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之我见四六

合集下载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一、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三、教学观1.“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对工作敷衍塞责。

2.“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

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4.“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之我见

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之我见

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之我见通过这次“厚植爱国情怀涵育高尚师德,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专题的网络培训,我受益良多,以下是我培训后关于“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心得:一、教育观人是能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生命个体。

所以教育以人为本的起点和基石就是以人的生命需要为基点,提升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人是主体性存在,人的生命活动与动物生命活动的最根本区别在于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只有具有主体意识,并在实践中获得主体地位时,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积极改造世界的各种生命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人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这两方面。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随意惩罚学生,也不能挖苦、贬低、侮辱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尊重生命的体现。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发展权。

主体的重要权利和特点是其自身的能动性和自觉性,重要的是拥有选择权和发展权。

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更为优越的地方,教育应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条件,并帮助学生学会选择。

学习权和发展权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平等权利,因此教师要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每个人享有该有的权利。

二、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以人为本学生观不仅要求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看待,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成长。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它关乎着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与未来。

在教育的领域中,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是三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着教育的形态和质量。

教学观是对教学活动的基本看法和认识。

传统的教学观往往将教学视为知识的传递过程,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现代教学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例如,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在现代教学观中,教学的目标也不再局限于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成为了教学的重要任务。

同时,教学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预设流程,而是充满动态和生成性的。

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变化。

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基本看法。

正确的学生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力。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

因此,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之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速度和成长轨迹,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他们都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

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进步。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谈现代教育观念: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

谈现代教育观念: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

谈现代教育观念: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本,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结合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浅析我对现代教育观念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无能”不能当好教师,“无德”不能当教师,师德并重才能当好教师,教师要教好书,成为“经师”,而且要成为学生成长和身心健康的指导者,成为“人师”。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

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

任何教育都应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学习的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我们的教学直接面对生命,生命是认得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信仰的、需要的整合体,一只蚂蚁一条腿的进化需要经过上万年的时间,何况人乎!因此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情感潜能,提高效率。

面对生命,教师教学要有激情,要融氛围之美、学科之美、探索之美、发现之美与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苦役、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二、教学观?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建立师生合作的、民主的教学环境。

知识和智慧是伴行的,在教知识的同时应给人以智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论,同时还是人类认识世界智慧的结晶。

任何把智慧排除在外的知识都是盲目的、片面的,是不可能把人教聪明的。

能力不仅仅是动手能力,应当是“手脑”并用。

学习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我们应当让学生抢占能力的制高点,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知识,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强占知识的制高点。

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教师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

【最新精选】新课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

【最新精选】新课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

新课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一、教育观新课程在价价值追求和精神向度上的一个最凸显的特征是:“人”在教育中越来越大。

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理解,把握:⑴新课程把“人”作为教育的支柱。

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

从尊重人的价值、尊严、个性出发,从促进人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着眼。

来制订教育政策,设计教育目标,构建教育理论。

这正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灵魂。

⑵新课程认为人(教师、学生)是最重要的课程因素,是课程建构的参与者、促进者、批判者。

⑶新课程充分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全面发展”指向人的“共时性发展”,侧重于和谐性地综合发展;“终身发展”指向人的“历时性发展”,侧重于生成性地综合发展。

只有实现“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终身发展”,人的发展才是完整的,符合人性的,有利于提升生命价值和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我们所耳熟目详的“四有”思想就包含了这样的价值追求。

下面是几位专家、学者对教育的论述: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于: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

——黄克剑(华东师大)◆ 这就是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把教育的价值上升到了生命的高度。

教育是一种武装人们的方式;它对人负有一种无可逃避的责任;它需使人能够适应生存的时代,而不致将他排除在人生的最终伟大目标之外;它将开启世界的钥匙——独立和仁爱援之于人,赋予他做为一个自由人只身跋涉及而步履轻捷的力量。

——何塞·马蒂肖川博士是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心的主任,他认为教育的力量应是:◆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 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 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澄明◆ 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 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二、学生观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

——肖川新的学生观更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多样性的统一,关注潜能的开发,把他们的现在作为起点,而不是终点来看待。

——叶澜新的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新)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新)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新)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教学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观也发生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传统课程倡导的教学观认为课程是教学的方向,目标或计划,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则是课程的接受者。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二、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研究共同体”。

三、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把握正确结论。

可是如果不颠末质疑、比较、判断,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得到真正的了解与巩固。

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所以,教学不但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四、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传统的黉舍教育以学科为本,重认知轻豪情,重教书轻育人。

新课程夸大以人为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糊口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糊口和品德养成。

放弃很简单,但你坚持到底的样子一定很酷!1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

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

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

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学习的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二、学生观首先,学生是人。

学生是独立存在的人、具有主体性的活生生的人。

学生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支配的附属品,他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个性,其生命具有完整性。

他是具有主体性、独立人格、创造力以及独特个性的人。

1、学生是人,意味着我们必须真正将学生视作具有独立人格、思想感情、主观能动性和认知潜能的活生生的人,将学生真正当人看,在教育中赋予学生以“人”的涵义:在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而且,还必须将学生视作主动、积极的、有进取精神和创造性的学习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还给学生自由想象与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和生命完整性的人,这就意味着在教育中必须要承认和接受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

2、其次,学生是富有潜力的发展中的人。

一方面,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尚待开发,其身心发育还不够完善,需要教育者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发掘;另一方面,学生又是已具有一定能力并享有一定权利的主体,他们享有一定的权利并具备行使这种权利的能力,成人不仅不能剥夺或者代替他们行使其权利,相反要给予应有的尊重和适当的保护。

3、最后,学生是独特的人。

一方面,学生时代是人生命历程中最富生命活力,生命色彩最为丰富斑斓,生命成长最为迅速,最为重要的时段,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成人期”的准备,相反,必须肯定其作为人完整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价值;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承认学生有着生动、独特的、成长价值不同于成人的生活和内在世界,理解并尊重学生独特的精神生活、内在感受以及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肯定充盈着纯真情趣、智慧、和谐和生命活力的学生世界的价值。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通过本次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我个人认为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应该包含以下几点:1.作为教师,“学无止境”新时代背景下,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是近几年做为教师最为深刻的体会。

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泛,面对学生的求知欲,教师需要渊博的知识去满足学生。

对教师的要求也不仅是学识要求的提高,也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提高,如面对疫情期间,需要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在线上教学时,要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需要师生互动还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2.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问题的认识,能力的增长、技能的提高等等。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学生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高校是向社会输入人才的基地,做为高校教师,深知“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的道理,我们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和思想素养,为他们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3.师生相长师生相长是一门教学艺术。

我们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发现问题,这样会促使我们不断的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是学生促使了我们的进步。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长处,或者说每一个优秀的学生都有他优秀的原因,我们通过不断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对于学生的缺点或者教学过程中的失误,更值得我们反思,以免出现类似的问题,所以说,学生也是我们的老师。

4.对学生要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作为一个高校教师,学生年龄在18-25岁不等(包括研究生),学生基本已经成年,我们在教育引导的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时的思想状态是不一样的,如低年级的学生经历的是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很多学生会不适应,容易放松自己,被掉队;高年级的学生就要面对人生的又一次决策,是考研还是就业,需要老师帮助分析形势,做出抉择。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的内容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的内容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的内容
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自觉掌握知识,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懂得发现和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我;
关注身心健康,珍惜时间,发挥正确有价值的自我价值观;要全面发展,
追求完美,不断创新,勇于主动面对困难、挑战和新机遇,勇于超越自我。

教师观:教师要肩负起教育使命,以诚实、热情、尊师、厚德的教育
理念为抓手,肩负起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公民素养的重任;坚持求真务实,带领学生学有所成,实现共同发展;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注重教育指导和辅导,激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以新的视野开拓学
习和成长的领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素质,不断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育观:把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核心,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施灵活多样的课程;通过开放的教学环境、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多种活动实践和综合素质测验,落实“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理念;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自我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
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感恩之心、责任之心。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

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学习的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二、学生观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发展和能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天性,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生水平不齐,有差异是自然合理的;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看,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生命与生命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教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判学生,教育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使学生各得其所,各有发展,同时基础教育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

三、教学观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建立师生合作的、民主的教学环境。

知识和智慧是伴行的,在教知识的同时应给人以智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论,同时还是人类认识世界智慧的结晶。

任何把智慧排除在外的知识都是盲目的、片面的,是不可能把人教聪明的。

能力不仅仅是动手能力,应当是“手脑”并用。

学习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我们应当让学生抢占能力的制高点,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知识,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强占知识的制高点。

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教师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

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

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口诀

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口诀

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口诀一、素质教育的内涵(一)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三)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秒记口诀:两全一个性两重点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育人为本”的儿童观)(一)学生/儿童是发展的人(二)学生/儿童是独特的人(三)学生/儿童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秒记口诀:两独一发三、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秒记口诀:“提素”“个性”“实”“创”“两全”(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秒记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三)新课改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学科”转向“**人”秒记口诀:四个转向四、素质教育的评价观(一)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三)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秒记口诀:许三多形终展第1页共3页Slogan五、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秒记口诀:学促开设课,教学实研者(二)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秒记口诀:师生尊赏、教学引帮、自我反想、同事合掌六、教师职业素养(一)完整的知识结构(二)灵活的教学能力(三)教育机智(四)情感智力和品质秒记口诀:知能机品七、教师职业道德(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

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

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不仅是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理念,也是推动现代教育不断进步的核心要素。

他们互为关联,相辅相成,对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第一步:学生观学生是学校的核心,他们是学校的生命和未来。

学生观是指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

学生观要建立在学生的需求和成长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学生自主力,使他们成为自我发展和探索知识的主动力。

第二步:教师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主体,承担了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使命。

教师观即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师生互动、探究学习和人文关怀,力求做到师生共同成长。

好的教师应该具备科学严谨的理论素养、生动活泼的教学技艺、真挚关怀的教育情怀和顽强创新的教师精神。

第三步:教学观教学观是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服务的重要准则,是从以往“传道授业解惑”向“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转换的必要过程。

教学观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注重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育真正与时俱进。

第四步:评价观评价观是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反馈给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的观点和态度。

评价观应建立在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

评价应为学生提供指导性和促进性的评价,并积极开展多元化评价和综合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总之,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是现代教育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只要我们坚持这些原则,从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才能培养胸怀博大、创新有为的未来人才。

六大观,教师观学生观

六大观,教师观学生观

六大观,教师观学生观一、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就是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新课改的教学观口诀:学习过人(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为“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轻结论重过程”转为“轻结论的同时更轻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二、学生观口诀:二独一发(1)学生就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就是具备单一制意义的人三、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型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看,新课程建议教师必须就是学生自学和发展的推动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看,新课程建议教师必须就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二)教师犯罪行为转型口诀:你我他它(1)在看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特别强调认同与赞许(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看待自我上,新课程特别强调思考(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四、教师职业道德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建议(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怀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建议教师资格证书考点的设置虽然没有规律性,但这些考试知识的形式和角度仍然可以通过对考试前几年考点的分析总结出来。

总结了能力水平的规律和与其他知识点的关系,以及解决考点问题的方法。

对考点的分析不应是被动的,而应建立在知识点的原则及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解决考点的方法也应该是引导自己运用这些原则形成自我思想。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在工作中应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力求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师德的内涵:一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二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三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四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

我想这是根据教师工作的内容和接触的对象来划定的四个范围内的道德吧。

我想做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对待教育事业:忠诚并献身与教育事业。

要求教师在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指导下,在处理个人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时候,应采取利他主义的价值取向,就是所谓的“甘为人梯”、“燃烧的蜡烛”精神。

二、对待受教育者: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强调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境界。

要求教师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严格要求而又尊重信任学生。

三、对待同事及教师群体:坚持教师集体和其他教师的利益和需要高于个人的利益和需要。

在教育现实中要表现为理解、团结和谦让。

四、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真诚相待、主动参与。

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往的时候,表现出一种对家长的坦诚的沟通愿望,以及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发起或者参教育有关的社会性活动。

经过学习,我思考自己,反思自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想首先需要奉献。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

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厚植爱国情怀涵育高尚师德,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专题网络培训心得感谢学校提供的这次培训机会,通过这次培训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有了更新的更深的认识。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教书和教育学生的双重观念,不能单纯教书本上比较简单的内容,要把学生的品德思想进行深入的教育,对学生热爱关心。

对于自身教书的事业热爱,对工作的有认同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教学方式,严谨的科学调研,深入挖掘到教育的深层的意义。

努力学习自身的专业技能和道德修养,才能在理论知论上做到时刻的清醒和成熟,面对所发生的问题,才能有据可查,解决教学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当然也要勇于把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创新,变成学业的成果,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在学生和教师当中树立着更大的标杆作用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目前教学的对象为新生代“00后”有着与以往学生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在对于他们的管理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就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作为21世纪的新人类,人类步入新世纪的又一个时间节点,有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他们的视野更高开阔,他们的生活不需考虑生活的压力,不愁吃,不愁穿,每个月父母都会打上足够的生活费,所以他们比之前的大学生在生活上都要富足,不管想买什么基本上父母都会答应,所有在生活中攀比心很重,很是奢侈,这也就导致他们在生活很少会体会的劳有所得的艰辛,所以在生活中缺少劳动,从而变得有些懒惰,也吃不了苦。

“00后”学生喜欢幽默风趣的麻辣老师,这就要求管理者们各蔼可亲,知识丰富、多才多艺、兴趣广泛、热爱生活、懂得用各网络用语面对学生们,让他们感觉亲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也已经成过去式,现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慢慢变成了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好感,让彼此相互理解,共同学习和进步。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到了很多,教书育人是个很大工程,需要与时俱进的去学习先进的理念去学习去进步,才能更好的当一名高校教师。

心得: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心得: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心得: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的学生观
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有其规律性,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实现个人价值。

三、教学观
教学观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总称,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成长。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研究需求和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研究。

2、多元化的教学观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评价与反馈的教学观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更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和专业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作为一位教师,在这里,结合自己学习和工作实际,谈一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一些理解。

一、教育观
学生在校与老师共处的时间相对于与父母共处还是较
多的,因而教师不仅仅充当知识的传播者,还是人格的塑造者。

所以当一个教师,就应该具有专业的知识,对教师职业的了解,对教师职业的负责,其次是热爱学生,对学生负责,为学生着想,以生为本,最后塑造自己的心理。

才可以找到教学的乐趣,塑造自己,从而塑造学生。

二、学生观
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发展和能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天性,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生水平不齐,有差异是自然合理的。

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判学生,教育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使学生各得其所,各有发展。

三、教学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实施简单的加工改造,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

不但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够表现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与完善,而且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普宁市梅林镇南阳小学:赵凤玲人的幸福感不仅仅来自工作中,更来自于生活,更重要的是一种心态,只要你自己觉得幸福了,那就真的是幸福的。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以蜡烛来形容教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实际上,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教师是与学生一起成长的。

在成长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学业进步而喜悦,为学生的勤奋努力而高兴,也可以为自己的教学进步而欣慰,为师生的教学相长而欢乐。

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的除了学生,还有我们的同事。

我们生活的快乐与烦恼,工作的舒心与不快,都与我们的同事相关联。

我们是与同事一起成长的。

不同的人对幸福的感受和体验是不同的,这种感受和体验取决于人的内在素养,取决于人的境界。

可以说,提高教师内在幸福感的关键途径就是提高做人的境界。

总之,知足常乐在努力提高感受幸福的境界和敏感程度,在教育生活中享受幸福,乐在其中。

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尽管这是一个人人都追求的美好愿望。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体验到最多的却是痛苦。

从教师的职业情境出发,这些痛苦的表现各式各样: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作为以教书育人为使命的教师,总是以崇高的道德理想激励、引领学生,教他们爱国立志,教他们自强不息,教他们诚实守信,教他们宽厚仁慈,教他们尊长孝亲,教他们勤奋好学,教他们勤俭节约……然而,学生们(也包括教师自己)一离开课堂,所接触的活生生的现实却并不是这个样子,弄虚作假者有之,坑蒙拐骗者有之,以丑为美者有之,假恶丑不但大行其道,而且作假成真、恶人得道、丑行美化的现象比比皆是,课堂上的那些基本“常识”顷刻间被颠覆成一堆碎片。

当教师充满激情地传播道德理想的时候,面对的却是一双双疑惑甚至不以为然的眼睛,他们除了感到肩头沉重之外,还感到心头沉重?科学育人与应试教育的矛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师谁都明白育人就是要塑造人,发展人,就是要让学生接受文化的熏陶,感受人文情怀的温暖,享有智慧之光、仁爱之光,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素质优良、发展全面、身体健康的大写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之我见
暑假期间,根据教师学习培训安排,本人参加了“厚植爱国情怀涵育高尚师德,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专题网络培训,完成了规定的学习课时数,受益颇深,深感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厚植爱国情怀,涵育高尚师德的重要意义。

现结合学习,谈谈我对教育理念的浅显看法。

一、正确的教育观——重视师德、用爱教育
教育的最终目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师的职业道德至关重要,“无德”之人不能当教师,职业道德放在第一,当然,师德并重才能当好教师,教师不但要把书教好,成为“经师”,更要成为学生成长和身心健康的指导者,成为“人师”。

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爱的作用,只有爱才能打开学生感情的大门,教育应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会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学习的执著和追求。

二、正确的教学观——传授知识、给人智慧
教学过程中,要把传授知识作为基础,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智慧。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过程,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果和成就,也是人类发展中智慧的结晶。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没有去体悟智慧,都是片面的,也难以交给学生真正的知识。

所以,要深刻理解知识和智慧是并
行的,学习知识是最基本的能力,应让学生抢占这种能力的制高点,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智慧。

在教学中,要善于将“教”转向“学”,体现教是为学服务的,最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让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称为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并形成良性循环。

三、正确的学生观——尊重个性、激发潜能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表现出的与他人不一样的个性,不能以简单的好与不好来分辨,而是要从育人的高度承认每一个人的个性,充分认识个性背后的潜能,充分把学生要发展的潜能变成能发展的潜能,将个性变成助推成才的动力。

学生的成长过程,本身也是潜能的显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宏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看,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生命与生命过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判学生,而是使学生各得其所,各有发展,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求知,更是为了做事。

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重视了培养学生“做题”的能力。

做题是虚拟的,做事是真实的。

做题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智力活动,而做事不仅仅是需要投入智力,还需要投入情感。

做事需要的能力更全面,做事的过程是对一个人各个方面的检验与锻炼。

教师要让学生把“做题”当做一件事来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