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词三首 (2)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堂教学课件2)古诗词三首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堂教学课件2)古诗词三首

返 回
交流与讨论
1.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景。现在请和同桌 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
2.诗人想干什么?他的家乡在哪儿?请你在教室 的地图上找找诗人家乡的具体位置。
返回
秋 思 古诗朗诵 音乐欣赏 古诗朗诵 古诗赏析 注 返回 交流与讨论 释
妆台秋思 音乐欣 赏
返 回

古诗朗 诵
返回
【注释】
1. 泊船:停船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 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返回
“绿”的故事
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以一个“绿”字写活了 初春江南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色。“绿”形容词活 用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是吹绿的意思,用得绝妙。春风所到之处无 不染绿,这就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春风被拟人化了,正 是“绿”的妙处。 传说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 十多个动词,总感觉诗歌不够鲜活,最后选定了“绿” 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 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春风又绿江南岸” 则不仅叙述出春风已来到江南,而且描绘出绿草如茵的 江南之春,这怎能不让游子长叹一声——“明月何时照 我还”呢? 返回
返 回
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一路上的风景,也有了峰 古诗赏析回路转的意思。一程又一程,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坐在马上, 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 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写的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 地。榆关是山海关,“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语言,犹如 “那厮”“那处”,人在什么时候会脱口而出俗语,很显然 是在放松和高兴的时候。这一句,表明了作者的心情是颇有 些激动,甚至有些豪迈的。 夜深千帐灯,写出了皇上远行时候的壮观。想象一下那 个场景吧,风雪中,蓝得发黑的夜空下,一个个帐篷里透出 暖色调的黄色油灯,在群山里,一路绵延过去,是多么壮观 的景象! 风一更,雪一更。一更是指时间,和上面的一程所指的 路程对仗工整。风雪夜,作者失眠了,于是数着更数,感慨 万千,又开始思乡了。不是故园无此声,而是在故园有亲人,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5.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舟过安仁》【新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5.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舟过安仁》【新版】

【棹:船桨。】
两个小孩子坐在一只小船上,他们收起了竹篙, 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怪不得。】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 为了遮雨,而是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理解品析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诗人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他当时的心情如何?
诗人发现两个小孩虽然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 而是收起竹篙,停下船桨。他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 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小孩的所作所为。
学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感受到了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 为,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 想与聪明。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后两句作者省略了什么?
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 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问顿解的愉 悦写了出来。
课文结构
舟 过 所见:渔船 小童 篙 棹 安 所悟:无雨张伞、借风行船 仁
充聪 满明 童伶 趣俐
课文主旨
《舟过安仁》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童充满童 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表现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对两个小孩子玩耍中透出 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可看出诗人的童心未泯。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听准 字音,注意古诗 的停顿和节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想一想:这首诗写了什么?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 是否正确,句子是否ຫໍສະໝຸດ 顺。说一说这首诗写了什么?
《舟过安仁》描写了一叶小渔船上两个 小童收槁停桨,想要撑伞为帆,催船前行的一副 充满童趣的画面。
我会写
zhē

结构:半包围 音序:Z 部首: 辶 组词:遮挡 遮住 造句:你用一块红布遮住 了我的眼。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5.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秋思】 【长相思】
“泊”:停船靠岸。
“泊船瓜洲”:把船停靠在瓜洲 的江岸上。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9)宋朝
•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世称荆公。宋神宗时,任宰 相,推行新法。
泊船瓜洲
京 口 \ 瓜 洲 \一 水间, 钟 山 \ 只 隔 \数 重 山 。 春 风 \ 又 绿 \江 南 岸 , 明 月 \ 何 时 \照 我 还 。
意万重:形容要 表达的意思很多。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秋天思念亲人 的情景。秋天到了,洛阳城里刮起了 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 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 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 打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诗人通 过写信和“开封”这两个细节的描写, 把客居他乡思念亲人的复杂的感情, 传神地表达出来了。
分析词义 •【京口: •【间】: •【数】: •【绿】: •【还】:
• 今江苏镇江。 • 隔开 • 几;几个。 • 这里用作动词, 指吹绿的意思。 • 回到家乡的意思 。
解释诗意
京口到瓜洲只有一水 之隔,京口到南京也只 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 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 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家 乡?

瓜 洲
jiàn
西
长 江 钟山

京口


——[唐]张籍
作者简介
• 张籍(约767——约830),唐朝诗人。字文 昌,吴郡(今属江苏)人。贞元进士,历任 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 古时称:“张水部”或“张司业” • 文学成就:张籍的乐府,世称“张王”

思Leabharlann [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①。 开封:把封好的 行人:这里指捎 复恐匆匆说不尽, 信拆开。 信的人。 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古诗词三首》答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三首》答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 1、C 2、B 3、 C
• 六、解释 • 1、(1)想要 (2)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 句意: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我想写 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可是要说的话太 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基础知识
• 2、(1),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 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故乡是没
5、古诗词三首
4560
基础知识
• 一、看拼音,写词语
• 洛阳
钟山
榆关
河畔
• 二、判断对错 • 1、× 2、 × 3、√ 4、 √ 5、 ×
• 三、选字组词 • 瓜洲 杭州 非洲 广州
• 洛阳
络绎
网络
笼络
• 四、辨字组词 • 沙洲 • 苏州 隔离 融洽 榆树 愉快 聒噪 括号
基础知识
• 五、选择正确的解释
有这种狂风朔雪的声音的。
• 七、判断 • 1、√ 2、× 3、 √ 4、 √ 5、 √
基础知识
• 八、语言表达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越是离家远 越觉得这话说到心坎儿上。身在异乡,心却无时无刻 不思念着家人,怀念着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一起品 尝月饼,一起赏月的那份惬意。
能力提升
• 八、阅读直通车 • (一)课内阅读
• (二)课外阅读
(2)风一更,雪一更
• 1、九月九日王维思念家乡的亲人。 • 2、重阳节。因为这一天是家人团聚之日。 • 3、慢 低缓
• 4、“倍”字,写出了思亲之深,让人感到作者思乡情 浓。
能力提升
• 日积月累 • 1、两 一
• 2、三
• 3、三


•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5 古诗词三首2秋思、长相思

5 古诗词三首2秋思、长相思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 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 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 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 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这首诗借助日常生 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 —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 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 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 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 切思念。
上阕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跋山涉水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 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 每个帐篷都点起了灯。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 深千帐灯。 ▶“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 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
▶“夜深千帐灯”, “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此行 队伍之庞大。
“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 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 出来。
以下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山一程,水一程
远离故乡,行军途中翻山越岭,跋山 涉水,行军十分艰难。
风一更,雪一更
一会刮风,一会下雪,天气非常恶劣。 上下两阕开头对仗,“一”字的运用, 有连续不绝的含义,使词风缠绵。
想像《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 一个小故事。
温馨提示:
1、又是一年秋风至,诗人独自一人站在洛阳 街头,心情怎样? 2、诗人作家书时,想起了谁,想说什么?他 作家书时的神情、动作是怎样的?他的内心 呢? 3、当行人即将起程,诗人又是怎样做的,他 的内心是怎样想的,他的神情、动作是怎样 的?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返回
下阕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 园无此声。 风雪交加

配套练习册5.古诗词三首参考答案

配套练习册5.古诗词三首参考答案

5.古诗词三首
轻松起步 1.杭州 亚洲 五洲四海 网络 洛阳 络绎不绝 榆树 榆钱 心情愉悦 2.chóng fā ①正确 ②这里指捎信的人 ③把封好的信拆开。 3 (1)到、吹、过 草木萌发 郁郁葱葱 杨柳依依
Hale Waihona Puke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行人临发又开封 4.(2)春风、明月 (2)风、雪 (3)浮云 快乐阅读 1.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 空荡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唯 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2.此诗是作者吊古怀乡之作,表达了作者对世事茫 茫的感叹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5 古诗词三首2-1

5 古诗词三首2-1
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默写《牧童》。
2、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认真倾听
自由朗读
个别读
诵读
想象
合作学习
交流
全班交流
理解词语Βιβλιοθήκη 谈感受感情朗读说诗句
谈感受
回答
自由发言
诵读感受
理解词语
想象
谈感受
回答
感情朗读
畅所欲言
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5、古诗词三首
《牧童》
《舟过安仁》
修改人:刘颖
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老师很想和大家一起来读读,大家愿意吗?你们喜欢哪一首?我们一起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收到美的熏陶。
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
1、诗人的生平。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出节奏。
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
这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孩子,展现的是美好的童年,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理解起来也较容易,因此可安排充足的时间,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最新版五年级上语文 5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2)

最新版五年级上语文 5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2)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

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是穿越千年时空的。

所以,教学中我利用他们的阅读期待,调动起学习的兴趣。

《牧童》
1.创设情境.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想象一下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同学们踊跃发言)
2.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读一读,我趁机说:“别着急,再听老师读一遍,并把节奏画出来。


3.自读自悟,感知诗的大意。

(1)学生大声朗读。

(2)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诗的意思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借助工具书)
4.研读与赏析找同学上台给大家讲讲这首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

5.精读诗句,领略诗境诗情。

6.在演一演的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

有的把诗变成琅琅上口的歌曲、有的几个人分配角色表演......,甚至吹笛子、画一幅原野图等,非常有趣。

讲《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时,同学们表演欲望更加强烈。

收获:同学们在自读自悟中,理解了诗的意思。

在形式多样的表
演中,感受诗的意境。

不足:还要在表演中加强练习,有的同学比较拘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2.《舟过安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2.《舟过安仁》
人 教版五年级下册语 文
5
古诗词三首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他是南宋杰出的诗
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 “中
兴四大家” 之一。 杨万里一生写作极为勤奋,相传
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
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
舟过安仁
读 准 字 音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Βιβλιοθήκη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zhē 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 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 受到了什么?
“张、使风”表现出两个孩子的 淘气、可爱和天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思 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 对两个小孩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 的赞赏。
《舟过安仁》是 代诗人 的 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 者的 ,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 的 。我们还学过他写 的 。
gāo zhào
舟过安仁
读 出 节 奏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篙 棹 遮头 使风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 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 的喜爱,对两个小孩玩耍 中透出的聪明伶俐的赞赏。
《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 杨万 里 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 的是作者的 所见 ,后两句描写的 是作者的 所悟 。我们还学过他写 的 《小池》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5 古诗词三首》重点知识及课后练习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5 古诗词三首》重点知识及课后练习

|第二单元|5 古诗词三首一、生字词:1、易错字词:剥(bāo)莲蓬2、词语理解:弄:逗弄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茅檐:茅屋的屋檐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二、诗词译文及理解:1、《牧童》: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黄昏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秋思》》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秋思》》附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恐:害怕;担心。】 【行人:课文中指捎信的人。】 【说不尽:表达不完全。】 【开封:课文中指把封好的信拆开。】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捎信
之人即将出发时又把封好的信拆开。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理解品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走进作者
张籍:(约767~约830),字文
昌,唐代诗人。张籍的乐府诗与王
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主要作品:《张司业集》。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背景
《秋思》:在唐代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
生,离家十年的诗人身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家人 的消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遇见家乡故人,并托他捎 信给家人。在此情此景下,写下了这首诗。

结构:左右 音序:L 部首:氵 组词:洛阳 洛河 造句:洛阳是一座历史悠 久的古城。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氵” 呈弧形分布,“口”略扁。
luò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梳理文意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欲:想要。】 【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想要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诉说。
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秋风怎么可能见到呢?诗人为什么说“见秋风”? 这一句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想到春天去了,有 再来的时候,而自己归乡无期,诗人提到月亮,一是
因为自己夜宿瓜洲,二是因为明月蕴含着团圆之意。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心理描写
这是对诗人的心理描写。“欲”字紧承“见秋 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秋风乍起,吹起他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作业本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答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作业本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答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作业本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答案5 古诗词三首1、默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泊(bó√ pō)船瓜洲数重山(chónɡ√ zhònɡ)(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可以换成哪些字?诗中用“绿”字好在哪里?答:“绿”可以换成“到”、“过”、“入”、“满”等字。

诗中用“绿”使全诗出神入化。

用“绿”,有春天的色彩感觉,让人满目绿色,春天气息感受无遗;也有动感,好像春风将绿色带到江南,吹过,然后江南便开始变绿。

(3)像“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样借月亮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还有很多。

请把下列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连一连。

举头望明月清泉石上流野旷天低树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江清月近人明月松间照低头思故乡2、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张籍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张籍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3、把下面这首词补充完整,完成练习。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读下面的语句,你各想到了那一个成语?山一程,水一程(跋山涉水)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2)读《长相思》,你发现词人身在哪里?心在何处?你能感受到词人的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词人身在征途,心在家乡,我能感受到词人的思念家乡和思念家人的思想感情。

远方的朋友:您好!因为你们的信任,所以我一直在努力之中……网络朋友:wyr51518882013/9/17。

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教参)全册电子书资料-第2单元5课古诗词三首

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教参)全册电子书资料-第2单元5课古诗词三首

第二组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

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

《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

《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

《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

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让学生策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写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的想象作文,“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表达方法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习作。

教师教学时,应整体关照本组的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1课时,“展示台”1课时。

5古诗词三首一、教材解读《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5.古诗词三首

5.古诗词三首
诗意:秋风乍起,客居在洛阳城的诗人 想给在家乡的亲人写封信,可是要说的话 太多了,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信写好后,有担心匆匆写的信不能把 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的人 要出发的时候,又拆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复恐匆匆说不尽 ,
行人临发又开封 。
“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 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 “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 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 对这封“说明书万重”家书的重 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 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第二组
• 单元主题:“思乡情”,选编了三首 思乡的诗词和三篇散文,从不同角度 表现游子们浓浓的思乡情。
• 单元要求: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 的感情;学习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 达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抓字眼,明诗意。 3.想意境,悟诗情。
泊船瓜洲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复;“又”的意思。
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临;马上,接近。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程: 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 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 即今山海关。 那畔: 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 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 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整夜风雪交加。 聒: 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 故乡。 此声: 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2018年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内课外同步阅读训练卷5.古诗词三首(含答案)

2018年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内课外同步阅读训练卷5.古诗词三首(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同步阅读训练卷5、古诗词三首【课内片段阅读】片段一:(一)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

归来饱饭黄昏后,。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前两行词句给我们以和上的感受。

放眼望去,;侧耳倾听,。

3、诗中有、有情、有人物、有,这生动的一幕由及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4、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的向往。

片段二:(二)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问法一】1、按原文填空。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

3、这几句话写出了一家五口人的哪些活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一词,含有怎样的情味?【问法二】1、此词的作者为代词人,“清平乐”为,“村居”是。

你还知道的词牌名有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3、词中“”这个句子形象地勾勒出江南农村的景色。

4、用“~~”画出词中描写老两口安详、愉快的生活场景的句子。

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乐趣?【课外同步阅读】(一)桑茶坑道中(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诗中加点的“着”字应该读()。

A、zhe B、zháo C、zhuó2、仔细读本诗,你觉得“草满花堤水满溪”中的“满”字应该解释为()。

A、全部B、里面充满,没有剩余的地方C、达到容量或时间的限度3、这是诗人在江南旅途中记下的一幅风光小景,读后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与的和谐。

(二)我爱牵牛花去年,我家院子里种了许多牵牛花。

她的嫩叶、花朵缀满了篱笆,把我家院子打扮得像一座美丽的别墅。

牵牛花最乐于攀登,勇敢地越过障碍,向着高处攀登。

她那纤细而坚韧的茎蔓,在篱笆上千方百计地穿过缝隙,围着篱笆杆缠呀缠,盘呀盘,把篱笆编织得不透风,就像巧姑娘在用竹篾纺织花篮,叉似在飞针走线制作美丽的刺绣。

距篱笆不远处有一棵挺拔的柏树。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词三首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 灯。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 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 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 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 帐篷,每个帐篷都点起了 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雪, 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 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 来,故乡是没有这种狂风暴 雨的声音的。
纳兰性德,满 州人,清代词 人,文学成就 以词为最,现 存词三百四十 二首。时人誉 “清代第一词 人”
在纳兰性德九年的侍卫生涯中, 多次随从康熙出巡,足迹至塞外、 关东、山西与江南等地。由于经 常护随康熙到塞北与关外巡视, 熟睹漠北之景,对行役之苦有深 刻体验,固而他写下了大量边塞 词。1681年,作者护驾巡视辽 东,写下了此词。
“山一程,水一程” 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 行军之艰难。 “风一更,雪一更” 说明环境恶劣,风狂雨大, 将士们的睡梦被无情打断了 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千帐灯” 说明了军帐之多,此行 队伍庞大。
“故园无此声”
全词共出现5种意象,即:
山、水、灯、风、雪。 山水意象寓征途羁旅之 苦,风雪意象寓怀乡思 归之情。
(3)信写好后,又担心刚才太匆忙, 不能把自己的的意思完全表达出 来。 (4)当送信的人要出发的时候,又 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 么的情感?
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 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能江 胜 日 景 江 不水 火 出 旧 南 忆绿 , 江 曾 好 江如 春 花 谙 , 南蓝 来 红 。 风 ?,
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思想家。 字介甫,晚年号 半山,北宋临川 人。年轻时,中 进士,任过宰相, 诗常常以梅、松、 竹为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自由读全诗,借助拼音读诗句,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4、自学生字词语。

5、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

6、诵读全诗,发挥想象,这三首诗词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7、资料链接:
词:文体名称,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唱歌,故唐、五代时多称“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词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为上、下阕。

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二、预习交流、检测
1、自己读,小组间赛读。

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提示“乐”、“亡”、“剥”、“遮”的读音。

2、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
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
3、师生互动交流对词语及诗词大意的理解及疑难的词句。

4、自己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这三首古诗词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到怎样
的乐趣?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

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5、抄写生字。

教师示范“蓑”写法。

三、导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学习新课
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
⑴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铺”、“六七里”,让你感觉到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从“弄”字,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⑵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
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2、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
(1)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探究弄懂。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①“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
②“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怪生”一词,说明了诗人,原来是。

(3)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诗人喜欢他们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4)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

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现出来。

3、学习《清平乐·村居》
(1)导入。

同学们,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

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

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词,有好多种类型。

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

如:“卜算子咏梅”、“清平乐”……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南宋著名的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是词牌名。

“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2)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3)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4)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想象人物之间的对话,小组内练习交流。

(5)文中的三个儿子分别在干什么?他们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大儿子正在,他想:
二儿子正在,他想:
三儿子正在,他想:
(6)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7)结合自己的感悟,练习有感情朗读全文,把握这首词的大概内容。

能有感情地背诵。

(三)拓展延伸
(1)选择喜欢的一首诗或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四)达标检测
1、《牧童》的作者是,字。

《舟过安仁》的作者是代诗人。

《清平乐村居》的作者辛弃疾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着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2、先解释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横:弄:
句意:
(2)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篙:棹:
句意: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
句意:
3、根据课文填空。

(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

诗中有景——这景是,诗中有情——这情是。

诗中有人——这人是,诗中有声——这声是。

(2)联系《舟过安仁》一诗填空。

诗中有作者的所见——这所见是
诗中也有作者的所悟——这所悟是
4、我当小法官。

①《牧童》一诗描写一位牧童在黑夜里渴望看月的烦躁心情。

()
②“不脱蓑衣卧月明”是指作者在酒醉之中听到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在相互逗趣、取乐。

5、选取《清平乐村居》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7、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