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1)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1)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454ee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d.png)
游长江三峡坐轮船
商店进货用卡车
到外地出差坐火车
外国与中国间运包裹用飞机等
(启发思考)同学们,刚才大家提到的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使人或物发生了一种改变。那么是什么发生了改变呢?(人或物的位置随交通工具在变)
(归纳总结)像这样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就是交通运输。
三、知识延伸:
学生畅谈交通运输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完成活动题
教学
反思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名称,我国重要交通枢纽名称。
教学难点
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名称,我国重要交通枢纽名称。
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和“讨论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修订与完善
一、导入课
同学们,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这里的路指的是什么呢?(交通)我国的交通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交通运输。
(板书)第一节 交通运输
八年级地理(上)教学设计
课题
交通运输(1)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授课教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
方法
通过本节课对地图和图表的综合分析,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注意交通安全的观念。
(板书)一、交通运输概念
二、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每天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都借助什么工具呢?(让学生结合实例谈生活中的交通,引起学生探讨兴趣,活跃气氛)
(学生回答)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厂里的接送专车等。
《交通运输》推荐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交通运输》推荐教学设计(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ec7c23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9.png)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第1课时)【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交通运输》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
此前,学生已学习了大量中国自然地理内容,如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等基本国情,人文地理很少涉及。
本节内容具有很明显的承上启下作用,将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巧妙有机地联系起来。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完善。
本节知识比较直观形象,与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多分析,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悟自己的认识。
【课程标准】2011版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022版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结合体会,并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通过比较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结合生活实例和真实情境,能选择出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关于“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会,总结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课堂上多用实例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一谈:你都到什么地方旅游过?怎么去的?直达还是中途有停转?引出交通运输方式,导入新课。
出示自主学习问题:1.什么是交通运输方式?2.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3.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有哪些?引导、点拨学生归纳交通运输的含义及交通运输方式。
假如没有便捷的运输工具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路,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谈谈交通运输对生活的影响。
教师引导点拨: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承转:你到外地探访亲友或旅游,在选择运输方式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任务1 结合体会,并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思考:选择运输方式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生活经验说出5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交通运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交通运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cdb64e1ed9ad51f11df221.png)
《交通运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第四章介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交通、农业与工业三方面的内容。
由于工业和农业的分布都受到交通的制约,所以要了解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就必须掌握好交通运输的知识。
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在整章节来说比较重要。
本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以此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生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后,教材又特别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出发,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根据需要而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记住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类型;知道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与学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进一步养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在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学生的素养。
通过对咸宁市交通与经济的联系,进行想吐地理教育,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地理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同时具备了简单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此比较了解和熟悉,并深感兴趣。
所以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去探讨问题,课堂气氛会比较活跃。
教学方法:1、学法:问题探究法、资料分析法、活动法、比较法、列图表等。
2、教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咸宁市十年前后的图片对比,突出咸宁城市的发展变化。
让学生在感受家乡变化的同时,探讨发生变化的原因,从而引出交通运输,此时学生意识到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第四章第一节 交通运输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一节 交通运输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d5fbc4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d.png)
交通运输
方式的比
较
教师:提供图文资料,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
的运输工具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学生:学生讨论,比较交通运输方式的运量、运费、运速等方面的优缺点并填写在表中。
3分钟
交通运输
方式的选
择
教师:给出实例。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依据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交通运输工具
3分钟
过渡
教师:交通运输方式选择要从多方面考虑。
学生:理解交通运输在国名经济中的作用
5分钟
现代交通
运输的概
念
教师:引导学生读“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交通运输工具”、
“交通运输方式”等图,认识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及工具。
学生:明确概念,认识交通运输方式及相应概念
4分钟
选择交通
运输方式
应考虑的
因素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各抒己见,提出交通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应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形成观念,综合地看待问题
11
分
钟
比较与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师:展示图文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根据不同的运输需求和
相应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和工具
学生:讨论活动,总结归纳
4分钟
知识梳理
教师:梳理本节知识结构。
学生:跟随教师总结。
课题
交通运输(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 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第1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册】
![《交通运输(第1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c5ef0e179563c1ec4da71d5.png)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第一节交通运输,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发展的进程,掌握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分布情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结合具体的实例掌握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征;2.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3.依据相关资料了解我国铁路网的分布;4.掌握我国主要的铁路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比较法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2.通过学习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进一步熟练读图、用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丰富学生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征;2.选择合适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则;3.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
【教学难点】1.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2.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程引入】河北省的南就水村物产丰富,四面的山上有板栗、核桃、柿子等果树近10万株,年产各种水果十多万公斤。
场景一(2000年)小明与小芳的通话:小芳:嗨!老同学,你们家乡一定很富吧,满山都是水果。
小明:唉!因为交通困难,很多东西运不出去都烂掉了,村民们守着满山的宝贝却过着穷日子。
场景一(2009年)小明与小芳的通话:小芳:你们家乡还是老样子吗?小明:这几年变化可大了,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水果远销国内外,人均年收入已近万元啦!师(总结):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是联系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生产与消费、地域与地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板书:第一节交通运输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讲授新课】师:交通运输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1交通运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4.1交通运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7243a87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8.png)
导入方式1:提问我们身边有什么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轮船、马车等)教师讲解:运输是人类发展的需要,在生产力落后的年代人们利用家畜(马,驴,牛等),大象(主要在热带地区),骆驼(丝绸之路的主要交通工具)等进行交通运输。
现代运输方式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
运输速度也有了突飞猛进得发展,今天2个小时的火车车程,用马车运输要走10天。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交通运输方式可以选择,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样化,为人们提供了多种选择。
然而,如何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呢?导入方式2:教师: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原来我国的大街小巷都出现过一句标语,其上句是“要想富”,下一句是什么?学生:先修路。
教师:交通运输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形象地称其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教师:你们都去过哪里旅游?怎么去的?学生回答后,引出今天的课题——交通运输。
指使用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古代运输方式:手提肩扛、牲畜驮运。
观察分析古代运输方式有什么特点?(运量小、速度慢、效益低;)现代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是主要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观察分析现代运输方式有什么特点?(运量大、速度快、效益高;)(1)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应考虑的因素讨论:从他们的谈论中,你能说出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应考虑的因素吗?运送什么呢?运量有多大?运送距离有多远?需要多长时间?是否安全呢?运费贵吗?其他还有什么呢?习目地更明确,更有积极性。
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后,派代表回答问题。
教学中,不要将学生活动和知识讲授割裂开,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应考虑的因素:出行的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运输价格的高低,运输速度的快慢,运量的多少……(2)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不同运输工具运输量有多大差别?一艘散装货轮,一次运量可达几万吨至几十万吨一列货运列车,一次运量可达上千吨一辆载货卡车,一次运量可达几吨一架大型客机,一次可搭载乘客400人以上不同运输工具票价上有何差别?旅客从上海到武汉的交通费用比较(2012)不同运输工具的一般速度怎样?不同运输工具的一般速度比较火车80~350千米/时汽车60~120千米/时海轮30~40千米/时飞机400~1000千米/时总结: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如公路运输虽然运量较小,但是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能够实现“门对门”的服务,可以省略很多中间环节;航空运输虽然速度快,但是受天气影响最大,如雨、雾、大风等天气都有影响;管道运输主要运输液体和气体物质,如石油和天然气等。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4.1交通运输8-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4.1交通运输8-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3bed1faa00b52acec7cac8.png)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理念】1.《新课标》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的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让学生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会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
2.学生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应尽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图片,数据,生动的地理事例、视频,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亲身体验,往往会激发出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的思考起积极作用。
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交通运输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及运输方式的,对比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
【学情分析】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可以熟练运用地图并将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自我意识增强,个性特征明显,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以及将地理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的模式为主,教师穿插指导为辅,将地理课本知识生活化。
【教学目标】1.感知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3.通过选择交通方式,感受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1.比较现代交通方式的特点。
2.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资源】视频文件《三鞭子》小品片段、《交通发展史》Flash、《高铁时代》片段,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中国铁路分布图图片和文字资料、白板。
【教学过程】本课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为主,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进行,采用生活化、故事化、讲评式等方式进行学与教。
部编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交通运输 课时1精品教案
![部编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交通运输 课时1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22d920763231126fdb1111.png)
第一节交通运输课时1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一、教学目标1、认识交通的重要性,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3、根据需要解决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并能初步的说出理由,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比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三、教学难点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生产力落后的年代,人们用人力畜力进行交通运输。
今天2个小时的火车车程,用马车运输要走10天。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交通运输方式可供选择,甚至想象插上竹蜻蜓遨游世界。
【讲授新课】板书一、交通运输的概念提出问题我们每天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都借助哪些工具呢?学生举例。
启发思考各种车辆除了拉人,还可以拉什么呢?日常生活中,大家观察哪些活动要借助交通工具呢?学生举例说明。
归纳总结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就是交通运输。
板书二、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读图分析课本图4-1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
第一阶段:人力运输第二阶段:畜力运输第三阶段:现代运输分组讨论现代运输工具的优越性归纳总结 1、现代工具速度快,容量大。
2、现代工具可加强各国家、各地区间的往来。
3、现代工具的使用可促进资源的开发,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板书三、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学生活动课本P87活动1,分组讨论教师小结四大米市都在长江中下游的鱼米之乡,可利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运输。
读图分析课本P88,对比分析五岭县的变化与交通的关系。
板书四、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1、各种运输方式特点比较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分析比较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较高板书 2、考虑因素学生活动给出几个客运的具体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各案例应该选择哪种运输方式,为什么?选择时都考虑了哪些因素。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cb7c01ed630b1c59eeb548.png)
教学设计课题: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第 1 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和铁路枢纽;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和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路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注意交通安全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了解重要的铁路干线名称、分布。
三、教学难点: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名称。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活动法等。
五、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收集的资料、活动设计的资料、多媒体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修改意见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列举生活中运用到交通工具的案例,解释什么是交通运输。
一、交通运输工具的选择出示中国地图,提问:如何从武汉到南京?过渡:同学刚才提到的这些都是交通运输工具,那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多媒体出示图片老师:你出去旅行时,经常选择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说一下你选择这种交通工具所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多媒体展示材料,让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交通运输方式。
活动:做课本中活动题,小结:贵重或急需的货物(数量不大)──航空;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途选择公路运输,长途且数量大选择铁路运输;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新课。
结合课本中的活动题,巩固学生已学知识课堂练习──水运或铁路运输。
过渡: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构成了我国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二、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老师:给出数据,看看哪种交通运输方式占比例最大?让学生读图4.4,说出我国铁路干线分布格局的特点。
同时给学生出示我国地形地势图、资源图、人口密度图等,讨论这样的分布格局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铁路运输占比例最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05df4a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9.png)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交通运输的种类和特点,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不同方式的运输。
2. 认识交通运输在日常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与交通发展关系的初步认识,以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交通运输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为了确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交通运输的各种图片、视频等资料,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种运输方式。
2. 准备地图和图表,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和重要性。
3.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交通运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通过此次预习任务的主题是“认识交通运输”,目标让学生了解各种类型的交通方式以及其运营特点和优势。
为了帮助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可以布置以下预习内容:首先,学生需要了解不同交通方式的定义和分类,如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
其次,他们需要了解每种交通方式的运营原理和特点,如速度、载客量、成本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交通运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最后,建议学生通过家庭、社区等实地观察,收集一些有关交通运输的实例,并尝试理解其运营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样的预习任务,学生不仅能对交通运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讨论和互动中,共同探讨交通运输的未来发展等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需要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一站式课堂】(第1课时)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一站式课堂】(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883317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b.png)
第一节交通运输(第1课时)教学目标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重点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准备查找从学校所在区域到北京市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价格。
(北京本地学生查找从家到故宫博物馆的交通线路及其价格)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青藏铁路拉萨当雄段”景观图、“港珠澳大桥”景观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景观”图,提问:图片展示的分别是哪种交通运输方式?分别具有什么特点?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
新知探究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交通运输的作用【教师活动】出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铁路营业里程的增长(1978—2018年)”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1993年之后,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增长较快,尤其是2008年以后,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增长更快;1990年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较快,尤其是2008年以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更快。
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铁路营业里程的增长具有一致性。
进而总结:交通运输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铁路营业里程的增长(1978—2018年)”图,分析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铁路营业里程的增长的关系,总结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总结交通运输的作用。
【承转】交通运输业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促使客、货沿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生产部门。
它起着联结产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纽带作用。
那么,常见的交通运输工具都有哪些呢?2.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教师活动】动画出示“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我国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人力运输→畜力运输→机械运输。
机械运输也属于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学生活动】结合动画出示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图,分析我国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初步认识我国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初中交通运输方式教案第一课时
![初中交通运输方式教案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a9bb85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7.png)
初中交通运输方式教案第一课时教案标题:初中交通运输方式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2. 掌握交通运输方式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3. 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交通运输方式的分类和特点。
2. 交通运输方式的应用场景。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理解和归纳。
2.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学板书。
2. 交通运输方式的图片、视频或实物样品。
3.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入交通运输方式的话题,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他们对交通运输的了解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呈现(10分钟)利用教学课件或教学板书,向学生展示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图片、视频或实物样品,并简要介绍每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步骤三:讲解与讨论(15分钟)1. 分类讲解:将交通运输方式分为陆上运输、水上运输和空中运输三大类,并介绍每类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察,总结每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并与其他组分享自己的观点。
步骤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练习与检查:发放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检查他们对交通运输方式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他们根据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设计一份旅行计划,并解释选择该方式的原因。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交通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收集和了解更多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2.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交通运输设施,加深对交通运输方式的认识。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的练习册或作业本的评价。
3. 学生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展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0d3e842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d.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交通运输》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知识的重要一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掌握。
但学生对交通运输方式的了解可能局限于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它们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对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难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直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知识。
2.对比教学法:通过比较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在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图片、地图和实例资料。
2.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交通运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交通运输(第1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_1
![4.1交通运输(第1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_1](https://img.taocdn.com/s3/m/bd471fb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a.png)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课程目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现代的主要运输方式。
2.学会根据运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3.能够运用图标和相关资料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4.通过选择对交通方式,感受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1.重点: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难点: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练结合法,读图分析法。
【课时设计】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国产飞机C919的图片,并提问:你知道国产大飞机吗?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2023年5月28日是中国民航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这一天,国产大型客机c919从上海虹桥机场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首航成功。
这标志着国产大型客机走通了设计、研制、取证、首航的完整历程,从此,中国的蓝天上有了自己的大型客机。
引导:我国现在的交通运输非常发达,可是我国的交通运输方式也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接下列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中国的交通运输。
二、新课讲授(一)认识我国的交通方式1.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提问:说一说在生活中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你是在什么方式在乘坐的?(明确交通运输的工具和在现实中出现的频率,让学生感受交通运输方式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引导过渡:从大家的回答中不难看出我国的不同的交通工具因为性质的不同我们在日常选择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考虑。
活动:探究学习——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活动安排:阅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分析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材料一:2023年2月7日,装有286吨新鲜蔬菜的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从昆明王家营西集装箱中心站缓缓驶出。
截至1月31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千万人次,进出口货物31.6万吨,同比增长3.5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48be018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4.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交通运输》主要介绍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地位、分类、特点及影响因素。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和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但学生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充满兴趣,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地位、分类、特点及影响因素;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学会分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了解当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评价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地位、分类、特点及影响因素;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2.难点: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评价;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交通运输案例,让学生分析、评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实地考察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等。
2.实地考察:提前联系相关部门,安排实地考察活动。
3.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的认识和需求。
4.1交通运输(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4.1交通运输(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2019f6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f.png)
交通运输(第1课时)教案一、课标解读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输方式;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第一点课标要求学生在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基础上,能够从运量、运速等方面加以比较,进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而第二点在本节课中则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地图,明确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基于以上课标要求,本节课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为导向,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落实核心素养。
二、教材分析“交通运输(第1课时)”选自人教版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
教材中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其一是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其二是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从地理视角,看待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同时本节内容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制约工业与农业的重要条件。
因此学习本节内容也为后期农业与工业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学情分析交通运输与学生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加之在七年级下册的世界区域地理教学中,交通运输的内容已有所涉及,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相对而言,本节课的知识较为通俗易懂,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运用小组合作探究与任务驱动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四、教学目标区域认知:通过阅读“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明确我国铁路的分布特点。
综合思维:针对不同情境和要求,依靠时空综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利用要素综合的方法,分析影响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地理实践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信息检索与社会调查,总结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在运速、运价、运量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合作探究,能够在所提供地图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分析影响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人地协调观:阐述交通运输的作用,结合实际任务选择合适交通运输方式,领会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意义;在分析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成因中,明确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课程内容):比较各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1.知识与技能:体会,并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例和真实情境,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我国和家乡的交通运输状况,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的情感,能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㈠教学重点:
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学会结合生活实例和真实情境,,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㈡教学难点:
学会结合生活实例和真实情境,,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方法:
1.教法:生本教学法、创设情景法、列表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情景感受法、图表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前置学习(课前2分钟):地理科代表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P84--85页正方部分;下发“前置作业”。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观看视频(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轮船翻船事故(如果能播放)或谈一谈:你都到什么地方旅游过?怎么去的?直达还是中途有停转?引出交通运输,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第一节交通运输
讲授新课:
一、交能运输的影响………………………………板书
感悟体会:假如没有便捷的运输工具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路,我们的生活、生产、及经济发展将会是什么样的?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小组引导。
展示研习:讨论后,学生小组回答: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教师或引导其他学生质疑,并及时发现学生的给予激励评价。
二、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变化:………………………………板书
自主学习
1.什么是交通运输方式?
2.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3.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有哪些?
㈠基本概念:………………………………板书
交通运输:
古代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方式: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现代交通运输工具: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小组引导。
展示研习:讨论后,学生小组回答:
教师或引导其他学生质疑,并及时发现学生的给予激励评价。
㈡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变化:………………………………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图4.1 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或引导。
展示研习:讨论后,学生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或引导其他学生质疑,并及时发现学生的给予激励评价
古代:手提肩扛→牲畜驮运
↓
现代: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飞机、火车、船舶、管道等。
教师或引导其他学生质疑,并及时发现学生的给予激励评价。
承转:你到外地探访亲友或旅游,在选择运输方式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运速、运量、运费、灵活性等。
三、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板书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师参与小组引导。
学生交流研讨,请结合生活经验及课本85页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比较。
并把结果填入“前置作业”(表格一)中。
展示研习:讨论后,学生小组回答:
教师点拨或归纳或引导其他学生质疑,并及时发现学生的给予激励评价。
承转: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你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吗?
四、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板书
课堂练兵: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师参与小组完成P85页活动1。
㈠请根据下列情境,为这几位旅客出谋划策………………………………客运
1.乌鲁木齐某学校的王校长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赶到。
2.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庄旅游。
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行方案。
3.周强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期间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学生合作交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师提问:你为什么帮他们选择这种交通方式?。
学生交流研讨,教师总结归纳:客运----出行目的、经济性、安全性等。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师参与小组完成P85页活动2。
㈡请根据下列情境,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货运
学生合作交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前置作业”(表格二)
教师提问:你为什么帮他们选择这种交通方式?----------货物的性质、运费、运量、时效等。
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归纳,进行阶段小结,并及时发现学生的给予激励评价。
㈢生活直通车
1.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发生地震,最高震级7.0级。
震后,
一批急救药品由北京运到雅安灾区,你认为此时宜选用何种运输方式最佳,为什么?
2.上海最近从大庆购买5万吨石油,需要从大庆运到上海,你认为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是什么?
学生读资料寻找答案,并说明理由。
然后,教师进行思维点拨: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五、课堂小结
㈠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提纲总结本节的知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㈡你会判断吗------------------课堂拓展(根据时间情况灵活安排)
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生产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下列一些同学的做法对吗?
1.上学或放学途中边走边在公路上嬉戏打闹。
2.骑着自行车擅自闯入机动车道。
3.乘交警不注意时闯红灯。
4.偷窃或破坏各种交通设施。
学生判断交流。
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该为交通运输业做些什么?
学生交流,师生达成共识: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的好习惯。
教师对本节课中表现最好的小组或个人进行总结表扬。
六、下发下一课时的“前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交通运输
一、交能运输的影响
二、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变化
㈠基本概念
㈡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变化
三、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四、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