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讲义- 髓系白细胞与疾病
(医学课件)急性髓性白血病PPT演示课件全文
• (4)需用血制品时用少白细胞的成分红细胞或照射血减少同种免疫反应,有 利于BMT。血小板过低可输浓缩血小板,每天可给4~6U(400ml全血中所获 血小板为1U)。最好使血小板维持在30×10/L以上。粒细胞过低,可考虑输 浓缩白细胞。因粒细胞寿命仅数小时。疗效不确切。
• (5)开始化疗10~14天时约10%儿童AML发生“回盲综合征”,需禁食, 应用以抗G-菌为主的广谱抗生素。
• (6)积极防治继发感染:坚持口腔、会阴部及皮肤清洁护理。当粒细胞 ≤0.5×10/L时应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 3.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要病史
•
患者,623床 ,孙文英,女,80岁 住院号105012 已婚 ,文盲,农民,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疾病查房
.
定义
•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髓系造血干/祖细胞恶性疾病。以骨髓与 外周血中原始和幼稚髓性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 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发热、脏器 浸润、代谢异常等,多数病例病情急重,预后凶 险,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占小儿白 血病的30%。在分子生物学改变及化疗反应方面 儿童AML与成人(<50岁)相似。婴幼儿的AML 比成人易发生髓外白血病。
.
治疗
• 1.化疗 • (1)诱导缓解治疗柔红霉素(DNR)、伊达比星(去甲氧柔红霉
素)、阿柔比星(阿克拉霉素)、米托蒽醌(Mito)、鬼臼类(依托 泊苷和替尼泊苷)、阿霉素(多柔比星)、高三尖杉酯碱、安吖定 (AMSA,胺苯吖啶)、硫鸟嘌呤(6-TG)等。 • (2)巩固治疗目前认为早期强化,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 可减少后期复发。研究表明在诱导治疗后第10天即用大剂量阿糖胞苷 (HD-Ara-C)优于14~21天,能提高无病生存率。方法大剂量阿糖 胞苷(HD-Ara-C)2g/m,每12小时1次,静脉注射,6次。或联合蒽 环类、安吖定(胺苯吖啶)、米托蒽醌、鬼臼毒等药物进行强烈序贯 治疗,或与有效的诱导方案交替应用,每个疗程4周,共6个疗程(即 六个月)。 • (3)维持治疗是否有延长AML缓解生存的作用,目前尚无最终定论。
内科学_各论_疾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病因:
GM-CSF受体(CSF-1R)。这些受体通过AML1 结合在DNA上,正常时起转录激活作用。 若与Groucho或Ear-2蛋白结合,则起转录 抑制作用。在正常情况下,ETO表达于大 脑中的某些细胞、CD34 造血祖细胞。在 t(8;21)(q22;q22)中,AML1与ETO结合形 成融
1.贫血 如苍白,无力,心悸,气短 等,老年病人贫血更为多见。少数病例可 在确诊前数月至数年先出现难治性贫血 (refractory anemia,RA)
内科学疾病部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症状及病史:
以后再逐渐发展成AML(但绝少发展为ALL)。 发生贫血的原因有:由于正常造血干细胞 因白血病克隆增殖而受抑,红系祖细胞对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 反应性降低,骨髓微环境破坏,使红细胞 生成减少;出现无效红细胞生成;合并明显 (少见)或隐性溶血,红细胞寿命缩
内科学疾病部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病因:
myc、化疗药物、撤除生长因子等所触发 的细胞凋亡。另外,BCL-2家族与白血病 耐药有关,高表达BCL-2的白血病细胞对 化疗药物不敏感、预后差。
④p16:p16基因是重要的抑癌基因, 位于染色体7p21,编码16kD蛋白,又名多 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抑制细胞周期蛋 白依赖性激酶
内科学疾病部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病因:
巴细胞白血病一样,可分为2大类:①染 色体结构异常,如染色体结构中某一部分 缺失(del)、重复(dup)、倒位(inv),或 两个染色体中的某一结构(基因)断裂,相 互易位(t),形成融合基因;②染色体数量 的改变,如某一染色体的长臂或短臂缺失 (-p,-q),或增加( p>>>
血液中的白细胞畸形与急性髓系白血病
血液中的白细胞畸形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白细胞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们起着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侵袭的关键作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白细胞可以发生畸形,进而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其中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
本文将从白细胞的功能、白细胞畸形的原因以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白细胞的功能白细胞是身体的主要免疫细胞,它们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每一种白细胞都承担着特定的免疫功能,例如中性粒细胞负责吞噬和消灭病原微生物,而淋巴细胞则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等。
白细胞通过循环于血液中,定位到感染灶并发挥相应的免疫作用。
二、白细胞畸形的原因白细胞畸形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疾病因素等。
遗传因素指的是个体基因突变导致的畸形,这些基因突变可能来自父母的遗传,也可能由自身基因复制过程中的突变而产生。
环境因素包括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或辐射等外界环境,这些因素能直接或间接地对白细胞造成损害。
此外,一些疾病如感染、炎症和肿瘤等也可能导致白细胞畸形。
三、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理机制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恶性造血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是骨髓中存在较多未成熟和异常增生的白细胞,同时伴随着正常造血功能受损。
这种疾病的发生机制涉及多个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通常情况下,患者遭受突发性基因突变,这些突变能够影响白细胞的正常分化和成熟,使未成熟的白细胞大量聚集于骨髓中。
同时,异常的白细胞还会占据正常造血细胞的生存空间,进一步抑制了正常造血的进行。
除基因突变外,一些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如长期暴露于有害化学药物或辐射等。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通常包括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靶向治疗等。
化疗通过用药物杀死白血病细胞,实现白血病细胞的减少和消失。
造血干细胞移植则旨在通过移植健康的干细胞来恢复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
而靶向治疗则是基于白细胞畸形的分子机制进行的,通过抑制或干扰特定分子的功能,达到抑制白细胞畸形的目的。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讲课PPT课件
康复治疗:根据病 情进行康复训练, 提高生活质量
Part Five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白血病迹 象
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苯、 甲醛等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等
积极治疗其他慢性疾病,如慢 性肝炎、慢性肾炎等,以降低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病风险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及早发现 异常指标。
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增强身体免疫力 适量运动:逐步恢复体力,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预防复发:定期复 查,及时发现异常 指标
长期生存:保持健 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等
心理支持:积极面 对疾病,保持乐观 心态
诊断标准:根据临 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和骨髓细胞形态 学检查等进行确诊
鉴别诊断:与其他 血液疾病进行鉴别 ,如急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等
病情评估:根据患 者的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结果进行 评估,如白细胞计 数、血红蛋白浓度 、血小板计数等
Part Three
化疗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 化疗通常需要在医院进行,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和后续护理。 化疗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同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化疗的效果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以及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等因素。
免疫治疗:利用免疫系统攻 击肿瘤细胞的方法,如 CAR-T细胞疗法等。
化疗:使用化学药 物杀死癌细胞
放疗:使用高能射 线杀死癌细胞
骨髓移植:通过移 植正常骨髓来替换 病变骨髓
靶向治疗:针对特 定基因突变进行治 疗
Part Four
血液病理学讲义-急性髓系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一、概述
(一)定义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 AML )是克隆性髓系(粒系、红系、巨核系、单核 系)异常增殖形成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表现为外 周血、骨髓和(或)其他组织中大量幼稚髓系白血 病细胞增生并浸润、破坏组织结构。
髓系
CD13, CD33, CD15, MPO1, CD117
原始巨核细胞 CD41, CD61
1.胞浆表达; 2.CD45一般比正常淋巴细胞表达更浅淡有些ALL或原 始巨核细胞白血病可阴性;
3. 据报告CD79a也可在前体T-ALL表达。
(八)遗传学
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对AML的进一步分类 有重要意义。
遗传学: t(15;17(q22;q12) 预后:对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化疗效果明显,预后较好 。 病理鉴别诊断:与①AML-M2型鉴别,制片不良时应与②非
霍奇金淋巴瘤、③浆细胞性骨髓瘤鉴别。
五、急性髓系白血病,非特殊型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not otherwise categorised, AML-N)
T和B前体淋巴母细胞增殖分别可有TCR 与IgH 基因重排,但不具有系限制性,无助于系列区 分。TCR基因重排也偶见于髓系白血病 。
二、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with recurrent genetic abnormalities)
(一)概述
2)早幼粒、中幼粒及成熟中性粒细胞不同程度发育异常:核 分叶异常(如假Pelger-Huet核)和/或胞浆染色异常;
3)Auer小体常见;
急性髓系白血病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22
• 异基因骨髓移植的复发率较化疗或自体移植低(分别为 29%、 61%、和 48% ) , 但其优势被明显升高的非复发死亡率所抵 消 (异基因骨髓移植 25% , 化疗 3% , 自体移植 14% )。
• 异基因移植常在第3 个~ 4 个周期化疗后施行, 如果可以提 前, 这种高的移植相关死亡率可能会有所降低。很少有证据 表明强烈的移植前巩固化疗对异基因移植有好处, 因此可以 通过将移植放在早期进行, 以减少移植相关毒性。
PPT学习交流
10
关于血小板
• 如果没有其他危险因素存在, 血小板阈值在 10×109/ L 的病 人同高于这个水平的病人一样安全。 危险因素包括败血症、 联合使用抗生素、或者其他止血功能的异常。不论血小板 计数多少, 凝血紊乱都会增加出血的危险。出血的病人应将 血小板计数维持在>20×109/ L。而APL 病人出血时则应维 持在50×109/ L 以上。氨甲环酸对局部出血可能有效, 如口 腔出血, 但不能用于血尿。
• 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的患者远期复发率低, 但伴随 着更大的毒性, 治疗相关死亡率为5% , 在40 岁以上 的患者有明显的神经毒性。
PPT学习交流
14
完全缓解
• CR,即白血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外周血中性粒 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100×109/L, 白细胞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骨髓中原始粒 I 型+ Ⅱ型(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5%,M3型原 粒+早幼粒≤5%,无 Auer 小体,红细胞及巨核 细胞系列正常,无髓外白血病。理想的 CR 为初诊 时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异常标志消 失。
AML
PPT学习交流
1
• 恶性克隆
初级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2017年讲义第十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要点1:分类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急性红白血病)和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要点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基本特点:贫血、部分白血病可见幼红细胞,例如M1、M6和M7;白细胞数多数增高,但有的病例可以正常,甚至减少,减少多见于M6和M7;出现大量幼稚细胞,特别是原始细胞是主要的特征,原始和幼稚细胞应超过30%;M3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可高达90%;M4原单和幼单细胞可占30%~40%,M5原单和幼单可占30%~45%。
血小板数均明显减少,但有的M7病例可正常,但可见到类似淋巴细胞的小巨核细胞,M6发展到红白血病期可见到畸形血小板;总的来说,Auer小体见于粒细胞白血病,尤其是M3更容易见到。
Auer小体形态(箭头所指)要点3:M1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可增生活跃甚至减低。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大于90%(NEC),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也减少。
NEC是指非红系细胞。
ANC是指所有有核细胞。
要点4:M2a型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非红系),早幼粒、中幼粒和成熟粒细胞大于10%,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此型白血病细胞的特征是形态变异及核质发育不平衡。
要点5:M3的骨髓象:多数病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个别病例增生低下。
分类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占30%~90%(NEC),早幼粒细胞与原始细胞之比为3:1以上。
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均明显减少。
早幼粒形态和柴捆样物质,即成束的Auer小体早幼粒形态和柴捆样物质,即成束的Auer小体要点6:M4型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粒、单核两系同时增生,红系、巨核系受抑制。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课件
04
淋巴瘤
淋巴瘤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 巴瘤两类。
详细描述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系统的肿瘤,可以发生在淋巴结、脾脏、骨髓等淋巴组织 丰富的地方。根据组织学特点和临床表现,淋巴瘤可以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 霍奇金淋巴瘤两类。
淋巴瘤的症状体征
03
白血病
白血病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类。
详细描述
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而导致的疾病,这些异常的细胞在骨髓中大量积累,抑制正常造血功能。急性 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早期阶段,导致大量异常原始细胞在骨髓中积累。慢性白血病则由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转化 引起,细胞分化相对成熟。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血小板功 能检查等。
VS
治疗
出血性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补充血容量、 止血治疗、病因治疗等。根据不同的病因 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 佳的治疗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 量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和 营养物质给身体组织,导致疲乏 、无力等症状。
贫血的分类
根据红细胞数量、大小、形态和 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贫血可分 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等类型。
贫血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贫血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 心悸、气短等症状,严重贫血可能导 致晕厥、水肿等。
• 详细描述:淋巴瘤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淋巴结活检,通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确定肿瘤的性质和类型。治疗淋巴 瘤的方法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化疗是常用的治疗 方法之一,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放疗则通过高能射线照射肿瘤部位,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其 生长。免疫治疗则利用免疫系统的作用,通过使用免疫调节剂或单克隆抗体等手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杀伤肿瘤细胞。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PPT课件
骨髓象
血象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AB分型
4.急粒-单(M4b)
骨髓象
血象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AB分型
4.急粒-单(M4c)
骨髓象
血象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AB分型
4.急粒-单(ME0)
骨髓象
血象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AB分型
3.急粒-单(M4)
过氧化物酶染色
酯酶染色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AB分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AB分型
1.急粒:M2a
M2:CD33,CD15,CD13,MPO
过氧化物酶染色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AB分型
1.急粒:M2b
骨髓象
血象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AB分型
1.急粒:M2b
M2:CD33,CD15, CD13,CD57,MPO t(8;21)
AML1-MTG8
过氧化物酶染色
1.急粒:M1
血象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AB分型
1.急粒:M1
过氧化物酶染色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AB分型
1.急粒:M1
CD33组化染色 M1:CD34,CD33,CD13,MPO
酯酶染色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AB分型
1.急粒:M2a
骨髓象
血象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AB分型
1.急粒:M2a
骨髓象
骨髓象
明显 无 +++ +++ 减低 轻度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AB分型
2.急粒(M3) 概述
➢ 临床上最凶险的急非淋,表现似急粒,但出血广泛而 严重,易导致DIC
➢ 颗粒增多的早幼粒>30%,易见Auer小体,有些聚集 成柴捆细胞,组化同急粒
内科学(第9版)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第九章 白血病(第1-2节)
内科学(第9版)
一、定义
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AL)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慢性白血病 (chronic leukemia,CL)
少见类型白血病
慢性髓系白血病 (CM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B-ALL伴t(12;21)(p13.2;q22.1)/ETV6-RUNX1 2. 原始T淋巴细胞白血病
B-ALL伴超二倍体
暂命名: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TP-ALL)
B-ALL伴亚二倍体
暂命名:自然杀伤(NK)细胞白血病
内科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一)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 1.贫血; 2.发热; 3.出血。 (二)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表现 1.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2.骨骼和关节; 3.眼部; 4.口腔和皮肤; 5.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6.睾丸白血病。
内科学(第9版)
(二)ALL的WHO分型(2016年)
1. 原始B淋巴细胞白血病 (1) B-ALL,非特指型 (NOS) (2)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B-ALL B-ALL伴t(9;22)(q34.1;q11.2)/BCR-ABL1 B-ALL伴t(v;11q23.3)/KMT2A重排
B-ALL伴t(5;14)(q31.1;q32.3)/IL3-IGH B-ALL伴t(1;19)(q23;p13.3)/TCF3-PBX1 (3)暂命名 B-ALL,BCR-ABL1样 B-ALL伴21号染色体内部扩增(iAMP21)
最新版本在2016年提出。 综合考虑骨髓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
内科学教学课件:血液系统疾病总论
区可听到柔和的收缩期杂音,严重贫血可听到舒张 期杂音。 贫血性心脏病(心脏扩大)
35
五、消化系统
食欲减退、腹部胀气、恶心、便秘 胆石症 吞咽异物感、异嗜症 舌炎 肝脾肿大
25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
再障\纯红再障:原发性或继发性造血干祖细胞缺 陷 先天性:Diamond-Blackfan综合征
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MDS、造血系统恶性 疾病
26
造血微环境异常
1.骨髓基质细胞受损 基质细胞损伤和造血微环境破坏:骨髓坏死、骨髓纤 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肿瘤骨转移以及各种 感染性或非感染性骨髓炎
失血性:急性和慢性失血后贫血
24
红细胞生成的三大环节
1. 造血细胞:Stem、Progenitor、Immature 2. 造血微环境
细胞调节:Stromal、Lymphocyte、apoptosis 因子调节:正调控(SCF、 IL、 CSF)和负调控(TNF、IFN) 3. 造血原料 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叶酸、B12、B6);微量元素
2.造血因子水平异常 促红细胞生成素:肾功能不全、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 肝病 造血负调控因子(TNF、IFN、炎症因子):肿瘤、某些 病毒、慢性疾病
27
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
VitB12 ——核蛋白合成的辅酶 叶酸——细胞核的DNA酶的辅酶 铁——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
缺铁 铁利用障碍
2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贫血的病理生理
1g血红蛋白携氧1.34ml 病理生理基础
血液携氧能力减低,组织缺氧 机体对缺氧进行代偿和适应
29
贫血的病理生理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科普知识课件
识课件
目录 概述 症状和诊断 治疗和预防 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关研究和展望
概述
概述
什么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髓 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白血病的亚型, 是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病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病因多 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和染色体异常等。
概述
流行病学: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在不同年 龄段和地区有不同的发病率。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生存率和生活 质量
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生存率: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生存 率因个体差异和治疗效果而异,早 期诊断和治疗能提高生存率。
生活质量:患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后,积极面对治疗和病痛,保持良 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可以提高生活 质量。
相关研究和展 望
相关研究和展望
研究进展:科学家们在急性髓细胞白血 病的研究上取得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些突破,但仍需进 一步的研究来提高治疗效果。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急性 髓细胞白血病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治 疗方法也将更加精准和有效。
症状和诊断
症状和诊断
症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常 见症状包括疲劳、贫血、乏力 、发热和骨骼疼痛等。 诊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 断通常通过骨髓穿刺和外周血 检验等方法进行。
治疗和预防
治疗和预防
治疗方法: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主 要包括化疗、放疗和骨髓移植等。
预防措施:目前尚无特定的预防急性髓 细胞白血病的方法,但注意环境因素和 个人健康管理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血液系统 髓系-精品医学课件
中性粒细胞生成
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稳态主要由以下因素共同维持: 1)骨髓中性粒细胞的生成(1.6×109/L/kg/d) 2)中性粒细胞在边缘池和循环池分布 3)中性粒细胞从血液进入组织的速率(约6h)。 中性粒细胞在骨髓中生成受3种重要的细胞因子调节: 1)白介素-3(IL-III) 2)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11
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 band neutrophil and segmented neutrophil
嗜酸性早幼粒细胞
嗜碱性早幼粒细胞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和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和嗜碱性晚幼粒细胞
14
图15
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和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和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
白细胞 (髓系)
白细胞分类
白细胞 white blood cell, WBC
leukocyte, LEU
粒细胞 granulocyte, GRAN
淋巴细胞 lymphocyte, L
单核细胞 monocyte, M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N
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 E
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 B
5%
早幼粒细胞
早期中幼粒细胞 12%
晚期中幼粒细胞
后期中幼粒细胞 23%
杆状核粒细胞
30%
Williams Hematology 8th Edition
原始粒细胞 myeloblast
早幼粒细胞 promyelocyte
10
中性中幼粒细胞 neutrophilic myelocyte
中性晚幼粒细胞 neutrophilic metamyelocyt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白细胞--髓系及其相关疾病本章要点1.掌握髓系白细胞的组成、计数、生成和分布。
2.掌握白细胞减少和增多的定义,产生原因、病理生理机制。
3.熟悉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定义、分类、常见症状体征、细胞形态、常见病因。
4.熟悉慢性髓系白血病的定义、发病阶段、常见症状体征。
5.熟悉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异常、细胞化学、免疫表型。
6.掌握慢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7.掌握靶向治疗药物伊马替尼、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维甲酸等的作用机制。
8.熟悉血液肿瘤化疗药物作用机制:(1)干扰核酸合成(2)破坏DNA结构与功能(3)嵌入DNA及干扰转录RNA (4)干扰蛋白质合成。
9.熟悉白细胞调节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10.了解白血病的染色体和融合基因的检查,原理和应用。
男性,25岁,发热,牙龈出血,皮肤瘀斑5天,胸骨压痛明显,肝脾肋下触及。
血红蛋白70 g/L,白细胞50⨯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原始细胞0.9,POX(-),PAS阳性呈粗颗粒状,非特异性酯酶阴性,血清溶菌酶正常。
请问:该患者的可能诊断是什么?患者出现胸骨压痛的可能机制?该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可能有哪些?如何进行治疗?第一节髓系白细胞的功能及其特性白细胞是外周血中的有核细胞,根据其形态特征,可将白细胞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三类。
粒细胞根据其细胞质中颗粒的特点又可以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为吞噬细胞,能吞噬多种异物,参与炎症反应,执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不长,主要在组织中发生作用。
各种白细胞具体功能分述如下。
一、粒细胞的组成、发育与功能(一)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的粒细胞系发育而来,在骨髓内成熟后即进入血液循环,并可逸出血管壁进入组织或炎症部位。
渗出液及体液中也有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占血液白细胞总数的50~70%,每微升血液中约有4500个中性粒细胞。
由于这些细胞的细胞核的形态特殊,又称为多形核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停留的时间平均只有6-8小时,它们很快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发挥作用,而且进入组织后不再返回血液中来。
在血管中的中性粒细胞,约有一半随血流循环,另一半则附着在小血管壁上。
同时,在骨髓中尚贮备了约2.5×1012个成熟中性粒细胞,在机体需要时可立即动员大量这部分粒细胞进入循环血流。
成熟中性粒细胞的直径为12~15 μm,呈椭圆形或圆形,用瑞氏(Wright)染色时胞质呈无色或极浅的淡红色,有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0.2~0.4微米)浅红或浅紫色的特异颗粒。
细胞核呈深紫色,核—浆比(N/C)较小,细部核浓缩并凹陷形成杆状或2~5分叶状,核叶之间有染色质细丝相连。
染色质凝缩成块状,分散在细胞核内,大多与核膜紧接。
细胞质中有各种细胞器:线粒体、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以及游离的核糖体,但均已退化。
糖原颗粒丰富,不规则地分布在细胞质中,是吞噬作用时糖酵解的能源。
核仁小,即使用电镜也不易观察。
中性粒细胞的颗粒主要有两种,按其发育的先后分为:初级颗粒或称为嗜天青蓝颗粒;次级颗粒或称为特异颗粒。
由于在中幼粒细胞阶段不再生成初级颗粒而只生成次级颗粒,所以到成熟细胞时次级颗粒比初级颗粒多,约为初级颗粒的2~3倍。
中性粒细胞的几何中心是中心体(centrosome)。
中心体有两个中心粒(centriole)和高尔基体构成, 中心粒四周伴有呈辐射状排列的微管。
中心体是细胞最刚性的部分,细部骨架密度最高。
核叶在中心体周围呈环状排列。
中性粒细胞颗粒已发现中性粒细胞含有四种类型颗粒:嗜天青蓝颗粒(也称初级颗粒)、特异颗粒(也称次级颗粒)、白明胶酶颗粒(也称三级颗粒)以及分泌型囊泡,其相应内容物见于表(54-1)中。
表5-1 人中性粒细胞颗粒的组分嗜天青蓝颗粒(初级颗粒)特异颗粒(次级颗粒)白明胶酶颗粒(三级颗粒)分泌囊泡质膜质膜质膜质膜CD63 CD15抗原Mac-1(CD11b)phosphatase)CD66c CD66a FMLP受体细胞色素b558 (cytochrome b558)CD68 CD66b 甘油二酯脱酰酶(Diacylglyceroldeacylating enzyme)Mac-1(CD11b)基质细胞色素b558(cytochrome b558)细胞色素b558b(cytochrome b558)u-PA 受体溶菌酶(Lysozyme) FMLP受体层粘连蛋白受体(Lamininreceptor)FMLP受体防御素(Defensin) 纤维粘连蛋白受体(Fibronectin receptor)基质CD10, CD13, CD45弹性蛋白酶(Elastase) 层粘连蛋白受体(Lamininreceptor)白明胶酶(Gelatinase) CD16组织蛋白酶G (Cathepsin G) G-蛋白α-亚基乙酰转移酶(Acetyltransferase)DAF蛋白酶3 (Elastase 3) Mac-1(CD11b) 溶菌酶(Lysozyme) CR1(CD35) 弹性蛋白酶N (ElastaseN)NB1抗原NRAMP1 基质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 Rap1, Rap2质膜蛋白(包括四结合素和白蛋白)α-甘露糖苷酶(α-mannosidase)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天青杀素(Azurocidin) 玻连蛋白受体u-PA 受体(Vitronectin receptor u-PA receptor)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 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 血小板反应蛋白受体(Thrombospondin receptor)β-甘油磷酸酶(β-glycerophosphatase)基质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 乳铁蛋白(Apolactoferrin)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溶菌酶(Lysozyme)β-葡糖胺酶(β-glucosaminidase)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α-岩藻糖苷酶(α-Fucosidase)胶原酶(collagenase)组织蛋白酶B (CathepsinB)白明胶酶(Gelatinase) 组织蛋白酶D (CathepsinD)组织胺酶(Histaminase) 酸性粘多糖(Acidmucopolysaccharide)肝素酶(Heparinase)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Pro-u-PAN-乙酰-β-葡糖胺酶(N-acetyl-beta-glucosami nidase) 维生素B12结合蛋白(Vitamin B12-binding protein)唾液酸酶(Sialidase) 唾液酸酶(Sialidase)泛素蛋白(Ubiquitin protein) 蛋白激酶C 抑制物(Protein kinase C inhibitor)hCAP-18SGP28①嗜天青蓝颗粒(初级颗粒):嗜天青蓝颗粒即初级颗粒最早形成于早幼粒细胞阶段,并出现在以后分化的各个阶段。
嗜天青蓝颗粒中含有杀菌性蛋白和酸性水解酶,这些颗粒可以与吞噬囊泡融合,然后释放杀菌性成分以消化病原体。
嗜天青蓝颗粒的一个重要成分是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能够催化氧化呼吸爆发产生的过氧化氢和氯化物生成次氯酸盐(OCl-)。
MPO占中性粒细胞干重的5%,是嗜天青蓝颗粒的标志酶。
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defensin)包括HNP-1至HNP-3是一组阳离子蛋白,能够杀灭一系列的细菌、真菌和病毒,占中性粒细胞总蛋白的5%。
其它的嗜天青蓝颗粒还包括溶菌酶(lysozyme),可以降解细菌的肽聚糖;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 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抗菌作用;天青杀素(azurocidin)具有抗细菌和抗真菌功能,如对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有好的抗菌作用。
此外,嗜天青蓝颗粒还含有丝氨酸蛋白酶弹性蛋白酶(elastase)、组织蛋白酶G(cathepsin G)、弹性蛋白酶3(elastase 3)以及弹性蛋白酶N等。
嗜天青蓝颗粒的膜上含有受体和信号转导蛋白,如CD66c和CD63抗原。
②特异颗粒(次级颗粒):特异颗粒含有乳铁蛋白(lactoferrin)、维他命B12结合蛋白、CD11b/CD18、纤溶酶原激活物以及胶原酶等多种酶和受体,溶菌酶和某些白明胶酶(gelatinase)也存在于特异颗粒中。
其中乳铁蛋白是特异颗粒的重要成分和该颗粒易于分辨的标志,同时特异颗粒中也含有多种水解酶以及白明胶酶。
释放特异颗粒的内容物在炎症进程中具有修饰作用。
例如胶原酶可以水解胶原,从而扩大了细胞穿过胶原的运动,参与组织重构;缺铁乳铁蛋白(apolactoferrin)通过结合铁离子,阻断细菌获得生长必需的铁离子从而起到抗菌的效应;缺铁乳铁蛋白结合的铁离子可以调节羟基自由基的形成和细胞的黏附。
尽管抗微生物和促炎症的防御素主要储存于嗜天青蓝颗粒,但在中性粒细胞发育的较成熟阶段,防御素前体proHNPs 并不剪切成有抗微生物活性的成熟防御素,而是以proHNPs形式存在于特异颗粒中;从特异颗粒释放的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也具有抑制细菌生长和炎症的作用。
特异颗粒也含有一定数量的膜结合分子,这些分子也表达在细胞表面,如CD11、CD18、CD66a、CD66b、NB-1、FMLP受体、C5a受体、细胞色素b558 (cytochrome b558)等,当细胞收到刺激时,细胞表面这些分子的表达升高,其中部分上调的分子可能来源于特异颗粒。
特异颗粒在中性粒细胞中具有重要作用,缺乏特异颗粒的病人易发重复性的皮肤和呼吸道感染,而且在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粘附功能上有缺陷。
③白明胶酶颗粒(三级颗粒):白明胶酶颗粒,又称三级颗粒,在许多亚细胞成分分离技术中常常与特异颗粒发生共沉淀。
与特异颗粒一样,含有许多膜蛋白如CD11b/CD18和FMLP受体等,在细胞受到刺激时,这些蛋白在细胞表面表达上调,但白明胶酶颗粒和特异颗粒对这些分子在细胞表面上调中的贡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白明胶酶颗粒富含白明胶酶,但贫含乳铁蛋白,而且过氧化物酶呈阴性。
白明胶酶颗粒在对促分泌剂反应时比特异颗粒或嗜天青蓝颗粒更容易分泌它的内容物。
④分泌囊泡:当用亚细胞组分分离技术分离细胞组分时,分泌囊泡大量地分布于细胞质膜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