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基本情况介绍
我的家乡——株洲旅游
Copyright © 2012 Andy Guo. All rights reserved。
云阳山风景名胜区
古南岳
云阳山风景区位于茶陵县县城北部,总面 积8688.48公顷,其自然景观秀丽神奇, 神农文化源远流长,宗教氛围异常浓厚,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一处难得的集生态 旅游、避暑度假、朝圣祭奠于一体的综合 性城市森林公园。
16
Copyright © 2012 Andy Guo. All rights reserved。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炎陵红军 标语博物馆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中国第一个红 色县级政权,2004年底被国家旅游
功创4 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
市。Copyright © 2012 Andy Guo. All rights reserved。
株洲景点
景点篇章
古韵株洲 生态株洲 红色株洲 欢乐株洲 5
景点篇章 特色株洲
古韵株洲 生态株洲 红色株洲 欢乐株洲
古韵株洲
株洲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中华民族古老文明而在这里孕育、发 展、辉煌。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这里种五谷、尝百草、始作耒耜、 教人耕种,创造了中华民族文明之源的农耕文化,将中华民族的“根” 定格在五千年前的“茶乡之民鹿原陂上”。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款的 炎帝陵,被誉为“神州第一陵”,现在成为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圣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景区。
我的家乡——株洲
【目录页】
1 株洲简介 2 株洲地图 3 景点介绍
2
株洲简介
株洲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腹地湖南省东部、江南湘江下游。株洲 地处亚热带地区,全年气候分明,风景秀丽,环境整洁。因而拥有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 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株洲也是一座自然风光名城。“天下第一 洞”桃源洞古木参天,与江西革命圣地井冈山风景区连成一体,是旅 游观光、疗养避暑的佳境。
株洲概况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北望武汉、南瞰广州,东接赣、浙、沪,西临云、贵、川,是湖南省“长、株、潭金三角”的重要一角。
株洲市现辖醴陵市、株洲县、攸县、茶陵县、炎陵县和城市四区以及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全市总面积1.14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428平方公里。
全市总人口368万人,其中市区68万人。
株洲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京广、浙赣、湘里黔三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
株洲火车站是全国五大客货运输特级站之一,新扩建的株洲北站,是全国最大货运编组站,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北京至广州的107国道、上海至昆明的320国道和北京至珠海的高速公路均经过株洲。
航空距长沙黄花机场60公里,从株洲到黄花机场已全部由高速公路连通。
四季通航的湘江绕城而过,千吨级轮船经洞庭湖可直通长江。
株洲工业实力雄厚,门类齐全,是湖南重要的工业基地。
全市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2000多家,其中在中型企业60家,跻身全国500强之列的企业5家,国家一级企业3家,二级企业20家。
不少企业和产品享誉中外,素有电力机车的摇篮、有色金属冶炼之乡、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基地、化工基地、陶瓷烟花鞭炮生产基地之称。
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株洲已形成一个以冶金、机械、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原材料生产和制造工业为主体的江南工业重镇。
发达的工业吸引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员,全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40余个,科技人员8万多人,居全国同等规模城市前列,为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较好的人才智力和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获得各类各级重大科技成果奖1600多项,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已达45%以上。
市内有大专院校3所,中等专业学校7所,各部门、各企业办的职大、夜大和中专、技校49所,为株洲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类人才。
株洲市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现日供水能力达115吨,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八位。
全市生活煤气入户率达65%电力供应充足,市内建有40万千瓦火力发电厂一座,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的第二期扩建工程已经国家经贸委批准立项,正在全力筹建之中。
1802-湖南省株洲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株洲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株洲政府门户网站编稿时间:2011-06-17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株洲市人口普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和全市普查登记对象[2]的支持配合下,通过3万多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工作,圆满完成了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3855609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58182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73789人,增长7.64 %。
年平均增长率为0.74 %。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063772户,家庭户人口为359409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8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相比,减少0.06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69100人,占51.07%;女性人口为1886509人,占48.9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22下降为104.38。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83527人,占15.13%;15-64岁人口为2908657人,占75.44%;65岁及以上人口为363425人,占9.43%。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3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6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78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063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32635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5075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2434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株洲市发展调查报告
株洲市发展调查报告株洲,古称建宁,又名槠州。
三国时东吴设置的建宁县治。
光绪《湘潭县志》引潭云《湘潭古城考》:“据《水经注》建宁有新旧二城:旧城在槠州,吴所立:其新城则朱亭、淦田间有古城基地是也。
”隋省建宁县入湘潭县。
以后至民间均为湘潭县辖镇。
自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定名株洲后,株洲之名沿用至今。
株洲也是炎黄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中华民族的始祖、农耕文化的创始人――炎帝神农氏,就长眠在株洲境内炎陵县鹿原坡,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炎帝陵名。
炎帝陵被称为“神州第一陵”,是普天下中华儿女寻根谒祖的圣地。
而“天下第一洞”桃园洞古木参天,与革命圣地井冈山风景区连成一体,是旅游观光、疗养避暑的佳境。
1997年落成的炎帝广场气势恢宏,号称当时亚洲第二大广场,成为株洲的标志和株洲人民休闲的最佳场所。
株洲的总面积为11272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为535平方千米,总人口376.9万,其中市区79.3万,非农业人口109.8万。
快速环道内城市建成区面积为98平方千米,人口与建成区面积已经基本符合"双百城市"要求。
株洲投资环境良好。
近年来相继被国家评为“全国绿化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近10多项光荣称号。
株洲既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又是新兴的工业城市。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和陶瓷等产业为支柱、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原材料生产和制造工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工业体系。
有上市公司8家。
世界五百强中,已经有9个在株洲投资了10个项目,如日本雅马哈、加拿大普惠、德国西门子、美国ABC、日本三菱,法国家乐福荷兰分公司,等等。
我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空对空导弹、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块硬质合金等50多个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都相继在这里诞生。
湖南省行政区划简明表
湖南省行政区划简明表湖南省行政区划简明表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国的省级行政区。
它位于中国的中部的长江中游地区,因湘江纵贯全境而得名。
湖南省东邻江西省,西连贵州省,南接广东省,北毗湖北省,是连接南北、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
在行政区划上,湖南省共辖14个地级行政区,包括13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
这些地级行政区又下辖98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4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44个县和3个自治县。
此外,湖南省还设有34个街道办事处、166个镇、93个乡和2个民族乡,负责基层治理。
这些地级行政区中,省会长沙市位于湘江下游,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除长沙外,株洲、湘潭、衡阳、岳阳、郴州、永州、怀化、常德、益阳、邵阳、娄底、张家界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区也具有各自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特点。
总体来说,湖南省的行政区划基本保持稳定,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部分地区的行政区划也在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这种调整和优化旨在更好地适应湖南在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推动湖南更好地融入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湖南省行政区划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的长江流域,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这个充满活力的省份,其行政区划的历史和现状不仅体现了湖南独特的地域特点,也反映了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
湖南省的行政区划可以追溯到秦朝,当时设立了长沙、衡山、桂阳、零陵等郡。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古老的郡县逐渐演变,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
至清朝,湖南省已基本形成今天的行政区划格局。
现代湖南省共有14个地级行政区,包括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张家界、益阳、郴州、永州、怀化、娄底、邵阳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这些地区根据地理、历史和文化等因素被划分为不同的市、县和区。
湖南省的行政区划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反映了湖南作为农业大省的地位,许多地区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其次,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湖南省的行政区划也充分考虑了民族分布和地方特色,如设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体现了湖南多元文化的特点。
株洲历年发展情况汇报
株洲历年发展情况汇报株洲,是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湘江中游,素有“湘资之乡”、“湘军之乡”、“铜都”、“破坏者之乡”、“中华石材之都”、“中国马铃薯之乡”等美誉。
株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湖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株洲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古代,但现代株洲的发展始于1950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株洲市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以下将从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方面对株洲历年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株洲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株洲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加之改革开放以来,株洲市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
目前,株洲市已经形成了以机械、化工、冶金、建材、医药、食品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
同时,株洲市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发展,助力株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株洲市的文化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株洲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株洲市加大了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挖掘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和节庆,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同时,株洲市还大力发展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了一大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为市民提供了更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再次,株洲市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株洲市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完善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配置。
目前,株洲市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教育体系,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中小学和高等院校,为青少年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同时,株洲市还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助力人才培养和社会教育发展。
最后,株洲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株洲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不断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
株洲高新区简介
株洲高新区简介
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株洲市湘江西岸,成立于1992年5月,是首批经国务院批准的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株洲高新区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全市争第一,全省争一流,全国争前移”的发展理念,依托株洲雄厚的工业基础、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先导、开放强区、环境发展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株洲高新区建成面积已达33平方公里,拥有“两环两道”和“七纵四横”的城区道路网络体系,水、电、气、通讯稳定通达,以栗雨中央商务区、湘水湾、神农城为代表的商务、教育、休闲、生活等配套日臻完善。
区内拥有工业企业37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66家,形成了先进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等四大主导产业,近年来又培育了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装备和节能环保两大新兴产业。
2011年,株洲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大关,达到1018亿元,成为全省继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千亿产业园”。
株洲市基本情况介绍
株洲基本情况株洲位于湖南东部、湘江中游,是中华始祖炎帝的劳作陵寝之地,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1万,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万。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评估,株洲的综合实力在全国6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56位,在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株洲现辖炎陵县、茶陵县、攸县、醴陵市、株洲县等五县(市)和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云龙示范区五区及株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是我国首批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目前已形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健康食品四大高科技产业,近期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环保节能、汽车及零部件等新型产业。
云龙示范区是全国两型建设试验区,位于长株潭南北交融的中心位置,在长株潭城市群“两纵两横”的结构布局占据东线重点发展轴的重要战略位置。
云龙示范区将接轨空港经济区,成为长株潭东部发展轴线的先锋阵地。
株洲是一座有底蕴、有特色、有灵气的“三老一新”城市。
“三老”:即“老祖宗福地”,中华民族始祖炎帝安寝在株洲炎陵县;“老工业基地”,株洲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老革命根据地”,株洲辖内的茶陵和炎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即株洲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新区。
同时,株洲还是一座开放包容的移民城市,人口来自五湖四海,没有地域保护,没有外来歧视,“同在一方热土,共创美好明天”是株洲鲜明的城市特色。
近年来,株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今日的株洲,众多发展优势汇集于此选择一座城市,投资一座城市,要看很多条件。
人文历史、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态环境、政策机遇、人才支撑、成本优势、市场半径等等,今日的株洲投资条件越来越好,众多的优势不断汇集。
株洲调研报告
株洲调研报告株洲调研报告一、引言株洲市位于中国湖南省南部,是湘中大地经济中心城市。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株洲市的发展情况、经济特点、投资环境和潜在发展机遇,为企业扩大市场和投资提供参考。
二、城市概况株洲市地处红色中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
株洲市总面积为9405平方公里,辖4个市辖区和7个县。
市区人口约150万,是湖南省第四大城市。
三、经济发展情况1. 产业结构:株洲市以重工业为主导,特别是钢铁、化工和机械制造业。
目前,钢铁和化工行业仍然是株洲市的支柱产业,为全市经济稳定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2. 经济增长:株洲市的经济增速稳定,2019年全市GDP达到2242.16亿元,同比增长7.8%。
3. 产业特色:株洲市长期以来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
随着国家的发展战略,目前株洲市正逐渐转型升级,加强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投资环境1. 政府支持:株洲市政府对企业发展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优惠政策。
例如,在土地使用、税收减免和人才引进等方面,都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企业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 交通便利:株洲市是湖南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市内拥有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路等多种交通方式。
这使得株洲市的物流和供应链具有优势,可以快速便捷地与全国各地进行货物流通和业务往来。
3. 人才优势:株洲市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拥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
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和科技支撑。
五、潜在发展机遇1. 市场潜力:株洲市作为湖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
消费升级和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2. 政策支持:国家对高新技术和绿色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株洲市正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为企业扩大市场和投资提供了政策红利。
3. 区位优势:株洲市地处湖南省中南部,与周边城市紧密连接。
株洲介绍
株洲:一个没有深圳繁华,没有广州现代,没有东莞和珠海发达的地方,但却充满了风情的一个地方。
如果说深圳广州之类的城市是走在时代尖端的现代女郎,充斥着潮流与诱惑,那么湖南株洲则是如小家碧玉一样温婉。
株洲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截至2006年,株洲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24个街道、66个镇、46个乡、1个民族乡。
株洲城市面积11262平方千米,市域户籍人口416万人(2006年)。
分为: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
(1)天元区:东、北以湘江河为界,南以群丰镇与雷打石镇界线为界,西以株洲市与湘潭市界线为界。
(2)芦淞区:东南以原郊区与株洲县界线为界,西以湘江河为界,北以白石港为河(老河),京广铁路(西边线)及建宁乡与明照线界线为界。
(3)荷塘区:东以株洲市与长沙市、原郊区与株洲县界线为界,南以明照乡与建宁乡界线为界,西以京广铁路(西边线)及白石港河(老河),为界,北以蝶屏乡与云田乡界线为界。
(4)石峰区:东以白石港河(老河)为界,南以湘江河为界,北以株洲市与各省市界线为界,西以株洲市与湘潭市界线为界。
-1.株洲基本不会成为地震,泥石流,海啸,龙卷风乃至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地方(和长沙一样)。
2.株洲很小,花个大半天就能把小城市逛个遍,很有小市民的闲适感。
3.炎帝陵,炎帝广场。
他老人家可是咱们华夏儿女的祖先,炎帝陵的祭祀活动还是很盛大的。
-4.公交车。
株洲的公交车系统那是相当的牛X的,据说是全国最先无人售票的,方便又经济,还有花花绿绿的广告,一道风景线。
5.电力机车厂。
株洲人造火车是很好很强大的,从第一辆电力机车到现在,机车厂已经为祖国的交通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6.同样,株洲的铁路运输也是很强的。
连学校外面炒年糕的大叔都说:啊,你是株洲的啊,那里火车好多啊~7.唐人神,太子奶。
支持民族企业,“每天一杯太子奶,天天补充乳酸菌~”8.桃源洞。
虽然蚊子很多,但是空气很好,据说有负离子,很舒服。
株洲概况
株洲概况株洲,位于湖南东部、湘江中游,是长株潭城市群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辖炎陵县、茶陵县、攸县、醴陵市、株洲县和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及株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11262平方公里、总人口382.8万,其中市区的总面积为535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00.2万。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74.8亿元,增长15.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8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45.5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405.5亿元,增长10.5%。
“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4.2%,较“十一五”加快2.8个百分点。
株洲交通优势明显,素有“南北通衢”之称。
京广、沪昆两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
京港澳、沪昆两条高速公路,106、320两条国道,以及正在建设的长株高速、武广客运专线绕城而过。
株洲工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很大。
“一五”时期,株洲被列为全国8个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国家在这里布点兴建了13个重点项目。
新中国100多项“全国第一”工业产品相继诞生于此。
全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1100多家、上市公司7家,来株洲投资的中央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分别达到9家、10家。
株洲科技实力雄厚,人力资源丰富。
拥有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17家、博士后工作站9个、各类科研开发机构56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6万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全市产业工人超过30万。
同时,拥有高等院校9所、职业院校42所,在校学生14.4万人。
近五年,共申报实施国家863计划项目23项。
株洲市场体系齐全,商贸流通发达。
作为中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物流中心之一,全市共有各类专业市场337个,年成交额过亿元的21个,其中芦淞市场群年成交额超过200亿元,享有中国十大服装市场、中国品牌市场、中国服饰名城的美誉。
株洲风景秀美,旅游资源丰富。
全市共有旅游景区(点)20多个,其中4A景区1个,3A景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地质公园各1个,国家和省级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各1条。
湖南省株洲市人口有多少株洲各个地区人口分布情况
湖南省株洲市⼈⼝有多少株洲各个地区⼈⼝分布情况
株洲市是湖南省长沙市南部的⼀个地级市,这⾥地处湘江下游,株洲市是湖南省重点⼯业城
市,同时也是新中国成⽴后⾸批重点建设的⼋个⼯业城市之⼀。
未来将是长株潭城市群中的核
⼼城市。
株洲市⾯积1.12万平⽅公⾥,⼈⼝401.6万⼈。
株洲市下辖4区、4县、代管1个县级醴陵市。
2016年,株洲市年末常住⼈⼝401.63万⼈,⽐
2015年增加1.58万⼈。
按城乡分,城镇⼈⼝257.4万⼈,乡村⼈⼝144.23万⼈;按性别分,男性
205.62万⼈,⼥性196.01万⼈。
⼈⼝⾃然增长率为6.96‰。
年末城镇化率为64.1%。
株洲属散杂
居民族地区,有46个少数民族,常住少数民族⼈⼝2.3万⼈,占全市总⼈⼝的0.56%,城市民族
⼯作社会化、多元化、繁杂化。
下⾯我们就来看看株洲各个地区⼈⼝分布情况吧。
天元区⼈⼝ 28.31万⼈
荷塘区⼈⼝ 31.39万⼈
芦淞区⼈⼝ 29.18万⼈
⽯峰区⼈⼝ 25.1万⼈
云龙⽰范区⼈⼝ 4.49万⼈
醴陵市⼈⼝ 95.8万⼈
攸县⼈⼝ 69.37万⼈
株洲县⼈⼝ 28.96万⼈
茶陵县⼈⼝ 57.84万⼈
炎陵县⼈⼝ 20.22万⼈。
湖南各县市基本情况
县(市)
位次
(2010)
人口
(2010)
密度
(2010)
位次
(2000)
人口
(2000)
浏阳市
1
1,278,928
256
1
1,307,572
宁乡县
2
1,168,056
401
2
1,247,218
耒阳市
3
1,150,241
434
4
1,180,235
新化县
4
1,110,910
2,078
江华县
64
4,702.94
694.72
62
11,445
1,691
蓝山县
65
4,700.41
694.35
45
14,625
2,160
新宁县
66
4,326.72
639.15
81
7,779
1,149
绥宁县
67
4,070.93
601.36
58
12,280
1,814
桑植县
68
3,953.27
583.98
1,603,796
236,915
24,719
3,652
长沙县
1
63,011.04
9,308.08
1
70,604
10,430
浏阳市
2
55,678.48
8,224.90
5
42,619
6,296
宁乡县
3
48,958.15
7,232.17
6
40,404
株洲市自然资源
株洲市自然资源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一座充满自然魅力的城市。
株洲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独特的自然禀赋。
下面将就株洲市的自然资源进行介绍。
地理环境:
株洲市地处湘江中游,拥有湘、资、澧三江汇聚之地,水资源丰富,河流纵横交错。
市境内山地起伏,丘陵起伏,地形多样,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
生长。
森林资源:
株洲市森林覆盖率较高,森林资源丰富。
市内有多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保
护了大量珍稀植物和动物种类。
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矿产资源:
株洲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铅、锌、锡、铜等金属矿产,以及煤炭、
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
这些矿产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需要科
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生态环境:
株洲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市内湿地、湖泊等生态景观
保持良好状态,生态环境优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保护好自然资源,让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是株洲市发展的重要目标。
总体而言,株洲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地理环境优越,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
了坚实基础。
未来,株洲市将继续致力于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促进经济繁荣与生态
平衡共存。
株洲市概况
湖南株洲发展概况一、株洲历史株洲,古称建宁,湖南省辖地级市。
为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接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省内衡阳、郴州二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
株洲市辖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4区,株洲县、攸县、茶陵县、炎陵县4县,代管县级醴陵市,此外设立有云龙示范区。
株洲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国老工业基地。
京广线、浙赣线和湘黔线在株洲交汇使株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
株洲是长株潭城市群三大核心之一,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部分。
此外株洲还拥有国家绿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从2006年开始,株洲一直保持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综合实力第一的称号。
二、行政区划三、经济社会发展概况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
不断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先进行列。
优势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轨道交通产业产值增长13.5%,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增长17.5%。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5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列入国家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第九次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
园区实力进一步提升,建成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增长18.5%。
非公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1.5%,占GDP比重达到57%,连续三年获评全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考核一等奖。
建筑业实现总产值410亿元,增长23.5%。
现代服务业加速提升。
出台了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发展重点,强化了政策措施,产业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民间金融中心挂牌设立,农信社改革顺利推进,引进和新组建各类金融机构9家。
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业,华强方特二期建设加速推进,攸州森林公园升格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茶陵县城创建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炎帝陵获批为全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株洲人文景观介绍
株洲县人文地理景观介绍前言渌水东来,湘江北去,仿佛穿越了无限的时空,积淀着历史与文明的精粹,于渌湘,这一方水土间悄然融汇。
千年毓秀,于斯为盛,株洲县历史悠久,生态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唐代诗人杜甫,唐监察御吏刘长卿,宋代学者朱熹等曾与此地吟诗作赋,传经讲学;一代伟人毛泽东曾于此考察农民运动,洒下红色种子,杨得志等七位共和国将军先后从这里走出;民间文化精彩纷呈——木雕、制鼓、剪纸、舞龙等展示出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一、区位介绍株洲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东临醴陵市、攸县,南连衡阳,西接湘潭县,北毗株洲市,辖14个乡镇,总面积1053.6平方公里,总人口35.1万。
“渌水东来,湘江北去”,故雅称“渌湘” 。
株洲县以平原、岗地为主,平原、岗地、丘陵、山地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27.7%、30%、16.4%和16.3%,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湘江自西南入境,由南向北流经全境,渌江由东向西,在渌口与湘江交汇,河溪纵横,遍布全县,构成全县网叶状叶脉式水系格局。
株洲县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为湘东重要门户,扼中原通往广东沿海之咽喉。
县城距铁路交通枢纽株洲仅15分钟路程,社会、经济、技术均与长、株、潭城市群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广泛接受其市场、技术、资金、信息、人才的辐射和影响。
随着特区造势空间的内移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全面实施,株洲县已成为湖南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被确定为全省招商引资重点县之一。
二、历史沿革舜帝南巡的足迹,开拓了渌湘"农耕文化”之路;6000年前“磨山文化“遗址,开启了渌湘人民勤劳智慧之门。
据史料记载,株洲县最早于三国时期吴孙亮太平二年(257年)置建宁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建宁,唐高祖李渊恢复,尔后李世民又废止,至此为湘潭县辖域。
民国23年(1934年),设湘潭县株洲镇;民国36年(1947年)湘潭县株洲镇和白关乡、昭阳乡合并为株洲乡。
1949年8与月12,成立湘潭县株洲区人民政府,辖株洲、藕灵二个乡;1951年5月,株洲从湘潭县划出成为县级市,归长沙专员公署管辖,原株洲镇和湘潭县第一区的太平桥乡、荷塘乡、龙洲乡、大京乡、白关乡、百井乡、南华乡和荷花乡的5个村为其行政区域;1956年3月,株洲市升为省辖市同时新设市郊区,1959年,析醴陵县的渌口镇、均坝乡、鸿仙乡、漂沙井乡、姚家坝乡、南阳桥乡、洲坪乡和湘潭县的朱亭镇、雷打石镇、伞铺乡、三门镇、三门乡、古岳峰乡、淦田镇、平山乡、太湖乡、八斗乡、龙凤乡、龙潭乡、砖桥乡、王十万乡等乡镇入株洲市郊区;1965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株洲县,从株洲市析置,以株洲市郊区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隶属株洲市管辖,至此成立株洲县至今。
株洲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关键词 :株洲 ;农民专业合作社 ;调研 中 图 分 类 号 :F 3 0 6 .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1株洲市农民专业合作杜基本现状 1 . 1 基 本 情 况 株洲市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 , 现辖 天元 、 芦淞 、 荷塘 、 石峰、 云龙 五区和醴陵市 、株洲县 、攸县 、茶陵县 、炎陵县 5县市 以 及 1 1 3 个 乡镇 。 目前 ,株 洲市农 民专业合作社 中,以种植业为 主的 1 9 0 0家 ,占总数 的 3 2 . 3 %;以养 殖业为 主的 2 0 7 7家 ,占 3 1 . 4 %;以农业生产资料购 买为主的 6 0 9家 ,占 7 . 8 %;以农产 品销售 为主的 6 0 3 家 ,占 1 1 . 9 %;以农产 品加工为主 的 1 3 2家 , 占2 . 3 %;以农 产 品运 输为 主 的 4 8家 , 占 0 . 6 %;以农 产 品贮 藏 为主 的 3 8家 ,占 0 . 8 %;从 事与农业生产 经营有关技术 、信 息等服务的 1 0 2 9家 ,占 1 6 . 7 %;其他 7 4 5家 ,占 1 1 . 9 %。 1 . 2发展成效 1 . 2 . 1 经济作物稳步发展 1 . 2 . 1 . 1 几种 主要经济作物 面积 和产量不 断增加 根据株 洲市 2 0 1 2年经 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 公报 ,2 0 1 2年蔬 菜播种面积为 5 . 8 7万 h m ,总产 1 3 3万 t ;水 果 2 . 2 万h m ,总 产1 1 . 6万 t ;茶 叶 2 3 6 0 h m ,总产 1 2 9 2 t ;果用 瓜 7 3 3 3 . 3 h m , 总产 1 5 . 3 4万 t 。 1 . 2 . 1 . 2经济作物 品种结构不 断优化 炎 陵黄桃 、茶 陵脐橙 、攸县南方早熟梨 以及株洲县 、天元 区的葡萄等 ,已形成一方产业 。 1 . 2 . 2农 产 品 质 量 不 断 提 升 1 . 2 . 2 . 1 农业标准化工作力度不 断加 大 2 0 0 9 2 0 1 2 年株洲市共制 ( 修) 定农业地方标准 2 6 个, 建立农 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4 8 个 ,9 2 个农产 品通过 “ 三品一标” 认 证。 1 . 2 . 2 . 2 农产 品质量安 全监督执法 不断加 强 为 确保市 民吃上放心农 产品 ,市 、县 两级成立 了 1 1 个农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 中心 ( 站 ),同时在 乡镇 、批发市 场、 超市 、 农 贸市场建立 了农残速测站 4 O 个, 确保 了农产 品质量 。 1 . 2 . 3农 业 产 业 化 迅 速 发 展 目前 ,株 洲市农 业产 业化 主要 呈现 出 以下 几个 特点 :一 是 品牌 建设成绩 喜人 。截 止 2 0 1 2年 ,株 洲市共 培育 了 2个 国 家农产 品地理标志 、4个 中国驰名商标 、3个 中国名牌产品 、3 个湖南名牌农产 品,品牌 总数位居 全省前列 。二 是休 闲农业发 展迅速 。上星级农庄不断 出现 ,现 已分别拥有省 五星级 、四星 级 、三星级休 闲农庄 7家 、1 0家 、5家 ,其 中年经 营总收入过 5 0 0万元的农 庄达 9家。 2株洲市农 民专业合 作社发展 存在 问题
株洲的特点描述
株洲的特点描述
株洲是湖南省的一个城市,也是中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下面将从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四个方面介绍株洲的特点。
一、地理
株洲地处湖南省中部,东临长沙,南连衡阳,北邻湘潭,西接岳阳。
位于太阳山和石
羊山之间,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为丘陵和平原。
境内多山、多水,地质构造复杂,资源丰富。
二、历史
株洲历史悠久,是一个有着三千年文明史的古城。
早在新石器时代,株洲就有人类生息,春秋时期,楚国的工商业中心设于此地。
明清时期,株洲成为驿站、商贾交易之地。
近现代,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开发利用,株洲逐渐形成了军事、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的
功能。
三、文化
株洲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境内有楚国古城、太阳山石窟、陈子昂故居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
此外,株洲还有众多的民间文化传统,如雕花楼、湘绣、武舞等。
株洲的文化成果令人叹服,杜甫等文化名人,留下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经济
株洲是一个工业城市,为全国重要的车辆及机械设备生产基地之一。
经济发展的核心
是株洲板块工业园区、株洲开发区等经济开发区,其内涵具有明显的现代化和产业化特征。
与此同时,株洲还拥有独特的资源和地理条件,如石英砂、水泥、红矿、铜矿、千佛山景
区等,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前来,推动了株洲经济的发展。
总之,株洲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吸
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发展,探索并分享这座城市的魅力。
株洲优生活
株洲优生活
株洲,一个位于湖南省中部的城市,素有“湘北明珠”之称。
这座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让这里成为了一个拥有优质生活的城市。
首先,株洲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这里山水相依,风景秀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
橘子洲头、岳麓山、石峰山等景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其次,株洲拥有优越的城市发展环境。
作为湖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株洲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发达的经济。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各种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交通便利,商业繁荣。
人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到现代化的便利和舒适。
最后,株洲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作为湖南省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株洲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传统。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的民俗风情,让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株洲,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到优质的生活。
这里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现代化的城市设施,丰富的文化底蕴,让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株洲,真的是一个拥有优质生活的城市。
简单的介绍株洲一年级
简单的介绍株洲一年级
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在东经112。
6°--114°,北纬26°--28°之间,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也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长、株、潭“金三角”一隅。
株洲古称建宁,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郡。
唐太宗贞观元年,建宁并入湘潭。
古时,当地多槠树,湘江过而多沙洲,故株洲又称槠洲。
到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为株洲。
株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中华民族的始祖、农耕文化的创始人炎帝神农氏,就长眠在株洲境内炎陵县鹿原陂。
株洲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无霜期在286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C至18°C,是名副其实的膏腴之地。
株洲市重点风景名胜区共有4处,其中国家级的有炎陵县炎帝陵1处,省级的有炎陵县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株洲县大京风景区、茶陵县云阳山森林公园。
景观:炎帝陵、桃源洞、湘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洲基本情况
株洲位于湖南东部、湘江中游,是中华始祖炎帝的劳作陵寝之地,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1万,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万。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评估,株洲的综合实力在全国6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56位,在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株洲现辖炎陵县、茶陵县、攸县、醴陵市、株洲县等五县(市)和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云龙示范区五区及株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是我国首批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目前已形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健康食品四大高科技产业,近期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环保节能、汽车及零部件等新型产业。
云龙示范区是全国两型建设试验区,位于长株潭南北交融的中心位置,在长株潭城市群“两纵两横”的结构布局占据东线重点发展轴的重要战略位置。
云龙示范区将接轨空港经济区,成为长株潭东部发展轴线的先锋阵地。
株洲是一座有底蕴、有特色、有灵气的“三老一新”城市。
“三老”:即“老祖宗福地”,中华民族始祖炎帝安寝在株洲炎陵县;“老工业基地”,株洲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老革命根据地”,株洲辖内的茶陵和炎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即株洲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新区。
同时,株洲还是一座开放包容的移民城市,人口来自五湖四海,没有地域保护,没有外来歧视,“同在一方热土,共创美好明天”是株洲鲜明的城市特色。
近年来,株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今日的株洲,众多发展优势汇集于此
选择一座城市,投资一座城市,要看很多条件。
人文历史、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态环境、政策机遇、人才支撑、成本优势、市场半径等等,今日的株洲投资条件越来越好,众多的优势不断汇集。
1、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株洲素有“南北通衢”之称。
目前,株洲基本构建了以京广、沪昆两条高速铁路,京港澳、岳深和沪昆三条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骨架的对外交通网络,高铁的开通,到北京只要6个小时,到深圳仅需3个小时。
同时,千吨级船舶可经湘江入长江达上海。
从市区到黄花机场飞抵深圳,行程不到2个小时。
便捷畅通的交通,使株洲这座既不靠海,也不沿边的城市可以很快地融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发达经济圈。
到株洲投资创业,能让企业的物流成本更加低廉。
2、有基础坚实的工业优势。
株洲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100多个“第一”,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之都”,是亚洲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硬质合金研制基地、电动汽车研制基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和陶瓷等产业为支柱,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工业体系。
现有规模工业企业1300多家,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有4家。
在株投资的世界500强和中央企业达40家。
德国西门子、美国ABC、日本三菱、法国家乐福和中航工业、中国五矿等已落户株洲创业。
3、有引领发展的人才优势。
株洲先后8次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拥有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45个、博士后工作站6个,高等院校7所、企业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
株洲是中南地区首屈一指的职业教育基地,有各类职业技术院校48所。
正在建设的职业教育大学城每年可输送毕业生近10万人,可承接15万人“订单式”培训,能够满足企业大量的技术工人和劳动力需求。
4、有让人心动的市场和成本优势。
株洲因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连通南北,贯穿东西,有广阔的腹地市场,特别是中部正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为产品销售提供了极大的市场需求。
同时,株洲的劳动力、水、电、土地等生产要素平均使用价格相对低廉,工业用电价格为0.59—0.81元/千瓦时,工业用水2.35元/吨,最低工资标准每月为1020元,与沿海地区相比,低30%左右。
5、有多重叠加的政策优势。
株洲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地,是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区域,是国家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的重要城市,是国家推进罗霄山脉连片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国家对东中西部的支持政策在株洲全面汇聚,这是一个难得的政策洼地。
6、有生态宜居的环境优势。
株洲是一块宜居宜业的宝地,天蓝地绿、山清水秀。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1.5%,城区绿化率达到50%,境内国家森林公园神农谷,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在14万个以上,有“亚洲第一天然氧吧”之称。
拥有云阳山、酒仙湖、方特欢乐世界、神农城等6个国家4A 级景区。
目前,已成功创建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荣获全国综治工作四连冠,被评为”湖南省最干净城市”。
我们可以很自信地说,今日山清水秀、风景绮丽的株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魅力和吸引力。
二、今日的株洲,将为投资者提供宝贵的发展机会
今日的株洲发展,又一次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正在奋力打造株洲发展的升级版。
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是株洲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时期,蕴藏着宝贵的投资机会。
1、我们将立足产业大转型、城乡大变样、民生大改善,全力推进一批重大的产业发展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民生改善项目和生态环境项目建设。
2、我们将立足工业园区大建设,加快推进一个国家级高新区、一个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和七个省级高新区的建设,大力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打造产业新区和工业新城。
3、我们将立足传统产业的大升级,在具有明显优势的轨道交通、航空产业、汽车产业、服饰产业、陶瓷产业,打造五个千亿产业集群和一个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基地。
4、我们将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发展,大力打造一城一基地一产业。
即:打造新能源示范城,打造中部地区现代中医药产业精深加工和健康养生基地,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而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是深圳的强项,合作前景尤其广阔。
5、我们将立足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全力打造辐射中南地区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职业教育城,全力打造一批标志性的城市综合体、重点商业圈和文化精品项目,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为株洲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6、我们将立足旅游产业大升级,发挥资源优势,打好炎帝牌、红色牌、生态牌、工业牌,推进旅游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转变,打造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7、我们将立足现代农业大推进,根据我市农业的特殊禀赋,大力提升沿106国道发展走廊,用力打造近郊都市农业圈、中郊特色农业圈和远郊生态农业圈,全力做强新农村建设8个示范片区。
三、今日的株洲,正在打造让人舒心的投资环境
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
我们将始终坚持发展为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环境为重的工作理念,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老总,擦亮“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的名片,全力打造让广大投资者安心、放心、舒心的投资环境。
1、着力提高行政效能。
本届政府履新以来,我们提出打造“效能政府”的执政理念。
对于在株洲发展的企业,实行“两减一提”:一是“减政”,减少生产经营许可事项和投资审批事项, 该取消的一律取消、能简化的一律简化、需下放的一律下放;健全完善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努力实现与周边地市相比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时间最短、审批效率最高。
二是“减负”,落实好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继续减少行政事业性和服务性收费。
在园区施行“零收费”政策,除国家、省规定统一征收的税费外,不再对园区企业征收任何地方性收费。
三
是“提效”,即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能,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想方设法解决,立刻办;对因环境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依法依规处置,马上办;对出台的企业帮扶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快速办。
2、着力强化要素保障。
用地方面,我们正在集中全市力量,加大征地拆迁力度,努力做到用好存量、盘活增量,切实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融资方面,我们正在深入推进政银企合作,搭建融资平台,拓展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努力为客商提供良好的融资服务。
电力方面,目前我市拥有一座装机容量60万千瓦的大型电厂,同时正在建设一座总装机容量达到126万千瓦的煤电一体化项目,并即将建成发电,这不仅保障了当前的电力供应,未来大规模用电需求也有了强力支撑。
用工方面,强大的职业教育将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
3、着力提供政策支持。
对重点工业项目继续实施特殊服务、特殊政策、特殊奖励。
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税收贡献大的第三产业重大项目,其规费及用地实行“一事一议”特定政策扶持。
对其他有影响力的项目,我们都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