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的基本框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理论框架与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理论框架与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旨在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本框架与体系。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内容。
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二部分是政治经济学。
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等。
此外,还包括价值论、货币论、经济危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内容。
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三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研究社会主义的理论、原则和实践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等内容。
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四部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发展、组织和活动形式,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其中包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形式、政策和策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传播和交流等。
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全面介绍,系统阐述了其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框架与体系。
通过学习这门学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更好地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对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由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
2、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的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
3、马克思主义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介、工具】和科学社会主义【归宿、结论】三部分。
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①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历史上各种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而创立起来的。
②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人类历史上思想文化发展中的各种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5、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迫切的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阶级基础。
6、辩证唯物主义【马哲的自然观】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哲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必须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事求是是精髓】。
8、哲学基本问题的定义: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思维的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根据对这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一致性】,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马哲是唯一能动的唯物主义】9、与哲学问题相对应,社会历史观领域也有自己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物质)】和【社会意识(意识)】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我们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
10、唯心主义分为:①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精神】力量,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如感觉、理性、观念、理论等【马哲承认存在】。
②客观唯心主义:也叫神秘唯心主义,夸大了【精神】力量,根本不存在,如上帝、鬼神、命运、绝对观念(黑格尔)、理学(朱熹)【马哲不承认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绪论1、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中共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不仅包含由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并由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有联系中国社会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3、三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及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的理论剖析;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是马克思主义中最核心的内容。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集中概括。
5、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批判地吸收、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
6、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1845《关于费尔巴哈的批判》,1844-1846《德意志意识形态》公开问世:1847《哲学的贫困》,1848《共产党宣言》问世的意义: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时代问题提供了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最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客观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②具有革命性,彻底的批判性;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人民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③科学性与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8、马克思主义的四个特征: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②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决定的;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③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这是人们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观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等。
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理论框架,对于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展开阐述,包括其核心思想、基本观点以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起的。
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认为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无产阶级才能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揭示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统一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还提出了唯物主义的“质的飞跃”思想,强调事物在一定阶段出现根本性的、非线性的变化,这对于我们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和目标,是解决现代社会矛盾的根本出路。
社会主义追求的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经济制度,旨在建设一个阶级斗争消失、多样化的生产关系得到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得到巩固的社会。
而共产主义则是社会主义阶段之后的更高阶段,其核心目标是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和剥削的、充分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的理想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对于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可以帮助我们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指导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同时,深入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助于我们发现和把握时代发展的规律,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核心内容囊括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争议与辩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争议与辩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教义、方法论和对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认识。
然而,尽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和运用,却面临着各种争议与辩论。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争议点入手,探讨其争议与辩论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于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明确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等基本观点,为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理论构建提供了基础。
然而,在实际运用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争议和辩论。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争议与辩论1. 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普适性的争议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普适性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其理论观点是否适用于当代社会存在着疑问。
这种观点的提出,使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和争议。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理论框架的争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理论框架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然而,对于这一理论框架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不同的学者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观点。
例如,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解释以及阶级斗争在历史中的作用等问题,在理论界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与辩论。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现实社会问题的关联性的争议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现实社会问题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解释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这种观点的提出,使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实践层面上受到一定程度的争议和辩论。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争议与辩论的原因1. 时代背景的差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而当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体系,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以及社会主义理论等重要方面。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概论。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历史上,每个社会制度都有其相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社会的矛盾日益加剧,新的社会形态也就产生了。
唯物史观强调历史不是偶然的,而是通过物质生活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推动而一步步演进的。
二、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也是社会变革的源泉。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存在着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
这种冲突最终会导致社会变革和阶级的更替。
马克思主义以阶级斗争为动力,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社会进步。
三、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理论包括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等内容。
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实行公有制,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并按劳分配。
同时,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实现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以确保社会主义革命不被颠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四、党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观点强调,只有通过党的领导,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体系,而是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总结经验教训,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只有通过党的正确领导,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执行和理论的不断创新。
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党的指导地位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梳理
2、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5、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6、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特点
主体客体化:是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客体,使其按照主体的需要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形成了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对象物;
客体主体化:是客体从客观现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客体性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4.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是人类实践活动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媒介;
五、认识
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个突出特点:
①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并将其作为整个认识论的基础
②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多方面的辩证关系
3.人们认识一定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五、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量变质变规律
1、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化
2、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3、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④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3、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方法群,具体包括:
①控制方法②信息方法③系统方法④模型方法⑤理想化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
本文将详细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知识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等。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
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3.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4.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基础,强调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导致剥削和阶级分化。
5.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管理论,强调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二、历史唯物主义1.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2.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化。
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推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辩证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具体、发展的认识,揭示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3.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不能片面看待问题,要把握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
四、社会主义理论1. 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社会主义文化学等。
2. 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强调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国家、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等。
1.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它认为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动力。
在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的思想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
2.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驱动发展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最终会导致社会主义社会的到来。
3.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剥削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被资本家占有的部分,这种剥削关系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
4. 国家、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包括国家、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的。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国家、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等核心思想。
这些原理为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现象、揭示社会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共产主义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包含了众多重要的知识,以下将为您进行重点概括。
一、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物质及其存在方式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二者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共性。
4、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5、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辩证否定实现的,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二、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实践与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导致实践失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前四章)
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理论来源、理论品质及世界观方法论。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世界观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
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这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②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物质观: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4.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根本属性:运动。
辩证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5.意识的本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
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作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原理》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课提纲(原文件为武汉大学龚玉敏老师的讲课大纲,感谢龚老师)(课件整理:吕一凡)导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客观条件生产力条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时代课题之一:资本主义向何处去)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成熟(时代课题之二:无产阶级向何处去)理论来源:资产阶级思想家的理论成果2.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的主观条件第一,为人类幸福而斗争的崇高理想和愿望第二,始终坚持进行艰苦的科研第三,注重现实,亲自参加革命实践理论意义:1.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2.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主要内容:哲学及其基本问题唯物论辩证法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定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2、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研究的问题世界的本原与状态——唯物论辩证法(第一章)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认识论(第二章)社会历史——历史唯物主义(第三章)二、唯物论回答世界是什么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内容: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观实践观三、辩证法回答世界是怎样的(状态)内容: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发展的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发展的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发展的道路和方向)辩证法的五对范畴(要求:掌握其含义、辨证关系、方法论意义)四、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规律及其客观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要内容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真理与价值;认识与实践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2、认识的本质区别: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两种反映论;能动反映论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感性认识:含义、形式、特点;理性认识:含义、形式、特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与联系实现第一次飞跃的必要性和条件;实现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和条件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真理与价值1、真理观上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谬误2、真理的检验标准标准问题上的唯物论;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3、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实践活动的两个尺度;价值及其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主要内容: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两种对立的历史观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内涵作用辩证关系方法论意义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3、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三、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一、资本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二、劳动价值论两种经济运行形式: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价值的质)商品价值量的决定(4个层次)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三、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一、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方法(三1-2)资本积累(三3);剩余价值的实现(三4)工资和剩余价值的分配(三5);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危机的可能性;危机的根源危机的周期性与社会再生产的周期;经济危机的作用【经济危机图示】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之间的矛盾矛盾激化生产与消费间、部门与部门间的比例关系破坏,商品实现困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本身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体系及其核心要点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体系及其核心要点解析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高度科学、完备而又发展着的理论体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理论要点。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理论体系及其核心要点进行解析,以期对读者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提供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哲学基础、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1. 哲学基础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具有矛盾性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辩证的和不可逆转的。
2.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社会发展的经济规律和政治规律。
其中,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3.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最高理想,包括共产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
共产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阶段,其核心思想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消除阶级和剥削。
社会主义理论则是指社会主义建设阶段,通过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逐步实现共产主义。
二、核心要点的解析1. 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这种斗争决定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必然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的变化推动着社会的变革。
3.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是基于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
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价值和他们实际获取的工资之间的差额,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的占有实现自己利润的增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基础,它包含了广泛的内容和严密的体系结构。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体系结构。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形态的演进。
这一观点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为分析社会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视角。
2.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矛盾的存在和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矛盾的解决,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运用使得马克思主义具有了深度和广度,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
3.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还包含了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阐述。
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它追求的是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才能够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全面发展。
4.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之一,它强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阶级斗争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驱动力。
只有通过阶级斗争,人类才能够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体系结构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规律,唯物辩证法强调了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斗争性。
这两个基本观点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基。
2.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科,它研究经济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矛盾和危机,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概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3.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目标,它提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思想和实践。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马原框架
规律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地联系与区别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地统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注意几点)
第四部分认识论
能动地反映论(与先验论与直观反映论区分开来地关键是实践)
认识地基本规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回践,两次能动地飞跃)
第一部分绪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地思想来源
马克主义地科学性与革命性地统一
什么是哲学
哲学地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派别地划分
几个重要地哲学派别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简要地知道几个命题)
第二部分物质或者实践本体论
什么是物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地定义)
物质概念理论意义
什么是实践
什么是意识
意识地能动性原理(能动性及其局限页)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地私人占有和生产地社会化之间地矛盾
经济危机:相对过剩,生产无限扩大和支付能力缩小,个别企业内部生产地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地无政府状态,危机不可避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对资本主义地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要用辩证地观点分析
(以上对资本主义原始形态地分析)
金融寡头: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实际上控制了国家政权地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地统治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两对基本矛盾是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地直接动力
革命,改革,科学技术
人民群众地作用,反对英雄史观,历史人物与普通个人
第五部分构成历史唯物主义
二、三、四、五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六部分资本主义
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地历史过程,剥夺农民土地,暴力掠夺货币财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精简考点】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知识框架图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 1、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2、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2、真理的检验标准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垄断产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垄断的实现形式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垄断资本主义
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的形成与发展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垄断资本扩展的经济动因
垄断资本在世 垄断资本扩展的基本形式
界范围的扩展 向世界范围扩展的社会经济后果
垄断资本的国际组织
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人
社会基本矛盾在历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类
史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社
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 底线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认识论)
实践的本质
实践的基本结构: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中介
物质生产实践
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社会政治实践
实践论
科学文化实践
实践的新形势:虚拟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在认识活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内容,这些理论内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之一,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本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史观强调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一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二、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力量,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三、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在生产中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剩余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并转化为利润。
这一理论揭示了剥削的本质,并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消除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无阶级社会。
社会主义革命的核心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发动广大群众,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并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革命建设。
五、思想解放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解放思想,锐意革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思想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它要求人们认识到社会存在对人的意识的决定作用,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开拓思维方式。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这要求人们在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基础上,通过全面发展个体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入门教材,对于培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更好地推动社会变革和人类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框架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框架梳理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历史性。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体系,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和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核心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意识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社会转型规律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及其在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中的表现- 矛盾的特殊性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作用3.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实践与认识、实践与改造的关系- 实践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意义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2.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 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危机3.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经济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和阶段特征三、马克思主义哲学1. 实践论和认识论- 实践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认识论: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性标准2. 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历史的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 实践认识论和辩证法思维方法- 实践认识论: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辩证法思维方法: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思维方式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的设想-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危机- 社会主义的理想境界和发展方向2. 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党的建设和无产阶级专政3.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4.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与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进行全面系统阐述的一本教材。
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和指导思想。
下面将重点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与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和灵魂。
它既是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方法的总结,又是解释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史观强调"认识论的物质性",认为人的认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它还指出社会历史是一个由物质生产方式演进引起的历史过程。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矛盾的运动和解决,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前进的方向。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与特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的理论基础。
它主要包括剩余价值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两个重要方面。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机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剩余价值论,理论上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无产阶级作为阶级斗争的主力军,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与特点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最高原则和最终目标。
它主要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基本方面。
社会主义革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
它强调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实践意义,提出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核心概念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重点考点 联系的普遍性(承认世界物质统一性):内部联系,外部联系,整体联系,实践联系。 (3)次重点考点 ①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之一。 ②联系的客观性(坚持唯物论的体现):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性。 ③联系的多样性: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4)命题热点 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在动态中考察事物出发点;普遍联 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普遍联系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哲学基础。
(4)命题热点 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 “自然对人进行报复”、“人类同自然的和解”。
三、唯物辩证法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
世
界
是
怎
样
存
在
的
问
题
形而上学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承认矛盾
孤立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否认矛盾
唯物辩证法
两大特征
三大规律
辩 证 法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内涵
历史
理论
条件
马克思主义
来源
性质
绪论部分试题不多,题型为客观性试题。考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的性质是科学性 与革命性的统一。 1.内涵:主体、性质、对象、内容、广狭二义(此考点本身理论内涵丰富,但对于公共课考 生而言属纯记忆性内容) 2.历史条件(重点考点 理解记忆型)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
所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指每一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的矛盾又
各有其特殊性,所以又具有个性,这种个性不同于一般,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矛盾
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因此认识事物就是要认识事物的矛盾,
立。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事
物发展的内容之一,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斗争性促进事物的量变,最终实
现事物的质变。要全面把握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③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原理: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并不意味着矛盾的
绝对统一,其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第一性 几方面内容 同一性
含义——功能——意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
题思 维 和 存 在 的 关 系 问
思维和存在 何者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 有无同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唯物主义可知论 唯心主义可知论
不可知论
彻底的可知论 不彻底的可知论
(4)次重点考点 ①物质的特性:根本特性——客观实在性。独立性(外在性):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 存在。依赖性(可反映性):依靠意识所反映、被意识所指导的实践所改造。 ②时空无限性原理: 无限由有限构成,有限可转化为无限,客观世界是有限和无限的统 一。这一原理是坚持世界物质性和确立积极的革命人生观的科学依据。 (5)命题热点 ①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唯物,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唯心主 义。 ②马克思主义从实践出发理解世界,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物质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两 大发现之一,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③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世界统一于(运动着的)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石。它是反对唯心主义、二元论及神学世界 观的思想武器,也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创造了人的社会结构(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性的社会性);实践在不断的改造着自然和社 会(实践对物质世界改造的物质性活动),因此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 式和标志的。
②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社会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形成 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 社会发展的动力。
表层:工业革命 生产力大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三大工人运动 马恩革命实践 深层: 生产力--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3.理论来源(重点考点 理解记忆型) 表层: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深层: 意识形态的继承性 4. 性质: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属难点,但非高频命题点) 世界观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社会理想
2.意识观考点群
(1)核心概念 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 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性的同时,强调意识 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重点考点 ①虚假映像的客观“原型” ②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 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创造性、对象性和对人的生理活动的调控性。 (3)难点考点 ①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 ②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 ③意识主观性的不同主体表现 (4)次重点考点 ①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近似感觉特性 ②意识从自然界产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③意识能动作用发挥的条件: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必须通过物质性的实践活 动;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5)命题热点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承认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运用客观规律的条件。反 对唯意志论、机械论、宿命论。
普遍联系——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方法论意义
永恒发展——运动变化发展——新事物不可战胜原理——过程论 矛盾范畴——矛盾对立面——矛盾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基本属性
同一性 斗争性
内 普遍性
容 矛盾问题的精髓 特殊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二者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 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原理
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点论重点论的统一
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 非主要矛盾 矛盾非主要方面
量变质变规律-质、量、度。适度原则-质变和量变及其辩证关系
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辩证的否定观——三段式——方法论意义
五对范畴
原因和结果——特性:时序性、反馈、多样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两种趋势——二者关系——方法论意义
(一)两大特征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全面地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原理是矛盾特殊性的体现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矛盾分析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次重点考点
内外因关系原理
内外因关系原理
性质
根据
决定
内因
发展方向
矛 盾
发
3.实践观考点群
(1)核心概念 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重点考点 ①实践的基本特征:直接现实性(感性物质活动)、自觉能动性(理性思维指导)、社会 历史性(客观条件制约)。 ②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关系实践(处理
社会关系)、科学实验(科学探索和精神文化创造活动)。 (3)难点考点 ①实践的地位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将人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实践创造了人的特征,实践
主要记忆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多重含义 三大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 及主要代表人物
唯物论 辩证法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 前提性问题
哲学的定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 世界的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 基本 问题
内容表述——谁明确提出
原
通
展
因
过
内部矛盾
过影 响
是 事 物 发
外因
外部矛盾 加速、促进
展 的 动
条件
影响
力
延缓、阻碍
2.量变质变规律考点群
(1)重点考点 ①度: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 统一体。 ②适度原则: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认识度才能为实 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2)次重点考点 ①质(区分不同的事物):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 ②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渐进过程的中断。 ③量(区分相同的事物):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及其构成成分在空间排列组 合上的可量化的规定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 变化。 (3)难点考点 ①关节点:度的极限。 ②激变论、庸俗进化论。 ③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总的量变的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 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的过程中也有就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5)命题热点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永恒发展考点群
(1)核心概念 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运动。 发展凝结着事物运动、变化的成果,反映着事物的新陈代谢的规律。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难点考点 ①普遍联系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事物的相互联系即相互作用必然引起作用双方的 状态发生变化。 ②运动、变化、发展: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变化是运动的一般内容。发展是前进上 升的运动变化。 (3)重点考点 过程论原理: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和发展的。把世界看作过程的集合体是唯 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唯物辩证法过程论原理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重要 原则。 (4)次重点考点 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之一。 (5)命题热点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形态上比旧事物更高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形态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