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_0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咏雪》导学案(附答案)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咏雪》导学案(附答案)

《咏雪》导学案【预习链接】1、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语言简练、辞意隽(juàn)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谢道韫(349—409),“”的起源,时期的。

她自幼聪识,有才辩。

是一代名将的侄女,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将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

2、古人吟咏白雪时用比喻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自主学习我能行】一、预习检测:1.放声的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给文章断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掌握字音:谢太傅. ( ) 雪骤.( ) 差.可拟( ) 柳絮.( )王凝.之 ( ) 无奕.女( ) 道韫.( )3.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编者是,朝人,家。

4.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重点词语内集:儿女(古今异义词):俄而:骤:欣然:拟:差:即:未若:因:文义:似: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等要素。

2.翻译课文【合作探究我快乐】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请给短文可分成三层并写出层意:2、《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3、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4、“雪骤”的作用是什么?5、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6、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7、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8、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咏雪》中主人公的性格。

《咏雪》-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咏雪》-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歌中自然景物的描绘方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歌描绘自然的方法、分析其效果并尝试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和对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喻的图片展示和对仗的实例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咏雪》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中用了哪些比喻来描绘雪的美丽?”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歌创作练习。学生尝试用比喻和对仗来创作自己的“咏雪”诗句。
(3)正确朗读诗歌,把握节奏和语气;
(4)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仿写或创作。
举例解释:
-针对意象和隐喻的理解,教师可通过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和联想,降低理解难度;
-在把握诗歌整体境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标题、作者、背景、内容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逐步深入理解;
-针对朗读难点,教师可进行示范和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咏雪》诗歌的背景和主题,掌握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分析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如比喻、对仗等;
(3)学会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如“梁园”、“飞雪”等。
举例解释:
-通过对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的介绍,使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体会诗人的赞美之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直至背诵。

(重点)2.积累文言词语,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难点)3.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知识链接】1.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六朝(222–589年),一般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

即孙吴(或称东吴、三国吴)、东晋、南朝宋(或称刘宋)、南朝齐(或称萧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2.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

她自幼聪识有才辩。

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高效课堂从预习开始)1.给加点字注音:俄而()雪骤()差()可拟()无奕()女2.参考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内集:儿女:俄而:雪骤:欣然:差可拟:未若: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咏雪》选自,组织编写者为,朝家。

该书是小说的代表作。

4.熟读全文。

【师友合作读文译文】美美地读(从读中感受)1.听范读:听字音、节奏和情感。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白雪/纷纷/何所似(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师友朗读展示。

(学友先读,学师评价,学师再读)认真地译(从译中探究)师友合作,结合课前预习中的重点词语及课下注释翻译全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第1篇】《咏雪》教案[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出自《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咏雪》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

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大雪纷纷,谢太傅以此为题要求子侄辈作诗,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

本文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1、诵读法。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3.延伸阅读法。

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要点]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

”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

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学习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拓展思维。

学习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知识链接】1.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2.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

她自幼聪识有才辩。

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课前预习】(高效课堂从预习开始)1.给加点字注音:俄而()雪骤()差( )可拟 ( ) 无奕( )女2.参考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内集儿女俄而雪骤欣然差可拟未若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咏雪》选自,作者,朝家。

该书是小说的代表作。

4.熟读全文。

学习过程:【呈现目标明确任务】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

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美美地读(从读中感受)1.听范读:听字音、节奏和情感。

2.组员朗读展示。

认真地译(从译中探究)小组合作,结合课前预习中的重点词语翻译全文。

细细地品(从品中领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2.文中将雪比喻为“”和“”(用课文原句回答),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我认为一句更好,因为。

《咏雪》导学案

《咏雪》导学案

《咏雪》导学案
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
儿无奕 C.
待君久不至,已去。

D.元方入门不顾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译:元方头也
不回地走了。

4.
翻译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未若柳絮因风起: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六、课后反思: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古文接触不多,是难点。

为了
从一开始让学生不要有害怕心理,培养学习古文的兴趣
很重要,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更是举足轻重。

我让学生
从注释中学习文学常识,学习积累重点文言词汇,让学
生切实地知道怎样学习古文。

我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以
及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运用。

回顾这堂课从
准备到执教完,反省自己,有很多的疏忽和不足:1 、由于紧张的缘故,导致结尾一两个环节仓促,没
有达到预期效果。

2
、上课还是趋于传统和保守,在质疑与探究环节本可以放得更开,不要预设现有的题目,
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然天成,可能更好。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咏雪导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咏雪导学案

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导学案学习目标:1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利用注释读懂大意,用自己的话讲 故事。

疏通文意后反复朗读,读到流利为止。

).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

(讨论故事中读到了什么,再完成课后“思考探究” 第二题,最后与古代少年比拼一下,写一个喻雪美句。

) 二、自主探究:(一)自学方法:自学方法:三看一查一提问(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前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练习,查字典、词典与有关工具书,提出自己阅读时不清楚、有疑问、不会解答的问题)(二)自学方式:独立完成、同桌两人或前后四人协作皆可。

5 .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什么事?心情怎样?串译句子,准备用自己的话给同学讲故事。

(三)自学思考题:1 .作者、作品介绍:2 .字词读音及释义:(1)注音: 俄而( * 无奕女((2)解释: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3 .文中有哪些人?4 .他们之间是什么关)雪骤( )王凝之( ■内集:儿女:俄而:欣:差:) 柳絮()骤:然: 拟: 欣然:£差可拟:时间:地点:事情起因:事情经过(发展):事情结果:6.给下文加上标点,朗读至流利。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三、讨论题:1.文中两个喻雪的句子哪一个更令谢太傅欣赏?你认为呢?2.你还有什么需要大家帮你解决的问题吗?。

七年级上册语文 《咏雪》导学案师用有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 《咏雪》导学案师用有答案

七年级导学案时间:2020年9月编制:黄志萍《咏雪》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并努力做到背诵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

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学习重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资料链接】1、题目解读《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咏絮之才。

这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学习起来不太困难。

2、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语言简练、辞意隽(juàn)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3、谢道韫(349—409),“__________”的起源,______时期的_____。

她自幼聪识,有才辩。

是一代名将______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_______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________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4、将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放声的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掌握字音:谢太傅. ( ) 雪骤.( ) 差.可拟( ) 柳絮.( )王凝.之 ( ) 无奕.女( ) 道韫.( )3.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 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

4、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重点词语内集:__________儿女(古今异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

俄而:__________-__骤:__________。

欣然:____________。

拟:_________差:__________未若:___________ 因:__________5、用“/”给文章断句。

《咏雪》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咏雪》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咏雪》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识记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顺畅翻译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基础部分】
1、给加点字注音:太傅()雪骤()欣然()
差( )可拟 ( ) 柳絮()无奕( )女
2、参考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内集: 儿女: 俄而:
雪骤: 欣然: 何所似:
差可拟: 未若: 柳絮因风起:
3、熟读全文,注意朗读节奏(用斜线在课文中划出)。

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4、试写一两句描写白雪的喻体和咏雪的诗句。

【要点部分】
(相信自己,我能行!)
1、《咏雪》中“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氛围?
2、作者认为哪一个比得更好,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3、“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为什么?
4、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翻译下面句子并判断其句式。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拓展部分】
(挑战自己,我最棒!)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加点字:
尝()走()信然()
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的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
政哥
[《咏雪》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第【1】篇〗《咏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咏雪》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一则。

这一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精心构建单元整体,选文以诗化的散文为主,兼顾古今中外。

《咏雪》是一篇浅显文言文,语言文字理解起来不难,且带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但是,对文中语言的辨析和欣赏,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学情分析】《咏雪》是初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对学生有吸引力,也有挑战性。

学生普遍认为诗歌是朗朗上口的,文言文是有难度的。

教师通过本课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文言文是有趣的,是可以掌握的”这一理念,激发学生通过学习,爱上文言文。

【创意概述】《咏雪》的教学设计基于这是初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这一教学实际,由学生熟悉的《乌衣巷》导入,再通过“我爱朗读”“我会译读”“我能赏读”“我可背读”等几个环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渐入佳境。

顺畅朗读课文,习得学习方法,积累文言语汇,赏读精美比喻,感受良好教养……于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领略文章意趣,提升思辨能力,体悟文字简约丰美的意蕴。

【教学方案】学习目标:1.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复述故事,积累常用文言语汇。

(重点)2. 赏析比较咏雪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写法。

(重点)3. 注意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教养,以及和谐的家庭氛围。

(难点)教学过程:1. 导入: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天我们做“小燕子”,重新飞回当年的谢家,去感受谢家寻常家居生活的情趣。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乌衣巷》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访谢家寻常家居生活的雅趣。

2. 我爱朗读(1)读准字音学生组内展示预习成果后,全班齐读:骤(zhòu)撒(sǎ)差(chā)可拟(nǐ)絮(xù)奕(yì)【设计意图】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习得的第一篇文言文,疏通字词读音障碍,是必须的,更应是由学生来主动完成。

《咏雪》导学案

《咏雪》导学案

《咏雪》导学案(7上)课型:新授主备:龚小蓉课时;一课时学生: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学习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知识链接】1、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2、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

她自幼聪识有才辩。

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3、翻译文言文的五字法: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品名称要保留。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更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

补:补出省略的词语。

【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俄.而()雪骤.()差.( )可拟. ( ) 无奕.( )女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咏雪》选自,该书由组织编写,主要记述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小说的代表作。

学习过程: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二、自主学习12、自己练习读——与学习伙伴互相听读。

3提出)内集儿女俄而雪骤欣然差可拟未若即公大兄4、结合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翻译全文。

5、认真研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②文中将雪比喻为“”和“”(用课文原句回答),谢太傅对哪个更赞赏?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④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我喜欢,因为五、巩固达标:1、解释词语:(每词8分)内集:儿女:俄而:差可拟:未若:2、翻译下列句子:(每句15分)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3、自己试写一句描写白雪的比喻句。

七级上册导学案咏雪学案

七级上册导学案咏雪学案

《咏雪》学案科目:七年级语文班级:班主备教师:日期:年月日审阅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理清故事情节。

3.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训练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及互相协作的能力。

德育目标1、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2、懂得生活中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爱慕虚荣,要实事求是。

学习重点1.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2.如何从精妙的语言描写中性格。

学习方法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学时安排2课时情景导入听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感受体会做人。

同学们,近期我们这里刚刚下了一场大雪,大家一定很兴奋,很多同学打起了雪仗,当你面对纯洁、轻盈,漫天飞舞的雪花时,你会用怎样的语言来形容它哪?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咏雪》学案班级:七(1)班姓名:自我评价成绩:《咏雪》课前1、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

散文集《寄小读者》。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复习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2、《荷叶母亲》借助那些形象来抒写对母亲的感受?文章借荷叶、红莲、风雨这些形象来抒写对母亲的感受。

A:荷叶象征母亲形象。

B:红莲象征子女的形象。

C:风雨象征生活中的困难、坎坷、磨难。

3、这首散文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找出相关的语句,本文借景写人,托物抒情,借合叶为红莲遮蔽风雨喻母亲为儿女荫蔽人生风雨,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抒发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之情。

4、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表现力。

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课前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谢太傅 fù俄而é雪骤 zhòu 差可拟chà nǐ柳絮 liǔ xù无奕 yì王凝之 níng 谢道韫 yùn走近作者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咏雪》刘义庆【学习目标】一、读顺,读出文章的韵味二、读通,读出文章的大意三、读懂,理解课文的内涵【知识储备】任务1:用蓝色笔作圈画,积累文化常识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

文学家。

自幼才华出众,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纳文士,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等小说和文集,但已散佚。

作品简介《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是一部以汉末、魏、晋士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选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一门。

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学习过程】《咏雪》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读顺,读出文章的韵味任务2:按照下列要求,完成学习,并在应停顿处标注“/”【自学内容】1.认知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大意。

2.齐读,读出古文的韵味。

【方法指导】1.读出场面、身份和性别的不同特点;2.读出情感、停顿(标点处的、语法的停顿)、轻重音。

【时间】4分钟二、读通,读出文章的大意任务3:按照下列要求,完成学习,并解释字词【方法指导】1.六字翻译法:留(人名地名)、删(无义虚词)、补(省略成分)、换(以现代汉语替古代字词)、调(倒装句顺序)、变(意译)2.直译和意译结合;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对话时的心理特点;体现出原味。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第【1】篇〗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文,并试着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

3、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习古人的智慧。

4、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并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教学方法:朗读法;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补充相关人物的资料。

教学准备:ppt课件搜集咏雪名句,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及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

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师作如下介绍。

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朝宰相,世称谢太傅、谢公。

他自幼聪慧敏悟,气字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

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谢安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与气度,成了稳定大局的顶梁柱,群臣的主心骨。

公元371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公元373年二月,当桓温闻讯简文帝并没有如他指望的那样,禅位给他,气急败坏;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王坦之问罪,并欲趁机扫平京城,改朝换代。

眼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

当时,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威风凛凛从眼前经过的桓温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也包括那些有地位有名望的朝廷重臣。

《咏雪》导学案

《咏雪》导学案

《咏雪》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4、背诵课文。

【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史,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除《世说新语》外,还编有《函明录》等,但已散佚。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 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年到东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阶层的荒诞生活和风气。

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听读课文】
1.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2.诵读课文
3.准确读出下列生字。

俄而——雪骤——
差可拟——无奕女——【质疑探究】
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

2.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3.试背诵课文
4.研读课文
(1)积累文言词语,在书上用▲标出疑难词语。

(2)结合书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3)复述课文内容。

(4)分角色表演。

(5)字词积累
【拓展提高】
你能否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
【布置作业】
1.课文背诵,预习下一则
2.片断练习。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第【1】篇〗散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3、感受文本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与生活责任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4、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重点】1、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1、在朗读中发现美、品评美,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2、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设想】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伴随着轻悠的钢琴曲爱的协奏曲〔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背景音乐〕,在春光烂漫的田野上,一家人在快乐地散步〔背景画面〕。

教师朗诵:诗歌散步〔多媒体显示〕“散步的时候 /我走直路 /儿子却成心 /把路走弯我说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径儿子说 /把路走弯 /路就延长〞请学生看画面,回忆与家人散步的情景,并说说留在自己记忆深处的散步时的精彩瞬间。

〔2—3名学生答复〕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用心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听读后,请几位学生谈谈个人的感受〕如幸福、温馨、和谐、和美等。

2、学生有选择地朗读课文语句,教师指导。

试一试,将文中最能表达亲情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3、复述内容请一二名学生以小男孩的身份来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学生点评。

4、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的根本线索。

〔以小男孩的身份〕爸爸劝奶奶散步→全家人一块散步→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奶奶依从了“我〞→在不好走的地方,爸爸背起奶奶,妈妈背起“我〞。

三、探讨质疑,感受亲情1、“在散步的时候,小男孩一家发生了什么事儿〞学生默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合作探究问题。

〔1〕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来,画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导学案

《咏雪》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学习难点】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进程】一、情景导入二、有关资料1、文体知识“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

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实、生动优美、言约旨丰。

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

2、作者介绍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

自幼才华出众,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纳文士,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等小说和文集,但已散佚。

3、作品介绍《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是一部以汉末、魏、晋士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一门。

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预习设计1、请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补写完整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根据课文填空⑴春天像小姑娘,___________,笑着,走着。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导学案学习目标: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直至背诵。

(重点)2积累文言词语,结合下注释疏通文意。

(难点)3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知识链接】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六朝,一般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

即孙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2谢道韫“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

她自幼聪识有才辩。

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高效堂从预习开始)给加点字注音:俄而()雪骤()差可拟()无奕女2参考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内集:儿女:俄而:雪骤:欣然:差可拟:未若: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咏雪》选自,组织编写者为,朝家。

该书是小说的代表作。

4熟读全文。

【师友合作读文译文】美美地读(从读中感受)听范读:听字音、节奏和情感。

2自由朗读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白雪/纷纷/何所似(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师友朗读展示。

(学友先读,学师评价,学师再读)认真地译(从译中探究)师友合作,结合前预习中的重点词语及下注释翻译全文。

温馨提示: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

学会抓关键字词,把自己不理解的字句划出来,向小组提出,并解决。

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咏雪优秀导学案

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咏雪优秀导学案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2、借助注释疏通大意。

3、感受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欣赏古代少年的智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一读,猜一猜:下面的诗歌和谜语吟咏的事物是什么?(投影)“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总不见。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2、借助注释疏通大意。

3、感受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欣赏古代少年的智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一读,猜一猜:下面的诗歌和谜语吟咏的事物是什么?二、整体把握1、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2、借助注释,疏通大意。

(注意重点词语的正确理解)说出你不懂的词语、句子,大家交流解决。

三、问题探究1、文章开头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聚,与儿女讲论文义”,极其精炼地交代了记叙的哪些要素?2、文中那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他们的家庭氛围是什么样的?3、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谢太傅更赞赏哪位孩子的诗文?4、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妙?请说出理由。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②未若柳絮因风起四、积累咏雪的诗句读一读,猜一猜:下面的诗歌和谜语吟咏的事物是什么?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总不见。

(清·郑板桥)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

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

附板书设计:盐:色、形室外雪骤咏雪柳絮:色、意境(春意)室内谈笑风生“公欣然”家人其乐融融“大笑乐”家庭温馨美好“柳絮因风起”——不仅比喻贴切,表现出雪的轻盈之态,既有美的意象,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更深刻。

形、神、韵兼备。

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意境: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具有情景相生和虚实相成以及激发想象的特点,使人身临其境,得到审美愉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雪》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师寄语:会听、勤思、敢说、善问,展示自我,体验成功!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

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学习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拓展思维。

学习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知识链接】
1.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2.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

她自幼聪识有才辩。

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课前预习】(高效课堂从预习开始)
1.给加点字注音:
俄而()雪骤()差( )可拟( ) 无奕( )女
2.参考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内集儿女俄而雪骤
欣然差可拟未若
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咏雪》选自,作者,朝
家。

该书是小说的代表作。

4.熟读全文。

学习过程:
【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

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
美美地读(从读中感受)
1.听范读:听字音、节奏和情感。

2.组员朗读展示。

认真地译(从译中探究)
小组合作,结合课前预习中的重点词语翻译全文。

细细地品(从品中领悟)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
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2.文中将雪比喻为“ ”和
“ ”(用课文原句回答),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我认为一句更好,因
为。

3.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4.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我喜欢,因
为。

【生问师答定向释疑】(学则须疑)
提问向导:从文章的内容、表达技巧等角度提问,提出小组不懂的问题,向老师质疑。

【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1.请说出一句有关描写雪的诗
句:。

2.课堂小结:
【强化训练当堂达标】(仔细点、动动脑,相信你一定会有不错的成绩!)
阅读《咏雪》,完成一至三题。

一、解释词语:(每词8分)
1.内集:
2.儿女:
3.俄而:
4. 差可拟:
5.未若:
二、翻译下列句子:(每句15分)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三、自己试写一句描写白雪的比喻句。

白雪纷纷,好像
(15分)
【小组评价师生反思】
单小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