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以读为本,重在感悟积累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认识文言文不同于现代白话文的语言现象,领悟其言简意赅的表达特点
及蕴涵的深刻哲理,感悟我国古代的历史文明。首先,以情感鲜明.语言生动的导语,激发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然后以各种形式的读如范读.带读.自由读.指名读,帮助学生读通
文章,然后引导学生结合书后注释自读自悟,再小组交流各自的理解,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或有分歧的意见,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质疑。在全班交流时,引导学生相互评议,通过评议研讨,弄清每句话的意思。同时对句子的表达要体现多元性,不要千篇一律,鼓励学生创造性
的表达。最后指导学生熟读成诵,不仅积累语言,而且在诵读中感悟古代汉语的语言美.韵
味美。学生们学得兴致勃勃,意犹未尽!我与学生分享着快乐!
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怎样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培养他们乐于主动学习.积累古诗
文的兴趣,我的做法有:
首先,我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的节奏美,让他们读得有情趣。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
中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维持他们的注意。”所以教学一开始,
我就从文章的内容切入,抓住课题中的“辩”字引起学生注意。以“渔歌问答”的形式让学
生同桌互辩,小组互辩,将小组内问答优秀者推荐到全班交流。问答前,我要求学生结合注
释用白话问文言答,或用文言问白话答,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把原本很难理解的有很枯燥的
文言文变得简单而又有情趣了。
其次,我让学生把握好翻译要求的程度,让学生学得有个性。在这一点上,我不把重点
放在死抠词句上,不嚼得过细,有意留下许多“空白”便于学生自己感知和领悟。这样学生
根据课后注释加上自己的理解,将文言翻译得通俗易懂,避免了僵硬机械的直译。这正应了
赫尔巴特所说的:“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
‘无教育的教学’。”
最大的成功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拓展文本,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达到自我教
育的目的。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过:“自我教育是指人自觉地.有坚定意志地努力养成
自己所希望的特点.品质和行为方式。”文本中的“孔子不能决也”让学生联想到了《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学生明白了学
无止境的道理;孔子是至圣先师,而对两小儿的问题“不能决也” ,更让学生感受到了古
人诚实谦逊.实事求是的品质;从两小儿辩斗的情境中,学生体味到了古人善于思考.大胆置
疑的学习态度。古人的榜样作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
教学完这篇课文,我觉得虽有所得,但令人遗憾的事也同时存在。我觉得我的教学发散
思维还不尽人意。如果让学生还以“渔歌问答”形式写一写他们喜欢的本文中的人物,以此
营造他们同古人交流的气氛,学生一定会乐此不疲,这样,读写结合就会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笔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
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文章的语言委婉细致,意境幽雅深远。可是六年级的学生能体会到何种程度?课始,我配以舒缓的乐曲把课文
朗诵了一遍,并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频频赞叹文章的语言
之美。接下来我把整节课的时间都用在了指导感情朗读和背诵。一节课,书声朗朗,学生们
读得非常投入,有的学生还主动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二堂课,我先让学生畅谈上节课的
读书收获。当我再让学生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很自然地提出了几个问题,如:“聪明的,你
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这句话为什么出现了两次?为什么说我何曾留着
像游丝样的痕迹呢?这些问题都抓住了文章的重点,我又让学生朗读全文,然后小组讨论,
因为有了充分的朗读,这些问题也迎刃而解。同时,我还让学生观察沙漏,感受时间的匆匆
流逝。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意境。我又开展了一次配乐朗诵比赛,学生们都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上台表演,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既积累了语言,又使学生
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很多学生都感叹时间的一去不复返,为自己没有珍惜时间而后悔.惋惜。讲完这课,我对《课标》中的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
刻的育人道理。为了落实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本课教学,把
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作为重点。从“不确定”入手,补充了
一些课外资料,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了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
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
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从自己的学习方面来谈.有的
从家庭教育方面来谈.有的从学校的教育教学方面来谈.还有的从转变观念来谈……同学们畅
所欲言,充分培养了孩子的个性和表达能力。让孩子们懂得了成长为一棵抵御风雪,顽强生
存的参天大树的确要付诸于不懈的努力,要学会在挫折与逆境中锻炼.成长。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
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
阵微微的激动……
我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
永不放弃的精神。为了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重点,我通过让学生对比在表演两次失败后观众的
反应和少年的表现来让学生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在观众的巨大压力下永不放弃的精神。当时我设计了两条线来帮助学生理解。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另一条是抓两
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通过阅读课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抓住重点句
子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通过读分析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
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让学生明白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
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手指》教学反思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
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
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初次读这篇文章,我就被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所吸引,与此同时我想起了相声《五官新说》。于是,我布置学生回家根据课文写剧本,与同学合作表演群口相声,学生们的兴趣空
前高涨。在展示的时候,他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表演得惟妙
惟肖。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他们掌握了语言,锻炼了能力,我们老师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