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及专项练习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涂:当道,当权。
- 辞:推托。
-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往事:历史。
- 及:到,等到。
- 过:经过。
- 更:重新。
- 见事:知晓事情。
3. 重点虚词。
-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 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省略句,肃遂拜(于)蒙母)4. 通假字。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表反问)。
5. 古今异义。
- 孤:古义指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指孤单、孤独。
- 博士:古义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指学位的一种。
-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情。
6. 一词多义。
- 当:- 当涂掌事(掌管)。
- 但当涉猎(应当)。
- 见:- 见往事耳(了解)。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7. 句子翻译。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户,门。
-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 惟闻:只听到。
惟,只。
(完整版)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docx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一.:定位1.新要求:“ 古代,有意的在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品位和美情趣。
”“ 价学生古代和浅易文言文的掌握情况,重点在于考学生累的程,考他能否凭借注和工具理解大意。
”2.能正确理解的内容,理解与作品关的背景料,概括曲的大意,感知的形象,理解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析千古佳句。
二.考点分析文言文的命主要依据要求,考学生文言文的累与理解、与价。
中考文言文多自浅易懂的的外文言文。
考点通常有:1.文言朗与奏。
2. 文言。
3. 文言虚。
4. 文言句式。
5. 文言翻。
6. 内容理解。
7. 思想情感。
8. 迁移理解。
歌常考点有:1.理解内涵。
2. 感知形象。
3. 探究情感。
4. 品味言。
5. 分析技巧。
三.考方法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古文主要存在以下:1.没有形成迁移能力,不能学以致用。
2.没有正确理解材料内容,不能准确概括文意。
3.没有理解一般律,缺失品的方法。
4.没有理解人物内涵,不能准确行价。
上面所存在的,同学平在学文言文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夯基,厚薄。
2.梳理,注重迁移。
3.掌握律,准确价。
4.散思,系。
四.文言文基知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1. 文言:⑴通假字⑵一多⑶古今异⑷ 活用⑴通假字:古中的通假字是一种特殊的言象。
通假又叫“通借”或“假借”,是古人写本有其字而未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用来代替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
如“将身被”中“被”同“披”,意思是穿着。
⑵.一多:在文言文的不同境中,同一个会生不同的意,种象被称作一多。
如“ 向所志”的“ ”是“ 找”;“ 病”的“ ”是“不久”。
⑶. 古今异:文言文中有些的古与今存在很大的差异,我把种象称作古今意有古今异。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境”中的“妻子”和“ 境”都是古今意有的。
“妻子”古是“妻子儿女”,今是“男人的配偶”;“ 境”古是“与世隔的地方”,今是“走投无路的境地”。
⑷. 的活用:古中,有些在某种特殊的境中,在它本来意的基上,生了一个新的意,种象叫活用。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习题带答案
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
2、【当涂】。
3、【辞】。
4、【务】。
5、【孤】。
6、【治经】。
经,。
7、【博士】。
8、【邪】。
9、【但】。
10、【涉猎】。
11、【见往事】。
见,。
往事,。
12、【及】。
13、【过】。
14、【今者】。
15、【才略】。
16、【非复】。
17、【更】。
18、【刮目相待】。
刮,。
19、【大兄】。
20、【见事】。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⑤及.鲁肃过寻阳:⑥即更.刮目相待:⑦但.当涉猎:⑧但当涉猎..:⑨见往事..耳:⑩自以为大.有所益:⑪蒙乃始就.学: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一词多义: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当:①但当涉猎:②当涂掌事:见: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①与蒙论议,大惊: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判断文言句式: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参考答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 知识梳理与练习题精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与练习题精编(一)《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6)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7)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8)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9)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0)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1)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12)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13)博学而笃志..笃志:坚定志向。
笃,坚定(14)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5)仁.在其中矣仁:仁德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3.内容理解。
(1)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做到“人不知而不愠”的益处有: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②宽容对待他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2)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论语》仍然获益匪浅。
请结合文中有关学习态度方面的语句,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示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提醒人们学习要有虚心好学的态度。
我们周围一定存在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也一定存在有缺点、有错误的人。
(word完整版)七年级文言文实词汇总,文档.docx
七年级文言文实词汇总隶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属于、附属直辖市是直接隶属国务院的市(同上)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鸣金收兵:收拢、聚拢(同上)秋收冬藏:收获收支平衡:收入行收兵,比至陈:收容宾客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用作动词乞或以钱币乞之:求取、讨要乞哀告怜、乞浆得酒:乞讨、求取(与上同)扳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拉扳道、扳手、扳机:转动(通假字与此肯定不同)称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合适(音chèn)称心如意:相当、符合(与上同)称体裁衣:适合(与上同)众人泯然众人矣:常人、普通人(今义为大家,不同)受受之天:承受(由接受引申而来)受宠若惊:接受(与上同)贤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甚于选贤举能: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名词(古汉语的用法)(与上不同)贤妻良母:贤惠、有德行的,形容词(现代汉语的用法)(可以认为与上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人受于人:后天的教育(与今天一般意义上的“人”不同)忆问女何所忆:思念、回想(古今相同)忆苦思甜:思念、回想(与上同)为愿为市鞍马:为此孰为汝多知乎:认为、以为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做,句中意为雕刻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市愿为市鞍马:买,动词市无二价:做买卖、交易(可认为与上同)东市买骏马:街市、市场,名词市井小人:市场,名词(与上同)旦旦辞爷娘去:早晨、天明,与“暮”相对通宵达旦:早晨(与上同)戎机万里赴戎机:战争(今已不用)度关山度若飞:过、渡过、越过欢度春节、光阴虚度、虚度年华:过(同上)一年一度、再度申明:量词,次度又失期:估计、推测(音duó)朔朔气传金柝:北方、北(通常用这个意义,如朔风、朔方)转策勋十二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声郭出郭相扶将:外城(内为城,城外为郭)七里之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同上)著著我旧时裳:穿、戴(音zhuó,也写作“着”)帖对镜帖花黄:通“贴”扑朔雄兔脚扑朔:动弹迷离雌兔眼迷离:眯着眼成语“扑朔迷离”的出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初中中考文言文总结七年级上册一、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v.今义:日期n.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3.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顾客2.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3.通假字1)尊君在不.:同“否”4.常考实词/虚词*序号重点字翻译例句1 舍舍弃太丘舍去2 去离开3 乃才去后乃至4 委舍弃相委而去5 顾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5.判断句1)非人哉(“非”为表判断动词)6.省略句1)去后(客)乃至2)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7.写作手法1)陈太丘与友期行:反衬8.主旨情感1)咏雪: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2)陈太丘与友期行: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二、《论语》十二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初中七年级上册 语文文言文训练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球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选自《吕氏春秋》)【注】①遽(jù):迅速,急忙。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郑人有且置履者________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_______③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④不亦惑乎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你认为【甲】文段中“郑人”可笑的地方表现在哪里?(4)有人说,【乙】文段写的是“蠢人蠢事”,请简要概括这个“蠢人”所做的“蠢事”。
(5)读了【甲】【乙】两则寓言后,你得到的共同的启示是什么?【答案】(1)将要;测量;坠落;迷乱,糊涂(2)①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②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写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3)尺码是根据脚量出来的,自己亲自去买鞋居然还要先量尺码;买鞋时,尺码忘带,还要回去拿;别人反问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还执迷不悟。
(4)一个渡江的楚人不小心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船停后,便从记号处跳入水中寻找落水的剑。
(5)做事不可以拘泥、死板,要善于变通。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
且:将要。
②句意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度:测量。
③句意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最新七至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知识点及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最新七至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知识点及专项练习汇编(含答案解析)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知识点汇编七上语文古诗词诵读观沧海三国魏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
诗人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完整word版)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docx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其邻人之父亦云:结构助词,“的”。
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2、以:徐喷以烟:介词,“用”。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以数万计:介词,“用”。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仁以为己任:介词,“把”。
3、而: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可不译。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堕而折其髀:表顺承。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译作“然后”。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而疑人之父:表折,“却”任重而道:,表并列,作“并且”。
4、然:忽有然大物:形容尾,作“⋯⋯的子”。
果然也:副尾,不。
忽大起,气莽莽然:形容尾,作“⋯⋯的子”。
然数年恒不一:但是,可是,,表折。
5、: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作“被”知之知之:作“是” 。
之:作“因” 。
以草林:作“当作” 。
人而不忠乎:作“替”。
此何遽不福乎?:作“是” 。
6、其:蹲其身:代,作“自己的”必察其理:代,作“它的” 。
其恕乎:副,作“大概,也” 。
其子曰:代,他的大亡其:助,不。
而折其髀:代,他的,指“好”的儿子。
7、:昂首之:看作青云白:景象8、故:故有物外之趣:所以温故而知新:形容作名,“旧知”。
故又名“鬼市”云:所以。
此独以跛之故:原因、缘故。
9、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 ,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指“在这几个同行的人中间”。
10、时: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时而习之:时常。
11、富:宋有富人:形容词,富裕家富良马:动词,有很多,富有12、亡: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13、引:下车引之:拉丁壮者引弦而战:拿起,拉开。
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伎:同“技”。
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2处)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B. 但微颔之/但当涉猎C. 睨之,久而不去/旦辞爷娘去D. 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岂汝先人志邪?(4)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5)读完两文,你认为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2)D(3)①(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②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4)①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
②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5)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
【解析】【分析】《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鹤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鹤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鹳:一种凶猛的鸟。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狼洞其中洞:洞口B. 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C. 鹊巢其上巢:筑巢D. 集古木上集:停息、聚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3)【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是怎样的呢?【答案】(1)A(2)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②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①有情义,乐帮助;②会动脑;③善求助,④懂感恩。
【解析】【分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句子意思,依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依据语境判断字词意思。
A.洞: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
故选A。
(2)①重点词语:变诈:诡诈;止:只是;句意: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重点词语:谢:致谢。
句意: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故事情节,抓住鹊的行为表现的描写,理解形象,最后体会文章所说明的道理。
完整版)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
完整版)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导语: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需要诵读古代诗词,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来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评价学生对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的掌握情况,主要考查学生记忆和积累的过程,以及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的大意。
考点分析:文言文的考题主要基于课标要求,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与理解、鉴赏与评价。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多选自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文。
考点通常包括文言朗读与节奏、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言翻译、内容理解、思想情感和迁移理解。
在诗歌鉴赏方面,常见考点包括理解内涵、感知形象、探究情感、品味语言和分析技巧。
备考方法:从近几年的中考情况来看,古诗文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形成迁移能力,不能学以致用;没有正确理解材料内容,不能准确概括文意;没有理解诗词一般规律,缺失品读诗词的方法;没有理解人物内涵,不能准确进行评价。
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平时在研究文言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夯实基础,厚积薄发;梳理归纳,注重迁移;掌握规律,准确评价;发散思维,联系实际。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重点。
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
通假字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表示古人在书写时本有其字未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一词多义是指在文言文的不同语境中,同一个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古今异义是指文言文中一些词的古义与今义存在很大的差异。
词类活用是指文言文中的词类变化和活用规律。
古汉语的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某些词语会产生新的意义。
例如,“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劳”表示“使…感到劳累”,是使动用法。
另外,“固以怪之矣”中的“怪”表示“对…感到奇怪”,是意动用法。
还有一些名词或形容词会被活用成动词,例如“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是“鞭打”的意思,“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尽”表示“吃完”。
此外,名词还可以被活用成状语,例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表示“像狗一样”,在动词“坐”的前面做状语。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疑人窃履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
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
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
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注】①踵:到,走到。
②缪:通“谬”,错误,荒谬。
(1)给下列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友人来过________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②逾年而事暴________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3)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答案】(1)D;A(2)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3)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分析】(1)①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的朋友来拜访他;过:拜访。
故选:D;②这句话的意思是: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暴:暴露。
故选:A。
(2)①句中重点词语有:“固”,本来;“窃”,偷。
句意为: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知”,了解;“缪”,错误;“罪”,过错。
句意为: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
(3)第一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来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即可。
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中可知,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第二问:阅读全文,了解内容,结合“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这句话,我们围绕着“当误解别人时,我们要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等方面来评价即可。
完整word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练习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8分)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及其弟子的言行,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名,字,时期的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8分)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44分)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 1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而枕之() 19. 曲肱..)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从之(择其善者)23...上曰()24子在川.)夫(逝者如斯)(25...)26.不舍昼夜(.)三军27.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博学而笃)29..)(切问而近思)(30.....分)四、通假字(4 通,意思是1.不亦说乎,意思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 通 5五、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分)分)六、按要求默写(7 2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完整word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整理一、重点文言实词虚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会)2.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急速)3。
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大致;相比)5.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6.太丘舍去(离开)7.去后乃至(才)8.元方时年七岁(当时)9.门外戏(玩耍)10.与人期行(约定)11.相委而去(舍弃)12.友人惭(惭愧)13.下车引之(拉)14.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二、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三、古今异义。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3.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等候所约的人,泛指等待或盼望4.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四、重要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世说新语》两则随堂小测1.《世说新语》是由组织编写的.2。
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⑴俄而雪骤(俄而:)⑵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 )⑶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 )⑷太丘舍去(舍去: )⑹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3.《咏雪》中两个比喻哪个更好4.《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5.”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6.《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小结一、通假字1。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Word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因往晓之________②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__③奈何忧其坏________④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2)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答案】(1)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2)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3)①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②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4)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②句意为: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
行止:行动,活动;③句意为: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奈何:为何,为什么;④句意为: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舍:同“释”,解除、消除。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
本文具有讽刺意义。
可以寻找词典的解释。
庸人自扰,其意思是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从这则寓言中得出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庸人自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一.导语:课标定位1.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评价学生对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掌握情况,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
”2.能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理解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概括诗词曲的大意,感知诗词的艺术形象,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析千古佳句。
二.考点分析文言文的命题主要依据课标要求,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与理解、鉴赏与评价。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多选自浅显易懂的的课外文言文。
考点通常有:1.文言朗读与节奏。
2.文言实词。
3.文言虚词。
4.文言句式。
5.文言翻译。
6.内容理解。
7.思想情感。
8.迁移理解。
1.理解内涵。
2.感知形象。
3.探究情感。
4.品味语言。
5.分析技巧。
三.备考方法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古诗文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形成迁移能力,不能学以致用。
2.没有正确理解材料内容,不能准确概括文意。
3.没有理解诗词一般规律,缺失品读诗词的方法。
4.没有理解人物内涵,不能准确进行评价。
针对上面所存在的问题,同学们平时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2.梳理归纳,注重迁移。
3.掌握规律,准确评价。
4.发散思维,联系实际。
四.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1.文言实词:⑴通假字⑵一词多义⑶古今异义⑷词类活用⑴通假字:古汉语中的通假字是一种较特殊的语言现象。
通假又叫“通借”或“假借”,是古人书写时本有其字而未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代替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
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被”同“披”,意思是穿着。
⑵.一词多义:在文言文的不同语境中,同一个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这种现象被称作一词多义。
如“寻向所志”的“寻”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是“不久”。
⑶.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些词的古义与今义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古今意义有别﹙古今异义﹚。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和“绝境”都是古今意义有别的词。
“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男人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走投无路的境地”。
⑷.词类的活用:古汉语中,有些词语在某种特殊的语境中,在它本来意义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个新的意义,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①使动用法。
如“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劳”意思是“使……感到劳累”。
②意动用法。
如“固以怪之矣”中的“怪”意思是“对……感到奇怪”。
③名词活用作动词。
如“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是“鞭打”。
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如“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尽”意思是“吃完”。
⑤名词活用做状语。
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意思是“像狗一样”,在动词“坐”的前面做状语。
2.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多数没有明确含义,只能和实词连用的词。
初中阶段,应重点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等13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其中常见的是以下几个虚词“之、其、而、以、为、于、乎、焉”等。
常见意义及作用见下:(1)以:可译为“凭借、因为、用来、来、用、把、以致、相当于‘而’、认为、如”。
(2)之:主要作用是助词、代词、介词。
(3)其:主要作用是代词,指代的内容要视具体语境而定。
(4)而:主要作用是表示顺承、并列、转折、修饰。
(5)为:用作动词的基本词意是“做”,其它意思视具体语境改变;用作介词时译为“为了”。
(6)于:可译为“对、对于、从、在、到、向、比、给”。
(7)乎:可译为“呼、吗、于、对”。
(8)焉:主要作用有语气词,代词、兼词。
初中阶段常考的文言虚词,主要有如下几种作用:①起指代作用。
如“之”“其”;②起组合作用。
如“以”“为”;③起连接作用。
如“而”“则”;④起语气助词作用。
如“也”“焉”“乎”“矣”。
3.文言句式常见的文言句式有:⑴判断句⑵倒装句⑶省略句⑷被动句⑴判断句常见的几种形式①……者,……也。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也。
例“环滁皆山也。
”③……者也。
例“莲,花之君子者也。
”④……者……⑵倒装句①主谓倒装。
例句:如鸣佩环。
②宾语前置。
例句:会宾客大宴。
宋何罪之有。
③定语后置。
例句:马之千里者。
④状语后置。
例句:又七年,还自扬州。
⑶省略句①省略主语。
例句:﹙﹚便要还家。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省略谓语。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③省略宾语。
例句: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④省略介词“于”。
例句:北饮﹙﹚大泽⑷被动句被动句就是受动者作主语,施动者作谓语的句子。
例。
山峦为晴雪所洗。
帝感其诚。
文言文译句的基本要求一、文言文字词的复习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要结合语境理解词义,通过比较归纳,找出记忆的相关规律。
课内的字词意思掌握是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作最基本的准备。
②一般的句子要求直译,且不能有漏译、误译,只有互文的句子意译。
②译句要考虑到句式特点,判断句翻译时要加判断词“是”,省略句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上,且加上﹙﹚,被动句翻译时要加“被”字,倒装句翻译时要让译句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表达习惯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一)针对实词(1) 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2) 译。
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3) 意。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二)针对虚词(4) 删。
删去不译的词,例如:(三)针对实词和虚词(5) 换。
在翻译时应把文言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例如:(6) 选。
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四)针对文言句式(7) 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主要是省略句式、内容缺省、例如:(8) 调。
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
(主要针对倒装句式: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例如:(9) 固。
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文言文断句的复习答题方法(断句的规律)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按词语断例:浮光/跃金,静影/沉壁2、主谓之间断句。
例:潭中鱼/可百许头。
3、发语词后停顿。
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4、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
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5、介词前停顿。
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方法总结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
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
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
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作者将自己的写作意图蕴藏在叙事和写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显旨,赞颂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勉励自己和朋友以天下为己任,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课外文言文训练(一) 害群之马黄帝将见①大(taì)隗(wěi)②乎具茨③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④焉,曰:“若⑤知具茨之山乎?”曰:“然⑥。
”“若知大隗之所存⑦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⑧小童!非徒⑨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⑩。
”小童辞⑾。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⑿?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qǐ)首⒀,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①见:拜访。
②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③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
④涂:同“途”。
即路。
⑤若:你。
⑥然:是的。
表应答。
⑦所存:所在的地方。
⑧异哉:了不起啊。
异:不寻常。
⑨非徒:不但,不只。
⑩为天下:治理天下。
⑾辞:谢绝。
⑿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还有什么两样吗?奚,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