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核反应堆热工学 核工程概论课件

合集下载

第4章 核反应堆热工学 核工程原理课件

第4章 核反应堆热工学 核工程原理课件
在热堆内,水是慢化剂,因此在有水 隙的地方相应的中子通量比其他地方高。 这些水隙会引起局部热中子峰值。
在反应堆堆芯内最热通道或出口产生 气泡会使中子通量产生畸变。这是由于气 泡慢化中子的能力比水差得多,因此,有 气泡的地方热中子通量就要降低,气泡多 时,这一影响比较显著。
⑤燃料元件自屏蔽效应的影响
①如果引起裂变反应的中子是单能的,则燃 料的体积释热率可以写为:
各参变量的含义 : Rf是裂变反应率,Rf=ΣfFф,裂变数/(厘米3·秒); Ed是燃料中平均每次裂变所释放的能量,MeV; Ф是中子通量,中子/(厘米2·秒); ΣfF是燃料的宏观裂变截面,1/厘米。
②实际上,引起堆内裂变反应的中子并不是 单能的,通常都有一定的能量分布,而且裂变 截面和中子通量都是中子能量的函数。堆内某 点r处燃料的体积释热率,可写成积分的形式:
(n,γ)反应引起的释热:
q V ,( n ,) ( r ) 1 .6 0 2 1 0 1 3E a ( r ,E ) ( r ,E ) d E
(3)慢化剂的释热
在热堆内,慢化剂的主要作用是慢化 中子,中子在慢化过程中将其动能传递给 慢化剂。因此,慢化剂会产生热量,慢化 剂释热的另一个热源是吸收γ射线的能量, 则:
堆设计都在努力提高反应堆的自然循环能 力,以便在失去主循环泵动力时排出堆内 热量。
总结
核反应堆的释热
燃料的释热、堆内释热率分布、结构部件 和慢化剂的释热、反应堆停堆后的释热
核反应堆部件的热传导
棒状元件的热传导、板状元件的传热、球 形元件的传热、热屏蔽的传热、积分热导 率
(1)反应堆停堆后的功率主要组成
①剩余裂变功率
在反应堆刚停堆时,堆内的缓发中子 在短时间内还会引起裂变。裂变时瞬间放 出的功率大小与堆芯内的中子密度成正比。

核反应堆理论-20学时总课件

核反应堆理论-20学时总课件

Contents 一、基本概念10¾原子核的能态(能级)二、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3032三、中子截面和核反应率-'I I为比例常数,即微观截面(Microscopic cross section宏观截面的计算Σ= σN46 47•中子在介质中穿行了x长的路程仍然未发生核反应、但在随后的dx路段内发生首次核反应的概率p(x)dx是:e-ΣX(dx/λ)=e-ΣX(Σdx)(两个独立随机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5267例子计算氢核对能量为1eV 的中子的吸收截面0.02531ev 0.0253ev σσ()=()70z 中能区(1eV ≤E ≤1keV)9重核:强烈共振例如在 6.67 eV 处,U238有一个宽度仅有0.027eV 的共振峰, 吸收截面高达2万巴9轻核:第一激发态能量高,中能区不出现共振,在高能区出现z 高能区(E ≥1keV)9共振峰间距变小,开始重叠,以致不可分辨,变化缓慢平滑238U 的总截面微观吸收截面(续)中子能量增加而增加7374 757879808283α与入射中子能量的关系84四、共振吸收90共振Resonance•中子从高能逐步慢化到低能的过程中,要通过中能区。

•铀238的吸收截面曲线在中能区有许多窄而高的峰-共振峰(俘获截面很大)。

6.67eV处的第一共振峰,俘获截面高达20000巴•核电站反应堆一般都采用低富集度的铀燃料,其中含有大量的铀238, 故肯定有一部分中子在慢化过程中要被铀238吸收。

9397快堆与热堆中子能谱比较102单能级俘获共振对于静止的靶核及可分辨共振峰,在共振能E r 附近发生x 单能级布赖特-维格纳公式表示10620224()E E E E E γγσσΓΓΓ−+Γ()=象称为共振的多普勒效应。

如下图,温度升高使得共振吸收截面从20000靶恩降低到7000靶恩WHY?原子核热运动的影响如果铀238核是静止的,那么用能量恰好等于112114五、核裂变过程z可利用能,约200MeV(除中微子能量之外)。

核反应堆安全分析4精品PPT课件

核反应堆安全分析4精品PPT课件

除最严重的单一故障以外,分析中还有其它4个附加的补充保 守假设:
• 事故同时合并失去厂外电源;
• 反应性价值最大的一组控制棒卡在全提棒的为止不能下插;
• 分析中只考虑安全相关设备,补给及非安全设备的缓解功能;
• 必要时考虑合并不利的外部条件。
根据美国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规10CFR50附录K的要求,分析所用核电厂参 量应取对结果不利的保守值,例如:
将最终结果与法定验收准则相对照,确认安全系统的 设计是充分的。
• 确定论事故分析的基本假定
为确保分析结果的包络性,法规要求采用保守假定。 两条“不言而喻”的基本假设:
• 被调用的安全系统失去部分设计能力(单一故障假设); • 操纵员在事故后短期内不作任何干预。
* 但进一步研究表明:此两条假设是不充分的,有时是不保守的。 Eg. 某些系统在某些事故下无故障比单一故障更不安全,而操纵员的 干预有时会使机组状况急剧恶化。
• 确定论事故分析的两种方法(模型)
一种分析方法严格按照10CFR50.42附录K的技术要求 设计,称为保守的“评价模型”(EM);
后来发展了一种分析方法,采用真实的分析方法与真 实电厂参量,称为“最佳估算模型”(BE),或简称为“真 (现)实模型”;BE方法的逻辑是采用“最佳估算”程序与真 实参量,可以不考虑单一故障。当然,分析的结果必须作不确 定性分析。即“BE+Uncertainty”。
核电厂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热量平衡问题。定性的反应堆 热工设计准则是:
• 正常运行与运行瞬变工况下预计不发生燃料损伤;
• 事故后反应堆可以转入安全状态,只有一小部分燃料元件受损, 事故中释放出来的放射性应当对公众不构成威胁;
• 在最严重事故引起的瞬变之后,反应堆可以转入安全状态且堆 芯结构能维持次临界和可接受的冷却特性。

核反应堆热工基础-第四章

核反应堆热工基础-第四章

ql rw Tg - Tw ln( ) 2K w rg
r T(r) Tg ln( ) w r g ln(1 ) rg
Tg Tw
rg r rg w
式中: Tw——包壳外表面温度,℃; Tg——包壳内壁温度,℃; rg——包壳内径,mm ; δw——包壳厚度,mm ; Kw——包壳的热导率, W ·m-1 ·℃-1
4. 总结
圆柱体燃料元件中心温度T0与包壳表明温度Tco之差为
式中: ql——线功率密度, W ·m-1 ; ku——燃料芯块平均热导率,W ·m-1 ·℃-1; Ru——燃料芯块半径, mm; hg——间隙的总传热系数, W ·m-2 ·℃-1 kc——包壳平均热导率,W ·m-1 ·℃-1; Rco ——包壳外半径,mm ; Rci ——包壳内半径,mm 。
2. 两相流的传热系数
(1)基本概念 • 多相流:多种物相在同一个系统内一 起流动。 多组分多相流 单组分多相流
• • 沸腾:液体受热超过其饱和温度时,在液体内部和 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的现象。 欠热沸腾(过冷沸腾):流体处于未饱和状态即流 体温度低于饱和温度的沸腾现象。 饱和沸腾:若液体的主体温度达到或超过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温度, 气泡脱离壁面后会在液体中继续长大,直至冲出液 体表面,这样的沸腾称为饱和沸腾。
核反应堆热工基础
教师:刘晓辉
成都理工大学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第四章 反应堆堆芯的传热过程
堆内的热源来自核燃料的裂变,要把堆芯裂变产 生的热量输出到堆外,需依次经过燃料元件内的导热、 元件壁面与冷却剂之间的对流放热和冷却剂将热量输 送到堆外的输热等三个过程。
第1节 燃料元件的径向 导热
燃料元件的径向导热 过程:燃料芯块内产生的 热传导至芯块表面→芯块 表面与包壳内壁间气体层 (间隙)导热→包壳壁中 的导热

大学精品课件: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压水堆结构概述)

大学精品课件: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压水堆结构概述)

• 喷淋系统:位于稳压器顶部,包
括主喷淋和辅助喷淋,用于减缓系 统热冲击、水温均匀及化学浓度、 降低系统压力;
• 电加热器:直接浸没的直套管式
电加热器,用于升高压力;
• 安全阀组:安装于稳压器顶部,
由保护阀与隔离阀组成;
• 测量仪表:主要用于水位检测与
显示;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反应堆冷却剂泵
• 水力机械部分:泵体、热屏组件、
路具有放射性,管板与U形管属于冷却 剂压力边界;
• 排污与给水:防止各种杂质高度浓
缩以及一回路向二回路泄漏,确保正 常工况与特殊工况的给水要求;
• 水位控制及相关测量:水位测量
及调整、给水流量、蒸汽流量、蒸汽 压力等信号测量;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压力壳——Mn-Mo-Ni低合金碳钢; 燃料——二氧化铀; 包壳——锆-4合金(Zr-4); 控制棒——银-铟-镉合金/316,304不锈钢(Ag-In-
temperature
• 120–400 MWe
• 15–30 year core life
• Cartridge core for regional fuel processing
(LFR)
Benefits
• Proliferation resistance of long-life cartridge core
英国建造32MWe原型堆,1976-1988年,运行的AGR共有14座, 8.9GW,由于受到CO2与不锈钢元件包壳材料化学相容性的限制 (690℃ ),使出口温度难以进一步提高,再加上功率密度低、燃耗低的 限制,使其仍难以和压水堆在经济上竞争;
• 高温气冷堆:采用90%以上的浓缩铀,全陶瓷燃料元件及堆芯,采

反应堆结构与核燃料

反应堆结构与核燃料

第四章反应堆结构与核燃料反应堆是核电站中的热源,其内部装有可以进行可控链式核反应的核燃料,源源不断地释放出能量。

核反应产生的热能通过载热剂传给汽轮机作功,汽轮机带动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被输送到电网。

反应堆由堆芯、压力容器、上部堆内构件和下部堆内构件等几部分组成。

反应堆安置在反应堆厂房(也称为安全壳)的正中,它的六条进出口接管管嘴支撑在作为一次屏蔽的混凝土坑(即堆坑)内,而堆坑位于一个大约10米深的反应堆换料水池的底部。

参见图4.1。

图4.1 反应堆位置- 35 -- 36 -图4.2 反应堆剖面图- 37 -图4.2是压水堆的结构简图,它可分为以下四部分:● 反应堆堆芯● 堆内构件● 反应堆压力容器和顶盖● 控制棒驱动机构4.1 反应堆堆芯4.1.1 堆芯布置核反应堆的堆芯位于压力容器中心,由157个几何形状及机械结构完全相同的燃料组件构成,核反应区高3.65m ,等效直径3.04m 。

燃料核裂变释放出来的核能立即转变成热能,并由冷却剂导出。

在典型的燃料管理方案中,初始堆芯按燃料组件浓缩度分成三个区。

所谓燃料浓缩度也称富集度或丰度,是指燃料中235U 同位素在铀的总量中所占比例。

在堆芯外区放置浓缩度高的燃料组件,浓缩度较低的燃料组件则以棋盘状排列在堆芯的内区,如图4.3所示。

通常每年进行一次换料,更换约三分之一燃料组件,称为一个燃料循环。

换料原则是将燃耗最深的燃料组件取走,在外区加入新燃料组件,而其余组件在堆芯中央重新布置,使功率分布尽可能均匀。

在第六循环之前新加入燃料的浓缩度均为3.25%。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发电需求,从第七循环开始新换燃料的富集度改为3.7% 。

按照规划,今后还将采用长燃耗循环,即18个月换料方式,届时新换燃料的富集度将提高到4.45% 。

图4.3 堆芯分区布置(第一循环)- 38 -4.1.2 燃料组件大亚湾核电站目前所用的AFA-2G 型燃料组件由骨架和燃料棒组成,呈17×17正方形栅格排列,总共有289个栅格,其中264个装有燃料棒。

热工水力学-第4章

热工水力学-第4章
qu hg tu tci
反应堆热工水力学
四、燃料元件和堆内部件的传热及温度分布 4.2 棒状燃料元件温度分布 ➢由下图可见,间隙传热计算的可靠程度,将极大 地影响燃料芯块温度计算的准确性
反应堆热工水力学
四、燃料元件和堆内部件的传热及温度分布 4.2 棒状燃料元件温度分布
➢间隙热导计算相当复杂,主要因为: ➢随着燃耗的增加,裂变气体的释放,间隙中的气 体成分不断改变,会使混合气体热导率降低; ➢随着燃耗的增加,芯块的龟裂、肿胀变形,包壳 的蠕变,都会使间隙的几何条件不断改变; ➢运行中芯块与包壳接触。 ➢所以要精确估算间隙的温差是相当复杂的
d 2t
dr
2
1 r
dt dr
qv ku
0
r
0,
dt dr
0
r ru,t tu
令 dt =u得: dr
du 1 u qv 0 dr r ku
反应堆热工水力学
t0(z)
0
r
ru du
tu (z)
圆柱形燃料芯块示意图
四、燃料元件和堆内部件的传热及温度分布 4.2 棒状燃料元件温度分布
反应堆热工水力学
四、燃料元件和堆内部件的传热及温度分布 4.2 棒状燃料元件温度分布
➢燃料芯块表面温度可用下式计算:
tu
tci
ql
dci hg
对于燃耗很深的燃料元件, 应该采用接触导热模型。
反应堆热工水力学
四、燃料元件和堆内部件的传热及温度分布 4.2 棒状燃料元件温度分布
➢4.2.5 包壳外表面对冷却剂的传热
2kc
ln dcs dci
ql
dcsh
反应堆热工水力学
四、燃料元件和堆内部件的传热及温度分布 4.2 棒状燃料元件温度分布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ppt(热工部分)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ppt(热工部分)

热量
裂变产物和
停堆后的功率
铀棒内的显热和剩余中子裂变热大约在半分钟之内传出, 其后的冷却要求完全取决于衰变热
压水堆的衰变热: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停堆后的功率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停堆后的功率
剩余裂变功率的衰减

停堆后时间非常短(0.1s内):
(keff 1) ( ) (0) exp l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2.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非均匀堆栅阵

用具有等效截面的圆来代替原来的正方形栅元 假设热中子仅在整个慢化剂内均匀产生
运用扩散理论,燃料元件内热中子通量分布的表达式:
AI0 ( K0r )
若燃料棒表面处的热中子通量为 ,则在
s ,则:
I0 ( K0 r ) s I 0 ( K 0 R0 )
N s2 239U, 101 =825 2.28 103 0.88 1 0.2 exp 4.91 104 101 =1.98MW
N s2 239U ,3.6 103 0.34 MW
N s2 239U , 4.74 107 0 MW

2.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堆芯功率的分布
简化一:
简化二:
均匀裸堆
富集度相同 的燃料均匀 分布在整个 活性区内 活性区外面 没有反射层
进行理论分析时极其有用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2.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目前绝大部分的堆都采用圆柱形堆芯,圆柱形堆芯的均匀裸堆,热中子 通量分布在高度方向上为余弦分布,半径方向上为零阶贝塞尔函数分布:
衰变功率的衰减

核反应堆工程概论第4章详解

核反应堆工程概论第4章详解
12
三、裂变产物中毒
13
三、裂变产物中毒
反应堆中135Xe主要来源于裂变产物 135I的衰变,一小部分直接通过裂变产生。 135Xe 一方面强烈吸收中子变成136Xe, 一方面通过β衰变转变成135Cs。设任意 时刻I和Xe的核密度分别为NI和NX,则 可以列出关于它们的微分方程:
dNI/dt = wI∑fΦ-λINI dNX/dt = λINI+wX∑fΦ-λXNX-NXσXΦ
αT = dρ/dT = dK/dT /K2 ≈ dK/dT /K 反应堆内温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各种材料温度 变化对反应性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所以温度的变化 要有所指,如燃料温度,慢化剂温度等。对应的温 度系数称为燃料反应性温度系数,慢化剂反应性温 度系数等。
6
2.1、反应性温度系数
反应性温度系数:
4
二、反应性温度效应
2.1、反应性温度系数 2.2、燃料的反应性温度系数 2.3、慢化剂的反应性温度系数
5
2.1、反应性温度系数
反应性温度系数: 反应堆停堆时处于常温状态,即冷态。运行时温
度升高到运行温度。材料温度的改变一般情况下对 反应性有很大的影响。温度变化一个单位(K, ºC)带 来的反应性变化定义为反应性温度系数αT:9慢化剂的反应性温度系数
K fp PL
T
1
T
1 f
f T
1 p
p T
1
T
1 PL
PL T
TM TM () TM ( f ) TM ( p) TM (PL )
10
水铀比
慢化剂温度系数还与单位体积内慢化剂与燃料 的核密度比值有关,在轻水堆中以“水铀比”表示。
11
三、裂变产物中毒
由于裂变和衰变,核反应堆中发生 着大量的物质转换。特别是裂变产生的 裂变产物。一些新产生的物质对中子平 衡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各别裂变产物 具有很大的中子吸收截面,典型的裂变 产物是钐(149Sm)和氙(135Xe)。这种强吸 收裂变产物分为两类:寿命长的称为 “结渣”,寿命短的称为“中毒”。下 面讨论135Xe的中毒效应。

《核反应堆物理基础》课件——第四章 温度效应

《核反应堆物理基础》课件——第四章  温度效应
• 尽量不要突然停堆,慢慢地停 WHY • 潜艇之类核动力装置,停堆时不要停死,保持一个很低功
率。 • 使反应堆总有足够大的后备反应性。
(即使掉到坑底,后备反应性仍然是正的)
反应堆中没有任何控制毒物情况下的超临界反应性称为反应 堆的后备反应性或剩余反应性。
碘坑中启动或提升功率的危险性
➢开堆或提升堆功率时,随着通量的上升,氙大量烧损, 相当于引入正的反应性。
P d
dP
i
Ti
Ti P
x
x P
TF
TF P
TM
TM P
VM
Tx P
功率系数是所有反应性系数变化的综合,与反应堆核特性相 关,与热工水力特性也有关。
裂变产物中毒
裂变产物:
指裂变碎片及其衰变产物, 300多种。
裂变产物中毒:
意思是反应堆因裂变产物的生成而中 毒。中毒者是反应堆,放毒者是某些裂变产物。
一段时间内135Xe浓度有可能增加
135Xe浓度有可能到达一极值后,开始逐渐减小,因为??
碘坑:NXe先↑后↓,ex先↓后↑现象
碘坑时间tI: 停堆时刻开始直到剩余反应性 又回升到停堆时刻时所经历的时间
允许停堆时间tp: 在tI内,若剩余反应性还大 于零,则反应堆可靠移动控制棒来启动,这 段时间为tp
停堆后135Xe中毒
135Xe产生途径: 直接裂变、135I衰变
135Xe消失途径: • 停堆后:
135Xe吸收中子、 135Xe衰变
• =0, 135Xe的裂变产额=0; 135I继续衰变为135Xe,但135Xe不再 有吸收中子而消失,只能通过衰变消失,而135Xe得半衰期大 于135I半衰期,因此停堆后:
dI dTF

核反应堆工程概论

核反应堆工程概论

PPT文档演模板
核反应堆工程概论
2.1、纵深设防
通常是通过三级安全防线的考虑来贯彻 第一级安全性考虑:要求在核电站的设计、建造和运行 中采用多种有效措施,把发生事故的几率降到最小程度。 要求:反应堆及动力装置的设计必须包括内在的安全特 性;系统对于损伤必须有最大的耐受性;设备必须有冗 余度和可检查性及运行前整个工作寿期内的可试验性。
核安全文化是所有从事与核安全相关工作的人员参与的 结果,它包括电厂员工、电厂管理人员及政府决策层。
与核安全相比,核安全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
PPT文档演模板
核反应堆工程概论
3、核反应堆的安全运行与管理(1)
PPT文档演模板
核反应堆工程概论
3、核反应堆的安全运行与管理(2)
l 核安全文化作用于或表现在下面两个领域 核电厂领导阶层和国家政策方面:
PPT文档演模板
核反应堆工程概论
1、核安全的目标
安全的总目标:
在核电厂里建立并维持一套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证工作人员、 居民及环境免遭放射性危害。
辅助目标:
辐射防护目标:确保在正常运行时核电厂及从核电厂释放的放射 性物质引起的辐射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并且低于规 定的限值,还保证事故引起的辐射照射的程度得到缓解。
PPT文档演模板
核反应堆工程概论
2.2、多重屏障(3)
第四重屏障:安全壳 所有反应堆都需安全地包容在安全壳壳体之内,后
者是防止放射性物质向外环境扩散的最后一道屏障。
安全壳大体上一座顶上呈半球形的圆柱形密封建筑。 直径约30-40米,总高约60米。通常由厚1米的预应力 混凝土结构制成,内有厚约38毫米的钢制衬套。整个一 回路即压力容器、稳压器、蒸汽发生器、主泵以及应急 堆芯冷却系统的安全注水箱等全部包容在安全壳之中。

核工程第4章ppt

核工程第4章ppt


在一定Rre的条件下依照 的附表 β1 求出 α0的值。在此基础上求出 和γre值,再一次 用公式求出( )最后确定值 β2在数据合理的条件下, 用这样的方法逐步地求出合乎要求的d值,完全可行。

法兰取压标准孔板的设计方法较简单,只要在 的 条件下,它就可以不考虑粗糙度的影响。还有一种在我 国较少应用的计算方法,是使流量和d取整数,这种方法 有利于节流件的系列化,提高制造精度,压差上限值应 选大值, 值应选较小值,在设计中尽可能使β1=<0.5,这 样雷偌系数就比较稳定(查表可知β =<0.06时,Red比 较稳定)。 各种常用材质的管道内壁绝对平均粗糙度ks值见 书本表4.4。 (4)计算举例见书本P133---P135
D D
系数 是考虑到管壁取压点的位置及其结构等影响。 标准节流流件(用标准的去压力式)的数值与1相差不多。 由上述分析可知,一定的节流元件其流量系数 和 R 一定的直径比 ,流体雷诺系数 e D 有关,即
f (Re D , )
式中的雷诺数是对直径为D的管道的雷诺数, e D = D R ( 为运动粘度)。 由此也看出,如果两个几何相似的节流装置,只要流束 的 Re D 相等,那么它们的流量系数也是相等的。这种情况下, 流量系数仅随雷诺数单值而变动,即



4
D

4
d
a. ,

②在各项基本相对误差的计算
e
的算法在前面一作了说明


d
d
b.

D
,
D
D
的估算。
D
为管径的相对误差。若以20C时D为实测值,则可把
D
D
d

第四章 核反应堆热工学

第四章 核反应堆热工学
2010.07
25
4.3 输热和单相对流传热
燃料包壳表面及冷却剂的轴向温度分布
Tf ( z) —— z 处冷却剂的温度; TS ( z ) —— z 处包壳表面的温度; Tm ( z) —— z 处燃料中心的温度; zm —— 燃料中心温度最高处; zC —— 包壳表面温度最高处。
2010.07
26
一侧表面的释热率 对于球状燃料,
QS qV FS F ——表面积
S ——半厚度
qV r 2 温度分布 T (r ) Tm 6U 4 3 Q R qV 表面的释热率 S 3
2010.07
19
上节回顾
反应堆热工学主要研究:
(1)反应堆燃料和结构材料的释热;
(2)燃料和包壳材料的热传导; (3)包壳与冷却剂的对流换热等。
M ——慢化剂密度
a ——堆芯材料平均密度
2010.07
12
4.1 核反应堆的释热
通过慢化中子释热
qV ,M ,n 1.6021013 (s F )E MW / m3
qV ,M ,n ——慢化剂通过慢化中子的体积释热率 s ——快中子的宏观弹性散射截面
F ——快中子通量密度
② 元件壁面与冷却剂之间的对流传热
③ 冷却剂将热量传到堆外的输热
2010.07
16
4.2 核反应堆部件的热传导
4.2.1 棒状元件的热传导 燃料元件横截面上的温度分布 对于棒状芯块,可采用一维稳态热传导方程,
qV 2T 1 T 0 2 r r r U qV r 2 解得,T (r ) Tm 4U Tm ——芯块中心温度
堆总释热量的份额
2010.07
22
上节回顾

核反应堆工程概论第4章

核反应堆工程概论第4章
慢化剂温度系数还与单位体积内慢化剂与燃料 的核密度比值有关,在轻水堆中以“水铀比”表示。
11
三、裂变产物中毒
由于裂变和衰变,核反应堆中发生 着大量的物质转换。特别是裂变产生的 裂变产物。一些新产生的物质对中子平 衡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各别裂变产物 具有很大的中子吸收截面,典型的裂变 产物是钐(149Sm)和氙(135Xe)。这种强吸 收裂变产物分为两类:寿命长的称为 “结渣”,寿命短的称为“中毒”。下 面讨论135Xe的中毒效应。
6
2.1、反应性温度系数
反应性温度系数:


反应性温度系数为负值对反应堆安全有 利,反之不利。 反应堆设计要尽可能做到各种工况下温 度系数为负。
7
2.2、燃料的反应性温度系数
燃料的反应性温度系数: 燃料核截面在中能区段存在很多的强共振峰。 燃料温度对反应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共振吸收的 变化。温度升高时共振峰值降低,但微观截面曲 线下覆盖的面积保持不变,即所谓的共振峰展宽。 最常见的反应堆中装有大量的238U,它有强烈的共 振俘获吸收。温度升高时,共振峰展宽,落入共 振峰内的中子增加,俘获吸收中子增加,降低了 中子利用率。造成反应性下降。这一效应称为多 普勒(Doppler)效应。 238U的多普勒反应性温度系 数为负值。这对反应堆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26
8
2.3、慢化剂的反应性温度系数
慢化剂的反应性温度系数: 慢化剂温度变化时影响慢化剂的慢化能力,主要途径如下: 慢化剂密度变化。以水为例,温度升高慢化能力降 低,能谱变硬。 慢化剂温度变化引起中子温度变化。温度升高时能 谱变硬。 对于热中子反应堆来讲,一般情况下,能谱变硬时,反应性 降低。因为能谱变硬时,燃料的共振吸收增加,裂变材料 的裂变截面降低,中子泄漏也会有所增加。但这并非是绝 对的。影响反应性有诸多因素。各种因素因为能谱的变化 进而影响反应性的趋势不尽相同,要看最后的综合效果, 也看反应堆的设计。有些强吸收体的中子截面呈 1/v 变化 规律。能谱变硬时,吸收能力减弱,引起反应性增加。如 果这种吸收作用在反应堆中占主导地位,则总的反应性温 度系数就会是正的。

核反应堆工程04

核反应堆工程04
三个基本要求:必须高速度完成装配(万分之一秒);
精密同步(同步时间差小于1/µ s);
裂变材料达到高密度状态时的表面积小,装配结 束时,核材料部件应处于球形,并达到很高的密 度。
6、核材料的临界质量与其密度有关。密度越 高,临界质量越小。球形核材料的临界质 量与核材料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密度增 加一倍,则临界质量就减少为原来的1/4。
美国投在广岛的就是一颗枪式原子弹,装 64(90)公斤铀-235,爆炸当量1.5万吨, 利用率仅为1.2%.
2、内爆式原子弹
使用内爆技术,用炸药爆炸产生强大的向心力, 将处于次临界状态的核材料压紧变成高密度的超 临界核材料而产生核爆炸的原子弹。又称向心聚 爆式原子弹。
第二讲:核能的军事应用-核武器基本结构
第二讲:核能的军事应用-核武器基本结构
②核材料的几何形状。核材料的几何形状决定了它的表面积, 因而也就决定了逃逸出核系统的中子数,所以就决定了其临 界质量的大小:由于在所有的几何形状中,体积(质量)相同 时球形的表面积最小、所以从尽量减少逃逸出核系统的中子 数的角度考虑,核系统一般都做成圆球形。
③核材料的纯度。核材料的纯度决定了被杂质核所俘获吸收的 中子的数量,为了增加核系统的K值,减小核系统的临界质 量,一般要求核武器中核材料的纯度至少要达到90%以上。
• 按核燃料分: 铀弹:以235U为核装药,浓度在90%以上 钚弹:以239Pu为核装药,浓度在93%以上 • 原子弹的基本组成部分 核燃料—链式裂变反应 中子源—点火(扳机) 引爆装置—原子弹的控制机构(使用前,核材料
次临界,使用时,使核材料迅速变成超临界)
中子反射层—中子慢化 外壳体
• 几个概念
• 把核材料做成空心球壳形状、在装置中间留有一个空间的 结构形式是内爆式原子弹中一种非常先进的结构形式,这 样做的结果不仅不会使核装置体积增大,反面会使装置的 体积减小,质量减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燃料元件自屏蔽效应的影响
均匀反应堆只是一种理论假设,由于反应堆 热工、水力、机械、物理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动 力堆几乎都是非均匀的。
4.1.3 结构部件和慢化剂的释热
反应堆的结构材料总体上可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堆芯内的结构材料,另一部分是堆芯外 围的厚壁构件。
(1)结构部件的释热
①堆芯结构部件的释热,基本上都是由于吸收堆内的
对于均匀裸堆来说,功率分布只取决于中子 通量分布。
影响堆芯功率分布的主要因素
①燃料装载的影响
在早期的压水堆中,大多采用燃料富集度均 一的燃料装载方式。这种装料的优点是装卸料比 较方便,但对于大型核反应堆,这种方法有一个 很大的缺点:堆芯中央区会出现很高的功率峰值, 使堆芯内释热率不均匀性很大,限制了反应堆功 率输出。
i(x)Siexp(ix)
γ射线在x处dx距离上的衰减部分全部转化为热量, 因此,在x处材料吸收γ射线产生的体积释热率为
q v,i(x)d d x i(x)iS iex p (ix)
③如果反应堆中的γ源发射几种不同能级的γ射线, 那么未经碰撞的γ射线所形成的总释热率是各个能 级的γ射线所形成的释热率之和,则
④结构材料、水隙和空泡的影响
反应堆的附加材料会吸收中子,它们会引起 中子通量局部降低。
在热中子堆内,水是慢化剂,因此在有水隙 的地方相应的中子通量比其他地方高。这些水隙 会引起局部热中子峰值。
在反应堆堆芯内最热通道或出口产生气泡会 使中子通量产生畸变。这是由于气泡慢化中子的 能力比水差得多,因此,有气泡的地方热中子通 量就要降低,气泡多时,这一影响比较显著。
(n,γ)反应引起的释热:
q V ,( n ,) ( r ) 1 .6 0 2 1 0 1 3E a ( r ,E ) ( r ,E ) d E
(3)慢化剂的释热
在热中子反应堆内,慢化剂的主要功能是慢 化中子,中子在慢化过程中将其动能传递给慢化 剂,因此,慢化剂会产生热量,慢化剂释热的另 一个热源是吸收γ射线的能量,则
qv,(x)qv,(0)B ex
(2)控制棒内的释热
在反应堆运行过程中控制棒会释热,其热源 是控制棒吸收γ射线和吸收中子后的(n,α)和(n, γ)反应。
因此,控制棒的释热计算一般分成吸收γ射线 产生的释热和吸收中子产生的释热。
(n,α)反应引起的释热:
q V ,( n , ) ( r ) 1 .6 0 2 1 0 1 3N n , ( E ) ( r ,E ) E d E
反应堆的重大事故都与堆内传热和冷 却问题有关。
反的空间分布
在反应堆内,裂变能的分布与时间和空间有 关。裂变能在空间上的分布与裂变产生的位置和 裂变后产物的射程有关。
裂变产生的碎片、β射线的能量基本都在燃料 中转成热能;
裂变中子的能量大部分被慢化剂吸收; 而γ射线的穿透能力强,只有一部分被燃料吸 收。
t(x)S 1ex p (1x )S 2ex p (2x )... q v,t(x)1S 1ex p (1x)2S 2ex p (2x)...
材料的康普顿散射会发出二次γ射线,因此实际的释 热率比上面的方程大,大的部分释热率用积累因子B来 考虑。在反应堆内,为了减少γ射线对压力容器的辐照损 伤,在压力容器和堆芯之间设有热屏蔽。则存在热屏蔽 的情况下,释热率为
4.1.2 堆内释热率分布 (1)体积释热率
在单位时间内,堆芯某点邻域的单位体积所释放的能量, 称为该点的体积释热率,单位(瓦/厘米3或兆瓦/米3)。
在非均匀堆中,通常需要分别计算不同材料的体积释热 率。堆芯燃料内任意点的体积释热率,与该点邻域的易裂变 核的密度及中子通量成正比。
①如果引起裂变反应的中子是单能的,则燃料的体积释 热率可以写为:
各参变量的含义 :
②实际上,引起堆内裂变反应的中子并不是单能的,通 常都有一定的能量分布,而且裂变截面和中子通量都是中子 能量的函数。在这种情况下,堆内某点r处燃料的体积释热率, 可写成下列积分的形式:
各参变量的含义 :
③在热中子反应堆内,为简化计算,可以认为裂变 都是由热中子引起的,这时堆内微观裂变截面可用平均 微观裂变截面计算。这样,堆芯内某一点燃料的体积释 热率与可裂变核的密度N和中子通量Φ成正比。
γ射线引起的。根据裂变能的分布比率,每次裂变时
的总γ射线能约占可回收能量的10.5%,如忽略γ射
线在堆芯内的衰减,并认为结构材料对γ射线的吸收
正比于材料的密度,则堆芯内结构材料某处γ射线的
体积释热率为
qv, 0.105qv,t a
②在堆芯外的热屏蔽和压力容器的一侧,如果存 在一个源强为Sγi的γ射线源,具有给定能级的γ射 线未经碰撞而贯穿时,第i群的γ能量密度变化规 律为
为克服这一缺点,目前大型反应堆中通常采 用堆芯燃料分区装载的方法。
②反射层的影响
在反应堆堆芯 周围一般都设有反 射层。使用反射层 可以改善堆芯径向 的中子通量分布不 均匀性,从而改善 堆芯径向的功率分 布,同时减轻了中 子对反应堆压力容 器的辐照损伤。
③控制棒的影响
在反应堆中,为了控制反应性的变化,实现 停堆,必须布置控制棒。而从轴向功率分布的角 度来看,控制棒的插入对功率分布会带来不利影 响。
第4章 核反应堆热工学
第4章 核反应堆热工学
4.1 核反应堆的释热
4.1.1 燃料的释热 4.1.2 堆内释热率分布 4.1.3 结构部件和慢化剂的释热 4.1.4 反应堆停堆后的释热
4.2 核反应堆部件的热传导
4.1 核反应堆的释热
在反应堆活性区内,如果有足够的燃 料料和足够高的燃料富集度,反应堆所能 达到的中子通量是非常高的,堆内能够产 生的核裂变数也是非常大的,即堆芯内产 生 的 裂 变 功 率 可 以 非 常 大 —— 反 应 堆 内 裂 变产生的热量必须及时排出。
④对于均匀堆,可裂变核的密度在堆芯内是常数, 不随堆芯的位置变化,这时堆芯内的功率分布只取决于 中子通量分布。
(2)堆芯功率分布不均匀性
由于堆芯内的中子通量不是均匀分布的,因 此,堆芯内的体积释热率也不是均匀分布。
堆内某点的功率与该点的中子通量和燃料核 密度的乘积(ФN)成正比,因而,堆内宏观功率 分布取决于中子通量及核燃料的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