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乐器简介 纳西胡琴究竟是啥样的
拉弦乐器介绍
![拉弦乐器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6b5069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b.png)
拉民族乐器一般分类第一种拉弦乐器介绍中国的拉弦乐器有文字记载的多达叁十六种以上,一般统称为胡琴。
胡琴有二胡、高胡、中胡、革胡及低音革胡。
此外,乐团亦会随乐曲的需要采用其他不同形制的拉弦乐器,如板胡、京胡、椰胡、擂琴等。
高胡高胡又名粤胡,高音二胡简称,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将二胡改革而成的。
将丝弦改为钢丝弦,采用两膝夹持琴筒演奏姿势。
其形如二胡,但整个琴身比二胡略小,定弦比二胡高四度或五度,因而音色清亮华丽,早期是演奏广东音乐和伴奏粤剧的主要乐器之一。
现在高胡在民族乐团中担任弦乐器的高音声部,擅于演奏明亮抒情和活泼跳跃的旋律。
著名协奏乐曲有《琴诗》、《梁祝》等。
近代创作的独奏曲有《双声恨》、《雨打芭蕉》、《鸟投林》、《平湖秋月》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的独奏曲有《珠江之恋》、《夕愿》、《故乡情景》、《春到田间》等。
二胡二胡是唐代(618-907)的轧筝与中国东北地区西喇木伦河一带的奚族乐器- 奚琴演变而成的。
初时以竹片轧之,音色铿锵,到了宋代(960-1279)才演变为用弓拉奏。
至民国时期,藉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在演奏技巧方面的开发,至今二胡已发展成音色甜美、具高难度技巧、表现力丰富,并为民族乐器中的主奏乐器和独奏乐器。
著名独奏乐曲有《二泉映月》、《良宵》、协奏曲有《长城随想》等。
板胡流行於陕西、甘肃、山西等地区。
明末清初以来,随着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兴起,在胡琴基础上改制而成的高音擦弦乐器。
琴筒由椰壳制成,桐木面板,设千斤,张两弦。
用於独奏,也用於吕剧、晋剧、陕北道情等戏曲、曲艺伴奏。
京胡清乾隆(1736-1796)末年,随皮黄腔的发展逐渐形成的拉弦乐器,是京剧、汉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琴筒竹制,蒙蛇皮琴杆置千斤,两黄杨木弦轴,张丝弦。
琴杆为五节紫竹制,五度定弦。
雷琴,拉弦乐器。
曾称大雷。
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天津艺人王殿玉(1899~1964)在坠胡基础上,加长琴杆、加大琴筒、改蒙蟒皮而成。
提琴,拉弦乐器。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dd7c74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b.png)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1. 引言1.1 介绍《纳西》二胡曲《纳西》是一首传统的二胡曲目,曲调优美动人,情感丰富。
这首曲子源自中国西南地区的纳西族民间音乐,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色彩。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通过二胡的特殊演奏技巧,将曲子深情地表达出来。
《纳西》二胡曲的演奏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音乐理解能力。
演奏者需要准确把握曲调的情感走向,将其通过二胡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完美地呈现出来。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旋律起伏跌宕,需要演奏者具备对音乐节奏的敏感和准确掌握。
在演奏《纳西》二胡曲时,演奏者需要通过准确的手指位置和灵活的手腕运动来实现音符的准确演奏。
还要掌握快速移动的技巧,迅速准确地切换音符,使整首曲子流畅自然。
通过细腻的表现和情感的抒发,演奏者可以将曲子演绎得更加生动动人。
《纳西》二胡曲是一首需要细心演绎和掌握技巧的曲目,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提高,演奏者可以更好地表现出这首曲子的美妙与动人。
希望更多的二胡演奏者可以尽情地演绎这首美妙的曲子,感受其中蕴藏的情感与魅力。
1.2 演奏这首曲子的重要性演奏《纳西》这首二胡曲对于学习二胡的人来说具有很高的重要性。
这首曲子是一首经典的二胡曲目,在二胡演奏界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演奏这首曲子,可以展示自己的技术水平和音乐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演奏《纳西》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演奏技巧,比如正确的手指位置、快速移动的技巧、音乐节奏等,对于提高演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演奏《纳西》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曲子的情感,提高音乐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演奏《纳西》这首二胡曲对于学习二胡的人来说是一次很好的训练和挑战,可以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2. 正文2.1 正确的手指位置演奏二胡曲《纳西》时,正确的手指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二胡是一种弓弦乐器,手指的位置会直接影响到音准和演奏的流畅性。
以下是一些关于正确手指位置的技巧:1. 左手指位:在演奏《纳西》这首曲子时,左手应该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10ecbc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3.png)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1. 引言1.1 介绍二胡曲《纳西》《纳西》是一首融合了浓厚少数民族风情的二胡曲,充满着神秘和动听的旋律。
这首曲子源自中国西南地区的纳西族音乐,表现了纳西族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
通过二胡演奏这首曲子,可以体会到这种独特的民族音乐特色,领略纳西族的艺术魅力。
《纳西》这首曲子舒缓悠扬,表现了纳西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演奏时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将心情融入到音乐之中,让听众可以感受到曲子所传达的深刻情感。
这首曲子在乐曲结构和编曲上也有独特之处,需要演奏者精心掌握才能演奏得好。
通过学习和演奏二胡曲《纳西》,不仅可以增进对纳西族音乐的了解,还可以提高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练习,探索更多的表现手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演奏技巧,让这首曲子更加动听动人。
【2000字】1.2 演奏该曲的重要性演奏二胡曲《纳西》具有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音乐性和艺术性方面。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既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又融入了现代的演奏技巧,展现出了二胡乐器的独特魅力和表现力。
演奏《纳西》可以让演奏者领略到传统和现代音乐的结合之美,提高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能力。
演奏二胡曲《纳西》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这首曲子取材自云南纳西族民间音乐元素,展现了浓厚的民族风情和特色,让广大观众能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和精髓。
通过演奏该曲,演奏者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演奏二胡曲《纳西》不仅可以提升演奏者的音乐水平和表现能力,还可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演奏该曲在二胡演奏技巧的学习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2. 正文2.1 掌握二胡的基本演奏技巧掌握二胡的基本演奏技巧是演奏二胡曲《纳西》的基础,也是提高演奏水平的关键。
要正确握持二胡,保持手指灵活,手腕自如。
要控制好弓的力度和角度,保持稳定的弓法。
要注意调整琴弦的音准,保持音色的清晰和准确。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a9bbc59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a.png)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
《纳西》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取材于纳西族音乐,曲调优美,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
民族特色。
其演奏技巧需要运用到一定的技巧和表现力,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
析:
一、弓法技巧
在《纳西》的演奏中,弓法技巧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第一个技巧便是弓法的均匀性。
演奏者需要用均匀一致的弓力控制弓按摩琴弦,使得每个音符的节奏匀称、清晰,且音高
准确; 第二个技巧是弓的位置掌握。
演奏者需根据乐曲的情感表达,合理地选择弓的位置,以达到正确的音色效果; 第三个技巧是弓的速度及力度掌握。
演奏者需要根据各段乐曲的
不同情感表达,合适地调整弓的速度和力度,通过合适的弓速和力度突出乐曲的表现力和
情感变化。
二、音色处理技巧
演奏者需要根据曲子的情感涵义,进行合理的音色处理。
在曲子开始的地方,需要用
柔和的音色表现出唯美的意境,给听众带来一种温馨的感觉; 在曲子中段,需加强音色的
明亮度以及强烈的节奏感,以突出曲子的热情和激情。
在曲子结尾处,则需要柔和温婉,
让曲子以柔美的方式结束,并在音乐上把听众留在美妙的心情中。
三、技巧转化
除了把掌握好前述的演奏技巧之外,演奏者还需要进行技巧的转化。
例如,将不同的
颤音、滑音、弯音和颤弓等技巧灵活地运用到曲子中,增加曲子的别致和变化。
演奏者需
要在灵活的运用技巧和弓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在乐曲中变换音响,传递出丰富的情感与
内涵。
综上所述,演奏《纳西》需要掌握好基本的技法,同时要灵活运用这些技法,并在演
奏中注重音色处理与情感诠释,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演奏效果。
纳西族民间乐器——波珀
![纳西族民间乐器——波珀](https://img.taocdn.com/s3/m/5b2771e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43.png)
作者: 和新民
出版物刊名: 民族艺术
页码: 165-165页
主题词: 纳西族;民族乐器演奏;白沙细乐;滇西北;十二平均律;民间器乐;乐曲演奏;西方国家;
控制运用;古乐
摘要: <正> 地处滇西北的纳西族民间,至今流行着两部大型古典乐曲《丽江古乐》和《白沙细乐》,被西方国家的听众称之为“仙音”。
演奏纳西古乐的乐器共计二十四件,其中波珀在整个乐曲演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纳西族民间的代表性乐器。
相传,这件乐器是一位纳西族牧童在无意中发明的。
从纳西族民间器乐曲的起源看,波珀的诞生起码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传统的波珀由鸡竹制作而成,形似竖笛,长约六寸,如手指般粗细,上有六个发音孔,用芦苇杆削成的哨片插于一端,可以自如的演奏十二平均律的任何一个音,音的高低主要靠气息的控制运用。
音域十。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504a52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7.png)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摘要】二胡曲《纳西》是一首充满浓厚民族风情的曲目,演奏这首曲目需要掌握正确的手指位置和姿势,以保证音准和表现力。
在演奏过程中,控制弓弦的力度和速度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帮助演奏者表达曲中的情感。
演奏者还需注意节奏和音准的把握,以确保演奏的准确性。
在演奏《纳西》时,情感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演奏者要通过细腻的表现技巧来打动观众。
演奏《纳西》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巧,需要持续的练习和探索。
展望未来,二胡演奏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不断创新,结合现代音乐元素,为二胡音乐注入新的活力。
演奏《纳西》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这份美妙的乐趣。
【关键词】二胡曲《纳西》、演奏技巧、手指位置、弓弦力度、表达情感、节奏、音准、情感表达、练习、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二胡曲《纳西》的背景二胡曲《纳西》是一首广为人知的传统曲目,源自中国西南地区的纳西族文化。
纳西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音乐文化深厚而独特,二胡曲《纳西》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曲目以其悠扬的旋律和独特的情感表达而广受欢迎。
其音乐特点包括旋律多变、情感细腻、表现力丰富等。
演奏这首曲目需要音乐家具备扎实的技法基础和丰富的表现力,才能将曲目完整地呈现出来。
《纳西》这首曲目将纳西族的文化特色融入通过音乐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
演奏这首曲目不仅要注重技巧的运用,更需要理解和领会曲目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做到情感传达、意境表现。
二胡演奏家们通过演奏《纳西》,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演奏技巧,更传递了纳西族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1.2 强调演奏技巧在演奏中的重要性在演奏二胡曲《纳西》时,技巧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演奏技巧是演奏过程中的灵魂和基础,它直接影响着演奏的质量和效果。
正确的手指位置和姿势可以保证音准的准确性和音色的纯正;控制弓弦的力度和速度可以使得音乐表现更加丰富和动感;表达动情的演奏技巧可以让听众更好地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和故事;注意节奏和音准的把握可以使演奏更加准确和清晰;注重情感表达可以让演奏更加动人和感染力强。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15c210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9.png)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纳西》是一首以二胡为独奏乐器的曲子,创作于1963年,由著名音乐家刘天华所作。
这首曲子运用了纳西族的民歌元素,将其融入到了二胡的演奏中,展现了二胡的独特魅力。
在演奏《纳西》这首曲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
首先是对发音的把握。
二胡的演奏主要以拉弦和按弦两种技巧为主,要演奏好《纳西》,必须要对这两种技巧的发音有所把握。
拉弦时,要用腕部的力量控制力度和发音的稳定性,使音色圆润而不刺耳。
按弦时,要用借指并轻轻按弦,准确发音,避免错音和杂音。
其次是对旋律的把握。
《纳西》的旋律优美悠扬,节奏感强烈,因此在演奏时要注重对旋律的把握和表达。
要注意分清主旋律和伴奏,使之互相呼应,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同时要注意旋律的起伏和高低音的切换,给予恰当的力度和发音,使旋律更加生动有力。
另外是对节拍的掌握。
《纳西》是一首有节奏感的曲子,因此在演奏时要注意对节拍的掌握和稳定。
可以通过轻微摆动身体、跟随节拍拍脚等方式来帮助掌握节拍。
同时还要注重对拍子的划分,使每个音符都能准确落在拍子上,保持整个曲子的节奏感。
还要注意对情感的表达。
《纳西》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曲子,演奏时要根据曲子的意境和情感来决定演奏的力度和速度。
在某些悲伤的部分可以适当加重力度和放慢速度来表达悲伤的情感;在某些欢快的部分可以加速奏弄,表达快乐和活泼的感觉。
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奏法和技巧来表达曲子的情感,使音乐更加生动有力。
注意对细节的处理。
在演奏《纳西》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比如音符的衔接、滑音的处理、颤音的发声等,这些细节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曲子的演奏效果。
要通过反复练习和琢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处理方法,使每一个细节都能完美呈现。
演奏《纳西》这首曲子需要对发音、旋律、节拍、情感和细节等方面进行注意和把握,运用正确的演奏技巧和手法来表达曲子的独特魅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钻研,才能将这首曲子演奏的更加出色。
纳西古乐的简介
![纳西古乐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efa595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b.png)
纳西古乐的简介
纳西古乐是中国云南省少数民族纳西族的传统音乐。
它源自纳西族的生活和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纳西古乐虽然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仍然保持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纳西古乐的演奏器乐主要有“大锣”、“小锣”、“花板”、“芦笙”、“笛子”等。
其中,“芦笙”是纳西古乐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它是由竹制的管子和一个独特的簧片组成的。
演奏时,演奏者用口吹气,通过簧片的振动发出声音。
芦笙音色浑厚、宏亮,是纳西古乐的灵魂和核心。
在纳西古乐中,歌曲和器乐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化。
有些歌曲是由一位演唱者独唱,有些是由一组演唱者合唱。
器乐演奏则通常是由多个乐手协作完成。
纳西古乐的曲调优美、旋律流畅,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纳西古乐在纳西族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纳西族人民的文化遗产,也是纳西族的一种精神文化表达方式。
纳西古乐的传承和发展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1 -。
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https://img.taocdn.com/s3/m/c32e0559aa00b52acec7ca85.png)
纳西古乐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目前保留下来的只有来源于洞经音乐的那部分。
传闻原有汉族经文配唱,传到纳西族民间后,逐渐变为单纯的乐曲。
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五十多个小调。
经常演奏的有:"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山坡羊","万年欢","吉祥","八卦","步步骄","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浪淘沙","十供养"等二十多个小调。
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
纳西古乐在丽江市纳西族的音乐文化中,有一种驰名中外的纳西古乐。
据考证,这种古乐起源于公元14世纪,它是云南省最为古老的音乐,也是中国或世界最古老的音乐之一。
纳西古乐是纳西族人民在接受以儒道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影响下而创建的艺术结晶。
纳西古乐由《白沙细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组成(皇经音乐现已失传),融入了道教法事音乐,儒教典礼音乐,甚至唐宋元的词、曲牌音乐,形成了它独特的灵韵,被誉为“音乐化石”。
纳西古乐最具欣赏性的地方是其“稀世三宝”。
第一件宝贝是古老的曲子;其次就是古老的乐器,乐师们手上所持乐器,皆有上百年历史;再有就是古老的艺人。
如有些乐器在演奏时加进了大跳跃的装饰音,和音程很大的滑音和颤音,冲淡了汉族原有的清秀, 典雅的丝竹乐风,变为粗犷有力,富有浓厚民族色彩的乐曲了.纳西“鬼才”宣科在演奏编辑本段历史沿革纳西古乐的魅力源远流长,是因为,纳西古乐是唐明皇等皇室贵族创作的宫廷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之一。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8501fe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b.png)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
《纳西》是一首优美悠扬的二胡曲目,是闽南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该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南方民族音乐的特色,演奏起来旋律清晰流畅,音色温情婉转。
以下将从曲目特点、演奏技巧两方面进行浅谈。
一、曲目特点
《纳西》曲调优美,运用了丰富的民族音乐元素,如跌宕起伏的曲调、重音和连音的应用、滑弦、挑弦、旋律中的颤音和滑音等等。
这些元素使得该曲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力和鲜明的地区特色。
此外,在处理右手运弦的时候,常常会采用交叉拉弓的技巧,使得曲目更显灵活多变。
二、演奏技巧
1. 左手指法:《纳西》的左手腕力度较强,对于左手的指法还要求灵活敏捷,尤其在处理滑音和颤音的时候,需要细致的调整左手指尖的力度与速度,才能在演奏中达到较好的效果。
2. 右手技巧:右手引弦力度与弓力度的协调,将会决定演奏时曲目的准确和音色的优美。
在演奏滑弦和颤音时,需要使用适当的力度和速度,同时合理进行弓上的扫弦和掠弦,增强曲目节奏感和表现力。
3. 态度和气息:《纳西》曲目以灵活流畅、细腻动人的音乐形象为主,因此演奏时表示出多种情感的态度和气息变化是很重要的。
表现出不同的"意境",可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4. 演奏调子与速度的统一:演奏二胡曲目时,一定要注意调子与速度的统一。
要让左手的拇指控制好音调的准确性,并且在演奏高音及快速装饰部分时,要格外注意速度的把控和调和。
总的来说,《纳西》是一首难度适中的二胡曲目,虽然简单却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演奏起来不仅可以提升演奏者的技巧,而且更能传达出曲目的深情和感染力,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曲目。
中国胡琴族乐器的系统类型与原生型特征
![中国胡琴族乐器的系统类型与原生型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52c900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8.png)
中国胡琴族乐器的系统类型与原生型特征王欣【摘要】Combined with brief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struments, Chinese huqin family instrum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ir respective shape of holding, placing, and playing the instruments. Meanwhile, through meticulous combing for the Chinese Huqin family instruments, the writer summarizes and extracts two types of Chinese Huqin instrument of family - membrane surface vibration system and plate surface vibration system.%结合不同种类乐器的简要特征,将中国胡琴族乐器划分为板箱型、颈箱型和颈杆型,并介绍其各自相应的持琴、置放、演奏形态。
同时,通过对中国胡琴族乐器的细致梳理,总结并提炼出中国胡琴族乐器的两种类型——膜面振动系统和板面振动系统。
【期刊名称】《演艺科技》【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6页(P44-49)【关键词】胡琴族;系统特征;原生型特征;膜面振动;板面振动【作者】王欣【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中国戏曲学院,北京 100073【正文语种】中文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先生对二胡的历史及其演变曾有论述:“到了清代,除了原有二弦的胡琴或二胡之外,又出现了四弦的四胡,专用于伴奏京剧的京胡。
少数民族地区也出现了不少拉弦乐器,如广西壮族的马骨胡等。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da191e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e.png)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纳西》是一首以云南民歌为基础创作的二胡曲,由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陈硕和作曲家李芳命名。
这首曲子曲调优美,旋律婉转动听,极具地方特色。
下面我将对《纳西》的演奏技巧进行浅谈。
首先是曲调的把握。
《纳西》是一首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曲子,二胡演奏家在演奏的时候需要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准确地表达出这种特色。
在演奏过程中,注意把控好总体节奏,做到曲调优美、旋律流畅,音乐句式清晰明朗。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乐章之间的过渡不可过渡生硬,需要注意技巧的转换和音高的转换,使音乐听起来更加和谐自然。
其次是弓法的掌握。
弓法是二胡演奏中的重要环节。
《纳西》曲子音符较多,需要进行较为快速的弓法,如单弓、交叉弓、上抻弓、下抻弓等。
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对于不同弓法的运用要有充分的掌握,同时要注意弓的力度和速度的变化,使乐曲更显细腻、抒情。
特别是重复那段悠扬的旋律,需要更多的运用交叉弓,使得听众在听到此曲时,更容易产生共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再次是音色的变化。
在演奏二胡的过程中,演奏者要将曲子中的深情和柔美展现出来,善于运用各种技巧,使音色随着音乐紧密而变化。
在指法上,需要注意指力合度,音高准确。
利用不同的演奏技巧和弓法,表现音乐中的情感和思想,使乐曲更生动感人,同时,要保持音色的清晰度和丰富性。
最后是节奏的把握。
《纳西》曲子是一个主要是以打拍子为主的曲子,二胡演奏家需要在演奏过程中,准确把握曲子的韵律和情感,做到既要恰如其分地把握每一个节拍和强度,又要注意紧凑、流畅的音符和音调转换。
因此,需要掌握好指法,灵活控制每一个音符和拍子,让曲子更加生动。
总之,二胡曲《纳西》以它的独特的地方风情和音乐性,成为了二胡演奏的一首经典之作。
演奏这首曲子需要对于节奏、弓法、指法、音色等方面都有非凡的技巧和经验。
只有通过多次反复训练,不断提高演奏水平才能够更好地演绎出这首曲子的魅力,打动听众之心。
纳西古乐的内容
![纳西古乐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80cbb6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0.png)
纳西古乐的内容1.白沙细乐白沙细乐是丽江纳西族的一种民族传统音乐,是纳西族先民在约700多年前创制的《崩石细哩》的汉译名称,一般在祭祖节等活动当中用的比较多,其具有一定的风俗性。
有关白沙细乐的来历尚有争议,广为流传的版本是曾经在丽江的士学阶层流传的一个名为《龙树女》的传说。
相传在明代的时候,普米王和木天王之间爆发了战争,双方商量用“和亲”的方式来解决争端。
而木天王的真实目的却是为了拖延时间以求赢得战争的胜利,于是在和亲后不久便召回了龙女公主,让她杀掉普米王的儿子。
然而木公主龙女和普米王子在结婚之后相爱了,龙女公主不愿按照父亲的旨意杀害自己的爱人,遭到了木天王的软禁,龙女无奈只能写了一封密信请普米王子的爱犬回家通知丈夫带兵前去营救她。
不料在普米王子出兵救龙女的路上,出兵的消息被云雀泄漏,王子惨遭埋伏,全军覆没,公主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日日以泪洗面,最终抑郁而亡。
公主死前居住的玉龙亭里慢慢的长出了一棵树,后人称其为龙女树。
后来,丽江的民间艺人为了纪念这场战争集体创作了《崩石细哩》来祭奠王子和龙女以及双方战士的亡灵。
崩思细哩现在有八个乐章,但在最初的时候其包含的乐章有十个以上,目前这八个乐章是:(1)“笃”,它包含的感情非常丰富。
在这个乐章当中是整部乐曲包含感情最多的一部分,在序曲的整个结构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段乐曲整体比较活跃,旋律优美,而且非常具有吸引力。
(2)“一封书”,这个乐章在整部序曲当中的结构是非常完整的,而且也非常有艺术价值,结构合理,乐曲相对来说是比较长的,在这个乐章当中一般是通过组合,以及波动较大的旋律来表达感情的,这节乐章所要表现的感情是比较凄凉的。
(3)“三思渠”,它是一条河流的名称,该河流位于丽江市。
这一段曲调非常适合人们歌唱,主要是想歌颂纳西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4)“美丽的白云”,这一乐章把民族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从结构来看,非常的完整,旋律和曲调都非常动听,一般用于超度亡灵。
从纳西族民间音乐看民族民间音乐的雅与俗
![从纳西族民间音乐看民族民间音乐的雅与俗](https://img.taocdn.com/s3/m/2345063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8.png)
从纳西族民间音乐看民族民间音乐的雅与俗纳西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支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部分地区。
作为中国的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音乐艺术。
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纳西族民间音乐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其雅与俗有着独特的魅力。
纳西族的民间音乐可以分为雅乐和俗乐两种类型。
雅乐主要是指纳西族传统宫廷音乐,而俗乐则是指纳西族传统的民间音乐。
雅与俗两种音乐形式在纳西族社会中的地位和功能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代表了纳西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传统。
雅乐作为纳西族音乐的一种最高形式,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这种音乐形式多用于宫廷的庆典和祭祀仪式中,通常由一支乐队演奏。
纳西族的雅乐器乐种类丰富多样,如箫、笛、管、铙等等。
这些乐器在演奏中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使整个音乐更加庄重、优雅。
雅乐注重对乐曲的创作和演奏技巧的培养,乐曲通常由乐谱记载,演奏时需要严格遵循乐谱的指示。
乐曲内容多为纳西族的历史、神话和传说等,通过音乐的表达方式来传递纳西族人民的情感和思想。
雅乐的演奏技巧也十分复杂,需要乐手们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
乐手们在演奏时需要准确地掌握节奏与音调,展现出音乐的艺术魅力。
与雅乐相比,纳西族的俗乐则更加朴实和亲民。
这种音乐形式通常用于纳西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如节日庆典、婚礼、葬礼和农耕等,反映了纳西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俗乐的乐器种类也包括了很多传统民间乐器,如锣、鼓、古琴等。
俗乐的曲调通常较为简单和朗朗上口,容易让人们产生共鸣,能够带给人们欢乐和舒适的感受。
纳西族的俗乐注重的是音乐的一种感性和即兴性,乐手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即兴演奏和创作。
在俗乐的演奏过程中,乐手们可以根据场合和氛围的变化,随意演奏,带动人们的情绪和节奏感。
因此,俗乐在纳西族社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雅与俗的结合使纳西族的民间音乐更加富有特色和魅力。
雅乐代表了纳西族文化的高雅和庄重,反映了纳西族人民的历史传统和精神追求。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bfe376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d.png)
浅谈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
二胡曲《纳西》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经典曲目之一。
该曲以纳西族音乐为基础,融合
了二胡表现技巧,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演奏技巧。
以下将从调弓、颤音、滑音、断音、弓法、音色掌握等角度对该曲的演奏技巧进行浅析。
调弓方面,该曲以慢板(3/4拍)为主,有部分演奏者会选择调高一度。
演奏时需要注意清晰明朗的调弓,旋律需要跳跃的部分要轻柔飘逸,平稳的部分要连贯顺畅。
同时需要
注意转调的部分,处理自然顺畅,切勿拉扯。
颤音方面,该曲中对颤音的运用比较多,尤其在高潮部分会出现较多的颤音技巧。
颤
音需要有稳定且明亮的音质,颤音的速度和节奏要掌握好,不要过快或过慢,要贴近旋律
的节奏感。
滑音方面,该曲中常出现跨弦滑音和分弓滑音。
跨弦滑音需要技巧熟练,准确定位,
保持音色的平稳和鲜明。
分弓滑音需要在滑音过程中保持音色的一致性,不要出现断音或
者杂音。
断音方面,该曲中常出现在高潮部分进行一些断音处理,需要在音乐的节奏感和情感
上准确掌握,不要过多或者过少,保持一定的分寸。
弓法方面,该曲中深受二胡表现技巧的影响。
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弓法,如大腕、顶弓、抹弓、弓颤等手法,使旋律更加生动、细腻。
音色掌握方面,该曲需要更多的情感表现。
演奏者需要根据曲目的不同节奏和情感,
通过运用二胡的发音时长和发音方式,使每个音符都能散发出独特的情感色彩。
总之,二胡曲《纳西》的演奏技巧需要演奏者有对二胡的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通过
对练习技巧、熟悉曲目以及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才能完美演绎。
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https://img.taocdn.com/s3/m/56ac7b3065ce050877321359.png)
纳西古乐有三个特点:
曲目古老;
乐器古老;
演奏的人老:
大部分都是七八十岁
的老年人
用于演奏纳西古乐的古乐器有:
苏古笃、曲项琵琶、双簧 竹管乐器波伯(芦管), 还有竹笛、大提胡、中胡、 小叫胡、三弦、五音云锣、 中锣、小镲、铙、大钹、 锣、板鼓、提手、木鱼、 磬等等。
• 演奏纳西古乐所用的乐器可谓奇特。演奏 时居中的“善长”所拉之“人面竹胡琴” 为中国古代奚琴之变种,声音清脆;纳西 族乐器“波伯”,实为中国唐代乐器箴蔌 “曲项琵琶”则是唐代型制之正宗;速古 架,波斯“诗琴”之一种,由古埃及的弦 乐器演变而来,经南丝绸之路传人云南, 这种乐器乃国内之仅见。
• 逢年过节或晚间闲暇,大研镇一些居 民宅院,不时飘出阵阵优雅动听的乐 曲。奏乐者大多是本地上了年纪的民 间乐师和青年爱好者,他们依约抱琴 到某家聚会。主人则依礼在庭院、厅 堂摆桌设案,焚香备茗。于是,在和 谐欢乐的气氛中,乐友们吹拉弹拨, 演奏纳西族民间乐曲。
• 悠雅的音乐正好合拍 于纳西人自得其乐的 人生观;舒缓的节奏 体现了纳西人超然自 在的意趣。可以说, 纳西古乐是艺术化了 的纳西人的生活;而 纳西人的生活则是古 乐赖以生存,并不断 补充艺术营养的土壤。
• 纳西古乐有着一套严格的传承方 式,他们遵循以师带徒或父带子 的方式,使古乐代代相传,并用 工尺谱为媒介以口传心授的方法 传教。师傅口唱工尺谱,一曲曲 一句句地教,徒弟一曲曲、一句 句地背。边背工尺谱边学习演奏 一件乐器,然后逐渐实践,边学 边奏,直至逐曲熟练。正是由于 这种严格的传承方式,纳西古乐 才得以流存至今。
• 纳西古乐由《白沙细 乐》、《洞经音乐》 和皇经音乐组成(皇 经音乐现已失传)。 纳西古乐融入了道教 法事音乐,儒教典礼 音乐,甚至唐、宋、 元朝的词、曲牌音乐, 形成了它独特的灵韵, 被誉为“音乐化石”。
纳西族民族乐器
![纳西族民族乐器](https://img.taocdn.com/s3/m/e23bb778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7.png)
纳西族民族乐器
纳西族民族乐器——筚篥
2009-10-19 23:03:53 作者:56china 来源:浏览次数:565 网友评论 0 条
即觱篥。
也称管,古代管乐器之一种,多用于军中。
流行于我国北方。
即觱篥。
也称管,古代管乐器之一种,多用于军中。
流行于我国北方。
它的管身是木制的,上面开有八孔(前七后一)。
管口插一苇制的哨子而发音。
管也分大、中、小三种,以及双管和加键管。
大的管约33厘米长,中的24.5厘米长,小的18厘米长。
大管比小管低四度,音色高亢,在北方管乐中常常用于领奏。
近年来管的制造及演奏技术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经过改革的管,音域扩展为两个八度又六个音,而加键管还能演奏十二半音,在合奏和独奏中发挥了更大的效能。
目前在乐队中常使用的有中音管、低音管和加键管。
所谓双管也就是两支管并排扎结在一起演奏,口含两个簧哨,双手同时按两管的音孔,而发出双音,用于民族乐队合奏与独奏。
管子的音色响亮、清脆、个性强,音量大,模仿和表现力很强。
这种乐器用途广,多用于地方戏曲、民间管乐合奏、寺院音乐等。
纳西族“白沙细乐”主要有啥民族风格
![纳西族“白沙细乐”主要有啥民族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f68788b4ec3a87c24028c4b9.png)
纳西族“白沙细乐”主要有啥民族风格>白沙细乐的乐队由纳西族乐器组合而成,从中也体现出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现象。
乐器按照演奏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3个乐器组:一为吹管乐器,有竖笛、横笛、波伯。
其中横笛是主奏乐器,而波伯则是纳西族特有的竹制乐器。
二为弹拨乐器,主要有筝、琵琶、苏古笃等。
现在,筝几乎不再使用。
苏古笃又叫“胡拨”,形似“火不思”。
三为拉弦乐器,只有二簧一种,其形制类似汉族胡琴。
白沙细乐的乐队编制并不固定,根据运用场合和主人的贫富状况,可从3~4人直至10多人不等。
其最常见的两种编制是8人组和4人组。
在演奏中,乐队的排列有一定之规:乐队必须位于灵台右侧、布幕之后。
演奏者则按年龄的大小依次排列,年长在前,年幼在后。
音乐风格白沙细乐的音乐忧伤哀怨,悱恻缠绵,主要由《笃》、《一封书》、《三思吉》、《阿丽哩格吉拍》、《美命吾》、《跺磋》、《抗磋》、《幕布》等八个乐章组成。
白沙细乐的曲调大多为羽调式,包括五声性的七声音阶、六声音阶,个别部分运用五声音阶,如《三思吉》。
白沙细乐中也有节奏缓慢,风格柔婉,旋律清越流丽的曲调。
如著名的《一封书》即是。
在元曲和汉族其他民间音乐中亦有《一封书》的同名曲牌,白沙细乐中的《一封书》极有可能是元人遗音。
从音乐形态上看,它那轻柔婉丽的曲趣与昆曲中的南曲一脉相承;另一方面,曲调中频繁出现的re-do-la和la-sol-mi等旋法特征,又隐约透漏出几分北方草原音乐的风格。
白沙细乐的曲式结构灵活多变,不拘一格。
它既可以将7个部分进行连续演奏成为一部完整的大型套曲;又可以将各部分单独运用,独立出现。
在音乐上,各部分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
这是因为《笃》、《一封书》这两首重要乐曲中的部分素材,经过多种发展变化后反复运用于各部分之中的缘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西族乐器简介纳西胡琴究竟是啥样的
>纳西胡琴,纳西族弓拉弦鸣乐器。
因饰龙头和琴筒较大,纳西族又称其为龙头胡琴和大胡。
形制较为古朴,音色柔和浑厚,用于“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
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外观与湖南花鼓戏的长筒式大筒相似,形制比较古朴。
琴筒木或竹制,呈圆筒形,木制者多使用一截圆形楸木挖空内芯而成;竹制者常用一段两端通透的毛竹筒。
筒长18厘米~25厘米、筒径10厘米~16厘米、壁厚0.8厘米~1厘米,筒前口蒙以羊皮或蟒皮为面,筒后端敞口。
琴杆木或竹制,全长70厘米左右,木制者多使用红椿木、核桃木等硬杂木制作,顶端雕刻龙头为饰(图);竹制者常用人面竹制成,琴头平顶无饰。
琴杆上端设有二轴,弦轴又称“耳子”,多用黄杨木或硬木制,呈圆锥形,轴长12厘米~15厘米,轴柄刻有条纹。
弦轴的设置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左右各一,琴头下方开有弦槽(木制)或近弦轴处开有长形小孔,两弦从中穿出( 竹制),弦槽或弦孔下端设有骨制或竹制山口(弦枕)支弦;另一种是弦轴设于琴杆一侧,下方设有千斤,不论哪种形式,弦轴的设置均与琴筒呈直角。
琴杆下端装入琴筒并外露系弦,皮面中央偏上置木制空心琴马,张两条丝弦或钢丝弦,细竹拴马尾为琴弓。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支纳西胡琴。
琴筒毛竹制,筒长18.6厘米、直径10.5厘米,筒前口蒙以蟒皮为面,后端敞口。
琴头、琴杆用一整块硬杂木制作,全长67厘米,顶端雕刻龙头,精美别致、栩栩如生。
下开弦槽,两侧设有两个弦轴。
弦轴硬木制,圆锥形,轴长12厘米,轴柄刻有直条
瓣纹。
琴杆呈半圆形柱状体,前平后圆,上端设有山口,下端装入琴筒中并外露为尾柱系弦。
皮面置松节木制空心琴马,马长1.5厘米、宽0.6厘米、高0.6厘米。
张两条丝弦,使用老弦和二弦。
琴弓用细竹拴以白色马尾而成,弓长71厘米。
此琴制作于1984年,工艺较为精细,通体除琴头施以金漆彩绘外,琴筒、琴杆、弦轴和弓杆均髹以黑色油漆,外观沉稳而庄重。
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演奏时,采用坐姿。
将琴筒置于左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夹于两弦间粘松香拉奏。
按五度关系定弦为a、e1,音域a—f2。
音色柔和浑厚。
常用的演奏技法有打音、滑音和揉音等。
可用于独奏或合奏,是纳西族重要的中音拉弦乐器,主要用于演奏纳西族传统的“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洞经音乐)”。
较著名的乐曲有:《步步佳》、《十供养》、《水龙吟》、《到春来》、《一江风》和《山坡羊》等。
著名的演奏家有李稚白、木柱、李子林、和秀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