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 课件 城市规划管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结合地形成 了不规则的形状, 棋盘式的道路网, 城市中心由一个 广场及一些公共 建筑物组成,主 要供市民们集合 和商业用,广场 周围有柱廊,供 休息和交易用。
古罗马时代: 营寨城有一定的规划模式:平面呈方形或长
方形,中间十字形街道,交点附近为露天剧场或 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形成的中心广场。
2、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1)城市的“磁性” 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
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 根源。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 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
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 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市的 “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
下图是他关于三种“磁力”的图解,图中列出了城
以广场为中心
(3)16~17 世纪 ,巴黎、伦敦、的改建规划, 以笔直的道路、方正的街坊和广场想结 合作为城市的格局。
对称、轴心和轴线
真正的规划思想产生于近代:爱比尼泽. 霍华德(E.Howard):”田园革命”。
二、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一)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托马斯·莫尔 (Thomas More 1477~1535) 在 16 世纪时提 出的 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Utopia)
D:城市中心是公园,围绕在公园四周布置大型公共建 筑,其中包括市政府、音乐厅、剧院、图书馆、博物馆、 画廊和医院等;
E:它们的外围又是一圈公园; F:公园外圈一些商业用房,居住区位于中间地带, 环状林荫道从其间穿过,大道当中布置了学校,儿童 游戏场和教堂; G:城市外环布置了工厂、仓库、市场等工业用地;
(2)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
从1267到1274年,元朝在北京修建新的都城,命 名为元大都。
元大都继承和发展了国中古代都城的传统形制, 是继唐长安城之后中国古代都城的又一典范,并经 明清两代的继承发展成为至今留存的北京城。
元大都城市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三套方城、宫城居 中和轴线对称布局
三套方城分别是 内城、皇城、宫 城,各有城墙围 合.
六个田园城市围绕着一个人口规模为5.8万的中 心城市,形成规模为25万人的城市集合。这些城市 以快速交通和先进的通讯手段相连接,政治上联盟,
文化上密切联系,经济上相对独立,能够享受到一 个25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拥有的一切设施与便利,而 没有当时大城市的种种弊端。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1922年他出版了《明天的城市》(The City of Tomorrow)一书,书中提供了一个300万人口的城 市规划图:
3、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
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许多中世纪的城市进行了改建, 改建往往集中在一些局部地段,如广场建筑群方面。
在17世纪后半叶 :
在城市建设上受古典主义思潮的影响,祟尚抽象 的对称和协调,无论在平面布局或立面构图上,都 不遗余力地强调轴线,强调主从关系。
轴线放射的街道(如爱丽舍田园大道)、宏伟壮 观的宫殿花园(如凡尔赛宫)和公共广场(如协和 广场)都成为当时城市建设模仿的典范。
内城开了九个城门:正阳门、安定门、德 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崇 文门、宣武门。明永乐皇帝原计划在内城之外, 再修一个外城。让外城围住内城,形成一个 “回”字形。后来,由于财力不足,只修了南 边的部分就停下来了。从此,北京城的外形, 成了一个“凸”字。
外城开设了七个城门:广渠门、广安门、左安门、 右安门、东便门、西便门、永定门。加上皇城四 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扩建后 的北京城墙,自此有二十个城门,按北京人的老 话儿讲就是“里九外七皇城四”。
意义:这些空想社会主义的设想和理论学说中 , 把 城市当作一个社会经济的范畴 , 而且看作 为适应 新的生活而变化 , 这显然比那些把城市和建筑停留 在造型艺术的观点要全面一些也更深刻。他们的 一些理论 , 也成为以后的 " 田园城市 " 、 " 卫星城 市 " 等规划理论的渊源。
wenku.baidu.com
(二)“田园城市”理论
美国的城市规划的理论家:
门德福(Menfold)说过:“真正影响城市规 划的是深刻的政治经济的转变”
Diyijie 城市规划de bianqian 一、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等级、宗法 ------方城、宫城居中和轴线对称布局 ------分区为:行政分区
中央为中心区,除了必要的各种机关、商业和 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服务设施外;
有将近40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高的摩天大楼中;
高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建筑仅占地5%,再 外围是环形居住带,有60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 板式住宅内,最外围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
皇城位于内城的 南部中央,宫城 位于皇城的东部, 并在元大都的中 轴线上。皇城东 西分别设有太庙 和社稷,商市集 中于城北,体现 了“左祖右社” 和“面朝后市” 的典型格局。
北京曾经是元朝的大都。元朝的城墙是夯实的 粘土,外边没有包砌城砖,经不起雨水的冲刷。明 朝开始修建城墙时,就以元城墙为墙心,在内外两 侧加砌城砖,并从元大都的北城墙向南移动了五里, 在沿着现今北京二号地铁的位置上,修建了北京的 内城。
1、霍华德的城市设想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发表了 他的著作《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wards Real Reform》) (再版时以《明天的田园城市》为题),提出了田园 城市(Garden City)的理论。
H:最外围是永久性农业用地。
(3)社会城市
根据霍华德的设想,当任何城市达到一定规 模时,应该停止增长,其过量的部分由邻近的另 一个城市来接纳。因而居民点就象细胞增殖那样, 在绿色田野的背景下,呈现为多中心、复杂的城 镇聚集区,霍华德称这种多中心的居民点为“社 会城市”。
霍华德于1899年组织了田园城市协会,1903年组织了 “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距离伦敦东北56公 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切沃斯 (Letchworth),规划人口35000人,由霍华德忠实的追 随者恩温(R. Unwin)和帕克(B. Parker)设计完成。
第七章 城市规划管理
参考书目
1、同济大学编:《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982。 2、沈玉麟编:《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1991。 3、同济大学编:《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1。 4、陈友华 赵民编:《城市规划概论》,上海科学技术 文献出版社,2000。 5、[英]P.霍尔:《城市和区域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985。
(1 )西周是我们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 形式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 对城市建设制度也有严格的规则。
《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 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建筑师营建(规划)都城时,(选址时)城市 平面边长九里,城门大小三个门(设立两个侧 门)。城内街道划分成九纵九横。(纵向?)街 道宽度为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宫殿的左边(东) 是祖庙,右边(西)是社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 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
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典型格局
(1)唐长安城
长安城始建于隋,建成兴盛于唐,所以通常称为隋唐长安城。
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原汉长安城东南新 建了规模空前的都城,初时名为大兴城,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 并利用冬闲时节征集数十万的农民修筑完成。先筑城墙,修排 水系统,开辟道路,划分坊里、建宫殿,然后逐步在坊里中兴 建宅第,至唐初才基本建成。
市和农村生活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论证了一 种“城市——乡村”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 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
(2)田园城市的结构
A: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B:城市人口规模限制为3万人,占地1000英亩,外围有 5000英亩农业用地作为永久性绿地;
C: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6条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
中世纪的欧洲分裂成为许多小的封建领主王国, 封建割剧和战争不断,出现了许多具有防御作用的城 堡。中世纪欧洲的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 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庞大体量和高耸尖塔成为城市 空间布局和天际轮廓的主导因素,使中世纪的欧洲城 市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
10世纪以后,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一些城市 摆脱了封建领主的统治,成为自治城市,公共建筑 (如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占据了城市空间的 主导地位。
• (3)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 发展 , 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 强调 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二) 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
在古希腊繁盛时期,著名的建筑师希波丹姆 (Hippodamus)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这 种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 心,以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这一模式 在其规划的米列都(Milet)城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
巍峨的城墙环绕整个北京,内城周长45里,外 城周长28里,蔚为壮观。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 城墙是北京历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古都 的象征。
3、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 (1)中国 古代城市规划受儒家社会等级和社 会秩序影响而产生了严谨、中心轴线对称规划 布局模式
• (2)在 中 国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 , 大量可见的是反映 “ 天人合一 ” 思想的规划 理念 , 体现 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4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特点
(1)公元前 1 世纪的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 的 《建筑十书 (De Architectura Libri Decem) 》 欧洲中世纪城市多为自发成长 , 很少有按规划 建造的。城市防御内城以堡为中心,外城以环街 路为中心
(2)14~16 世纪 ,文艺复兴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 、法国的凡尔赛宫、路易十四广场。
(2)西汉的武帝时代,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 术”,因为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最有利于巩固皇权 统治。
礼制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等级和宗法关系,《周礼.考工记》 的城市形制正是礼制思想的体现。
从此,封建礼制思想开始了对中国长达3000年左右的统 治。
从曹魏邺城、唐长安城到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周礼. 考工记》的城市形制对中国古代都城的影响得到了越来越 完整的体现 .
乌托邦中有50个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有一天的路程,城 市规模受控制,每户有一半的人在乡村工作,两年轮换, 街道200英尺,住户不上锁,废弃私有制。
2、 康帕内拉 (Tommaso Campanella1568~1639) 的 “ 太阳城 ” 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
财产公有制,居民畜牧业、农业、航海、防卫, 城市空间结构由7个同心圆。
唐取代隋后,改名为长安城,经过几次大规模的修建,长安 城总人口达到近百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唐长安城的居住 分布采用坊里制, 朱雀大街两侧各 有54个坊里,每 个坊里四周设置 坊墙。坊里实行 严格管制,坊门 朝开夕闭。东西 西处市肆内的道 路呈井字形,道 路宽度一般为1416米,街上密集 布置着店铺,也 是日出开、日暮 闭。
3、罗伯特·欧文 (Robert Owen l771~1858)主张建立 的 " 新协和村 (New Harmony)"
居住人口500-1500,有公用厨房与幼儿园。住房附近有机器 生产的作坊。 1852年,自己买地,带900人建立。
4、傅立叶 (Charles Fourier 1772~1837)的理想社会”法郎吉” 1500-2000人,公社;
东周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
以管子和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对中国古代城市形制的 影响也是长期并存的。许多古代城市格局表现出利用自然 而不完全循规蹈矩。特别是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 展,一些位于通航交会处、水早路交通交会点的城市的布 局开始冲破礼制约束,如汴梁(开封)、临安(杭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