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课文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如“化石”、“岁月”、“生命”等。
(3)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在我国的分布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形象地展示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化石吟》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中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3)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在我国的分布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在我国的分布特点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诗歌《化石吟》的内容和背景。
(2)收集与化石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准备教学课件和导学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化石吟》。
(2)搜集有关化石的资料,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化石形成过程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化石现象。
(2)板书课题《化石吟》,简介诗歌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小组合作,探讨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2)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源,详细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在我国的分布特点。
4. 朗读与背诵(1)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引导学生背诵诗歌,巩固学习成果。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化石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运用效果。
(3)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 学生反思(1)学习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对化石的认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023年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8篇
2023年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8篇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科学诗。
写科学家通过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歌共7节,可分3层。
第1、2诗节是第一层,诗人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象;第3、4、5、6诗节是第2层,也是诗歌的主体部分,具体写遐思的内容;最后第7诗节回应第1、2诗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首尾圆合。
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
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仿佛与它面对面地对话一样,显得自然亲切。
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增进对生物进化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2、感受诗歌浓郁的诗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3、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激发爱文学的激情。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浓郁的诗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2、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激发爱文学的激情。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初一学生对化石的了解较少,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有一定难度;2、化石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化石的形成涉及到生物知识和地理知识,对学生在展开联想表述时学科融合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与化石相关的资料;2、教师收集化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吴__,来自__中学。
很高兴来到美丽的韩城,也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一节课。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里,在我家附近,一家大型商场门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微型公园。
在这个小小的公园里,一只威猛无比的霸王龙,带着一只呆萌无比的小恐龙,在一片浓密的草丛中,昂首站立。
它们,时而摇头,时而摆尾,有时还引颈长吼。
这奇特的景观引来许多行从驻足观赏,那令人恐惧的嘶鸣,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那奇特的远古,令人遐思,令人留连忘返。
尤其是一些小朋友,简直将这里当成乐园,乐不思蜀。
同学们都知道,恐龙是大约亿万年前的生物,它早已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那么,现代是怎样知道恐龙样子的呢?对,是化石!科学家通过研究恐龙留下的化石,复原了恐龙的形象,也再现了恐龙的生活环境,让我们得以欣赏到一个像神话一样的奇幻世界。
《化石吟》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化石吟》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有关化石的知识,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老师等途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尊重生命,珍视化石资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了解化石的知识。
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学会生字词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各种化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
(2)诗歌导入:朗读一首与化石有关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诗歌(1)自读诗歌:学生自主朗读《化石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讲解生字词:针对诗歌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表达技巧。
3. 了解化石知识(1)讲解化石的形成: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化石的珍贵性。
(2)探讨化石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化石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原因。
4. 实践活动(1)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比赛,提高朗读能力。
(2)诗歌创作:鼓励学生以化石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歌。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化石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2)推荐阅读:布置课后作业,推荐学生阅读与化石有关的书籍。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化石吟》。
2. 完成课后练习:以化石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歌。
3. 阅读推荐书籍,了解更多的化石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知识,并能够简单描述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化石吟》的基本内容,感受作者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对生命奥秘的探索。
掌握化石的形成、分布和特点等基础知识。
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化石去推测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化石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化石的形成、分布和特点。
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地质年代的概念。
通过化石推测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石现象,如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等。
(2)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化石的了解和认识。
2.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课堂讲解(1)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分布和特点。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4.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讨论通过化石推测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5.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案例分析(1)展示化石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引导学生通过化石推测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3.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化石模型制作。
(2)展示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4.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课堂讲解(1)讲解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2)讲解通过化石推测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的方法。
3.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化石发掘模拟实验。
(2)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
《化石吟》语文教学设计
《化石吟》语文教学设计(通用5篇)《化石吟》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课前准备】2、教师在备课前,也要搜集一些有关资料。
【教学步骤】一、导语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这就叫化石。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将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化石图片或文字资料,拿出来展示一下,然后放在桌子左上角,以备拓展延伸环节使用。
二、整体感悟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2、朗读: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
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
⑴各自练读。
⑵让部分学生示范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就诗歌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确:第1、2节,通过一连串的问句,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节,肯定生物进化理论,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节,化石中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科学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条件;第5节,经过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由低级逐步想高级发展;第6节,赞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第7节,通过化石我们可以了解生物的进化。
2、请你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
3、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显得自然亲切。
《化石吟》课文教案设计稿
《化石吟》课文教案设计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化石吟》。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化石”、“吟”、“演变”等。
(3)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以及科学家通过化石研究生物进化的事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化石现象进行探究和思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化石吟》。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3)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难点:(1)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化石现象进行探究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化石吟》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化石吟》。
(2)搜集与化石相关的图片或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化石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化石现象。
(2)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化石相关资料。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化石吟》。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词(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化石”、“吟”、“演变”等。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生词的含义。
4.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探究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5. 探究与思考(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化石现象进行探究和思考。
(2)学生进行探究,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
6. 小结与拓展(1)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如探讨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化石吟教案教案范文
化石吟教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导入,学生了解贝壳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学习化石吟这首古诗,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学会朗读古诗并能够感受其中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以及实物观察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通过分组朗读、合唱、师生共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诗歌鉴赏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抒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对历史、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并理解时间的流转与传承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贝壳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抒发。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与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诗中理解时间的流转与传承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1)PPT、图片、视频等(2)贝壳化石和其他化石实物(3)化石吟古诗文本2.学生准备:(1)课前了解贝壳化石和其他化石的基本知识(2)积极参与讨论和朗读的准备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贝壳化石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
2.引导学生讨论:化石是怎样形成的?贝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呢?步骤二:呈现(15分钟)1.展示一段关于化石形成过程的视频,并让学生观看。
2.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讲解化石形成过程的基本知识。
3.通过展示一些贝壳化石和其他化石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探究不同化石的形态和特点。
步骤三:欣赏(15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化石吟》古诗的文本,带领学生朗读并解释生字词。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步骤四:练习与表演(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四人,让他们合作朗读《化石吟》。
2.引导学生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3.每个小组选出两名代表,用合唱的方式朗读《化石吟》。
《化石吟》优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化石吟》优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化石吟》优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石吟》优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石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叹服、海枯石烂”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探究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揣摩品味语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或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想]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设疑探究,调动想像力,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教学过程一、导课、解题(导语)同学们,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他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当我们面对这些化石,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
它们似乎在向我们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板题,放投影理解化石意思。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
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朗读,勾画并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guǒ()藏骸()骨潜()行躯壳()猛犸()(2)根据释义说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①称赞而且佩服。
()②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
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激发学生对古生物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化石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化石。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化石的了解。
展示化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解释不同类型的化石。
第二章:诗歌理解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化石吟》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2 教学内容朗读并解析《化石吟》诗歌。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活动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和韵律。
解析诗歌内容,解释化石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讨论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三章:诗歌创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能力和想象力。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创作。
3.2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创作技巧和风格。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3.3 教学活动分析《化石吟》诗歌的创作技巧和风格。
提供创作话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四章:科学探索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重要性和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4.2 教学内容介绍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讨化石的发现和挖掘过程。
4.3 教学活动展示化石挖掘的过程和重要发现。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或观察活动,例如制作化石模型。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或观察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五章:综合表达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和科学知识进行综合表达。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和科学知识进行创作。
提供创作话题或情境,要求学生运用诗歌和科学知识进行综合表达。
5.3 教学活动分析综合表达的要求和技巧。
提供创作话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表达创作。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六章:小组讨论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化石吟》教学设计优秀4篇
《化石吟》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了解化石。
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学内容】《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作者先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然后具体书写遐思的内容: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诗歌节奏鲜明,语调和谐,富有音乐美。
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悉心体会。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
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整体感知1、明确学习目标(即教学目标,投影显示)。
2、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3、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⑴学生听读,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⑵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
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
结构上首尾呼应。
⑶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两遍,体会诗歌的特点。
三、重点研讨1、指名朗读3~6节,思考问题(投影显示):⑴“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⑵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⑶“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石的概念、形成和作用。
掌握诗文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能够理解并背诵《化石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化石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朗读、讨论和背诵,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探索未知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诗文《化石吟》的理解与背诵。
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文中对化石的描述和寓意。
掌握诗文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诗文《化石吟》的内容和背景。
准备化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标本。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文《化石吟》。
了解化石的基本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化石的图片或实物标本,引导学生关注化石。
简要介绍化石的形成和作用,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新课展示: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化石吟》,注意朗读节奏和韵律。
解释诗文中对化石的描述和寓意,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化石在地球历史中的重要性和科学价值。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表演诗文《化石吟》,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的配合。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
5. 总结与作业: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学生对诗文《化石吟》的理解和背诵情况,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对化石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应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朗读、讨论和实践活动。
评价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化石知识的运用。
八、教学拓展1. 参观化石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化石博物馆,让学生亲身体验化石的魅力。
通过观察化石标本,加深学生对化石形成和作用的理解。
《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化石吟》教学设计《化石吟》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石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化石吟》教学设计篇1[文本解读]《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是用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
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以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在文中有“赞颂”的意思。
教学这首诗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理解诗的内容,二是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知识的兴趣,进而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好教材。
因而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
要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既学习了语文,又得益于自然知识。
教学中采用“朗读法”和“联想想象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和情感美;联系自然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想象远古生物那神奇的景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有关化石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片,导入。
1、出示始祖鸟化石及其复原图。
(第一张幻灯片)2、师述:一块坚硬冰冷的石头,因保留了动植物的遗体、遗迹而成为化石。
伟大的科学家们通过科学的推测、大胆地想象,复原出远古生物原本美好的形态。
看来,地下宝藏不仅指金银珠宝,还指这各形各色的化石。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化石吟》。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在这里有“赞颂”、“咏叹”的意思。
二、读课文,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说说读后的感悟。
以“这是一首……的诗”说话。
2、指导朗读。
①教师出示一二节的诗文,示范朗读。
(第二张幻灯片)②学生仿读其他各节。
③展示朗读效果。
3、比较朗读,体会开头的好处。
比较原诗和改动的诗,看有什么不同?(第三张幻灯片)最早的鱼儿没下巴/最早的鸟儿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没有腿/最早的树儿不开花明确:用一系列的问句,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也能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还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感染读者,让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一万年前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的奇妙的故事。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教案优秀9篇
化石吟教案《化石吟》教案优秀9篇《化石吟》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大意,理清结构,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本诗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大海变桑田,桑田变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果真如此吗?如果真是这样,又何以为证呢?(----化石)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
冰冷的化石是昨天生命信息的演绎,讲述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2、题解:化石就是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二、朗读感知1、正字正音释义骸骨(hai)裹藏(guo)葱茏(conglong)猛犸(mengma)引颈长吼(jing)乌有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2、指导朗读(1)师范读,生标示节奏(2)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评价(3)齐读课文,读出韵律美。
3、感知内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以“这是一首________的诗。
”句式作答。
(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3)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大意如何概括?诗歌分为三层:.(1-2)通过发问引发联想总(3-6)具体抒写化石讲述的内容分(7)回应发问,照应开头总科学的神奇人类的伟大或者: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4、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化石的概念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讨论地球上古老的生命。
2. 介绍化石的定义:古生物的遗骸或痕迹。
3. 强调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展示图片或实物化石,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 提问学生对化石的认知和兴趣点。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表现。
2. 记录学生的讨论和提问内容。
第二章:化石的形成与种类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不同种类。
2.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的化石。
教学内容:1. 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生物遗骸的保存和变化。
2. 讲解不同种类的化石:遗体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化石。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化石特点。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化石的理解和认识。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 记录学生的讨论和分享内容。
第三章:化石的挖掘与保护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化石挖掘的过程和技术。
2. 学生能够理解化石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化石挖掘的过程和技术:野外调查、挖掘、整理等。
2. 强调化石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保护化石不被破坏和滥用。
教学活动:1. 视频播放化石挖掘的过程和技巧。
2. 引导学生讨论化石保护的重要性。
3. 小组活动:设计保护化石的计划和措施。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观看和理解能力。
2. 记录学生的讨论和计划内容。
第四章:化石与生物进化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解释化石记录中的生物进化现象。
教学内容:1. 讲解化石记录中的生物进化证据:渐变化石和突然化石。
2. 分析化石记录中的生物进化现象:物种的演化和多样性。
教学活动:1. 展示化石记录中的生物进化例子。
《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理解《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学会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运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探究化石背后故事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怀。
(2)通过学习《化石吟》,使学生认识到化石是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理解《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学会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难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多媒体资料直观地了解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运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探究化石背后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2)收集与化石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化石吟》,了解课文内容。
(2)搜集与化石相关的资料,了解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化石资料,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教师简介《化石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化石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归纳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学生讨论、汇报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探究学习(1)教师布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化石背后的故事。
《化石吟》课文教案设计稿
化石吟课文教案设计稿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化石吟》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自然、人类历史和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诗意化语言的解读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材:《化石吟》(课文所在教材)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教学辅助材料:难点词汇表、课文解析和讲解PPT等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古代化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化石的好奇心和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化石是什么?为什么有化石存在?步骤二:课文阅读与理解(20分钟)1.教师全班齐读《化石吟》课文,帮助学生熟悉文中的诗意化语言和节奏感。
2.学生个人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诗中作者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考?–诗中的“化石”是指什么?–作者用什么方式和手法描写化石的特点和魅力?–你在诗中体会到了什么?3.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三:课文解析与讲解(20分钟)1.教师以PPT形式呈现《化石吟》课文的解析和讲解,重点解释以下内容:–诗中的隐喻和意象。
–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句法结构。
–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对讲解内容进行思考和反问,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步骤四:情感寄托与写作(2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考,思考自己对自然、人类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感悟和思考。
2.学生个人写作:以自己的方式和表达,写下对自然、人类历史或传统文化的感悟和思考。
可以选择诗歌、散文、或其他形式。
3.学生小组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写作。
步骤五:课堂总结与答疑(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提问,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2.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将写作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
3.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将写作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或作品。
化石吟说课教案优秀9篇
化石吟说课教案优秀9篇《化石吟》教案篇一教材简析《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本诗,首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1、理解和积累一些重要词语。
2、有感情地颂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4、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兴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以朗读帮助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展示大量古生物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的效果上先睹为快,充分调动学生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再品析语言,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图片(始祖鸟、恐龙等),并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提问:这些生物在现代的生活中还见得到吗?明确:见不到了。
提问:那这些精美的生物的图片从何而来?明确:是科学家通过对古生物的化石进行复原而来的。
提问:何谓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明确: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或生活痕迹(如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类似石头的东西。
对于这些遗留千古的化石,你们有没有兴趣一睹为快呢?今天有一个人对这些化石也充满着好奇心,下面就让我们与他一起去领略这些化石的风采,出示课题。
也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如“化石”、“岁月”、“生命”等。
(3)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以及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化石吟》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3)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以及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象征意义的理解。
(2)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营造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展示化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这一主题。
2. 朗读诗歌(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化石吟》。
(2)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3. 理解诗歌内容(1)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化石”、“岁月”、“生命”等。
(2)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讨论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化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化石吟》教案设计范文
《化石吟》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保存过程。
(3)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学会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保存过程。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诗歌欣赏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化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这一自然现象。
(2)简介化石的形成和保存过程,激发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化石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化石的赞美之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化石的魅力?(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化石的认识和感悟。
(2)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敬畏自然。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化石吟》。
2.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化石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化石吟》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化石的形成和保存过程,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理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掌握化石的形成和保存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石吟课文教学设计化石吟课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2.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1.朗读法。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更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
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赞叹之情。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思想感情和音乐美。
2.联想想像法。
诗歌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要联系生物学知识,充分调动思维活动,理解诗中所写内容,激发探究生物进化的兴趣。
3.讨论点拨法。
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诗歌的内容要点和首尾圆合的结构美。
教师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维以突破重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诵读感知诗歌大意。
设疑研讨,调动想像力,理解诗歌内容要点和结构美。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古生物化石图片)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
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二、解题《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
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三、畅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朗读,勾画并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投影:(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的字注音。
奇huàn()guǒ()藏cōnglóng()zhuóyuè()骸()骨潜()行躯壳()档()案猛犸()(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②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③称赞而且佩服。
()④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
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⑤(草木)青翠茂盛。
()⑥奇异而虚幻。
()(3)在下列横线上选填恰当的修饰词语。
_____________的神话_____________的真理_____________的骸骨_____________的密码_____________的魔法师_____________的雕刻家明确:(1)幻裹葱茏卓越háiqiánkédàngmǎ(2)幽雅悄然叹服海枯石烂葱茏奇幻(3)奇幻平凡冰冷珍贵高明卓越2.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全诗,学生感受其中对自然高妙的赞叹和节奏韵律之美。
提示: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全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并且以第二人称来称呼化石,亲切自然。
诵读中要仔细体会语气语调的变化。
3.学生自由诵读,结合生物学知识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1)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
诗人是怎样打开读者思维闸门的?(2)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3)摘录出诗中4、6两节的比喻句各一例。
(4)第3节中的“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5)化石重视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6)全诗七节的思路层次是怎样安排的,请简要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1)诗歌1、2节以一连串的问句开篇,引发读者的想像。
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富有孩子气的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2)“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紧承问句之后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3)化石:“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4)“你”指代苏醒的化石,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
(5)学生积极想像,可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补充。
3、4、5、6节是化石的“话”。
(6)诗歌12下一页化石吟课文教学设计猛犸的尸骨残骸最早是在西伯利亚地区发现的。
猛犸的身世来历在当时就众说纷纭。
但依考古发现可以推断的是当时西伯利亚的猛犸数量十分可观。
4.化石的故事令人神往、惊讶,阅读全诗请选择一种化石,合理想像,写一段故事,体裁不限。
教师提供艾青《鱼化石》片断和猛犸的故事,以开阔学生思路。
投影:1.鱼化石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灰尘;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察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2.猛犸的故事1901年,一位猎鹿人发现一具完整的猛犸尸体。
在发掘现场,人们发现猛犸是保持一种“坐姿”死在一个坚硬的大土块上,头骨有损伤,肌肉中有明显的充血现象,胃中尚有没消化的食物——树枝和青草,甚至嘴里还有一束没来得及咽下去的青草。
科学家根据尸体的上述情况及现场环境,对这头猛犸的死因和自然入葬的情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测:在远古时代的某一秋日里,一头猛犸漫步在别寥佐夫卡河的河岸边,不时用长鼻子将青草和树枝卷进嘴里,突然,河岸边的土层因河水的长期浸润,承受不了猛犸这庞然大物的体重而发生坍塌,这头猛犸束手无策地陷了下去,当它奋力挣扎总算支撑着站立起来的时候,又有大批沉重而坚硬的岩块砸在它的背上,就这样遭遇灭顶之灾,陷入深渊中,以肌肉充血的情况可以判断它最终是窒息身亡的。
5.放录音,学生跟读全诗。
五、课堂练习多媒体显示:1.阅读文段,完成1~2题。
人常说,无人分享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而无人分担的痛苦则是真正的痛苦。
虽然我们是小小少年,生活的天空晴多阴少,但我们依然在每一天为达成我们的每一个小小心愿劳碌拼搏。
那一个个来去匆匆的身影,凝聚了几多苦乐悲欢。
用笔用心记录下达成愿望的心路上的一段心绪,一缕情怀,让心怀通过倾诉变得更加健康而亮丽。
春天的小语是枝头的青绿,夏天的欢声是翻腾的热浪。
秋天的吟唱是大地奉献给人类的渴望,冬天的倾诉是白雪带给我们的肃穆与冥想。
拥有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湛蓝而高远的天空,是我们少年人的向往!珍惜宁静,放飞童心。
写出来,多好!(1)给加粗的字注音一缕()冥()想吟()唱湛()蓝肃穆()倾()诉(2)这是一段文学栏目的少年主持人的话,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请简答。
(3)文中“春、夏、秋、冬”四句写出了()A.努力向上的精神B.少年的情怀C.四季的美好D.喜怒哀乐(4)思考“春、夏、秋、冬”四句的深意,用直线将左右两边恰当的连接起来。
春①热情的帮助夏②无私的奉献秋③冷静的思索冬④心灵的沟通(5)“拥有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湛蓝而高远的天空”,作为主持人的话,实际上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放飞童心”,可与第一段中的“___________”二字照应。
2.在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字。
某学校用五个读音相同的字作为校训,激励师生创设良好校风:环境整洁突出一个“净”字;秩序安定突出一个“___________”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___________”字;强身健体突出一个“___________”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___________”字。
参考答案:1.(1)lǚmíngyínzhànmùqīng(2)他希望大家敞开心扉,尽情倾诉心中的快乐与痛苦。
(3)B(4)春—④夏—①秋—②冬—③(5)有一处可以倾诉心曲的场所(6)倾诉2.静敬劲竞六、课堂小结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
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去慨叹、遐思,这更多地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秀水蓝天、花红草绿。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