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教育生态学校打造书香校园
——实验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总结
实验小学是一所年轻亮丽、人文气息浓厚的现代化实验学校,创办于2001年9月。学校占地70余亩,绿化面积达2.4万平方米,处处透出“现代化、书香气、花园式”的特色。学校以“建设人文化的现代书香校园”为总体办学目标,现有教学班56个,在校生3000余人,专任教师131位,其中市名校长、名教师3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8人。2011年,荣获宿迁市“绿色学校”称号。
学校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常规管理相结合,开足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以生态文明教育为抓手,突出活动育人,体验育人的活动特色,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取得成效显著。
一、提高生态文明教育认识,确立工作目标
1.明晰生态文明教育意义。通过学习,我们认为,在新形势新要求下,生态文明教育是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要把生态文明和绿色转型的理念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识,教育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教育应该先行,教育必须有为。因此,实验小学必须再上台阶,再上水平,也为全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典型经验和示范模式。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教导处、政教处主任组成,把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作为人文化书香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学校工作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制订了详细的活动计划。
2.确立生态文明教育目标。通过学习,我们认为,在新形势新要求下,生态文明教育目标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应该明确的“四大目标”为:一是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和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甚至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二是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和生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是规范学生的环境行为,全面提高环境保
护意识和生态道德素养。四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3.完善生态文明教育管理。在实践中我们感到,不断完善的组织管理是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目标和突破的重要基础。为此,学校制定了可行的绿色发展规划,分层建立绿色管理组织,全面开展了绿色师资培训,重点引导了绿色科普研究,周密安排了绿色课程计划,大力扶持了绿色教学研究,广泛组织了绿色社区活动,精心设计了绿色校园蓝图。这些都保证了生态文明教育得以稳步、健康、有序地开展,保证了各项生态文明教育措施的有效落实。
4.创新生态文明教育机制。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技能、态度与价值观,以及为建设一个可持续的未来而采取行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实现教育和环境的诸多绩效。为此,多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形成了如下机制:环境管理机制、教育科研机制、研究性学习机制、环保积分激励机制、“四自主”运行机制(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主体意识)、协同参与机制(相关部门、社区、家长、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实践证明,充满活力的制度机制,是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目标和取得各项绿色生态文明教育绩效的根本保证。
二、抓住生态文明教育关键,提高队伍素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环境教育师资队伍,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为此,学校十分重视环境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1.开展校本培训,培养环境教学素质。学校从绿色课堂文化、绿色活动文化和绿色环境文化入手,采用专家讲座、示范课、外出参观等方式开展校本培训,教师在环境教育专业发展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校还每年拨出专项资金,购买有关书籍和音像资料。现在,图书室存有相关图书上万册,常年订阅《小哥白尼》《科学大众》等报刊杂志数十种。
2.进行校内外交流,提高环境教育水平。近年来,学校采用集体研讨、亮点展示等方式,在校内定期交流环境教学教案、专项论文、特色课件、优秀环保作品等,同时利用承担教育系统对外接待参观任务,向区内外学校展示,与同行交流,传播了绿色教育理念,推广了环境教学经验,也提
高了学校的环境教育水平。
三、构建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增强生态文明教育实效
开展环境教育和实践,培养生态道德素养,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学校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了学校、社会、家长共同参与的环境教育和实践体系,增强了绿色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实效。
1.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环境知识。学校将《科学》、《品德》、《语文》、《美术》等列为环境教育主要学科,以丰富学生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自觉性为教学目标,制定专项计划,确定具体内容、在教案中明显体现环境教育内容和知识,课堂教学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具体目标:低年级学生,重点开展居住环境和校园环境教育;中年级学生,重点开展保护动植物的教育;高年级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开展生态、环境、气象、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环保小调查。
环境教育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如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吃零食,保持个人和教室卫生,为美化校园做好事,使学生从入学起就感受到自己与环境息息相关。如教育学生保护动植物,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懂得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道理,强化他们的生态意识。如对生态、环境、气象、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开展环保小调查,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从而懂得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生存和发展。如开设艺体诗词赋的研讨课,让学生用彩笔描绘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画面,激发了爱国之情。
2.在课外教育中养成环保行为习惯与生态道德观念。良好的习惯是在体验和教育中逐步养成的,学校重视教育持之以恒的作用,从细节处培养学生环保行为习惯。
与《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检查督促学生执行“条例”及“规范”,规范学生学习生活中爱护环境的行为。在“爱鸟周”、“地球日”、“环境日”、“土地日”等环保宣传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环保参与意识。开展“六个一”(读一本环保书籍、画一幅环保画、讲一个环保故事、提一项环保建议、搞一项环保调查、做一件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