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DL.T 5211-2005)

合集下载

大坝变形监测实施方案

大坝变形监测实施方案

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实施方案二〇一八年九月目录1 工程概述 (4)1.1 概述 (4)1.2 监测区域工程布置 (5)2 作业技术规范及依据 (6)3 工作内容及工作量 (7)4 采用系统 (7)4.1 坐标系统 (7)4.2 高程系统 (7)5 人员配置 (7)5.1 组织结构 (7)5.2 工作职能设置 (7)5.3 主要人员配置 (8)6 设备配置 (8)6.1 设备配置 (8)6.2 设备检校 (9)6.2.1 GNSS 接收机的检校: (9)6.2.2 Leica TCA2003 全站仪的检校: (9)6.2.3 气象仪表检校 (10)6.2.4 水准仪的检验 (10)6.2.5 水准标尺的检验 (10)6.2.6 其它 (10)7 监测网基准点、监测点布设 (11)7.1 基准点的选定及布设 (11)7.2 自动监测基准点选定及埋设 (12)7.2.1 观测环境 (12)7.2.2 地质环境 (13)7.2.3 依托保障 (13)7.3 监测点的选定和布设 (14)8 观测实施及技术要求 (14)8.1.1 水平位移全网观测 (14)8.1.2 垂直位移全网观测 (14)8.1.3 监测点水平位移观测 (15)8.1.4 监测点垂直位移观测 (16)8.2 观测技术要求 (15)8.2.1 水平位移监测GNSS 观测 (15)8.2.2 垂直位移监测网 (16)8.2.3 监测点水平位移监测 (18)8.2.4 监测点垂直位移监测 (19)9 数据处理 (19)9.1 水平位移B 级GNSS 监测网解算 (19)9.2 垂直位移监测网解算 (19)9.3 监测点水平位移解算 (20)9.4 监测点垂直位移解算 (20)10 资料整理及成果资料清单 (20)10.1 资料整理 (20)10.2 项目完成后拟提交的成果资料 (20)11 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21)11.1 质量保证体系 (21)11.2 质量目标 (21)11.3 质量保证措施 (22)12 安全生产措施 (23)12.1 安全教育、培训 (23)12.2 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3)12.3 安全措施 (23)12.3.1 野外作业安全措施 (23)12.3.2 高空作业安全措施 (24)13 现场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25)13.1 文明施工与职业健康 (25)14 现场应急处置 (26)14.1 夏季防暑降温应急预案 (26)14.2 施工现场触电应急救援预案 (27)15 附件: (29)水电站人工变形监测实施方案1 工程概述1.1 概述水电站位于省市县乡燕子窝村,为嘉陵江梯级水电开发的第九级,由大电站、小电站、扩建电站组成。

05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DLT52-2022)

05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DLT52-2022)

05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DLT52-2022)备案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实施发布目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总则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监测系统设计次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备系统环境要求系统功能要求系统性能要求监测仪器数据采集装置采集计算机监测管理中心设备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使用说明书标志使用说明书储存包装运输储存系统安装调试监测设备安装验收系统考核系统验收系统运行维护附录附录附录自动化采集系统框图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比测指标前本标准根据原国家经贸委言年度电力行业标下达的制定任务附录附录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大坝安全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观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范围系统的功能系统设备的包装本标准适用于水电水利规范性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包装储运图示标志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大坝安全自动监测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凡是不注日期的总则做好大坝统一技术标准已建水电水利工程需要实施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应在对原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更本标准中未包含的其他自动测量系统和人工测量的数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并将系统的建设纳术语和定义监测仪器数据采集装置监测点监测站监测管理站监测管理中心站监测管理软件和相关外部设读数仪采集系统基本采集系统监测系统由布置在大坝或工程结构物上的监测仪器及采集系统组成的中央控制方式自动控制方式数据采集装置按照设定的时间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平均维修时间数据缺失率并将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一般规定遵循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应以工程安全监测为目的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应作专题设计原则并应满足水电厂现代化管理分为三个设计根据工程的等别和运用要求监测自动化可应用于工程有条件的应配备独立于以备监测自动化设备故障时必要时也可作为检验监测自动化设备的参照新建工程的监测自动化系统应根据大坝监测系统总体设按下列原则选择实施自动化监测的项目和内容高频次监测而用人工观测难以胜任监测点所在部位的环境条件不允许或不可能用人工方式测点选择及监测仪器设备选用的原则可供选用的监测系统应选用稳定可靠的监测仪器时宜尽量统一已建工程的监测自动化系统应根据大坝运行情况对已有监测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和更新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监测自为消除或避免影响准确度的因素中的准直线设计测量装置纳入监测自动化系统的项目应为监视大坝安全所必需应规格有条件内容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论证设置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需要设置监测自动化系统时应进行监测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招标阶段进行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括下列主要内容以应包通信方式及网络结构设施工阶段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监测系统设计图参见附录其布置框监测基本确定通信及电监测自动化系统可按以下方式构建采集系统的数据采集装置分散设置在靠近监测仪器的监测站监测自动化系统可设置一个监也可设置在系统的采集计算机及其相关外设监测自动化系统可由一个或多基本采集系统内部可采用基本系统之间监测自动机及相应的外部设备监测管理中心站应配备满足工程安全监测所必需的安全尽量布置在所测监测仪器的附近通风并应具备一定的工作空间和稳定可靠的电并应有良好的接地必须加装适监测管理站应按以下要求进行设计两岸坝头或坝后厂房配备采集计算机并具有现稳定可靠的电源和接地装置监测管理站内应具备一定并应有电源设备无线和光纤监测管理中心站应配备满足工程安全监测所必需的计算隔离稳压电以满足室内设备正常运行的环境监测管理中心站应按以下要求进行设计布置在大坝安全管理部门的附近也可与监应具备足够的设备空间和工作空间并具配置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具备同监测自动化系统以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连接现场网络通信应按以下要求进行设计现场网络通信包括监测站之间和监测站与监测管理站之应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其要求见应能对整个监测自动化系现场通信线路布设时必须考虑预防雷电感应对系统可能监测管理站与监测管理中心站的通信应按以下要求设计监测管理站与监测管理中心站的通信是计算机之间的通可根据其距离的远近通信线路布设时必须考虑预防雷电感应对系统可能的影电源及其防护设计系统供电电源应根据系统功率需求和技术指标规定进行配并设置供电线路安全防有条件的应接入工程的接地自动化监测系统应接地单独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备系统环境要求正常工作条件工作条件设备监测站数据采集装置监测管理站监测管理中心站周围环境要求无爆炸危险监测站接地电阻不宜大于监测管理中心站接地电阻不宜大于工作电源要求交流电源额定电压交流频率不间断电源交流电源掉电时工作时间不小于系统功能要求系统应具备巡测和选测功能系统数据采集方式可分为无剧温度相对湿度维护系统正常应能显示建筑物及监测系统的总体应能在监测管理站的计算机或监测根据程评估系统运行状态序执行状况或系统工作状况给出相应的提示系统应具备数据通信功能进在外部电源突然中断包括数据采集装置与监测管理站计算机之间的双向数据通信以及监测管理站和监测管理中心站内部及其同系统外部的网络计算机之间的双向数据通具有网络安全防护功能具有多对系统级用户管理功能多级安全密码除自动采集数据自动入库外系统应备有与便携式计算机或读数仪通信的接口能以便进行人工补该软件宜有在应包含数据图形报表制作等日常还应具有人工输入数据功能方便地输入未实施自动化监测的测点或因系统故障而用人系统性能要求采集信号采集对象振步进电机式系统运行方式支持测量周期大于系统采样时间巡测选测小于小于和中系统的测量准确度应满足以通信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应满足下列指标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大于系统抗瞬态浪涌能力应达到小于小于根据需要和测量装置特点瞬态电位差小于系统应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防锈监测仪器其技术指标应满足在使用寿命期能适应工作环境接入自动化系统的监测仪器数据采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应具备下列基本要求蓄电池供电时间不应少于三天可用采集其输入输出信号标准应开便携式计算机从数据采集装置中获取其暂存的测量数自诊断功能能自动检查各部位运行状态将故障信息传输到管理计算机标准配置宜为采样对象振测量方式定时间隔大于采样时间小于等于适应工作环境湿度不大于平均无故障时间平均维修时间防雷电感应数据存储容量不小于通信接口以方便人工比测或在采集装置发生采集计算机应具备适合工业应用环境有较高运算速度和较大存储容量的工业机宜配置便携式计算机作为移动工作站并宜应能与监测管理中心站和监测站进行网络通信并接收宜采用件接口不大于或其他通信方式提供软或开放通用通信规应具有可视化用户界面设备选择监参数及运行方式自诊断功能结果及运行中的异常情况监测管理中心设备监测管理中心的基本配置应为自诊断辅微机工存储工程等级较交流电源掉电时不间断电源维持系统正常工作时间应能实现同有关管理部门及远程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数据通具备能完成日常工程安全管理的工程安全监测管理软。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人工比测的精度指标法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人工比测的精度指标法
(3)对 于 短 时 段 人 工 比 测 的 方 差 分 析 , 规 范 中 未 规 定 比测 次 数 和 对 同 时 性 的 要 求 。 结 合 实 际 情 况 , 在 进 行 南 水 北 调 中 线 干 线 工 程 安 全 监 测 自 动 化 系 统 人 工 比 对 时 , 笔 者 按 照 如 下 方 式 进 行 :① 比 测 时 , 对 各 测 点 交 替 进 行 6次 自动 化 采 集 数 据 ( i=1~ 6)和 6次 人 工 采 集 数 据 ( … i=1~6),称 为 一 次 比 测 。 每 次 比 测 的 前 后 历 时 , 对 16 通 道 MCU 在 2 h 内 ; 对 32通 道 MCU 在 4 h 内 。 ② 每 次 自 动 化 采 集 数 据 ( : )和 相 应 人 工 采 集 数 据 ( )称 为 一 组 数 据 , 同 组 数 据 的 采 集 时 间 间 隔 , 对 16 通 道 MCU 不 大 于 15 min; 对 32 通 道 MCU 不 大 于 30 min。 ⑧ 分 别 用 自 动 化 采 集 数 据 系 列 ( i=l~6)和 人 工 采 集 数 据 系 列 ( i=1~6)计 算 各 自 的 标 准 差 和 ,, 再 按 式 (1)计 算 两 者 差 值 的 均 方 差 , 同 组 数 据 的 偏 差
(2)
即 所 谓 的 “2o"”准 则 。
进 行 南 水 北 调 中 线 干 线 工 程 安 全 监 测 自 动 化 系 统 人 工 比 对 时 发 现 , 规 范 中 的 上 述 比 测 方 法 存 在 如 下 问 题 :
(1)对 于 试 运 行 期 获 得 的 长 时 间 序 列 , 自 动 化 采 集 测 值 和 人 工 观 测 测 值 均 可 能 存 在 粗 差 ,不 能 直 接 用 于 比 测 。

电力行业大坝安全标准体系表-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

电力行业大坝安全标准体系表-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
近期,电力行业大坝安全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根据《国务院关于 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发〔 2015〕13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印发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动计划( 2015-2016 年)的通 知》(国办发〔 2015〕67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 规划》(2016-2020 年)的通知》(国办发〔 2015〕89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大 坝运行安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需求,对大坝安全技术领域的标准进行了进一步 的梳理和完善, 并征求了部分委员的意见, 形成了“大坝运行安全标准体系表” 。
推荐性 推荐性 推荐性
制订中 制订中 制订中
大坝标委会 大坝标委会 大坝标委会
产品-行标
推荐性
有效
大坝标委会
产品-行标
推荐性
有效
产品-行标
推荐性
有效
产品-行标
推荐性
有效
产品-行标
推荐性
有效
产品-行标
推荐性
有效
产品-行标
推荐性
有效
产品-行标
推荐性
有效
产品-行标
推荐性
有效
产品-行标
推荐性
有效
产品-行标
推荐性
能源 20150430
水电工程边坡安全监
16 14
能源 20150214
测技术规范
土石坝观测仪器系列
17
1
DL/T 947-2005
型谱
混凝土坝监测仪器系
18
2
DL/T 948-2005
列型谱
19
3 电容式引张线仪
DL/T 1016-2006
20
4 电容式位移计

MTBF计算方法

MTBF计算方法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计算方法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使用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简称MTBF )来进行考核,MTBF 指两次相邻故障间的正常工作时间(短时间恢复不计,我们理解为不超过24小时),故障指采集装置(含供电系统)不能正常工作,造成所控制的单个或多个测点测值异常或停测,称为采集单元故障,按照国家规范,采集单元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考核期为一年。

国家已经颁布DL/T 5211-2005《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中规定的采集单元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的计算公式如下:∑∑==⎪⎭⎫ ⎝⎛=n i n i i ir t MTBF 11 式中:i t ——考核期内(一般为一年),第i 个单元的正常工作时数;i r ——考核期内,第i 个单元出现的故障次数;n ——系统内的数据采集单元总数。

我厂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数据采集单元目前有87个,根据上式计算得平均无故障时间在几万个小时,如从2009年5月~2010年5月,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为54437小时,大于1年的小时数8760小时,显然公式有误,计算结果不正确。

由于以前公式的不合理性,我厂观维班以前在计算时采用的公式是:∑==n i in t MTBF 1式中:i t ——考核期内(一般为一年),第i 个测点或采集单元的正常工作时数; n ——为系统内测点或采集单元的总数;此种计算方式未考虑到系统故障次数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故也有不合理性。

合理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班组根据系统运行维护情况,针对系统作业存在着较多不确定性因数,不能当一项作业来做,因此,参考2009年发布的《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要求及验收规程》(征求意见稿),对采集单元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改。

公式如下:n r t MTBF ni i i ∑==1 式中:i t ——考核期内(一般为一年),第i 个测点或采集单元的正常工作时数;i r ——考核期内(一般为一年),第i 个测点或采集单元的故障次数;n ——为系统内测点或采集单元的总数;当第i 个测点或采集单元在考核期内未发生故障时,取i r =1。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DL T5211-2005]条文说明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DL T5211-2005]条文说明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条文说明目次范围总则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一般规定设计内容监测系统设计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备系统环境要求系统功能要求系统性能要求监测仪器采集计算机系统运行维护范围本标准关于大坝的定义中坝肩和近坝岸电站厂总则为了统一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的技术要本标准均加以规凡经均纳入本标准的使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一般规定本标准本着经济可靠的基在进行安逐工程安全监测有别于工程中的特定对象监测它必须考虑对工程进行全面的安全监测无论是针对面上或是点上的监测布置即其监测成果能为评估工程结构物的本标准没有采用少而精这样缺乏实际指导作用且容易引用于工程安全监测的仪器电容振弦式等传感器本标准在仪器设备选用原则设计内容自动化监测系统本标准针对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特点这些规定包括自动化实施自动化监测的项目和仪数据采集系统的设置监测以及自动化系统运行方为自动化监测系统建立一个良好的监测系统设计分布式是我国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三种基本数据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分布式采分布式采集方式已基本上取代了集中式和混合式采集方式因此本标准有广泛适用性的数据采集并冠以智能型开放型但作为行则不宜取用含有个性色彩的词汇而应采用能充分表达鉴于应用于大坝安全监测的监测仪器大多为非标准输出的仪器设备通信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现场网络可以采用国内自动化监测系统目前大多都采用它仅是串而不涉及接插系统厂家需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高层通信协鉴于自动化采集系统产品现场网络构建的差异性本标准未光纤和无本标准中的无线是泛指采用无线介质进行通信的方式它可以是专用无线电台也可以是或采通风设计上以确保采集设备监测管理站是基本采集系统的终端节监测管监测数据采集装置进行数监测管理站与监测管理中心站可以是局域网络通信此时监测管理站是局域网络中的一个远程节点监测管理站应配备有计算净化电源和防雷设备等一套基本网络通信软件和监测管理中心站负责整个工程监因此监测管理根据工程规模和用工作站净化电源和防离线分对于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还应考虑网当采用线当对现场通信要求很高或现场电磁干扰严重影响通信质量时可采用光纤通信方式当现场通信的线路很长时监测管理站可采用局域网或当距离较远应用实践表明电源供应对大坝监故本标准专列一条大坝监测自动化系统不同于一般工业测控的系统因此系应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备系统环境要求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对电源要求统一管理但对于线路很长的工程通当自动化系统设备与大负荷设备不间断电源当交流电源掉电出于经济的考虑的蓄电池容量系统功能要求在自动化监测系统中工程安全监测管理软件是一个重监测管理软件的构成各本标准只规定了基本的功能要求有条件和有更多需求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还应可接受人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数据系统性能要求本标准对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各项采集性能指标作了一般由于采集系统是针对适用于静态量测的大坝监测仪器研这些性能指标规定但对于具有动态变化特征的某些监测对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水位由于有些自动化测量设备中有测量控制部件在进行测量时需耗费较长时间因此系统采样本标准的采样时间不包含采样前的准备工作时间监测仪器大坝安全监测所采用的仪有些自动化测量装置甚至是专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采集设备因此在编制本标准时不可避并对自动化系统中使用的监测仪器作出采集计算机采集计算机是监测管理站的主要设备由于监测管理站通常设置在现场且肩负随时监测数据采集装监测管理可考虑以监测管理中心站的工不得采用数据库服务器兼系统运行维护对自各工程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安全监测的但不得低于本标准必须对系统进行经特别是应仔细检查线体运行可应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

水利水电工程规范规程清单(2018最新版)

水利水电工程规范规程清单(2018最新版)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精选(最新)G1499.1《热轧光园钢筋》GB1499.1-2008G1499.2《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G2938《低热微膨胀水泥》GB2938-2008G3408.1《大坝监测仪器应变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应变计》GB/T 3408.1-2008 G3408.2《大坝监测仪器应变计第2部分:振弦式应变计》GB/T 3408.2-2008G3409.1《大坝监测仪器钢筋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钢筋计》GB/T 3409.1-2008 G3410.1《大坝监测仪器测缝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测缝计》GB/T 3410.1-2008 G3410.2《大坝监测仪器测缝计第2部分:振弦式测缝计》GB/T 3410.2-2008G3411.1《大坝监测仪器孔隙水压力计第1部分: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GB/T 3411.1-2009G3412.1《大坝监测仪器检测仪第1部分:振弦式仪器检测仪》GB/T3412.1-2009 G3413《大坝监测仪器埋入式铜电阻温度计》GB/T 3413-2008G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 5223-2014G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14G10597《卷扬式启闭机》GB/T 10597-2011G11828.1《水位测量仪器:浮子式水位计》GB/T11828.1-2002G11828.2《水位测量仪器:压力式水位计》GB/T11828.2-2005G11828.3《水位测量仪器第3部分:地下水位计》GB/T 11828.3-2012G11828.4《水位测量仪器第4部分:超声波水位计》GB/T 11828.4-2011G11828.5《水位测量仪器第5 部分:电子水尺》GB/T 11828.5-2011G11828.6《水位测量仪器遥测水位计》GB/T 11828.6-2008G11826《转子式流速仪》GB/T 11826-2002G11826.2《流速流量仪器第2部分:声学流速仪》GB/T 11826.2-2012G128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G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0待确认G14173《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GB/T 14173-2008G14627《液压式启闭机》GB/T 14627-2011G15659《水电新农村电气化验收规程》GB/T 15659-2014G1577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 15772-2008G1577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 15773-2008G1577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2008G16453.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1-2008G16453.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2-2008G16453.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3-2008G16453.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6453.4-2008 G16453.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6453.5-2008G16453.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GB/T 16453.6-2008G17638《土工合成材料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17638-2017G20290《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2014G21031《节水灌溉设备现场验收规程》GB/T 21031-2007G21075《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GB 21075-2007G21303《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GB/T 21303-2007G21440.1《大坝监测仪器沉降仪第1部分:水管式沉降仪》GB/T 21440.1-2008 G21440.2《大坝监测仪器沉降仪第2部分:电磁式沉降仪》GB/T 21440.2-2008 G21440.3《大坝监测仪器沉降仪第3部分:液压式沉降仪》GB/T 21440.3-2008 G22385《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规范》GB/T 22385-2008G22482《水文情报预报规范》GB/T 22482-2008G2249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GB/T 22490-2008G23598《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 23598-2009G23872.1《岩土工程仪器土压力计第1部分:振弦式土压力计》GB/T 23872.1-2009 G25173《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GB/T 25173-2010G27991《河流泥沙测验及颗粒分析仪器基本技术条件》GB/T 27991-2011G27992.1《水深测量仪器第1部分:水文测杆》GB/T 27992.1-2011G27993《水位测量仪器通用技术条件》GB/T 27993-2011G28418《土壤水分(墒情)监测仪器基本技术条件》GB/T 28418-2012G28714《取水计量技术导则》GB/T 28714-2012G29404《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导则》GB/T 29404-2012G30949《节水灌溉项目后评价规范》GB/T 30949-2014G31077《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 31077-2014G50085《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085-2007G5008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15G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代替GBJ107-87G50138《水位观测标准》GB/T 50138-2010G50141《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G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G50181《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GB50181-1993G5019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2014G50199《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99-2013G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G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G50207《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G5020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10G50210《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18G50265《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G50268《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G5028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G5048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485-2009G50501《水利水电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1-2007G50587《水库调度设计规范》GB/T 50587-2010G50599《灌区改造技术规范》GB 50599-2010G50600《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 50600-2010G50649《水利水电工程节能设计规范》GB/T 50649-2011G50706《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GB 50706-2011 G50755《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G50766《水电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作安装及验收规范》GB 50766-2012 G50927《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T 50927-2013G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 51018-2014G51033《水利泵站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51033-2014GB6722《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GB9705《文件档案案卷格式》(GB/T9705-2008)由GB175代替GB1344、GB12958SL13《灌溉试验规范》SL 13-2004SL15《水利水电专用混凝土泵技术条件》SL 15-2011SL16《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SL 16-2010SL17《疏浚与吹填工程技术规范》SL 17-2014SL1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 18-2004SL19《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SL 19-2008 SL23《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3-2006SL27《水闸施工规范》SL 27-2014SL25《砌石坝设计规范》SL 25-2006SL31《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 31-2003SL3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SL 32-2014SL35《水工金属结构焊工考试规则》SL 35-2011SL41《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设计规范》SL 41-2011SL4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 44-2006SL46《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SL 46-1994SL47《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 47-1994 SL49《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L 49-2015SL5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 52-2015类似SL197SJ56《农村水利技术术语》SL 56-2005SL57《平面链轮闸门技术条件》SL/T 57-1993SL58《水文测量规范》SL 58-2014SL62《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 62-2014SL74《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SL74-2013SL75《水闸技术管理规程》SL 75-2014SL77《小型水力发电站水文计算规范》SL 77-2013SL101《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SL 101-2014 SL104《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2015SL105《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T 105-2007SL110《切土环刀校验方法》SL 110-2014SL113《光电式液塑限测定仪校验方法》SL 113-2014SL114《固结仪校验方法》SL 114-2014SL115《渗透仪校验方法》SL 115-2014SL117《应变控制式无侧限压缩仪校验方法》SL 117-2014SL118《应变控制式三轴仪校验方法》SL 118-2014SL120《岩石声波参数测试仪校验方法》SL 120-2012SL126《砂石料试验筛检验方法》SL 126-2011SL138《水工混凝土标准养护室检验方法》SL 138-2011SL155《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L 155-2012SL159《阀门水力模型试验规程》SL 159-2012SL166《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SL 166-2010SL168《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 168-2012SL172《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SL 172-2012SL174《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 174-2014 SL17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 176-2007SL188《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 188-2005SL189《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方设计规范》SL 189-2013中水北方SL190《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T 190-2007SL197《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 197-2013SL210《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SL 210-2015SL211《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L 211-2006SL212《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SL 212-2012SL214《水闸安全评价导则》SL 214-2015SL221《中小河流水能开发规划导则》SL 221-2009SL22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 223-2008SL225《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L/T 225-1998SL228《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 228-2013SL230《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SL 230-2015SL235《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SL/T 235-2012SL237《土工试验规程》SL 237-1999SL239《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试行)》SL 239-1999SL24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SL 245-2013SL248《水工钢闸门系列标准--充水阀》SL/T 248-1999SL251《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 251-2015SL25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SL258《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 258-2017SL260《堤防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T 260-2014SL264《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 264-2001SL266《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SL266-2014)SL267《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 267-2001SL269《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SL269-2001)SL274《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 274-2001SL275《核子水分-密度仪现场测试规程》SL 275-2001SL278《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 278-2002SL279《水工隧洞设计规范》 SL/T279-2016SL280《卷管牵引绞盘式喷灌机使用技术规范》SL 280-2003SL281《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SL281-2003)SL285《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规范》SL 285-2003SL288《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 288-2014SL289《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 289-2003SL290《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 290-2009SL291《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 291-2003SL292《水利系统通信业务导则》SL 292-2004SL294《农村水电站开发规划选点导则》SL 294-2003SL295《滚移式喷灌机使用技术规范》SL 295-2004SL298《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SL 298-2004SL299《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 299-2004SL302《水坠坝技术规范》SL 302-2004SL30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303-2017SL305《水利系统无线电技术管理规范》SL 305-2004SL309《水利质量检测机构计量认证评审准则》SL 309-2013SL312《水土保持工程运行技术管理规程》SL 312-2005SL3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规程》SL 313-2004SL314《碾压混凝土坝设计规范》SL 314-2018SL315《农村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程》SL 315-2005SL316《泵站安全鉴定规程》SL 316-2015SL317《泵站安装及验收规范》SL 317-2015SL318《水利血防技术导则(试行)》SL/Z 318-2011SL319《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 319-2018SL320《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SL 320-2005SL326《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 326-2005SL328《水电工程水利设计工作量计算定额》SL 328-2005SL333《水利立法技术规范》SL 333-2005SL341《水土保持信息管理技术规程》SL 341-2006SL344《水利水电工程电缆设计规范》SL 344-2006SL345《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SL 345-2007SL346《水利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编制规定》SL 346-2006SL35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352-2006SL356《小型水电站建设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SL 356-2006SL357《农村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 357-2006SL358《农村水电站施工环境保护导则》SL 358-2006SL359《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规程》SL 359-2006SL360《地下水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SL 360-2006SL361《大坝观测仪器位移计》SL 361-2006SL362《大坝观测仪器测斜仪》SL 362-2006SL363《大坝观测仪器锚杆测力计》SL 363-2006SL365《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导则》SL 365-2007SL370《土工试验仪器环刀》SL 370-2006SL371《农田水利示范园区建设标准》SL 37l-2006SL373《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L 373-2007SL376《水利信息化常用术语》SL/Z 376-2007SL377《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技术规范》SL 377-2007SL378《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规范》SL 378-2007SL379《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 379-2007SL381《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 381-2007SL382《水利水电工程清污机型式基本参数技术条件》SL 382-2007SL386《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 386-2007SL38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SL 387-2007SL396《水利水电工程水质分析规程》SL 396-2011SL39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 398-2007SL399《水利水电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L 399-2007SL400《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SL 400-2017 SL40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SL 401-2007SL432《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 432-2008SL436《堤防隐患探测规程》SL 436-2008SL438《水利水电工程二次接线设计规范》SL 438-2008SL439《水利系统通信工程验收规程》SL 439-2009SL454《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SL 454-2010SL455《水利水电工程继电保护设计规范》SL 455-2010SL456《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测量设计规范》SL 456-2010SL472《水利工程设备制造监理规范》SL 472-2010SL48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选择设计导则》SL 484-2010SL485《水利水电工程厂(站)用电系统设计规范》SL 485-2010SL486《水工建筑物强震动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486-2011SL48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规范》SL 487-2010SL489《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规程》SL 489-2010SL490《水利水电工程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L 490-2010SL491《螺杆式启闭机系列参数》SL 491-2010SL492《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L 492-2011SL498《锥形阀参数、型式与技术条件》SL 498-2010SL499《钻孔应变法则量残余应力的标准测试方法》SL 499-2010SL501《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SL 501-2010SL507《卷扬式启闭机系列参数》SL 507-2010SL508《液压式启闭机系列参数》SL 508-2010SL510《灌排泵站机电设备报废标准》SL 510-2011SL511《水利水电工程机电设计技术规范》SL 511-2011SL512《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预冷系统设计规范》SL 512-2011SL514《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SL 514-2013SL53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压缩空气及供水供电系统设计规范》SL 535-2011SL539《水工建筑物抗震试验规范》SL 539-2011SL541《水利水电建设用混凝土搅拌机》SL 541-2011SL544《水利工程设备制造监理技术导则》SL 544-2011SL545《铸铁闸门技术条件》SL 545-2011SL548《泵站现场测试与安全检测规程》SL 548-2012SL551《土石坝安全检测技术规范》SL 551-2012SL554《橡胶坝坝袋》SL 554-2011SL557《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规程》SL 557-2012SL564《土坝灌浆技术规范》SL 564-2014SL565《水工金属结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磁弹法》SL 565-2012SL575《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程》SL 575-2012SL576《水工金属结构铸锻件通用技术条件》SL 576-2012SL578《湿磨细水泥浆材试验及应用技术规程》SL 578-2012SL579《洪涝灾情评估标准》SL 579-2012SL580《水工金属结构三维坐标测量技术规程》SL580-2012SL581《水工金属结构T形接头角焊缝和组合焊缝超声检测方法和质量分级》SL 581-2012SL582《水工金属结构制造安装质量检验通则》SL 582-2012SL584《潜水泵站技术规范》SL 584-2012SL585《水利水电工程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导则》SL 585-2012SL587《水利水电工程接地设计规范》SL 587-2012SL592《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SL 592-2012SL599《衬砌与防渗渠道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 599-2013SL601《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601-2013SL622《水文缆道设计规范》SL 622-2014SL631《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土石方工程》SL 631-2012 SL632《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SL 632-2012 SL633《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SL 633-2012SL634《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堤防工程》SL 634-2012 SL635《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水工金属结构安装工程》SL 635-2012SL636《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SL 636-2012SL637《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水力机械辅助设备系统安装工程》SL 637-2012SL638《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发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SL 638-2013SL639《水利水电工程单元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升压变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SL 639-2013SL641《水利水电工程照明系统设计规范》SL 641-2014SL642《水利水电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642-2013SL64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进度设计规范》SL 643-2013SL644《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库底清理设计规范》SL 644-2014SL645《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SL 645-2013SL648《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648-2013SL649《水文设施工程施工规程》SL 649-2014SL650《水文设施工程验收规程》SL 650-2014SL670《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技术鉴定导则》SL 670-2015SL677《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 677-2014SL679《堤防工程安全评价导则》SL/Z 679-2015SL69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SL/Z 690-2013SL702《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技术规范》SL 702-2015SL703《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SL 703-2015SL704《水闸与泵站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 704-2015SL705《水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导则》SL/Z 705-2015SL713《水工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技术规程》SL713-2015SL714《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SL 714-2015SL718《水土流失危险程度分级标准》SL 718-2015SL722《水工金属闸门及启闭机运行安全规程》SL 722-2015SL757《水工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757-2017)SL765《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安全设施验收导则》(SL765-2018)DL269《DL/T 269-2012 钢弦式锚索测力计》DL270《DL/T 270-2012 钢弦式位移计》DL507《DL/T 507-2014 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DL827《DL/T 827-2014 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DL835《DL/T 835-2003 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河海大学DL947《DL/T 947-2005 土石坝监测仪器系列型谱》DL948《DL/T 948-2005 混凝土坝监测仪器系列型谱》DL990《DL/T 990-2005 双吊点弧形闸门后拉式液压启闭机(液压缸)系列参数》DL1014《DL/T 1014-2006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运行维护规程》DL1043《DL/T1043-2007 钢弦式测缝计》DL1044《DL/T1044-2007 钢弦式应变计》DL1045《DL/T1045-2007 钢弦式孔隙水压力计》DL1046《DL/T1046-2007 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DL1047《DL/T1047-2007 水管式沉降仪》DL1061《DL/T1061-2007 光电式(CCD)垂线坐标仪》DL1062《DL/T1062-2007 光电式(CCD)引张线仪》DL1063《DL/T1063-2007 差动电阻式位移计》DL1064《DL/T1064-2007 差动电阻式锚索测力计》DL1065《DL/T1065-2007 差动电阻式锚杆应力计》DL1086《DL/T 1086-2008 光电式(CCD)静力水准仪》DL1133《DL/T 1133-2009 钢弦式仪器测量仪表》DL1134《DL/T 1134-2009 大坝安全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DL1135《DL/T 1135-2009 电位器式位移计》DL1136《DL/T 1136-2009 钢弦式钢筋应力计》DL1137《DL/T 1137-2009 钢弦式土压力计》DL5006《DL/T5006-2007 水电水利工程岩体观测规程》DL5010《DL/T 5010-2005 水电水利工程物探规程》DL5013《DL/T 5013-2005 水电水利工程钻探规程》DL5015《DL/T5015-1996 水利水电工程动能设计规范》已作废NB/T35061DL5016《DL/T 5016-2011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DL5017《DL/T5017-2007 水电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5018《DL/T 5018-2015 水电水利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5019《DL/T 5019-1994 水电水利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已作废NB/T35051DL5020《DL/T5020-2007 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39《DL/T5039-1995 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DL5055《DL/T5055-2007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5056《DL/T 5056-2007 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5057《DL/T 5057-2009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5064《DL/T5064-2007 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DL5073《DL 5073-2000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9《DL/T 5079-2007 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DL5083《DL/T 5083-2010 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DL5085《DL/T5085-1999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DL5086《DL/T5086-1999 水力水电工程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导则》DL5087《DL/T5087-1999 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导则》DL5088《DL/T5088-1999 水利水电工程量计算规程》DL5089《DL/T5089-1999 水利水电工程泥沙设计规范》DL5090《DL/T5090-1999 水力发电厂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导则》DL5091《DL/T5091-1999 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导则及条文说明》DL5098《DL/T5098-1999 水电水力工程沙石加工系统设计导则》DL5099《DL/T5099-2011 水工建筑物地下工程开挖施工技术规范》DL5100《DL/T5100-2014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5105《DL/T5105-1999 水电工程水利计算规范》DL5107《DL/T5107-1999 水电水利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DL5108《DL/T5108-1999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DL5109《DL/T5109-1999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地质规程》DL5110《DL/T5110-2013 水电水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5111《DL/T5111-201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DL5112《DL/T 5112-2009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5113.1《DL/T 5113.1-2005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土建工程》DL5113.3《DL/T 5113.3-2012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DL5113.4《DL/T 5113.4-2012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水力机械辅助设备安装工程》DL5113.5《DL/T 5113.5-2012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发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DL5113.6《DL/T 5113.6-2012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升压变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DL5113.7《DL/T 5113.7-2012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碾压式土石坝工程》DL5113.8《DL/T 5113.8-2012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第8部分:水工碾压混凝土工程》DL5113.10《DL/T 5113.10-2012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沥青混凝土工程》DL5113.11《DL/T 5113.11-2005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DL5114《DL/T5114-2000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导流设计导则》DL5115《DL/T 5115-2008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接缝止水技术规范》DL5116《DL/T5116-2000 水电水利工程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导则》DL5117《DL/T5117-2000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DL5123《DL/T5123-2000 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DL5124《DL/T5124-2001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压缩空气,供水.供电系统设计导则》DL5125《DL/T 5125-2009 水电水利岩土工程施工及岩体测试造孔规程》DL5126《DL/T5126-2001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试验规程》DL5127《DL/T5127-2001 水利发电工程CAD制图技术规定》DL5128《DL/T5128-2009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DL5129《DL/T 5129-2013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5133《DL/T5133-2001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机械选择导则》DL5134《DL/T5134-2001 水电水利工程交通设计导则》DL5135《DL/T 5135-2013 水电水利工程爆破施工技术规范》DL5140《DL/T5140-2001 水力发电厂照明设计规范》DL5141《DL/T5141-2001 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DL5144《DL/T5144-2015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5148《DL/T5148-2012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5150《DL/T5150-2001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范》DL5151《DL/T5151-2014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5152《DL/T5152-2001 水工混凝土水质分析试验规程》DL5162《DL/T5162-200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DL5165《DL/T5165-2002 水力发电厂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程》DL5166《DL/T5166-2002 溢洪道设计规范》DL5167《DL/T5167-2002 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设计规范》DL5169《DL/T5169-2013 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5170《DL/T5170-2002 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5171《DL/T5171-2002 电力水文地质钻探技术规程》DL5172《DL/T 5172-2003 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编制规范》DL5173《DL/T 5173-201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5176《DL/T 5176-2003 水电工程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DL5178《DL/T 5178-2003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5179《DL/T 5179-2003 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预热系统设计导则》DL5180《DL 5180-2003 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1《DL/T 5181-2003 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DL5185《DL/T5185-2004 水电水利工程地质测绘规程》DL5186《DL/T5186-2004 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DL5192《DL/T5192-2004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导则》DL5193《DL/T5193-2004 环氧树脂砂浆技术规程》DL5194《DL/T5194-2004 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水质分析规程》DL5195《DL/T5195-2004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DL5198《DL/T 5198-2013 水电水利工程岩壁梁施工规程》DL5199《DL/T 5199-2004 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规范》DL5200《DL/T 5200-2004 水电水利工程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规范》DL5201《DL/T 5201-2004 水电水利工程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导则》DL5207《DL/T 5207-2005 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技术规范》DL5206《DL/T 5206-2005 水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207《DL/T 5207-2005 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技术规范》DL5208《DL/T 5208-2005 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导则》DL5209《DL/T 5209-2005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DL5211《DL/T 5211-2005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DL5212《DL/T 5212-2005 水电工程招标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213《DL/T 5213-2005 水电水利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DL5214《DL/T 5214-2005 水电水利工程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L5215《DL/T 5215-2005 水工建筑物止水带技术规范》DL5229《DL/T 5229-2005 电力工程竣工图文件编制规定》DL5238《DL/T 5238-2010 土坝灌浆技术规范》DL5243《DL/T 5243-2010 水电水利工程场内施工道路技术规范》DL5255《DL/T 5255-2010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施工技术规范》DL5256《DL/T 5256-2010 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DL5258《DL/T 5258-2010 土石坝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DL5259《DL/T 5259-2010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5260《DL/T 5260-2010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技术规程》DL5265《DL/T 5265-2011 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搅拌楼安全操作规程》DL5267《DL/T 5267-2012 水电水利工程覆盖层灌浆技术规》DL5268《DL/T 5268-2012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翻模固坡施工技术规程》DL5269《DL/T 5269-2012 水电水利工程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施工规范》DL5271《DL/T 5271-2012 水电水利工程砂石加工系统施工技术规程》DL5272《DL/T 5272-2012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要求及验收规程》DL5274《DL/T 5274-201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DL5296《DL/T 5296-2013 水工混凝土掺用氧化镁技术规范》DL5297《DL/T 5297-201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技术规范》DL5298《DL/T 5298-2013 水工混凝土抑制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DL5299《DL/T 5299-2013 大坝混凝土声波检测技术规程》DL5303《DL/T 5303-2013 水工塑性混凝土试验规程》DL5304《DL/T 5304-2013 水工混凝土掺用石灰石粉技术规范》DL5306《DL/T 5306-2013 水电水利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规范》DL5308《DL/T 5308-2013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5309《DL/T 5309-2013 水电水利工程水下混凝土施工规范》DL5310《DL/T 5310-2013 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及库盆施工规范》DL5315《DL/T 5315-2014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修补加固技术规程》DL5316《DL/T 5316-2014 水电水利工程软土地基施工监测技术规范》DL5317《DL/T 5317-2014 水电水利工程聚脲涂层施工技术规程》DL5330《DL/T 5330-2015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L5331《DL/T 5331-2005 水电水利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DL5332《DL/T 5332-2005 水工混凝土断裂试验规程》DL5333《DL/T 5333-2005 水电水利工程爆破安全监测规程》DL5334《DL 5334-2006 电力工程勘测安全技术规程》DL5335《DL/T 5335-2006 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DL5336《DL/T 5336-2006 水电水利工程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337《DL/T 5337-2006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338《DL/T 5338-2006 水电水利工程喀斯特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346《DL/T 5346-2006 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DL5345《DL/T 5345-2006 梯级水电厂集中监控工程设计规范》DL5346《DL/T 5346-2006 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DL5347《DL/T 5347-2006 水电水利工程基础制图标准》DL5348《DL/T 5348-2006 水电水利工程水工建筑制图标准》DL5349《DL/T 5349-2006 水电水利工程水力机械制图标准》DL5350《DL/T 5350-2006 水电水利工程电气制图标准》DL5351《DL/T 5351-2006 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制图标准》DL5353《DL/T 5353-2006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设计规范》DL5354《DL/T5354-2006 水电水利工程钻孔土工试验规程》DL5355《DL/T5355-2006 水电水利工程土工试验规程》DL5356《DL/T5356-2006 水电水利工程粗粒土试验规程》DL5357《DL/T5357-2006 水电水利工程岩土化学分析试验规程》DL5358《DL/T5358-2006 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设备防腐蚀技术规程》DL5359《DL/T5359-2006 水电水利工程水流空化模型试验规程》DL5360《DL/T5360-2006 水电水利工程溃坝洪水模拟技术规程》DL5361《DL/T5361-2006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导截流模型试验规程》DL5362《DL/T5362-2006 水工沥青混凝土试验规程》DL5363《DL/T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DL5367《DL/T5367-2007 水电水利工程岩体应力测试规程》DL5368《DL/T5368-2007 水电水利工程岩石试验规程》DL5370《DL/T5370-2007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DL5371《DL/T5371-2007 水电水利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规程》DL5372《DL/T5372-2007 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DL5373《DL/T5373-2007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L5278《DL 5278-2012 水电水利工程达标投产验收规程》DL5279《DL 5279-2012 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验收规程》DL5385《DL/T5385-2007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监理规范》DL5386《DL/T5386-2007 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预冷系统设计导则》DL5387《DL/T5387-2007 水工混凝土掺用磷渣粉技术规范》DL5388《DL/T5388-2007 水电水利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DL5389《DL/T5389-2007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5395《DL/T 5395-2007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5396《DL/T 5396-2007 水力发电厂高压电气设备选择及布置设计规范》DL5397《DL/T 5397-2007 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DL5398《DL/T 5398-2007 水电站进水口设计规范》DL5399《DL/T 5399-2007 水电水利工程垂直升船机设计导则》DL5400《DL/T 5400-2007 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DL5401《DL/T 5401-2007 水力发电厂电气试验设备配置导则》DL5402《DL/T 5402-2007 水电水利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DL5406《DL/T 5406-2010 水工建筑物化学灌浆施工规范》DL5407《DL/T 5407-2009 水电水利工程斜井竖井施工规范》DL5410《DL/T 5410-2009 中小型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L5411《DL/T 5411-2009 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DL5412《DL/T 5412-2009 水力发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DL5413《DL/T 5413-2009 水力发电厂测量装置配置设计规范》DL5414《DL/T 5414-2009 水电水利工程坝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415《DL/T 5415-2009 水电水利工程地下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416《DL/T 5416-2009 水工建筑物强震动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5419《DL/T 5419-2009 水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1-喜河水电站蓄水安全鉴定自检报告

1-喜河水电站蓄水安全鉴定自检报告

目录目录 (1)1 概述 (1)1.1 工程概况 (1)1.2 水文地质条件 (1)1.3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1)2 安全监测项目概述 (2)3 监测设施施工依据 (2)4 质量控制体系、施工组织机构、质量保证体系 (3)4.1 质量控制体系 (3)4.1.1 总则 (3)4.1.2 质量管理机构体系 (3)4.1.3 文件、资料质量管理 (5)4.1.4 采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6)4.1.5 设备检查检验、率定的质量控制 (6)4.1.6 仪器埋设安装施工质量控制 (7)4.1.7 工艺过程质量控制 (8)4.1.8 纠正措施 (8)4.1.9 质量监查 (9)4.2 施工组织机构 (9)4.2.1 现场组织机构: (9)4.2.2 项目部组成机构: (9)4.3 质量保证体系 (9)4.3.1 质量保证方针 (9)4.3.2 质量管理目标 (10)4.3.3 质量保证的实施 (10)5 埋设安装质量控制 (11)5.1 土建施工及质量情况 (11)5.2 埋设安装质量情况 (11)6 施工期观测质量控制 (12)6.1 观测频次、观测精度 (12)6.1.1 观测频次 (12)6.1.2 观测精度 (13)6.2 基准值选择方法、可靠性和准确性 (17)6.3 存在问题测点情况 (18)7 施工进度及完好情况 (19)7.1 重大问题处理情况 (19)8 施工期观测成果整编及初步分析 (19)9 自检评价 (19)10 附录 (20)1概述1.1 工程概况喜河水电站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与汉阴县交界处,上、下游分别为已建成的石泉水电站和安康水电站,河道距离分别为40km和145km。

喜河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362m,死水位360m,汛期限制水位357m,水库总库容为2.29亿m3,调节库容0.22亿m3,为日调节水库,电站安装3台60 MW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多年平均发电量为4.878亿kW·h。

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水利工程巡查细则》的通知

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水利工程巡查细则》的通知

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水利工程巡查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水利厅•【公布日期】2015.07.23•【字号】粤水建管〔2015〕63号•【施行日期】2015.07.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其他规定正文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水利工程巡查细则》的通知粤水建管〔2015〕63号各地级以上市水务局、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各县(市、区)水务(水利)局,厅直属各单位:为推进我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提升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保障工程安全运行,我厅制定了《广东省水利工程巡查细则》,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广东省水利厅建管处和省大坝安全技术管理中心反映。

广东省水利厅2015年7月23日广东省水利工程巡查细则总则(一)为全面提升我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推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保障工程安全运行,根据国家和省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本细则。

(二)本细则适用于我省水库、水闸和堤防工程运行期间的巡查,其它类型水利工程可参照执行。

(三)巡查分为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

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可由工程管理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聘请有关专家组成检查组,工程管理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应参与检查。

(四)巡查由各工程管理单位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监督。

(五)工程管理单位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适合本工程的巡查工作制度,明确巡查人员、路线、内容、频次,以及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的实施时机和条件,编制完善适用于本工程的各项巡查记录表格。

(六)工程管理单位应定期对巡查原始记录加以整理、整编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

(七)巡查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身体健康,遵纪守法,爱岗敬业;2、熟悉本工程情况的技术人员,或通过技能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的人员。

(八)巡查人员应相对固定,如确需变动,应做好工程巡查任务的交接工作。

高砂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改造及后评价

高砂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改造及后评价

1概述1.1工程概况高砂水电站为闽江主要支流沙溪河段水电水运梯级开发的第六级,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1329km2,总库容0.4亿m3,为日调节水库。

水库正常蓄水位103.00m,防洪限制水位102.00m,设计洪水位103.05m,校核洪水位106.68m。

电站装机4台,总装机容量50MW。

枢纽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闸坝、船闸、河床式厂房及开关站等,为三等中型工程,闸坝、泄洪闸等主要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相应的设计、校核洪水标准重现期分别为50年和500年。

坝基岩性以厚层紫红、紫灰色砂砾岩为主,基础工程地质条件整体性较好,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工程于1992年9月28日正式开工,1995年6月18日下闸蓄水,1996年7月首台机组发电,1999年7月通过工程竣工安全鉴定,2001年6月通过竣工验收。

1.2监测系统建设情况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结构特征等,工程设计单位设计了安全监测系统,建设工作随土建工程实施,于1995年6月基本完成。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包括大坝监测、船闸监测及环境量监测。

其中,大坝监测项目包括坝顶水平和垂直位移、坝基接缝开合度、坝基扬压力、闸墩钢筋应力监测;船闸监测项目包括船闸闸室相对水平位移、闸墙垂直位移、闸墙伸缩缝开合度、船闸钢筋应力监测;环境量监测项目包括大坝上下游水位、降雨量、气温监测。

2009年,由于大部分坝基渗压计已失效,现场对坝基扬压力监测设施进行了改造,在大坝增设了12个坝基测压管。

2原监测系统改造的必要性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运行已超过20年,主要存高砂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改造及后评价陈锴1,刘代彬2,兰有磷2,张昌隆2(1.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122;2.福建华电高砂水电有限公司,福建三明,365050)摘要:介绍了高砂水电站原大坝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据此提出监测系统更新改造和自动化系统建设的设计和实施方案,并通过现场检查、测试,综合评价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实施质量和运行情况,结果显示其达到了预期效果,最后总结设计、实施等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供其他工程借鉴。

56.安全监测系统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

56.安全监测系统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

查阅资料(可行性 研究阶段工程安全 对照监督要点条目,记 监测设计专题报 录大坝安全监测项目的 告,可研审查报告 分类及选择情况 、意见)
Hale Waihona Puke 3隧洞安全 监测项目 布置
III
1.洞内观测,包括流量、流速、空蚀、水面线、沿程和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DL/T 5195) 局部水头损失、掺气量、围岩变形、围岩压力、外水压 16.1.2 隧洞的观测项目如下: 力、渗透压力、温度变化、支护结构的应力和应变等。 1 洞内观测,包括流量、流速、空蚀、水面线、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掺气量、围岩 2.洞外观测,包括洞口建筑物、地表及边坡的变化情 变形、围岩压力、外水压力、渗透压力、温度变化、支护结构的应力和应变等。 况,如沉陷、位移、震动、地下水位变化及渗漏情况等 2 洞外观测,包括洞口建筑物、地表及边坡的变化情况,如沉陷、位移、震动、地下 。 水位变化及渗漏情况等。
查阅资料(可行性 研究阶段工程安全 对照监督要点条目,记 监测设计专题报 录防渗面板的安全监测 告,可研审查报告 项目的布置情况 、意见)
8
监测仪器 和设备
IV
9
监测系统 环境要求
IV
10
自动化采 集项目和 测点的选 择
III
1.《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178-2016) 3.0.2 安全监测工作可分为五个阶段,各阶段的工作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可行性研究阶段。提出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监测仪器设备的数量;监测系统的工 程概算。对于高坝或者工程复杂的中、低坝,应提出监测系统设计专题报告。 2.《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259-2010) 1.监测仪器和设备种类选择应满足工程要求。 4.0.7 1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提出安全监测的总体方案,包括监测仪器设备的数量,监 2.监测仪器和设备数量应满足工程要求 测系统的工程概算等,对于高坝或者监测系统复杂的中坝、低坝,应提出安全监测系统设计 专题报告。 3.水道系统和厂房相关规范未提出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监测仪器设备要求,建议参照《混凝土 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178-2016)、《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259-2010) 执行。 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2007) 12.1.2 5 应排除或避免影响监测京都因素,监测仪器和导线应有必要的保护装置。应尽 可能保证观测作业有良好的交通及照明条件,保证恶劣气候条件下仍能进行必要项目的观 测,保证施工期和运行期正常观测。 12.1.3 1 应很好规划布置临时性和永久性观测站,避免施工破坏和干扰,尽量缩短管路 和电缆长度,必要时可设置专门的观测站和观测廊道,临时性监测设施宜与永久性监测设施 相结合。 2.《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NB/T 35026-2014) 1.观测站布置应合理。 11.1.3监测项目与测点布设应具有如下工作条件: 1 应有良好的照明、交通、防潮、防 2.监测设施具有良好的交通、照明、防潮、防风、排水 寒等作业条件; 、保温及保安条件。 3.《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NB/T 35011-2013) 3.仪器和电缆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 10.1 一般规定4 监测设施应设置保护措施,并便于施工和维修。 4.《水工隧洞设计规范》(DL/T 5195) 16.1.4 观测仪器的布置宜结合水力学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设计的目的等 确定。埋设的部位应便于检修和施工安装。观测仪器和电缆的埋设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避免遭受破坏,影响观测效果。 5.《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DL/T 5141-2001) 13.1.5 施工期和运行期应对原型观测设备采取保护措施。重要的原型观测设备损坏后, 应及时重设。应设置必要的交通道路、爬梯、平台、照明等,以保证原型观测工作的安全和 顺利进行。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DL/T 5211-2005) 5.1.5 新建工程的监测自动化系统应根据大坝监测系统总体设计,按下列原则选择实施 自动化监测的项目和内容: 1 为监视大坝安全运行而设置的监测项目; 2 需要进行高准确度、高频次监测而用人工观测难以胜任的监测项目; 3 监测点所在部位的环境条件不允许或不可能用人工方式进行观测的监测项目; 4 拟纳入自动化监测的项目已有成熟的、可供选用的监测仪器设备。 5.1.6 1 测点应反映大坝及其基础的工作性态,目的明确;2 测点选择宜相互呼应, 重点部位的监测值宜能相互校核,必要时可进行冗余设置; 初步确定纳入的自动化监测的项目和测点选择是否合理 5.1.7 已建工程的监测自动化系统应根据大坝运行情况,对已有监测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和更新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监测自动化改造。纳入监测自动化系统的项目应为监视大坝 安全所必需的项目。选择及监测仪器设备选用的原则: 1 测点应反映大坝及其基础的工作性态,目的明确; 2 测点选择宜相互呼应,重点部位的监测值宜能相互校核,必要时可进行冗余设置; 3 自动测量监测仪器设备在满足准确度要求的前提下,应力求结构简单、稳定可靠、 维护方便; 4 系统应选用稳定可靠的监测仪器,其品种、规格有条件时宜尽量统一,以降低系统 维护的复杂性。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DL/T 5211-2005) 5.3.3 监测自动化系统可按以下方式构建: 1 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点,监测自动化系统可由一个或多个基本采集系统组成; 数据采集装置、监测站、监测管理站、监测管理中心站 2 采集系统的数据采集装置分散设置在靠近监测仪器的监测站,其采集计算机设置在 布设应合理 监测管理站; 3 根据工程的规模和需要,监测自动化系统可设置一个监测管理中心站。监测管理中 心站可设置在监测现场,也可设置在远离现场的地区; 4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系统的采集计算机及其相关外设可移至监测管理中心站;

安全监测工程仪器安装埋设监理作业指导书(修改)资料

安全监测工程仪器安装埋设监理作业指导书(修改)资料

安全监测工程仪器安装埋设监理作业指导书(房吉善)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主要用于规范和指导监理工程师在地下工程安全监测施工中的监理工作程序和方法,本指导书适用于现场监理工程师。

2 编制依据《混凝土坝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DL/T5209-2005《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DL/T5211-2005《水利水电工程岩体观测规程》DL/T5006-2007《水电水利工程爆破安全监测规程》DL/T5333-20053 现场工作内容(1)检查拟埋设仪器的规格、型号、量程等参数与设计图纸是否一致,是否经过现场检验率定及率定情况。

(2)检查仪器安装的位置(桩号、高程等)与设计图纸是否一致,需用钻机钻孔进行仪器埋设安装的,还应检查钻孔孔深、孔径及仪器安装深度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和规程规范要求。

(3)检查仪器安装埋设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和规程规范规定的操作程序和工艺要求,仪器安装埋设完成后,是否按照设计图纸或规程规范要求的操作方法对钻孔进行灌浆回填。

(4)仪器埋设时,监理工程师应监督检查承包人作好仪器埋设现场记录。

现场记录应包括:①仪器埋设位置;②仪器的型号、规格和设计编号;③配件和预埋件的埋设安装情况;④埋设安装过程和仪器埋设前后的观测读数;⑤电缆的牵引保护;⑥仪器埋设时的现场环境记录;⑦仪器埋设位置和电缆走向的现场埋设图。

(5)承包人应在仪器埋设测点放样24小时前通知监理工程师。

如发现测点与工程部位存在矛盾时,应要求承包人提出处理措施,书面报告监理单位,在未收到监理工程师正式答复以前,承包人对有矛盾的部位应暂缓实施。

(6)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或在保管埋设过程中遭受损坏的仪器设备,应要求承包人立即予以更换。

对埋设安装中不符合操作程序和工艺要求的,应要求承包人及时予以补工或返工直达合格。

4 仪器设备安装埋设点的允许误差(详见表1)表1 仪器设备安装埋设点的允许误差表序号仪器名称测量位置允许误差(mm)水平垂直1 测斜管孔中心点±50 ±502 多点位移计传感器中心点±100 ±1003 测缝计传感器中心点±30 ±104 渗压计传感器中心点±50 ±505 锚杆应力计传感器中心点±50 ±506 钢筋计传感器中心点±50 ±507 锚索测力计传感器中心点±50 ±508 收敛计测点中心点±100 ±509 应变计传感器中心点±20 ±2010 无应力计传感器中心点±20 ±2011 压应力计传感器中心点±50 ±5012 水力学仪器基座传感器中心点±30 ±3013 强制对中底盘底盘中心点±2 ±514 水准标志标心中心点±4 ±55 外部观测仪器(表面变形监测点)安装埋设(1)测点和基点的结构必须坚固可靠,且不易变形;(2)测点标墩为高于地面1.2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墩,标墩底盘为1.2m×1.2m的混凝土实体,深入基岩0.5m;(3)标墩顶部设置强制对中基座,基座对中精度不低于0.1mm;标墩底盘表面设置水准标志;(4)埋设时,强制对中基座应调整水平,其倾斜度不得大于4度。

检测、试验、监测项目参数的标准、规范、规程一览表

检测、试验、监测项目参数的标准、规范、规程一览表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行标
39
JGJ52-1992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行标
40
JGJ53-199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行标
41
DL/T5144-2001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程
行标
42
DL/T5151-2001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
行标
43
SL251-2000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
国标
33
GB/T701-1997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国标
34
JG3046-1998
冷轧扭钢筋
行标
35
GB/T232-1999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国标
36
GB/T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国标
37
JGJ/T27-2001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行标
38
JGJ18-2003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国标
27
GB/T11968-1997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国标
28
GB11945-1999
蒸压灰砂砖
国标
29
GB/T2542-2003
砌墙砖试验方法
国标
30
GB/T4111-1997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试验方法
国标
31
GB1499-1998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国标
32
GB13013-1991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国标
5
GB/T1346-2001

DLT5211-2005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条文说明(精)

DLT5211-2005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条文说明(精)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条文说明目次范围总则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一般规定设计内容监测系统设计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备系统环境要求系统功能要求系统性能要求监测仪器采集计算机系统运行维护范围本标准关于大坝的定义中坝肩和近坝岸坡电站厂总则为了统一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的技术要求本标准均加以规凡经均纳入本标准的使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一般规定本标准本着经济可靠的基在进行安逐工程安全监测有别于工程中的特定对象监测它必须考虑对工程进行全面的安全监测无论是针对面上或是点上的监测布置即其监测成果能为评估工程结构物的本标准没有采用少而精这样缺乏实际指导作用且容易引用于工程安全监测的仪器电容振弦式等传感器本标准在仪器设备选用原则设计内容自动化监测系统本标准针对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特点这些规定包括自动化实施自动化监测的项目和仪数据采集系统的设置监测供电系统及安全防护以及自动化系统运行方为自动化监测系统建立一个良好的监测系统设计分布式是我国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三种基本数据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分布式采分布式采集方式已基本上取代了集中式和混合式采集方式因此本标准有广泛适用性的数据采集并冠以智能型开放型但作为行则不宜取用含有个性色彩的词汇而应采用能充分表达鉴于应用于大坝安全监测的监测仪器大通信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构建现场网络可以采用国内自动化监测系统目前大多都采用它仅是串而不涉及接插系统厂家需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高层通信协鉴于自动化采集系统产品现场网络构建的差异性本标准未光纤和无本标准中的无线是泛指采用无线介质进行通信的方式它可以是专用无线电台也可以是或采通风设计上以确保采集设备监测管理站是基本采集系统的终端节点监测管监测数据采集装置进行数监测管理站与监测管理中心站可以是局域网络通信此时监测管理站是局域网络中的一个远程节点监测管理站应配备有计算净化电源和防雷设备等一套基本网络通信软件和监测管理中心站负责整个工程监因此监测管理根据工程规模和用工净化电源和防离线分对于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还应考虑网当采用线当对现场通信要求很高或现场电磁干扰严重影响通信质量时可采用光纤通信方式当现场通信的线路很长时监测管理站可采用局域网或当距离较远时应用实践表明电源供应对大坝监故本标准专列一条大坝监测自动化系统不同于一般工业测控的系统因此系应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备系统环境要求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对电源要求统一管理但对于线路很长的工程通当自动化系统设备与大负荷设备不间断电源当交流电源掉电时出于经济的考虑系统功能要求工程安全监测管理软件是一个重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点监测管理软件的构成各本标准只规定了基本的功能要求有条件和有更多需求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还应可接受人也可系统性能要求本标准对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各项采集性能指标作了一般由于采集系统是针对适用于静态量测的大坝监测仪器研这些性能指标规定但对于具有动态变化特征的某些监测对象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水位等由于有些自动化测量设备中有测量控制部件在进行测量时需耗费较长时间因此系统采样本标准的采样时间不包含采样前的准备工作时间监测仪器大坝安全监测所采用的仪有些自动化测量装置甚至是专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采集设备因此在编制本标准时不可避并对自动化系统中使用的监测仪器作出采集计算机采集计算机是监测管理站的主要设备由于监测管理站通常设置在现场且肩负随时监测数据采集装监测管理可考虑以监测管理中心站的工不得采用数据库服务器兼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 For evaluation on 系统运行维护不同规模和特点的混凝土坝土石坝等工程监测对象对自动化监测的要求差异很大各工程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安全监测的频次监测数据的比测和备份时间进行规定但不得低于本标准规定的时间为确保自动化监测系统稳定正常运行必须对系统进行经常性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维护并作好详细记录特别是对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垂线引张线系统应仔细检查线体是否稳定自由避免串风动物侵入液位失衡等为使自动化监测系统始终保持设备先进状态良好靠和运行状况进行定期更新运行可系统的硬软件除定期检查和维护外应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

运行期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

运行期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

运行期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赵花城【摘要】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ssessment of monitoring system of operating dam in two aspects, namely the reliability and completeness. Based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key points in reliability assessment. As well, to meet the safety requirements, the paper advances the terms concerning the completeness of monitoring system of operating dam.%从运行期大坝现有监测设施可靠性和监测系统完备性两个方面介绍了监测系统评价的内容。

从影响可靠性的因素出发,阐述监测设施可靠性评价的要点,以满足评价大坝安全性为标准,阐述运行期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完备宜具备的条件。

【期刊名称】《大坝与安全》【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73-76)【关键词】监测系统;评价;运行期;大坝【作者】赵花城【作者单位】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浙江杭州,3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98.1众所周知,安全监测系统是监控大坝运行性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的重要设施,是大坝安全管理的耳目,其获取的有关信息数据是评价大坝运行性态的重要依据之一。

顾名思义,作为耳目的安全监测系统在大坝安全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保证其“耳听八方”、“明察秋毫”,获取全面、准确、可靠的监测信息数据,宜在大坝安全等级评价前对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完备性进行综合评价。

监测系统评价包括现有监测设施可靠性和监测系统完备性两部分内容。

监测自动化系统维护作业手册-水工建筑概要

监测自动化系统维护作业手册-水工建筑概要

Q/TSQ2 ZY***—2007附件版本号:V1.1Q/TSQ2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维护作业手册 V1.0目录前言 (3)1 主要内容 (4)2 适用范围 (4)3 职责 (4)4 术语和定义 (4)5 规范性引用文件及标准 (5)6 维护所需工器具及材料 (5)7 系统概述 (6)8 设备技术参数 (12)9 系统的运行管理 (16)10 作业流程图 (18)11 系统维护 (19)11.1 维护工作的准备 (19)11.2 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19)11.3 故障的判断及分析 (20)11.4 系统维护 (20)11.4.1固定式测斜仪安装 (20)11.4.2渗压计安装 (21)11.4.3垂线座标仪安装 (21)11.4.4双金属管标仪安装 (22)11.4.5静力水准仪安装 (23)11.4.6扬压力计安装 (24)11.4.7量水堰安装 (24)11.4.8测缝计安装 (25)11.4.9多点变位计安装 (25)11.4.10DAU2000采集单元安装 (26)11.4.11数据采集模块的维护 (29)11.4.12NDA电源模块故障处理 (31)11.4.13加热器故障的检查处理 (31)11.4.14内观仪器的判断方法 (32)11.4.15仪器电缆的焊接方法 (32)11.4.16系统网络的维护 (33)11.4.17拷机软件程序的安装及配置 (37)11.5 维护后续工作 (38)12 附表 (39)前言为了规范天生桥二级水电站水工建筑物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使监测自动化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让维护人员对系统出现的故障做到及时分析、判断、处理,确保水工建筑物监测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并按照此程序顺利开展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特制定本作业手册。

本标准由天生桥水力发电总厂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天生桥水力发电总厂生产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人:毛清华本标准审核人:鄢永昌、晏祖江、赵鑫、黄学铭本标准批准人:监测自动化系统维护作业手册1 主要内容本作业手册主要介绍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备配置、技术参数、维护、故障判断及处理等内容。

大坝安全监测技术标准(ppt 58)

大坝安全监测技术标准(ppt 58)
法 (正、倒)垂线
引张线
(大气、真空) 激光准直
用途
特点
存在问题
监测大坝水平位 移和挠度,可兼 作引张线、激光 准直等方法的校 核基点。
监测大坝水平位 移。
监测大坝水平、 垂直位移。
简单实用、维护方便、直观可 靠,精度高,既便于人工观测, 又易实现监测自动化。 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大坝。
简单实用、直观可靠,可用于 人工观测,易实现监测自动化。 适用于小于500m长度的直线型 大坝。 引张线两端应至少有一端为加 力自由端。
水平位移:向下游为 正 ,向左岸为 正 ;反之为 负 。 垂直位移:下沉为 正 ,上升为 负 。 接缝和裂缝开合度:张开为 正 ,闭合为 负 。 高边坡和滑坡体位移:向下滑为 正 ,向左为 正 ;反之为 负 。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60-1994)中对变形监测量的正、负号 规定:
水平位移:向下游为 正 ,向左岸为 正 ;反之为 负 。 竖向位移:向下为 正 ,向上为 负 。 裂缝和接缝三向位移:对开合,张开为 正 ,闭合为 负 ;
F)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1991)
G)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1991)
H)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 16818-1997)
I)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 17942-2000)
规范性附录 资料性附录
7
常用的大坝安全监测方法(1)
线处于自由状态,并将测线调整到高于读数尺0.3mm~3.0mm处(依 仪器性能而定),固定定位卡。应观测两测回(从一端观测到另一端 为一测回)。测回间应在若干部位轻微拨动测线,待其静止后再测下 一测回。
当采用读数显微镜观测时,先整置仪器,分别照准钢丝两边缘读 数,取平均值,作为该测回的观测值。左右边缘读数差和钢丝直径之 差不得超过0.15mm,两测回观测值之差不得超过0.15mm。当使用两 用仪、两线仪或放大镜观测时,两测回观测值之差不得超过0.3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置 应实施统一管理 宜采用专线供电 并设置供电线路安全防 护及接地设施
自动化监测系统应接地 有条件的应接入工程的接地 网 单独接地时 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备
系统环境要求
正常工作条件 工作条件
设备 监测站数据
采集装置 监测管理站 监测管理中心站
温度 严寒地区
相对湿度
周围环境要求
监测管理中心站应配备满足工程安全监测所必需的安全 管理软件
监测站应按以下要求进行设计 尽量布置在所测监测仪器的附近 应选择交通 照明 通风 较好且无干扰的部位 并应具备一定的工作空间和稳定可靠的电 源 监测站不得设置在具有强电磁干扰设备附近 并应有良好的 接地 当监测站设置在露天或可能受到水淋的地方 必须加装适 当的防护措施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
发布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总则 术语和定义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
一般规定 设计内容 监测系统设计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备
系统环境要求 系统功能要求 系统性能要求 监测仪器 数据采集装置 采集计算机 监测管理中心设备
系统设备应具备掉电保护功能 在外部电源突然中断 时 保证数据和参数不丢失
系统应具备数据通信功能 包括数据采集装置与监测管 理站计算机之间的双向数据通信 以及监测管理站和监测管理 中心 站 内 部 及 其 同 系 统 外 部 的 网 络 计 算 机 之 间 的 双 向 数 据 通 信
具有网络安全防护功能 确保网络的安全运行 具有多 级用户管理功能 设置有多级用户权限 多级安全密码 对系统 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
初步确定纳入自动化监测的项目 监测方式和测点数量 以及监测仪器设备的布置方案
初步确定监测仪器的技术指标和要求 基本确定数据采集装置的布设 通信方式及网络结构设 计 拟定供电方式 编制投资概算 招标阶段进行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 应包 括下列主要内容 确定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及性能和验收标准 确定纳入自动化的监测项目 监测方式和测点数量 以 及监测仪器设备的布置方案
大坝安全监察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彭虹 卢有清 刘果 刘广林 刘观
标 邹念椿 赵花城 魏德荣 沈海尧 陈文华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系统的功能
和性能要求 系统设备的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系统设备的包装
储运要求 系统安装调试 系统验收及运行维护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水电水利
等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
系统设备试验方法
试验条件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现场验收
标志 使用说明书
标志 使用说明书
包装 储存
包装 运输 储存
系统安装调试
监测设备安装 系统调试
系统现场考核 验收
系统考核 系统验收
系统运行维护 附录 资料性附录 自动化采集系统框图 附录 规范性附录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附录 资料性附录 比测指标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大坝安全自动监测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总则
为适应我国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做好大坝 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规划 设计 建设和运行管理 统一技术 标准 特制订本标准
新建水电水利工程需设置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时 应进行相应的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 并将系统的建设纳 入工程建设一并实施
已建 水 电 水 利 工 程 需 要 实 施 大 坝 安 全 监 测 自 动 化 系 统 时 应在对原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结合更 新改造设计设置监测自动化系统
为监视大坝安全运行而设置的监测项目 需要进行高准确度 高频次监测而用人工观测难以胜任 的监测项目 监测点所在部位的环境条件不允许或不可能用人工方式 进行观测的监测项目 拟纳入自动化监测的项目已有成熟的 可供选用的监测 仪器设备 测点选择及监测仪器设备选用的原则 测点应反映大坝及其基础的工作性态 目的明确 测点选择宜相互呼应 重点部位的监测值宜能相互校核
监测管理站应按以下要求进行设计 布置在工作环境较好的大坝坝顶 两岸坝头或坝后厂房 内 也可设在远离现场的管理区内 监测管理站内应具备一定 的设备空间和工作空间 应有良好的照明 通风条件 并应有 稳定可靠的电源和接地装置 以满足室内设备正常运行的环境 要求 配备采集计算机 也可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外部设备 如打印机 网络设备 不间断电源 净化电源及防雷设备等 配置监测数据在线采集软件和网络通信软件 并具有现 场监测 数据存储和备份功能
数据缺失率 未能测得的有效数据个数与应测得的数据个数之比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
一般规定
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应以工程安全监测为目的 遵循 实用 可靠 先进 经济 原则 并应满足水电厂现代化管理 的需求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应作专题设计 分为三个设计 阶段 可行性研究阶段 招标设计阶段和施工设计阶段
确定监测仪器的技术指标和要求 确定数据采集装置的布设 通信方式及网络结构设计 确定电源 过电压保护和接地技术及设备防护措施 确定系统设备配置方案 根据工程的安全级别 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 基本确定 软件的配置 提出系统运行方式要求 施工阶段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 内容 监测仪器设备的布置及施工图设计 配套土建工程及防雷工程施工设计 提出施工技术要求 确定系统运行方式的要求
本标 准 中 未 包 含 的 其 他 自 动 测 量 系 统 和 人 工 测 量 的 数 据 可纳入监测自动化系统数据库
本标准中未涉及的部分应执行国家 行业相关标准的规 定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监测仪器 基于各种原理的传感器和测量装置
数据采集装置 按某种数据采集方式进行数据采集的设备
监测系统设计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宜采用分布式系统 其布置框 图参见附录
采集系统由监测仪器 数据采集装置 通信装置 监测 计算机及外部设备 数据采集软件 信号及控制线路 通信及电 源线路等组成
监测自动化系统可按以下方式构建 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点 监测自动化系统可由一个或多 个基本采集系统组成 采集系统的数据采集装置分散设置在靠近监测仪器的监 测站 其采集计算机设置在监测管理站 根据工程的规模和需要 监测自动化系统可设置一个监 测管理中心站 监测管理中心站可设置在监测现场 也可设置在 远离现场的地区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 系统的采集计算机及其相关外设
具备同监测自动化系统以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连接 的接口
现场网络通信应按以下要求进行设计 现场网络通信包括监测站之间和监测站与监测管理站之 间的数据通信 应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 下 选择实用经济 维护方便的通信方式 监测站之间和监测站与监测管理站之间可采用双绞线 光纤 电话线 无线连接 现场通信线路布设时必须考虑预防雷电感应对系统可能 造成的影响 应做好线缆的防护接地 监测 管 理 站 与 监 测 管 理 中 心 站 的 通 信 应 按 以 下 要 求 设 计 监测管理站与监测管理中心站的通信是计算机之间的通 信 可根据其距离的远近 采用局域网或广域网络通信方式 局域网或广域网络通信介质可采用双绞线 光纤 电话 线或无线 通信线路布设时必须考虑预防雷电感应对系统可能的影 响 应做好线缆的防护接地 电源及其防护设计 系统供电电源应根据系统功率需求和技术指标规定进行配
监测点 监测仪器布置的位置
监测站 安装集线箱或数据采集装置的位置或场所
监测管理站 安装采集计算机 采集软件及其相关外部设备的场所
监测管理中心站 安装大坝安全监测管理计算机 监测管理软件和相关外部设 备的场所
读数仪 便携式数据读取装置
采集系统
对监测仪器信号进行数据采集的硬软件系统
基本采集系统 仅包含一个监测管理站和若干个监测站的采集系统
统 其他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可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 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前言
本标准根据原国家经贸委 关于确认 年度电力行业标
准制 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 国经贸电力
号文 下
达的制定任务 开展编制工作
本标准的附录 附录 为资料性附录 附录 为规范性附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大坝安全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院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系统宜具有自检功能 以便能为及时维修提供方便 系统应配备工程安全监测管理系统软件 该软件宜有在 线监测 离线分析 数据库管理 安全管理等功能 应包含数据 的人工 自动采集 测值的离线性态分析 图形报表制作等日常 工程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 除自动采集数据自动入库外 还应具有人工输入数据功 能 能方便地输入未实施自动化监测的测点或因系统故障而用人 工补测的数据
监测管理中心站应按以下要求进行设计 布置在大坝安全管理部门的附近 如有必要 也可与监 测管理站设置在一起 应具备足够的设备空间和工作空间 并具 备良好的照明 通风和温 湿度调节环境 配置计算机及网络设备 并配备相应的外部设备 配置可靠的供电线路和防雷接地设施 其要求见
配置大坝安全监测管理软件 应能对整个监测自动化系 统的采集进行监测和管理
无爆炸危险 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 无严重霉菌 无剧
烈振动冲击源
监测站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监测管理站 监测管理中心站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工作电源要求
交流电源
额定电压 交流
允许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