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__戏剧鉴赏
威尼斯商人赏析
![威尼斯商人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6b0b26de80d4d8d15a4f5a.png)
13 威尼斯商人(节选)“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说的就是戏剧。
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
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雕塑等展示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
今天,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戏剧的机会,首先让我们走进在世界话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领略戏剧的艺术魅力。
1.了解剧本知识,培养学生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兴趣。
2.鉴赏波澜起伏的戏剧情节,把握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3.认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夏洛克、鲍西娅的性格特征。
4.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和丰富生动的特点,了解夸张、对比等戏剧技巧。
5.了解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学习安东尼奥友情至上、鲍西娅见义勇为的精神。
第一课时了解剧情看冲突一、新课导入走近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善良与阴险的较量。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威尼斯的法庭,去目睹这一扣人心弦的法庭审判。
(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默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恻.(cè) 豁.(huò) 癖.(pǐ) 凛.(lǐn)腌臜..(ā zā) 稽.(jī) 庖.(páo)霖.(lín)2.解释课文中中点词语的意思。
钧裁:恭请作出决定。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怨毒:仇恨。
怨,怨恨;毒,痛恨。
恻隐: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
心如铁石:心像铁石一样坚硬。
比喻心肠硬。
万恶不赦:形容罪大恶极,不可宽恕。
遍稽群籍:指翻阅查找很多书籍。
折衷是非:判定谁是谁非。
折衷,指对争执不决的双方进行判断、裁决。
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在三门峡)一样。
3.戏剧简介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文学(剧本)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名人对《威尼斯商人》的评价
![名人对《威尼斯商人》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009de1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c.png)
名人对《威尼斯商人》的评价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一部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这部戏剧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富有哲理的对话而闻名,吸引了无数名人对其进行深入的评价和解读。
首先, 洛杉矶著名学者艾伦·鲍尔表示,《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具含金量的作品之一。
在他看来,这部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深刻,情节跌宕起伏,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欲望的无穷。
他认为,通过这部作品,莎士比亚探讨了信任、财富、爱情等世间情感的冲突与纠葛,使读者通过角色的言行举止反思自己的行为与处事之道。
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对《威尼斯商人》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认为,这部戏剧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智慧和洞察力,展现了莎士比亚在人性描写方面的高超技巧。
布鲁姆认为,《威尼斯商人》中的主要人物如夏洛克、安东尼奥以及波西亚都是具有独特性格的复杂角色,他们的生动形象与深刻的对话使得这部戏剧成为了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一颗明珠。
此外, 中国文学评论家钱理群也对《威尼斯商人》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评价。
他认为,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戏剧,更是一部道德哲学的探讨。
通过夏洛克和波西亚之间的爱情纠葛,安东尼奥对押解人质的忠诚以及夏洛克与波西亚之间的商业交易,莎士比亚探讨了正义与公平、友谊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引发人们对生活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各路名人对《威尼斯商人》的评价都是非常正面的,他们认为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人性洞察力。
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刻画,莎士比亚成功地传达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看法,引发了读者对于生活与人性的不同层面的思考。
《威尼斯商人》被称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一颗明珠,不仅为世界文学史增添了光彩,也为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第二篇示例:《威尼斯商人》是威廉·莎士比亚的一部戏剧作品,被誉为是戏剧史上的杰作之一,被广泛翻译和演出。
无数名人对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刻画的人物和情节具有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丰富性。
从《威尼斯商人》看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特色-精品文档
![从《威尼斯商人》看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特色-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310903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e.png)
从《威尼斯商人》看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特色-精品文档从《威尼斯商人》看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特色莎士比亚以绚丽多彩的喜剧为世界剧坛增添了全新的资源。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喜剧的典范。
这部喜剧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他喜剧的风格和技巧,本文就以这部喜剧为例,分析、比较莎士比亚的喜剧的艺术技巧。
一、主题:肯定友谊和爱情,谴责唯利是图《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在1596-1597年间创作的一部著名喜剧。
该剧主要写的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吝啬凶狠的高利贷者夏洛克的矛盾。
整部戏剧由三部分构成: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围绕“一磅肉”展开斗争,美丽善良的富家千金鲍西亚遵从父亲的意愿“三匣选亲”,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洛伦佐私奔。
作品通过这三个相互联系的冲突,歌颂了纯洁美好的伟大爱情,赞扬了安东尼奥、巴萨尼奥、鲍西亚等人的高尚友谊,谴责批判剥削者夏洛克的贪婪残酷,通过描写富有人文主义理想的人物,寄托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的希冀。
美丽富有的鲍西亚与穷困潦倒的巴萨尼奥一见钟情,然而鲍西亚不能违背父亲“三匣选亲”的意愿,尽管她深爱巴萨尼奥,但她却不得不听从父亲的愿望,嫁给选对匣子的人。
按照父亲的要求,鲍西亚准备了金、银、铅三个匣子,她必须嫁给选中有她肖像的匣子的人。
巴萨尼奥也参与其中,巴萨尼奥不像其他参与者被金钱诱惑,他选择不起眼的铅匣子,果然有情人心有灵犀,鲍西亚的肖像放在了铅匣子里,巴萨尼奥成功抱得美人归。
为了迎娶鲍西亚,巴萨尼奥向自己的好友安东尼奥借钱,然而安东尼奥的钱都投入到海上的商船上,对巴萨尼奥爱莫能助。
但安东尼奥是一个慷慨大方、为了成全朋友不惜献出自己全部力量的人,于是安东尼奥成为巴萨尼奥的担保人,向自私贪婪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借钱。
夏洛克与安东尼奥宿怨已久,安东尼奥的慷慨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生意,夏洛克的犹太人身份又不断遭受安东尼奥的侮辱,因此夏洛克对安东尼奥深恶痛绝,他要求三个月内返还这笔钱,如果逾期不还,就要割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作为惩罚。
威尼斯商人赏鉴
![威尼斯商人赏鉴](https://img.taocdn.com/s3/m/359bffdead51f01dc381f100.png)
《威尼斯商人》赏鉴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及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其代表作《威尼斯商人》充分体现了莎士比亚的喜剧天分和他在人文主义文学流派的不二地位,亦是一部永垂千古的文坛巨著。
《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了一个充斥着计谋智慧的喜剧故事,人物性格鲜明,血肉充实。
首先是女主人公鲍西娅——她无疑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
作为一名女性,她出身良好,极有学识,在得知他人为自己牺牲后懂得知恩图报,敢于采取冒险的方式曲线救国,对于寻常女性来说,这是不可企及的;但是鲍西娅的勇是有谋作为其支撑的。
她没有贸然的采取对夏洛克的报复行动,而是巧妙地运用了一种皆大欢喜的办法,同时又毫不留情的直击无耻商人夏洛克的嘴脸——这又恰恰体现了鲍西娅嫉恶如仇的可贵品质。
其次,戏剧中的大反派——夏洛克。
作为莎士比亚笔下的经典人物,他被誉为著名的“四大吝啬鬼”之一。
他心胸狭窄,心狠手辣,仅仅因为之前与安东尼奥有过节,便不惜用割肉的手法来泄私愤,令人发指;同时他又贪得无厌,吝啬小气,的确不负吝啬鬼的称谓。
这些令人难容的劣行最终使夏洛克落得了凄惨的下场:家财尽失,仆人投奔了自己的仇人,女儿携自己的财产与他人私奔,自己则成了威尼斯城最可悲的笑料。
但换个角度说,夏洛克本身作为犹太人也饱受了种族的蔑视与欺凌,可恨的同时又不免有可怜之处。
再说戏剧的场面。
戏剧中最震撼人心的高潮部分当属法庭上的对决。
对决从时间和形式上可划分为两部分,以鲍西娅的登场为分水岭。
前半部分,夏洛克老奸巨猾的以“维护威尼斯法律的公正”为由冠冕堂皇的要求履行合约,即从安东尼奥身上活生生割下一磅肉。
甚至,他直言不讳自己对于安东尼奥的宿怨以及对这磅肉的执着,足见其心狠手辣。
公爵、巴萨尼奥与葛莱西安诺轮番对其进行劝说和控诉,却因无法驳斥法律的效力而束手无策。
安东尼奥的死似乎无可避免。
而就在戏剧箭在弦上的高潮之处,智慧与正义的化身——鲍西娅适时登场了。
鲍西娅最初并没有表露身份,而是以看似“公正”与“冷漠”的态度获得了夏洛克的信任,助长了其杀死安东尼奥的气焰和决心,同时也将众人的急切之情推到了顶点。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https://img.taocdn.com/s3/m/9f5c3cc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0.png)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戏剧作品,其中《威尼斯商人》是他的经典之作。
这部剧以商人的命运为主线,融入了欺骗、婚姻、信任和复仇等多个情节,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
本文将从剧情、人物塑造和主题等方面来探讨《威尼斯商人》的魅力。
《威尼斯商人》的故事发生在16世纪的威尼斯。
大财主安东尼奥向好友巴萨尼奥借款,以帮助自己追求心仪的女子波提娜。
然而,巴萨尼奥心仪的女子是安东尼奥的债权人夏洛克的女儿波提娜。
波提娜要求巴萨尼奥先选择正确的箱子才能娶她。
另一方面,夏洛克的朋友葛拉泰诺追求的人则是朱丽叶。
剧中,夏洛克借给安东尼奥的一万杜卡特被海盗抢劫,安东尼奥无法偿还债务。
夏洛克无情地索要安东尼奥的肉体,安东尼奥陷入绝境。
《威尼斯商人》通过人物塑造了深刻的个性特点和人性弱点。
其中最具争议性的角色是夏洛克,他以犹太人的身份出现,并展现出了社会对待少数民族的偏见。
夏洛克在剧中以精明的形象出现,他以利益为主导,冷酷无情地对待他人。
同时,夏洛克也有着人性的一面,他在感情上受到波提娜的伤害,也体现出了作为父亲的关心和保护。
此外,莎士比亚还通过描写爱情、友谊和欺骗等主题,使得剧情更加丰富多样。
爱情是《威尼斯商人》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巴萨尼奥和波提娜的爱情是整个剧情的核心,他们的选择箱子的情节充满了浪漫和戏剧性。
同时,朱丽叶和葛拉泰诺之间的爱情也为剧情增添了一抹温馨。
友谊也是该剧的重要主题之一。
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巴萨尼奥而不惜一切,展现了真挚的友情。
欺骗也贯穿了整个剧情,角色们通过伪装和谎言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使得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在《威尼斯商人》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剧中使用了丰富的隐喻和比喻,让观众享受到了文字的美感。
莎士比亚的对白充满了诗意和智慧,他通过对话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洞察。
例如,在剧中安东尼奥说:“孩子时代的朋友就是我们的家人,我们总会为他们付出一切。
西方戏剧赏析论文——威尼斯商人
![西方戏剧赏析论文——威尼斯商人](https://img.taocdn.com/s3/m/5948a4125f0e7cd18425365a.png)
威尼斯商人戏剧赏析《威尼斯商人》又名《威尼斯的犹太人》是莎士比亚于1596-1597年写成的一部五幕喜剧,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创作以喜剧为主,也包括历史剧和诗歌。
作为莎士比亚初入文学殿堂的作品,这部喜剧中充满了青年人的乐观精神。
这部作品体现了莎士比亚喜剧的几个特点:第一,喜剧与讽刺结紧密相关,莎士比亚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罗马讽刺喜剧的传统:即嘲笑一切丑恶、庸俗的事物,抨击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
《威尼斯商人》一剧,剧中多次提及金钱的话题,其中包含着对金钱的揭露和批判。
此外剧中也对对金钱痴迷进行批判,对封建的陈规陋习也针砭入骨。
第二,喜剧和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相结合。
忠诚的爱情和友谊的主题是《威尼斯商人》赞美的中心。
但是这种爱情和友谊是建筑在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基础上的。
在莎上比亚的喜剧中,男女是以平等的身份出现的,并着重歌颂了女性的聪明才智与勇气。
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思想。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贫穷而出身高贵的威尼斯青年巴萨尼奥向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借贷以向美丽并富有的鲍西娅求婚。
但就在他即将成婚时,他收到了好友安东尼奥的一封告别信,得知为自己担保和签订借据的好友安东尼奥投资于海上贸易,而船只却不幸失事,无法偿还欠款,而痛恨安东尼奥的夏洛克落井下石企图根据借约从安东尼奥胸口夺走一磅肉,两人对簿公堂,机智勇敢的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利用她的聪明机智,惩罚了夏洛克,故事结尾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一部杰作,但它也是喜剧中的悲剧,剧中多次提到金钱这一古老而又永不过时、永不衰退的话题。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一部作品当它从作者的笔下来到读者的手中时,它便已经与作者脱离了关系,每一个读者都会在阅读之后都会有一本完全不同的《威尼斯商人》,沉浸于爱情者看得见那甜蜜的爱情,热衷友情的感动于无私的友情,喜欢幽默的会被一个个双关语逗乐,而有的人会看到那温暖背后的熊熊地火的涌动。
《威尼斯商人》赏析
![《威尼斯商人》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39e23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b.png)
《威尼斯商人》赏析《威尼斯商人》赏析 1这个寒假在家里读了《威尼斯商人》,让我感觉到友情的珍贵。
主人公安东尼奥和贵族青年巴萨尼奥之间的真挚友谊,面对生死的考验,他们的友谊更显得无私。
《威尼斯商人》和莎士比亚其他的剧本一样,表现了呀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对青春的向往。
我觉得这部剧情节曲折有趣,弥漫着非常浓厚的喜剧色彩,也体现了莎士比亚在生活中开朗乐观的性格。
剧中有一个既可恨又令人同情的角色。
他的名字叫夏洛克。
他是一个支付高息贷款的犹太人。
他唯利是图,贪婪成性,但他也是一个受歧视的犹太人。
我更喜欢那个鲍西娅。
他优雅高贵,温柔多情,智慧极高,敢于机智果断地投入行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女人不比男人差。
这本书写出了当时生活在威尼斯的商人那里的真实故事,人间的亲情和友情比什么都重要!《威尼斯商人》赏析 2《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喜剧作品。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是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他们对待金钱和人情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
安东尼奥是人们理想中的商人,是所谓的“商人王子”、慷慨仁厚、放债不取利息、珍重友谊、不惜为之牺牲生命。
而夏洛克爱钱如命、惟利是图、受到损害就要加以灭绝人性的报复。
对他贪婪的金钱欲和残忍的报复心,莎士比亚显然持否定的态度。
莎士比亚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安东尼奥这样的商人可以消除资产阶级的矛盾,建立被金钱摧毁的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而夏洛克这样的资本商人,看重利润,损人利己,是社会矛盾的根源,是美好生活的破坏者。
另一方面,莎士比亚同情夏洛克作为犹太人受到的歧视和羞辱。
这个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事物,很多事物虽然外表十分美丽,但实际上确是很丑陋的,很多富家公子外表金光灿烂,但实际上却是不学无术。
有一句话说的好“会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我们要学会分辨是非黑白,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
许多事情的表面现象往往是虚假的,仅仅是为了迷惑我们,我们要学会透过表面看本质。
所以,在爱情和友情面前,金钱也只剩淡如水的痕迹了。
英国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代表作之一《威尼斯商人》戏剧介绍赏析读书心得交流分享PPT模板 收藏
![英国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代表作之一《威尼斯商人》戏剧介绍赏析读书心得交流分享PPT模板 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5e1b331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10.png)
了一个奇妙的宏观世界。
The Merchant of Venice
莎 士 比 亚 经 典 戏 剧
感 谢 您 观 看
• 一只小小的蜡烛,它的光照耀得多么远!一件善事也正 像这支蜡烛一样,在这罪恶的世界上发出广大的光辉。
戏剧简介
01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是个宽厚为怀的富商, 与另外一位犹太人夏洛克的高利贷政策恰恰 相反。巴萨尼奥因要向鲍西娅求婚,而向他 告贷三千块金币,而安东尼奥身边已无余钱, 只有向夏洛克借三千块金币。
03 萨尼奥去求亲了,他的侍从葛莱西安诺喜欢 上了鲍西娅的侍女尼莉莎,两对新人匆匆同 时结了婚。原来,安东尼奥写了一封说明了 他的商船行踪不明,他立刻就要遭到的噩运, 所以,他希望见到巴萨尼奥的最后一面……
戏剧简介
因此,安东尼奥获救,并且,庭上宣布以谋害威尼斯市 民的罪名,没收其财产的二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则给 安东尼奥,而后者却把这笔意外的财产让给了夏洛克的 女婿罗伦佐。夏洛克见阴谋失败,也只好答应了,并遵 依判决,改信基督教。就这样,鲍西娅巧妙地挽救了安 东尼奥的生命。 同时,鲍西娅及尼丽莎戏弄了他们的丈夫。她们要求用戒指作为替安东尼奥辩护的报酬,然后回到了家中。等她 们的丈夫回来时,她们责备他们忽视了结婚戒指的意义,并咬定了一定是他们把它们送给了别的女人。一连发窘 的解释后,终于真相大白。每个人都有一个满意的结局,除了那个想害人反害己的夏洛克。
文学鉴赏
作品影响
《威尼斯商人》是莎早期喜剧创作向悲剧创作过渡的重要作品。
1
这部作品既有喜剧的欢乐色彩和气氛,又有悲剧的深刻思想和 内容,是悲喜剧的统一体。
在剧中,作者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构造了奇特
而又不同凡响的艺术结构,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封建社会与资
论《威尼斯商人》的艺术特色
![论《威尼斯商人》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58f15aa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6c.png)
论《威尼斯商人》的艺术特色
1、威尼斯商人的艺术特色: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是绚丽多彩和质朴自然的巧妙结合,既有浓郁的诗意又有如话般的流畅的特点。
词汇之丰富在世界古典作家中也是罕见的。
贴切而又新颖的比喻,是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又一大特色。
他那高度的创作才华和广阔的生活视野,取比自天上人间大海陆地,比喻新颖独特、喻义深邃。
2、《威尼斯商人》又名《威尼斯的犹太人》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
可能写于1596年至1598年,出版于1600年,首演于1598年。
而它也是最早在中国演出的莎剧(1913年)。
名人对《威尼斯商人》的评价
![名人对《威尼斯商人》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d90508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1.png)
名人对《威尼斯商人》的评价
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赞誉。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评价:
1.普希金对《威尼斯商人》的评价:普希金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评
价很高,认为它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
普希金批判了当时俄国社会中的商业伦理和道德观念,认为这些观念过于功利和冷漠,与《威尼斯商人》中的商业伦理和道德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2.托尔斯泰对《威尼斯商人》的评价: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对《威尼斯
商人》的评价非常矛盾。
他一方面认为莎士比亚的悲剧比喜剧更加出色,另一方面又批评《威尼斯商人》缺乏对夏洛克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
3.萧伯纳对《威尼斯商人》的评价:英国剧作家萧伯纳在1932年发表的《莎
士比亚的舞台生涯》一书中,对《威尼斯商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
他认为该剧是“一部浮夸、矫揉造作的悲剧”,同时又赞扬了莎士比亚的戏剧才华。
4.现代观众对《威尼斯商人》的评价:随着时代的变迁,观众对于《威尼斯
商人》的评价也逐渐发生变化。
现代观众更加注重剧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讽刺意味等方面的表现,同时也更加关注作品中蕴含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总之,《威尼斯商人》作为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喜剧,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和评价。
不同的人对该剧的评价也不尽相同,但都认为这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威尼斯商人赏析
![威尼斯商人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f39da469dc5022aaea0018.png)
问题二——你认为剧中的塑造的夏洛克是一个应受惩罚的恶人或是宗教与文化差异的牺牲品,还是二者兼有?摘要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由于其特殊的犹太身份,自然成为莎剧中最具阅读张力、最具文化争议的角色之一。
夏洛克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贪婪、吝音、奸诈、残忍的反面人物,这种结论似乎已“盖棺论定”。
本文从夏洛克的社会存在,经济地位、宗教信仰、民族地位等方面分析,得出夏洛克不只是一个反面人物,而是一个具有多重性的立体形象,他既令人憎恶,又叫人同情,还使人钦佩,既是一个应受惩罚的人也是宗教与文化差异的牺牲品。
关键词:反面人物,牺牲品,宗教,多重性毋庸置疑作为一个放债人,夏洛克有其贪婪、吝音、奸狡的一面,的确令人憎恶;但作为异教徒,他又是一个深受种族歧视和宗教压迫的牺牲品,也叫人同情。
特别是面对强大的以安东尼奥为首的基督徒阵营和公爵为首的法庭,他又表现出“威武不屈”和以理相争的骨气,更使人钦佩。
正如阿尼克斯特断言:“划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做法,是同莎士比亚格格不人的,对他来说,只有一种被他极为深刻而多方面地揭示出本质的人。
普希金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夏洛克形象具有多面性。
夏洛克不纯粹是一个“反面人物”,而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立体形象。
一作为放债人,夏洛克一上场就显示出他是一个老陈精道、锱铢必较的奸商形象。
夏洛克还有他自己的一套“积财”理论。
在安东尼奥斥责他不讲义气、重利盘剥时,他立即搬出《圣经·旧约》为自己辩护,说圣亚伯兰的后裔雅各也曾以羊取利,并说:“这是致富的妙法,上帝也祝福他,只要不是偷窃,积财就是积福。
”“守财就是进财”,正是坚守这一信条,他才赶走仆人,诅咒女儿。
仆人朗斯洛特说:“我替他做事,把身体都饿瘦了,您可以用你的每一条手指来摸出我的肋骨。
”他的女儿杰西卡也抱怨说:“我们这个家是一座地狱。
”结果,仆人另找主家,女儿卷逃私奔,他自己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女儿卷逃私奔后,他竟歇斯底里地诅咒她:“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那些珠宝都挂在她的耳朵上,我希望她就在我的脚下安葬,那些银钱都放在她的棺材里。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赏析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745ecc5022aaea998f0fd1.png)
2 鲜 明的人物形象
在这部戏剧 中, 夏洛克 的贪婪冷酷 、 鲍西亚的聪 明能干、 安
简练生动 , 富有喜剧效果。 东尼奥的慷慨助人、 巴萨尼奥的重情重义等人物性格都被作者 环相扣 , 总之 , 《 威尼斯商人》 是一部优 秀的文学 巨著 。 情节的 曲折 描绘得入木三分。下面就主要人物进行赏析 : 作为高利贷者, 夏洛克对金钱有着疯狂 的贪欲 , 他在剧 中 性和丰 富性完美结合: 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同时又具
危 险帮助 自己的朋友 巴萨尼奥。为了友谊 , 宁愿 从容就死 , 死 而无憾 。 但另一方面, 他面对尖锐 的斗争形势, 不善于斗争, 妥 协屈从 , 也表现出他软弱的一面 。 鲍西亚是剧 中重要的女性人物, 是作者极力歌颂的人文主
在这部戏谑恣肆、 妙趣横生、 生活气息浓郁的剧作里, 几条 物 。他慷慨仁义、 见义勇为 。由于借钱给别人不收利 息, 引起
路, 柳暗花 明又一村” 。跌宕起伏 的情节安排不仅能抓住读 者
兴趣 , 也能更加充分地彰显不同人物的多重性格 , 使剧情 更饱 满, 故事更有趣 。
就不会得到这样回音:
再见 , 劝你冷却这片心 !”
又如 , 夏洛克面对众人的谴责时, 不但毫无悔改之意 , 反而 冷 嘲热讽致使对方无言 以对 。他时而用丰富夸张的 比喻增强 语 言的表现力 , 时而用看似无懈 可击 的理 由进行逻辑推理 。 环
从另外一个方面看 , 由于犹太人和异教徒的身份, 他也受到歧
控诉是 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因此他又具有一定 的洞察力 。
性。 第二部分鲍西亚登场 , 她假扮律师 , 使矛盾有所缓解; 她欲 视和羞辱 , 这是值 得同情 的。同时, 他对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 是被作者赋予 了人文主义理想 的人 了高利贷者夏洛克的仇恨。 即便如此 , 他也甘愿 冒着被割 肉的
《威尼斯商人》解读
![《威尼斯商人》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5acf0e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2.png)
《威尼斯商人》解读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早的作品之一,它是一部关于爱情、信任和财富的戏剧。
这部戏剧以一个复杂的商业世界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精彩的对话和行动描绘了一个富有和权力的社会中人们的欲望和行为。
主角反思人性
威尼斯商人的主角是一个名叫安东尼奥的商人,他借出了巨额的财富,但因一些不幸的事件导致无法偿还债务。
安东尼奥被一个名叫沙罗克的犹太人所救,但最终为了偿还债务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个复杂的情节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和利益,在这种社会中人们往往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准则。
信任和欺骗
威尼斯商人还描绘了商业世界中另一个重要问题,即信任和欺骗。
主角安东尼奥与另一个商人巴萨尼奥之间的交易中就存在着信任和欺骗的因素。
巴萨尼奥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商人,他利用
安东尼奥的善良心灵,成功地欺骗了他。
这场事件表明了商业世界中人们之间相互的不信任和互相欺骗的现象。
爱情和婚姻
威尼斯商人还描绘了爱情和婚姻的问题。
巴萨尼奥的女儿波蒂亚十分聪明美丽,成为了戏剧的女主角。
故事中还包括了关于爱情和婚姻的复杂情节,包括巴萨尼奥对女儿的控制和希望将其嫁给富商,以及女主角和一个陌生人的爱情故事。
这些情节表现了爱情与婚姻的不同现象,尤其是来自金钱和社会地位的影响。
结论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深刻的文学作品,揭示了商业世界中的贪婪和利益,也包括了信任和欺骗、爱情和婚姻等问题。
这部戏剧描绘出一个复杂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往往为了权力和财富而失去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准则。
《威尼斯商人》赏析
![《威尼斯商人》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5c5a4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e.png)
《威尼斯商人》赏析《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之一,涉及到金钱、爱情、友谊以及族群间的关系等多个主题。
本文将对该剧进行赏析。
该剧以威尼斯为背景,以商人安东尼奥和他的朋友巴萨尼奥为主要角色,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了财富和爱情之间的纷争。
首先,观察剧中的角色关系。
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的友谊是整个故事的基石之一。
他们之间的关系紧密,相互扶持。
而安东尼奥则为巴萨尼奥借贷资金,为巴萨尼奥追求波西亚回归的女子所作的一系列努力加深了两人的友谊。
这展示了真正的友谊可以超越金钱和个人利益的重要性。
其次,金钱和利益的冲突是该剧的核心之一。
巴萨尼奥为了借贷资金,不得不向犹太债权人夏洛克求助。
夏洛克作为一个商人,对利益的追求超过了一切,犹太人身份成为剧中另一个重要的话题。
夏洛克塑造成一个复杂的角色,既有商人的冷酷和无情,也有作为人的温情和人性的一面。
另外,该剧还强调了正义与宽容的重要性。
剧中的女主角波西亚回归被父亲贝拉里奥在剧中最后一幕进行了试验,并揭示了药水配方是真的。
波西亚回归的选择展示了宽容和宽恕的力量,这是一种人性的美德。
而夏洛克在最后一幕中被迫接受了自己的失败,也成为了故事中的反面人物。
这提醒人们金钱与权力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最后,该剧还涉及了性别和族群问题。
剧中的女性角色波西亚回归和她的朋友纳丁儿为女性权益辩护,同时也展示了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辩驳能力。
对夏洛克的描绘则引起了对犹太人的刻板印象的讨论与反思。
在整体结构上,《威尼斯商人》采用了五幕的形式。
每一幕都有自己独特的情节发展和高潮迭起的节奏感。
这样的剧本结构再现了当时戏剧的特点,使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充分融入角色的情感体验。
总之,《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所创作的经典之作,通过角色关系、金钱与利益、正义与宽容、性别和族群问题等多层面展现了剧作中丰富的内涵。
该剧的结构和情节独特,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与反思。
《威尼斯商人》语言特色赏析
![《威尼斯商人》语言特色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ec8d0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6.png)
《威尼斯商人》语言特色赏析《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经典之作,代表了莎士比亚早期的写作风格。
原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时代,以及在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思考背景下,商业资产阶级和高利息放贷者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
如果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如何刻画人物、描写环境、铺垫故事情节等写作技巧,都可以从该作品的语言中窥探一二。
因此,对其语言特点的研究极具文学价值。
其语言具有以下特点:一、节奏美。
对于戏剧作品来说,主要的语言特征便是展现于舞台上,能够被观众所感动。
那么,这就要求戏剧语言必须注意韵律和节奏,这样演员读起来才能朗朗上口、表达清晰,观众也才能演员清晰的对话中得到乐趣。
戏剧的节奏性是指“角色在对话时自然的语音停顿,相当于音乐上的节拍,或者说就是一连串的声音,具有一定的高低和时间的停顿”。
此外,戏剧语言要符合听觉美学的要求,有情感上的跌宕起伏,符合观赏艺术的特点。
在《威尼斯商人》中,人物的语言往往是押韵的、重复的,句子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使得语言更有节奏感。
例如一组排比反问句式的运用,更加凸显出夏洛克自私恶毒的丑恶嘴脸,以及自以为胜算在握的得意心理。
还有另一段中的一系列排比句的运用,加快了语言节奏,反映出安东尼奥对自私贪婪、残暴无情的夏洛克已经不再抱有幻想,对自己惨遭其迫害的无奈和愤怒。
二、意象美。
戏剧意象富有象征意义。
它是作者本身的思想情感、审美观点和理性思考所凭借的表达方式,具有明显的主观表达意识。
在戏剧中,创作者的主观意识成为一个或数个虚构的舞台人物形象,通过对戏剧内容的情感加工,使虚构的舞台场景真实化,与故事中的人物、案例、命运的碰撞等情感融为一体,更加贴近生活且富有真实感。
《威尼斯商人》中多处出现动物类意象、植物类意象、希腊罗马S话以及《S 经》人物故事类意象、自然界现象类等等,这些意象相互对照、相互作用、相互干扰、相互对峙,形成莎剧意象的独特的内在和谐与统一。
威尼斯商人赏析精华
![威尼斯商人赏析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5c7554297375a417866f8f4d.png)
威尼斯商人一、对待财富的不同态度, 展现势不两立的矛盾冲突《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富有时代气息的喜剧。
因为它提出了文艺复兴时期最引人注目的“财富”问题。
“一磅肉的故事”展现出了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的矛盾冲突。
根源就在于他们对待金,钱的态度截然相反。
安东尼奥把财富看作是获得幸福生活的一种手段, 为了友情, 甘愿冒生命危险向夏洛克立契借债。
与此相反, 夏洛克却把聚敛财富看作是唯一的人生目的。
两种对立的对待金钱的态度,产生了势不两立的矛盾冲突。
如果说“一磅肉的故事”展现的是友谊中的财富问题, 那么, “三匣子选亲的故事”展现的则是爱情中的财富问题。
而巴萨尼奥珍视爱情本身的价值, “准备把他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 毅然选择了铅匣而赢得了爱情的胜利。
法庭一场是全剧的高潮。
通过“一磅肉”和“三匣选亲”两条情节线索所形成的矛盾冲突, 经过发展, 在此交汇起来, 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
二、鲜明的人物形象剧中集中刻画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偏执、冷酷、凶残的高利贷者形象。
他因为自己的利益和尊严受到损害, 就无情报复, 受到作者的无情揭露和鞭挞。
但在另一方面, 莎士比亚对夏洛克作为犹太人受到的歧视和欺辱又怀有同情。
夏洛克由于一再受到不应得的激怒而变成疯狂状态, 于是设法采取拼命的、合法的报复行为, 直到他用以实现目的所采取的手段非常残酷, 而且态度非常顽固的时候, 我们方才失去同情而对他有反感。
因此他的性格是丰满的、复杂的, 是活生生的。
这正是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艺术的成就。
三、艺术特色1.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作品不仅包含“一磅肉”和“三匣选亲”故事的两条生动有趣的情节主线, 而且还有“杰西卡私奔”和“戒指戏夫”两条耐人寻味的情节副线。
这些情节相互交织, 彼此渗透, 不仅构成了激烈紧张、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 而且也充分显露出了作品的喜剧风格。
2.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夏洛克能言善辩、冷嘲热讽、咄咄逼人。
语言却很粗俗, 满嘴“耗子”、“张开嘴的猪”、“恶狗”等名词, 形象地体现出了他的缺乏教养, 尤其是情趣的低俗, 灵魂的卑鄙。
《威尼斯商人》赏析
![《威尼斯商人》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dac73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3.png)
《威尼斯商人》赏析莎士比亚(1564 - 1616)英国诗人、戏剧家。
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
父亲经营皮革和农畜产品买卖,后被选为镇长。
曾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
1592年剧作家格林在《没有价值的才智》中攻击他是自以为能同最优秀的作家媲美的“打杂工”,那时他已是受欢迎的剧作家。
约从1594年起成为宫廷大臣剧团重要成员。
1603年詹姆斯一世即位,他的剧团改由国王供奉。
1613年离伦敦,在故乡度过最后3年。
一生写了37个剧本、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和一些别的诗歌。
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3)取材于奥维德《变形记》,写爱情女神维纳斯追求阿多尼斯,阿多尼斯打猎时受伤死去,血泊中生出白头翁花,悲痛的维纳斯把花带回塞浦路斯岛。
另一首长诗《鲁克丽丝受辱记》(1594)写罗马王政时期最后一个国王塔昆的儿子塞克斯特斯奸污了鲁克丽丝,鲁克丽丝要丈夫为她报仇,尔后自杀,最后王政被推翻。
十四行诗约写于1592-1598年,前126首写与一青年的友谊,127-152首写对一位黑肤女郎的爱,最后两首作结。
他的一些剧作生前只以四开本“盗印版”流传,是由剧团一些演员口授或演出时被人速记下来的。
1623年他的同团演员海明和康德尔搜集他的36出戏以对开本发行,称“第一对开本”。
1850年德国学者盖尔维努斯根据对诗行的研究,把他的戏剧创作分为3个时期:1590-1600年为历史剧和喜剧时期,1601-1607年为悲剧时期,1608-1612年为浪漫剧时期。
早期历史剧包括《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五世》等9部。
《亨利四世》(上、下)为代表作。
这些剧作主要表达了反对封建内讧及农民起义,要求在开明君主统治下和平、统一的思想。
早期10部喜剧大多以爱情为主题,提倡婚姻自主,反对禁欲主义,表现出人文主义思想,如《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等。
《威尼斯商人》写商人安东尼奥为帮友人成婚,以身上的肉做逾期赔偿向高利贷者夏洛克借钱,最后智挫夏洛克。
威尼斯商人__戏剧鉴赏
![威尼斯商人__戏剧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34806bd080eb6294dd886c90.png)
鉴赏与分析《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喜剧,写于1597年。
在这部喜剧中,体现了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的两大特色:第一,喜剧与讽刺紧密结合。
莎士比亚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罗马讽刺喜剧的传统:嘲笑一切丑恶、庸俗的事物,抨击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
《威尼斯商人》一剧,包含着对金钱的揭露和批判,对资产阶级贪得无厌的批判,对封建的陈规陋习的批判。
第二,喜剧和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相结合。
忠诚的爱情和友谊的主题仍然是《威尼斯商人》赞美的中心。
但这种爱情和友谊是建筑在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基础上的。
恩格斯说,在文艺复兴时代“恋爱结婚曾被宣布为一种人权,并且不只是一种男权,而且——在例外的情况下——也是一种女权”。
在莎上比亚的喜剧中,男女是以平等的身份出现的,并着重歌颂了女性的聪明才智。
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先进的思想。
同时,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威尼斯商人》的艺术技巧,可分作以下两方面来谈:一、情节结构的巧妙安排。
剧本由两条平行线索、两大场景组成。
从情节上说,商人安东尼奥与高利贷商人夏洛克之间“割一磅肉”的纠纷是作品的主线,爱情为次要线索。
在爱情线索中,又以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的爱情为主线。
他的朋友葛莱西安诺与鲍西娅的使女尼莉莎的爱情为次要线索,青年罗兰佐和夏洛克女儿杰西卡的爱情为更加次要的线索。
从情节线索上,我们可以看到三种关系:一是层递的关系。
作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二是映衬的关系。
葛莱西安诺与尼莉莎的爱情对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的爱情起衬托作用;罗兰佐和杰西卡的爱情对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的爱情起对照作用。
三是因果的关系。
四条线索都关系到一个核心人物——夏洛克,核心问题——金钱。
因为巴萨尼奥求婚需要钱,才导致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钱,签订了“割一磅肉”的协定。
又由于夏洛克在儿女婚事上的偏见和固执,才引起杰西卡和情人的私奔。
法庭审判是情节发展的高潮,也是各条线索的交汇点。
剧本中交递地出现了两大场景:威尼斯和贝尔蒙特。
威尼斯商人赏析
![威尼斯商人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71d843e518964bcf847ca4.png)
《威尼斯商人》赏析“法庭”这一部分是《威尼斯商人》的第四部分,也是这篇文章的高潮。
文中情节线索到这里会合,主要人物全部出现;矛盾冲突双方正面交锋;全文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以及全文的主题思想在这篇文章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莎士比亚精心设计,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合情合理地展示了人物形象及矛盾冲突。
从“法庭”一场来看,它写法庭审判,并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但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却把这篇文章写的引人入胜,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这场戏围绕着要不要“照约执行处罚”展开冲突。
夏洛克出现之前,威尼斯公爵与安东尼奥的对话告诉我们,安东尼奥被捕入狱以后,公爵曾一再劝告夏洛克让步,可是夏洛克顽固坚持,不得不让他们当庭质对。
文章开头交代了场景,烘托了审判前的紧张气氛。
夏洛克一出现,公爵、巴萨尼奥、葛莱西安诺相继与他展开辩论,要求他放弃处罚,但都遭到拒绝。
其原因在于他“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
巴萨尼奥许以两倍的金钱替安东尼奥还债,夏洛克不为所动。
公爵、巴萨尼奥、葛莱西安诺三人从劝到骂,态度一个比一个严厉,夏洛克的反驳也越来越厉害,显然占了上风。
巧妙的铺垫手法使剧情有层次地推进到高潮。
就在文章冲突发展到不可开交的关口,鲍西娅以律师身份出场了,剧情有了转折。
她宣布依法审理,这无疑于鼓励夏洛克坚持处罚。
夏洛克再一次抛去道义,放弃大量赔款,也就是断绝了自己的一切退路。
鲍西娅的上场,对矛盾冲突的剧烈变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表面上看,鲍西娅似乎是处处为夏洛克打算,而实际上把夏洛克一步步地逼向绝路。
剧情发展到鲍西娅宣判,急转直下。
鲍西娅接过夏洛克坚持的“照约处罚”判决只许割肉,不准流血,只准割一磅肉,不准多一点也不准少一点,即使是一丝一毫,也要诉讼者抵命。
夏洛克惊愕之余要求撤回原诉,但鲍西娅依据法律,剥夺夏洛克全部财产,将其一半充公,将另一半判归受害一方。
鲍西娅执法如山,夏洛克只好节节败退,彻底败诉。
鲍西娅的这一部分,是神来之笔。
鉴赏莎士比亚戏剧
![鉴赏莎士比亚戏剧](https://img.taocdn.com/s3/m/fb29a260f5335a8102d22009.png)
鉴赏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约写于1596年前后,正当莎翁的艺术才华日趋成熟的阶段。
全剧结构严谨,情节逐步推向高潮,波澜迭起,扣人心弦,又风趣横生,喜剧气氛很浓,是莎翁最优秀的喜剧之一,从而也体现了莎翁的悲剧特色。
本文试作简单的分析,以望对此有些初步的把握。
首先,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莎士比亚喜剧的重要特色。
全剧有两条交叉进行的情节线。
第一条是“借债割肉”,展现了以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和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为对立面的民族矛盾,以及早期商业资本家和早期金融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几重矛盾纠结在一起,尖锐激烈,不可调和,使《威尼斯商人》跳出了莎翁的早期的一系列轻松欢乐的喜剧格局,成为第一个较显著的现实主义手法接触到社会阴暗面的喜剧。
第二条线索是“挑匣求婚。
”在幽雅的贝尔蒙庄园,美丽而富有的少女鲍西娅发生叹息:她的终身大事必须取决于彩匣的挑选。
大厅上陈列着金、银、铅三个匣子,等待求婚者的挑选,选中彩匣,就是她的丈夫。
她被父亲的遗命剥夺了婚姻自主权,为此而感到苦恼。
幸而她情意所钟的巴萨尼选中了铅匣,有情人终成眷属。
两条情节线在“法庭诉讼”一场中汇合在一起。
装扮成法学博士的鲍希亚出现在威尼斯法庭,运用智谋,挫败了夏洛克,从刀尖下救出了安东尼的性命。
第二,该剧贯穿和描写了三对年轻的人爱情故事及他们之间的友谊,鲍西娅与巴萨奥的爱情。
友谊与爱情相互交织的情节线索,构成了《威尼斯商人》最重要的喜剧结构。
还有另外两对青年的爱情: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基督徒罗兰佐相爱私奔的故事;鲍西娅的女仆尼莉莎与巴萨尼奥的仆人葛来西安诺的爱情故事。
由此可见,歌颂爱情和友谊,表现人文主义的爱情观是其喜剧的又一主要特色。
第三,男女主人公身份贵族化,这种贵族都带上了人文主义理想色彩,这些男女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具有资产阶级色彩,最成功的是女性形象,带有“女强人”色彩,性格开朗、直率、勇敢热情,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女性”的形象典型,这些“新女性”可爱而古怪,“她们勇敢反抗封建势力,又永远忠实于自己的个性”(恩格斯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与分析《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喜剧,写于1597年。
在这部喜剧中,体现了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的两大特色:第一,喜剧与讽刺紧密结合。
莎士比亚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罗马讽刺喜剧的传统:嘲笑一切丑恶、庸俗的事物,抨击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
《威尼斯商人》一剧,包含着对金钱的揭露和批判,对资产阶级贪得无厌的批判,对封建的陈规陋习的批判。
第二,喜剧和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相结合。
忠诚的爱情和友谊的主题仍然是《威尼斯商人》赞美的中心。
但这种爱情和友谊是建筑在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基础上的。
恩格斯说,在文艺复兴时代“恋爱结婚曾被宣布为一种人权,并且不只是一种男权,而且——在例外的情况下——也是一种女权”。
在莎上比亚的喜剧中,男女是以平等的身份出现的,并着重歌颂了女性的聪明才智。
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先进的思想。
同时,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威尼斯商人》的艺术技巧,可分作以下两方面来谈:一、情节结构的巧妙安排。
剧本由两条平行线索、两大场景组成。
从情节上说,商人安东尼奥与高利贷商人夏洛克之间“割一磅肉”的纠纷是作品的主线,爱情为次要线索。
在爱情线索中,又以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的爱情为主线。
他的朋友葛莱西安诺与鲍西娅的使女尼莉莎的爱情为次要线索,青年罗兰佐和夏洛克女儿杰西卡的爱情为更加次要的线索。
从情节线索上,我们可以看到三种关系:一是层递的关系。
作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二是映衬的关系。
葛莱西安诺与尼莉莎的爱情对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的爱情起衬托作用;罗兰佐和杰西卡的爱情对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的爱情起对照作用。
三是因果的关系。
四条线索都关系到一个核心人物——夏洛克,核心问题——金钱。
因为巴萨尼奥求婚需要钱,才导致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钱,签订了“割一磅肉”的协定。
又由于夏洛克在儿女婚事上的偏见和固执,才引起杰西卡和情人的私奔。
法庭审判是情节发展的高潮,也是各条线索的交汇点。
剧本中交递地出现了两大场景:威尼斯和贝尔蒙特。
作家把纯朴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贝尔蒙特和邪恶的、充满敲诈勒索的威尼斯作了鲜明的对比。
剧本中一切纠纷和争执都出现在威尼斯,美好甜蜜的爱情则出现在贝尔蒙特。
威尼斯充满紧张和烦恼的情绪,贝尔蒙特则充满抒情和欢乐的气氛。
巴萨尼奥是连结两个地点的桥梁。
罗兰佐和杰西卡在威尼斯得不到自由的爱情,出逃后到了贝尔蒙特。
因此,场景对比,成为剧本结构的第一个特色。
结构的第二个特色是围绕中心人物而展开矛盾冲突。
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与巴萨尼奥有矛盾,与威尼斯商业界有矛盾,与法庭有矛盾,与基督徒有矛盾,与自己的女儿和仆人也有矛盾。
在剧本中形成了一个所有的人都反对夏洛克的局面。
“割一磅肉”的问题,是所有矛盾最集中的体现,并构成了剧本的基本冲突。
随着基本冲突的解决,其余的矛盾也迎刃而解。
连缀是结构上的第三个特色。
通常戏剧在高潮出现之后,情节很快结束了。
《威尼斯商人》并不是这样。
它还有一幕多的抒情、误会、逗趣和欢乐的场面。
这便是连缀。
事情发生在鲍西娅主仆大功告成,回到贝尔蒙特家里之后。
但它并不使人感到多余和累赘,相反地,它充实了主题,更加丰富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
在这部分戏里,喜剧性误会场面占首要的位置。
鲍西娅主仆在向自己的丈夫取讨结婚戒指时,表现了她们聪明活泼的性格,以及巴萨尼奥、葛莱西安诺的淳厚和知恩图报的品德。
这场喜剧性的争吵是大浪后的余波,给人余音袅袅,兴味无穷的感觉。
在连缀部分,抒情色彩也很浓。
当鲍西娅从威尼斯回到贝尔蒙特时,月亮是那样皎洁。
最初是罗兰佐和杰西卡对柔和寂静的夜色的赞美,然后是鲍西娅对月色和音乐的赞美。
这一递一和,平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罗兰佐命令乐工们吹奏起来的音乐,又像是在欢迎鲍西娅的凯旋。
这种欢乐情调更加衬托了剧本“有情人皆成眷属”的圆满结尾。
二、典型塑造的特色。
首先,莎士比亚按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塑造人物,并使之形成对照。
作品中有两组人物构成对比:安东尼奥与夏洛克,鲍西娅与夏洛克。
在前一组对比中,剧作家着重赞美了慷慨无私的人道精神,批判了重利盘剥的缺德行为。
安东尼奥是商人的正面典型,他正直善良。
在他身上存在着古代罗马的仗义疏财的品德。
他和高利贷者夏洛克相反,借钱给人不取利息。
他憎恶残酷的剥削行为,夏洛克则把它当作“体面的利润”。
安东尼奥把友谊和信义看得比金钱还重;夏洛克则唯钱是图,冷酷自私。
安东尼奥见人危难,立即伸出援助的手;夏洛克见人危难,落井下石,幸灾乐祸。
安东尼奥口快心直,对夏洛克贪婪行为,当面批评、斥责;夏洛克则阴险狡猾,当面谦恭卑让,背后则处心积虑图谋报复。
安东尼奥为了玉成朋友的美满姻缘,将要被逼割去一磅心头肉,却视死如归,毫无怨言;夏洛克为报嫌隙小怨,不顾良心道德,倒行逆施。
通过这一对比,人物谁善谁恶,谁优谁劣,便跃然纸上。
第二组人物对比中,通过鲍西娅和夏洛克两人,表现了人文主义的仁爱精神与封建的残忍行为的斗争。
鲍西娅是莎士比亚喜剧创作中光辉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不仅温柔美丽,而且机智勇敢。
她对传统的习俗有反叛的思想,不为门第显赫和金钱而择偶,她看重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
鲍西娅感情真挚,并有一副慈悲心肠。
正如罗兰佐对她说的:“您的确有一颗高贵真诚、不同凡俗的仁爱的心;尤其像这次敦促尊夫就道,宁愿割舍儿女的私情,这一种精神毅力,真令人万分钦佩。
”在法庭上,她以慈悲的道理去说服夏洛克,要他放弃割肉的决定。
然而,夏洛克冥顽不化,磨刀霍霍。
于是她才以契约上的漏洞,寻找法律的根据,一举打败了夏洛克。
鲍西娅和夏洛克的斗争,也是一场智慧勇敢和邪恶不义的斗争。
莎士比亚通过以上两组人物的对立,一褒一贬,从而积极肯定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原则。
但我们还必须看到剧作家对夏洛克除了讽刺和谴责外,还有同情的一面。
夏洛克和哈姆莱特、福尔斯泰夫,被公认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三大典型之一。
他是个比较复杂的人物。
夏洛克具有双重性格。
一方面,他是个高利贷者,一个残酷剥削别人的人,他追求的是“像母羊生小羊一样地快快生利息”;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受歧视的犹太人。
他和安东尼奥的矛盾不光是商业上的原因。
他认为安东尼奥侮辱了他的民族。
他理直气壮地说:“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也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吗?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这段话可以说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种族发出的悲愤的呼声。
莎士比亚主张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一律平等。
他反对民族歧视与压迫。
正如他在《奥赛罗》中谴责了对摩尔人的歧视一样,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
其次,通过一悲一喜,悲喜结合的场面,把握人物的情绪,展现人物的性格。
剧本在刻画夏洛克的形象时,描写了两个生动的场面。
一是夏洛克派去寻找女儿的朋友杜伯尔跑来向他报告两件新闻:安东尼奥的商船沉没了,逃跑的杰西卡在热那亚挥金如土(后来证明这两件新闻不确实)。
夏洛克把它当真了,当时他是一副什么样子的心情呢?剧本作了生动的刻画;杜伯尔有一艘从特里坡利斯来的大船,在途中触礁。
夏洛克谢谢上帝!谢谢上帝!是真的吗?是真的吗?杜伯尔我曾经跟几个从那船上脱险的水手谈过话。
夏洛克谢谢你,好杜伯尔。
好消息,好消息!哈哈!什么地方?在热那亚吗?杜伯尔听说你的女儿在热那亚一个晚上花去八十块钱。
夏洛克你把一把刀戳进我心里!我再也瞧不见我的银子啦!一下子就是八十块钱!八十块钱!杜伯尔有几个安东尼奥的债主跟我同路到威尼斯来,他们肯定地说他这次一定要破产。
夏洛克我很高兴。
我要摆布摆布他;我要叫他知道些厉害。
我很高兴。
杜伯尔有一个人给我看一个指环,说是你女儿拿它向他买了一头猴子。
夏洛克该死该死!杜伯尔,你提起这事,真叫我心里难过;那是我的绿玉指环,是我的妻子莉娅在我们还没有结婚的时候送给我的;即使人家把一大群猴子来向我交换,我也不愿把它给人。
这段对话很好地揭示了夏洛克的烦恼和幸灾乐祸的心理,他的悲喜情绪交递出现。
表现了他的两副心肠、两种思想。
法庭上的一场则表现了夏洛克先喜后悲的情绪变化。
开始时,他磨刀霍霍,气焰十分嚣张。
他自以为把安东尼奥捏在手心,今天非置之死地不可,他称赞鲍西娅是贤明法官但尼尔再世。
可是当鲍西娅指出契约上的漏洞,他犯了陷害罪,并要没收他的财产时,他整个儿软瘫了。
他叫唤道:“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
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这样人物在同一时间里,经历了两种情绪变化,遭受到两种命运。
作为高利贷者夏洛克的命运是喜剧性的,而作为犹太人又是悲剧性的。
如果说夏洛克在法庭上是先喜后悲,那么安东尼奥则是先悲后喜了。
同样,他在这悲喜交错的转变中,充分展现了他的性格。
当危难来临时,他并不低声下气,而是毫无怨言,视死如归。
当他得救时,并不趾高气扬,加害于人。
他想到的仍然是别人,把划归给他的财产退还夏洛克。
表现了他的慷慨和大度的品行。
这种在关键时刻,把握人物情绪变化,来展现人物性格是莎士比亚剧作的一大成就。
《威尼斯商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肯定了安东尼奥、鲍西娅等资产阶级新人的新品质,用以反对封建主义,有其时代进步的意义。
但他们本身是富商巨贾和阔小姐。
他们的生活和友谊也离不开金钱,离不开剥削。
莎士比亚在积极肯定他的正面形象时,掩盖了一些本质的东西,这点我们应当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