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原理与技术(第2章 节能原理)

合集下载

节能原理及技术

节能原理及技术

节能原理及技术随着能源消耗的逐渐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愈加突出,节能成为了全球各国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节能的原理及技术,通过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来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节能的原理节能的原理是指通过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能源是实现节能的基本前提。

我们应该对能源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避免资源的浪费。

例如,在家庭中使用节能灯、减少不必要的电器使用等,都是能源的合理利用的体现。

2.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实现节能的关键。

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我们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减少能量的损耗。

例如,现代化的工业生产线采用了一系列的节能技术,使能源利用率大大提高。

3. 资源替代:资源替代是实现节能的一种重要方式。

当一种能源资源减少或变得过于昂贵时,我们可以寻找替代能源来取代它。

例如,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可以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二、节能的技术1. 节约用电技术:电力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形式,为了减少对电力的消耗,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节约用电。

例如,对电器进行定时开关、合理调整电器的温度等方式都可以有效地节约用电。

2. 节约燃气技术:燃气是家庭和企业中广泛使用的能源之一,为了提高燃气的利用效率,我们可以通过安装节能型燃气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等方式来节约燃气的使用量。

3. 节约水资源技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节约能源同样重要。

我们可以在家庭和公共场所安装节水器具,重视用水环境的管理,合理进行农业灌溉等方式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 节约能源的建筑技术:建筑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之一,因此,采用节能建筑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使用节能材料、优化建筑结构、增加建筑的隔热性能等方式可以减少建筑物能源的消耗。

5. 节约交通技术:交通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公共交通、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空中旅行等方式来减少交通产生的能源消耗。

节能原理与技术2

节能原理与技术2
可逆过程
Q = △U+∫pdV
δQ dU δW δq du δw
q = △u+∫pdv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稳定流动系能量方程及应用 Q = △H+1/2m△cf2+mg△z+Ws = △H+Wt q = △h+1/2△cf2+g△z+ws = △h+wt
可逆过程
Q=△H-∫Vdp
q=△h-∫vdp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什么?
能量的转换具有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2.卡诺定理
热效率
卡诺定理
1、在相同的高温热源和相同的低温热源之间的可逆热 机的热效率恒高于不可逆热机的热效率
2、在相同的高温热源个低温热源工作的可逆热机有共 同的热效率,而与工质无关。
3.熵增原理
过程: 克劳修斯不等式 循环: 克劳修斯积分不等式 (绝热) 孤立系统: 熵增原理
14
2、压气机,水泵类
3、换热器(锅炉、加热器等)
(heat exchanger: boiler、heater)
16
3、换热器(锅炉、加热器等)
流入:
qm1
h1
1 2
cf21
gz1
流出:
qm2
h3
1 2
cf23
gz3
qm1
h2
1 2
cf22
gz2
qm2
h4
1 2cf24来自gz4内增: 0 若忽略动能差、位能差
标准燃料火用:1个大气压,25℃时的燃料火用
燃料火用=标准燃料火用+物理显火用(高温高压)
e Qdw T0S
应用朗特式简单算法
•固体燃料化学火用 •液体燃料化学火用 •气体燃料化学火用

第2章节能原则与节能方法

第2章节能原则与节能方法

第2章 节能原则与节能方法 章
1 全面改进电动设备 —提起电动设备,往往就会想到电动机,但电动设备不 提起电动设备,往往就会想到电动机, 提起电动设备 仅是电动机本身,而是以电动机作动力的全部机械设备, 仅是电动机本身,而是以电动机作动力的全部机械设备,电 动机只是设备的动力源。因此,改进电动设备, 动机只是设备的动力源。因此,改进电动设备,除改进电动 机这重要的一项以外,还要改进整个设备,使之合理化。 机这重要的一项以外,还要改进整个设备,使之合理化。 电动设备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形式各种各样, 电动设备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形式各种各样,难以 一一说明。因此,可根据工作性质和目的不同进行分类, 一一说明。因此,可根据工作性质和目的不同进行分类, 如表2 所示。 如表2-1所示。
第2章 节能原则与节能方法 章
(2)性能分析(对上述各项的看法) )性能分析(对上述各项的看法) ①标准 对节能的研究不是笼统的,而应看其效果如何。为此, 对节能的研究不是笼统的,而应看其效果如何。为此,用 数字表示节能的效果是很必要的。对于电动设备来说, 数字表示节能的效果是很必要的。对于电动设备来说,电力输 入是比较容易测定的,并可准确地进行计算, 入是比较容易测定的,并可准确地进行计算,但还要把它转换 成机械功。这种情况,做功量可用W(瓦 或 千瓦)表示 成机械功。这种情况,做功量可用 瓦)或kW(千瓦 表示。图 千瓦 表示。 2-1中“ 达到目的 ” 不是简单的机械做功量 , 而是要以各种不 中 达到目的”不是简单的机械做功量, 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作为标准要求用电单位用电量、电 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作为标准要求用电单位用电量、 能成本进行比较是合适的, 能成本进行比较是合适的,即
因气温、季节变化使负载变化; (ii) 因气温、季节变化使负载变化; (iii)因原材料变化使负载变化; (iii)因原材料变化使负载变化; 因原材料变化使负载变化 (iv) 因时间分段使负载变化。 因时间分段使负载变化。 因此,不改变负载是不可能的。 因此,不改变负载是不可能的。 从而,对于在这种负载变化时输出功率的调整, 从而,对于在这种负载变化时输出功率的调整,需要由 负载变化的频度和变化量而定, 负载变化的频度和变化量而定,要尽可能考虑经济的调整方 法。

李崇祥主编_节能原理与技术_第2章

李崇祥主编_节能原理与技术_第2章

不可逆传热引起了损失 ,其值为: 1 1 I Ex ,Q, A Ex ,Q, B T0 T T Q B A 节能的实质就是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平衡方程式:
E X ,1 E X E X , 2 I
ΔEx I
第2章 节能原理
2.3 合理利用能量的原则 能量合理利用的原则:能量系统中能量在数量上保持平衡,在 质量上合理匹配。 总结: 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 2、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说法: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 传至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揭示能量“质”的属性。 3、能量合理利用的原则,就是要求能量系统中能量在数量上 保持平衡,在质量上合理匹配。 举例:假设环境温度为0℃,为使室内温度保持20 ℃,单位时 间内需向室内供热10kJ。如果采用电炉供暖,在没有外部损失的情
画在方框内, 若在体系外循 环,则在方框 外画一循环线 用方框表示热平衡 的对象,进出的能 量标于四周
外界供给的热量画于下面
第2章 节能原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本质就是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 任何系统: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可表示为:E1=ΔE+E2
ΔE
ΔE
热力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可表示为: Q=ΔE+W 闭口系:与外界没有质量交换的热力系统。 开口系:与外界有质量交换的热力系统。 稳定流动系 :其内流动不随时间变化的开口系 。 取一定体积内稳定流动的工质作为研究对象的热力系统,就是
第2章 节能原理
节能的目的是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在“数量”上是守恒的,它既不会无故 (无中生有)产生,也不会无缘消失; 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在“质量”上是有差异的,不同形式能 量间的转换存在“不等价”现象; 能量合理利用的原则,就是要求能量系统中的能量在数量上保 持平衡,在质量上合理匹配。 2.1 能量分析的基本概念 2.1.1 对能量的再认识 物理现象和实验告诉我们: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可以转换, 并且总量守恒。 描述能量的“数量”和“质量”上的转换规律总结为:热力 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39293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39293
冯宵.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参考书:
1.陈安民. 石油化工过程节能方法和技术. 北京:中国石化出 版社,1995
2.黄素逸. 能源科学导论.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3.刘家祺. 分离过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1
第1章 总 论
考核方式:
五分制
成绩评定:
Q = ΔH + m Δ c2/2 + mg Δ z + W
Q = Σout mi(h + c2/2 + gz)i –Σin mi(h + c2/2 + gz)i + W (对多股流体)
25
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
2.2 能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2.2.2 稳定流动开口系统能量衡算
例2-1:某化肥厂生产的半水煤气,其组成如下:CO2 9%,CO 33%, H2 36%,N2 21.5%, CH4 0.5%。进变换炉时水蒸气与一氧化碳的体积比为6,温度为 653.15 K。设变换率为85%,试计算出变换炉的气体温度。
2.2.2 稳定流动开口系统能量衡算 δQ
δm1
δm2
δW 开口系统的能量衡算式为:
dU =δQ – δW + δm1(h1 + c12/2 + gz1) –δm2 (h2 + c22/2 + gz2)
δQ = δm2 (h2 + c22/2 + gz2) – δm1(h1 + c12/2 + gz1) +δW + dU
状态参数:描述系统宏观状态的物理量,是状态的单值函数
强度量(强度性质):压力P、温度T、组成 x 等;不可加量 广延量(容量性质):容积V、内能 U、焓 H、熵 S 等;可加量

节能原理与方法 节能技术讲座

节能原理与方法 节能技术讲座

减少过程节能的例子
某热水泵房的改前流程为:来自自来水管网的水进入缓冲罐后由泵 升压供出至工艺装置换热后至生活区。来自工艺装置的热媒水进入缓冲 罐后由泵升压送至工艺装置先换热升温后加热新鲜水降温后返回。
由于设置了缓冲罐,并且加之原选 用的泵扬程较高(125m),需要开二 台75kW的泵。
改造后流程: 来自自来水管见的新鲜水不进缓冲罐直接(流量较小,大部分时间) 或经1台15kW的管道泵至工艺装置,基本减少了一台75kW的泵电耗。 来自工艺装置的热媒水也不进入缓冲罐直接由1台15kW的管道泵升 压送至工艺装置。 上述改造,投资仅3万元,年节电费用就达30多万元。
现代节能原理是同时依据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并通过直 观实用的方式,来体现能的全面本性,由此建立的节能理论和方 法,称为第二定律分析法。这种方法有两大类,熵分析法和火用 分析法。由于熵分析法比较抽象,不能评价能量的使用价值,且 本身也不是一种能量,现在已被火用分析法取代。
火用分析法认为:能量=火用+火无 火用是这样一种能,在给定环境的作用下,可以完全连续地 转化为任何一种其它形式的能量,而火无是一种不可能转化的能 量形式。
如果没有这么多的温度与负荷匹配良好的过程, 要创造条件,创造过程(尤其是公用工程),使工艺 过程之间及与公用工程之间实现良好的匹配。
4. 窄点技术
4.1窄点技术的起源、特点及应用范围 4.2窄点技术的概念及术语 4.3窄点技术超目标方法 4.4窄点设计法 4.5公用工程能级优选法 4.6加热炉在过程组合中的适宜布局 4.7易污垢换热的网络设计法 4.8用于装置改造 4.9全厂性能量组合设计 4.10 例题
火用主要是针对热提出的,即热量中最大能转化为功的部分。
采用火用分析法,能从本质上找出能量损失。

《节能原理与技术》课件

《节能原理与技术》课件
节能的定义:减少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节能技术:包括节能建筑、 节能交通、节能照明等
节能措施:包括节能政策、 节能教育、节能宣传等
节能原理的基本概念
节能原理:通过减少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 排
能源利用效率:指单位能源消耗 所能获得的有用能源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混合动力汽 车:结合内 燃机和电动 机,提高燃
油效率
节能轮胎: 降低滚动阻 力,减少油

节能驾驶技 术:合理控 制车速和加 速,减少燃
油消耗
公共交通: 鼓励使用公 共交通工具, 减少私家车 使用,降低
交通能耗
智能交通系 统:优化交 通流量,减 少拥堵,降
低能耗
其他领域节能技术
建筑节能技术:如保温材料、 太阳能利用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按照应用领域分类:如建筑节能 技术、交通节能技术、工业节能 技术等
按照节能效果分类:如高效节能 技术、中效节能技术、低效节能 技术等
常见节能技术介绍
节能照明技术:如LED照明、太阳 能照明等
节能建筑技术:如绿色建筑、节能 建筑材料等
节能交通技术:如电动汽车、公共 交通等
节能家电技术:如节能冰箱、节能 洗衣机等
节能工业技术:如节能生产工艺、 节能设备等
节能农业技术:如节水灌溉、节能 农业机械等
节能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节能技术的分类:包括节能技 术、节能材料、节能设备等
节能技术的选择:根据实际需 求和经济性进行选择
节能技术的应用:在生产、生 活、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智能化、 高效化、环保化等

绿色环保节能产品使用说明手册

绿色环保节能产品使用说明手册

绿色环保节能产品使用说明手册第一章:产品概述 (3)1.1 产品简介 (3)1.2 产品特点 (3)1.2.1 节能降耗 (3)1.2.2 环保无污染 (3)1.2.3 智能控制 (3)1.2.4 安全可靠 (4)1.2.5 便捷维护 (4)1.2.6 良好的兼容性 (4)1.2.7 美观大方 (4)第二章:节能原理 (4)2.1 节能技术介绍 (4)2.2 节能效果分析 (5)第三章:安装与使用 (5)3.1 安装步骤 (5)3.1.1 准备工作 (5)3.1.2 安装流程 (6)3.2 使用方法 (6)3.2.1 开机与关机 (6)3.2.2 功能操作 (6)3.2.3 清洁与维护 (6)3.3 注意事项 (6)第四章:维护与保养 (7)4.1 定期维护 (7)4.2 保养方法 (7)4.3 常见问题处理 (7)第五章:安全防护 (8)5.1 安全使用指南 (8)5.1.1 阅读产品说明书 (8)5.1.2 检查产品外观 (8)5.1.3 使用环境 (8)5.1.4 电源要求 (8)5.1.5 操作步骤 (8)5.1.6 儿童与宠物 (8)5.2 风险预防 (8)5.2.1 防止触电 (8)5.2.2 防止短路 (9)5.2.3 防止跌落 (9)5.2.4 防止划伤 (9)5.2.5 定期检查 (9)5.3 紧急处理 (9)5.3.2 火灾紧急处理 (9)5.3.3 划伤紧急处理 (9)5.3.4 短路紧急处理 (9)第六章:节能数据分析 (9)6.1 数据采集 (9)6.1.1 采集原则 (9)6.1.2 采集设备与方法 (9)6.2 数据分析 (10)6.2.1 数据预处理 (10)6.2.2 能耗分析 (10)6.2.3 节能效果评估 (10)6.3 数据报告 (10)6.3.1 报告格式 (10)6.3.2 报告编制 (10)6.3.3 报告应用 (11)第七章:产品认证与标准 (11)7.1 认证介绍 (11)7.2 标准要求 (11)7.2.1 国家标准 (11)7.2.2 行业标准 (11)7.2.3 企业标准 (11)7.3 认证流程 (11)7.3.1 申请认证 (12)7.3.2 预审 (12)7.3.3 现场审核 (12)7.3.4 样品检测 (12)7.3.5 颁发认证证书 (12)7.3.6 认证监督 (12)第八章:环保效益 (12)8.1 环保理念 (12)8.2 环保效果 (12)8.2.1 节能降耗 (12)8.2.2 减少污染物排放 (13)8.3 社会责任 (13)8.3.1 提高环保意识 (13)8.3.2 助力可持续发展 (13)8.3.3 倡导绿色消费 (13)第九章:售后服务 (13)9.1 服务承诺 (13)9.2 服务流程 (14)9.3 客户反馈 (14)第十章:附录 (15)10.1 技术参数 (15)10.1.2 产品功能指标 (15)10.1.3 产品尺寸及重量 (15)10.1.4 产品适用范围 (15)10.1.5 产品使用寿命 (15)10.2 相关法律法规 (15)10.2.1 国家标准 (15)10.2.2 行业标准 (15)10.2.3 地方法规 (15)10.2.4 国际标准 (15)10.3 联系方式 (16)10.3.1 客户服务 (16)10.3.2 技术支持 (16)10.3.3 售后服务 (16)10.3.4 企业网址 (16)10.3.5 企业地址 (16)第一章:产品概述1.1 产品简介本手册所述绿色环保节能产品,是一款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现代科技,致力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高科技产品。

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 课件 讲义

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 课件 讲义

室内热环境质量指标
• 影响热感受有6个因素:干球温度、湿度、风速、平均辐 射温度、人体活动强度及衣着。前4个是热环境因素,后2 个是人为因素。国际标准ISO7730以丹麦教授的热舒适方 程为理论基础,将上述6个因素综合为PMV,再将PMV与 不满意率联系,形成PMV-PPD热环境质量指标体系。
• PMV值可由热舒适仪测量,也可先测4个热环境因素值, 结合人体活动强度及衣着,用热舒适方程计算。根据PMV 值可从PMV-PPD曲线查出不满意率PPD。
R、C、E一方面为外部环境因素如空气温度、 气流速度、水蒸汽压力及环境平均辐射温度等的 函数,另一方面则是人体皮肤温度及皮肤水蒸汽 压力的函数。
室内热环境的基本知识
影响穿衣人体热交换的因素

主要因素
新陈代谢 空气温度 平均辐射温度 气流速度 水蒸汽压力 衣型及材料
次要因素
衣服温度 衣内的气流速度 皮肤温度 排汗率 皮肤和衣着的湿度 排汗的冷却效率
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
中国开展建筑节能的历史沿革
• 第一时期(1980-1987):建设部组织,技术研究 与技术标准研究制定阶段
• 第二时期(1988-1994):建设部组织,开展建筑 节能工程试验试点和扩大示范阶段
• 第三时期(1994-1996):建设部组织,制定建筑 节能政策并组织实施开展建筑节能工作阶段;
这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对“节能”的法律规定也 是国际能源委员会的节能概念。节能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少用能。节 能的核心是提高能源效率。从能源消费的角度,能源效率是指为终端 用户提供的能源服务与所消耗的能源量之比。
建筑节能是指提高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效率,主要 包括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炊事、家用电器和热水供 应等的能源效率。

节能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

节能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

节能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节能原理与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对节能减排的认识和责任感。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节能的概念、意义和重要性;(2)掌握节能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常见节能技术及其应用;(4)了解我国节能政策和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判断生活中的节能措施;(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节能设计和计算;(3)能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节能技术的新进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节能减排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习惯;(3)激发学生关注国家能源政策,参与节能事业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概念与意义:介绍节能的定义、意义和重要性,使学生了解节能的基本概念。

2.节能原理: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节能的的科学依据。

3.节能方法:介绍生活中常见的节能措施,如照明、空调、家电等,让学生学会判断和选择节能方法。

4.节能技术:介绍节能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如电机变频技术、高效照明技术等,帮助学生了解现代节能技术的发展。

5.我国节能政策与发展趋势:讲解我国的节能政策、目标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典型的节能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实验法:进行简单的节能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本节课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节能原理与技术》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如《节能技术手册》等。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节能原理与技-教学版-2

节能原理与技-教学版-2
利用将逐渐禁止。
3.2 能源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巨量能源需求与有限能源资源之间的巨大矛盾。 传统能源开采与资源环境破坏之间的巨大矛盾。 化石燃料消耗利用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巨大矛盾。 能源消耗与社会经济可持发展之间的矛盾。 能源利用效率对国家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国家社会要求与企业能源利用现状之间的巨大矛盾。 地方保护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 能源利用效率与企业市场竟争力之间的矛盾。 能源核心关键技术原始创新能力与国家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单位(万元)的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 单位GDP能耗:单位GDP能耗又叫万元GDP能耗,是每产
生万元GDP所消耗掉的能源。 工艺能耗:企业的某一生产环节(生产工序)在统计期内
的综合能耗。 产品设备能效指标:分别指产品生产和设备运行的能效指标。
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
火电供电煤耗 吨钢综合能耗 吨钢可比能耗 10种有色金属综合能耗 铝综合能耗 铜综合能耗 炼油单位能量因数能耗 乙烯综合能耗 大型合成氨综合能耗 烧碱综合能耗 水泥综合能耗 平板玻璃综合能耗 建筑陶瓷综合能耗 铁路运输综合能耗
风能资源:
16 亿kW
地热资源:
1354 亿吨标煤(远景储量) 31.6 亿吨(探明储量)
太阳能
太阳能光伏利用
太阳能
太阳能热利用
海洋能
生物质能

源 注意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20%以上的事实!
占中 全国
煤炭占有量:
11 %
球 能 原油占有量:
2.4 %
的能 份源
天然气占有量:
1.2 %
额 资 人均能源资源量: <50 %全球人均能源资源量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节能原理与技术(第2章 节能原理)

节能原理与技术(第2章 节能原理)

第2章 节能原理
能量利用经济性指标
收益 效率 代价
效率。
从能量“质量”的角度考虑,效率通常用
对于动力循环,如果循环所做的功为W,从高温热源 吸收的热量为Q1,则循环的 效率 ex 为:
ex
Ex ,W Ex ,Q1
对于制冷循环,如果循环所消耗的功为W,从低温热 源吸收的热量为Q2,则循环的 效率 ex 为:
注意:节流过程焓值并非处处相等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揭示规律
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能量之间数量的关系 所有满足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的过 程是否都能自发进行?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2.3 热力学第二定律
自发过程的方向性
自发过程:不需要任何外界作用而自动进行的过程。 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摩擦生热 水自动地由高处向低处流动 电流自动地由高电势流向低电势 不同气体的混合过程、燃烧过程 …… 自发过程是 不可逆的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2、动力机械 各种热力发动机,如 燃气轮机、蒸汽轮机等, 都是利用工质膨胀作功, 对外输出轴功 ws 。
1 2 q h c f g z ws 2
由于采取了良好的保温隔热措施,通过设备外壳的 散热量极少,认为绝热过程,即q=0,且动能、位能的 变化可以忽略,则有:
1 2 2 膨胀功 w ( p2 2 p11 ) (c f 2 c f 1 ) g ( z2 z1 ) ws 2 因此 w ( p22 p11 ) wt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膨胀功 w ( p22 p11 ) wt

节能与节能技术(第二讲)

节能与节能技术(第二讲)

冶金工业
化学工业
机械工业
造纸工业
玻璃搪瓷工业
建材工业
2、余热利用的途径 、
•热的直接利用 热的直接利用(预热空气、干燥、生产热水 热的直接利用 和蒸汽、制冷) •发电 发电(余热锅炉蒸汽、高温余热驱动燃气轮 发电 机、低温预热利用低沸点工质) •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根据工业余热温度的高低,采用 综合利用 不同的利用方法,以达到“热尽其用”的 目的。
提高火电厂的发电效率
机组类型 中压机组 高压机组 超高压机组 亚临界机组 超临界机组 高温超临界机组 蒸汽压力/温度 3.5 MP/435℃ 9 MPa/510 ℃ 13 MPa/535 ℃ 17 MPa/540 ℃ 25.5 MPa/567 ℃ 25 MPa/600 ℃ 电厂效率(%) 供电煤耗 (g/kWh) 27 33 35 38 41 44 57 60 460 390 360 324 300 278 215 205
(1)余热发电 )
•利用余热锅炉产生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 组发电; •以高温余热作为燃气轮机的热源,利用燃 气轮发电机组发电; •如余热温度较低,可利用低沸点工质来达 到发电的目的(1、直接利用低温热源将低沸点
工质加热并产生蒸汽,如正丁烷、氯乙烷、异丁烷、 氟利昂、CO2、NH3等;2、双循环法,低沸点工质做 为做功工质,另有一中间传热工质,常用于温度稍高 的低温余热利用,如油-氟利昂双工质循环。)
附:卡诺循环
由法国工程师尼古拉·莱昂纳尔·萨 迪·卡诺于1824年提出的,用以分析 热机的工作过程。 卡诺循环包括四个步骤: 等温膨胀, 在这个过程中系统从环境中吸收热 量; 绝热膨胀,在这个过程中系统 对环境中作功; 等温压缩,在这个 过程中系统向环境中放出热量; 绝 热压缩,系统恢复原来状态,在这 个过程中系统对环境作负功。即理 想气体从状态1(P1,V1,T1) 等温膨胀到状态2(P2,V2,T 2),再从状态2绝热膨胀到状态3 (P3,V3,T3),此后,从状态 3等温压缩到状态4(P4,V4,T 4),最后从状态4绝热压缩回到状 态1。这种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 热过程所构成的循环成为卡诺循环。 卡诺循环可以想象为是工作与两个 恒温热源之间的准静态过程,其高 温热源的温度为T1,低温热源的温 度为T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益 效率 代价
从热量“数量”的角度考虑,效率通常用热效率(或性能系数)。 对于动力循环,如果循环所做的功为W,从高温热源 吸收的热量为Q1,则循环的热效率 t为:
W t Q1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收益 效率 代价 对于制冷循环,如果循环所消耗的功为W,从低温热 源吸收的热量为Q2,则循环的性能系数 为:
注意:节流过程焓值并非处处相等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揭示规律
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能量之间数量的关系 所有满足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的过 程是否都能自发进行?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2.3 热力学第二定律
自发过程的方向性
自发过程:不需要任何外界作用而自动进行的过程。 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摩擦生热 水自动地由高处向低处流动 电流自动地由高电势流向低电势 不同气体的混合过程、燃烧过程 …… 自发过程是 不可逆的
对可逆过程,膨胀功为: w 可逆过程的技术功为:
2

2
1
pd
wt pd ( p2 2 p11 )
1
pd d(p ) dp
1 1 1
2
2
2
可逆过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表示为:
Q H Vdp
1
2
或 q h dp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热量
热能属于第二类能量,其
值取决于自身的状态参数 (T、P等)和环境的状态(T0)。当与环境处于平衡状 态时,其 值=0
热量是一个系统通过边界的以传热方式传递的能量。
—系统所传递的热量Q在给定环境条件下,用可逆 方式所能做出的最大功Wmax.
热量
ex
Ex ,Q2 Ex ,W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能量利用经济性指标
收益 效率 代价
对于热泵循环,如果循环所消耗的功为W,从高温热 源放出的热量为Q1,则循环的 效率 ex 为:
ex
Ex ,Q1 Ex ,W
对于间壁式换热器(又称表面式换热器),如果低温 流体得到的热量为Q2,高温流体所放出的热量为Q1,则换 热器的 效率ex为: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2、动力机械 各种热力发动机,如 燃气轮机、蒸汽轮机等, 都是利用工质膨胀作功, 对外输出轴功 ws 。
1 2 q h c f g z ws 2
由于采取了良好的保温隔热措施,通过设备外壳的 散热量极少,认为绝热过程,即q=0,且动能、位能的 变化可以忽略,则有:
电机输入的轴功等于 工质的焓增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4、绝热节流 节流是典型的不可逆过程,在 缩口附近存在涡流,工质流过孔板 后压力总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1 2 q h c f g z ws 2 工质流过孔口时间很短,即认为q=0,且两个截面上 流速差别不大,动能、位能的变化可以忽略;节流过程对 外不作轴功,则有: 节流前后焓值相等
能量中的“
”与“

(Exergy)—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量中最大限 度地可转化为有用功的部分,即可用能、可用功。 (Anergy)—不能够转变为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 即无效能、无用功。 任何能量E都是由 Ex和 An组成,即:
E Ex An
例如:机械能、电能全是 , =0; 自然环境的热能以及从环境输入、输出的热能全为 =0。 ,

卡诺因子(卡诺循环热效率) 是热变功的最高限度。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任何一种能量均可分为 和 两部分
E Ex An
稳定流动开口系统工质的能质系数(能级)
可用来估计余热转换为动力的 能力,是可能回收的最大功率。
对于工质而言,它携带的能量可分为:
宏观动能、势能 工质携带的能量 热力学能(热能) 能全部转化为有用功 能转化为有用功的部分 不能转化为有用功的部分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第三类—完全没有转换能力的能量 例:处于环境状态下的大气、海洋、岩石等所具有的内 能和焓,虽然它们具有相当数量的能量,在技术上却无 法转变为功。 低级能,是只有数量而无质量的无序能量。
高级能 能量的分级 中级能 低级能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1 2 2 膨胀功 w ( p2 2 p11 ) (c f 2 c f 1 ) g ( z2 z1 ) ws 2 因此 w ( p22 p11 ) wt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膨胀功 w ( p22 p11 ) wt
《节能原理与技术》
电子教案
主讲:贾明生 教授
广东海洋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系 E-mail:jiamingsheng@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第2章 节能原理
1. 2. 3. 4. 5. 能量分析的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合理利用能量的原则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1
2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以几种常见的热工设备为例,说明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式的应用: 1、热交换器 工程上的各种加热 器、锅炉、冷却器、散 热器、蒸发器和冷凝器 等都属这类设备。 1 2 q h c f g z ws 2 轴功 ws 0 ,且动能、位能的变化可以忽略,则有:
Q E W
式中: Q为热力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系统吸热Q取正值; ΔE为热力系统能量的增量; W为热力系统与外界交换的功量,系统对外作功W取正值。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Q
U
闭口系统
W
闭口系的能量方程式
闭口系统是指与外界没有质量交换的热力系统。 对于闭口系,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其能量方程式为:
第2章 节能原理
2.1 能量分析的基本概念
能量的分类
根据能量转换难易程度,能量可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可以不受限制地完全转换的能量 例:电能、机械能、位能(水力)、动能(风力)等功量 高级能,完全有序运动的能量,其数量与质量是统一的。 第二类—具有部分转换能力的能量 例:热能、物质内能、焓等热量(以传热方式传递的能量) 中级能,无序的能量可以部分地转变为有序运动的能量。 数量和质量是不统一的。
第2章 节能原理
能量利用经济性指标
收益 效率 代价
效率。
从能量“质量”的角度考虑,效率通常用
对于动力循环,如果循环所做的功为W,从高温热源 吸收的热量为Q1,则循环的 效率 ex 为:
ex
Ex ,W Ex ,Q1
对于制冷循环,如果循环所消耗的功为W,从低温热 源吸收的热量为Q2,则循环的 效率 ex 为:
Q U W
或 q u w
式中: Q为闭口系与外界交换的热量,系统吸热Q取正值; ΔU为闭口系热力学能的变化,J; W为闭口系与外界交换的功量,系统对外作功W取正值。
如果闭口系与外界的功量只有容积变化功,并且其热 力变化是可逆过程的话,有:
W pdV
1 2
此时 Q U pdV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与实质 热力学热二律的表述有 60~70 种之多
热功转换
热量
1851年 开尔文-普朗克表述 热功转换的角度
1850年 克劳修斯表述 热量传递的角度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几种表述
克劳修斯说法: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而 不引起其他变化。 开尔文说法: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变成 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热力学第二定律又可表述:不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 造成功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什么?
自然界自发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自发过程的方向性
摩擦生热 功量 100% 发电厂 功量 40% 热量 放热 热量
自发过程具有方向性、条件、限度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自然界过程的方向性表现在不同的方面 方向性
能不能找出共同的规律性? 能不能找到一个判据?
热力学第二定律
ex
Ex ,Q2 Ex ,Q1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节约能源,实质上就是提高能量转换的经济性指标。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各种能量转换装 置所遵循的最基本的规律。 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有能量,能 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它能够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 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从物体的一部分 传递到另一部分,在转换和传递中能量的数量不变。 热力学第一定律可表述为: ① “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② “当热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时,能的总量保 持不变”。
广东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第2章 节能原理
能质系数(能级)λ
表征能量转变为功的能力和技术上的有用程度,因此 可以用 来评价能量的质量或级位。 能质系数 —— 能量中 所占的百分比,衡量能量作 功能力大小的统一尺度,其定义为:
Ex E
高级能(功量): 1 总能量 低级能(环境中): 0 中级能(热量): 0 1
1 2 q h c f g z ws 2 1 2 或 wt c f g z ws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