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组别
姓名
30s时位置
总长度
总用时
第一组
谭小虎
32m
200m
3min50s
赵永刚
34m
200m
3min32s
第二组
李秋丽
29m
200m
4min10s
王晓华
30m
200m
4min01s
第三组
张强
38m
200m
2min44s
刘子豪
36m
200m
2min54s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课下查看汽车和电动车速度表盘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多少?
例题
从生活中发现物理,通过物理热爱生活!
感谢阅读
感谢阅读
感谢阅读
返回
3、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1、定义
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练习
二、速度
基本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速度单位
换算关系:
1m/s=
=3.6km/h
1km/h=
1 m/s = 3.6 km/h
54
20
例题:在今年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孙阳获得800米自由泳冠军成绩是7分45秒 ,他游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求:s
答:两车站相距3000m。
使用公式时应注意的事项:
1、解答时要有已知、求、解、答。
3、 在应用时,速度、路程、时间要对同一物体而言。若出现多个相同的量时,应在符号下加对应的下脚区分。
2、速度、路程、时间这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要么均用基本单位,或者均用常用单位,单位换算通常在已知中进行。
公式
答:他游泳的平均速度约是1.72m/s。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运动的快慢》教案
《1.3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二、速度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学生受到启发: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八年级物理上册1.3《运动的快慢》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1.3《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上册1.3《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上册1.3《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
3《运动的快慢》教案动?【结论】物理学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公式】,用符号表示为:【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
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单位换算:1m/s=3.6km/h练习:速度的单位换算-典型例题练习:18km/h=______m/s 15 m/s=_ _____ km/h出示小资料:[一些物体的速度]找同学说出下列物体速度的物理意义五、检查效果、教师点评(10min)【公式的应用】结合教材例题编写一例题老师巡视其他同学做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老师强调计算题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
批阅。
学生到黑板进行计算,抽学生批阅。
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变式练习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变式练习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课堂小结六、归纳总结、启发提升(5min)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当堂练习七、当堂练习、双基堂清(10min)完成课后练习1、2、3题及优佳学案相关习题.板书设计1。
3运动的快慢1。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作为⼀名⼈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说课准备的⽂稿,有着⾄关重要的作⽤。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编整理的《运动的快慢》说课稿,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的教学内容学⽣对物理有了⼀定的了解,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学⽣对运动和静⽌有了⼀定的认识后进⼀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是学习⽜顿第⼀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
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在⼩学六年级的数学中学⽣进⾏了不少的有关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公式的理解和有关单位的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体验时间,路程,速度的概念。
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理解并建⽴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活中的例⼦,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让学⽣掌握公式,v=s/t的物理意义和使⽤⽅法。
本届九年级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但后进⽣⾯⼤因此在教育教学⼯作要充分关注他们教学过程中要从易到难,从学⽣的⽣活实际进⾏教学活动。
速度是⼀个⽐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的知识⽔平和理解能⼒,不可能很全⾯具体的探讨。
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我们学⽣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实物演⽰、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
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熟悉的⽣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激发学⽣学习物理的兴趣。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课件图文
时间要加长,容易产生危险。
P22动手动脑学物理
1.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如果按照这个规定,
物体通过单位时间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而通过单位
路程所用的时间越长,则物体运动得越慢。但采用这种方法比较起
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物体运动的
40 s内通过的路程是510 m,问汽车在前30 s、后40 s以及全程的平
均速度各是多少?
解析:由 v= 得,
前 30 s 的速度 v 1 = 1 =
1
2
后 40 s 的速度 v 2 = =
2
330m
=11 m/s;
30 s
510m
=12.75 m/s;
40 s
全程的平均速度
v= =
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 s,求隧道长为多少?
解析:已知v=36 km/h=10 m/s,整个大货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20
s,
由 v= 可得,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s=vt=10 m/s×20 s=200 m;
因为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s=l隧道+l车,
所以l隧道=s-l车=200 m-10 m=190 m。
全程的平均速度 v 3 = 3 = 6s+7s≈7.69 m/s。
3
3.前 50 m 平均速度 v 1 = 1 =
4.(1)由表可知 s=1 318 km
59
t=4 h 55 min=12 h
全程的平均速度
1 318km
v= = 59 ≈268.07 km/h。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运动的快慢》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速度以及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学生要知道速度的物理定义以及公式,理解它的关键是要知道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等于速度,学生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由于它还与单位换算甚至与以后的加速运动都有关系,小学的数学中学生习惯于用长度表示速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二、目标分析1、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目标分析: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就是指能理解速度的公式并且明白各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就是指能运用公式进行有关速度的运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就是能辨别哪些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就是会计算某些运动的平均速度。
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单位换算,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与以前的单位换算不同以往都是10的几次方,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从变式训练上让学生体会。
关键是从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入手另外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四、支持条件在本课教学中可能用到的教学设备室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问题一: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二)、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速度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能力。
(3)通过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2)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3.公式推导: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引导学生推导出速度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速度的计算方法。
4.单位介绍:介绍速度的常用单位,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速度单位的换算。
5.互动讨论:在每个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穿插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运动快慢的相对性理解不足,容易混淆。
2.对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感到困难,难以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
3.对速度单位及其换算不够熟悉,容易在计算中出现错误。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跑步比赛、车辆行驶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互动白板:用于展示实验数据、公式推导和课堂讨论。
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的视觉和动手操作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物理概念,同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节奏。
初二物理说课稿10篇
初二物理说课稿10篇初二物理说课稿1我是来自南八家初中的田富,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上一节讲述的是“运动的描述”,通过这一节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运动”,而本节课教材通过“想想议议”栏目提出问题(“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课题,并且学生讨论总结后直接得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学习过计算速度和路程的问题,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二、学生分析中学生对速度、路程等物理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本节课还是喜欢物理又害怕难,喜欢的是以前接触过速度的计算,怕的是利用物理公式解决速度问题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数学底子薄的学生。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的重要。
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现象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四、重点难点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难点: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当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速度单位的换算。
六、教学程序设计(一)课题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2004年奥运会上刘翔夺冠”的实录引入课题。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导入课题,更具有吸引力,效果要比教材“想象议议”引入更好。
教师提问:刘翔用了12秒88跑完了110米,你们想知道他有多么快吗?(二)新授课程1、首先学生看教材“想想议议”栏目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
初二物理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初二物理运动的快慢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初二物理课程中关于运动的快慢的章节,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机械运动,如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并对速度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运动快慢的理解,通过引入速度的计算和比较,使学生对物体运动的快慢有更直观的认识。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下:1. 深化速度概念: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速度不仅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包括运动的方向。
2. 掌握速度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如何通过距离和时间计算速度,并能进行速度之间的比较。
3. 实际应用:将速度的计算应用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主要内容: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 速度的计算:速度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4. 速度的比较:通过比较速度的大小,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熟练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进行速度之间的比较,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速度单位的换算。
(3)速度之间的比较。
2. 教学难点:(1)速度方向的理解。
(2)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将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运动快慢的相关知识。
四、说教法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 启发法:在引入新知识时,我采用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1.3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很高兴能参加本次职称竞聘说课,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下面我将从以下五大板块阐述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理解和掌握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说学生学情分析因为本学期开始,我就把学生分成八个学习小组,探究互助、合作探究性教学模式,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合作探究的意识。
加之他们刚涉及物理领域,对新知事物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为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将成为本节的主线。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实验探究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法:合作探究、观察、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教师提前发放导学案,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版块的内容)1、组长汇报各组长汇报本组同学的导学案书写情况,和预习过程存在的问题,教师板书把问题写在黑板上,请其他组同学回答,能解答的组加一分。
级物理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级物理运动的快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运动的快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运动的快慢”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节是在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以及“运动的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关知识。
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又为后面学习“力与运动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节内容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速度的概念,然后介绍了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最后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内容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但对于如何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还比较模糊。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等方式,逐步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速度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速度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速度公式的应用。
2、教学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3节移动的缓慢(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3节移动的缓慢(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以及其区别。
2.能够判断各类物体的运动状态,了解各类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规律。
3.明确运动的快慢、远近等概念。
二、教学重点:1.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以及其区别。
2.能够判断各类物体的运动状态,了解各类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1.如何区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如何分析和判断各类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教学内容:1.速度和速度变化。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运动的快慢、远近等基本概念。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
2.示范法。
3.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学生自由探究的方式,发现物体在运动中的规律。
2.讲解新知识1.引入速度的概念,介绍速度公式、单位和计算方法。
2.介绍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区别。
3.掌握运动的快慢、远近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3.梳理重难点结合教材,针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其差异和联系。
4.巩固练根据教师提供的运动方程和速度公式,进行巩固训练。
5.拓展延伸1.进一步介绍力的概念及其种类。
2.研究简单的物理实验,如小车斜面运动实验、黑匣子实验等。
七、板书设计:- 运动的快慢、远近等基本概念。
- 速度公式及其表示方法。
-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区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对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不太理解,需要再次进行巩固和练习。
下一步,将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运动的快慢》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运动的快慢》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运动的快慢》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的教学内容学生对物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中学生进行了不少的有关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公式的理解和有关单位的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时间,路程,速度的概念。
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公式,v=s/t的物理意义和使用方法。
本届九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但后进生面大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关注他们教学过程中要从易到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活动。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
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
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运动的快慢》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班级的教学内容同学对物理有了确定的了解,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学问基础上,同学对运动和静止有了确定的熟识后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学问。
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确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把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学问去处理解决简洁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在学校六班级的数学中同学进行了不少的有关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留意公式的理解和有关单位的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同学体验时间,路程,速度的概念。
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推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推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状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推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洁计算来把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分,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让同学把握公式,v=s/t的物理意义和使用方法。
本届九班级同学学习的乐观性和主动性较好,但后进生面大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关注他们教学过程中要从易到难,从同学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活动。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同学的学问水平和理解力气,不行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
因此,在教学中,依据我们同学的实际状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留意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
每个学问点都尽量从同学生疏的生活现象动身,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关怀同学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使同学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学问的喜悦,从而激发同学学习物理的爱好。
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状况(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洁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经受观看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洁描述所观看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看力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上一节讲述的是“运动的描述”,通过这一节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运动”,而本节课教材通过“想想议议”栏目提出问题(“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课题,并且学生讨论总结后直接得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学习过计算速度和路程的问题,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二、学生分析
中学生对速度、路程等物理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本节课还是喜欢物理又害怕难,喜欢的是以前接触过速度的计算,怕的是利用物理公式解决速度问题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数学底子薄的学生。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的重要。
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现象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
四、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难点: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
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当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速度单位的换算。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课题引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2004年奥运会上刘翔夺冠”的实录引入课题。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导入课题,更具有吸引力,效果要比教材“想象议议”引入更好。
教师提问:刘翔用了12秒88跑完了110米,你们想知道他有多么快吗?
(二)新授课程
1、首先学生看教材“想想议议”栏目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
教师也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
蜗牛在地面沿直线爬行、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沿直线飞行,他们的运动情况有何区别?
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他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然后让学生继续讨论:生活中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待充分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几个办法。
(1)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远的运动的快。
如,二人同时同地出发,走在前面的运动的快。
(2)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如,百米赛跑,先到终点的运动的快。
(3)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1s内通过路程远的运动的快。
从而引入速度的概念,引入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学生对速度的认识:
(1)物理意义(2)定义(3)公式(4)国际单位、常用单位
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1.3-2,认识汽车的速度表。
让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并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练习,如:1m/s=_____km/h;5m/s=_____km/h;72km/h=_____m/s
2、在生活中,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吗?机械运动时怎样分类的?哪类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想想议议”,学生会发现,甲图中的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运动的路线是直线,乙图中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的路线也是直线。
在此基础上,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还应让学生了解,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公式v=s/t计算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3、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学会使用公式v=s/t及变形公式s=vt、t=s/v 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练习过程中,应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
养成先分析,在解题的良好习惯。
4.小结:新授课后,组织学生讨论“是否还有疑点?”,并对本节课做简单的总结。
5、完成达标测试,展示答案,集体纠正。
6、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学物理
七、板书设计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二匀速直线运动
1物理意义 1概念
2定义 2变速直线运动3公式:v=s/t 3平均速度
4单位:1m/s=3.6km/h
八、教学效果
本节通过教材及身边的实例,科学、规范的引入速度的概念。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素的概念,同时也提高了运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了建立速度概念的思想方法。
对于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并掌握,但解题时过程不规范还应课下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