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讲义主要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课件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16
二、乳旁
• 【位置】乳外旁开0.2寸。 • 【操作】术者以两手四指扶患儿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位处揉
30~50次,称揉乳旁。 • 【作用】揉乳旁: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治疗胸闷、咳嗽、痰鸣、
呕吐等症。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17
三、乳根
• 【位置】乳头直下0.2寸,第五肋间隙。 • 【操作】术者以两手四指扶患儿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位揉30~
• 【操作】用拇指揉。30 ~50次。
• 【主治】头痛、烦躁不 安、惊风。
• 【临床应用】多与推攒 竹、推坎宫、揉太阳等 合用。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12
七、迎香
• 【位置】鼻翼旁0.5寸, 鼻唇沟中。
• 【操作】术者用食中二 指按揉,揉20~30次, 称揉迎香
• 【作用】揉迎香:宣肺 气、通鼻窍。治疗感冒 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 塞流涕,呼吸不畅,效 果较好,多与清肺经、 拿风池等合用。
• 【作用】 祛风解表,清头明目, 通利官窍。
• 【操作】用拇指揉或用拿法。 揉30~50次,拿3~5次。
• 【主治】头面病:头痛,眩晕, 五官病:目赤肿痛,视物不明, 鼻塞,鼻衄,鼻渊,耳鸣,耳 聋,咽喉肿痛;神志病:失眠, 癫痫;外感病:感冒,热病, 颈项强痛。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10
六、百会
•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 尖连线的交点处。后发际正 中直上7寸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8
四、桥弓
• 【位置】在颈部两侧,沿胸 锁乳突肌成一线。
• 【操作】用拇指自上向下推 抹;用拇、食、中三指拿捏 称拿桥弓 。20~30次
• 【主治】小儿肌性斜颈。 • 【临床应用】抹、推、揉三
法相结合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教材图文版-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定穴_PPT课件
咳。
图1-4-18 按揉乳根
胸腹部穴位
4、膻中
【位置】在胸骨上,平第四肋 间隙处,相当于两乳头连线 之中点,属任脉。
【操作】医者用中指指端揉, 称揉膻中;两手拇指自穴中 向两旁分推至乳头,称分推 膻中;用示指、中指自胸骨 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称推膻 中。
胸腹部穴位
﹡ 1、天突 【位置】在胸骨切迹上缘正中凹陷处。 【操作】①按揉天突,用中指指端按或
揉,称按天突或揉天突,或先按继而 揉之称按揉天突。②点天突,以示指 或中指指端微屈,向下用力点之。③ 捏挤天突,用两手拇、示指捏挤天突 穴。 【次数】按揉30次;点3〜5次;捏挤至 皮下瘀血呈红紫色为止。 【功用】理气化痰、降逆止呕,止咳平 喘。
图1-4-16 按揉天突
胸腹部穴位
﹡ 2、乳旁 【位置】乳头外侧旁开0.2寸。 【操作】医者以两手四指扶患
儿之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 位上揉之,称为揉乳旁。 【次数】揉50~100次。 【功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图1-4-17 按揉乳旁
胸腹部穴位
﹡ 3、乳根 【位置】乳头直下0.2寸,平
第五肋间隙。 【操作】医者用两手食指或
梢分推,称推坎宫,亦称分头 阴阳。 【次数】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 止头痛。
图1-4-6 推坎宫
头面部穴位
3、太阳
【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中点,向 后约1寸凹陷处。
【操作】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直 推,称推太阳;用中指端揉或 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 方向揉运为补,向耳方向揉运 为泻。
﹡5、山根
【位置】印堂之下,两目内 眦之间。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 掐山根。
任医生小儿推拿穴位讲义
外八卦《小儿按摩经》
• 【位置】手背外劳宫周围,与内八卦相对。
离 坤
巽
兑外劳宫 震
• 【操作】运法。顺时针运100-300次。 • 【功效】宽胸理气、散结消滞。
外八卦乾
艮 坎
• 【主治】胸闷、腹胀、便秘、肠麻痹等。
• 【临床应用】顺运外八卦,与逆运内八卦功效相当,有 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对治疗肠胀气、肠梗阻、早期巨结
小儿推拿讲义
任医生工作室
天河水
天河水
• 【位置】前臂内侧中线,总筋至曲泽(洪池),为线状穴位。 • 【操作】从总筋直推至洪池,称清天河水。3-5分钟。
• 亦有大清天河水、取天河水、 打马过天河等操作手法,作用一致, 掌握好时间,均较安全。
• 【功效】 退热解表、清心除烦、镇惊安神、止抽搐。
• 【主治】一切热证。外感发热、内伤发热、潮热、口渴咽干、 咽喉肿痛、口疮、伸舌弄舌、重舌、木舌、夜卧不安、夜啼惊 风、溲赤便秘、痰喘、咳嗽等。
内热外寒、高热手足凉 热毒内陷、疹出不畅。
• 参考资料:《实用小儿推拿》张汉臣
胃经
• 【位置】大拇指下节,至板门外
侧赤白肉际处。
胃
• 【操作】清法。
经
• 【功效】清胃热、降胃气
• 【主治】呕吐、口臭、腹泻、烦
渴善饥、鼻出血、食积腹胀、嗳
腐吞酸等。
小天心
参考资料: 《李德修小儿推拿秘笈》:胃穴部位有二,一是拇指下节为胃穴,二
• 【主治】虚寒证。脾虚泄泻、完谷不化、五 更泻、寒痢腹痛、婴幼儿消化不良、绿便、
粘液便、脱肛、疝气等。
• 【临床应用】外劳宫为补阳要穴,性热,具 有温阳散寒、升阳举陷、固本培元之功效。
小儿推拿头面部穴位 PPT 课件
感谢聆听
小儿推拿头面部穴部
1、天门(攒竹)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作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临床应用】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与推坎宫,推太阳 合用。若惊惕不安多与清肝经,揉百会、掐揉小天心合用。对 体质虚弱、出汗较多、佝偻病患儿慎用。
2、坎宫 【位置】自眉头起沿眉梢呈一直线,左右对称。 【作用】疏风解表,调节阴阳,醒脑明目,止头痛 【临床应用】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与推攒竹、揉太阳、 揉耳后高骨组成“治外感四大手法”配合应用;与清肝经、 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推涌泉合用治疗迎风流泪、眼目胀 痛、目赤肿痛、近视、斜视等。
9、承浆 【位置】下唇下,当颏唇沟正中凹陷处。 【作用】生津敛液,舒筋活络。 【临床应用】用于口燥咽干、口舌生疮、鹅口疮 、流涎不止、口歪、齿痛等。
10、风池 【位置】枕骨下,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 凹陷处,平风府穴,左右各一。 【作用】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临床应用】配合推攒竹、掐揉二扇门用于治疗感冒 头痛,发热无汗之表实症和头目诸疾。
11、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作用】祛风散寒,降逆止呕,清热。 【临床应用】清法代表,治疗风热感冒、风热咳嗽、颈项强直 等,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同用;降法代表,治疗溢乳、恶 心、呕吐、呃逆、嗳气、头痛、头晕等,多与横纹推向板门、 揉中脘合用。
12、桥弓 【位置】在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直线。 【作用】推桥弓平肝潜阳熄风,拿桥弓提神醒脑。 【临床应用】推桥弓用于头痛、眩晕、惊风、呕吐等;拿 桥弓用于神疲、乏力、头晕、健忘等。揉捏用于治疗肌性 斜颈。
【作用】安神镇惊,升阳举陷。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惊风、惊痫、烦躁等症,多与清肝 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合用;用于遗尿、脱肛等,常与 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合用。灸百会用于虚 寒证。
小儿推拿穴位及功能详解
小儿推拿穴位及功能详解
一.小儿推拿穴位介绍
1、百会:为太阳经穴位,位于头顶部,形成一个正三角形,三面离
太阳经线各8寸,两角点为“头池”“正溪”,直角点为“百会”穴位,
有疏肝理气,安神祛邪之功。
2、天柱:为少阳经穴位,位于颈部,横向距两耳后1寸,纵向距头
顶4寸,腹部正中线,为清肝明目之穴位。
3、太阳:为太阳经穴位,位于前臂背部,距手尺骨上方1寸,肱桡
肌外侧缘,有养心清火之功。
4、肩髃:其位置位于肩部外侧,声门处,离腋窝正中线2寸,舒筋
软骨,通络气血之功。
5、内关:其位置位于腋部正中,腋下1寸,相当于手尺骨末端,有
养心安神之功。
6、外关:其位置位于腋部正中,腋下2寸,距耳屏2寸,有健脾养
胃之功。
7、攒竹:为少阳经穴位,位于背部,横向距肩臂1寸,纵向距中脘
4寸,有强筋塑形之功。
8、五枢:其位置位于腰部正中,距骶骨上缘2寸,有活血调经之功。
二.小儿推拿功能详解
1、清热解毒:童子推拿可以调节能量的流动,促进血液循环,促进
新陈代谢,从而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2、童子推拿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的循环流动。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PPT课件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内八卦
位置:掌中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 约2/3处为半径画一圆圈,八卦穴即在此圆圈 上
操作:运 次数:100~500次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 应用:善理气机。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本节两旁陷中。 操作:揉二扇门、掐二扇门。 次数:揉100~500次;掐3~5次中。 作用:发汗透表、退热平喘。 应用:伤风、感冒、发热无汗等。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心经
位置:手中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向心推--补心经;离心推--清心经 次数: 100~500次。 作用:清热退心火 应用:高热面赤、神昏烦躁、口舌生疮、小
便短赤、惊风、惊吓
本穴宜清不宜补。需补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
经代之,以防扰动心火。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肺经
应用:外感发热、内热、潮热、烦躁不安、口 渴、弄舌、惊风、口舌生疮、咳嗽、痰喘、咽 痛等症。
清天河水清热而不伤阴,善清卫分、气分之热,虚、 实热皆可用。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六腑
位置: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掌根成一直线。 操作:自肘关节推至掌根--称退六腑。 次数:100~500次。 作用:清热、凉血、解毒。 应用:高热、烦渴、惊风等一切实热证。
小儿推拿常用穴 位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点
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 特定穴位。
小儿推拿专用 多分布在四肢的肘膝关节以下,以手掌与手背为
多,----“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点、线、面形状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天门
位置:眉中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自眉心向额上交替直推,称为“开天
门”。 次数: 30~50次。 作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小儿推拿穴位图
小儿推拿穴位图拿风池揉肺俞推三关揉大椎手掌面重要穴位1 脾穴:拇指外侧2 胃穴:大鱼际赤白肉际处拇指根到腕横纹头3 大肠穴:食指桡侧4 肝穴:食指掌侧5 心穴:中指掌侧6 肺穴:无名指掌侧7 肾穴:小指掌侧(第一关节缝)也叫夜尿点;指尖为肾顶8 小肠穴:小指尺侧9 板门:大鱼际正中10 内劳宫:与外劳宫相对11 八卦:手心正中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为半径12 掐四缝:1、2、3、4、5指各关节13 四横纹:2、3、4、5掌指交界处14 小横纹:小指根下,掌指横纹稍外侧15 小天心:大鱼际与小鱼际交界处16 运水入土:自小指尖偏尺侧到大指根,呈一弧形曲线17 阴阳穴:小天心两侧,外侧为阳,内侧为阴手背面重要穴位1 外劳宫:手背三四掌骨之间(二分之一处)2 二人上马穴:手背四五掌骨小头之间3 一窝风(或乙窝蜂):手腕横纹正中4 阳池:一窝风上两寸(成人外劳宫穴)5 威灵穴和精宁穴:手背外劳宫两侧(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正中)6 五指节:手指各关节处手臂重要穴位1 天河水:前臂尺桡骨之间,从腕横纹正中到肘横纹正中2 退六腑:前臂内侧,从肘横纹头推到腕横纹头3 上三关:前臂桡侧,从腕横纹头推到肘横纹头胸腹腰背重要穴位1 天突:胸骨上窝正中2 膻中:两乳头连线中点3 中脘:脐上4寸4 天枢:神阙旁开2寸5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6 定喘: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7 肺腧: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8 七节骨:第4腰椎到尾骨端9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10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11 涌泉:足底人字缝重要补充1 补法:(补)-向心推。
2 泻法:(清)离心推(例外:清天河水,向心推也为泻)。
3 清补:(清补)来回推。
当你搞不清楚该补该泻时,就来回推,这就是推拿和针灸的双向调节功能,也叫平补平泻。
4 人体从上向下为泻,从下向上为补;从四肢根部向手脚指尖方向推拿为泻,反之为补。
小儿推拿穴位ppt课件
案例二:腹泻推拿
总结词
腹泻推拿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缓解腹泻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详细描述
小儿腹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推拿穴位治疗腹泻具有简单、方便的优点。通过刺激腹部和手 部的穴位,可以缓解腹泻引起的腹痛、腹胀等症状,调节肠道功能,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案例三:厌食推拿
总结词
厌食推拿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改善厌食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膻中穴
中脘穴
气海穴
关元穴
位于前正中线,平第4肋 间,主治胸闷、咳嗽等
症。
位于脐中上4寸,主治胃 痛、呕吐、腹胀等症。
位于脐中下1.5寸,主治 下腹部疼痛、月经不调
等症。
位于脐中下3寸,主治小 腹疼痛、小便不利等症
。
腰背部穴位
大椎穴
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 治发热、咳嗽、项强等症。
命门穴
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 治腰痛、月经不调等症。
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适当的穴位和手法,避免过度刺激和损伤 。同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停止。
禁忌症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的小儿,如严重感染、骨折、皮肤破损等 ,不宜进行推拿治疗。此外,对于不明原因的病症或病情严 重者,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04
小儿推拿穴位实践操作
推拿手法介绍
推法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沿固定穴位,单 方向做直线推动,动作需轻柔、均匀。
肾俞穴
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处,主治腰痛、遗尿、小便不 利等症。
肺俞穴
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处,主治咳嗽、气喘等呼吸系
统疾病。
03
小儿推拿穴位应用
日常保健推拿
80%
健脾和胃
小儿推拿常用穴部课件
宝宝感冒咳嗽时,家长可以给宝宝进行小儿推拿,重点按摩手太阴肺经、手阳明 大肠经等穴位,以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同时,家长需要注意给宝宝保暖,多 喂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案例二:消化不良
总结词
小儿消化不良是常见问题,通过小儿推拿可以促进肠胃蠕动,缓解症状。
详细描述
当宝宝出现消化不良时,家长可以给宝宝进行小儿推拿,重点按摩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等穴位,以促进肠胃 蠕动,缓解腹胀、腹泻等症状。同时,家长需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和规律,避免过度喂养和强迫进食。
四肢部穴位
曲泽穴
位于肘横纹内侧,主治心悸、 胸闷等。
足三里穴
位于膝眼下三寸,主治腹胀、 腹泻等。
三阴交穴
位于内踝上三寸,主治痛经、 月经不调等。
阳陵泉穴
位于膝外侧下缘,主治膝关节 疼痛、下肢麻木等。
03
小儿推拿手法介绍
推法
总结词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沿直线推动穴位,是最常用的一种手法。
详细描述
操作技巧
掌握正确的推拿手法和力度,避免过 度用力或操作不当对小儿造成伤害。
适应症选择
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推拿 穴位和手法,避免盲目操作。
注意事项遵循
在推拿过程中,遵循医生或专业人士 的指导,如有任何不适或疑虑,及时 停止操作并咨询专业人士。
禁忌症
严重疾病
如有高热、急性传染病、皮肤破损等严重疾 病的小儿,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案例三:夜惊夜啼
总结词
夜惊夜啼是小儿常见睡眠问题,通过小儿推拿可以安神定志,改善睡眠质量。
详细描述
当宝宝出现夜惊夜啼时,家长可以给宝宝进行小儿推拿,重点按摩心经、肝经等穴位,以安神定志, 缓解宝宝的不安情绪。同时,家长需要注意宝宝的睡眠环境和作息规律,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小儿推拿主要穴位
桥弓 [位置] 在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线。
[操作] 术者在两侧胸锁乳突肌处揉、 抹、拿。 揉30次,抹50次,拿3-5次。
[作用] 揉抹拿桥弓:活血化瘀,消肿。 用于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谢
谢
称掐眉心。或用拇指端揉,揉20-30次,
称揉眉心。
[作用] 掐眉心:醒脑安神,治疗惊风;揉眉
心:
祛风通窍,治疗感冒、头痛。
六、山根 [位置] 两目内眦中间,鼻 梁上低凹处。 [操作] 术者用拇指甲掐, 掐3-5次,称掐山根。
[作用] 掐山根:开关窍, 醒目定神。治疗惊风、
昏迷、抽搐等症
七、准头
[位置] 鼻尖端。
[操作] 术者用拇指或中指端揉,揉30-50次,称 揉高骨。或用两拇指推运,运30-50次,
称运高骨。 [作用] 揉高骨:疏风解表,治感冒头痛;亦能
安神除烦,治神昏烦躁等症。
三、攒竹 [位置]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
[操作] 术者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只 推,
推30-50次,称推攒竹,亦称开天 门。
[作用] 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 安神。
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
四、坎宫 [位置] 自眉心起至眉梢成 一横线。
[操作] 术者用两拇指自眉 心向两眉梢作分推, 推30-50,称推坎宫。 [作用] 疏风解表、醒脑明 目,止头痛。 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
五、眉心 [位置] 两眉心内侧连线中心。
[操作] 术者用拇指甲在眉心处掐, 掐3-5次 ,
[操作] 术者用拇指甲掐 ,掐3-5次,称掐准头。
[作用] 掐准头:祛风镇 惊。治疗惊风、昏厥。
八、太阳 [位置] 眉后凹陷处。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图文
用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用中指端揉或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 揉运为补,向耳方向揉运为泻,30-50次。
百会
位置
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 连线的交叉处。
功效
具有安神镇惊、升阳举陷 的作用。
操作
用指端按或揉,称按百会 或揉百会,100-200次。
风池
位置
位于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手法轻柔
01
小儿肌肤娇嫩,推拿时手法要轻柔、平稳、着实,以小儿舒适
为度。
穴位准确
02
熟悉并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功效,确保推拿时穴位准确,以
达到预期效果。
观察反应
03
在推拿过程中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如出现哭闹、不适等情况,
应立即停止推拿并查明原因。
禁忌症及适用范围限制
禁忌症
皮肤破损、症、肿瘤及患有结核病的小儿禁止推拿;有严重心脏病、肝病的 小儿慎用推拿。
揉,亦称揉脐。
上下肢穴位
脾经
位于拇指末节罗纹面。旋推为补,称补脾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 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脾经、清脾经统称推脾经。
肝经
位于食指末节罗纹面。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 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
心经
位于中指末节罗纹面。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 称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
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
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天枢
位置
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效
天枢穴有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的作用。
主治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讲稿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讲稿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一、儿科按摩的具体要点小儿推拿特定穴的特点:1.穴位形态多样:点、线、面2。
经营形式的多样性3。
模糊的穴位定位4。
很难回到经络5、百脉皆汇于两掌一、头面部穴位:天门: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功能:出汗、舒缓面容、镇静、开窍、醒脑。
坎宫: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太阳:在颞部,眉尖和外眦之间,大约1个水平手指向后。
功效:清热消肿,止痛通络。
耳后高骨: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作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
迎祥:在鼻翼的外缘,在其旁边的鼻唇沟中打开0.5英寸。
功能:疏通鼻孔,排除风害。
鼻通:攒竹穴沿鼻翼两旁至迎香穴,线状穴。
作用:通利鼻窍二、上肢穴位:脾经:拇指末节罗纹面。
(拇指偏锋桡侧缘成一直线)作用:健脾胃,补气血。
肝经:食指最后一节的肋骨表面。
作用: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
心经:中指末端的肋骨表面。
功能:清心泻火。
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功能:补肺经可补肺气;清肺经具有清肺热、祛风泻表、化痰止咳的作用。
肾经:小指末节罗纹面。
功能:补肾健脑,温补下元。
胃经: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功效:清胃经络,可清除中焦湿热,调理胃,减少胃火,消除烦恼,解渴;补胃经可以健脾健胃,助运化。
肾尖:小指的顶端。
作用: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大肠:食指的放射状边缘,从食指尖到老虎嘴呈直线。
作用:补大肠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清大肠可清利肠府,除湿热,导积滞。
木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止泻,止呕。
小天心:大鱼和小鱼之间的交流是一种压抑。
功效:清热、镇静、利尿、明目。
八卦:以手掌中心(内劳宫)为圆心,圆心至中指根距离2/3为半径之圆周作用:顺气化痰,平衡阴阳。
胸阳池:手背距风3英寸。
功能:止头痛、排便。
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作用: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
六腑:前臂尺侧,阴池至肘部成直线。
功能:清热凉血解毒。
天河水: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
2021/2/26
四、坎宫 [位置] 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 术者用两拇指自眉心向两眉梢作分推,
推30-50,称推坎宫。 [作用] 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
推100-300次,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边 蘸水自上向下刮,刮至皮下轻度淤血 即可,称刮天柱。 [作用] 推、刮天柱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治疗外感发热、颈项强痛等症。
2021/2/26
十四、桥弓 [位置] 在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线。 [操作] 术者在两侧胸锁乳突肌处揉、抹、拿。
揉30次,抹50次,拿3-5次。 [作用] 揉抹拿桥弓:活血化瘀,消肿。
2021/2/26
九、瞳子髎 [位置] 目外眦后0.5寸,眶骨外侧凹陷中。 [操作] 术者用两拇指掐或揉,掐3-5次,
揉30-50次,称掐揉瞳子髎。 [作用] 掐瞳子髎:醒脑镇惊。
揉瞳子髎: 祛风通络。
2021/2/26
十、迎香 [位置] 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 [操作] 术者用食指、中指按揉,揉20-30次,
用于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2021/2/26
感谢聆听!
昏迷、抽搐等症
2021/2/26
七、准头 [位置] 鼻尖端。 [操作] 术者用拇指甲掐,掐3-5次,称掐准头。 [作用] 掐准头:祛风镇惊。治疗惊风、昏厥。
2021/2/26
八、太阳 [位置] 眉后凹陷处。 [操作] 术者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直推,
推30-50次,称推太阳。用中指端揉该穴, 揉30-50次,称揉太阳。 [作用] 推揉太阳: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 头痛。主要用于外感发热。
2021/2/26
五、眉心 [位置] 两眉心内侧连线中心。 [操作] 术者用拇指甲在眉心处掐, 掐3-5次,
称掐眉心。或用拇指端揉,揉20-30次, 称揉眉心。 [作用] 掐眉心:醒脑安神,治疗惊风;揉眉心: 祛风通窍,治疗感冒、头痛。
2021/2/26
六、山根 [位置] 两目内眦中间,鼻梁上低凹处。 [操作] 术者用拇指甲掐,掐3-5次,称掐山根。 [作用] 掐山根:开关窍,醒目定神。治疗惊风、
称揉迎香。 [作用] 揉迎香:宣肺气、通鼻窍。治疗感冒
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涕、呼吸 不畅效果较好。
2021/2/26
十一、人中 [位置] 人中沟正中线上1/3与下2/3交界处。 [操作] 术者用拇指指甲或食指指甲掐之,
掐5-10次或醒后即止,称掐人中。 [作用] 掐人中:醒神开窍,常用于急救。
2021/2/26
十二、牙关 [位置] 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用力咀嚼时,
咬肌隆起处。 [操作] 术者用拇指按或中指揉,按5-10次,
揉30-50次,称按牙关或揉牙关。 [作用] 按牙关主要用于牙关紧闭,
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开窍之功用。
2021/2/26
十三、天柱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操作] 术者用拇指或食指指面自上向下直推,
此处加标题
小儿推拿主要穴位
眼镜小生制作
精品ji
一、百会 [位置] 头顶正中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作用] 按揉百会:安神镇惊,升阳举陷。 治疗惊风、遗尿、脱肛等症。 [操作] 术者用拇指端按揉或揉,按30-50次, 揉100-200次,称按揉百会或揉百会。
2021/2/26
二、高骨 [位置] 后头部,风府穴直上1、5寸为脑户穴,
此穴旁开3寸与枕骨粗隆相平处为脑空穴 [操作] 术者用拇指或中指端揉,揉30-50次,称
揉高骨。或用两拇指推运,运30-50次, 称运高骨。 [作用] 揉高骨:疏风解表,治感冒头痛;亦能 安神除烦,治神昏烦躁等症。
2021/2/26
三、攒竹 [位置]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 术者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只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