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积累,轻松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好积累,轻松作文
一、课题研究背景
写作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进入小学中高年级阶段,作文成了困扰师生的难题。老师怕教,学生怕写。师生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老师出文题,学生抓头皮,无米难为炊,勉强凑成篇。”作文课上,学生搜肠刮肚,冥思苦想,像挤牙膏似地写一段流水账。假话、套话,假故事连篇,写人记事千篇一律。原因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作文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过多地讲述写作理论,不注重积累语言材料。
2. 写作脱离生活,不注重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3. 重写作结果,轻写作过程。忽视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深入体验,收集写作素材的作前准备。
4. 忽视读与写、说与写的关系。作文课只管书面表达写作文;阅读课只管琐碎分析解读课文;说话课只练说话;各项训练单打一,缺乏有机的整合,难以形成作文训练的合力。
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很多老师与专家的
关注,他们指出:多读多写多积累,就能写好作文。如何多读多写?如何积累操作?为解决这个问题。我校作文课题组经多方调研,拟定实验方案,并申报了“小学生作文积累操作化实验研究”这一市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历经两年潜心研究,现已顺利结题。
二、课题研究成果
1. 学生对作文产生了较浓的兴趣
以下数据是实验班与对照班终测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93.6%的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主要原因是教师指导得法,习作训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写作时有话可写。而对照班有64.5%的学生不喜欢作文,主要原因是教师指导少,平时积累少,心中无话可写。
2. 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广泛阅读,学生积累大量的优美规范的语言,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会“触景生情”、“情动而辞发”,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深入生活的各个角落,积累鲜活生动、丰富而真实的细节,为作文提供了素材;从读写、说写实践中,
以读促写,以说促写,长期积累形成了作文技能。
3. 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实验班的前测与终测,以及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相
互比较,实验班学生在读书、背书、写日记、表达、交流、查阅资料等方面有了很明显的发展,表现很优秀。
4. 实验教师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自开展本项实验研究后,参与研究教师的素质迅速提高。他们乐于钻研,不断进取,敢于向传统的作文教学挑战,体现作文教学的科学化与素质化。两年来,实验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有18人次获奖,曾祥、程益龙、朱守琴、王
明萍等教师被评为县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刘耀东多篇文章在省市县刊物上发表,被市《家长》杂志社评为优秀通讯员;教师撰写作文教学论文有10篇获市级奖,其中刘耀东《引
导学生走进生活作文》获市“口语与习作”论文一等奖,程益龙《开掘生活作文素材的思考与尝试》市“口语与习作”论文一等奖、省“蓝天杯”二等奖。实验班学生获省市县级奖32人,由王明萍老师辅导的赵康同学在省第四届青少年
读写大赛中荣获铜奖,王明萍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我校获江苏省优秀组织奖。
三、课题实验措施
(一)指导读书,积累语言
1. 课内以读为主。小语教材中的课文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注重朗读训练,低年级念好“识字、写字、读书、背书”八字经;中高年级采取“初读―感知,精读―读懂,赏读―读透,熟读―背诵(优美的篇、段、句等)―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摘抄优美句段,写小练笔等)”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优美规范的语言。
2. 课外广泛阅读。(1)阅读时间上有保证。为了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首先减少课外繁重而机械的抄写作业,让学生有时间读书;其次,规定每天早读课专门读书,每周增设一节读书指导课(在活动课中安排)。(2)阅读量上有保证。①读与教材相配套的读物。如《自读课本》《诗文诵读》等。②读古今中外名人名著,有关天文、地理、历史等百科全书,以及有关时事的各类报刊杂志。③读自己感兴趣的儿童读物,如寓言、童话、故事等。低年级阅读浅显的儿歌、短文、故事等;中年级阅读各类报刊、科普读物等;高年级阅读中外名人名著、百科全书等。(3)阅读质量上有保证。①分类摘录,做好摘录卡,建立“资料库”。从内容上可分为人物、动物、景物等几大类,再把几大类分为若干小类。例如:人物分成外貌、心理、语言、动作等;动物分成家禽、飞鸟、昆虫等。②定期翻阅,回味
记忆。积累知识常看常读,熟记于心,写作时随手拈来。③做好索引,便于查找。资料有了索引,写作需要查寻时,打开“仓库”,历历在目,任意组合,巧妙引用。
(二)学会观察,积累素材
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景、物,然而这些精彩的一幕幕却从学生的眼前溜走,造成写作时无话可写。可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尤为重要。
1. 找准立足点,从多角度观察
(1)把观察点引向家庭生活。①观察自家的物质环境,如:住宅外观,室内的装饰,厅室的格局,以及家具的陈设等。②观察家人的个性特征,如家人的工作生活情况、精神风貌等。③观察家庭成员的生活情趣,写下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
(2)把观察点引向校园生活。①留心观察同学的课内、课间活动。②留心观察师生、同学之间交往。
(3)把观察点引向社会生活。①描写凡人小事。②观察民情风俗。如除夕夜、春节拜年、中秋赏月等。③观察周围的大事。如重要会议召开、开业庆典等。
(4)把观察点引向田园景象。①描写田园庄稼生长过程;②描写鸟、兽、鱼、虫活动情景;③描写农民农忙时的情景。
2. 交给学生观察方法,让学生有序地描述,如写一个人
时,先看人的外貌(个子、服饰、面部等),再写人的生活爱好、工作情况等。写小动物时,先看小动物外形(它的特点、与众不同的地方),写参观时,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景象,印象深的或精彩的地方详细写。
3. 采取多种形式表现内容,及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采取写日记、琐事评述、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来巩固观察结果,养成主动观察、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
(三)借助读、说,积累写法
阅读教学中,将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借助教材特点,开展“小练笔”。
1.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①批注于“感动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时边读边圈画,“以笔代口”在精彩处、疑问处,写出自己的见解。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闪现智慧火花。②寓写于“空白处”。小学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有很多“不确定”和“空白”的地方,对于“空白”处进行补写。③仿写于“典型”处。如《庐山的云雾》第2、3段运用总分写法写出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在读懂读熟的基础上,以“校园的早晨真美”或“今天的天气真好”为开头写一段话。④扩写于“概括”处。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文章中的“概括”处进行扩写训练。如:学习《草原》这课时,借助“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引导学生扩写出蒙汉人民依依话别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