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 课件 城市规划管理
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PPT课件( 65页)
• 21、下列哪项不是城镇体系规划有关城镇发展条件分析的主要内容: • A不同时期城镇演变的规律 • B.区域资源条件 • C.区域农业结构和发展方向 • D.各级城乡居民点不同时期人口变动的规律
– 2、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 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注意原则
– (1)符合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与全国城市发展政策相符, 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相关法定规划相协 调
– (2)协调区域内各城市在城市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基础设 施布局等方面的矛盾,有利于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 发展,避免重复建设
• 9. 城市园林绿化、开敞空间、非建设用地 • 10、住房及居住环境
• 11、市政公用工程系统 • 12、城市环境
–
– 调查方法:
• 1. 现场踏勘或观察 2. 抽样问卷调查 3. 访谈和座谈会 4. 文献资料的运用
– 自然条件分析
• 土地资源的功能:承载、生产、生态
• 城市用地的特殊性:区位、集约、固定、整体性
E.排水设施
• 84、下列哪些项属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专项规划范畴 • A.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 • B.科教义卫等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 C.农产品交易市场规划 • D.交通网络规划 • E.生产力布局规划
• 2007 • 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 城镇职能分工的特点是 • 市域城镇包括:多选 • 不属城镇体系的内容的是 • 有关空间管制的问题 • 远期规划阶段和近期规划阶段
•
• 19.下列关于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控制性详细规划》课件
建筑色彩
对建筑的颜色搭配提出建 议,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
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系统规划
交通组织与管理
构建高效、便捷的道路网络,满足交 通出行需求。
制定交通组织方案,加强交通管理, 减少交通拥堵现象。
停车设施规划
合理配置停车设施,缓解停车难问题 ,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规划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城市用地性质、规模、开发 强度和配套设施等要求,实现对城市建设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
意义
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 性;有利于规范城市建设行为,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有利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 力。
模拟技术
利用城市模拟、环境模拟等技术手段对规划方案进行模拟和评估 ,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智能化工具
开发和应用智能化规划设计工具,提高规划设计的效率和精度。
政策法规的完善与调整
法规体系建设
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规划的实施和管理 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保障。
政策调整
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适时调整相关政策,以适应城市 发展的需要。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 各类用地的性质、范围和 比例等要素。
土地利用强度
对不同地块提出相应的开 发强度、建筑密度、容积 率等控制指标。
土地兼容性
允许一定程度的土地用途 转换,但需满足相关法律 法规和规划要求。
建筑形态与风貌规划
建筑高度
根据地块条件和城市天际 线控制要求,确定建筑的 高度限制。
建筑风格
监督与评估机制
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与评估机制,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和科学管理 。
城乡规划管理ppt课件
2.1.3 根据法律明确的规定的范围、幅度和方式,由行政机关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
合理性原则的具体内容 :
• a、符合相对方的客观实际 • b、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 • c、平等使用法律规范 • d、符合自然规律 • e、符合道德规范
4.2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 指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享有法定权 利和承担法定义务的当事人。一般包括 国家行政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 体、企事业组织、本国公民和外国公民、 无国籍人士。
4.3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 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 务。
• 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利与义务 • 权利:行政决策权、行政立法权、行政监督权、行政
第一部分 理论知识
第一章 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法 学有关知识
第一节 行政管理学
概要:城市规划部门是政府管理部门,城市规划 管理者应具备:
• 城市规划专业和相关理论知识 • 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法学知识 • 行政组织 行政领导 行政决策 行政效能 • 行政心理 行政沟通 行政立法 行政分析 • 行政方法 行政公关 机关管理等
理目标。 • 领导是一种上下双方共同行为的过程。
3.1.3 领导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 力的过程。
影响力来自两个方面:
• 一是来自权利的影响力。
• 二是来自非权利的影响力。即领导者的 品质、学识、能力、经历、处世哲学、 为人态度等。
3.1.4 领导活动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 它不能超越环境的制约。
2.2 管理运作:编制、审批,“两证一 书”,实施监督。
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 PPT课件
禁止开口方位
交通流量较大的建筑基地,其通道连接城市主次道路的位 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距城市主次道路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 起)不应小于80米; (二)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桥、引道和 各类地下出入口)最边缘线不小于6米;
(三)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0米;
0 0 0
>600 0.95L
住宅建筑山墙间距
(1)条式住宅,中高、多层之间不应小于6m;高层 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应小于13m;
(2)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 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线干扰因素,适当加大间 距。
中高、多层住宅建筑的间距控制
(一)住宅建筑平行布置时:
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
建筑高度 最小用地面积 (单位: M2) (单位:米) 1 低层居住建筑 H<10 500 多层居住建筑 10≤H<28 800 2 多层公共建筑 10≤H<24 1000 18≤H<50 2000 高层居住建筑 50≤H<100 3000 3 24≤H<50 3000 高层公共建筑 50≤H<100 4000 注:①建筑工程除满足最小用地面积要求外,还必须符合相关规范及规定要求; ②不规则用地的最小用地面积根据实际用地情况确定; ③超高层建筑的最小用地面积视其规模、性质、功能、高度、用地条件等情 况相应增加。 序号 项目分类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建筑 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下同)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 执行。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的确定应以城市总体规划相关要求为 依据,综合考虑城市的用地分区、功能布局、环境条件和 容量、建设工程规模、性质、功能、区位及用地情况等因 素,实行分类、分层、分区控制。
城市管理学_6 城市规划管理
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管理学
6.1 城市规划的含义与作用
6.1.1 城市规划的含义
1.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为了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协调城市空 间布局,而对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各 项建设进行的合理选择和综合部署。 城市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广泛涉及经济、 政治、生活、环境、教育、文化、科学、建筑等多 领域,具有综合性。 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弥补市场缺陷。
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管理学
6.1 城市规划的含义与作用
6.1.2 城市规划的特征
1.综合性 2.权威性 3.前瞻性 4.阶段性 5.区域性
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管理学
6.1 城市规划的含义与作用
6.1.3 城市规划的作用
1.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有利于促进城市合理布局 3.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效益 4.有利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5.有利于保障城市交通畅通 6.有利于塑造城市特色形象
城市管理学
杨宏山 编著
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管理学
第 6 章
城市规划管理
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管理学
重点问题
近代城市规划的催生背景 近代和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原则和程序 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度安排 中国城市规划的挑战与变革 城市规划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6.2 城市规划的理论发展
6.2.5 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我国有组织的城市规划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 建国初期,主要学习苏联 1960-1976,只有攀枝花和唐山两个城市制定了 城市规划 1989:《城市规划法》 2007:新《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管理
它是城市人民政府 为实现
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市民 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依法 组织编制并审批城市规 划的行政管理行为。 1、是一种准立法行为, 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 力,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是政府意志的体现。 3、是一个有机的组织过 程。 4、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 程,需要纳入行政立法 的轨道。
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的 组织编制与审批
城市规划的 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实施 的监督检查
城 镇 体 系 规 划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分 区 规 划
控 制 性 详 规
修 建 性 详 规
选 址 管 理
用 地 管 理
建 设 工 程 管 理
批 后 管 理
查 处 违 法 用地 建设
一、城市规划的 组织编制和审批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 要任务是:综合研 究和确定城市性质、 规模、空间发展状 态,统筹安排城市 各项建设用地,合 理配置城市各项基 础设施,处理好远 期发展与近期建设 的关系,指导城市 合理发展。
总体规划内容
1、市域或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 、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规划区; 3 、提出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 定 用地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及市、 区 中心位置; 4 、确定对外交通布局及车站、铁路枢 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 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 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主 要广场、停车场位置、容量; 5 、协调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 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 施的发展目标和布局; 6 、确定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布局, 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7、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布局
城市分区规划
分区规划的涵义: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 基础上,对局部地区 的土地利用、人口分 布、公共设施、城市 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 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其任务,是为了与 详细规划更好地衔接。
2第3章 城市管理理论PPT课件
3.2.1 市场机制的功能
1.需求满足功能 ❖
(最有效地满足人们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2.情报传递功能 ❖
(市场通过价格变化、供求关系、产品质量、竞争情况等市
场信息,帮助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了解市场行情,从而作出理性选择)
3.检验评价功能 ❖
(一种商品或服务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市场检验)
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管理学
3.1 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
3.1.3 公共部门的含义
❖ 1.公共部门的概念
❖ 政府在矫正市场失灵方面,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 优势:(1)政府具有征税权、禁止权和处罚权。 它可以凭借公权力,强行获得政府收入,禁止某 些社会活动,对违法者实施处罚;(2)政府可以 通过产权等强制性制度安排,对经济主体的活动 提供激励约束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进行 管制;(3)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对消费者提供信息 以及其他必要的支持。
(2)政府 ❖
(广义:行政、立法、司法)
(3)事业单位 ❖
(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种延伸,科教文卫体环等)
❖ (4)国有企业
❖ (5)其他公共部门(行业协会、社区组织)P51
10
11
私人部门的运行和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近代以来的经验表明,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最 有效率和最富有活力的资源配置方式。
3
城市管理可分为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两个场域。私人领域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而公共领域以公共选择 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相应地,各种组织也可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两类。
3.1 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
3.1.1 私人部门的含义
❖ 1.私人部门的概念
城市管理学课件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城市管理学的概述 03 城市规划管理 04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05 城市公共服务管理
06 城市社会管理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城市管理学的概述
第二章
城市管理学的定义
定义:城市基础设施是 指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 生活保障和服务的设施, 包括交通、供水、供电、
通信、环保等。
分类:城市基础设施可 以分为交通基础设施、 供水基础设施、供电基 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
环保基础设施等。
交通基础设施:包括道 路、桥梁、隧道、公共
交通等。
供水基础设施:包括水 源、供水管网、供水设
目标:实现城市 社会和谐稳定, 提高城市居民的 生活质量,促进 城市可持续发展。
内容:包括城市 规划、环境保护、 公共安全、社会 福利、文化教育、 医疗卫生等方面。
重要性:城市社 会管理是城市发 展的重要保障, 对于提高城市竞 争力、促进城市 可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城市社会管理的手段与方法
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城市社会行为 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加强城市社会管理的宣传教育 社会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会管理,发挥其作用 科技手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城市社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法治化保障:建立健全城市 基础设施管理的法律法规体
系
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政府负责建设和运营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公共交通等。
公私合作模式(PPP):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共同建设和运营城市基础设施,如污水 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
电大城市管理学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城市管理学概述 • 城市规划管理 • 城市公共设施管理 • 城市经济管理 • 城市社会管理 • 城市环境管理
01 城市管理学概述
城市管理学的定义
城市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城市规划、建 设、管理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旨在 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 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环境的概念和特点
城市环境的概念
城市环境是指围绕城市人群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各种环境 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城市环境的特点
城市环境具有空间密集、人口密集、资源密集、信息密 集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城市环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
城市环境管理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社会发展 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公众参与原则、依法管理原 则等。
城市社会管理的方法
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社会手段 等。
城市社会稳定的策略和措施
要点一
城市社会稳定的策略
要点二
城市社会稳定的措施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公共服务供 给、推进社区治理等。
加强社会矛盾调解、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 系建设、推进文化建设等。
06 城市环境管理
城市环境保护的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测、推进环境污染 治理、推广绿色出行、建设生态公园等,这些措施有助 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城市环境管理的方法
城市环境管理的方法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 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这些手段相互配 合,共同实现城市环境管理的目标。
城市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电大最新版《城市管理学》课件第7章城市空间管理
(二)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任务
• 土地用途管制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核心 任务是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用途管制。
• 现阶段中国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 居环境,为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持 续发展服务,保障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 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二)编制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 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 合理利用土地、节约用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 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 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群体之间社会生活和谐
• 1.城镇建成区土地用途管制
• (1)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技术手段,内涵挖潜、集 约利用土地。
• (2)调整完善城市规划,合理划分功能区,优化土地资 源配置。
• (3)实行土地有偿使用 • (4)通过城镇土地整理和土地容积率进行管制,充分利
用土地空间。
2.城郊土地用途管制
① 充分、合理、持续、高效利用有限土地 ② 坚持深化征地制度改革 ③ 做好城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的
步骤。
• 2.注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 每个城市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和基 础都不同,规划工作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3.注重与城市的性质对接
• 有的城市以工业为主 • 有的城市以风景旅游为主 • 有的城市以金融贸易为主
第二节土地利用管理
• 一、土地用途管制 • (一)土地用途管制概念
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④ 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城市规划管理
第4章城市规划管理4.1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概念“三分规划,七分管理”,城市规划是社会实践过程。
•内涵:是国家政府机关为实现一定时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目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运用国家法定的权力,制定城市规划并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进行组织、控制、协调、引导、决策和监督等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
•组织编制和审批城市规划,并依法对城市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的安排实施控制、引导和监督的行政管理活动。
•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的一项职能,具有行政管理的性质;•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编制的关系。
城市规划管理主要包括丧方面工作: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管理,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管理。
•计划经济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市场经济用经济手段辅以法律制度管理经济,政府对市场的任何干预必须透明且有依据。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的差异(1)计划经济:城市规划与城市开发二为一体,都是政府行为,政府是城市建设的唯一投资者;城市规划只是城市经济发展计划的落实。
(2)市场经济:政府投资只占城市开发的一小部分,多数投资来自市场,规划与市场有各自的作用,政府与开发商有不同的作用;规划师规划城市,开发商开发城市,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规划是政府行为,而开发是市场行为。
(3)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存在的必要性城市规划在市场经济下为市场的开发活动提供引导和秩序,土地使用及空间规划的目的在于建立城市开发的市场秩序;规划管理的目的在于严格控制土地开发的“外在性”,即对周围土地使用的负面影响,保证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城市规划提供市场无法提供的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失灵。
4.2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系统管理•运用系统理论,研究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对城市规划管理行为进行系统分析,着力于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最优化。
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实施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决策系统: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包括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管理、城市规划的审批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管理•执行系统: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含市政工程)•反馈系统: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三个层次的管理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全套课件190P)
课件《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3
课程要求
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教与学二个环节,使学生对城市规划 原理内容有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2,了解城市产生发展过程中,认识城市规划 管理的作用及重要性。以城市为特定研究对象, 了解、熟悉、掌握管理城市的内容,解决城市由 谁来管,管什么和如何管的问题。 3,在强调学生知识系统性的同时,重视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城市管理的综合能力。
课件《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5
课程考核
考勤 10% 期中考查 40%(另定) 期末考试 50%
课件《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6
第一篇:城市与城市规划
本篇从城市的起源入手,解析城市.城 市化.规划等城市規划学科的基本概念, 以期让同学在进入城市规划领域学习之 前,把握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规划 思想和理论发展的基本規律, 为今后从
课件《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9
课件《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10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含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 人口职业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转变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 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课件《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15
第二章 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第三节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演变
一、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1、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 2、由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 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城市规划之城乡区域规划PPT课件
城市是区域的缩影、中心和焦点
❖ 城市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 ❖ 城市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原料、
燃料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产品和各种 服务。 ❖ 区域能够向城市提供多少食物、原料、燃料、 劳动力,区域又能够吸收多少城市的产品和 服务,城市与外界区域目标有什么样的交流 手段,就成了城市发展的基础。
❖ 3.1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认为,一个城市的全部 经济活动,根据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划 分为基本活动和非基本活动两部分。
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1.基本活动: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经济活动。 可分为: 离心型基本活动; 向心型基本活动;
2.非基本活动: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经济部门。 可分为: 为了满足本市基本部分的生产所派生的需要; 为了满足本市居民正常生活所派生的需要;
50
1
5.4.1 城市功能(p193)
第五章 总体规划
功能指物质系统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等。
5.5 城市主要组成要素的布局及原则
5.5.1 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5.5.2 5.5.4 工业用地布局 5.5.5 仓储用地布局 5.5.6 公共设施布局
5.6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评价
目 录
49
0
补充概念
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总称
③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使得中心控制功能越来越集中于 少数世界城市。
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城市是社会生活与矛盾的集合体
①由于人口的密集,社会问题就呈现出集中发生的现象,并且 复杂多样。
②城市社会问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同的经济发 展阶段产生不同的社会问题。
③城市社会问题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桎梏,又反过来成为城市 发展的目标和现实动力。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系列讲座课件PPT城市规划依法行政案例
第一节 城市规划依法行政特点
2、综很强的工作 。城市规划要协调处理城市发展中远期与近期、 需要与可能、生产与生活、局部与全局、地上与 地下、平时与战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 效益以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各种关系; 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各项建设活动。因此,规划 规划依法行政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征,城市规划 依法行政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综合效益和整体 素质水平。
第一节 城市规划依法行政特点
4、长期性 城市发展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城 市规划依法行政的长期性,使其成 为一项经常性的不间断的工作。在 依法行政的过程中,要熟悉城市的 沿革,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前景,要 充分发挥城市规划承继过去、创造 今天、预测未来的重要指导作用。 要维护城市规划的连续性和权威性
第一节 城市规划依法行政特点
诉讼,要求撤销被告所作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违法建设案
2、一审判决结果
➢一审法院认为:对房屋建筑进行规划管理是被告依法履行职
责的行为。原告未经规划管理部门许可,擅自搭建房屋,违 反了《城市规划法》的规定,被告对原告的违法建房行为进 行处罚符合《城市规划法》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依法 应予维持。原告认为建房解决漏水问题已经开发商同意,且 建房用于联通公司新建移动通信基站,无须再经被告审批的 理由不能成立,一审法院不予支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之规定,判决:维 持被告赣州市城市规划建设局2007年1月8日作出的赣市规建 罚字(2007)第3-00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案件诉讼费50元由原 告承担。
第六章 城市规划依法行政
第一节 城市规划依法行政特点
城市规划依法行政具有全局性、综合性、
复杂性、系统性、长期性、现实性、地方性 和群众性等特点。它的对象是整个城市,是 要通过依法行政把城市规划与当前建设紧密 结合起来,保证城市规划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典型格局
(1)唐长安城
长安城始建于隋,建成兴盛于唐,所以通常称为隋唐长安城。
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原汉长安城东南新 建了规模空前的都城,初时名为大兴城,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 并利用冬闲时节征集数十万的农民修筑完成。先筑城墙,修排 水系统,开辟道路,划分坊里、建宫殿,然后逐步在坊里中兴 建宅第,至唐初才基本建成。
六个田园城市围绕着一个人口规模为5.8万的中 心城市,形成规模为25万人的城市集合。这些城市 以快速交通和先进的通讯手段相连接,政治上联盟,
文化上密切联系,经济上相对独立,能够享受到一 个25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拥有的一切设施与便利,而 没有当时大城市的种种弊端。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1922年他出版了《明天的城市》(The City of Tomorrow)一书,书中提供了一个300万人口的城 市规划图:
市和农村生活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论证了一 种“城市——乡村”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 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
(2)田园城市的结构
A: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B:城市人口规模限制为3万人,占地1000英亩,外围有 5000英亩农业用地作为永久性绿地;
C: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6条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
中世纪的欧洲分裂成为许多小的封建领主王国, 封建割剧和战争不断,出现了许多具有防御作用的城 堡。中世纪欧洲的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 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庞大体量和高耸尖塔成为城市 空间布局和天际轮廓的主导因素,使中世纪的欧洲城 市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
10世纪以后,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一些城市 摆脱了封建领主的统治,成为自治城市,公共建筑 (如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占据了城市空间的 主导地位。
城市结合地形成 了不规则的形状, 棋盘式的道路网, 城市中心由一个 广场及一些公共 建筑物组成,主 要供市民们集合 和商业用,广场 周围有柱廊,供 休息和交易用。
古罗马时代: 营寨城有一定的规划模式:平面呈方形或长
方形,中间十字形街道,交点附近为露天剧场或 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形成的中心广场。
2、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意义:这些空想社会主义的设想和理论学说中 , 把 城市当作一个社会经济的范畴 , 而且看作 为适应 新的生活而变化 , 这显然比那些把城市和建筑停留 在造型艺术的观点要全面一些也更深刻。他们的 一些理论 , 也成为以后的 " 田园城市 " 、 " 卫星城 市 " 等规划理论的渊源。
(二)“田园城市”理论
(1 )西周是我们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 形式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 对城市建设制度也有严格的规则。
《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 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建筑师营建(规划)都城时,(选址时)城市 平面边长九里,城门大小三个门(设立两个侧 门)。城内街道划分成九纵九横。(纵向?)街 道宽度为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宫殿的左边(东) 是祖庙,右边(西)是社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 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
第七章 城市规划管理
参考书目
1、同济大学编:《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982。 2、沈玉麟编:《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1991。 3、同济大学编:《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1。 4、陈友华 赵民编:《城市规划概论》,上海科学技术 文献出版社,2000。 5、[英]P.霍尔:《城市和区域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985。
巍峨的城墙环绕整个北京,内城周长45里,外 城周长28里,蔚为壮观。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 城墙是北京历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古都 的象征。
3、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 (1)中国 古代城市规划受儒家社会等级和社 会秩序影响而产生了严谨、中心轴线对称规划 布局模式
• (2)在 中 国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 , 大量可见的是反映 “ 天人合一 ” 思想的规划 理念 , 体现 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2)西汉的武帝时代,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 术”,因为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最有利于巩固皇权 统治。
礼制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等级和宗法关系,《周礼.考工记》 的城市形制正是礼制思想的体现。
从此,封建礼制思想开始了对中国长达3000年左右的统 治。
从曹魏邺城、唐长安城到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周礼. 考工记》的城市形制对中国古代都城的影响得到了越来越 完整的体现 .
1、霍华德的城市设想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发表了 他的著作《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wards Real Reform》) (再版时以《明天的田园城市》为题),提出了田园 城市(Garden City)的理论。
3、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
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许多中世纪的城市进行了改建, 改建往往集中在一些局部地段,如广场建筑群方面。
在17世纪后半叶 :
在城市建设上受古典主义思潮的影响,祟尚抽象 的对称和协调,无论在平面布局或立面构图上,都 不遗余力地强调轴线,强调主从关系。
轴线放射的街道(如爱丽舍田园大道)、宏伟壮 观的宫殿花园(如凡尔赛宫)和公共广场(如协和 广场)都成为当时城市建设模仿的典范。
4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特点
(1)公元前 1 世纪的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 的 《建筑十书 (De Architectura Libri Decem) 》 欧洲中世纪城市多为自发成长 , 很少有按规划 建造的。城市防御内城以堡为中心,外城以环街 路为中心
(2)14~16 世纪 ,文艺复兴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 、法国的凡尔赛宫、路易十四广场。
以广场为中心
(3)16~17 世纪 ,巴黎、伦敦、的改建规划, 以笔直的道路、方正的街坊和广场想结 合作为城市的格局。
对称、轴心和轴线
真正的规划思想产生于近代:爱比尼泽. 霍华德(E.Howard):”田园革命”。
二、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一)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托马斯·莫尔 (Thomas More 1477~1535) 在 16 世纪时提 出的 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Utopia)
3、罗伯特·欧文 (Robert Owen l771~1858)主张建立 的 " 新协和村 (New Harmony)"
居住人口500-1500,有公用厨房与幼儿园。住房附近有机器 生产的作坊。 1852年,自己买地,带900人建立。
4、傅立叶 (Charles Fourier 1772~1837)的理想社会”法郎吉” 1500-2000人,公社;
H:最外围是永久性农业用地。
(3)社会城市
根据霍华德的设想,当任何城市达到一定规 模时,应该停止增长,其过量的部分由邻近的另 一个城市来接纳。因而居民点就象细胞增殖那样, 在绿色田野的背景下,呈现为多中心、复杂的城 镇聚集区,霍华德称这种多中心的居民点为“社 会城市”。
霍华德于1899年组织了田园城市协会,1903年组织了 “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距离伦敦东北56公 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切沃斯 (Letchworth),规划人口35000人,由霍华德忠实的追 随者恩温(R. Unwin)和帕克(B. Parker)设计完成。
皇城位于内城的 南部中央,宫城 位于皇城的东部, 并在元大都的中 轴线上。皇城东 西分别设有太庙 和社稷,商市集 中于城北,体现 了“左祖右社” 和“面朝后市” 的典型格局。
北京曾经是元朝的大都。元朝的城墙是夯实的 粘土,外边没有包砌城砖,经不起雨水的冲刷。明 朝开始修建城墙时,就以元城墙为墙心,在内外两 侧加砌城砖,并从元大都的北城墙向南移动了五里, 在沿着现今北京二号地铁的位置上,修建了北京的 内城。
• (3)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 发展 , 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 强调 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二) 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
在古希腊繁盛时期,著名的建筑师希波丹姆 (Hippodamus)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这 种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 心,以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这一模式 在其规划的米列都(Milet)城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
内城开了九个城门:正阳门、安定门、德 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崇 文门、宣武门。明永乐皇帝原计划在内城之外, 再修一个外城。让外城围住内城,形成一个 “回”字形。后来,由于财力不足,只修了南 边的部分就停下来了。从此,北京城的外形, 成了一个“凸”字。
外城开设了七个城门:广渠门、广安门、左安门、 右安门、东便门、西便门、永定门。加上皇城四 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扩建后 的北京城墙,自此有二十个城门,按北京人的老 话儿讲就是“里九外七皇城四”。
乌托邦中有50个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有一天的路程,城 市规模受控制,每户有一半的人在乡村工作,两年轮换, 街道200英尺,住户不上锁,废弃私有制。
2、 康帕内拉 (Tommaso Campanella1568~1639) 的 “ 太阳城 ” 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
财产公有制,居民畜牧业、农业、航海、防卫, 城市空间结构由7个同心圆。
唐取代隋后,改名为长安城,经过几次大规模的修建,长安 城总人口达到近百万,成住 分布采用坊里制, 朱雀大街两侧各 有54个坊里,每 个坊里四周设置 坊墙。坊里实行 严格管制,坊门 朝开夕闭。东西 西处市肆内的道 路呈井字形,道 路宽度一般为1416米,街上密集 布置着店铺,也 是日出开、日暮 闭。
中央为中心区,除了必要的各种机关、商业和 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服务设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