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民风民俗作文指导完整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习作:家乡的风俗-人教部编版(共30张PPT)语文课件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习作:家乡的风俗-人教部编版(共30张PPT)语文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3ed2d52998fcc22bdd10d82.png)
一、节日:
1.春节习俗 2.家乡的元宵节 3.欢度三月三
……
二、小吃:
1.家乡特色小吃——酸酱面 2.家乡特色小吃——香肠 3.第一次包粽子 4.舌尖上的凉皮
……
• 以“有趣的民风民俗”为话题写作文。 • 1.选材要有地方特色,突出“美”和“
趣”。
• 2.选材要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范文欣赏
灌香肠
平时,我是只管吃,不管由来。在回老家的 路上,一想到香肠,我就忍不住想亲自尝试一下。 来到奶奶家,她早已把各种食材准备好了。除了 洗好的猪下水和切成条的猪肉,还有一大钵配料: 盐、姜、醋、香葱……如果家人口味重,还可以 加点胡椒粉。
龙舟竞发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 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 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 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 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 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
中 秋 赏 月
二、炒浆料:
炒浆料需用的佐料有:葱花、姜末、香油、 猪油等。如需带点辣味,也可加少许辣面。具 体作法是:香油、猪油烧到80℃时,下葱花、 姜末、辣面、食盐、炒成红黄色铲起来,倒到 准备食用的浆汤中,然后配以五香粉、味精等 调料。
三、制浆面:
酸浆面的面条最好是手工擀切的黄细面(黄色因放 有少放碱形成的),无论怎样做面条,和面时,里面 要加点盐、碱和鸡蛋清,这样的面条煮出来后既好吃 又有劲道,不糊汤。食用时,面条下锅煮熟,然后除 水散热,碗底下垫绿豆芽、酸菜末、撒上炒熟的芝麻 末,浇入制作好的鲜辣浆汤即可食用。酸浆面的风味 就是酸、香、辣、油而不腻、温度适宜、面白味美、 酸鲜可口,特别是在夏食后具有消暑开胃之功效,成 为夏季最佳美食。
1.春节习俗 2.家乡的元宵节 3.欢度三月三
……
二、小吃:
1.家乡特色小吃——酸酱面 2.家乡特色小吃——香肠 3.第一次包粽子 4.舌尖上的凉皮
……
• 以“有趣的民风民俗”为话题写作文。 • 1.选材要有地方特色,突出“美”和“
趣”。
• 2.选材要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范文欣赏
灌香肠
平时,我是只管吃,不管由来。在回老家的 路上,一想到香肠,我就忍不住想亲自尝试一下。 来到奶奶家,她早已把各种食材准备好了。除了 洗好的猪下水和切成条的猪肉,还有一大钵配料: 盐、姜、醋、香葱……如果家人口味重,还可以 加点胡椒粉。
龙舟竞发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 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 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 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 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 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
中 秋 赏 月
二、炒浆料:
炒浆料需用的佐料有:葱花、姜末、香油、 猪油等。如需带点辣味,也可加少许辣面。具 体作法是:香油、猪油烧到80℃时,下葱花、 姜末、辣面、食盐、炒成红黄色铲起来,倒到 准备食用的浆汤中,然后配以五香粉、味精等 调料。
三、制浆面:
酸浆面的面条最好是手工擀切的黄细面(黄色因放 有少放碱形成的),无论怎样做面条,和面时,里面 要加点盐、碱和鸡蛋清,这样的面条煮出来后既好吃 又有劲道,不糊汤。食用时,面条下锅煮熟,然后除 水散热,碗底下垫绿豆芽、酸菜末、撒上炒熟的芝麻 末,浇入制作好的鲜辣浆汤即可食用。酸浆面的风味 就是酸、香、辣、油而不腻、温度适宜、面白味美、 酸鲜可口,特别是在夏食后具有消暑开胃之功效,成 为夏季最佳美食。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下册 习作1 家乡的风俗 PPT课件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下册 习作1 家乡的风俗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6486b1e009581b6bd9eb7a.png)
上,口里诵唱着“柿树柿树吃腊八,明腊年结月得初疙八瘩给瘩果”。树随吃之“下腊了门八前”的塄
坎到果园里,给每一棵沙果树、桃树和木瓜树的树枝上都挂上面条,反复诵 唱那两句歌谣。
到腊月二十三晚上,是祭灶神爷的日子,民间传说这天晚上灶神爷要回 天上汇报人间温饱,家家都烙制一种五香味的小圆饼子,给灶神爷带上走漫 漫的上天之路作干粮,巴结他“上天言好事,入地降吉祥”。当晚,第一锅 烙出的五香圆饼先献到灶神爷的挂像前,我早已馋得控制不住了,便抓起剩
家乡的风俗
一、介绍一种风俗
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写之前,先查阅资料或问问 长辈,深入了解这种风俗,想一主想要这特种点风俗的由主要来特点 是什么,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内,容重或点活介动绍形什式么。在寓介绍意 的时候,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人俗们的的实看际法体验。
家乡的风俗
一、介绍一种风俗
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写之前,先查阅资料或问问 长辈,深入了解这种风俗,想一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 是什么,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在介绍 的时候,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
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小时读囊鸭萤蛋映雪壳故装事萤,觉火得火虫。 (节选自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有删改)
家乡的风俗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lào)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 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 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 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 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
唱那两句歌谣。
来历
到腊月二十三晚上,是祭灶神爷的日子,民间传说这天晚上灶神爷要回
坎到果园里,给每一棵沙果树、桃树和木瓜树的树枝上都挂上面条,反复诵 唱那两句歌谣。
到腊月二十三晚上,是祭灶神爷的日子,民间传说这天晚上灶神爷要回 天上汇报人间温饱,家家都烙制一种五香味的小圆饼子,给灶神爷带上走漫 漫的上天之路作干粮,巴结他“上天言好事,入地降吉祥”。当晚,第一锅 烙出的五香圆饼先献到灶神爷的挂像前,我早已馋得控制不住了,便抓起剩
家乡的风俗
一、介绍一种风俗
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写之前,先查阅资料或问问 长辈,深入了解这种风俗,想一主想要这特种点风俗的由主要来特点 是什么,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内,容重或点活介动绍形什式么。在寓介绍意 的时候,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人俗们的的实看际法体验。
家乡的风俗
一、介绍一种风俗
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写之前,先查阅资料或问问 长辈,深入了解这种风俗,想一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 是什么,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在介绍 的时候,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
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小时读囊鸭萤蛋映雪壳故装事萤,觉火得火虫。 (节选自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有删改)
家乡的风俗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lào)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 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 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 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 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
唱那两句歌谣。
来历
到腊月二十三晚上,是祭灶神爷的日子,民间传说这天晚上灶神爷要回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扩展课件-12课时介绍一种民风习俗(共38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扩展课件-12课时介绍一种民风习俗(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3ee724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4.png)
故乡的“采莲船”
关于民风民俗的好句
点评: 1. 描写语言生动,安排详略得当。对于这样一个富有特色的风俗, 作者在介绍时也作了一番安排。先以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这一风俗的 特点,然后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了风俗活动的进行场景,尤其着 重描述了精彩的表演场景,详略安排得当,让读者在作者这富有条 理的叙述中加深对这一新鲜有趣的风俗的认识。 2. 结尾意蕴深远,让人回味无穷。与一般介绍风俗的文章不同,作 者以一个富有韵味的句子作为结尾,让人觉得这次热闹的庆典并没 有结束,思绪好像还随着船队而去,让人回味无穷。
作品赏析
“百里不同风,千பைடு நூலகம்不同俗。”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都有着不同 的风俗习惯,今天我介绍的就是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 形毡房,俗称“蒙古包”。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 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蒙古族喜欢吃乳酪、奶干、奶皮子、 奶油等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饮酸奶子、奶酒,也喜欢喝茶。农牧区的蒙古族 主要吃各种食粮和蔬菜,爱喝米酒。
如果我们要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就可以选择福建泉州的惠安女服饰,抓住“封建头、民主肚、勤 俭衫、浪费裤”等特点介绍惠安女服饰的奇特……总之,只有抓住所写民风民俗的特点,才能发掘出民族文 化的精髓。
比如下面的语段:
在东兰县纳秋、尼雅一带的壮族人民,每逢农历二月初二都过童节。这一天早晨,每个父母都在公鸡 啼叫前,把自己一个个可爱的子女唤醒,并说些大吉大利的话。然后让年龄最大的男孩手持“燃香”及爆竹, 抢在公鸡将要啼叫前,“噼噼啪啪”地燃放起来,这叫做“堵鸡嘴炮”哪!一炮引来百炮鸣,阵阵爆竹好像在 宣布:童节开始啦!热闹的爆竹声一停,各家各户活泼可爱的小孩纷纭点燃火把,到大山下流水淙淙的清 泉边喝“仙水”,并欢快地唱起歌谣:“喝仙水,喝仙水,男的壮来女的美!男的长大种粮粮成山,女的长 大种棉棉成堆……”(《东兰壮乡的童节》)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习俗》课件(共31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习俗》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1c7839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8.png)
有少放碱形成的),无论怎样做面条,和面时,里面要 加点盐、碱和鸡蛋清,这样的面条煮出来后既好吃又有 劲道,不糊汤。食用时,面条下锅煮熟,然后除水散热, 碗底下垫绿豆芽、酸菜末、撒上炒熟的芝麻末,浇入制 作好的鲜辣浆汤即可食用。酸浆面的风味就是酸、香、 辣、油而不腻、温度适宜、面白味美、酸鲜可口,特别 是在夏食后具有消暑开胃之功效,成为夏季最佳美食。
民风民俗
奶奶却说:“这可不行,你专放瘦肉,将来晒干了, 会咬不动的!”
“那我就放肥肉啦!” “那也不行,你放肥肉多了,吃起来会腻!” “那可怎么办是好呢?” “你必须匀着拿,让它肥瘦相间,吃起来不硬也不 腻!”
听了奶奶的话,我一板一眼地放起来。我们俩合作得 很顺畅,不一会儿工夫,就灌出了好长一截。突然,奶奶 拿起一根针刺向香肠。
节日事件
结尾
(开头:交代清楚什么节日。节日事件:是活动
过程,抓住有趣、有意义、给人教育来写。抓住细
节让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结尾:总结,抒发 感情,赞美幸福生活。)
特色饮食
开头 具体特点
结尾
(开头:介绍美食名称及对它的感情,如引用诗
句会更有诗情画意。具体特点:要重点来写,具体
写它的由来、滋味、外形、烹饪方法等。结尾:抒 发感情,赞美美食,赞美故乡)
做法
民风民俗
一、制浆汤:
按常规,吃酸浆面的时间主要在春夏秋三季,而最佳的时期 就是从清明节到中秋节,在此期间,制浆汤的原料可以选用腊菜 、白菜、芹菜、包菜叶等青菜,也可用嫩豇豆,掺点花椒叶则色 香味更佳。
制浆汤的方法也叫“抖浆”,在清明节以前抖的浆是上等的 好浆。
具体方法是:把需用的菜放在锅里烧开的水中稍煮(翻转一次 就可以了)后,捞起来放在干净桶或盆里卧好,然后,将烧开放 温的面条汤兑到青菜中,用一块“油光青石”将菜压住,此后, 陆续兑适量清凉开水。对里面的“浮沫”一定要每兑每捞,直到 浮沫清完为止。待闻到酸香时,美味的浆汤就制成了,每次食用 后,要不断地将新鲜面条汤适量兑入老浆汤中。
民风民俗
奶奶却说:“这可不行,你专放瘦肉,将来晒干了, 会咬不动的!”
“那我就放肥肉啦!” “那也不行,你放肥肉多了,吃起来会腻!” “那可怎么办是好呢?” “你必须匀着拿,让它肥瘦相间,吃起来不硬也不 腻!”
听了奶奶的话,我一板一眼地放起来。我们俩合作得 很顺畅,不一会儿工夫,就灌出了好长一截。突然,奶奶 拿起一根针刺向香肠。
节日事件
结尾
(开头:交代清楚什么节日。节日事件:是活动
过程,抓住有趣、有意义、给人教育来写。抓住细
节让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结尾:总结,抒发 感情,赞美幸福生活。)
特色饮食
开头 具体特点
结尾
(开头:介绍美食名称及对它的感情,如引用诗
句会更有诗情画意。具体特点:要重点来写,具体
写它的由来、滋味、外形、烹饪方法等。结尾:抒 发感情,赞美美食,赞美故乡)
做法
民风民俗
一、制浆汤:
按常规,吃酸浆面的时间主要在春夏秋三季,而最佳的时期 就是从清明节到中秋节,在此期间,制浆汤的原料可以选用腊菜 、白菜、芹菜、包菜叶等青菜,也可用嫩豇豆,掺点花椒叶则色 香味更佳。
制浆汤的方法也叫“抖浆”,在清明节以前抖的浆是上等的 好浆。
具体方法是:把需用的菜放在锅里烧开的水中稍煮(翻转一次 就可以了)后,捞起来放在干净桶或盆里卧好,然后,将烧开放 温的面条汤兑到青菜中,用一块“油光青石”将菜压住,此后, 陆续兑适量清凉开水。对里面的“浮沫”一定要每兑每捞,直到 浮沫清完为止。待闻到酸香时,美味的浆汤就制成了,每次食用 后,要不断地将新鲜面条汤适量兑入老浆汤中。
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下册习作指导PPT课件
![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下册习作指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ce957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7.png)
立冬节 孔子文化节
选材指导
方法点拨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 为纬线结构全文,用(京味)的语言,(详略得当)地介绍了一 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
《腊八粥》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 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温馨的图景。课文主要写了(等 粥) 和(喝粥)两件事,重点写了(等粥)的情景,简略写了 (喝粥)的情景。
这一段重点介绍了“踩花山”这个习俗的特点。先写了人 们“神采飞扬”“互助问候”地来。
三、引入传说和历史,突出历史悠久。
示例: “赛龙舟”的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当国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
多人便划船追赶拯救。之后,后人便有了比赛龙舟的民族特色。 相传,屈原投河自尽之后,人们为了不让水里的蛟龙把屈原的身体吃掉,于是,便做了 一些包着肉菜等馅儿的糯米团,把它们扔下河去,想让蛟龙吃饱后便放弃吃屈原的念 头。由于用糯米包制食物这一方法味道鲜美、香浓,便流传下来端午当天包粽子的 习惯,而粽子也由此而来。
这个传说讲述了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道出了人 们美好的愿望。
四、选好角度,整合感受。
如果选择介绍家乡风俗,就应该多用自己的话,以亲历者的角 度,向读者讲述自己的见闻与感受。
这是范文的开头,由“灯谜”引入,接着交代 了去看灯的时间,以及“我们”去看灯展这件事, 明确了本文的创作角度,即从“亲历者的角度”介 绍家乡的风俗。
第一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下
习作要求
温馨提示:本次习作要求写家乡的风俗习惯,写出风俗的特 点。对于自己亲身经历的要写出自己词+风俗名称”拟题
以单元主题拟题
《端午节》《登高》 《快乐的中秋节》《难忘的除夕》《别样的龙舟》 《家乡的风俗》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作文指导:家乡的风俗民情 全国通用 (共26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作文指导:家乡的风俗民情 全国通用 (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98d6fef804d2b160a4ec053.png)
2.听鼓词的光盘,外婆为什么“并不满意”,到底缺少 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答题小能手, 敢跟我比一比吗?
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笑意也在老人的脸上像涟漪一样荡漾 开来。
佳句7 如果说做馍糍是一种创造,那么吃馍糍就是一
种享受:两碟酸榨菜,一人一大碗冒着热气的面汤,正中的盆 子里放着几块刚从油锅里出来的馍糍,还“吱吱”地响着。大 人小孩都抢着吃,你一块,我一块。而有的人呢,手中抓着块 馍糍,边吃边喝、边谈边笑。
温馨提示:
怎么表现出浓浓的民俗 风情呢?仔细对比阅读原文和 升格文,我们发现,辅以场面 描写,抓住人物动作、神态, 以及细腻的心理刻画,风俗就有 了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姨的婚嫁》
诵读 积累
下面的句子语言规范, 用词准确,文句优美,通过 背诵,可以提高说话和作文 的能力。我们一起来比赛谁 背得更快,更准确。每背诵 一句,就奖励一元童声币。
——呼啦啦变
根据材料不同分肉粽、红豆粽、红枣粽……奶奶和婶婶 们一边娴熟地包着粽子,一边拉着家常,偶尔比比谁的手艺 高超,不时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 【2】
【2】借鉴模仿《怀念鼓词》划线 句子②。一边包粽子一边拉家常, 欢乐祥和是主旋律,浓浓的风俗民 情在文中表现无遗。
修改 升格
诵读 积累
佳句8 戏台下面总会聚集着许多的人,少则几十
人,多则几百人。对奶奶来说,在戏台下面听戏就是一种 极大的享受,而小孩子,图的就是一个热闹,在人群里窜 来窜去……
佳句9 又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外婆家的青馍
我是答题小能手, 敢跟我比一比吗?
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笑意也在老人的脸上像涟漪一样荡漾 开来。
佳句7 如果说做馍糍是一种创造,那么吃馍糍就是一
种享受:两碟酸榨菜,一人一大碗冒着热气的面汤,正中的盆 子里放着几块刚从油锅里出来的馍糍,还“吱吱”地响着。大 人小孩都抢着吃,你一块,我一块。而有的人呢,手中抓着块 馍糍,边吃边喝、边谈边笑。
温馨提示:
怎么表现出浓浓的民俗 风情呢?仔细对比阅读原文和 升格文,我们发现,辅以场面 描写,抓住人物动作、神态, 以及细腻的心理刻画,风俗就有 了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姨的婚嫁》
诵读 积累
下面的句子语言规范, 用词准确,文句优美,通过 背诵,可以提高说话和作文 的能力。我们一起来比赛谁 背得更快,更准确。每背诵 一句,就奖励一元童声币。
——呼啦啦变
根据材料不同分肉粽、红豆粽、红枣粽……奶奶和婶婶 们一边娴熟地包着粽子,一边拉着家常,偶尔比比谁的手艺 高超,不时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 【2】
【2】借鉴模仿《怀念鼓词》划线 句子②。一边包粽子一边拉家常, 欢乐祥和是主旋律,浓浓的风俗民 情在文中表现无遗。
修改 升格
诵读 积累
佳句8 戏台下面总会聚集着许多的人,少则几十
人,多则几百人。对奶奶来说,在戏台下面听戏就是一种 极大的享受,而小孩子,图的就是一个热闹,在人群里窜 来窜去……
佳句9 又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外婆家的青馍
习作:家乡的风俗ppt课件
![习作:家乡的风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51ef1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c.png)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习作•家乡的风俗
导入新课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 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 习惯。
你知道这些?
写作准备
介绍风俗
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 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参加风俗 活动
介绍风俗
参加风俗 活动
介绍顺 序
介绍风 俗特点
对风俗 看法
参加时 间地点
参加过 程
参加感 受
回顾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 借鉴呢?
1 详略得当
详写
略写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其它日子
2 孩子的活动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 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 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 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 口琴等,和年画。
3 用词丰富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 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 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 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 梦》或《水浒传》的故事,有 的图案各式各样。
4 问句开篇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 有结束的呢?
以连续三个问句开篇,点出藏戏的主要特点, 这样的开头总领全文,也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引 出了下文。
提笔作文
快快写起来吧!
修改习作
修改习作: 1.有没有写出习俗特点? 2.写特点的段落详写了吗? 3.过渡自然吗?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完整吗?
习作•家乡的风俗
导入新课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 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 习惯。
你知道这些?
写作准备
介绍风俗
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 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参加风俗 活动
介绍风俗
参加风俗 活动
介绍顺 序
介绍风 俗特点
对风俗 看法
参加时 间地点
参加过 程
参加感 受
回顾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 借鉴呢?
1 详略得当
详写
略写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其它日子
2 孩子的活动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 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 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 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 口琴等,和年画。
3 用词丰富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 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 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 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 梦》或《水浒传》的故事,有 的图案各式各样。
4 问句开篇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 有结束的呢?
以连续三个问句开篇,点出藏戏的主要特点, 这样的开头总领全文,也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引 出了下文。
提笔作文
快快写起来吧!
修改习作
修改习作: 1.有没有写出习俗特点? 2.写特点的段落详写了吗? 3.过渡自然吗?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完整吗?
(最新整理)小学语文民风民俗作文指导课件
![(最新整理)小学语文民风民俗作文指导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0253099b89680202d8258c.png)
接着,爸爸又拿出一个二踢脚,把它拿在手中,点上火只听到“嗖”的一声,
二踢脚像小火箭一样冲上天空,然后爆炸。我高兴得拍着手,难道真正的火
箭就是这个原理发射上天的吗?到了晚上,整个城市灯火通明,天空中闪耀
着五彩的礼花。我点燃了一个刺花炮,刺花炮“刺刺”的发出耀眼的火花。
•
我把手舞动起来,刺花炮跟着我的手臂舞动,划出一个个闪亮的光环。
重阳的两种方式吗?
2021/7/26
16
元宵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 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 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 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 也是庆 贺新春的延续,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 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 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 庆佳节,其乐融融。
2、写特色小吃,可以从小吃的色香味、小吃的 制作过程等方面来介绍,可介绍一种或多种小 吃。
3、运用本单元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如: 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 法),语言生动有趣。
2021/7/26
35
•
春节
•
在我的记忆中,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每当想到春节,我便想起去年春
节我和爸爸放鞭炮的情景。记得年前大人们都忙着买东西办年货,妈妈又是
2021/7/26
4
清明节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也是我国传统节日,是最重要 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 日子。清明节的日期因年份不 同而有所不同,一般平年为四 月四日,闰年为四月五日。
2021/7/26
5
缅 怀 先 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
龙舟竞发
.
12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
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
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
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
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
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
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
为“团圆节”。
.
13
特色饮食
开头 具体特点
结尾
(开头:介绍美食名称及对他的感情,如引用诗句会更有诗情画
意。具体特点:要重点来写,具体写它的滋味、外形、人们的赞 美等。结尾:抒发感情,赞美美食,赞美家乡)
.
32
如何拟题 ?
一、节日:
1.春节习俗 2.家乡的元宵节 3.欢度三月三
……
二、小吃:
1.壮家特色小吃——五色糯米饭 2.家乡特色小吃——米花糖 3.第一次包粽子 4.包粽子 5.舌尖上的武鸣
中
秋
吃月饼
赏
月
.
14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 节。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 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 久长寿的含意,所以又称“老人 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
你能从诗中找出人们欢度
重阳的两种方式吗?
.
15
元宵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 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
30
民风民俗包括哪些方面
• 节日习俗 • 特色居民 • 民间工艺品 • 特色饮食
•说 说 你 了 解 的, 最 有 趣 的 民 风 民 俗
.
31
巧构思
节日习俗
开头
节日事件 结尾
(开头:交代清楚什么节日。节日事件:是活动过程,抓住有趣、有意
义、给人教育。抓住细节让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结尾:总结,抒 发感情,赞美幸福生活。)
……
.
33
如何写 ?
1、写节日习俗,可以从节日的来历(或与之相 关的故事)、风俗习惯等方面来介绍。
2、写特色小吃,可以从小吃的色香味、小吃的 制作过程等方面来介绍,可介绍一种或多种小 吃。
3、运用本单元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如: 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 法),语言生动有趣。
.
34
•
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
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
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
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
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
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
8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 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 多,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 深,占据主流地位。中国民众把 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 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我们买的鞭炮。点上火只听到鞭炮辟天开地的响了起来,整个楼层都回荡着
鞭炮声。我躲在远处捂上耳朵,直到鞭炮声结束,我才敢走到近处看一看。
接着,爸爸又拿出一个二踢脚,把它拿在手中,点上火只听到“嗖”的一声,
二踢脚像小火箭一样冲上天空,然后爆炸。我高兴得拍着手,难道真正的火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 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 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 也是庆 贺新春的延续,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 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 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 庆佳节,其乐融融。
.
4
烈缅 怀 先
.
5
祖扫 墓 祭
袅袅清烟带去的是对亲人的怀念
.
6
清明习俗:踏 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 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 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 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 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 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
7
清明习俗: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
.
10
你知道粽子是怎么包的吗?
首先把新鲜又绿油油的粽叶洗得干干净 净,然后用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轻轻地勺起 糯米,并加上绿豆、蜜枣、葡萄干、排骨、 花生米,包起来用绳子捆紧,最后把美味的 粽子煮上几个小时,熟透了就可以吃了。还 在煮的时候那香味早已传遍了整个大街!你 咬上一口尝尝,保证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 你不吃,闻一闻,都会令人垂涎欲滴,并且 那香味直往心里钻。
.
9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爱国大 诗人,他叫屈原,当初他被别人杀害了并且 扔进了又急又宽的汩罗江里,人们知道了, 怕江里的鱼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便包了许 多味道鲜美的粽子扔进江里,这样鱼不会吃 屈原的尸体了。正好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 善良的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 节,以示悼念。
旋转炮、刺花炮、摔炮、礼花炮、黑蜘蛛炮、还有大炸雷……
•
反正各种各样的鞭炮说也说不完。爸爸给我买了比较安全的摔炮和刺花
炮,又买了噼噼叭叭的鞭炮和冲天炮又叫二踢脚,还有五颜六色的礼花炮。
走在路上,我就忍不住往地上扔了几个摔炮,摔炮摔在地上“啪啪”得响了
起来,我感到好玩极了。到了中午,我就听到震耳的鞭炮声。爸爸也拿出了
春节
•
在我的记忆中,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每当想到春节,我便想起去年春节
我和爸爸放鞭炮的情景。记得年前大人们都忙着买东西办年货,妈妈又是买
菜又是买春联又是包饺子。我们小孩却不像大人那样忙。大年三十那天,妈
妈让我和爸爸贴好了春联,爸爸忽然想起了忘记买鞭炮了。我们爷俩就决定
一起下楼买鞭炮,来到卖鞭炮的摊位上,鞭炮的花样可真不少啊!有冲天炮、
寻找家乡的
民风民俗
.
1
从哪些方面找家乡的民风民俗?
• 节日习俗: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 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
• 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
• 民间工艺品等。
.
2
让我们一起找
• 家乡的节日风俗
.
3
清明节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也是我国传统节日,是最重要 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 日子。清明节的日期因年份不 同而有所不同,一般平年为四 月四日,闰年为四月五日。
.
22
团团圆圆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元 宵
.
2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谜元 宵 猜 灯
比拼智慧 益于身心
.
24
让我们一起找
• 家乡的特色小吃
.
25
.
26
.
27
.
28
• 广安盐皮蛋 • 牛肉干
.
29
习作要求
•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 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 了解?
• 你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 整理,写成一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