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主要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丰富性、语言的感染力以及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当代教育家卢家楣在《情感教育心理学》中有精辟的阐述:“在情感教学中,要强调教学言语的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感和感染力,甚至有一定的幽默感,以便使讲课言语不仅能传知,也能传情,获得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因此,老师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对教学语言千锤百炼,精雕细刻,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一、语言准确,明白无误
教学语言的准确,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知识必须准确无误,表述规范化,表达定义准确,阐述理论要清楚,说明问题要透彻,揭示真理要有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信口开河,词不达意,模棱两可,就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对所学知识难以正确了解。一般来说,陈述性的语言必须条清缕晰,环环相扣,让学生能思能记,有效地获取知识信息;分析性的语言必须紧扣中心,突出重点,层层展开,步步深入,释疑艰难,扫清障碍,开拓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巩固性的语言必须抓住纲要,新旧联系,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授课中必须学会用普通话授课,做到字正腔圆,标准流利,克服方言土话,南腔北调。
二、语言精炼,提高效率
教学语言要简洁而精炼,不仅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以深入浅出为上层,拖泥带水,漫无边际,都将失去课堂教学语言的审美感染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语句
不冗长,简洁概括。教学中的讲解和提问语言要准确,吐词要清楚,态度要和蔼,问题要严密,把深奥的理论、难记的概念、繁琐的公式化难为易,变繁为简,用自己精心加工的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做到芟枝拔蔓,一语中的,使学生听得清,记得明。同时,还要避免语言上一些不必要的重复,清除语言中的杂质,克服口头禅。要提高课堂效益,作为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应在“教”学上下功夫。教学语言艺术性的前提是语言的准确性。我们所要追求的正是艺术性和准确性的辨证的统一。
三、语言生动,通俗易懂
人们常把一幅好画说成栩栩如生,这就是其生动性。教学语言同样也应具有生动性。教师不能只限于对知识的传授,还要在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性上在做文章。为此,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一堂课如果教师能够说话妙趣横生,学生学习起来也会如沐春风。倘若教师语言枯燥,单调乏味,一定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思维处于惰性状态。所以,教学语言不能平铺直叙,一腔唱到底,而应有高峰低谷,涌潮静流。能使学生思维波澜起伏,回旋跌宕,满怀激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可运用各种手法,借助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配以优雅而恰当的体态语言。尽可能在传授知识时,便理性为感性,可触可摸;变抽象为具体,可见可闻。努力做到绘声绘色,多姿多彩,对学生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
教学语言要朴素无华,通俗易懂,不能装腔作势,故弄玄虚。切忌用佳词丽句铺排来卖弄才华。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授课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用浅显的语言来说明深刻的道理,让学生一听就知道教师说话的意思所在。千万不能离开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去追求所谓的“阳春白雪”,那只会是曲高和寡。教师要学会把课本上的书面语言转化成通俗的口头语,使之体贴自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还可以编成顺口溜,使用一些名言、歇后语等,使学生易于领
会问题,掌握所学知识。可见,通俗的教学语言要达到听似平常寻常、浅显之中喻真知的效果,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启发教学,发人深思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含蓄不露,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达到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教学启发性的语言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从中悟出道理,使意境得到升华,思想产生飞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语言启发性的突出之点,就在于教师要善于设疑、激疑诱导和刺激学生去探求新问题,获取新知识。设疑要注意把握对学生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易。太难,学生高不可攀,只有叹息;太易,学生唾手可得,又感乏味。因此,教师要始终使设疑围绕启发学生思维的脉络展开,学会找“诱发点”,抓“发散点”,引导学生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
五、语言适度,抑扬顿挫
教学语言的适度性,是指教师在讲课时,其语言、语调、语速要高低适度,快慢适度,使之与学生听课协调合拍,配合默契,这是增强教学语言表现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学研究表现:变化的刺激比不变的刺激更能引起注意。教学语言起着直接刺激学生大脑的重要作用。惟有适度适宜,才能恰到好处。如果讲课语速始终是高频率的,学生的思维就会因为高度紧张而容易产生疲劳感;反过来,讲课语速始终是缓慢的,学生又会出现思维松弛产生厌倦感。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音量、音调、音速的变化来引起学生的定向反映,始终使学生的听、看、想与之同步,让学生大脑皮层持续地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
和需要来确定讲课的语言、语调、语速,切莫随心所欲,滥用一气。总之,要有鲜明的节奏感,优美的韵律感,做到抑扬顿挫,有张有弛,使学生听一堂课宛如就在听一支和谐的交响曲一样,进入喜闻乐学的境界。
六、语言幽默,风趣恰当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教师使用幽默语言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注入的润滑剂,能使一堂课上得更有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去掌握所学知识。幽默性语言是智慧的闪现。要让学生在笑声中悟出哲理,在笑声中攻克难题,在笑声中发展智能。这正是教师期望得到的回报。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教学语言艺术是不断丰富发展的,随着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目的不同、教学方式不同、学科性质不同,语言风格应有不同。总之,不能一概而论,效果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