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七课时1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学案(岳麓版)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六第1讲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作业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六第1讲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榆林模拟)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解释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鸦片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

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贸易,主要在于()A.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B.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D.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解析:选B。

由于英国商品在中国没有取得巨大的收益,故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故B项正确;英国走私鸦片是由于英国在与中国正当的商品贸易中处于逆差,故A项错误;鸦片贸易是非法的走私活动,不能捍卫英国“自由贸易”原则,故C项错误;鸦片贸易是英国在中国获得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但不能体现出其对英国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故D项错误。

2.(2019·河南天一全国卷大联考段测)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附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海关事务“各口划一办理”,“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

据此可知,中国从此丧失了()A.关税自主权B.海关自主权C.外交自主权D.行政自主权解析:选B。

海关自主权丧失与材料中“海关事务‘各口划一办理’”“邀请英人帮办税务”相符,故B项正确;关税自主权是在《南京条约》中丧失的,与材料中“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不符,故A项错误;外交自主权材料中没有涉及,与“海关事务”不符,故C项错误;行政自主权材料中没有涉及,与“海关事务”不符,故D项错误。

3.(2019·怀化模拟)中英《天津条约》第十六款规定:“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

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

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

”这一规定表明()A.被告人适用英国法律B.被告人由中国政府管辖C.案件由中英两国会审D.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解析:选D。

“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即治外法权,从鸦片战争后一直在强化,故D项正确;材料这一规定表明司法主权的丧失,A、B、C三项均不符合该规定,故A、B、C三项错误。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后作业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后作业含解析

第1讲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8·河北张家口期末)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幼稚园的儿童玩一种“打沉定远舰”的游戏;许多报刊大肆制造战争舆论,宣传对清战争,日本天皇下达矛头指向中国的《造观语书》。

据此可知( )A.中日关系的传统格局面临着挑战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已成定局C.战争前夕中华民族意识尚未觉醒D.中日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悬殊答案 A解析从历史上来看,日本长期向中国学习,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受中国的影响很大。

但从材料信息来看,日本做好了通过战争打败清朝、迫使中国屈服的准备,因此中日关系的传统格局面临着挑战,故答案为A项。

战争还未爆发,败局已定说法未免武断,B项排除;C、D两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2.(2019·山东实验中学诊断)下图版画名为《高丽月夜大战牛阵得胜全图》,作于甲午战争期间。

画中,狂牛角上绑有利刃,背上负有灯笼,直冲日军而去,日军士兵或瘫软在地,或仓皇返身逃跑。

这幅版画( )A.利于安抚民心维护清朝统治B.表明清政府坚决抗日的决心C.表现清军将领战术思想先进D.全景再现了甲午战争的情景答案 A解析材料“日军士兵或瘫软在地,或仓皇返身逃跑”可知,此画的目的是要显示清军的强大,安抚民心,故选A项;“坚决抗日”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作战模式显然不符合“战术思想先进”,排除C项;材料只是局部战场的情景,故“全景再现”说法错误,排除D项。

3.(2019·贵州航天高级中学月考)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这里的“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是指(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答案 C解析“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对于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规定,说明帝国主义开始从商品输出为主改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C项正确。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听课手册-答案 (2)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听课手册-答案 (2)

第七单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抗争(1894—1919年)第19讲1894年至20世纪初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主干知识梳理】1.平壤北洋舰队二亿设厂半殖民地化2.扶清灭洋帝国主义盲目排外3.廊坊使馆界山海关外务部【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1.(1)变化:由中国必胜论变成中国必败论;由肯定中国出兵的正义性,转而极力混淆是非,甚至不惜颠倒黑白,为日本侵略者张目。

(2)简评:《万国公报》作为媒体,预料战争谁胜谁败,自有根据,无可厚非;但偏袒日本,混淆是非,则暴露了其信奉“强权即公理”这一殖民主义的信条,实质是维护西方侵略者的利益。

作用:《万国公报》有助于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有识之士和文化人士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列强侵华后封建统治模式基本未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这促进了民族觉醒,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出现。

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掀起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考点二(1)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2)直接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开始参与全球化。

【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C[解析]本题设置新情境,以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实行的舆论宣传策略考查学生有效解读信息、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甲午战争时期,与日本精于公关、注重舆论宣传策略相比,清政府对舆论宣传策略认识不足以致无所作为,这背后恰恰反映出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故C项正确。

欧美舆论宣传影响了战争进程,但不能说“左右了战争进程”,A 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且与题意不符,故错误;材料反映了一些西方媒体倒向日方,并非反映出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讲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8·辽宁抚顺一模)下面是甲午战后中日两国报刊上刊载的关于马关谈判议和的手绘场景图,这组图片反映出( )A.大中华思想下的历史误区B.主观情感影响历史记录C.主观想象不具备史料价值D.大众媒体刊载不足为据解析:B 首先必须明确中日谈判的基本史实是存在的,两国大众传媒的报道并非主观想象,有一定的史学价值,C 、D 两项错误。

两组图片的区别是,中国的报道突出李鸿章的中心位置,日本的报道突出伊藤博文的中心位置,两国媒体的主观情感影响了历史记录,B 项正确。

任何国家的传媒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情感,并非大中华区独有,A 项错误。

2.(2018·湖南长沙摸底)“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近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

”材料旨在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A.并未表明洋务运动的破产B.充分体现清政府腐朽落后C.促使近代化进程首次转移D.促进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解析:C 材料中“中国近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表明由学习西方的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制度,也就是近代化进程的首次转移,C项正确。

3.(2018·云南昆明二模)1899年,美国向各国提出有关中国的“门户开放”照会,主要内容是:各国对他国在中国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内的通商口岸、投资事业,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运至各势力范围口岸的各国货物,均按中国现行关税税率,由中国政府征收。

这一政策( )A.客观上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B.保障了美国对华侵略取得优势地位C.必然得到列强比较广泛的赞同支持D.扩大了美国在华势力范围和租借地解析:A 美国因为美西战争丧失了参与瓜分中国的最佳时机,于是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其本质是在承认各国瓜分中国的基础上,在经济上要求将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对世界各国开放,有利于美国凭借经济优势加强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也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A项正确。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9讲1894年至20世纪初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9讲1894年至20世纪初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9讲1894年至20世纪初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日益加深,典型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探索和觉醒是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典型事件是戊戌变法(1898年)、义和团运动(1898—1901年)、清末新政(1901—1905年)和“预备立宪”(1905—1911年)、辛亥革命(1911—1912年)。

从民主革命的发展阶段看,中国处于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时期。

政治上,列强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中国人民的抗争有农民阶级发起的义和团运动,以及资产阶级发起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

其中,辛亥革命使中国实现了由帝制到共和制的历史性转变。

经济上,列强经济侵略开始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近代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思想文化上,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等思想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社会生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服饰、礼仪、交通、通信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19讲1894年至20世纪初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目标解读1.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了解义和团运动。

重大史实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

1.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①边疆危机: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

俄国、英国、日本、法国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

【知识拓展】19世纪中后期列强侵占中国领土导致的边疆危机①俄国直接强占我国东北、西北的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强占我国东北的领土。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11讲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11讲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国民
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 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11讲
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 反抗斗争
考点考情分析 主干知识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华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1~1945年,由多国共同侵华 逐渐演变为一国单独侵华,日本成为侵华主力,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
1945~1949年,美国扶植蒋介石打内战,妄图把中国消灭在反共反苏的前沿,但
最终失败。
(2)近代前期的反抗斗争: 面对列强侵略,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人民前仆后继、
1840年 至1900 年间 列强侵 略与 中国人 民的 反抗斗 争
(8)2014· 海南卷,14:从美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主 张考查美国扩大在中国的权益 (9)2013· 全国Ⅰ卷,40: 从我国自古对海洋利用的史实和相 关政策考查晚清海洋利用的变化及启示 (10)2013· 全国Ⅱ卷,29:从清政府在新加坡、美国、日本等 多处设领事馆考查清政府向近代外交转变 (11)2012· 海南卷,14:从1870年前后教案频发入手,考查中国 民众与外国势力矛盾的加剧 (12)2011· 海南卷,27:从英德协定的内容及各国对其态度出 发,考查1900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实质和影响 (13)2011· 课标卷,31: 从《东南保护约款》考查晚清中央集 权面临危机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西方列强提出的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

2020版高考历史(课标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第14讲1894—1919年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2020版高考历史(课标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第14讲1894—1919年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栏目索引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专题六 近代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与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专题概览
栏目索引
专题概览
时空定位
专题概览
栏目索引
阶段特征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前(1894—1919年)中国进一步沉沦,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民族资产阶 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他们在政治、经济、 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转型。
鸦片战争后列强就已经开始在中国开办工厂和船坞了。《马关条约》 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合法化( 得到清政府官方承认)。
考点一
栏目索引
特别提醒 有的史学家把甲午中日战争看作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
分水岭,你如何理解这一看法? 提示: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促成了民族觉醒;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中国社会各 阶级、各阶层掀起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
考纲要求
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甲午中日战争; (2)八国联军侵华及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3)义和团运动; (4)辛亥革命
总纲目录
栏目索引
考纲呈现
考点一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考点二 考点三 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辛亥革命
考点一
栏目索引
考点一 自主学习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本国力提高,制定大陆政策,准备充分。
(3)史料3中信息“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表明清政府寄 希望于外国调停,准备不足。
考点一
栏目索引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1、2,分析甲午战败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 提示 单纯学习西方技术不能救中国;重视海洋强国,科技强国。 (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 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 亡。综合以上三则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71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71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试题

7-1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一、选择题1.[2018·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期末]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日本在甲午战争时已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意识促使政府和人民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

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是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

该材料认为甲午战争日本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C.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意识D.中国军事领导妥协退让答案 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日本在甲午战争时已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意识促使政府和人民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可以看出,材料认为甲午战争日本取胜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意识,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都是甲午战争日本取胜,中国战败的原因,但不是题干材料所反映的最主要的原因,故排除。

2.[2018·河北景县月考]对联的内涵往往带有对时事的绝妙讽刺。

近代史上的某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出上联相难:“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李鸿章对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这里“帝王度量”是指( )A.开埠通商B.协定关税C.割地赔款D.允许驻军答案 C解析由材料信息“伊藤博文”“李鸿章”可知,应发生在《马关条约》谈判中。

B、D 两项分别是《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排除;《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都有涉及开埠通商和割地赔款,而由材料“玉帛”可知是割地赔款,排除A项,故选C项。

3.下图显示了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

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 )A.为东亚国际格局变化埋下伏笔B.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C.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制海权D.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答案 A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清朝的海军编制和日本相比,指挥体系比较复杂,容易导致指挥不畅。

根据所学可知,指挥不畅导致中国甲午海战的失败,为东亚国际格局变化埋下伏笔,故A项正确;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都体现着近代化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海军指挥体制的不同,无法体现制海权和建制是否先进,故C、D两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课件:阶段七 课时1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课件:阶段七 课时1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角度3 多角度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影响
[名家史论] 甲午战争推动中国近代化 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 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
——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 首次现代化转型》
核心论点:作者肯定了中日甲午战争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微点拓展]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2)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学习西方内容上:由器物到政治制度。 [知识拓展] 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1)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2)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质。 (3)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
[史学观点] 甲午战败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冲击 (1)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面对的问题是更加残酷的民族存亡问题,亡国灭种的现实威 胁笼罩在每一个爱国者的心头。 (2)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大体上还是旧式的士大夫,他们受了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浸润, “忠愤”一词是当时一般爱国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但是一时还不能突破“忠君”的 精神枷锁和羁绊,把忠君和爱国看成一回事。康有为等发动的维新变法运动,成为当 时爱国救亡的主流,就是典型的例证。
①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挑起战端。 (2)过程②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
③1894年9月,中日在黄海决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①割_辽__东__半__岛___、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__重__庆__、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日本可在通商口岸__开__设__工__厂__,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4)影响:中国社会_半__殖__民__地__半__封__建__化__程度大大加深。 ①宣告了_洋__务__运__动__的破产。 ②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14讲18401894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14讲18401894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点1
栏目索引
典例2 (2015安徽文综,15,4分)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 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 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
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B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题关键 从材料中提炼出“公使进北京”,联系史实判断。 答案 B 《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并不能“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 国内地”,故A项错误。拿破仑三世于1870年被俘并下台,据此可排 除C、D两项。《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而《天津条 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人可自由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 教,故B项正确。
考点1
栏目索引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继续 (1)从背景看,都是发生在工业革命后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为发展资本 主义,列强竭力寻找海外市场。 (2)从目的看,都是要打开中国市场。 (3)从性质看,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4)从结果看,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大量侵略权益。 2.扩大 (1)从目的看,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A.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出现
B.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
C.传播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
提示 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
(2)根据史料2指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提示 一方面使中国丧失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
面也促使中国与世界接触,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
(3)综合以上史料说明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提示 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

(通史版)部编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6-1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试题

(通史版)部编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6-1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试题

6-1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一、选择题1.[2018·辽宁五校联考]近代史上一次侵略战争中,外国政府对自己的谈判代表提出要“废除垄断性的广州贸易制度”。

提出这一要求的目的是( )A.扩大鸦片贸易掠夺更多财富B.增加对华商品输出的集散地C.以上海代替广州的贸易地位D.加强对清朝中央政府的控制答案 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侵略战争是鸦片战争。

材料中“废除垄断性的广州贸易制度”的信息说明列强想通过这一要求加强对中国其他地区的商品输出,故B项符合题意;鸦片贸易不是此时主要贸易商品,故A项错误;上海代替广州的贸易地位不是列强目的,故C项错误;此时列强的主要目的在输出商品,而不是加强对清朝中央政府的控制,故D 项错误。

2.[2018·河北定州中学期末]1842年的《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这一规定( )A.反映了中英两国不平等的外交地位B.加快了英国资本输出的步伐C.体现了中国开始接受近代贸易规则D.使中国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 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体现不出中英两国不平等的外交地位,故A项错误;资本输出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布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可以看出中国开始接受近代贸易规则,故C项正确;1842年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而不是“完全”,故D项错误。

3.[2017·江苏压轴]下图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单位:英镑)变化示意图。

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中国赔款增强英国实力B.通商口岸增多利于中国出口C.割让香港岛便于商品中转D.协定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答案 D解析根据所学,鸦片战争爆发时,英国已经成为海上霸主、完成工业革命,是“世界工厂”,A项错误;根据《南京条约》议定五处为通商口岸,这一阶段并未增加,B项错误;香港岛的确可以便利中转,但不是英商对华商品输出增加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根据材料,1842~1844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英商进出口贸易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共同协商,便利了英商对华出口,D项正确。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后作业课件人民版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后作业课件人民版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黑龙江黑河月考)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
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
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
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开放通商口岸 D.割占香港岛
解析
2.(2019·陕西洛南月考)1838年,林则徐奉召进京期间受到不寻常的礼 遇,他以私人身份被道光帝召见竟达十九次,随后不久被任命为钦差大 臣。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鸦片走私已引起清廷重视 B.道光帝坚决捍卫大国颜面 C.鸦片输入威胁到清朝统治 D.禁烟主张得到了朝廷认可 答案 C
答案
解析
9.(2019·湖南桃江月考)下表为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
据表可知( ) A.清朝政权结构开始走向近代化 B.地方机构开启半殖民地化进程 C.时局变动导致权力结构的变化 D.出现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局面 答案 C
答案
解析 依据“1837~1864年”可知,表中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 运动时期的历史现象。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八旗军战败,导致政府需 要大量汉族人担任地方官员,这说明时局变动导致权力结构变化,故C项正 确。近代化的政权结构应体现民主性、制衡性,表中材料不能体现,故A项 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汉族官员人数增加,与“地方机构半殖民地”无关, 故B项排除;当时地方并没有与朝廷对抗,故D项排除。
解析
12.(2019·安徽六安一中月考)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历史的余响是长久 的。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 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 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反面教训。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七 中国近代化的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1讲 ~间列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七 中国近代化的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1讲 ~间列

第1讲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某某一模)“这实际是两个从事现代化历一代人之久的国家间的一场重大较量。

在陆上李鸿章的淮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在海上经过五个小时的交火,中方损失了4艘军舰,一千余名官兵战死。

”这里描述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C。

“在海上经过五个小时的交火,中方损失了4艘军舰,一千余名官兵战死”描写的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故选C项;A、B、D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2.(2020·某某、某某等四市一模)清末著名诗人邱逢甲在《元夕无月》中沉痛地写道:“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其中“神山沦没”事件( ) A.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B.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C.刺激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D.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解析:选B。

邱逢甲之诗反映了甲午战争史实,该侵华战争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故选B项;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A项;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某某条约》的签订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排除D项。

3.(2020·某某六市一模)“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

”“这战争”( )A.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解析:选C。

由材料信息可知,这场战争是中日甲午战争,影响之一是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C项;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的是一战,排除D项。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第24讲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课件】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第24讲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课件】

,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中
(4)社会生活:西式服饰、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
(5)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 起了一股“ 向西方学习 ”的新思潮。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 中国市场 。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主题线索】 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华,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 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富强进行不断抗争、探索的历史;追求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的近代 化,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 【主要表现】 (1)近代的列强侵略: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 (2)近代前期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农民阶级提出建立“人 间天国”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最终失败;20世纪初,资产阶级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 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使命。 (3)近代后期的反抗斗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并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主要危害
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使中国税收受 到列强控制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 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 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 的工具
列强通过 外交途径 加强了对清政 府的控制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检测及详解) (29)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检测及详解) (29)
第二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 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5.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产物。因而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上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第二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3.民国纪年法:1912 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 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 年 为中华民国元年,也就是民国 1 年。国民党撤退至台湾后,至今仍 用民国纪年法。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公式是,用历史事 件发生的公元时间减去 1911 年,所得的差即是民国多少年。
悟真题 课时冲关
(五)评价 1.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 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 。 2.功绩: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1)政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了资产阶 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 议政的意识。 (2)经济:有利于 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 (3)思想:辛亥革命后, 民主共和 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二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三、辛亥革命
(一)背景
1.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的初步发展。
2.政治: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
府 反动卖国 的本质暴露无遗。
3.思想: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思想的广泛传播。
4.组织:兴中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和中国 同盟会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七 第1讲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名师课件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七 第1讲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名师课件

【试题分析】 材料中“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议决事项须‘具 奏,恭候圣裁’”,反映出皇帝仍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英国式君主立 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故A项错误;材料中议员部分 是选举产生,能够参与国家政治经济重大事务的决策,并不是皇帝个人的独 裁,故B项错误;材料中皇帝在政治上仍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体现出带有 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皇帝对资政院的控制,不符合 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故D项错误。 答案:C
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影响 (1)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 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2)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军事改革,编练新军。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救亡 图存斗争。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 (1)背景 ①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 前危机,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直接原因:山东外国教会洋教势力的猖狂。 (2)旗号:“扶清灭洋”。它具有爱国主义性质,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丧 失了对清王朝的警惕。 (3)败因 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的强大与共同镇压。 (4)作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条约内容
主要危害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
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课时1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考点一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1.中日甲午战争(1)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

②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2)过程⎩⎪⎨⎪⎧①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挑起战端。

②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

③1894年9月,中日在黄海决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4)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①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③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④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列强争相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⑥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首先进行军事改革。

⑦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也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1)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

(2)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

2.八国联军侵华(1)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变中国为西方的殖民地。

(2)经过: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进犯北京,攻陷北京。

(3)结果: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①赔偿各国4.5亿两白银,本息共9.8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

②在北京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

③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

④惩办“首祸诸臣”等。

(4)影响⎩⎪⎨⎪⎧①巨额的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②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③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门户开放”政策为了分享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

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从此,美国在侵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有了独立的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的步骤。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推行,促使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考点二 中国人民的救亡运动1.戊戌变法(选修1)(1)背景⎩⎪⎨⎪⎧①政治: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的直接影响。

(2)概况①揭开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标志着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②施政纲领: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

③开始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3)内容 ①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②经济⎩⎪⎨⎪⎧a.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b.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c.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③文化⎩⎪⎨⎪⎧a.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b.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c.准许设立报馆、学会。

d.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e.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④军事: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船舰,扩建海军;裁汰旧军。

(4)结果:失败。

(5)影响⎩⎪⎨⎪⎧①政治: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

②思想: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

③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文化: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传媒)和教育事业(新式学堂)的发展。

⑤习俗: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

2.义和团反帝运动(1)原因⎩⎪⎨⎪⎧①根本原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②直接原因:外国教会势力猖獗。

(2)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3)斗争⎩⎪⎨⎪⎧①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势力遍及京津地区。

②阻击八国联军进攻北京。

(4)概况⎩⎪⎨⎪⎧①1899年底,袁世凯血腥围剿义和团,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隶,向京津地区发展。

②廊坊阻击战,抵抗八国联军,攻击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③清政府对各国宣战后,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5)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最终失败。

(6)意义⎩⎪⎨⎪⎧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②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捍卫了民族尊严,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

③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名家史论] 对列强侵略战争的认识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核心论点:(1)晚清“闭关自大”的观念,引发了三次列强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

(2)列强侵华,惊醒了中国人,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微点拓展]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1)认识原因: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信奉“武器决定论”。

(2)战略失误: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放弃和丧失制海权。

(3)政治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政治腐败。

(4)外部因素: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

[史学观点] 甲午战败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冲击(1)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面对的问题是更加残酷的民族存亡问题,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笼罩在每一个爱国者的心头。

(2)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大体上还是旧式的士大夫,他们受了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浸润,“忠愤”一词是当时一般爱国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但是一时还不能突破“忠君”的精神枷锁和羁绊,把忠君和爱国看成一回事。

康有为等发动的维新变法运动,成为当时爱国救亡的主流,就是典型的例证。

[名家史论] 甲午战争推动中国近代化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核心论点:作者肯定了中日甲午战争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微点拓展]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2)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学习西方内容上:由器物到政治制度。

[知识拓展] 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1)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2)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质。

(3)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构图解史] 义和团、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核心论点:义和团运动是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挽救民族危机的一种途径,具有爱国主义和落后性的双重性。

探究1 19世纪末列强侵华的特点及影响『考题例证』【典例】 (2018·课标全国Ⅰ,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C角度1 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加强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社会地位的确立。

帝国主义通过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控制,进而操纵中国的政治,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2)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列强侵华激起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情绪,同时也促使清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政策做了调整,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3)唤起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甲午战争之后,瓜分狂潮日渐激烈,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使中国的民族运动走向高涨。

角度2 《辛丑条约》体现的列强侵略特点(1)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列强要求赔款4.5亿两白银,规定在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举考试五年。

(2)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辛丑条约》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巨额赔款也不是列强的根本意图所在。

其直接目的就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把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既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又加以严格控制:此条约惩办参加反帝斗争和对反帝斗争镇压不力的官吏,但丝毫未涉及处置慈禧太后的相关内容。

相反,列强确立了清政府继续充当列强侵华的代理人。

为了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列强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角度3 多角度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影响(1)列强侵华方式:列强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2)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4)学习西方内容: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

(5)革命力量: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

『即时体验』1.(2018·山东莱芜模拟)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

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解析据题干及根据所学,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转而扶植在华代理人,故选B项。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错误;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与近代列强侵略事实不符,C项错误;《辛丑条约》是列强侵华的进一步深入,D项错误。

答案 B2.(2018·湖南长沙模拟)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

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

此战争后( )A.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解析据题干材料中“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表明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暴力推翻清政府成为进步潮流,故选D 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