2、影响: • 冲击清王朝的统治 •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三、太平天国的纲领与文件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 1、性质: • 2、影响: • 3、时代特征:
• 时代特征的含义: • 时代特征指的是仅仅在这一时代出现,而 以往的其它时代所不存在特征,如太平天国运 动处于世界发展资本主义的时期,其时代特征 就与资本主义主义有关。几个时代所共有的特 征不能称之为时代特征。如太平天国具有反封 建的特征,但此前的农民起义也有这样的特征, 因而不能称之为时代特征。 •
1、性质: 2、影响: 3、时代特征: 4、失败原因: 5、启示与教训: 由于阶级与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无 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 学习目标: •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 三、太平天国的纲领与文件 •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 • • • 1、阶级矛盾(根本原因) 2、民族矛盾 3、天灾 4、拜上帝会(条件)
•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性质: 2、影响: 3、时代特征: 4、失败原因: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 • 根本原因: •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的思想 理论做指导) • • 客观原因: •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 • 其它原因:
• • • •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国学大师钱穆说:“由今看来,大家同情太平 天国,认为是一个民族革命,但实际也不尽然。 至少他们太不懂政治,他们占了南京十多年, 几乎没有丝毫制度上的建树。”“他们国号太 平天国,早可预示他们的失败。这样一个国名, 便太违背了历史传统。正因为这一个集团里, 太没有读书人。” 1862年2月8日,洪秀全的宗教教师罗孝全在 《 华北捷报 》上发表声明,说:“我相信他 ( 洪秀全)是个疯子,完全无法使一个杂乱不 堪的政府正常运转。他同他的那些态度冷漠的 王亦无法组织一个政府,无法与人民同享利益, 甚至无法与旧的帝国政府相比。”
传统观点:具有进步意 义的革命运动 1、太平天国起兵是反 压迫 2、太平天国不是邪教 3、太平天国反帝国主 义 4、太平天国强烈撼动 了清政府
新观点:思想家眼中的 浩劫 1、反封建?为何领导 人中有客家地主? 2、求平等?为何民众 被压榨更胜从前? 3、反侵略?为何仍然 承认不平等条约? 4、撼清朝?为何满清 政权仍延命60年?
失败主观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 平天国的领导人无法摆脱封建特权思想,不 能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客观原因;反动势力强大,中外反动势力联合 绞杀; 启示:旧式农民阶级缺乏先进理论指导,承 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穿越历史:假如以现代农民去领导太平天国 运动,结果会改变吗?为什么?
打击了西方列强,客观上阻止了中国迅速殖 民地化
材料二 ……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 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 卑,秩序如冠履不可倒置。……举中国数千 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蔼尽。……。 ──引自曾国藩《讨粤匪檄》 扫荡了清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 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材料三 范文澜说:太平革命最大的意义,就 在于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 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革命运动,自从太平 天国革命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 幕。 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件 (共16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件 (共16张PPT)

1.太平天国的都城,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
地点?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A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A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在于
A.推翻清朝统治 B.打击外来侵略 C. 实现其革命理想 D.建立人间的天国
C 3.拜上帝教创立后势力发展迅速,这能从本质上
反映当时的社会 A.宗教迷信严重 B.上帝教有创新精神 C.阶级矛盾尖锐 D.人民渴望平等平均
定都天京 颁布纲领
1856
军事全胜 天京事变
1864
天国重振 天京陷落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 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 耕。……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皇上帝大福,有田 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 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 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婚丧嫁娶 等事所需的费用,都由国库开支。鳏寡孤独等丧 失劳动能力的人,都由国库供养。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一
方案能否实施?为什么?
绝对平均
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提出效法西 方,兴建铁路、公路,仿制火车、轮船;兴 办邮政、银行,推广保险;兴办医院和学校, 设鳏寡孤独院、育婴堂;奖励发明;实行专 利制度;在平等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 行文化交流等。
99、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100、不要回避苦恼和困难,挺起身来向它挑战,进而克服它。——池田大作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国泰 民安 岁和 年丰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民族矛盾
腐败的封建统治 沉重的剥削
阶级矛盾
根本原因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标要求】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得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 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 性,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知识树】根本进程 失败加速组 织【图示】阶级矛盾激化 ①自然灾害 ②鸦片战争及外国侵略,激化民族矛盾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运动 开始:金田起义建立政权:定都天京 军事高潮: 北伐、东征、西征 政权建设: 《天朝田亩制度》 转折:天京事变 军事挽救:陈、李政治挽救: 《资政新篇》 失败:天京陷落 主观:农民阶级局限性 客观 客观:中外联合镇压【具体知识点】1.拜上帝会:吸收了基督教思想和中国“大同”思想,起了思想动员和组织作用2.军事全盛——北伐、东征、西征目的:拱卫天京北伐:推翻清政府西征:屏蔽天京东征:击溃江北、江南大营,解除对天京的威胁3.《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背景太平天国处于强盛时期太平天国处于衰落时期核心主张(1)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2)经济:发展小农经济(3)实行圣库制度和绝对平均主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农民阶级的施政纲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作用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蓬勃发展对后期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不大反映时代特点一方面是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的标志;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缺少先进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点评⑴具有革命性,指A.要求平分土地,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B.冲击封建礼教⑵具有落后性,指要求发展小农经济和废除商品经济,不符合经济规律⑶具有空想性,指A.绝对平均主义,违背农民小私有者阶级本性B.平分土地当时社会也无法实现⑴具有革命性,指其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太平天国运动⑵具有先进性、进步性,指发展资本主义⑶具有局限性,指A.从理论上看,没有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也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得不到农民阶级支持B.从实践上看,缺少必要的社会条件,所以并没有真正实行没有实践原因(1)具有落后性,要求发展小农经济和废除商品经济,不符合经济规律(2)具有空想性,实行绝对平均主义,违背农民小私有者阶级本性,平分土地当时社会也无法实现(3)处于战争环境。

高一历史_必修一_第13课_太平天国运动(岳麓版)

高一历史_必修一_第13课_太平天国运动(岳麓版)

(三)由盛转衰:
天京事变 太 平 天 国 天 王 的 宝 座
天王府模型
阅读图片,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太平天国为 什么会发生天京事变?
1)概况:
①逼

(3)影响: ⑤疑
政治危机 军事危机 ⑥走 信仰危机 清军 趁机 反扑
2)原因:
④杀 杨 韦 石 ②杀 ③责
A、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 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B、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个体的小生产 者,不代表先进生产力).
材料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 寡,人多则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 ,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 不饱暖也。” ——摘自《天朝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英法洋枪队
目的:维护在华利益
失败标志:1864.1天京陷落
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 绞杀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
1、主观上: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战略上的失误
3、启示: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 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第13课 太平天国 运动
一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材料1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 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 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 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材料2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 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根本原因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 及十几个省。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4、失败
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汉 口
淮军
清 军
天京
天京陷落
军英 支法 援联 上海
湘 军
武昌
三河镇 安庆
慈溪
曾国藩 湘军
李鸿章 淮军
湘 军 与 淮 军 士 兵
“天国”之路
六、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
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 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 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 人没有办法洗清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因此,他们 悲壮的事业中又有着一种历史的悲哀。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三、天国的悲剧

镜头一
建都天京后,太平 军上层领导集团拆 毁大批民房,修建 豪华宫殿;生活奢 侈,妻妾成群。
生活奢侈腐化
镜头二 东王每出必盛陈仪仗,开路用龙灯一 条,计三十六节,鸣钲打鼓跟随。其 次绿边黄心金字衔牌二十对,其次铜 钲十六对,用人肩挑……每一出府, 役使千数百人,摆出十足的威风。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①逼 ④杀 ⑤疑 ③责 ⑥走 ⑦灭

②杀



2、重建领导核心 军事:陈玉成、李秀成 行政:洪仁玕 3、后期的防御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资政新篇(1859年)

《资政新篇》认为立政的关键 “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 ,所谓设法,就是制定法律制 度;主张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 的经济体系,发展金融事业; 主张设学馆;(外国)谨守天 规之人皆可来访。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3、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标志: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1851)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1853) 北伐、西征、东征

第13课 太平天国

第13课 太平天国
②积极影响:
A、反压迫: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加速了整个清王朝 和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B、反侵略:对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 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C、领导人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提出向西方学习,后 期又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新方案。
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同时有利于中国 近代化。
•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 有一种观点,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 ,中国现代化还会晚若干年。其中理由是
• A太平天国政府执行对外开放政策 • B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催生了洋务运动 • C太平天国运动迫使清政府对外开放 • D太平天国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 “太平天国运动获得局部成功,是以中国社 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倒退为代价的。” 以下观点与此说法立场一致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阻碍了近代化发展 • B.太平天国运动加速半殖民地化进程 • C.近代化总是以某些领域的倒退为代价 • D.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1853.3 定都天京
1851.1 2 永安建制
1851.1 金田起义
1856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土地分配:原则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无处不均匀
1、内容
方法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分配:原则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目的:匀, 无人不保暖

——《桂平县志》 土客矛盾突出
• 材料二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田州……因土客争雄,各集 亡命,肆行焚劫。”“道光戊申(二十八年)……邑(贵县)之 北岸,土客械斗,杀戳相寻者五年。”“道光二十八年间,桂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共4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共40张PPT)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 C.二者在经济纲领上是相互矛盾的 D.两者都反映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要求
学案【合作探究】参考答案:
(1)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愿 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绝对平均 分配产品的方案只是一种空想。 核心思想: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①西方基督教教义 ②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③农民的平均主义 ④儒家大同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 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 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 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内容:
土地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产品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实施目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
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 匀,无人不保暖
绝对平均
《天朝田亩制度》
革命性:
——反封建;
落后性:
——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 建主义范畴。
空想性:
——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三、悟天国理想—《资政新篇》(后期)
1859 《资政新篇》 1864.7 天京陷落
天 津
武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九江
长沙南昌
永安 金田
金田起义(1851)
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初步建立政权(九月)
定都天京(1853)标志 正式与清政府对峙
北伐西征东征(天平天 国进入全盛时期1856)
天京事变(1856年秋)
天 津
武昌
九江
长沙南昌

第13课 太平天国

第13课 太平天国
这段材料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此想法能实现吗?
兴银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政新篇》为什么不能挽救天国?
(1)没有满足农民阶级的需要,不符合 实际; (2)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流于空想。
三、纲领文件
2、《资政新篇》
地位: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 方案。
四、太平天国再认识
教科书说: 它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加速
甲:呦,还有这样的规定?这可不好,我辛苦苦多收一点 粮食,自己不能处理,却要交,这不是好了他人吗?罢 了,罢了,我还不如省省力气,生产的粮食够吃就可以。
乙:是啊,自己花力气种出的粮食,却要给别人,谁有心 思多种粮食呀。另外,现在长期打仗,天国哪有时间和 精力去分田呢?
思考:听了甲乙议论,你认为《天朝田亩制度》 能够实现吗?
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推动因素)
材料一: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 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 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清政府腐败的统治和沉重的剥削;(根本原因)
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直接原因)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金田起义 1851年,洪秀全率众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 2、定都天京 1853年,攻克南京,定都于此,改名“天京”。
局限性:
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没有先进理论指导,不代 表先进生产力
天王府模型
四、太平天国再认识
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 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逃奔 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这个)最反动、 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 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加剧;
2、战费和赔款负担沉重,吏治腐败,人民困苦, 阶级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3、广西地瘠民穷,自然灾害严重。
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号召群众反抗。
二、天国兴衰(1851-1864)
(一)兴起: (二)发展:
金田起义 相继攻克一些重要城市;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提问:有人说“英国发动鸦片
战争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人民英雄纪念碑——金田起义浮雕
鸦片战争后,天灾人祸接连不断,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广西民众在乡村塾师洪秀全率领下,揭竿而起。 他们曾试图建立一个人人均等的“太平天国”,最终却归于失败 他们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会走向失败?
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
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 与局限性
知识结构:
太 原因: 平 天 过程:兴起 国 运 动 历史意义
新特点
相继攻克:
军事上:
发展 ---鼎盛
转折
政权建设:
挽救
失败
定都天京: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根本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 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1853年3月,定都天京。
军事上全盛; 政治上颁布革命纲领。 1856年天京事变 重建领导核心; 颁布《资政新篇》
(三)鼎盛:
(四)转折: (五)挽救: (六)失败:
1864年7月天京陷落
太平军前期进军路线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你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有实施的可能吗?为什么?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农民与手工业者破产,激化了民族矛盾。

(3)、自然灾害严重。

1846至1850年,两广水灾、旱灾、虫灾不断。

(直接原因)2、准备(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①特点:受《劝世良言》的启发,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天国。

把基督教义,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

将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对广大劳动人民产生了很大号召力。

②主要理论著:《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2)、传教和发动群众:其最早的信徒冯云山(洪的同学)在广西紫荆山组织拜上帝会,逐步形成以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六人的领导核心,至1850年,桂平等10多个县建立拜上帝会,成员超1万。

3、从金国起义到定都天京(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不久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

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城,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2)永安建制①整顿军纪②清除奸细③分封诸王同时规定西王以下受东王节制。

由此正式建立了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和各王的地位,形成天王领导于上,东王总理军政事务,诸王集体决议政事的权力运作体制。

——其历史意义突出地表现为:建立农民阶级自己的政权。

(3)定都天京1852年4月太平军永安突围后北上,6月攻占全州;9月猛攻长沙,不克;撤围后继续北上,水陆并进直取武汉三镇。

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后,顺长江东下直趋南京。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入南京城,改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

在太平天国初期的军事行动中,冯云山、萧朝贵身先士卒,英勇奋战,光荣牺牲,是太平天国的重大损失。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太平天国的起起落落
1、准备
洪秀全的准备活动 组织准备:拜上帝教会 理论准备:拜上帝教理论


洪秀全(1814-1864)
广东花县人
农民阶级平等的思想、 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义的结合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号召群众反抗。
二、太平天国的起起落落
1、准备 2、兴起 1851年,金田起义
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 动开始。
金田村
二、太平天国的起起落落
1、准备 2、兴起 1851年,金田起义 3、发展
太平天国的胜利进军
定都天京 攻克武昌 长沙之战
全州之战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起义爆发 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北上进军,迅速壮大 定都天京,建立政权 北伐西征,步入全盛
永安封王表
东王――杨秀清 西王――萧朝贵 南王――冯云山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所封诸王都受东王节制)
意义
二、太平天国的起起落落
1、准备: 2、兴起:1851年,金田起义 3、发展:
4、全盛:北伐、西征 《天朝田亩制度》
二、《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天朝田亩制度》 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怎样评价它?
《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A、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绝对的平均分配 C、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 (2)性质: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3)没能真正实行的原因: ①客观:没有安定环境保证 ②主观:空想,无法实施。
主观上: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战略上的失误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教训 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 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①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②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③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④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4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程标准
•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 2、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 局限性。
•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天朝田亩
制度》、《资政新篇》
• 难点:正确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导 言
太平天国是一百多年前农民领袖洪秀全 等建立的政权。它曾占据了中国大片河山, 与清王朝对峙长达14年之久。它沉重地打击 了清朝封建统治,勇敢地担负起反对外来侵 略的历史重任。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曾试图建 立一个人人均等的理想社会,把天国搬到人 间。但是,他们最终却失败了。他们的理想 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从成功走向 失败?让我们来共同探究它失败的原因。
课堂思考
你能分析出太平天国内讧、滥杀、石 达开出走的原因吗?
出现上述现象是由于争权夺利而 导致的。因为太平天国是一场没有先 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他们不代表 先进的生产力,具有狭隘性、保守性、 自私性和分散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 点。
国 发 展中 资国 本人 主最 义早 的提 方出 案的 在 中
洪仁玕 手书墨迹
太平天国兴衰过程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达到鼎盛 最终失败 突围北上 颁布纲领 攻占武昌 北伐西征
太平天国鼎盛时期形势图
太平天国兴衰过程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达到鼎盛 最终失败 突围北上 颁布纲领 天京事变 攻占武昌 北伐西征
太平天国天王的宝座
天王府的西花园 —煦园景色
天王府花园
石达开
石达开西征图
一、金田起义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拜上帝教的创立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的逐步破产, 战费和赔偿的沉重负担,各级官吏的搜刮,加 上自然灾害不断,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生 活困苦不堪,反抗斗争此伏彼起。 1843年,洪秀全建立拜上帝会,提出要建 立“天下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 拾遗”的“大同”社会,这是中国历代农民的理想 他在宗教的旗帜下提出的平等、公有、互助等 口号使贫苦无助、流离失所的穷苦百姓看到了 生存的希望。因此,拜上帝教组织迅速壮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课程标准】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材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民主革命的第一次,教材分两目来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金田起义”和“天国兴衰”。

“金田起义”这一目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天国兴衰”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及其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基本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有了大概的了解,故学生对重点的掌握比较容易,但是在高中,本课除了介绍史实外,重点是通过两个纲领性文件以及天京事变这一事件分析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需要老师充分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及其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军事全盛,天京事变、天京陷落等主要史实。

两个纲领,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事件原因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中英雄们的斗争事迹,使学生感受在革命中先烈们大无畏的斗争精神,通过天京事变的分析,加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认识。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过程,以及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教学难点】
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和局限性。

【教学流程】
导入:展示幻灯片:
播放《太平天国》主题曲:《浩浩乾坤》。

师:这首歌是电视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

听完之后对这首歌有什么感觉?
生:很震撼。

师:对,说明了这次农民运动声势浩大。

最终的结果呢?生:失败了。

师:所以,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演绎的一首波澜壮阔的人间悲歌。

今天,我们就从千千万万的太平军中选取一个叫做王顺的人,来看看他和他曾经的天国梦。

师:提问:
1、老婆的手织布为什么卖不出去了?
2、为什么庄稼又要绝收了?
3、清政府在这个时候还加租加税说明了什么?
4、洪秀全的宣扬的什么样的天国口号,使我加入拜上帝会?
生:讨论回答,老师适当点拨
鸦片战争的背景:
鸦片战争(侵略)——民族矛盾
自然灾害
清政府腐败——阶级矛盾(根本原因)
拜上帝会——理论和组织
师:请根据王顺的经历,看他在军事生涯中经历了哪些主要事件?
生: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军事鼎盛。

师:1、为什么《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让我感到天国梦快要实现了?洪秀全在拜上帝会时所宣扬的天国是什么样的?
生:(讨论回答,老师点拨)
洪秀全设想的天国是平等、共有、互助。

而天朝田亩制度中通过土地平均分配、圣库制
度、以及男女平等等体现了这些设想。

所以王顺说天国梦要实现了。

师:(探究讨论)2、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空想性。

请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
生(讨论回答):
《天朝田亩制度》所提出的平分土地方案,是农民阶级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

它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分配土地和社会经济生活方案,是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是一种空想。

师:歌谣反映出当时的什么事件?
生:天京事变。

师:这一事件反映了什么?
生: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腐化,争权夺利。

说明农民阶级无法超越本身的局限。

还是重复着“江山轮流做,今天到我家”。

师:1、《资政新篇》的内容有哪些?
生:让主要是从经济方面、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作出论述。

师:2、当时农民根本体会不到《资政新篇》的重要性,它的重要性在哪里?
生: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师:3、《资政新篇》为什么没有实行?
生:未能反映农民的迫切愿望;缺乏必要条件;战乱。

师:4、农民的迫切愿望是什么?
生:土地。

师:5、所缺乏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可以分解成:《资政新篇》是什么性质的改革方案?他需要那个阶级来实行?)
生:必要条件是我国的民族之本主义没有产生,没有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实施。

师:6、《资政新篇》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太平天国无法实施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和局限性。

生: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

师:2、太平天国失败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生:外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内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师:王顺,这么吉利名字却遭遇了这么多坎坷。

和他一样的千千万万的太平军战士在那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艰难的挑起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虽然失败了,但, 何以成败论英雄
浩浩乾坤立丰碑
他们的革命精神会一直激励着后来人继续坚持着反封建反侵略的历史使命。

将会有更先进的阶级来继续完成这个使命,在中华大地上真正建立“人间天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