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网渔船相关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文献综述】渔船操纵性研究

【文献综述】渔船操纵性研究

【文献综述】渔船操纵性研究文献综述船舶与海洋工程渔船操纵性研究水路运输是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途径,所以运输载体---船舶也一直是世界各国船舶设计研究者们所关注的重心。

为了提高船舶运输的性能,确保船舶的运输安全性,他们分析研究各种会影响运输船舶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

尤其为大家所关注的是如何优化运输船舶的操作性,因为良好的操作性可以极大地减少运输船舶海难、海损事故。

然而,近些年来,运输船舶的操纵性研究比较广泛、深入, 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关于渔船操纵性的研究却很少。

渔船,作为以捕捞和采收水生动植物的船舶,也包括现代捕捞生产的一些辅助船只,如进行水产品加工、运输、养殖、资源调查、渔业指导和训练以及执行渔政任务等的船舶。

近些年来,随着渔船使用数量的不断增加,其渔船海难、海损事故也时有发生。

每年由于渔船的海难、海损事故,使不少渔民失去了生命,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这使得世界各国的船舶设计研究者们将精力投注于对渔船的安全性的研究上。

他们分析了引起渔船事故的各种因素,如海域、海况、船员的驾驶技术以及渔船的结构设备等。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船舶设计工作者们开始对渔船的操纵性进行研究,以期待通过优化渔船的操纵性来提高渔船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等性能。

但是在工作者们通过各种途径来优化渔船操作性的过程中,对于利用船舶航向控制系统中的关键装置——舵来的优化渔船操作性研究却较少。

所以通过几个月来的对相关船舶工作者的研究文献大量阅读,并对其进行了详细总结与分析,提出了利用舵来优化渔船操作性的课题。

在此将相关研究文献主要的内容做如下总结。

一、船舶的操纵性研究郑中义在《船舶自动避碰决策系统的研究》中指出船舶操纵性的研究范畴。

船舶操纵性是船舶重要航行性能之一,主要研究船舶保持和改变其航速、航向及位置的能力,与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密切相关。

而且还介绍了船舶船舶操纵性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

1946年,Davidson和Schiff的工作标志着船舶操纵性理论研究的开始,他们首次从运动稳定性理论出发,给出操纵运动方程,提出了航向稳定性和回转性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的概念,为船舶操纵性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摘要:海洋渔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产业之一,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总结已有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推动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启示。

本综述主要关注海洋渔业的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渔业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发展以及海洋渔业管理与政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1. 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目前,资源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捕捞量统计、生物学参数计算和模型预测等。

其中,基于统计学方法的资源评估与管理模型较为成熟,但在面对渔业资源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时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此,发展基于生态学原理的资源评估方法是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2. 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管理通过建立渔业保护区、禁渔期和渔业许可制度等,可以有效限制过度捕捞,保护渔业资源。

此外,发展科学的养殖技术和引进海洋渔业新物种,也是提高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二、渔业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发展1. 渔业船舶与装备技术近年来,渔船建设领域出现了一些创新技术,如高性能渔业船舶设计、智能化装备应用和渔具技术改进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渔捞成本。

2. 渔业智能技术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渔业数据的采集、监测和分析,提高捕捞效率和资源管理水平。

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渔场巡护、应用智能渔具进行定位和作业等,都是实现渔业智能化的重要应用。

三、海洋渔业管理与政策1. 渔业资源管理政策政府在渔业资源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渔业配额管理制度、渔业许可证制度和禁渔区划设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促进了渔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2. 渔业管理技术与模型建立科学的渔业管理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帮助渔业管理者进行资源评估、渔场布局和渔业管理决策等。

例如,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渔场评估模型,能够分析渔场的生态环境与资源分布情况,为渔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船舶与海洋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船舶与海洋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船舶与海洋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涉及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工程建设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对相关领域内的文献进行综述,以便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资源开发是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其中,油气资源的开发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文献表明,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和生产具有复杂的海洋环境、高技术要求和巨大经济风险。

在油气田开发中,船舶工程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平台、钻井船、供应船等。

此外,还有一些文献研究了海洋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潮汐能、波浪能和海底热能等。

二、海洋环境保护随着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扩大,海洋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要。

相关文献指出,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研究者致力于发展环保船舶设计和海上作业技术,以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其中,污水处理和废气排放控制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此外,还有一些文献关注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海洋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三、海洋工程建设海洋工程建设是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另一研究重点。

文献表明,在海洋工程建设中,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所涉及的技术包括海底隧道、港口工程、海底油气管道等。

相关文献指出,船舶与海洋工程的研究者通过开展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对海上施工技术和海洋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进行评估和优化。

四、航运与物流管理航运与物流管理是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文献研究表明,航运与物流管理涉及航运市场分析、航线规划、船舶调度、货物配送等多个方面。

相关文献指出,航运与物流管理的研究者通过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船舶与海洋工程的效益和运行效率。

综上所述,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涉及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工程建设、航运与物流管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促进该领域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在未来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课题名称:1900PS拖轮性能计算学院: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年级: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060103206起迄日期:2009.10.15-2009.11.082009年11 月8日1900PS拖轮文献综述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成长、海运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对港口和航道的要求不断提高。

然而,在现有港口中,几乎所有的港口均为疏浚而成,虽能满足大型船舶进出港的要求,但在航速限制较低的情况下,必然影响大型船舶的操纵性。

因此,大型船舶在进出港时必须依靠拖轮进行操作。

这使得国家越来越重视拖轮项目相关行业的发展,拖轮在大型船舶进出港操纵中的作用也越显突出。

拖轮按其用途分有运输拖轮、港作拖轮和救助拖轮;按航区分有海洋拖轮和内河拖轮。

其中,全回转拖轮是港作船舶中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障港口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装备。

全回转拖轮是指在原地可以360度自由旋转的拖轮,一般都采用双Z型导流管式螺旋桨和中高速柴油机,与单车船相比,其操作更方便、更灵活,适宜在有限水域操纵。

在靠离码头,协助大船靠离泊和接送引水员作业中,能通过调整两桨的角度和转速使拖轮作任意方向的运动。

根据其操纵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单柄船和双柄船两种形式。

[4]近年来港口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港口海岸线不断拓展,到港船舶的日益增多,码头深水泊位的增加以及船舶大型化合超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港口业务对全回转拖轮的依赖程度正逐步加强。

从20世纪末开始,拖轮开始向大型化、多功能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人们对全回转拖轮的船型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耐波性、阻力性、操纵性、会转性等。

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的要求和市场前景随着船舶的大型化发展,研制新型、回转性强、操纵灵活、经济适用的全回转拖轮成为了从事船舶设计人员刻不容缓的任务。

现状与发展全回转拖轮是无舵双桨船舶,螺旋桨可在360度范围内自由转动,转向灵活,旋回圈小,并可以在原地打转。

钢质流网船性能初步设计【文献综述】

钢质流网船性能初步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船舶与海洋工程钢质流网船性能初步设计一、引言钢质流网船是以钢为船体结构材料,用流网捕鱼的一类海洋捕捞船,它属于渔业船。

为了保护海洋资源,防止过度扑捞,钢质流网船在国内外的使用日趋减少。

由于钢质流网船的拖网对其他船舶航行安全的威胁,做好对此类渔船的避让极为重要。

为了尽可能减少与渔船相撞事故的发生,必须要改进渔船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对船用设备的改良。

本次对钢质流网船性能的初步设计,目的是为了了解其结构和性能的缺陷并将其改良得以优化,分析并解决在大型钢质流网船的改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性的问题,从中找到减少渔船相撞事故发生的方法,同时知道世界渔船数量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上世纪50年代,世界扑捞渔业年产量为1 900万吨,此后基本上呈上升趋势,至80年代中期为8 000万吨,继而就在8 500万吨上下波动,也就是说自9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渔业产量一直徘徊不前。

根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预测,到2020年世界渔业产量41%依赖于养殖业,发达国家水产品消费量由2 850万吨上升到2 920万吨,发展中国家由6 270万吨上升到9 860万吨。

世界渔业养殖业的产量由2 860万吨上升到5 360万吨,从预测情况来看,由海洋直接扑捞鱼获量增加不多,即扑捞产量上升空间不是太大,故今后在渔船的数量上,每年很难再有大的增长。

海洋扑捞现状的改变,必然给渔船现况带来变化,如加拿大由于鳕鱼产量下降,拖网渔船改拖底层贝类就是一例。

另外,从渔船的数量上也能反映出来,如冰岛70年代,艉滑道渔船数量猛增,到了80年代,建造数量明显下降。

因此,钢质流网船的数量在今后也会日趋减少。

由于数量上的减少,必将在其质量上的提升。

钢质流网船将朝着结构更坚固,性能更优良,设备更先进,航行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近来,一大批近海小型拖网渔船改为流网或围网渔船,特别是一些木质渔船,也改为流网或锚流网渔船。

由于作业方式变了,网具等有所改变,特别是改为锚流网渔船的,甲板上都增加50-60口锚,有的船甚至放置于升高甲板上,重量达5-6吨之多,因此,必须进行倾斜试验,以检验这些船的稳性,这些船归纳起来存在以下问题:(1)舱口围板、门槛高度不足600 mm;(2)舱墙排水孔面积小,有的船舷墙排水孔面积尚不足舱墙面积的1%;(3)不少船的一些舱室只有一个出口;(4)受风面积过大,有的甲板室高达2.2m;(5)过去的人力舵改为液压舵,但舵机只有一个液压缸;(6)机舱内油柜的加油孔未通至甲板,这就使油柜始终处于有自由液面的状态,再有就是机舱空气含油量太大,易于导致火灾;(7)几乎所有船都没有载重线标志。

7.2m宽拖网渔船方案设计【文献综述】

7.2m宽拖网渔船方案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船舶与海洋工程7.2m宽拖网渔船方案设计1、前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渔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政府坚持加速发展养殖,养护和合理利用近海资源,稳妥发展远洋渔业,狠抓加工流通,强化法制管理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和开放水产品市场,促进了中国渔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同时近十多年来,渔业的快速发展对有效合理地利用国土水域资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渔民经济水平,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渔船是渔业产业最重要的装备之一,是捕捞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渔业的发展离不开渔船的推动作用。

毋庸置疑,中国渔业发展之迅速是与海洋渔船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在此过程中,拖网渔船功不可没。

拖网渔船作为沿海渔民捕捞的主要工具,因此对拖网渔船的改进有着更现实的意义。

拖网渔船的总体性能不仅会影响船上人员的生活和工作,而且严重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经济性以及捕鱼能力。

通过对拖网渔船总体与性能的研究,设计出更合理的拖网渔船,既能保障渔民的作业安全,又能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拖网渔船的总体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2、主题2.1历史发展与现状中国拖网渔业有较长的发展历史。

早在明代就有了“牵风”等船型的风帆拖网渔船。

19世纪末西欧首先研制了机动拖网渔船,随后世界各地逐步开始制造。

20世纪50年代英国又研制成尾滑道拖网渔船,已成为世界上拖网渔船的主要船型。

1905年由张謇从德国引进了国内第一条机动拖网渔船“福海号”;1912年自行建造了第一艘钢质舷拖渔船。

50年代初,中国在自行设计制造185千瓦拖网渔船的同时,曾将部分风帆渔船加装柴油机后改为机帆拖网渔船。

70年代已开始成批建造尾滑道拖网渔船。

建国五十年来,中国的渔船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建国初期仅有几十条破旧的机动渔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渔船的规模已十分庞大。

据统计,到1999年底,全国拥有机动渔船47.07万艘(1371.71万千瓦),669.4万总吨,其中生产渔船441972艘(1294.85万千瓦),在生产渔船中,海洋捕捞渔船为271110艘,(1163.54万千瓦),占生产渔船总数的61.34%。

7.2m宽拖网渔船方案设计【开题报告】

7.2m宽拖网渔船方案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船舶与海洋工程7.2m宽拖网渔船方案设计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当前,世界人口每年以8700万人的速度增加,而耕地则从1961年的人均0.442hm降到目前的0. 26 2hm。

“人增地减粮食紧”已成为一个hm。

预计到2050年将下降到0.15 2全球性的严峻问题。

人类已经开始认识到,对海洋和内陆水域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拓展人类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必然趋势。

199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各国渔业部长级会议和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渔业对粮食安全保障的持续贡献国际会议”上,都特别强调了发展渔业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

然而渔船是获取海洋渔业资源最重要的装备之一。

提高渔船的捕鱼能力是提高渔业产量的直接因素之一。

如今21世纪已经来临, 我们迎来的是海洋的世纪, 海洋渔业将得到空前的发展。

渔业在世界食品经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有4300多万人从事捕捞渔业和水产养殖工作。

1980年以来,世界渔业发展不断向前推进,海洋捕捞量由当时的每年100多万吨上升至目前的近亿吨。

毋庸置疑, 其迅速增长是与海洋渔船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在此过程中, 拖网渔船功不可没, 因为拖网渔船可常年作业, 一些国家和地区50%以上的海洋捕捞量为拖网渔船获得。

因此对当今要发展远洋渔业的我国来说, 充分认识与研究拖网渔船性能是有益的。

我国是渔业大国,在太平洋区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

我国拥有的海洋国土面积达到了300多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水、领海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岸线长达18400公里,沿海每隔二、三百公里就有一个城市,沿海约有6536个岛屿。

如此广博的海域与海洋资源,为发展海洋渔业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广东、福建、浙江、山东等省份渔业较发达,是海洋渔船的主要集中地。

甚至在某些地区,渔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比如舟山市的海洋捕捞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6%、浙江省的38%,渔业产值占全市农业产值的85%,占工农业的总产值三分之一以上。

【文献综述】渔船操纵性研究

【文献综述】渔船操纵性研究

文献综述船舶与海洋工程渔船操纵性研究水路运输是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途径,所以运输载体---船舶也一直是世界各国船舶设计研究者们所关注的重心。

为了提高船舶运输的性能,确保船舶的运输安全性,他们分析研究各种会影响运输船舶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

尤其为大家所关注的是如何优化运输船舶的操作性,因为良好的操作性可以极大地减少运输船舶海难、海损事故。

然而,近些年来,运输船舶的操纵性研究比较广泛、深入, 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关于渔船操纵性的研究却很少。

渔船,作为以捕捞和采收水生动植物的船舶,也包括现代捕捞生产的一些辅助船只,如进行水产品加工、运输、养殖、资源调查、渔业指导和训练以及执行渔政任务等的船舶。

近些年来,随着渔船使用数量的不断增加,其渔船海难、海损事故也时有发生。

每年由于渔船的海难、海损事故,使不少渔民失去了生命,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这使得世界各国的船舶设计研究者们将精力投注于对渔船的安全性的研究上。

他们分析了引起渔船事故的各种因素,如海域、海况、船员的驾驶技术以及渔船的结构设备等。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船舶设计工作者们开始对渔船的操纵性进行研究,以期待通过优化渔船的操纵性来提高渔船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等性能。

但是在工作者们通过各种途径来优化渔船操作性的过程中,对于利用船舶航向控制系统中的关键装置——舵来的优化渔船操作性研究却较少。

所以通过几个月来的对相关船舶工作者的研究文献大量阅读,并对其进行了详细总结与分析,提出了利用舵来优化渔船操作性的课题。

在此将相关研究文献主要的内容做如下总结。

一、船舶的操纵性研究郑中义在《船舶自动避碰决策系统的研究》中指出船舶操纵性的研究范畴。

船舶操纵性是船舶重要航行性能之一,主要研究船舶保持和改变其航速、航向及位置的能力,与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密切相关。

而且还介绍了船舶船舶操纵性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

1946年,Davidson和Schiff的工作标志着船舶操纵性理论研究的开始,他们首次从运动稳定性理论出发,给出操纵运动方程,提出了航向稳定性和回转性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的概念,为船舶操纵性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7.2米拖网渔船设计【文献综述】

7.2米拖网渔船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船舶与海洋工程7.2米拖网渔船设计前言拖网渔船作为渔船中最普遍的一种船型,它的捕捞原理是通过渔船拖曳囊袋形网具,迫使捕捞对象进入网内的捕捞作业方式。

正因其能够主动、灵活地拖捕鱼群的特点,使拖网捕捞成为近现代最重要的捕捞方式之一。

拖网渔船主要用于海洋,当然内陆水域也有应用。

其捕捞对象以底层和近底层鱼、虾和软体动物为主,如海洋中的带鱼、马面鲀、大黄鱼、小黄鱼、乌贼、枪乌贼、鲆鲽、虾类、蟹类以及内陆水域中的青海湖裸鲤、刀鲚、银鱼、白虾等。

多年以来,我国海洋捕鱼业集中在沿海和近海一些传统渔场作业。

建造的渔船绝大多数也为,单一的底拖网渔船。

一项数据表明:99年我国的海洋捕捞量为1497.62 万吨,然而沿海渔业捕捞量只有109.7 万吨( 98 年为137.3万吨),并且传统鱼类已经大为减少,例如昔日的大黄鱼70 年代占沿海捕捞量10%,目前不到1,底拖资源已面临十分匮乏的局面,加上目前中日、中韩、中越渔业协定的签订,对我国海洋渔业形成严重的冲击,使每年近海的捕捞量下降一半多。

因此,我国应以大洋渔业为主来发展远洋渔业,而以过洋性渔业为辅。

严重的捕捞过度,加上渔政管理还跟不上,导致渔业资源的衰退。

我国海洋渔业所面临的严峨局面,需要我们向海外开拓新的捕捞“亮点”。

但是资料显示,到2005年,我国远洋渔业船只数量仅有不到200艘,而且吨位较小,船龄老旧,多是外国营运20年以上的二手船为主;海产品的加工率低,只有40%,这些都与我们远洋渔业的目标不符,近年来我国又在国外渔场开发鱿鱼钓和金枪鱼钓,远洋渔船的需求更大。

以平均每艘船的经济寿命为12年计,我国每年需更新的海洋机动渔船也达2.32万艘。

即使21世纪初我国渔船总数不再增加,甚至略有下降,我国每年仍有大量的渔船需要更新。

随着渔船结构的调整,我国渔船的发展后劲很大。

世界海洋捕捞量由1850年的一百多万吨上升到二十世纪90年代近亿,毋庸置疑,其迅速增长是与海洋渔船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在此过程中,拖网渔船功不可没,因为拖网渔船可常年作业,一些国家和地区50%以上的海洋捕捞量为拖网渔船获得。

船舶多工况【文献综述】

船舶多工况【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轮机工程船舶多工况一、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国内现状目前多工况船舶推进设计多凭经验,为了兼顾各种工作工况,将某一主要工况作一些偏移,这样处理后的缺点是无法说清该设计的优秀程度。

国内解决多工况船舶推进工况改变对推进效率提高的方法有很多,各种方法中有的是效果不是很理想,使用定距桨,作多工况船舶推进设计时,为了兼顾各种工作工况.将某一主要工况作一些偏移进行设计,这种多工况船舶推进器的工作特点是在某些工况螺旋桨呈重负荷,桨的转速上不去,转速低于额定转速,另一些工况螺旋桨呈轻负荷,桨的转速等于额定转速,但扭矩低于额定扭矩,即可能没有一个工况能利用发动机的全部功率;还有的方法是采用导管螺旋桨;使用调距螺旋桨,这种方法的螺旋桨的结构复杂,造价较高,且已损坏,维护和保养的困难;利用电动推进装置,这样可以操作灵活,对船速和负荷的控制也更加方便;双速比齿轮箱及与之相匹配的定距螺旋桨结合不但可保证主机在两种典型工况下都能发挥额定功率.同时也解决了“可调距螺旋桨”推进系统无法克服的难题,不失为一种经济实用而有效的技术方案。

国外现状随着近海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航运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之相配套的拖轮,运输船,破冰船等船舶的应用也日渐广泛,对于多工况船舶的推进系统的研究在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发达国家都受到了重视,他们对多工况船舶推进系统的研究水平也高于中国,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国内的相同,再次不再赘述。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当今在世界船舶中拖船、渔船、破冰船等工作分为航行工况和作业工况的多工况船舶占很大一部分,对于多工况船舶的推进系统如何能够让主机的效率发挥到最高,直接影响着船舶的经济性,而且还会对船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船舶动力设备的保养有影响。

船舶推进装置对船舶营运的经济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选择船舶推进系统时最重要的参数是投资费用、空间要求、推进效率或相应的燃油消耗率、可靠性和在船舶营运期间推进系统的有效利用率。

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底拖网渔业经济鱼类生物学的研究【文献综述】

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底拖网渔业经济鱼类生物学的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底拖网渔业经济鱼类生物学的研究舟山渔场是我国东南大陆架浅海最有价值的水域,被誉为“祖国的鱼仓”,有着光辉的开发、利用史迹。

它(29°30’~31°00’N,125°00’E以西)位于东海北部、长江口东南外海,位于钱塘江口外、长江口渔场之南。

为亚热带季风区和海外高盐水系(台湾流)、沿岸低盐水系及黄海冷水团的交汇区,又是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口,有大量有机物质注入,水质肥沃,饵料丰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沛,成为多种鱼虾类、头足类等生物群体索饵、产卵、洄游、栖息生长的良好场所。

同时海底平坦,并有著名的沈家门、嵊山、长涂等优良渔港,为渔船捕捞、停泊、水产品集散创造了便捷条件。

这里一年四季,鱼讯不断,自然资源丰富。

可提供开发的鱼类有300多种,虾类60多种,贝类10多种,藻类50多种。

平均每平方公里产鱼量达3.92吨。

居国内之首,高出全国各海区平均的30%。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近海渔场,海洋水产资源丰富,吸引诸多渔船在此生产作业。

舟山渔场有近一半海域位于禁渔区内(图1),因此拖网渔船主要在29°30’~31°00’N,123°30’E ~125°00’E 的海域生产作业。

由于70年代以来大批机动渔船轮番滥捕等原因,先后出现生长型和补充型群体数量减少过度,破坏了这些资源的生态平衡,同时也影响了当地渔民们的生活及生产,导致部分经济鱼类不能形成汛期和渔民们的转产、转业,因此选择舟山渔场禁渔线以外海域作为研究的海域以及研究近来经济鱼类生物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拖网属流动的过滤性渔具,它依靠渔船拖曳网具,迫使捕捞对象进入网内。

由于拖网主动灵活、适应性强,各种水层、海区、深度均能作业,所以生产效率高。

主要用于海洋,内陆水域也有应用。

捕捞对象以底层和近底层鱼、虾和软体动物为主,如海洋中的带鱼(Trichiurus haumela)、马面鲀、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鲆鲽、虾类、蟹类以及内陆水域中的青海湖裸鲤、刀鲚、银鱼、白虾等。

7m宽拖网渔船性能计算【文献综述】

7m宽拖网渔船性能计算【文献综述】
3
可将鱼舱对称地分布于肿部前后,这样也可满足上述要求。 水线上的受风面积不应过大,一般渔船的水线上侧投影面积与水线下面积
之比约在 1.2—1.8 之间,其中大、中型拖网渔船约在 1.3—1.6 之间,小型拖 网渔船约在 1.5—1.8 之间,由于渔船经常在风浪中作业,受风而积过大,会带 来大幅度的横摇,在稳性上也会带来不利的后果。同时还应注意,水线上受风 面积的中心与水线下面积中心之间的距离不可过大,否则航向难以稳定,带来 操纵上的困难,所以在设计中必须控制上层建筑和甲板机械的高度,避免水线 上受风而积过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作业甲板上布置应考虑捕捞操作的工艺流程,对于“多用途” 渔船,如拖 网渔船兼作围、流、钓等作业,更要全面考虑,力求合理与简洁。
驾驶室的位置不仅应考虑航行要求,尚应考虑能易于清晰观察渔捞操作的 情景,以便控制航速与船位,配合生产作业能安全地进行。盲区对拖网渔船而 言,不宜大于一倍的船长。
露天甲板上应有良好的排浪措施,这意味着不仅能在平时上浪后能迅速排 浪,而且要防止在冬季由于结冰的原因使润泳口因结冰无法排浪。
在探讨、研究稳性时,建议加大以下几个方面的力度: 一是在完整稳性方面,应发展无约束的自航模试验,在考虑非线性的基础 上,把动态运动充分考虑在内,全面分析影响船舶倾覆的主要因素,以数值模 拟计算为重点。由于偏重于理论研究,难以有较大突破。 二是在随浪稳性的衡准方面,应加大与国外研究机构的合作力度,在数值 模拟、横摇运动的描述上借鉴国外的最新理论。这将是稳性衡准最具潜力的发 展方向之一。 三是破舱稳性方面,现有破舱稳性计算的数学模型虽然发展较快,但不同 地域、不同单位的系统各自为政,存在着不统一的现象,而且都是近几年发展 起来的,所以尚有较多不完善的地方。同时,数学模型缺乏实船资料来验证, 仅适用于个别典型船舶。因此在破舱稳性方面,在不断完善数学模型、以实船 航行资料 来支撑、不断积累经验的同时,还应把重心放在发展新的数学模型上。另外, 由于无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实验设施等,因此在现阶段可作为国内研究稳性衡 准的发展重点。 四是利用CFD 方法,联合水动力性能与船舶运动方程式,来探讨、预报波 浪、船舶之间的动力问题,这应成为波浪上破舱稳性的发展重点。第24 届ITTC 会议指出,稳性最危险的状态并不是发生在与船长等长的波浪中[11];John Womack[12]对渔船的研究表明,复原力臂曲线较常规的要小15%,并建议引入CFD 法,以实船数据来修正稳性衡准。

拖网渔船的性能设计【文献综述】

拖网渔船的性能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船舶与海洋工程拖网渔船的性能设计前言我国有着丰富的水资源,这对渔业的发展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础,正可谓“地大物博,河海众多”。

中国的渔业发展,更是令世人瞩目。

1999年至今,连续10年渔获量世界第一,而且仍然一直呈上升的趋势。

在我国,主要的渔获工具是小型拖网渔船。

因为小型拖网渔船初期投资小,见效快,很受沿海个体渔民的青睐。

群众渔业5818-90KW更是海上捕捞的主力军,占总机动渔船的50%。

因此,它的安全性,机动性,经济性更受到我国的重视。

国内外渔业及拖网渔船发展前景世界渔船的数量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因为世界大部分已经意识到“渔船过多,会产生过度捕捞”。

泰国最大的渔船队经营者要求政府将国内捕鱼船的数量减少一半。

日本远洋拖网渔业协会于2001年7月18日宣布解散,原因就是这个曾经拥有771艘渔船的协会在99年底只剩下44艘,进入2000年后仅仅剩下了14艘,再如日本在北方的大洋性拖网渔船93年有16艘,到了99年仅剩下6艘。

在新西兰、北美东岸、阿根廷等渔场作业93年有33艘,到现在只有14艘。

韩国90-96年减少了307艘渔船,97-99年又减少了1149艘。

我国到2010年将减少3万艘,即由222000减少到192000艘,渔船数量之所以减少,主要是因为渔船适应渔业资源的数量受到限制的缘故。

正因为渔船要大量减少的缘故,无论近海还是远洋,拖网渔船又是渔船中的主力军,因此,稳定可靠的拖网渔船更加受到各国的重视。

高效,节能,安全的拖网渔船将在以后的渔船发展中站稳脚跟。

但我国拖网渔船在改型中仍有很多的问题。

近来,一大批近海小型拖网渔船改为流网或围网渔船,特别是一些木质渔船,也改为流网或锚流渔船。

由于作业方式的变化,网具等的改变,特别是改变为锚流网渔船的拖网渔船,甲板上都增加50-60口锚,由的船甚至放置于升高甲板上,重量达5-6吨之多,因此必须进行倾斜试验,以检验这些船的稳性,这些船归纳起来存在以下的问题:(1)舱口围板、门槛高度不足600mm;(4)受风面积过大,由的甲板室高达2.2m;(5)过去的人力舵改为液压舵,但舵机只有一个液压缸;(6)机舱内油柜的加油孔未通至甲板,这就使油柜始终处于由自由液面的状态,再就是机舱空气含油量太大,易于导致火灾;(7)几乎所有的船都没由载重线标志。

7.2m宽拖网渔船方案设计【文献综述】

7.2m宽拖网渔船方案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船舶与海洋工程7.2m宽拖网渔船方案设计1、前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渔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政府坚持加速发展养殖,养护和合理利用近海资源,稳妥发展远洋渔业,狠抓加工流通,强化法制管理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和开放水产品市场,促进了中国渔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同时近十多年来,渔业的快速发展对有效合理地利用国土水域资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渔民经济水平,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渔船是渔业产业最重要的装备之一,是捕捞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渔业的发展离不开渔船的推动作用。

毋庸置疑,中国渔业发展之迅速是与海洋渔船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在此过程中,拖网渔船功不可没。

拖网渔船作为沿海渔民捕捞的主要工具,因此对拖网渔船的改进有着更现实的意义。

拖网渔船的总体性能不仅会影响船上人员的生活和工作,而且严重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经济性以及捕鱼能力。

通过对拖网渔船总体与性能的研究,设计出更合理的拖网渔船,既能保障渔民的作业安全,又能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拖网渔船的总体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2、主题2.1历史发展与现状中国拖网渔业有较长的发展历史。

早在明代就有了“牵风”等船型的风帆拖网渔船。

19世纪末西欧首先研制了机动拖网渔船,随后世界各地逐步开始制造。

20世纪50年代英国又研制成尾滑道拖网渔船,已成为世界上拖网渔船的主要船型。

1905年由张謇从德国引进了国内第一条机动拖网渔船“福海号”;1912年自行建造了第一艘钢质舷拖渔船。

50年代初,中国在自行设计制造185千瓦拖网渔船的同时,曾将部分风帆渔船加装柴油机后改为机帆拖网渔船。

70年代已开始成批建造尾滑道拖网渔船。

建国五十年来,中国的渔船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建国初期仅有几十条破旧的机动渔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渔船的规模已十分庞大。

据统计,到1999年底,全国拥有机动渔船47.07万艘(1371.71万千瓦),669.4万总吨,其中生产渔船441972艘(1294.85万千瓦),在生产渔船中,海洋捕捞渔船为271110艘,(1163.54万千瓦),占生产渔船总数的61.34%。

关于快速拖网作业

关于快速拖网作业

关于快速拖网作业
冯振家
【期刊名称】《中国水产》
【年(卷),期】1959(000)009
【摘要】装备了最新技术设备的大型拖网渔轮船队,使用底曳网,广泛地发展了渔捞的主动性。

提出在拖网作业时,增加渔获量的问题,有二个措施:就是放大网型和增加拖速(曳行速度)。

【总页数】1页(P31)
【作者】冯振家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72
【相关文献】
1.拖网作业转向刺网作业示范报告 [J], 傅文栋
2.欧洲对船拖网作业和中层对拖网技术研究的现状 [J], 袁红楼
3.拖网渔船电子捕捞日志的作业信息与北斗船位数据获取的作业信息的可信度比较研究 [J], 冯菲; 周艳波; 陈森; 谢恩阁; 吴洽儿
4.底拖网作业对珠江口香港海域底层鱼类的影响 [J], 孙颉; 彭俊豪; 谭振耀; 陈金满; 佘书生; 刘敏
5.拖网渔船电子捕捞日志的作业信息与北斗船位数据获取的作业信息的可信度比较研究 [J], 冯菲; 周艳波; 陈森; 谢恩阁; 吴洽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的以西底拖网渔船

日本的以西底拖网渔船

日本的以西底拖网渔船
郭仁达
【期刊名称】《渔业机械仪器》
【年(卷),期】1982(000)002
【摘要】日本以西底拖网渔船,采用双船拖网作业,船型有许多特点。

近几年来,更注重改进船型,确保渔获物质量、设备的现代化以及节省燃油等。

【总页数】4页(P35-38)
【作者】郭仁达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72
【相关文献】
1.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的现状 [J], 李振宗
2.日本长崎“以西底拖网渔业”2009年第二次东海深海未利用渔场的调查概况[J], 缪圣赐
3.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现状及对对策 [J], 缪圣赐
4.1985年底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产量降至12.7万吨 [J], 缪圣赐
5.日本长崎市为复活以西底拖网渔业在东海深水渔场进行第二次调查 [J], 缪圣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船舶与海洋工程
拖网渔船相关文献综述
1中国渔业史
中国渔业的悠久历史可追溯到原始人类的早期发展阶段。

那时人类以采集植物和渔猎为生,鱼、贝等水产品是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物。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和发展,渔业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逐渐降低,但在江河湖泊流域和沿海地区,渔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有程度不等的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渔业生产的工具、技术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

2当代渔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渔业有了很大发展。

1949年全国水产品产量只有45万吨。

1986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823.5万吨,仅次于日本、苏联而居世界第3位。

国营渔业在1952年底时沿海主要只有旅大、烟台和上海3个综合性水产企业,年产量为4.9万吨。

到1982年底,全国沿海共有大小国营捕捞企业43个,拥有生产渔轮1100多艘,总吨位20多万吨,50多万匹马力,水产品年产量近80万吨。

此外还有更加庞大的集体所有制渔业,其总产量占全国海洋捕捞产量的80~90%,已成为中国海洋捕捞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1949年以来,中国渔业机械、仪器的制造能力也有长足进步。

现已能够制造各种渔船和柴油机,以及用于捕捞、加工、养殖、助渔导航、冷冻保鲜的机械仪器和起卸运输机械等,对保证渔船航行安全、扩大捕捞区域、增加产量、提高水产品质量和综合利用价值起了重要作用。

3拖网渔船
进行拖网捕捞作业的专用渔船,是捕捞渔船的主要类型。

简史:中国早在明代就有了“牵风”等船型的风帆拖网渔船。

19世纪末西欧首先研制了机动拖网渔船,随后世界各地逐步开始制造。

20世纪50年代英国又研制成尾滑道拖网渔船,已成为世界上拖网渔船的主要船型。

中国于1905年由张謇从德国引进了国内第一条机动拖网渔船“福海号”;1912年自行建造了第一艘钢质舷拖渔船。

50年代初,中国在自行设计制造185
千瓦拖网渔船的同时,曾将部分风帆渔船加装柴油机后改为机帆拖网渔船。

70年代已开始成批建造尾滑道拖网渔船。

特点:拖网渔船拖力较大,一般为3~5吨,大型拖网船可达30吨。

拖网速度一般为3~6海里/小时,自由航速为10~14海里/小时。

为充分发挥主机功率,增加拖力,常使用可调螺距螺旋桨、导管螺旋桨和减速齿轮箱等设备。

上层建筑紧凑,以减少受风面积、增强抗风力。

作业甲板宽敞,便于起、放网操作和堆放网具;甲板上装有拖网绞机等捕捞机械。

一般都设有保冷隔热鱼舱,近海渔船常用冰或冰和制冷结合的方法保藏渔获物;远洋渔船大多在船上加工和冻结贮藏渔获物。

船上一般配有雷达、劳兰、探鱼仪等助渔导航仪器。

分类:按作业方式可分双拖、单拖和兼作渔船。

双拖渔船:作业时两船平行合拖1顶拖网。

一般作业甲板在船的中前部,上层建筑在中后,机舱在后,鱼舱在前。

船长20~40米,主机功率60~1000千瓦。

单拖渔船:由单船拖曳网具,依靠网板或桁杆张开网口进行作业。

单拖渔船按船上拖曳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①舷拖渔船。

在舷侧放网、拖网和起网,靠网板张开网口进行作业。

作业甲板在船的中前部,拖网绞机置于驾驶室前下方,舷侧前后设置网板架,上层建筑集中于中后部,船员住室置于长尾楼和首楼。

这种渔船因拖网负重而使船体横倾,影响船舶稳性和安全,不宜进行深海远洋作业。

早期在世界上使用很广,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已逐渐由尾拖渔船所取代。

②尾拖渔船。

在船尾进行拖网和起、放网,靠网板张开网口进行作业。

上层建筑一般设在船前部,尾部两侧设有网板架。

作业甲板设于中后部,适合浪大水深的水域作业。

尾滑道拖网渔船的船尾设有起、放网具用的倾斜滑道,是对原有单拖渔船的重大革新。

大、中型船一般长60~120米,功率1500~7000千瓦。

上甲板与尾部滑道连通,为作业甲板,起、放网在尾部进行。

其优
点是:起、放网时渔船不必转向,起网时网衣直接由绞机拖上甲板,故起网速度快、劳动强度低;操作时受风浪影响较小,可增加放网次数,且较安全;作业甲板宽敞,可配置底层、中层等多种拖网进行轮流作业,并能使用大型网具和进行深水拖网;渔获物可直接卸到下层甲板间,使起、放网和处理渔获物互不干扰;渔获物不受日晒雨淋,有利保持质量。

其缺点是起网时网具因通过滑道而磨损较大。

一般以单拖作业为主,也可进行双拖作业。

③桁拖渔船。

以竹、木杆或钢杆等作为桁架,从两舷伸出船外,用于固定网具进行拖曳捕捞。

一般为几十总吨的小型渔船,配有较简单的绞纲机械。

多在近海及内陆浅水区作业,以捕虾类、蟹类为主。

兼作渔船:以拖网捕捞为主,兼作围网、流刺网、钓捕等捕捞作业的渔船。

可根据渔场的资源情况随时调换网具作业,以增加产量。

小型船一般长30米左右,单甲板型。

中型拖网兼作渔船多为双甲板型,长首楼,尾部为作业甲板,设置尾滑道,有的装有2台卷网机,分别用于底层拖网和中层拖网。

围网存放在尾部专设的网舱内或尾滑道上方的网台上。

当进行围网作业时,用围网起网机在舷侧起网;有的船在首、尾部装有侧推装置,以利操作。

发展趋势:①较多建造经济实用的中、小型拖网船,并重视远洋深水拖网渔船的研制开发;②采取节能措施,如改进柴油机性能、增大螺旋桨直径、降低转速以提高推进效率,改良船型,采用主机轴带发电机和利用余热;③配备先进探鱼及导航仪器;④研制拖网自动控制系统等。

4总结
通过上面的一些介绍不难发现拖网渔船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其发展的发向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拖网渔船的设计要求具有有效的安全性能前提下尽量的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快速性或者增加载重量都不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次设计任务是整个拖网渔船的初步设计的典型。

该船继承了母型船的优点,整个设计过程中要求对该船舶的主要要素作出确定。

该设计阶段涉及全船的主要技术形态的建立和各项性能指标的确立。

包括船体型线的确定,船舶初稳性计算的简要说明和船舶重量重心计算及相关图纸绘制,并做出改进的有效
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捷,段若玲,等.我国渔船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渔业信息,2001:36-48.
[2] 顾敏童.船舶设计原理[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6-261
[3] 张福祥,葛海祥,等.张网渔船稳性的计算分析[J].海洋渔业,2004.08:2-4
[4] 盛振邦,刘应中.船舶原理[M].上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106-109.
[5] 吴仁员,谢祚水,李治彬,等.船舶结构[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26-37.
[6]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船体设计实用手册(总体分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56-60.
[7] 杨永祥,茆文玉,翁士纲,等.船体制图[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5:35-38.
[8] 盛振邦,杨尚荣,陈霍深,等.船舶静力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94-96.
[9] 谢祚水.船舶与海洋工程概论[M].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24-36.
[10] 邱成宗.JS807型117总吨拖网渔船设计总结[J].渔业机械仪器,1992.04:4-6.
[11] 国家渔业船舶检验局.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124-160.
[12]贾复,钱鸿.大-中型拖网渔船尺度分析及其设计特点[J].现代渔业信息,1996.03:4-5.
[13] S.K. Lee, S. Surendranb, Gyoungwoo Lee . Roll performance of a small fishing vessel with live fish tank [J].Ocean Engineering 2005,32:13-15.
[14] C. Chauvin AE G. Le Bouar AE C. Renault. Integration of the human factor into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fishing vessels [J], Eniron Sci Technol ,200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