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风《自卑与超越》读书报告读书分享阅读分享PPT课件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01、本书作者五位一体图践行之前所分享的《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中所提到的读书方法,现在我画出本次解读的书的五位一体图:02、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曾经在大学的时候看到室友的书架上放着一本《自卑与超越》,当时出于本能的好奇,我翻开了它,本想好好阅读一番,但是当时恰好是自己备考法硕的时间段,腾不出整块整块的时间来读,于是看了前面两张之后就搁下了。
直到今年7月份,我和室友都已经工作了,我去他租住的地方和他相聚,这本书再一次进入了我的视野,于是我就像时隔几年前后两次见到同一个漂亮女孩一样,我决定不再错过这次机会,这次一定把它读完。
上班之余,我带着这本书到图书馆去阅读,当我再一次看到书中的文字,不禁懊悔不跌,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早点读完这本书,虽然不能说这本书就是一本地道的完全人生指南,但它对我们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以及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会面临哪些挑战以及应对方法,都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读这本书时,感觉就像有一个智者在和我对话,他告诉我,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针对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作者也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观点,让我忍不住拍案叫绝!《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一位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
说到心理学,大家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他的那本《梦的解析》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成形。
再稍微了解一些心理学的同学会知道创立了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的卡尔.荣格,现在有一套应用范围极广的测量个人职业兴趣倾向的心理测评工具MBTI便是由卡尔.荣格的内倾与外倾的理论发展而来。
我们今天这本书的作者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和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
自卑与超越读书报告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自卑常常被认为是不好的,因此很多人否认自己的自卑情结。
但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情结,正视自己的自卑和不足,是健康成长的前提。
孩童时代,我一直被班里的同学称为胖子,对外貌很自卑。
但是我不允许自己承认这一点,也不允许别人发现这一点,当被叫到胖子的时候,我会用很恶劣的语言回应。
随着年龄增长,我开始正视自己长得不够漂亮的事实,并且发现自信所体现出来的魅力。
我常常告诉自己自信的女性最美丽,这种心理暗示带来的效果很好。
正视自己的自卑,并且把自卑用自信来掩盖,这是我对自我内心的调整,但是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让我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认识了自卑情结,并再一次对自己的内心进行了深层次探索。
《自卑与超越》一共十二章节,读完之后,有三点感受尤为深刻:一、个体的生活意义与行为什么是生活的意义?生活的问题都是和职业,社会和性相联系的。
个人对这三个问题的反应,就表明了他生活的意义。
错误的生活意义导致错误的行为。
阿德勒由表及里的探索,有效解释了为什么纠正一个人的行为后,患者仍然会出现其他不良行为。
关键不在于行为本身,而在于错误的生活意义没有被纠正。
我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有两个16岁的小孩子,性格暴躁,不讲礼貌。
我多次告诉他们这样是不对的,效果甚微。
我问及了他们的家庭状况和小时候记忆深刻的故事。
a的父母双亡,和爷爷相依为命。
爷爷并不关心他的心里需要,只保证他有饭吃有衣服穿,有时候爷爷走亲戚,会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
长期的忽视使得他很孤单。
b的情况更糟糕,唯一的亲人,哥哥在外打工,一年回家一次,他假期也呆在学校,无处可去,安静的时候,深黑的眼睛常常让人觉得悲伤。
我第一次接触他对他印象非常好,爱照顾人,负责人。
但是相处的过程中,我开始接触其他人,对他的关注度减少。
接下来他的行为就变得让人无法忍受。
了解到ab的生活环境和现状之后,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表现的如此暴躁是因为他们怕被忽视,想引起老师的注意。
但是由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运动以及其他方面都表现平平,他们便选择了错误的方式来达到吸引注意的目的。
自卑与超越-PPT笔记分享
青春期
重要的是个人在这些阶段中所期待的 是什么,他们赋予它的意义,和他学会面 对它的方法。
在青春期,社会情况要会求孩子们在 生活样式方面做一些新的适应。
青春期只是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开始 对成年人的生活问题做出独立而又有创造 性的解答。
职业
职业
心灵与肉体
心灵与肉体
心灵
互助合作
肉体
获得“安全感”
心灵与肉体
尿床
心灵与肉体
心灵
肉体
情感 情绪
生活目标
群体焦虑(p24 )
生活样式
心灵与肉体
不强壮
身体 缺陷
无法配合满 足环境要求
胆小
心灵
负担
自闭
自我为 中心
拥有团体意识, 不将兴趣局限于自身
主动运用 能力克服训练源自成功缺少社会 合作能力
心灵与肉体
爱情与婚姻
爱情与婚姻
合作是婚姻的首要条件
爱情与婚姻
男女爱意的表现有何差异? 婚姻是爱情的终点和最终目标吗? 解决婚姻问题的方式?
感谢聆听
过度的处罚(p109 ) “等你爸爸回来教训你!”
夫妻在孩子面前关系过分亲密(p112)
家庭的影响
人类都在追求想要成为征服者,想要超越并 压垮别人的目标,这种目标是儿童时期训练的 结果,也是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未曾收到平等待 遇儿童的努力奋斗,拼命竞争的结果。我们要 避免这一类危害,唯一的方法就是给予儿童更 多的合作训练。
学校的影响
学校的影响
学校是家庭的延伸,孩子 上学,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 新试验。现在,他必须要在 一个比以前更为广阔的场合 里与人合作。
孤立
《自卑与超越》读书报告课件
♪ 读书心得
♣ 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恰 当的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 己的消极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 用下,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 出现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的 情感反应。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 的俘虏,不但会影响身心健康, 而且会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 不到发挥,使人觉得自己难有作 为,生活没有意义。所以,克服 自卑心理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 问题。
♪ 本书章节
♣ 生活的意义
♣ 学校的影响
♣ 肉体与心灵 ♣ 青春期 ♣ 自卑感与优越感 ♣ 犯罪及其预防 ♣ 早期的记忆 ♣ 职业 ♣ 梦 ♣ 人及其同伴 ♣ 家庭的影响 ♣ 爱情与婚姻
♪ 本书特色及浅析
♣ 生活的意义
人类是生活在充满“意义”的领域之中。然而,对生 活意义的理解,存在着正确和错误之分。所有生活中的失 败者,他们之所以失败是由于他们错误理解生活意义。这 种人对他人和社会都毫无兴趣,他们的兴趣点只停留在自 己身上,他们所赋予生活的意义是一种属于个人的意义, 因此,在处理职业、友谊等各方面问题上,他们不愿用与 人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在生活中不得不面临失败。事实 上,这种个人自私的生活意义,恰恰是最没有意义的。人 的重要性是依他们对别人生活所作的贡献而定的,真正的 生活意义在于对别人和社会发生兴趣以及能与人合作,一 句话,“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 读书心得
♣ 充分认识自己的能 力、素质和心理特点, 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不夸大自己的缺点,也 不抹杀自己的长处,这 样才能确立恰当的追求 目标。特别要注意对缺 陷的弥补和优点的发扬, 将自卑的压力变为发挥 优势的动力。
♪ 读书心得
♣ 要相信自己的能 力,学会在各种活动 中自我提示:我并非 弱者,我并不比别人 差,别人能做到的我 经过努力也能做到。 认准了的事就要坚持 干下去,争取成功; 不断的成功又能使你 看到自己的力量。
《超越自卑 阿德勒心理学经典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第1章 生活的意义
第2章 心灵与肉体
第3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
第4章 早期记忆
第5章 梦
第6章 家庭影响
第7章 学校影响
第8章 青春期
第9章 犯罪与预防犯罪犯罪问 题的解决
第10章 职业
第11章 朋友与伙伴
第12章 爱情与婚姻
第13章 注释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最 新
版
本
05 第5章 梦
06 第6章 家庭影响
目录
07 第7章 学校影响
09 第9章 犯罪与预防犯 罪犯罪问题的解决
08 第8章 青春期 010 第10章 职业
目录
011 第11章 朋友与伙伴
013 第13章 注释
012 第12章 爱情与婚姻
《超越自卑》依据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对自卑感的由来、自卑感的作用及生活风格与自卑情绪的关系,从生活 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 职业、人及同伴和爱情与婚姻等十二个方面加以论述,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 越。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超越自卑 阿德勒心理学经典 》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最
新
版
本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第章
犯罪
行为
范畴
自卑
爱情
动作
意义
问题
自卑感 职业
情绪
生活
婚姻
心理学
社会
目标
态度
学校
目录
01 第1章 生活的意义
02 第2章 心灵与肉体
03
第3章 自卑感与优越 感
04 第4章 早期记忆
读书报告范文:《自卑与超越》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范文:《自卑与超越》读书报告(完整版)After Completing The T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互惠互利共同繁荣读书报告范文:《自卑与超越》读书报告(完整版)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岀今后设想。
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阿德勒这样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
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
下面让我们走进他,走进《自卑与超越》!阿德勒的一生,就是在不断超越自卑,从而走向成功的过程。
他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商人的家庭中,排行第二。
他的家庭富裕,全家都热爱音乐,但是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快乐,不快乐的原因来自他的哥哥,他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赶不上哥哥的成就。
他自小身体虚弱,患有驼背,行动不便,他哥哥的蹦跳活跃使他自形惭愧,而觉得自己又小又丑,事事都比不上他的哥哥。
更不幸的是在五岁那年,他患了一场几乎使他丧命的肺癌。
童年的经历让阿德勒坚信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有一种自卑感。
如弱小无助的儿童必须依赖更强壮的成年人的照料才能生存下来,这就是自卑感的证明。
这种感觉标志着人生一开始就为克服自卑感而抗争。
他把这种抗争叫做寻求优越。
《自卑与超越》原名《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英文的书名似乎更能向读者展示这本书的中心内容。
自卑与超越 PPT课件
♪ 内容简介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 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 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自从心理分析 大师弗洛伊德以泛性论为基础,主张 人类的一切行为均可溯源于“性”以 来,便有许多继起的精神分析学家纷 纷提出不同的意见,对弗氏的泛性论 作种种修正。这些新的观念统称为 “新心理分析学派”,其创始人A·阿 德勒,以“自卑情结”为中心思想, 创立了“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 行为都是处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 服与超越。作者以平易轻松的笔调, 描写了自卑感的形成、对个人行为的 影响,以及个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将 其转变成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获取 光辉灿烂的成就。
♪ 内容简介
这本书的主线大致从以下三个命题出发的: 人活在地球,必须以群居方式生存,人与他人 是联系的;人必须生活劳动来推动社会进步; 人有两性,必须以爱情婚姻的方式繁衍。所谓 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无所适 从的表现”。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 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 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 的通性。那么,如何超越自卑?他的答案是: 合作、常识、理性与责任感。自卑三个最主要 的来源:身体缺陷、娇纵和忽略。
§ 对自卑来源的认识
☞ 被忽略——每个人都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 和优势,想要赢得大众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在现 实的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梦想成真” 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被忽略的可能。或许在一个 家庭里,你本是最受欢迎的孩子,可是一个新生 儿的诞生,或许会夺走家人对你的一些关心和照 顾,这样,第一个孩子便会产生一些被忽略的感 觉,觉得自己不再受人关注。如果父母没有意识 到第一个孩子的心理变化,也会使孩子缺乏安全 感,变得不与他人交流,变得不受欢迎,从而产 生自卑情结。
பைடு நூலகம்
8分钟读完《自卑与超越》,带你超越自我
8分钟读完《自卑与超越》,带你超越自我【精读君曰】你是否曾有过强烈的自卑感?又是怎么排解的呢?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作者就指出,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
书中不仅涉及到人为什么活着,心灵与肉体的关系,自卑感和优越感,家庭和学校对人的影响,而且还论及了早期记忆,梦,犯罪及爱情、婚姻等内容。
《自卑与超越》丨NOTES本文已获授权转载,来源微信公众号少穻(ID:Mr_Ungeilivable)本书讲了什么本书中,作者阿德勒大量探究了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如我们的家庭环境、自卑情结及两性关系平等重要问题,阐明了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
作者什么来头Alfred Adler,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和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他与弗洛伊德和荣格并称为古典精神分析学的三大代表人物。
.第一章我们对于意义的追寻生活于你的意义我们并不是简单地生活在环境当中,而是在不断地体验并理解环境对于我们的意义。
我们通过赋予生活意义来理解所谓的现实。
但意义并不等于生活本身,它是我们从生活中解读出来的东西。
因此,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推论,意义多多少少都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漏洞百出的。
活着是为了什么?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大多数人只是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才会如此。
假如生活风平浪静,谁都不会产生这样的疑惑。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无不反映着我们赋予生活的意义。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构建在他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之上。
他的一举一动,无不反映着他对外部世界以及内在自我的认知与判断,而这便是他赋予自己以及生活的意义。
个体心理学发现,人们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为职业、社交和两性这三类,而一个人对这三类问题的回应则可以反射出他对生活意义的理解程度。
设想一下,一个人的感情生活支离破碎,工作事业毫无起色,朋友寥寥无几,人际交往也难以维系。
基于他对各种生活问题的处理情况,我们不难推测他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可能是这样的:“生存不易,机遇太少而障碍太多,为了少受打击,我还是尽量少折腾。
《自卑与超越》名著导读心理学读书报告
家庭中的排行对孩子的影响
• 长子 • 家庭中的老大都经历过一段“独生子”的时期,
但是随着后边孩子的出生,他们就必须强迫自己 改变,让自己适应新的环境。他必须和别人一同 分享父母的爱,很多问题儿童、神经官能患者、 罪犯、自杀者、酗酒者和行为异常的人都会有这 方面的原因。 • 老大因为有体力上的优势,所以他们总会有各种 方法,会给母亲找各种麻烦,甚至与她争吵,做 出各种行为只是为了赢得母亲的关注。 • 我们总能在老大的身上看到对过去的一种眷恋。 他们喜欢回忆,但是却对未来没有信心。
《自卑与超越》 の名著导读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Adler 1870-1937)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 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 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 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 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 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 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 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 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 次子
• 他刚一出生,就已经有了一个与他分享父 母的孩子,所以与长子相比,他更容易与 人合作。他的生活中始终有一个与之竞争 的对象。
• 老二需要不断努力,追上甚至超过哥哥, 所以老二成功的机会更大,他们往往也比 老大更占有先天的优势。
• 如果老大成为了弟弟妹妹的领导者,那么 老二就会成为麻烦的制造者。
作者的童年经历
• 阿德勒从小生活舒适安逸,物质生活相对满足,但他却认为 自己的童年是不幸的。在6个兄弟妹中他排行老二,哥哥体格 健壮,是个典型的模范儿童,而他自觉长相既矮又丑,与长 兄有一种激烈的对抗情绪。母亲似乎偏爱哥哥,但阿德勒与 父亲正处融洽。阿德勒是一个直到4岁才会走路的体弱多病的 儿童。他患有佝偻病,无法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 但他并没 有让身体上的缺陷压倒自己,相反,这刺激了他的上进心。 阿德勒喜欢交游,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在孩子们的游戏中 也总是试图超过他的哥哥。他的父亲鼓励他说:“阿德勒, 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就是告诉他,不能让眼前的困境束 缚住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难就是人的一生,而要勇于突 破,大胆地去创造自己的生活,这种坚强的信条造就了阿德 勒一生的功名。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读书报告一.作者简介: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02.07 - 1937.05.28,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本书简介:自从心理分析大师佛洛伊德以泛性论为基础,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均可溯源于“性”以来,便有许多继起的精神分析学家纷纷提出不同的意见,对弗氏的泛性论作种种修正。
这些新的观念统称为“新心理分析学派”,其创始人A.阿德勒,以“自卑情结”为中心思想,创立了“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行为都出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
作者以平易轻松的笔调,描写了自卑感的形成,将其转变成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获取光辉灿烂的成就。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
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
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
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本书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阶段。
阿德勒在本书中提出: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儿童的自卑感总是一种普通存在的事实,这是因为他们常仰赖成年人的生活,且一举一动受到成年人的控制。
当儿童利用这种自卑感作为逃避行动的借口时,便发展成神经性的倾向。
如果这种自卑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存在下去,它便会形成“自卑情结”。
三.经典语录:•每种生活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合作的能力,而每种工作也都必须在人类社会的架构下,以能够增进人类福利的方式来予以执行,只有了解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的人,才能够以勇气及较大的成功机会来应付其困难。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初次看到书名就是吸引我翻开此书的动力和理由,相反而又递进式的书名让我有十分有兴趣去阅读并且学习怎么克服自卑情绪,从而进行自我超越,自我成长。
毫无疑问,本书主要通过分章节阐述两部分的内容:认识自卑以及超越自卑,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本书作者将理论与例子相结合,以自卑和超越这两个核心词组贯穿全书。
何为生命的意义?四十亿人生活在地球上,没有人可以脱离群体活着,我们的生活总是与其他人交织在一起。
所以对于个体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与他人分享,并且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可,从而建立起合作的信心。
人的总目标是追求“优越性”,是要摆脱自卑感以求得到優越感。
同时大多数人消除自卑的方式在于优越感的确立,追求优越感是人类的通性。
在每件人类的行为之后,都隐藏有对优越感的追求,它是我们的文化有所贡献的源泉。
在所有心灵现象中,最能显露其中秘密的是一个人的记忆。
记忆是可随身携带、而能使人想自己本身的各种限度和环境的意义的东西。
记忆绝不会出自偶然:个人从他接受到的多得不可计数的印象中,选出来记忆的,只有那些他觉得对他的处境有重要性的东西。
记忆绝不会和生活的模式背道而驰。
假如一个人的优越感目标让他感到“别人总是在侮辱我”。
他便会选择能被他解释为侮辱的意外事件来供他记忆之用。
只要他的生活模式改变,他的记忆也会随之改变。
很少有人了解最早的记忆,大部分的人都会从他们的最初记忆中,坦然无隐地透露出他们生活的目的,和别人的关系以及对环境的看法。
口吃的孩子通常是因为别人对他说话过分注意。
他非但无法承受压力,自自然然地和别人交谈,反倒要过分关心自己,并设法使人了解自己。
人的性格和行为不是没有来由和依据的,人的塑造必然包含着很多方面的影响。
我们的幼儿时期,我们受着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
这其中其主导地位的是孩子的母亲,她处于一种很重要的地位,是婴儿在于外界沟通的桥梁,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的关键因素。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童年记忆实在学轮滑的时候,当时有一次我很严重的摔到了地上,穿轮滑鞋爬起来很困难,我想向妈妈求助,帮忙把我拉起来,但妈妈并没有帮我,而是鼓励我自己想办法站起来,最后我是蹬着路边的土层一点点站起来的。
简约风《自卑与超越》读书报告读书分享阅读分享PPT课件
好书读书分享之——
第二章 02 书籍主要内容
生活和意义
1、人类的生活必须要有意义。
我们生活在”意义“之中。事实证明, 我们所体验的环境,不是单纯的环境,而是环 境对人的重要性。我们所体验的生活,不是单 纯的生活,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生活的意义。
假如有一个人想脱离”意义“的范畴, 偏要让自己生活在单纯的环境中,那么他将自 绝于他人。他的言行举止对他自己或者别人都 丝毫不起作用,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阿德勒还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给每个人工 作,使他的兴趣由自身虚假的卓越感转向社会大 众
本书内容
本书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我,让我 们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样子。 也让我更好的理解他人,更好的包容、 欣赏这个世界。
好书读书分享之——
《
自
卑
自卑感
一、自卑情结:指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的表 现。愤怒、眼泪、道歉都可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
二、自卑感不是变态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 自卑感。
三、自卑感表现的方式有很多种。
四、由于自卑感总是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 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很多时候,争取优越感的 动作,总是朝向无用的一面。
罪犯的两种类型
习惯于把每一个人当作敌人看待 被宠坏的孩子
重述合作的重要性
我们都能从个案中看到缺乏社会兴趣而又未 学会合作之道的个人在追求着虚假的个人优 越感。 防范犯罪的最佳方法就是适当程度的合作。
解决犯罪问题的方法
我们应该设法使每个愿意工作的人都能获得职业, 这是降低社会生活的要求以使大部分人不知丧失 最后合作能力的唯一方法。
自身的缺陷
有时候,一些人群可能对身体有缺陷的儿童,投 去异样的目光,这种目光,或许同情,或许可怜, 都对这个群体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他们本身不同 于正常人的形态,已经让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心 理了。再加上,很多时候,会有负面言语的攻击, 也会使自身拥有缺陷的儿童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从而变得更加自闭,不喜欢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之欧阳理创编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是精神分析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也是以“自卑情节”为中心进行研究的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这本书原名《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英文的书名似乎更能向读者展示这本书的中心内容。
本书共十二章,可以分成五个部分来看,分别是:1~3章总体介绍生活的意义以及自卑感和优越感的产生;4~5章是展现生活模式的两种方式,即记忆和梦;6~7章介绍了影响人的生活模式的两个因素,家庭和学校;8~9张是针对犯罪以及个体发展过程中的青春期的引导进行建议;最后3章重申“生命的三种使命”,与第1章相呼应。
这本书作为个体心理学派的代表书籍,具有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
开篇作者便警示读者“人类的生活必须要有意义。
”在作者看来,生活的意义便是奉献,人们是通过三种使命:职业、同伴和性来达到为这个世界、为人类的幸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的。
每个人都有自卑感,因为没有人会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感到满意,人们一直在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来改进自己身边的处境,脱离这种感觉。
这种对于自卑的摆脱也可以看作是对于优越感的追求,追求优越感是每个人的共性,然而每个人的优越感目标又是属于个人所独有的。
个体优越感的目标决定了个体对于生活的意义,并将这种意义赋予在生活模式中,也正是从每个人的生活模式中我们能够直观的看出个体的差异。
在《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都围绕着生活模式展开,引导读者如何从梦和个体早期的记忆中探究其生活模式,同时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了学校和家庭对生活模式的影响,最后以青春期的个体行为和罪犯为例,向人们阐释如何通过理解其生活模式理解他们的行为,并通过早期的对生活模式以及个体优越感目标的干预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书的最后几章里,阿德勒重申在职业、同伴以及婚姻中合作的重要性。
作为阿德勒的代表作品,本书很好的展现了其个体心理学学派的思想,同时他给予了读者无限的启示,无论是在对于自身的审视,还是对于这个社会中其他成员行为的解读,以及我们生活的意义。
自卑与超越01
自卑与超越01译者序阿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出生于维也纳郊区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然而,富裕的家庭环境给他带来的并非快乐的童年,而是不幸和磨难。
他在幼年时期便患上了佝偻病,看上去又矮又丑,这致使他在兄弟们之间感到非常自卑。
不幸远远还未结束,在5岁那年,他又患上了几乎致他丧命的肺炎。
这一切都让阿德勒的生活笼罩着恐惧和悲伤。
然而,也正是童年时期的种种经历,让阿德勒在很小的时候就下定决心做一名医生,以便“与死亡作斗争”。
最终,生活的不幸并未让阿德勒消沉下去,他凭借自己超人的毅力赢得了众人的赞许。
1895年,他获得了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成为一名医生。
由于对性格心理特征的特殊兴趣和关注,阿德勒水到渠成地进入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领域。
此后,他凭借着对人性特征超常的洞悉能力,在此领域如鱼得水地施展着才能,并写下了《缝纫业健康手册》和《器官自卑感及生理补偿研究》等著作。
1900年,阿德勒阅读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一书,对书中的观点颇为赞同,并与弗洛伊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02年,阿德勒受弗洛伊德之邀参加每周举行的研讨会,后又加入了心理分析社团,成为一名积极活跃的社团成员,并参与编辑《心理分析学报》。
接着被弗洛伊德任命为接班人,担任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主席。
但最终由于观点上的不合,两人矛盾日渐显露,分道扬镳。
之后,阿德勒率领其追随者一同成立了“自由心理分析研究学会”,并自称其研究为“个体心理学”。
“个体心理学派”是阿德勒与同事对自己所创新学的命名,之所以用“个体”这个词,主要是为了强调个性的唯一性和不可分割性。
一战期间,阿德勒也曾在奥国军队中当军医,战争结束后退役。
随后他在维也纳开始从事儿童心理学的辅导工作,同时将他的专业技能向大量专业和非专业的人士进行展示和传授,从此声名大振。
随后阿德勒他开始到各国游历,到处讲学。
1926年,他抵达美国,并受聘于哥伦比亚大学;1932年,受聘为长岛医学院教授;1935年,在美国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1937年,受邀到欧洲讲学,终因疲劳过度、心脏病突发离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自
卑
与
超
越
爱知识,爱阅读
》
读
书
报
告
读 书 分 享
/
好书读书分享之——
目录 CONTENTS 01 书籍作者简介
02 书籍主要内容
好书读书分享之——
第一章 01 书籍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自卑与超越》内容简介: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 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 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 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 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的意义。 家长和教师应培养子女对他人、对社会的 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 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 超越。
自身的缺陷
有时候,一些人群可能对身体有缺陷的儿童,投 去异样的目光,这种目光,或许同情,或许可怜, 都对这个群体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他们本身不同 于正常人的形态,已经让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心 理了。再加上,很多时候,会有负面言语的攻击, 也会使自身拥有缺陷的儿童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从而变得更加自闭,不喜欢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作者简介
阿德勒
1870年,阿德勒出生于维也纳郊外一个 米谷商人的家族中。他的家庭富裕,但这个并 没有使他的童年过得快乐,这个原因来自于他 的哥哥,因为他觉得自己无法超越他的哥哥。
五岁那年,他患了一场几乎使他致命的病, 痊愈之后,他决定从医,他说他自己的生活目 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后来他 考入维也纳大学,
1895获得医学学位,并于1902年加入弗 氏集团。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 当你经常无聊的时候,你是否会感到空虚,而 去逛空间、刷微博、玩微信或者整天打游戏、 看电影……
➢ 当你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或者当你完成了一 件重要的事情,你是否觉得生活充实、有一种 成就感?
➢ 当你帮老人过马路时,或者当你去做公益时, 你是否有一种被人需要的感觉,你是否觉得你 是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阿德勒认为:奉献是一种生活目标。假如没有 目标,而只想凭空发展自我人格,即只能是装 腔作势,突然使自己更不愉快罢了。
生命的三种使命
➢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 ➢ 人类与他人一起居住 ➢ 人类由两性构成
生命的三种使命
人要解决的三大问题
一是职业。如何谋求一份职业,使我们在地球的 天然限制下得以生存。
二是社会。如何在我们同类之中获取地位,以便 我们能相互合作并分享合作的利益。
被宠爱
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他所提 到的要求,大部分甚至全部都会得到满 足。这样,个人的膨胀度和满足感会促 使这个孩子更加自我,索取更多,而不 懂得“奉献”的重要。
优越感
一.每个人都有优越感目标,它是属于个人独有。优越 感由赋予生活的意义所决定的。 二、优越感目标,是生活奋斗的方向,是动态的趋向。 没有人能将优越感目标具体化。即使目标已经被具体 化,抵达目标的途径也是千变万化的。 三、在对优越感的追求中,发现了一种共同因素—— 想要成为神的努力。 四、优越感是用来补偿自卑感的一种方法。 五、优越感的目标,要符合奉献这一生活意义。
好书读书分享之——
第二章 02 书籍主要内容
生活和意义
1、人类的生活必须要有意义。
我们生活在”意义“之中。事实证明, 我们所体验的环境,不是单纯的环境,而是环 境对人的重要性。我们所体验的生活,不是单 纯的生活,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生活的意义。
假如有一个人想脱离”意义“的范畴, 偏要让自己生活在单纯的环境中,那么他将自 绝于他人。他的言行举止对他自己或者别人都 丝毫不起作用,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三是性。如何调整自卑,以适应“人类存在有两 种性别”和“人类的延续,有赖于我们的爱情生 活”等事实。
生命的三种使命
个体心理学认为
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归纳在职业、社 会、性这三个主要问题之下。每个人对这三个 问题的反应,都明白地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 理解。
生活意义的形成
1、快6岁时候,儿童就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牢固 的行为模式。 2、经验再被接受之前,即被赋予生活的意义, 即使这种意义会不断带来不幸与痛苦,他们也 不会轻易放弃。 3、童年期的一些经历会孕育错误的生活意义。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种科学的”生活意 义”,它是真正意义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同尺度。
生活和意义
3、生活意义的表现
如果我们对每个人的话语充耳不闻,而只是观察 他的行为,我们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他的“生活 意义”。他的姿势、态度、动作、表情、礼貌、 野心、习惯,乃至性格特征等,都遵循这个“生 活意义”而行。他的作风,他的一举一动,都蕴 涵着他对这个世界和自己的看法,好像在说“我 就是这个样子,而宇宙就是那总形态”
自卑感
一、自卑情结:指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的表 现。愤怒、眼泪、道歉都可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
二、自卑感不是变态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 自卑感。
三、自卑感表现的方式有很多种。
四、由于自卑感总是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 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很多时候,争取优越感的 动作,总是朝向无用的一面。
生活的意义
1、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既是 对他人感兴趣,相互合作。
2、标志:它们是别人能够分享的且能能够被 别人认定为有效的东西。
生活与意义
对生活意义的质疑
也许很多人会说,生活的意义是奉献。他们也 许会问:“对于自己,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如果一个人老是为别人的利益而奉献自己,他 岂不是要感到痛苦?如果一个人想要发展自己, 至少他也应该为自己着想。”
被忽略
每个人都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想要赢得大众 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 都可以“梦想成真”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被忽略的可 能。或许在一个家庭里,你本是最受欢迎的孩子,可 是一个新生儿的诞生,或许会夺走家人对你的一些关 心和照顾,这样,第一个孩子便会产生一些被忽略的 感觉,觉得自己不再受人关注。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 第一个孩子的心理变化,也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变 得不与他人交流,变得不受欢迎,从而产生自卑情结。
生活和意义
2、生活的意义只是是个人的意 义。
因为生活的意义是我们自己赋予它的,是经 过我们解释之后的东西,因此意义也是充满着谬 误,带有片面性的。没有人拥有绝对正确或者错 误的生命意义。
但意义是可以分出高下的:有的美好,有的 糟糕;有的错的多,有的错的少。
我们还能发现:较好的意义具有共同特征, 而较差的都缺少哪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