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实践活动
·裴斯泰洛奇(1746-1827年):19世纪初期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活动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768-1798年)诺伊霍夫新庄的“贫儿之家”(失败)·1768年在新庄建立示范农场,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提高产量;(第一个
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进行实验的教育家)
·1774年建立新庄“贫儿之家”,进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革新实验;·1780年以后撰写《隐士的黄昏》《林哈德与葛笃德》等论著,获得巨大的成功,1792年,法国共和国授予他“法兰西共和国公民”的荣誉称号;
第二阶段(1798-1799年)斯坦兹孤儿院(失败)
·1798年瑞士政府委派裴斯泰洛奇主持斯坦茨孤儿院,进行全面的教育实验,办成充满“爱心”的大家庭式教育机构,进行“心、手、脑的教育”。(德智体发展完整的人,为他的教育目的提供了实验验证)
第三阶段布格多夫实验(成功)
·1800年在布格多夫多所小学当教师;
·1801年建立培养初等学校教师的培训班,开展第三次教育实验获得成功,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并发表重要著作《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初步提出了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第四阶段:伊佛东时期
·1805年,学校迁到伊佛东,规模扩大到设有小学中学和师范部,各种教学法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实验应用。最初十年,是裴斯泰洛奇教育生涯的黄金时期,成为欧洲教育的圣地,德国赫尔巴特和福禄贝尔等来考察参观;
·1825年,停办后回到新庄(最初是为了贫苦儿童而办学,但是随着名气的增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贵族子弟来学习,与最初的理念相违背,因此停办)
二、教育思想
·(一)教育目的:培养“完人”的和谐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
·人的本性中的智力、精神和身体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教育目的就是促进儿童德、智、体诸方面的能力均衡、和谐的发展,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劳动能力与身体健康的人即所谓的“完人”。
(二)教育心理学化
·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并在教育实践中探索以心理学为基础来发展人的能力的方法。
·1800年发表的《方法》一文中,首次明确地提出教学心理化。
·1801年,裴斯泰洛奇在其《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中又重申这一思想。基本观点:
--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要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教学内容心理学化。据此,他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
--教学原则和方法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遵循直观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调动儿童的自我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懂得自己教育自己。
(三)要素教育论
·裴斯泰洛奇认为,在一切知识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如果儿童掌握了这些最简单的要素,就能够认识他们的周围世界。·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的、易于儿童接受的“要素”开始
主要内容:
·(1)人的道德活动最关键的要素:爱——道德教育;
·(2)人的认识活动最关键的要素:数目、形状、语言——智育;·(3)人的身体活动最关键的要素:关节活动——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就是要在这些要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和设计,从而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
·裴斯泰洛奇对小学各科教学法的探讨,正是以他的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为依据的。
(四)直观教学法
·裴斯泰洛奇
(五)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洛克、卢梭都论述过劳动教育,但只局限于劳动对教育的作用与认识。
·裴斯泰洛奇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并将其与人的发展的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劳动教育是全面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地位:“初等教育之父”
·为近代初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教育史上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
·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