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潮汕、客家人与河南人母系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人
我在做表格时,故意把潮汕人的数据放在广府人和闽南人之间,这样方便观察潮汕人的母系 成分有多少项并非介于他们的两个邻居之间。看下来主要有这几项: B4*/B4a/B4b1:潮汕(0%/3%/3%)大大低于广府(9%/15%/6%),稍低于闽南(3%/5%/3%), 一方面说明潮汕人的百越成分很低,另一方面显示了更多与闽南人的相似性。 B5a:在广府和闽南母系中缺失,潮汕 2%也不算多,所以具体说明不了什么。但是和客家人 的 B5a 比例 6%比较,可见融合的原瑶成分并不很多。 F1a:潮汕为 3%,远低于广府 18%,略低于闽南 5%。也许说明潮汕本地原马来和百越土著 成分就很低,也不排除存在人种替换的可能性。 G*/M8a:潮汕 G*比例 10%大大高于广府 1%和闽南 5%。虽然不能确定其中大部分来自更北 的地区,但是 M8a 也显示潮汕的比例 6%稍高于闽南 5%和广府 3%。所以合起来分析,潮汕 的确是有来自北面的外来成分。
D*(×D5,主要是 D4)——东亚和北亚分布最广的古亚洲底层成分 广府人和客家人的 D*比例最少(均为 9%),其次是潮汕和河南人(13%、12%),闽南人最 高,有 18%。这可能表明了闽南地区是南方地区保留古亚洲人残余成分最高的区域。 D5(D5*/D5a)——闽南和苏鲁豫皖交界地区高发的古亚洲底层成分
M7b——东亚南部的古亚洲底层成分
从 M7b 的分布看很可能是源自北部湾地区的古亚洲底层成分,曾经沿东亚沿海路线一路向 北扩散到远东滨海地区。从同宗的 M7a 属于日本阿伊努人最典型的标志看,M7b 最早所属 的人群很可能在体质上属于类澳大利亚人种。后来其主体基本被东亚南方民族(如孟高棉、 百越、苗瑶)融合而消失。 客家人 M7b 比例最高,达 11%,这暗示了福建客家人融合了高比例的南方远古土著成分。 潮汕人、广府人的 M7b 比例也不少,约 8-9%。河南人母系中的 M7b 成分基本缺失。
以上这两点表明客家人母系的主体来源很可能是湘赣两省的原苗瑶(包括古吴人)族群,而 非来自更北面的中原居民。客家人与广府人母系共同的 F1a/M7b 底层成分,也暗示他们母 系的源流更多地来自南方土著居民,而并非来自更北面的移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河南人
虽然不属于南方民系,但作为北方汉族中母系遗传方面最偏南的族群,还是捎带分析一下其 中来自南方母系成分。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B4*/B4a/B4b1:河南人母系中 B4 系总体比重 6%,表明华南百越的影响不大; B5a/B5b:B5a 仅 2%。但 B5b 高达 8%,高于华南各民系。个人认为这很可能是融合的淮夷 母系成分。 A*/N9a:A*比例高达 10%,高于华南各民系。鉴于邻近 A*高发的湖北,估计属于融合的荆 蛮成分。 F1a/M7b:河南人的 F1a 比例仅 4%,M7b 缺失。这说明河南人并未融合南方地区常见的原 马来底层成分。由此可以进一步推论,融入河南人母系的荆蛮和淮夷成分,是原苗瑶系的一 些分支主动向北扩张的结果。
三、总结 华南各主要民系和中原人母系遗传中主要成分分解如下。
各民系的杂合度 我在以上每个民系母系成分分析表格的下方,都计算了与其他民系母系标志性单倍群的接近 项的数量,下面的红色数字是接近项数量之和,可以用来定量表征各族群的杂合度,也就是 混杂程度。结果如下:广府人 11 < 闽南人、客家人 17 < 潮汕人 20。也就是说,广府人母 系和其他华南民系相比是独具特色的,闽南人、客家人较为混杂,而潮汕人的母系则是最混 杂的。
D5 成分在闽南人中的比例高达 11%,且主要是 D5a,做分布图可以看到闽南地区的确是 D5a 在华南唯一的高发中心。在广府、潮汕和河南人中的比例为 6-8%。D5 在客家人中的比例降 到 4%,这显示了和邻居闽南人的巨大差异,可能说明了闽南人的母系融合了较多比闽越更 为古老的土著成分。
G——东亚和东北亚最古老的底层成分之一
的祖先来自江西是一致的。河南人的 B5a 比例最高,约 8%,显示河南人融合了较高比例的 古吴人或者淮夷、徐夷成分。
F1a——原马来成分
根据 F1a 在东亚南部和东南亚的分布可以推测它是原始马来-波利尼西亚的典型母系成分, 并成为后世许多南方民族(如百越、孟高棉)和南岛民族形成的重要基础。 广府人和客家人母系拥有高频的 F1a 成分,分别为 18%和 15%,说明他们吸收了大量的南方 民族母系成分。闽南人约有 5%的 F1a 成分。潮汕人和河南人的 F1a 很少,约 3-4%,这暗示 潮汕人母系主体中原马来和古百越成分较少。
二、华南民系与中原人的母系遗传比较
广府人 从母系成分看,广府人无疑是华南各民系中百越民族母系比例最高,而苗瑶和汉族母系成分 最低的族群。具体来说是:百越母系 B4*/B4a、原马来成分 F1a、南方古亚洲底层 M7b 比例 在各民系中最高。而原苗和原瑶母系 A/N9a/B5a/B5b,闽南的古亚洲底层 D5a,以及汉族常 见底层成分 G/M8a 都是最低频。 从广府人与其他民系母系成分的比较来看,与之最接近的是福建客家人,但是相似的成分中 除了 F1a 原马来成分外,基本上都是古亚洲母系成分,而其中两者都比较高频的只有南方土 著底层 M7b 这一项。所以事实上广府人和福建客家人的共同点并不多。这同时也显示了广 府人在南方民系中的标杆地位。
从上述特点来看,福建客家人母系中的原苗瑶组分的源流已经比较清楚了:大体来自邻近的 江西(B5b)和湖南(B5a、N9a)两省。另外一些特点比如: F1a/M7b:前面谈广府人的时候,我已说过广府人和客家人的相似性并不明显。他们之间唯 一的相同之处在于 F1a 和 M7b 的比例都很高。其中 F1a 可以看成原马来人成分,而我之前 的研究发现 M7b 和 F1a 在南方的地域分布上有明显的关联性,可能是原马来人融合的古亚 洲成分。广府人的 F1a、M7b 总比例为 27%,福建客家人也高达 26%,而潮汕人、闽南人和 河南人母系中 F1a、M7b 总比例仅为 11%、8%和 4%。 G*/M8a:客家人母系中的 G*和 M8a 总比例仅 6%,而潮汕人、闽南人和河南人母系中 G* 和 M8a 总比例分别为 16%、10%和 22%。可见客家人中源自汉族母系的比例应该是不高的。
B5(B5a/B5b)——原瑶成分
B5a 应是畲瑶民族的标志性成分(虽然比例不一定很高)。B5b 的高发中心是江西(见我的 《N 系》文中的插图),同时在苏鲁豫皖交界地区也占一定比例,因此个人认为很可能是古 吴人和淮夷的标志性成分。 上表显示:广府人的 B5 总体成分最少,仅 1%;闽南人和潮汕人分别为 3%和 5%;客家人和 河南人最多,总比例均为 10%左右。 广府人和闽南人几乎没有 B5a 母系成分,潮汕人和河南人的 B5a 比例也仅有 2%,客家人的 B5a 成分最多,有 6%。这与客家人与畲瑶民族历史上长期深度混血的事实是吻合的。 B5b 在广府人母系中只占 1%,潮汕人和闽南人都是 3%。客家人有 4%,这与历史上客家人
G 在河南人母系中显著高发,比例达 16%,其次是潮汕人 10%。闽南人是 5%,广府人和客 家人最少,只有 1-2%。从分布上看闽南似乎只是潮汕高发点的边缘地带,这很令人费解。 另外鉴于至今没有更多的 G 单倍群细分数据,我无法确定潮汕母系中的 G 是否直接来自中 原地区。个人感觉这是解开潮汕人母系起源的关键性问题。
客家人
福建客家人的母系构成具有一些鲜明的特征,就母系中的原苗瑶及其相关组分来说: A*:客家母系中的 A*基本缺失,表明没有来自湖北荆蛮的成分。 N9a:在客家人母系中的比例为 6%,高于其他南方民系和河南人。表明融合了一部分原苗 的母系成分。 B5a/B5b:在客家人中的总比例 10%,而其他南方民系仅为 1-5%。表明吸收了大量原瑶成分。 考虑到客家人起源地是江西,而江西是 B5b 的高发中心,因此有理由认为客家人母系中的 B5b 直接来自江西的古吴人成分。 D5a:客家人的 D5a 成分基本缺失,这与邻近的闽南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广府、潮汕、客家人与河南人母系成分的分类比较
作者:baiyueren
下面分析一下华南主要民系和中原人(河南安阳)的线粒体母系遗传方面的异同,数据来自 复旦文波的论文。 一、各主要单倍群及其族群对应关系 A*(×A4)和 N9a——原苗成分
我写的《N 系迁徙与分化》里已说明东亚腹地的 A 和 N9a 单倍群主要与原始苗蛮人群有关, 从高发区域看,A 更像是荆蛮成分,而 N9a 更像是原苗成分。 从表中看:广府人和客家人 A 的比例基本为 0%,而闽南人为 8%,潮汕人为 4%,介于两者 之间。河南人为 10%。说明 A 单倍群对华南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闽南语系人群中,闽南最多,
闽南人
闽南人的母系成分令人感到有些费解:跟其他华南民系比,闽南人的大部分母系单倍群的比 例很平均。个人猜测是否暗示着闽南人是由几支不同来源的外来移民和土著居民混血而成? 少数几个比较比例较高的单倍群有: A*(×A4):在闽南人中的比例是 8%,从我之前发的 A 的扩散效应分析图上可以看到,A 似乎属于迁入闽南后人口有过明显增长的母系成分,但其确切来源尚无法确定。 D*:闽南人中的比例是 18%,大大高于其他南方民系,也高于河南人(12%)。看起来似乎 是闽南的古老土著成分。如果对闽南的 D*进一步细化研究,也许会有突破性的发现。 D5a:闽南人中的比例是 11%,从分布图上看是华南唯一的高发点,这似乎显示 D5a 也属于 本地古老土著成分之一。
M8a——东亚东部和东北亚地区常见的古亚洲底层成分
M8a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较为常见。从母系比例来看,潮汕人和河南人稍高,均为 6%,闽南 人 5%,广府和客家人 3-4%。个人认为虽然 M8a 并不一定只为汉族母系所有,但是潮汕和 闽南相对其他南方民系稍微偏高的比例还是反映了他们有一定华中和中原地区汉族的融入。 M9a——主要分布于青藏地区、西南地区和日本的古亚洲底层成分 M9a 成分只有属于闽南语系的潮汕人和闽南人有,比例均为 3%。但是其具体含义不明:不 能确定是粤东和闽南的土著成分,还是外来移民成分。但是因 M9a 本身在东亚分布有显著 的边缘化特点,个人倾向于认为是闽南地区古老的底层成分。
潮汕其次。N9a 的分币比 A 要分散些,在客家人中比例最高 6%,说明客家人含有一定的原 始苗蛮成分。在闽南、潮汕、河南人中比例为 3-4%。在广府人中比例最少,仅占 1%,应是 说明了广府人的来自华中一带的外来母系混杂很少。
B4(B4*/B4a/B4b1)——古百越成分
复旦李辉的论文中已分析过 B4a 和 B4b 都是百越民族典型的母系成分。从表中看广府人的 B4 总体比例高达 30%(B4a 约 15%),其次是闽南人 11%(B4a 约 5%),潮汕、客家、河南 人均为 6%((B4a 约 2-4%))。这个统计结果说明,广府人拥有各南方民系中最高比例的百越 母系成分。此外闽南人母系中亦有一定的百越成分,从 B 总体比例和最典型的 B4a 比例看, 闽南人的百越母系成分刚好是广府人的 1/3。这与李辉《闽越消失》从父系遗传方面得出的 闽越已基本消失的结论不同。
如果比较潮汕人和河南人母系,则主要有以下特点: B4*/B4a/B4b1/F1a:潮汕人(0%/3%/3%/3%)和河南人(0%/4%/2%/4%)在百越和原马来母系 标志性成分上都比较低。表明潮汕人吸收的南方民族成分不多。 A*/B5b:潮汕人(4%/3%)较低,河南人(10%/8%)较高。但是相对广府人极低的 A*/B5b 比例,潮汕人的母系还是显示出其中含有来自中部地区的原苗瑶成分(更准确地说可能是荆 蛮和淮夷成分)。但潮汕人 B5a 比例(2%)显示融合的畲瑶成分并不很多。 G*/M8a:潮汕(10%/6%)和河南(16%/6%)都很高发。并且 G*和 M8a 在苏鲁豫皖交界地 区都是高发区域,所以这部分有可能是直接来自中原-华东的母系成分。对两者其进行细分 有助于确定潮汕母系的源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