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桃花源记》比较阅读阅读答案
文言文《桃花源记》和《入蜀记》的比较阅读题答案
文言文《桃花源记》和《入蜀记》的比较阅读题答案《桃花源记》与《入蜀记》比较阅读题答案:1. 《桃花源记》和《入蜀记》分别以何种方式刻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答案:《桃花源记》通过描述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人们在这个独立的世界中与自然相处,享受着自由、平静与宁静的生活。
而《入蜀记》则通过描写蜀地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艰苦的道路,突出表现了人与自然对抗、征服的过程,表达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战胜自然的意志。
2.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和《入蜀记》中的蜀地有何相同之处?答案:两者均展示了人们对于旧有社会的逃离和寻找原生态生活的向往。
桃花源和蜀地都是人们远离尘嚣、追求宁静与自由的地方。
两个地方的景色均美丽壮观,山清水秀,环境幽静。
同时,两个地方都充满了神秘感和禁忌,需要人们经过种种困难才能到达。
3. 《桃花源记》和《入蜀记》描写了不同的人物命运,请分别举例说明。
答案:在《桃花源记》中,主人公是一位逃离战乱的民众,他在桃花源中过着快乐、宁静的生活,并且从不愿返回现实社会。
他的命运是逃避和隐居,保持远离世俗纷争的状态。
而在《入蜀记》中,主人公是一位迁徙的商人,为了生计和发家致富,他勇敢地冒险进入了艰险的蜀地。
他的命运是探索和征服,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也迎来了成功和财富。
4. 《桃花源记》和《入蜀记》都传达了怎样的社会观念?答案:《桃花源记》传达了一种乌托邦式的社会观念,主张人们回归自然,摆脱世俗的困扰和烦恼,过上和谐、平静的生活。
它呼吁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追逐自由和真善美的价值。
而《入蜀记》则更加强调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和驾驭,体现了人们进取、拼搏的精神,以及对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追求。
5. 《桃花源记》和《入蜀记》之间在主题上是否存在共同之处?答案:尽管两部作品的主题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回应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都试图通过描述一个理想的境地,或者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或者呈现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征服,展示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的向往。
(完整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2006包头市(课改卷)(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户: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乙文则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一)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7.交错相通门8.描写阐述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二、2008南充市:(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完整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桃花源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ft, ft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较,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12017 •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yudn)B.黄发垂容(tiGo)C.遂与外人间隔(jidn)D.辞去(cl)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⑵处处志之()⑶乃不知有汉()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2017 •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 •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⑵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2017 •海南]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前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7.[2018 •武威]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8.[2016 •广东]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六篇(含答案)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六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水益涩①,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②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③,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④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⑤“雪窦山”字。
注:①涩:不通畅。
②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③陇:通“垄”。
④牧竖:牧童。
⑤髹(xi 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3)曳.舟不得进_______________ (4)遂.缘小溪_____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樵童牧竖相征逐。
《礼记·礼运》《桃花源记》比较阅读附答案
《礼记·礼运》《桃花源记》比较阅读(附答案)《礼记·礼运》《桃花源记》比较阅读(附答案)文言文阅读:(共14分)1.[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7.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6分)(1)选贤与()能(2)货恶()其弃于地也(3)故()外户而不闭(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屋舍俨然()(6)悉如外人()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2分)10.[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参考答案:7.(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5)整齐的样子(6)全、都8.(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2)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并自得其乐。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分)10.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2分,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题
3.(2分)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李缤纷,山花夹道(每空1分)
4.(4分)【甲】文通过对桃林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乐的理想生活的向往。【乙】文通过对土地岭美不胜收的桃源胜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山中美景的赞美之情,表现了游览的乐趣。(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①缘溪行 缘: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
③可濯足于床下 濯:④见辄除去 辄: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②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译文:3、【甲】文第一段描写春季景物,从“忽逢桃花林”可以看出;【乙】文描写季景物,可以印证的句子是“”。 (第二空引用文中句子回答)
题干要求比较甲乙两段文字写作的季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从原文的字句去判断。甲文从“忽逢桃花林”可判断是春季;乙文从“山树为盖”可判断是夏季。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重要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首先理解题干的要求,然后找到答题的区间,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归纳概括即可。
桃花源最大的特点是环境优美,人们的生活惬意滋润,正如文本中所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而乙文中的冷泉,风景宜人,“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即人们一看到冷泉亭,那些眼耳之尘,心舌之诟就可以摈弃,心灵变得澄澈空明。
译文:3、【甲】【乙】两个文段有多处地方,相互照应。其中,【甲】文中“鸡犬相闻”与【乙】文中“______”一句相照应;【乙】文中“有万物得所之意”与【甲】文中“_______”一句相照应。(请用原文回答)(4分)
4、【甲】【乙】两个文段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四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四篇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①旦子冈:在今南京市江宁区附近。
②甫:刚。
③洵(x ún):确实。
④浣: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具答之具:(2)便要还家要:(3)寻病终寻:(4)而妇人汲井且浣衣汲: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C.盖江北之俗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D.余顾而慕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3.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 )A.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B.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C.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D.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4.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设酒杀鸡”“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2020年初三中考《桃花源记》比较阅读练习
2020年初三中考《桃花源记》比较阅读练习(三)文言文阅读(15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
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
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
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
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
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
”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
穴才容人。
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四形谷仓的巨石。
②斫:砍伐。
24.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标两处)(2分)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4分)(1)黄发垂髫..(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尝.采药至衡山(4)深入忘反.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2分)A.乃.不知有汉乃.相谓曰B.忘路之.远近水陆草木之.花C.一人便以.笠自障先帝不以.臣卑鄙D.其.真无马邪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桃花源记》考试题精选(有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期末考试题精选一、(2023山东·烟台中考模拟)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甲】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丙】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不足为外人道也大道之行伐竹取道万道霞光B.与外人间隔选贤与能与游者相乐与人为善C.屋舍俨然怡然自乐佁然不动杂然相许D.妻子邑人不独子其子子固非鱼也孺子可教2.翻译文段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理解:渔人首先经过了一片风光优美的田园,然后才进入到桃花源,见到桃源人。
【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翻译: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详细地告诉了桃源人,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理解:听了渔人的讲述,桃源人都为没有赶上桃源外的朝代变迁感到无比惋惜。
【丙】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翻译: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富弼,字彦国,河南人。
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
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
”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
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
”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
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
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弼请罢宴彻乐,就馆赐北使酒食。
执政不可,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羞。
”后闻契丹果罢宴,帝深悔之。
时禁臣僚越职言事,弼因论日食,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遂除其禁。
庆历二年,为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
会契丹屯兵境上,遣其臣萧英、刘六符来求关南地。
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①因是荐弼。
欧阳修引颜真卿使李希烈事,请留之,不报。
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
”帝为动色,先以为接伴。
英等入境,中使迎劳之,英托疾不拜。
弼曰:“昔使北,病卧车中,闻命辄起。
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英矍然起拜。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
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
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
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
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
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
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
弼曰:“此守臣职也。
”辞不受。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
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
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
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
六年三月,以母忧去位,诏为罢春宴。
故事,执政遭丧皆起复。
帝虚位五起之,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平世,卒不从命。
英宗立,召为枢密使。
后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
(完整word版)《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题:《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审核:做题:班级:姓名:得分:用时:(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⑴屋舍俨然..交通( )..()⑵阡陌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3分)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礼记·礼运》《桃花源记》比较阅读附答案
《礼记·礼运》《桃花源记》比较阅读(附答案)《礼记·礼运》《桃花源记》比较阅读(附答案)文言文阅读:(共14分)1.[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7.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6分)(1)选贤与()能(2)货恶()其弃于地也(3)故()外户而不闭(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屋舍俨然()(6)悉如外人()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2分)10.[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参考答案:7.(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5)整齐的样子(6)全、都8.(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2)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并自得其乐。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分)10.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2分,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桃花源记 对比阅读 含答案解析
桃花源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处处志.之( )(3)乃.不知有汉(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运输事业)..(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C.咸.来问讯(都) 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题目1.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特非凡)B.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C.处处志之(志:记住)D.寻病终(寻:不久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其人端视容寂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犹鱼之有水也C.不复出焉万钟于我何加焉D.乃不知有汉乃重修岳阳楼3.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集锦
《桃花源记》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对比点:美好生活】(18分)《桃花源记》与《秦时妇人》【甲】有法朗者,深入雁门山。
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
朗多①赍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
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②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容色端丽。
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秦人,随蒙恬筑长城,因不胜其弊,逃窜至此。
初食草根,得以不死。
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
”(选自戴孚《广异记》,有删改) 【乙】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奉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注释】①赍(ji):怀着,带着。
②涉:踏着。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出两处)(2分)此处是何世界2.(5分)( ) (2))(3)不足为外人道也( ) (4)遂寻洞人( ) (5)更行二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2)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
答:4.阅读【甲】文,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妇人逃人深山的原因。
(3分)答:5.【甲】【乙】两文在表现主题上都运用了什么手法?它们的主题有何相同点?答: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对比点:生活风貌】(18分)《桃花源记》与《大道既隐》【甲】今大道既隐①,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②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③,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文言文《桃花源记》《雪窦游志》比较阅读答案
文言文《桃花源记》《雪窦游志》比较阅读答案文言文《桃花源记》《雪窦游志》比较阅读答案「篇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子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外人道也。
”【小题1】翻译句子。
(6分)(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此中人语云:“不足外人道也。
”【小题2】找出选文中描写桃源人幸福生活的句子。
(用原文回答)(1分)【小题3】“此中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 说了些什么,试概括为三点。
(3分)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4】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现在是什么意思?成语:。
现在意思是:。
(2分)【小题5】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答案:【小题1】⑴桃源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
⑵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⑶这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小题1】其中往来种作怡然自乐。
【初中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灵璧张氏园亭记》比较阅读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灵璧张氏园亭记》比较阅读及答案阅读用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115。
(10分,每个子问题2分)[a]当森林缺水时,它会得到一座山。
这座山有一个小嘴巴,好像有灯光。
然后关上船,从河口进入。
起初,他很狭隘,只有这样他才能认识人。
往回走几十步,突然看到了光明。
开放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十一—十五题。
(十分,每小题二分)[a] 当森林里的水用完时,就会有一座小口山,好像有光一样。
然后关上船,从河口进入。
起初,他很狭隘,只有这样他才能认识人。
往回走几十步,突然看到了光明。
这片土地平坦开阔,房子也很像,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子。
路上车水马龙,鸡和狗都能听到彼此的声音。
其中,男人和女人穿衣服,认识女人。
陌生人黄头发下垂,害怕快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每个人都会到自己家里喝酒。
停几天辞职。
“人类语言也不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b] 每隔800英里,你只能看到灵璧的张家花园和边的杨家①. 外面,竹林高大,树木茂密而深邃。
其中,它被浸泡在被视为池塘的边外的水里;以山上的奇石为岩丘③. 蒲未连加厚④, 想想江湖;椅子上的柏树和柏树具有山林的精神;奇异的花朵和美丽的小草,像经络;华堂府有武书之术。
它的深度可以隐藏,它的财富⑤ 可以提高。
水果和蔬菜可以满足邻居,鱼和竹笋可以养活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注]① 灵璧县:现为安徽灵璧县。
张之园:宋仁宗殿宰相张慈利的庄园。
卞(biàn):边水。
②余浸:支流。
③ 岩石丘:假山。
④芡(齐)àn):水生植物。
⑤ 丰富的:丰富的产品。
11解释下面的标点单词(一)屋舍俨然()(二)便要还家()(三)始得灵壁()(四)因汴之余浸()12.翻译中带下划线的句子(一)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外面,竹林高大,树木茂密而深邃13请找出[a]和[b]中的自然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训练:《桃花源记》比较阅读
-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桃花源记》比较阅读-阅读答案阅读下列甲乙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
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
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
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
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
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
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
水尔。
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
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④陇:通“垄”。
⑤牧竖:牧童。
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异渔人甚异之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B.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C.去停数日,辞去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道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8.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19.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4分)
【参考答案】
16.C(2分)
17.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不要)说魏朝和晋朝。
(翻译出大意,1分;“无论”译对,1分。
共2分)
18.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
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
2分)
19.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
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同风光如画。
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多基本与世隔绝,民风淳朴。
意思对即可。
每对一处1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