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一节公开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上好一节公开课

——在教师业务培训上的讲话(实录)

各位老师:

我不知道大家去没去过基督教的教堂?看没看见过神甫在给信徒礼拜时作的讲演?我去过,在我刚毕业的时候。当时看见传道的神甫戴着眼镜,捧着稿子在讲。老实说,这不是地道的、合格的神甫。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神甫的“老大”——罗马教皇说过,真正的神甫对信徒传道演讲、告诫道理时不能用稿子。用稿子就说明你对所要讲解的内容记不住。你作为讲演者都记不住,可想而知,你又怎能让听者记住呢?

很有道理。你给人家讲解,给人家上课,给人家作报告,就必须事先做好认真的准备,并把稿子记住。但我今天还得用稿子。裤带没眼——系(记)不住。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怎样上好一节公开课。

为什么选这个作主题?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一是学校当前正在展开公开课的评比展示活动,我想借机搭建个平台,做个探讨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是我发现踊跃参加公开课的上课教师绝绝大部分是年轻教师,受阅历、见识的局限,对公开课的理解往往容易出现偏差。我想将自己对公开课的一些思考做个亮相和表现,协助年轻教师业务快速成长起来。当然我可能是大言不惭,可能是纸上谈兵。权当胡诌巴咧了。

要想上好一节公开课,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公开课,知道公开课易犯的毛病在哪和上好公开课的一些技巧。

我查阅教育词典,没有“公开课”的解释,只有“公开教学”一词。解释是:即为观摩教学。然后后面其它的,全是概念性的书面语,我记不清了。

按性质分,公开课有三种类型:示范性公开课、研究性公开课和竞赛性公开课。我们学校所上的公开课是三者的综合。

一提公开课,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公开课”就是有人听课、“公开”地上,就叫公开课。大错特错。也正是这种思想才导致我们所上的公开课质量不高。

一、公开课常见的几种劣质类型

1.假课。教师精心安排,学生周密演练。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上课教师课堂教学的道具。

我们常见的现象是,比如一节课的问题提问,老师私下有意识地部署,谁说、怎么说都实行细致的安排,甚至还有不必要的表演在里面。而且一堂课在一个班上了N遍,让学生失去课堂的兴趣。

有人说,公开课是“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到课堂就是不能动。”为什么?在于它失真,作假!这样的课,一般是学校出名的所谓名师爱这么做。

2.花课。也叫做秀课。注重课堂形式的活跃,课堂热热闹闹,活跃有余;还偏爱多媒体的使用,以为课件多多益善,忽略课程本身。

我们常见的现象是:课堂像自由市场,从头至尾,贯穿学生热闹的场景,小组活动、个别发言、包括幻灯片的制作和使用。

一般是年轻的女老师爱这样上公开课。

3.盲课。课堂不符合新课程理念,没有尊重教材意图,我行我素,自以为是。

我们常见的现象是:上课靠经验,靠积累,墨守成规,拿多年教学的落后东西当宝儿。

一般有点名望的老教师爱这样上。

4.独课。教师成课堂主角,一言堂。不注重课堂的生成。

我们常见的现象是:一节课以我为中心,一条道跑到黑,问、答全是师为主,答案统一。

一般以政史教师为主。上课爱犯这样的毛病。

5.平课。老面孔,固定套路,没有新的创意,仅仅是平时课堂教学的挪移。

我们常见的现象是:不是在多媒体上课,而是在教室上常规课。

一般是定完职称的教师较多。

6.死课。没有激情,没有调控,没有生成,缺乏对课的理解。

我们常见的现象是:时间安排有问题,早早地把课讲完了,然后做练习,书上的、练习册上的,时间还有,就干等铃声响;要不就是听课的,都容易睡觉。

不求上进的教师偏多。

7.乱课。缺少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拿轻放重,忽略课节的重点讲解,比重失调。

我们常见的现象是:导课天花乱坠,迈入正课,不是忘了讲解,就是课堂不能驾驭,离题太远或死气沉沉。

刚上班的年轻教师多出现这样问题。

上面所说的几种现象,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体现。为什么公开课能够出现这些劣质的现象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真正理解公开课的内涵,没有把常态课(常规课)与公开课有效地划分开,在理解上还存有着误区。

二、常态课与公开课的区别

应该说,它们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课”,都是教师教学的课堂体现。

区别在于:

1.目的不同:

常态课,以传授、讲解为主,务实,是对课节知识的全面细致讲解。害怕知识传授有漏洞。

公开课,是常态课的艺术展示,体现教师的技能。引领、示范作用强,能激发教学思考更好。

2.对象不同:

常态课,对象单一,就是课堂听讲的学生;

公开课,对象除了学生之外,还有同组的教师,学校的领导,甚至专家、教研员。

3.内容不同:

常态课,根据大纲,是对课程的全方位讲解,内容选择是被动的。

公开课,自定题目,自主选择,内容也可节选,尤其对待自己认为精彩的、有嚼头的地方,刻意做课,都算能够。

4.心态不同:

常态课,在本班教室,环境熟悉,学生配合较好,便于心态放松。

公开课,在大会议室,环境陌生,学生不爱发言;再加领导听课,心情紧张,不利发挥教学所长。

5.手段不同:

常态课,一般方法单一,考虑我校现有的条件,几乎不应用多媒体、幻灯等现代的教学手段。

公开课,尽量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上课,方法多样。

综上,公开课和常态课教学不能同日而语。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开课是对未来常态课的引领和趋势。对待公开课绝不能不以为是、漠然视之,一定要精心设计和准备,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我认为,公开课不应是你晋级职称的分数砝码,而应该是展示你教学才华、提升你教学技能、发挥你个性特长的平台。对待年轻教师,更是一次难得的终身受益的机会。

三、优秀的公开课的衡量标准

什么才算一节好的公开课?听公开课到底听什么?怎么听?我的观点是:

一是听设计。一堂课从导入到授新课、到重点部位的讲解以及课上的练习、小结、作业,看上课教师的设计意图和对当堂课的把握水准。这反映上课教师的教学智慧。

二是听生成。这是考察上课教师潜在素质的关键所在。课堂必须有新生成的知识,如何驾驭,就直接反映你教学水平。比如说课堂上突然出现学生讨论的现象,你激发兴趣后,如何保持和调控,你临场的快速反映是我最想也是最爱看的。设计的精心与完美,课堂上真实的动态生成以及教师应对课堂事件的水平,才是教师们最想从公开课上得到启示的地方。

三是看基功。就是你的教学基本功。仪态、语音、启发、组织、板书、作图等,每个听课的都注重,我在这里不讲。

那么,到底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参阅了相关资料,我的理解为:一节好的公开课,应符合以下的四个标准。

一是“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模式,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即所谓“立标”,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自己的设计实施给别的老师做课“样儿”。

二是“活”。教学方法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思维激活。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让静态知识动态化,应是一堂有效的课。即所谓“有成”,学生课堂受益是考评公开课质量的唯一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