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文言知识梳理
训俭示康
![训俭示康](https://img.taocdn.com/s3/m/0164772558fb770bf78a5529.png)
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
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训俭示康》知识点复习
![《训俭示康》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ca3077927d3240c8447eff6.png)
《训俭示康》知识点复习【原文欣赏】《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
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唿!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训俭示康
![训俭示康](https://img.taocdn.com/s3/m/849fa5533b3567ec102d8ae1.png)
②恰当地安排了详述、略述,采取了不同的写法
和用词。 叙述事例有详有略,根据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 作者自身和父亲的例子,李文靖、鲁宗道、张文 节的例子写得详细,其他例子写得简略。写法、 措词也不相同。这样叙述事例,也不累赘
三句话的作用:第一句取舍关系的缩句,表示舍“不逊” 取“固”;第二句证明为什么要取“固”;第三句说明 为什么舍“不逊”。
3、司马光是怎样来训俭示康的?论证方法 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以及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第一段讲述自己的身世经历中的几件事,突出了自己的 “以俭素为美”、不喜奢靡的特点。事例论证 第2段,司马光回忆父亲当年招待客人的情况和“近日 士大夫家”招待客人的情况作对比,说明“近岁风俗尤 为侈靡”。 第3段举李文靖、鲁宗道、张文节的节俭的例子,赞扬 了崇尚节俭朴素的美德。事例论证 2、3两段,一正一反,对比鲜明,发人深省。 第4段,引御孙的话,从道理上论证俭和侈的本质不同。 这一段是在前面几段以列举事例为主的基础上,对论点 作深入分析,使人从理性上受到启迪。 第5段,举例论证。“俭”和“侈”的两种不同结果, 有根有据,令人深思。对比论证
1、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 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 为美。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 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3、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 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 4、“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在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 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5、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6、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 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7、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 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 辈风俗云。
《训俭示康》
![《训俭示康》](https://img.taocdn.com/s3/m/34e47ec6d5bbfd0a7956732d.png)
意思是说,潜心努力来提高自己, 意思是说,潜心努力来提高自己,用俭朴 的生活来培养高尚的品德。 的生活来培养高尚的品德。做不到恬静寡欲就 无法确立远大的志向, 无法确立远大的志向,不潜心专一就无法达到 远大的目标。 远大的目标。 (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诫子书》
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3)字君实 陕州夏县 ~ ) 君实,陕州夏县 (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 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人 世称“ 世称 宋仁宗宝元元年进士。 生”。宋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因反对王安石变 于熙宁三年出知永兴军。 法,于熙宁三年出知永兴军。第二年退居洛阳 花 于熙宁三年出知永兴军 第二年退居洛阳,花 年时间主编《 费15年时间主编《资治通鉴》。元丰八年哲宗 年时间主编 资治通鉴》 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 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全 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 即位 高太皇太后听政 召他入京主持国事 次年全 部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 为相8个月病逝 恢复旧制。 个月病逝, 部废除王安石新法 恢复旧制。为相 个月病逝 追封温国公,谥文正。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 追封温国公 谥文正。他主编的《资治通鉴》 是 谥文正 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 一部编年体通史 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下迄后 周世宗显德六年,全书共 全书共294四卷 另有《目录》、 四卷,另有 周世宗显德六年 全书共 四卷 另有《目录》 考异》 《考异》各30卷。取材于各种正史、野史、传 卷 取材于各种正史、野史、 文集等200余种 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 余种,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 状、文集等 余种 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 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 叙事清晰严谨, 该书语言简练晓畅 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 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 赤壁之战” 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如“赤壁之战”、“淝水之 司马文正公集》 战”等。有《司马文正公集》。
训俭示康
![训俭示康](https://img.taocdn.com/s3/m/218e485ae518964bcf847c86.png)
2、败家丧身(使……败;使……丧)
3、至孙以骄溢倾家(使……倾覆)
4、以侈自败者多矣(使……败)
㈢adj.→v.
1、器皿非满案。(摆满)
2、益重之(器重)
㈣n.→v.
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
2、走卒类士服(穿士人的衣服)
3、故就酒家觞之(请人喝酒)
4、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盖布被)
训俭示康
一、通假字
1、酒酤于市:酤,通“沽”,买酒
二、一词多义
靡
①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
②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
弊
①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破)
②风俗颓弊如是(败坏)
服
三、古今异义
1. 世以清白相承。“清白”:纯朴的家风。
2. 吾不以为病。“病”:缺点。
3. 或三行五行。“行”:行酒。
4. 治居第于封武门内。“治”:修筑。
5. 常数月营聚。“聚”:聚集,引申为准备。
6. 然后敢发书。“书”:请帖。
7.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鲜”:少。
⑤以实对(介,用)
⑥上以无隐(介,因为)
⑦是以居官必贿(因为)
⑧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连,用来)
⑨然以功业大(介,因为)
⑩聊举数人以训汝(连,用来)
为
①自为乳儿(是)
②先公为群牧判官(V.担任)
③此为宰相厅事诚隘(V.作为)
④参政鲁公为谏官(V.担任)
⑤张文节为相(V.担任)
奢侈),现在多数穷困。其他因为节俭而立下(好)名声,因为奢侈而自招失败的事例(还很)多,不能统统列举。(上面)姑且举几个人用来教诲你。你不但本身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以(节俭)教诲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生活)作风习俗。
训俭示康知识点,高中语文
![训俭示康知识点,高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0df0f143ddccda38376baff2.png)
训俭示康知识点,高中语文原文欣赏《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
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唿!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训俭示康
![训俭示康](https://img.taocdn.com/s3/m/82b6dfa851e79b89680226f4.png)
训诫 节俭 给…看 司马光儿子司马康
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 李商隐《咏史》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一.作者作品简介
本文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教诲他儿子司马康的文章。 要求司马康崇尚节俭,不要追求奢靡,并教诲子孙崇尚节俭。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 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鄙陋吝啬。所以不跟着习俗 随风倒的恐怕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即使不能 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风气吗?
③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 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参政鲁 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 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我本来出身在清贫的家庭,世代把清廉的家风相互传承。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 从吃奶的幼儿起,长辈饰有金银饰品的华美衣服给我穿,总是害羞地红着脸扔掉它。 二十岁考中进士,闻喜宴唯独我不戴花。同年中举的人说:“花是国君赐予的,不 能违抗。”于是才戴上一枝花。平常我穿衣服只求御寒,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 故意穿脏破的衣服以表示与一般人不同,以此来取得人们的赞扬,只是顺着我的本 性罢了。许多人都以奢侈浪费为荣,我心里只以节俭朴素为美德,别人都嗤笑我固 执不大方,我不以此为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骄纵,毋宁固陋’,又说 ‘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很少’,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 羞耻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看作美德,现在的人却拿节俭 作为缺点而互相讥议,唉,真奇怪啊!”
《训俭示康》文言知识梳理
![《训俭示康》文言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c9ab8e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4.png)
《训俭示康》文言知识梳理《训俭示康》是一篇明代文言文作品,作者是明代文学家陈继儒。
本文主要是通过描写一个家庭的生活情景,宣扬节俭和健康的生活理念。
以下是对《训俭示康》的文言知识梳理。
一、文言词汇1.训俭:教导人们要节俭。
2.康:健康。
3.不妄:不浪费。
4.仪容:仪表,相貌。
5.舍服:不奢侈,不过分追求时尚。
二、文言句式1.以为本:以为基础,以为根本。
2.以为怀:将放在心中,思考、关心某事。
3.以为斥:以为鄙弃、排斥。
4.以为耻:以为羞耻、可耻。
5.以为乐:以为快乐、乐趣。
三、文中的写景描写1.文中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如“蓦地花开,落英缤纷”来表达家庭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2.描写夏天的景色,如“炎暑难当,蝉鸣蜂噪”来形容酷热的天气。
3.描写秋天的景色,如“秋风瑟瑟,萧瑟萧瑟”来表达秋天的凉爽和宜人。
4.描写冬天的景色,如“寒冬凛冽,雪花纷飞”来表现寒冷的气候。
四、文中的修辞手法1.比喻:如“宠辱若惊,财利如浮云”中的“财利如浮云”比喻财富的虚幻。
2.对偶:如“宴安饮食,必有节制;衣服饰物,必有度量”中的“宴安”和“衣服饰物”呼应。
3.反问:如“人生在世,岂可以无时无刻不知节制哉?”中的“岂可以无时无刻不知节制哉?”反问人们是否应该时刻掌握节制。
五、文中的主题思想1.节俭:文章通过描写一个节俭的家庭,告诫人们应该珍惜资源,不浪费,注重节俭。
2.健康:文章强调生活要有度量,不要过度追求,要有节制,保持身心健康。
六、文中的写作手法1.写景烘托:通过描写四季的景色,来烘托出家庭和谐、快乐的氛围。
2.以家庭为例:通过一个家庭的生活来阐述节俭和健康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3.用例论证:文章通过举例子来论证节俭和健康的好处,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总结:《训俭示康》是一篇以家庭生活为例,宣扬节俭和健康的文言文章。
通过描写四季景色、运用修辞手法等手法,展现了节俭和健康的重要性,并以此来教育读者。
该文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入浅出的论述,使人们对节俭和健康有了更深的认识。
训俭示康
![训俭示康](https://img.taocdn.com/s3/m/a9aee2a70066f5335a8121fb.png)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 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 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 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 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 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 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 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 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靡:奢侈。类:大都。蹑:穿。履:鞋。 先公:对死去父亲的敬称。 行:行酒,给客人斟酒。酤:同“沽”,买酒。 然:这样。非:讥评,认为不对。数:多次。 数月:几个月。发书:发送请柬。苟:如果。 靡:倒下。颓弊:败坏。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 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 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 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 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 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 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 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 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 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 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延陵季子挂剑诚信无欺
《训俭示康》文言知识整理
![《训俭示康》文言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c79043a2af90242a895e58a.png)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闻喜宴独不戴花:在闻喜宴上 何曾日食万钱:每天 (2)名词作动词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穿 以约失之者鲜矣:犯过失 走卒类士服:穿士人的衣服 故就酒家觞之:请人喝酒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盖布被 虽举家锦衣玉食:穿绸缎衣服,吃珍贵的食物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吃稀粥 妾不衣帛:穿 管仲镂簋 朱纮,山节 藻棁:使用刻有花纹的食具、红色的帽 带,柱子上的斗拱刻着山岳,梁上短柱画着水藻
疏通词义
1.通假字: 酒酤于市:“酤”通“沽”,买酒; 2.古今异义: 世以清白相承: 古义:廉洁、朴素;今义:纯洁,没有污点; 走卒类士服: 古义:大都;今义:类别、相似; 多不过七行: 古义:不超过;今义:仅仅,而已; 可以直道而行: 古义:能够用;今义:能够;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2)被动句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3)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何患不能:患何 人莫之非:非之 ②定语后置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士 ③介词结构后置句 长者加(之)以金银华美之服:以金银华美之服加(之) 酒酤于市:(于市)酤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于封丘门内)治居第 得于酒家,奈何饮于酒肆:(于酒家)得;(于酒肆)饮
固定结构
问其所来、所亲或规之曰:来的地方、亲近的人 奈何饮于酒肆:为什么 是以居官必贿:因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形容词作名词: 果、肴非远方珍异:珍贵奇异之品; 大贤之深谋远虑:大贤之人; (4)形容词作动词: 器皿非满案:摆满; (5)使动用法: 听事前仅容旋马:使……转身; 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使……谨慎; 远罪丰家:使……远离,使……丰裕; 枉道速祸:使……曲; 败家丧身:使……破败,使……丧生; 至孙以骄溢倾家:使……倾覆; 其余以俭立名:使……立下。 (6)意动用法: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耻”,以……为羞耻; 人不相非也:认为不对;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认为不对;
《训俭示康》词句整理及全文翻译
![《训俭示康》词句整理及全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8c798e931b765ce04081463.png)
《训俭示xx》词句整理及翻译(一)古今通假1.酒酤于市:酤,通“沽”,买酒2.公亦少从众:少,同“稍”,稍微(二)古今异义1.世以清白相承:古义:纯朴的家风;今义:纯洁,没有污点2.吾不以为病:古义:缺点;今义:生病3.或三行五行:古义:次数;今义:量词,用于成行的xx4.治居第于xx门内:古义:修筑;今义:治理5.常数月营聚:古义:积攒,引申为准备;今义:经营,管理6.然后敢发书:古义:请客的帖子;今义:书籍7.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古义:少;今义:指食物鲜美8.自奉养如为xx掌书记时:古义:指生活待遇或生活水平;今义:xx或赡养(父母或其他尊亲)9.公虽自信清约:古义:自己信奉;今义: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愿10.君子以为xx:古义:指有名望的人;今义:指xx高尚的人11.xx以奢靡夸人:古义:炫耀;今义:夸奖12.其余以俭立名:古义:其他的;今义:剩余的13.聊举数人以训汝:古义:姑且;剩下的;今义:聊天14.当以训汝xx:古义:教诲,劝诫;今义:训斥15.枉道速祸:古义:招致;今义:速度(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自为乳儿:乳,吃奶2)乃簪一花:插3)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穿(衣服)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志,有志5)走卒类士服:服,穿6)xx内法:内法,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7)故就酒家觞之:觞,一种酒器,,这里指请人喝酒8)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布被,xx被9)虽举家锦衣玉食:锦衣玉食,穿绸缎的衣服,享用珍贵的食物10)xxxx:相,效力11)妾不衣帛:衣帛,穿丝绸衣服12)xx日食万钱:食,吃13)xx非徒身当服行:服,从事14)xx镂簋xx纮:镂簋xx纮,使用刻有花纹的簋2.形容词作动词1)人不相非也:非,讥评2)器皿非满案:满,摆满3)xx:重,器重4)人争非之:非,讥评5)人莫之非:非,非议,认为不对3.使动用法1)听事前仅容旋马:旋,使……转身2)远罪xx:远,使……远离;丰,使……富裕3)败家丧身:败,使……败4)至xx溢倾家:倾,使……倾5)夫俭则寡欲:寡,使……少4.意动用法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耻,以……为耻2)xx鄙其小器:鄙,以……为鄙3)吾不以为病5.名词作状语1)xx日食万钱:日,每天2)常数月营聚:数月,用几个月3)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饘粥,用稀粥4)xx身当服行:身,本身5)锦衣玉食(四)一词多义1、非1)人不相非也:讥评2)果、肴非远方珍异:不是2、习1)家人xx已久:习惯2)xxxx家风:习染3、服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2)长者加以金银xx之服:衣服3)xx身当服行:从事4、果1)果、肴非远方珍异:水果2)果以富得罪出亡:果然5、及1)岂庸人所及哉?:赶得上2)史輶知其及祸:遭到3)及戌:到了6、行1)或三行五行:次数2)xx非徒身当服行:实行7、君子1)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指有地位的人2)君子以为xx:当时有名望的人8、相1)又闻昔xx公为相:宰相2)xxxx:辅佐9、靡1)众人皆以奢靡为xx:奢侈2)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10、鄙1)以为鄙吝:没见过世面2)xx鄙其小气:鄙视11、举1)虽举家锦衣玉食:全2)聊举数人以训汝:列举12、恶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粗陋2)侈,恶之大也:罪恶二、文言虚词1、以1)用,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今人乃以俭相诟病xx以奢靡夸人2)表目的,来: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聊举数人以训汝03)认为:众人皆以奢靡为xx4)因为:上以无隐是以居官必贿果以富得罪出亡1)才:乃簪一花2)竟然:今人乃以俭相诟病3、然1)这样:当时xx皆然2)然而:然以功业大4、虽1)即使:居位者虽不能禁虽举家锦衣玉食2)虽然:公虽自信清约5、为1)做:又闻昔xx公为相2)作为:此为宰相听事诚隘1)代词a)辄羞赧弃去之:代华美之服b)人争非之:代他c)忍助之乎:代风俗颓弊这件事2)助词: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7、于1)表对象果止于梨、xx、枣、柿之类一旦异于今日2)在,表地点:酒酤于市8、或1)所亲或规之:有的人2)或三行五行:有时9、也1.表句中停顿:与其不逊也宁固2.表判断和肯定:未足与议也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精品】《训俭示康》实词整理一字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意动使动特殊句式词类活用
![【精品】《训俭示康》实词整理一字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意动使动特殊句式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575dfafab9f3f90f76c61b89.png)
只是,副词
还,动 但,副词 回头,动词 达到,完成,动 导致,动 奉献,动,顾反 • 必致失所 • 遂脱剑致之嗣君
• 终苟免而不怀仁 • 苟或不然
词类活用 平生衣取蔽寒 衣,名做动,穿衣 食取充腹 食,名做动,吃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病,名做动,嘲骂* 走卒类士服 士服,名做动,穿士人的服装 人争非之 非,形做意动,认为……不正确 锦衣玉食 衣,食,名做动 败家丧身 败,使……破败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 饘粥,名做状 妾不衣锦,马不食粟;布被 管仲镂簋朱紘 镂簋,朱紘,名词做动词。使用 山节,藻棁,名词做动词。使用 山节藻棁 何曾日食万钱 日,每一天,名做状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 冠,称第一,名做动 至孙以骄倾家 倾,形使动,使……倾覆
即使,连词 虽然,连词 有时,代词 有人,代词
• 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 • 所亲或规之曰 • • • • •
全,形 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列举,动 聊举数人以训汝 尽,副词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推荐,动 举贤荐能 攻占,占领 (白起)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 郢
• • • •
顾人之常情 致使于晋,顾反 顾吾念之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二、词法句法
1、古今异义
(1)同年曰 (2)吾不以为病 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 缺陷
2、词类活用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意动,以…….为耻 使动,使……远离.使……富裕 (2)远罪丰家 使动,让……转身 (3)听事前仅容旋马 名作动,请人喝酒,招待 (4)故就酒家觞之 3、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名称 (介宾结构后置句) (1)奈何饮于酒肆 (介宾结构后置句) (2)一旦异于今日 (3)治居第于封丘门内 (介宾结构后置句) (介宾结构后置句) (4)得于酒家
【范文】《训俭示康》知识点复习
![【范文】《训俭示康》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b42311c7375a417866f8fa3.png)
《训俭示康》知识点复习【原文欣赏】《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
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唿!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训俭示康》知识点整理
![《训俭示康》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efc1e7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c.png)
《训俭示康》知识点整理
作品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训俭、斥侈和示康。
下面是《训
俭示康》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整理。
1.训俭:
2.斥侈:
文中反复批判奢侈之风,对于那些追求虚荣和享受的行为进行了严肃
的斥责。
他指出奢侈浪费是对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不仅伤害了自己的身
体健康,还浪费了社会资源。
3.示康:
《训俭示康》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身体健康的内容,韩愈强调健康对
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
他通过列举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向人们说
明过度奢侈和懒惰会导致身体不健康。
他提倡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如节制饮食、适度运动、早睡早起等,以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
4.文章结构:
5.文章风格:
6.社会背景:
《训俭示康》是唐代文学作品,而韩愈的创作背景是唐代晚期。
在这
个时期,国家政治动荡,社会经济陷入了困难期。
因此,韩愈写作《训俭
示康》的目的是敦促人们节省开支,提升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他希望
通过节俭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国家和社会可以摆脱困境。
高中文言文《训俭示康》重点词句解释
![高中文言文《训俭示康》重点词句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9ef281f6edb6f1aff001fef.png)
《训俭示康》知识梳理参考答案一、文常填空1、《训俭示康》选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作者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谥“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主持编著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遗著有《司马文正公文集》、《稽古录》等。
2、俭可使人廉洁自奉,成就事业清名;侈则使人贪得无厌,直至败家亡身。
本文是一篇父亲对儿子的训诫。
作者要求儿子及子孙要崇尚节俭,不要追求奢靡。
二、词法、句法知识梳理(一)指出句中的通假字现象:酒酤于市:酤,通“沽”,买酒。
(二)指出句中的古今异义现象并解释:1.吾不以为病:病,缺陷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恶,不好、差、粗陋3.然后敢发书:书,请帖4.治居第于封丘门内:第,官僚贵族的住宅5.公虽自信清约:自信,相信自己6.顾人之常情:顾,只是7.枉道速祸:速,招致8.使知前辈之风俗云:风俗,生活作风与习俗(三)一词多义:1、弊: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名词,破衣风俗颓弊如是:动词,败坏2、恶: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形容词,不好、差侈,恶之大也:名词,罪恶3、乃: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副词,却,竟乃簪一花:副词,才4、然: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代词,这样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连词,但是5、虽: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连词,即使公虽自信清约:连词,虽然6、或: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代词,有时所亲或规之曰:代词,有人7、举: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形容词,全聊举数人以训汝:动词,列举(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1.自为乳儿:乳,名作动,吃奶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名作动,穿;垢弊,形作名,脏衣、破衣3.故就酒家觞之:觞,名作动,请人喝酒4.虽举家锦衣玉食:锦衣,玉食,名作动,穿锦衣,吃玉食5.妾不衣帛:衣,名作动,穿6.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名作动,使用刻有花纹的簋;使用红色的帽带;使用刻着山岳的斗栱;使用上边画着水藻的梁上短柱7.何曾日食万钱:万钱,名作动,花万钱8.常数月营聚:数月,名作状,用数月9.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饘粥,名作状,用粥10.何曾日食万钱:日,名作状,每天11.侈,恶之大也:恶,形作名,罪恶12.器皿非满案:满,形作动,摆满13.人争非之:非,形作动,非议14.风俗颓弊如是:弊,形作动,败坏15.益重之:重,形作动,器重16.厅事前仅容旋马:旋,使动,使……转过身17.远罪丰家:远,丰,使动,使……远离;使……丰厚,丰裕18.败家丧身:败,丧,使动,使……败落;使……丧灭19.至孙以骄溢倾家:倾,使动,使……倾2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耻,意动,以……为耻21.人不相非也:非,意动,以……为非,认为不对22.人莫之非:非,意动,认为……不对(五)指出下列句式特点1.而自奉若此宾语前置句2.公虽自信清约宾语前置句3.何患不能宾语前置句4.是以居官必贿宾语前置句5.人莫之非宾语前置句6.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介宾后置句7.酒酤于市介宾后置句8.治居第于封丘门内介宾后置句9.得于酒家介宾后置句10.奈何饮于酒肆介宾后置句11.一旦异于今日介宾后置句1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定语后置句1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判断句14.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判断句15.俭,德之共也判断句16.侈,恶之大也判断句17.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被动句18.未足与(之)议也省略句19.酒酤(之)于市省略句20.得(之)于酒家省略句21.当以(之)训汝子孙,使(其)知前辈之风俗云省略句22.或三行五行数量短语前置句三、请鉴赏《训俭示康》的艺术手法。
《训俭示康》知识整理(1)
![《训俭示康》知识整理(1)](https://img.taocdn.com/s3/m/81d0937933d4b14e84246806.png)
《训俭示康》知识整理一、文言实词(一)古今通假1. 酒酤于市:酤,通“沽”,买酒2. 公亦少从众:少,同“稍”,稍微(二)古今异义1. 世以清白相承:古义:纯朴的家风;今义:纯洁,没有污点2. 吾不以为病:古义:缺点;今义:生病3. 或三行五行:古义:次数;今义: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4. 治居第于封武门内:古义:修筑;今义:治理5. 常数月营聚:古义:积攒,引申为准备;今义:经营,管理6. 然后敢发书:古义:请客的帖子;今义:书籍7.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古义:少;今义:指食物鲜美8. 自奉养如为河南掌书记时:古义:指生活待遇或生活水平;今义:侍奉或赡养(父母或其他尊亲)9. 公虽自信清约:古义:自己信奉;今义: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愿10. 君子以为忠:古义:指有名望的人;今义:指道德高尚的人11. 石崇以奢靡夸人:古义:炫耀;今义:夸奖12. 其余以俭立名:古义:其他的;今义:剩余的13. 聊举数人以训汝:古义:姑且;剩下的;今义:聊天14. 当以训汝子孙:古义:教诲,劝诫;今义:训斥15. 枉道速祸:古义:招致;今义:速度(三)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1) 自为乳儿:乳,吃奶2) 乃簪一花:插3)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穿(衣服)4)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志,有志5) 走卒类士服:服,穿6) 酒非内法:内法,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7) 故就酒家觞之:觞,一种酒器,,这里指请人喝酒8)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布被,盖布被9) 虽举家锦衣玉食:锦衣玉食,穿绸缎的衣服,享用珍贵的食物10) 季文子相三君:相,效力11) 妾不衣帛:衣帛,穿丝绸衣服12) 何曾日食万钱:食,吃13) 汝非徒身当服行:服,从事14) 管仲镂簋朱纮:镂簋朱纮,使用刻有花纹的簋2. 形容词作动词1) 人不相非也:非,讥评2) 器皿非满案:满,摆满3) 益重之:重,器重4) 人争非之:非,讥评5) 人莫之非:非,非议,认为不对3. 使动用法1) 听事前仅容旋马:旋,使……转身2) 远罪丰家:远,使……远离;丰,使……富裕3) 败家丧身:败,使……败4) 至孙以骄溢倾家:倾,使……倾5) 夫俭则寡欲:寡,使……少4. 意动用法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耻,以……为耻2) 孔子鄙其小器:鄙,以……为鄙3) 吾不以为病5. 名词作状语1) 何曾日食万钱:日,每天2) 常数月营聚:数月,用几个月3)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饘粥,用稀粥4) 汝非身当服行:身,本身5) 锦衣玉食(四)一词多义1、非1) 人不相非也:讥评2) 果、肴非远方珍异:不是2、习1) 家人习奢已久:习惯2) 子孙习其家风:习染3、服1)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2) 长者加以金银华靡之服:衣服3) 汝非身当服行:从事4、果1) 果、肴非远方珍异:水果2) 果以富得罪出亡:果然5、及1) 岂庸人所及哉:赶得上2) 史輶知其及祸:遭到3) 及戌:到了6、行1) 或三行五行:次数2) 汝非徒身当服行:实行7、君子1)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指有地位的人2) 君子以为忠:当时有名望的人8、相1)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宰相2) 季文子相三君:辅佐9、靡1)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2)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10、鄙1) 以为鄙吝:没见过世面2) 孔子鄙其小气:鄙视11、举1) 虽举家锦衣玉食:全2) 聊举数人以训汝:列举12、恶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粗陋2) 侈,恶之大也:罪恶二、文言虚词1、以1) 用,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今人乃以俭相诟病石崇以奢靡夸人2) 表目的,来: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聊举数人以训汝03) 认为:众人皆以奢靡为荣4) 因为:上以无隐是以居官必贿果以富得罪出亡2、乃1) 才:乃簪一花2) 竟然:今人乃以俭相诟病3、然1) 这样:当时士大夫皆然2) 然而:然以功业大4、虽1) 即使:居位者虽不能禁虽举家锦衣玉食2) 虽然:公虽自信清约5、为1) 做: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2) 作为:此为宰相听事诚隘6、之1)代词a) 辄羞赧弃去之:代华美之服b) 人争非之:代他c) 忍助之乎:代风俗颓弊这件事2)助词: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7、于1) 表对象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一旦异于今日2) 在,表地点:酒酤于市8、或1) 所亲或规之:有的人2) 或三行五行:有时9、也1. 表句中停顿:与其不逊也宁固2. 表判断和肯定:未足与议也三、文言句式1. 判断句1)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训俭示康文言知识梳理
![训俭示康文言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2aa3e9333687e21ae45a9bf.png)
训俭示康》文言知识梳理 (1)吾性不喜华靡奢侈 (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浪费 (3)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 2、类:(1)走卒类士服大抵、大都 (2)枣、柿之类种类 3、服:(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衣服 (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干名穿 (3)汝非徒身当服行从事 (4)走卒类士服穿衣服4、非:(1)人不相非讥评,(意动) (2)酒非内法不是 (3)汝非徒身当服行不 5、数:(1)会数而礼勤屡次 (2)常数月营聚几、几个 (3)不可遍数一一列举 6、为:(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作为. 当作 (2)参政鲁公为谏官担任 (3)自为乳儿是 (4)近岁风俗尤为侈靡是 7、多:(1)侈则多欲使……增多 (2)今多穷困大多 (3)多不过七行最多 8、乃:(1)乃簪一花才 (2)人乃以俭相诟病却,竟然 9、少:(1)公今受俸不少不多 (2)公宜少从众稍微 10、以:(1)世以清白相承介词,用 (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介词,把 (3)以约失之者鲜矣 介,因为 一、一词多义1、靡:认为不对( 1)亦不敢服 垢弊以矫俗干名 (肮脏破烂的衣服)( 2)果、肴非远方 珍异 (珍贵奇异的品种) 5、使动用法(4)亦不能服垢弊以矫俗干名(5)问其所来,以实对11、身:( 1)身岂能长存(2)汝非徒身当服行12、及: (1)岂庸人所及哉(2)及戌 13、病:(1)吾不以为病(2)今人乃以检相诟病 14、虽:(1)虽不能禁 (2)公虽自信清约(3)虽举家锦衣玉食15、常:(1)顾人之常情(2)身岂能常存(3)常数月营聚目的连词,来 介,按照 身体 自身,自己赶上,追上 到,至 缺陷,毛病 责备 即使 虽然 即使通常 永久的 通常、往的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亦不敢 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以约 失之者鲜矣 士 志于道 故就酒家 觞之 而耻 恶衣恶食 者 (穿) (犯错误) 立志、有志) 请人喝酒) (吃恶食) 盖布被)(吃玉食) (穿) (1) (2) (3) (4) (5) (6) (7) (8) 2、名词作状语( 1)常数月营聚 ( 2)昔正考父 饘粥 以糊口 (3)何曾 日食万钱 3、形容词作动词 (1)枉道 速祸 (不走正道、走邪路)(2)上以无隐,益 重 之 (器重)4、形容词作名词穿恶衣) 外人颇有公孙 布被 之讥 虽举家 锦衣玉食 妾不衣帛 穿锦衣) 用几个月) (用饘粥) (每天)(2)食取充腹( 使……填满)(3)小人寡欲则庇谨身节用(使……谨慎)(4)远罪丰家 (使…远离)(使…丰裕)( 5) 败家丧身(使……破败) ( 6)侈则多欲(使……增多) ( 7)至孙以骄溢倾家(使……用尽) 6、意动用法( 1)而耻衣恶食恶者(以……为耻)2)人不相非也(以....... 为坏,认为不对,非议)3)人争非之(以....... 为坏,认为不对,非议)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 1) 俭,德以共也;侈,恶之大也。
训俭示康——精选推荐
![训俭示康——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2bd2ac2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6a.png)
训俭示康教学目标1、借助课文注解以及工具书,疏通课文字句,积累文言词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反复阅读全文,体会文正字里行间强烈的崇尚节俭、反对奢靡思想情感,借鉴古人崇尚节俭的训诫,培养勤奋俭朴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习惯。
3、学习本文运用典型事例和正反对比进行论证的方法。
说明:本文选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是一篇比较经典的文言文著作。
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里,家庭教育思想是一以贯之的。
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颜子推的《颜氏家训》等,而本文正是司马光教诲他儿子司马康的一篇文章。
他要求司马康自己并教诲子孙崇尚节俭,不追求奢靡。
一个人对物质生活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他未来生活的道路及事业成败的关键。
作为现代人,我们也更应该继承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不忘美德,并亲自践行的人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建设美好的未来。
为了把握文中的情感,需要学生反复地阅读文本,并借助于文中注解和工具书,读懂文本;在读通,读懂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谆谆教导,并能鉴于古人的训诫,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崇尚节俭,勤奋简朴的生活习惯;另外作为一篇议论文,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事例论证,以及很多的正反对比论证,这些论证方法的学习,对学生的议论文的写作不无裨益。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重点的文言词语;把握作者的情感;2、难点:本文列举事例很多,学习论证方法。
说明:《训俭示康》是一篇比较经典的文言文,因此文中有很多字词解释需要记熟,只有稳抓基础的词、句理解才能真正落实到提高文言文学习的能力;另外,作者司马光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崇尚节俭,反对奢靡的强烈的情感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这是学生在学习了重要的文言文知识之后的又一大收获,情感熏陶,道德的教育,无疑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使之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节俭的习惯。
另外,鉴于文章举的事例多,较为繁杂,学生容易混淆各个例子的意义,在纷繁复杂的例子中理清头绪,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可谓是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思路点拨《训俭示康》是一篇典型的文言议论文,可以按照议论文的三段式来理解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俭示康》文言知识梳理
一、一词多义
1、靡:
(1)吾性不喜华靡奢侈
(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浪费
(3)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
2、类:
(1)走卒类士服大抵、大都
(2)枣、柿之类种类
3、服:
(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衣服
(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干名穿
(3)汝非徒身当服行从事
(4)走卒类士服穿衣服
4、非:
(1)人不相非讥评,(意动)认为不对(2)酒非内法不是
(3)汝非徒身当服行不
5、数:
(1)会数而礼勤屡次
(2)常数月营聚几、几个
(3)不可遍数一一列举
6、为:
(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作为.当作
(2)参政鲁公为谏官担任
(3)自为乳儿是
(4)近岁风俗尤为侈靡是
7、多:
(1)侈则多欲使……增多
(2)今多穷困大多
(3)多不过七行最多
8、乃:
(1)乃簪一花才
(2)人乃以俭相诟病却,竟然
9、少:
(1)公今受俸不少不多
(2)公宜少从众稍微
10、以:
(1)世以清白相承介词,用
(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介词,把
(3)以约失之者鲜矣介,因为
(4)亦不能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目的连词,来(5)问其所来,以实对介,按照
11、身:
(1)身岂能长存身体
(2)汝非徒身当服行自身,自己
12、及:
(1)岂庸人所及哉赶上,追上
(2)及戌到,至
13、病:
(1)吾不以为病缺陷,毛病(2)今人乃以检相诟病责备
14、虽:
(1)虽不能禁即使
(2)公虽自信清约虽然
(3)虽举家锦衣玉食即使
15、常:
(1)顾人之常情通常
(2)身岂能常存永久的
(3)常数月营聚通常、往的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
(2)以约失之者鲜矣 (犯错误)
(3)士志于道(立志、有志)
(4)故就酒家觞之(请人喝酒)
(5)而耻恶衣恶食者 (穿恶衣)(吃恶食)
(6)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盖布被)
(7)虽举家锦衣玉食(穿锦衣)(吃玉食)
(8)妾不衣帛(穿)
2、名词作状语
(1)常数月营聚(用几个月)
(2)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 (用饘粥)
(3)何曾日食万钱(每天)
3、形容词作动词
(1)枉道速祸(不走正道、走邪路)
(2)上以无隐,益重之(器重)
4、形容词作名词
(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肮脏破烂的衣服)
(2)果、肴非远方珍异
(珍贵奇异的品种)
5、使动用法
(1)器皿非满案 ( 使……摆满 )
(2)食取充腹 ( 使……填满)(3)小人寡欲则庇谨身节用(使……谨慎)(4)远罪丰家 (使…远离)(使…丰裕) (5)败家丧身(使……破败) (6)侈则多欲(使……增多)(7)至孙以骄溢倾家(使……用尽)6、意动用法
(1)而耻衣恶食恶者 (以……为耻)(2)人不相非也
(以……为坏,认为不对,非议)
(3)人争非之
(以……为坏,认为不对,非议)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 俭,德以共也;侈,恶之大也。
(2)共,同也。
2、被动句
(1)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3、定语后置句
(1)士志于道而而耻衣恶食恶者。
4、宾语前置
(1)何患不能?
(2)是以居官必贿。
(3)人莫之非。
5、介宾短语后置
(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2)酒酤于市
(3)治居第于封丘门内
(4)得于酒家
(5)奈何饮于酒肆?
(6)一旦异于今日
6、省略句
(1)长者加(之)以金银华美之服
(2)吾不以(之)为病
(3)未足与(之)议也
(4)得(之)于酒家
(5)石崇以奢靡夸(于)人
(6)卒以此死(于)东市
(7)当以(之)训汝子孙
(8)使(之)知前辈之风俗云。
(9)君子以(之)为忠
(10)(真宗)问其所来,(鲁公)以实对
(11)石崇以奢靡夸(于)人
七、固定句式
1与其不逊也宁固
与其~~~宁~~:与其~~毋宁 ~~,表取舍关系
2奈何饮于酒肆?
奈何:怎么,为什么
3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岂~~乎?难道~~吗?表反问4岂庸人所及哉
岂~~哉:难道~~吗?表反问
八、重点字词
1辄羞赧弃去之因害羞而脸红
2二十忝科名谦辞,辱,愧
3以矫俗干名求取
4吾不以为病毛病,缺点
5 枉道速祸招致
6季文子相三君辅佐
7聊举数人姑且
8汝非徒身当服行不只,不但,不仅
9顾人之常情只是,不过,而
10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句末语气词,表这段话的结束,无实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