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常见缺陷及预防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常见缺陷及预防防治措施1.偏心度大:偏心度是指灌注桩轴线与设计轴线的偏离程度。
偏心度大会导致桩体工作性能差,甚至引起工程事故。
预防措施包括:-在桩孔开挖前,进行地质勘察,尽量选择地质条件良好的区域进行施工。
-施工前进行桩位布置和轴线标定,确保桩位准确。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偏心度要求,定期进行测量和检查。
2.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混凝土质量不合格会导致桩体的强度不足和耐久性差。
预防措施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配比进行搅拌和浇注。
-对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情况。
3.钢筋锈蚀:钢筋锈蚀会导致钢筋断裂,降低桩体的承载能力。
预防措施包括:-钢筋的存放应避免与地面接触,并尽量避免钢筋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环境中。
-在钢筋上涂刷防锈涂料,增加钢筋的耐蚀性。
-在施工过程中,对钢筋进行严格的检查,及时更换锈蚀的钢筋。
4.灌注不均匀:灌注不均匀将导致桩体强度分布不均匀,影响桩的承载能力。
预防措施包括:-通过在管道内设置装料导管、振捣器等设备,保证灌注过程中的连续性和均匀性。
-控制灌注速度和业余,确保灌注过程均匀。
5.土层坍塌:在钻孔过程中,出现土层坍塌会导致孔壁塌方,影响灌注桩的质量。
预防措施包括:-根据地层条件选择合适的钻探工艺和钻头类型,减少土层坍塌的可能。
-在施工过程中,对孔壁进行及时的支护,避免塌方。
-在钻孔过程中进行地层观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总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缺陷可能会对工程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全程监控和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缺陷,确保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一、常见通病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受工艺、地层等自然条件和工序安排、管理流程等管理条件的制约,经常会发生以下常见通病:1、钻孔偏斜-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设计要求;2、缩径-钻孔深度范围内局部孔径小于正常钻井孔径或桩径;3、塌孔-钻孔深度范围孔壁不稳形成坍塌;4、沉渣偏厚-桩底沉渣超出设计要求;5、钢筋笼上浮-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笼顶标高不断升高;6、浇短桩头-桩头低于设计标高;7、断桩、夹泥层-桩身混凝土明显断开或夹有泥土。
2、缩径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缩径的原因分析①土层中的膨胀土遇水后膨胀导致钻孔缩径。
②钻头焊补不及时,越钻越小,致使下部缩径。
③混凝土拌和物质量不符合要求,致使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差、坍落度小、骨料离析严重等,从而使下落浇混凝土不能充分地置换出桩孔中的护壁泥浆,或是在骨料离析处被护壁泥浆充填了本应由水泥砂浆充填的空间或者中空根本得不到充填,于是形成部分长度缩径。
④施工措施不当。
经现场检测发现,缩颈、空洞主要出现在桩身上部。
这是因为冲孔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施工到了桩身上部,混凝土自重力降低,自重密实困难,容易形成缩颈和空洞。
所以当混凝土浇筑到桩身上部时,应采取降低管外压力,提高混凝土的自重密实作用的有效措施,以免产生缩颈和空洞。
⑤施工人员素质差。
施工人员素质差(大多数为未经培训的工人),操作不规范,也是造成缩颈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
(2)防治措施①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
成孔时,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
或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
如出现缩径,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成孔后及时浇注砼,以防停放时间过长而缩径。
②经常检查钻头尺寸,发现磨损及时焊补。
③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准确称量材料,保证混凝土拌和物质量。
④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水下浇注质量。
灌注混凝土时,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长度不小于1 m;混凝土供应及时,确保混凝土的连续灌注;在孔口斜台处,按规定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在正常情况下每15分钟测定一次)并做试块进行容重、抗压强度、抗渗标号、弹性模量等测定,发现异常立即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当混凝土灌注到桩身上部(离孔口5 m左右)时,采用降低孔内浆面,减小管外压力,提高管内混凝土下落冲力利于混凝土的自重密实,甚至可以在管内混凝土无法下落时,拔出导管,掏尽孔内剩余泥浆,凿毛、冲洗已浇混凝土面,再用人工振捣浇注混凝土,确保混凝土浇注质量,避免产生缩颈和空洞。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一、堵管的处理措施1、堵管的产生原因导管堵塞多数发生在开灌碎时,少数发生在浇灌碎中途,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导管变形或壁内有硬水泥块,影响隔水塞通过;(2)隔水塞上部没有灌水泥砂浆层:碎的流动性不太好,碎在储料斗与吊斗里停留时,碎发生离析,粗骨料卡入隔水塞或在隔水塞上架桥。
(3)碎质量差:碎中混有大石块或杂物,造成堵塞,碎离析,在导管内下落过程中造成浆体与石子分离,石子集中而堵塞导管;坍落度小造成堵塞导管,或者碎坍落度损失大,停顿时间过长而堵塞导管;(4)导管漏水,碎受水冲洗后,粗骨料聚集堵塞导管。
二、堵管的处理方法1、如果刚开灌,孔内碎较少,可提出导管,疏通以后,将孔底抓干净或洗干净后再重新浇灌;2、如在碎灌注中途发生堵塞,本公司配备震动头,及时震动处理,如仍然无效需提出导管才能处理,否则会形成断桩;3、防止导管堵塞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为了防止堵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组装导管时要仔细认真检查,导管丝扣是否良好,有无局部凹凸,导管底口是否有向内卷;(2)下导管时要检查密封橡胶圈是否合适,导管一定要上紧无晃动现象,指定有经验的工人专门制作合适的隔水塞,并向下放在导管中的合适位置;(3)严格控制骨料规格,水泥质量,坍落度;(4)尽量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缩短开灌时间和浇筑时间;(5)勤测碎面,导管埋入碎中不宜过多,勤拆、少拆导管。
三、钻孔缩径、坍孔事故的防治措施钻孔缩径、坍孔事故的发生通常均由泥浆使用不当引起,常发生在淤泥层、砂层中,因此强调以下措施:1、使用优质泥浆:在砂层中成孔泥浆比重宜控制在L2-1.45间,保持泥浆的稠度;2、成孔结束后应及时清孔,防止砂层失水形成厚泥皮;3、成孔班每隔8小时测定一次泥浆性能,及时调制,确保泥浆指标稳定。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B RIDGE&TUNNEL桥梁隧道完成后进行,也可以在预压期和沉降值达到一定要求后进行,工期控制方面较为灵活。
但施工中应注意的是,台前应有不少于3~5米长度的反预压(高路堤取上限,低路堤取下限),同时可作为钻机平台使用。
护筒不宜短于2.5米,且在开钻初用高稠度泥浆在路基填土范围封闭孔壁,防止泥浆对路基填料的污染,并控制钻机速度。
本文介绍的三种施工模式,可根据施工中的具体情况予以参考。
一般来讲,填土较低的区段,采用先施工桥台后预压期的模式效果较为理想;填土较高的地段,待预压期和沉降值达到一定要求后再施工桥台较为安全。
另外,还要根据预压的要求、工点是否位于关键线路、施工力量安排是否可行、结构上有无加强措施以及当地政府有关要求等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落实。
在施工过程中,尤其要加强桥头路基沉降和结构物变形的观测,避免对结构物产生破坏。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公路养护工程公司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一般在水下进行,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施工过程中的成孔、灌注不能得到实质性的辨认。
一旦施工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工程工期,甚至会给施工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量测,分析和解决施工中质量通病显得尤为重要。
护筒移位,造成钻孔偏斜造成原因是护筒周围的土不密实或护筒高出水面的高度不足;开钻时,钻头起落碰撞护筒。
防治措施是在埋设护筒时,应采用粘质土并分层夯实。
护筒的高度要高出周围的水面1.0~2.0m,护筒周围的回填土要至护筒下约10cm处,以保证周围土体的稳定;钻头起落时,要严防碰撞护筒。
孔壁坍陷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有气泡出现或泥浆突然漏失,即表示有孔壁塌陷迹象。
造成原因:(1)孔壁周围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内泥浆水位偏低,护筒周围未用粘土密实填封;(2)雨天施工时,未做好防排水工作,以至泥浆池或护筒被雨水淹没;(3)钢筋笼碰撞孔壁;(4)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太长,成孔后待灌注时间和灌注时间过长等原因。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一、坍孔1、现象钻孔桩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坍落,造成孔底积泥,孔深不足。
2、原因分析⑴挖埋式护筒底部与四周粘土夯填不密实,护筒底部埋设在砂类等透水层中或杂填土等易坍地层中.⑵钻孔桩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内水位高度不够,低于地下水位,不足以平衡水头压力。
⑶当钻至砂类等强透水层时,泥浆补给不足引起孔内水位急剧下降.⑷出现较强承压水时,易导致孔底翻砂与孔壁坍塌。
⑸钻孔附近有较大得振动或成孔后附近地面载重量过大。
⑹泥浆比重偏小。
⑺成孔速度过快,尤其就是钻至砂类等强透水层时,在孔壁上来不及形成泥膜保护层。
⑻在吊放钢筋笼时,钢筋笼不垂直,下放时碰撞了孔壁或破坏了孔壁泥膜。
⑼工序安排不合理,成孔后不能及时灌注混凝土,造成成孔与灌注间孔得静置时间过长。
3、预防措施⑴埋设护筒时,严格按交底要求操作,对护筒直径外60cm范围内得杂填土进行换填,换填深度至原状土层下10~20cm.换填采用粘土,每20cm一层,采用气夯进行分层夯实,夯填得密实度要求同台背填土得要求一致。
夯填时,应在护筒四周对称均衡地进行,防止护筒变形或位移,夯填应密实不渗水.⑵孔内水位必须稳定地高出孔外地下水位1、0m以上,并不得低于护筒底部,同时,可随时调节补充孔内水位。
泥浆泵等钻孔配套设备能量应有一定得安全系数,并应有备用设备,以应急需.⑶施工通道得布置应离孔位有2、0m以上得距离,尤其就是地表下有淤泥质粘土之类得软弱土层时更应注意,安排钻进设备及灌注设备时也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⑷应根据不同土层采用不同得泥浆比重,易坍地层采用比重较大得泥浆.⑸应根据不同得土层采用不同得钻进速度,如在砂性土或含少量卵石土层中钻进时,可用一或二档钻速,并控制进尺.在地下水位较高得粉砂中钻进时,宜采用低档慢速钻进,同时加大泥浆比重与提高孔内水位。
⑹钢筋笼得吊放,应保证垂直。
在钢筋笼下放时应保持钢筋笼位于孔位中心,避免碰坍孔壁。
钢筋笼下放速度不应过快,同时应人工配合保证钢筋笼位于孔位中心。
钻孔灌注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一、施工质量问题
1. 钻孔质量问题:
- 错误地定位钻孔位置;
- 钻孔孔径不符合设计要求;
- 钻孔底部的清洁度不达标;
- 钻孔孔壁的稳定性不足。
2. 灌注质量问题:
- 灌注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
- 灌注过程中的搅拌不均匀;
- 灌注速度过快或过慢;
- 灌注中出现漏浆、夹层或空洞。
3. 基础质量问题:
- 基础土质处理不当;
- 土壤的固结和沉降问题未妥善处理;
- 基础承载力不达标。
二、防治措施
1. 钻孔质量控制措施:
- 按照设计要求严格定位钻孔位置;
- 严格控制钻孔孔径和孔壁的稳定性;
- 清洁钻孔底部,确保孔底无杂物。
2. 灌注质量控制措施:
- 严格控制灌注混凝土配合比,确保强度和耐久性;
- 使用搅拌设备搅拌混凝土均匀;
- 控制灌注速度,避免漏浆、夹层或空洞的产生。
3. 基础质量控制措施:
- 对基础土质进行充分的勘察和分析,合理处理土壤问题;
- 采取适当的固结和沉降措施,确保基础的稳定性;
- 根据设计要求提高基础承载力,如加固地基或使用复合地基。
以上是钻孔灌注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的简要概述。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操作,并定期检查和测试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pptx
• (4)首灌混凝土后,要保持混凝土连续的灌注,尽量缩短间隔时间。当导管内 混 凝 土 不 饱 满 时 , 应 徐 徐 地 灌 注 ,第2防1页止/共导4管0页内 形 成 高 压 气 囊 。
第16页/共40页
(二)钢筋笼放置的与设计要求不符
• 1、现象:钢筋笼吊运中变形。钢筋笼保护层不够。钢筋笼底部标高与设计不符。 • 2、危害:使桩基不能正确承载,造成桩基抗弯、抗剪强度降低,桩的耐久性大大削
弱等。 • 3、原因分析 • (1)桩钢筋笼在堆放、运输、吊入时没有严格按规程办事,支垫数量不够或位置不
• 2.危害:造成灌注中断,易在中断后灌注时形成高压气囊。严重时, 易发展为断桩。
• 3.原因分析: • (1)由于各种原因使混凝土离析,粗骨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 (2)由于灌注时间持续过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初凝,增大了管
的孔。 • (2)钻进地层中有软塑土,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 • 4、预防措施:应经常检查钻具尺寸,及时补焊或更换钻齿。有软塑
土时,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 • 5、防治方法:采用钻具上、下反复扫孔的方法来扩大孔径。
第7页/共40页
(四)掉钻、卡钻或埋钻
• 1.现象:钻头被卡住为卡钻。钻头脱开钻杆掉入孔内为掉钻。掉钻后打桩造 成塌孔为埋钻。
第4页/共40页
(二)钻孔偏斜
• 1.现象:现场钻成的的桩孔,垂直桩不竖直,斜桩斜度不符要求的标准。或桩位偏离设计桩 等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 施工工艺不规范1.1 主孔位置偏离设计位置1.1.1 原因分析:施工前未进行标志和定位,或施工人员操作不准确。
1.1.2 防治措施:施工前对孔位进行标志和定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测量验收。
1.2 钻孔直径偏离设计值1.2.1 原因分析:施工设备选用不当,操作不准确。
1.2.2 防治措施:选用合适的设备进行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测量验收。
1.3 灌注浆液配比不合理1.3.1 原因分析:施工人员不熟悉配比要求,操作不规范。
1.3.2 防治措施:进行灌注浆液配比前,要求施工人员熟悉配比要求并进行培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抽样检测。
1.4 施工进度过快或过慢1.4.1 原因分析:施工进度过快可能导致操作不准确,过慢可能导致浆液分层或堆积。
1.4.2 防治措施:合理制定施工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操作准确且浆液均匀。
2. 基础土层破坏2.1 钻孔侧壁塌方2.1.1 原因分析:孔壁泥土固结能力不足,施工排土不及时。
2.1.2 防治措施:在进行钻孔前,根据孔壁土质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施工过程中注意及时排土,保持孔壁稳定。
2.2 钻孔回灌浆液泥浆浑浊2.2.1 原因分析:基础土层破坏导致回灌浆液中含有较多的泥浆。
2.2.2 防治措施:加强基础土层勘察,选择稳定的土层进行施工,避免土层破坏。
3. 灌注浆液质量问题3.1 灌注浆液含气量过高3.1.1 原因分析:施工过程中未进行足够的排气处理,或灌注浆液配比不合理。
3.1.2 防治措施:在灌注浆液前进行充分排气处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配比。
3.2 灌注浆液浆液性能不达标3.2.1 原因分析:浆液中添加剂质量不过关,配比比例不准确。
3.2.2 防治措施:严格按照要求选用高质量的添加剂,确保配比比例准确。
4. 锚固效果不理想4.1 灌注浆液回缩量大4.1.1 原因分析:施工过程中的浆液配比不合理,或浆液中添加剂质量不过关。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一、钻孔灌注桩1、由于停电或其他原因浇灌混凝土不连续,间断一段时间后,隔水层混凝土凝固形成硬壳,后续的混凝土下不去,只好拔出导管,一旦导管下口离开混凝土面,泥浆就会进入管内形成断桩。
如果采用加大管内混凝土压力的方法冲破隔水层,形成新隔水层,老隔水层的低质量混凝土残留在桩身中,形成桩身局部低质混凝土;2、对于有泥浆护壁的钻(冲)孔灌注桩,桩底沉渣及孔壁泥皮过厚是导致承载力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3、水下浇注混凝土时,施工不当如导管下口离开混凝土面、混凝土浇注不连续时,桩身会出现断桩的现象,而混凝土搅拌不均、水灰比过大或导管漏水均会产生混凝土离析;4、当泥浆比重配置不当,地层松散或呈流塑状,导致孔壁不能直立而出现塌孔时,或承压水层对桩周混凝土有侵蚀时,桩身就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扩径、缩径或断桩现象;5、桩径小于600mm的桩,由于导管和钢筋笼占据一定的空间,加上孔壁和钢筋的摩擦力作用,混凝土上升困难,容易堵管,形成断桩或钢筋笼上浮;6、对于干作业钻孔灌注桩,桩底虚土过多是导致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当地层稳定性差出现塌孔时,桩身也会出现夹泥或断桩现象;7、导管连接处漏水将形成断桩。
二、预防措施1、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必须进行试成孔,以便了解地质情况、检验所用设备的性能、施工工艺等。
如测得孔径易缩或塌孔,沉渣过厚等,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或采用重新考虑成孔工艺,修改工艺操作方法;2、桩位复测防止桩位放错或漏桩现象的出现;3、钻杆的垂直度:钻头中心与桩位中心、护筒中心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在开钻前必须满负荷调试运转,钻孔灌注桩应采用跳打方式,防止相邻桩穿孔;4、清孔质量控制:采用二次换浆清孔的方法、。
在一次清孔后,提出钻杆,测量孔深,抓紧时间安放钢筋笼和混凝土导管,通过混凝土导管压入清浆,进行二次清孔。
其目的是清除在安放钢筋笼及混凝土导管时产生的沉渣,清孔后的检查泥浆比重在1、15~1、25、清孔后,再检查沉渣厚度(摩擦桩沉渣厚度≤150㎜;端承桩沉渣厚≤50㎜);5、下钢筋笼:保持与孔垂直,不能与孔壁相碰,钢筋笼接长焊接保证钢筋搭接倍数,焊缝连续保满。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孔灌注桩具有施工噪音低、振动小、桩长、直径可按设计要求变换自如,桩尖能可靠进入持力层,单桩承载力大等优点。
但是,从钻孔开始至成桩结束,因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引发质量问题甚至质量事故,因此质量控制成为施工中的难点。
Part1钢筋笼上浮已经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的钢筋骨架,在浇砼过程中,骨架位置比原设计位置高出,俗成浮笼。
1.1原因分析1)钢筋笼骨架内径与导管间距小,粗骨料粒径太大,主筋搭接焊头未焊平,在导管提升与下沉回来过程中,法兰盘挂带钢筋笼。
2)钢筋在安装过程中,骨架扭曲、箍筋变形、脱焊脱落或者导管倾斜,使得钢筋与导管外壁紧密接触。
3)有时因机具故障,浇砼时停歇,导管与钢筋间砼已凝结,提升导管时将钢筋带出。
4)浇砼速度过快,砼面升至钢筋笼底,产生向上浮力,导致钢筋笼浮上来。
1.2处理办法1)刚开始浇砼就出现浮笼,主要是导管与笼之间有挂带现象;应立即中止浇砼,反复上下摇动导管或单向旋转。
2)在浇砼过程中,随着导管拔出,笼上浮,但砼面不动,亦是因导管与笼间有挂带现象,应反复摇动导管,重复使之上下移动,以切断二者联系。
3)在浇砼过程中,随着砼面上升,笼上浮,即应控制砼浇量及速度。
Part2沉笼已经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钢筋,在浇砼过程中,钢筋笼坠落,钢筋骨架比原设计位置低,俗称沉笼。
2.1原因分析1)吊筋与主筋之间或分段钢筋之间焊接不牢固或吊环脱落。
2)上下振动导管时,导管挂带钢筋,对钢筋施加一很大外力,吊环松脱,而一旦导管与钢筋笼脱离时,笼沉入孔中。
2.2处理办法1)如笼沉入砼深度不深(小于2米时),可暂不处理,继续浇砼,待基坑开挖后,在原桩位上人工或机械挖土,凿出桩头钢筋接高上来,桩头砼须凿毛,再浇灌高出原标号一个强度等级的砼。
2)在开挖基坑后凿除桩头浮浆时发现沉笼,但不知沉入深度,此时须重新补桩或请设计人员核定在基础结构上采取加固措施。
Part3导管拔空在浇砼过程中,导管脱离砼面,泥水进入导管中,造成桩身变小或断桩。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要求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要求措施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一.坍孔1.现象钻孔桩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坍落,造成孔底积泥,孔深不足。
2.原因分析⑴挖埋式护筒底部和四周粘土夯填不密实,护筒底部埋设在砂类等透水层中或杂填土等易坍地层中。
⑵钻孔桩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内水位高度不够,低于地下水位,不足以平衡水头压力。
⑶当钻至砂类等强透水层时,泥浆补给不足引起孔内水位急剧下降。
⑷出现较强承压水时,易导致孔底翻砂和孔壁坍塌。
⑸钻孔附近有较大的振动或成孔后附近地面载重量过大。
⑹泥浆比重偏小。
⑺成孔速度过快,尤其是钻至砂类等强透水层时,在孔壁上来不及形成泥膜保护层。
⑻在吊放钢筋笼时,钢筋笼不垂直,下放时碰撞了孔壁或破坏了孔壁泥膜。
⑼工序安排不合理,成孔后不能及时灌注混凝土,造成成孔与灌注间孔的静置时间过长。
3.预防措施⑴埋设护筒时,严格按交底要求操作,对护筒直径外60cm范围内的杂填土进行换填,换填深度至原状土层下10~20cm。
换填采用粘土,每20cm一层,采用气夯进行分层夯实,夯填的密实度要求同台背填土的要求一致。
夯填时,应在护筒四周对称均衡地进行,防止护筒变形或位移,夯填应密实不渗水。
⑵孔内水位必须稳定地高出孔外地下水位1.0m以上,并不得低于护筒底部,同时,可随时调节补充孔内水位。
泥浆泵等钻孔配套设备能量应有一定的安全系数,并应有备用设备,以应急需。
⑶施工通道的布置应离孔位有2.0m以上的距离,尤其是地表下有淤泥质粘土之类的软弱土层时更应注意,安排钻进设备及灌注设备时也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⑷应根据不同土层采用不同的泥浆比重,易坍地层采用比重较大的泥浆。
⑸应根据不同的土层采用不同的钻进速度,如在砂性土或含少量卵石土层中钻进时,可用一或二档钻速,并控制进尺。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粉砂中钻进时,宜采用低档慢速钻进,同时加大泥浆比重和提高孔内水位。
⑹钢筋笼的吊放,应保证垂直。
在钢筋笼下放时应保持钢筋笼位于孔位中心,避免碰坍孔壁。
钻孔灌注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工程形式,其在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如灌注不足、坐标偏差、洞眼稀松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将直接影响钻孔灌注桩的使用效果和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因此,本文将就钻孔灌注桩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进行阐述。
施工质量问题1.灌注不足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夹未夹紧、管子进出不及时、灌料控制不佳等原因,会导致钻孔灌注桩灌注不足。
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灌注桩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严重危及建筑的安全使用。
2.坐标偏差钻孔灌注桩的建造需要较高的精度,如果施工中没有掌握好测量和定位的工艺技术,就会导致钻孔灌注桩的坐标偏差问题。
这种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给钻孔灌注桩的安装造成极大的困难,同时也会给建筑的使用带来隐患。
3.洞眼稀松洞眼稀松是指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由于排料失控、边框不稳定等原因,导致洞眼左空心状况。
这种状况将导致灌浆料无法充实,在未来使用中极易造成悬挂点的松动、锚固点的塌陷等问题。
防治措施1.严控灌注量为了防止灌注不足的情况发生,应在灌注时根据孔深、孔径等条件严格控制灌注量。
同时,施工人员应监测灌注量,确保其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
2.加强管夹和控制灌料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夹的夹紧力度,细心控制灌料的流速和流量,能够有效防止漏灌和灌注不足等问题的产生。
3.加强钻孔定位测量为了解决坐标偏差问题,施工前应先对测量设备进行调整、检验,确保测量设备的精度。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认真量取坐标,严格掌控精度范围,及时处理偏差,确保钻孔灌注桩的建造等标准。
4.加强施工细节管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需要涉及到严密的施工细节,如桩身尺寸、钢筋加固、浆料配比、孔底清理等问题。
有效掌握工序管理,严谨施工,及时解决细节问题,是防止洞眼稀松的有效措施。
总结钻孔灌注桩是基础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形式,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控质量,有效预防填灌不足、坐标偏差、洞眼稀松等问题。
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常见通病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受工艺、地层等自然条件和工序安排、管理流程等管理条件的制约,经常会发生以下常见通病:1、钻孔偏斜-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设计要求;2、缩径-钻孔深度范围内局部孔径小于正常钻井孔径或桩径;3、塌孔-钻孔深度范围孔壁不稳形成坍塌;4、沉渣偏厚-桩底沉渣超出设计要求;5、钢筋笼上浮-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笼顶标高不断升高;6、浇短桩头-桩头低于设计标高;7、断桩、夹泥层-桩身混凝土明显断开或夹有泥土。
二、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1、钻孔偏斜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钻孔偏斜的原因分析由于钻机作业时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或由于土层软硬交界层面较陡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他硬物等情形,常会导致钻孔偏斜。
(2)防治措施①施工前应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 cm。
②桩机部件要妥善保养、组装,开钻前要校正桩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③钻孔过程中遇到的孤石如位置较浅,可将其挖出,如位置较深,可用岩芯钻机钻通石块爆破后再行施工。
④在砂层和粉土层中钻孔时,钻进速度不宜过快。
⑤钻孔轻微倾斜可往复扫孔纠正。
若桩孔倾斜较严重,应向孔中填入石子和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在消除了导致斜孔的因素后重新钻进,宜慢速提升、下降,反复扫孔矫正,直至桩孔符合要求。
2、缩径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缩径的原因分析①土层中的膨胀土遇水后膨胀导致钻孔缩径。
②钻头焊补不及时,越钻越小,致使下部缩径。
③混凝土拌和物质量不符合要求,致使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差、坍落度小、骨料离析严重等,从而使下落浇混凝土不能充分地置换出桩孔中的护壁泥浆,或是在骨料离析处被护壁泥浆充填了本应由水泥砂浆充填的空间或者中空根本得不到充填,于是形成部分长度缩径。
④施工措施不当。
经现场检测发现,缩颈、空洞主要出现在桩身上部。
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嘿,咱今儿就来说说钻孔灌注桩施工那些常见的质量通病,还有咋防治它们!你想想啊,钻孔灌注桩就像是给建筑打下的一根根坚实柱子。
要是这里头出了啥毛病,那可不得了哇!比如说缩颈,这就好比是柱子突然变细了,那能撑得住上面的重量吗?肯定不行啊!还有断桩,哎呀,这就像是柱子断成两截了,这多危险呐!那为啥会出现这些问题呢?咱就拿塌孔来说吧。
可能是泥浆护壁没做好呀,就好像战士上战场没穿好铠甲,那能不受伤嘛!或者是钻进速度太快了,就跟跑步太快容易摔跤一个道理。
那咋防治呢?首先呐,泥浆得调得恰到好处,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就跟做菜放盐似的,得适量。
钻进的时候也别心急,慢慢悠悠地来,一步一个脚印。
还有哇,灌注混凝土的时候得连续,别断了档,不然就容易出问题。
再说说钢筋笼上浮。
这就像人飘起来了一样,不正常啊!这可能是混凝土灌注得太快太猛了,把钢筋笼给顶起来了。
那咋办呢?可以减慢灌注速度呀,让钢筋笼稳稳地待在该待的地方。
还有桩底沉渣过厚,这就像脚底沾了一大坨泥巴,能舒服吗?能保证质量吗?所以啊,清孔工作可得做好咯,把那些杂质都清理干净。
你说这些质量通病是不是得重视起来呀?要是不重视,等房子盖起来了,出了问题可就晚啦!咱可不能干这种马马虎虎的事儿。
就像我们过日子一样,得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才能过得踏实。
钻孔灌注桩施工可不是小事儿,每一个环节都得小心谨慎。
这就好比走钢丝,一步都不能错。
从准备工作到施工过程,再到最后的检查验收,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咱再想想,要是这些质量通病都解决了,那建筑得多牢固哇!住在里面的人也能安心呀。
所以说呀,防治这些质量通病,那可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和幸福着想呢!咱可不能含糊,得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位,让钻孔灌注桩稳稳地撑起我们的建筑。
总之呢,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常见质量通病不可怕,只要我们知道了原因,找到了防治的办法,认真去做,就一定能把问题解决好。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更美好的建筑,为了更安心的生活!。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
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然而,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预防和纠正,可能会对工程安全和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本文将针对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问题,介绍预防和纠正措施。
一、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1. 桩长不符合设计要求:钻孔灌注桩的长度是根据工程需要进行设计的,而有时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桩长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施工人员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钻孔或者灌注混凝土时未达到设计标高所致。
2. 桩身强度不达标:钻孔灌注桩的桩身应具备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工程设计荷载。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灌注混凝土的质量不达标,或者桩身未能达到设计强度的问题。
3. 桩身质量检测不合格: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检测是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存在质量检测不合格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未按照要求进行取样或者检测方法不正确所致。
4. 桩端部分未达到设计要求:钻孔灌注桩的端部是受到最大力作用的部位,如果端部未能满足设计要求,则容易导致桩身的强度不足。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桩端部分未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情况,例如桩端与地层接触不紧密或者灌注混凝土的浆液分布不均匀等。
二、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1.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
施工人员应熟悉工程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增强施工质量意识,确保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
2. 桩长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钻孔,并通过测量来检验钻孔深度是否符合要求。
对于钻孔长度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应及时纠正,并确保灌注混凝土的标高满足设计要求。
3. 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在灌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采购、搅拌、运输和浇筑等环节,应加强质量控制。
对于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情况,应追溯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 桩身质量检测: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检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取样并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测试。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易出现问题及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易出现问题及预防措施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因此,本文将探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并提供一些预防措施。
问题1:孔壁塌方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孔壁没有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就容易发生塌方的问题。
孔壁塌方不仅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还会严重影响桩的质量和承载力。
预防措施:在施工前,应根据地质资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当的孔壁支护措施。
常见的支护措施包括钻孔套管、钢筋笼和注浆等。
同时,施工人员还应定期检查和清理孔壁,及时进行补强和修复。
问题2:灌注浆混凝土质量不达标灌注浆混凝土的质量是保证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关键。
如果灌注浆混凝土的质量不达标,就会导致桩的整体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预防措施:在施工前,应选择合适的灌浆材料,并进行质量检测。
确保灌浆浆液的比例、浓度和流动性符合设计要求。
此外,施工人员在注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浆液的注入速度和深度,确保灌浆材料充分填充孔洞。
问题3:桩身贮藏不当导致腐蚀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成后,桩身的贮藏问题也需要重视。
如果桩身没有得到适当的保护措施,易受到环境中的腐蚀,从而降低桩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预防措施:在桩身施工完成后,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常见的保护措施包括刷涂防腐涂料、涂层保护和加装防护套管等。
此外,还要对桩身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清除附着物和修补损坏部分。
问题4:桩基水平偏差超标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桩基水平偏差超标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这会导致桩的承载能力不均匀,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预防措施:在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灌注桩基准线,并进行合理的标定。
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准线施工,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确保桩基水平偏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问题5:孔洞反浸及地下水涌入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如果孔洞出现反浸现象或地下水涌入,会导致施工难度增加,并可能影响桩的质量和稳定性。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质量问题对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将介绍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成因及其预防措施。
1. 桩身强度不合格成因:桩身强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中水灰比过大、拌和时间过长等。
预防措施: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包括合适的水灰比和适量的水泥掺量。
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控制拌和时间,确保混凝土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对拌合物进行适时监测,以及控制适当的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
2. 桩长不足成因:桩长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土层承载力未达到要求,二是在施工过程中未掌握好钻进深度。
预防措施:在进行设计时,必须对钻孔灌注桩所承受的荷载和地层的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对于沉积层厚度、质地、荷载要求等要进行合理的评估。
控制好施工过程中的钻进深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3. 桩灌注不密实成因:桩灌注不密实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施工过程中注浆浆体不均匀,二是注浆量不足。
预防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注浆浆体的均匀性,采用适当的压力和流量,控制注浆的速度和时间。
在进行注浆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孔眼周围的液位变化,合理控制注浆量。
4. 桩身变形成因:桩身变形的原因主要是桩体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和刚度。
预防措施:在进行设计时,必须充分了解桩体所承受的荷载和地层特点,合理进行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钻孔灌注桩工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确保桩体强度和刚度。
5. 桩顶与地表不平齐成因:桩顶与地表不平齐的原因主要是施工过程中没有正确控制钻进深度。
预防措施:在施工前,要进行充分的勘察和测试,确保对地层情况准确了解。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钻孔灌注桩的钻进深度,确保桩顶与地表平齐。
同时,在桩顶与地表不平齐的地方,进行合理的填充和修复。
总结: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主要有混凝土强度不合格、桩长不足、桩灌注不密实、桩身变形和桩顶与地表不平齐等。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
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常见通病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受工艺、地层等自然条件和工序安排、管理流程等管理条件的制约,经常会发生以下常见通病:1、钻孔偏斜-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设计要求;2、缩径-钻孔深度范围内局部孔径小于正常钻井孔径或桩径;3、塌孔-钻孔深度范围孔壁不稳形成坍塌;4、沉渣偏厚-桩底沉渣超出设计要求;5、钢筋笼上浮-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笼顶标高不断升高;6、浇短桩头-桩头低于设计标高;7、断桩、夹泥层-桩身混凝土明显断开或夹有泥土。
二、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1、钻孔偏斜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钻孔偏斜的原因分析由于钻机作业时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或由于土层软硬交界层面较陡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他硬物等情形,常会导致钻孔偏斜。
(2)防治措施①施工前应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 cm。
②桩机部件要妥善保养、组装,开钻前要校正桩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③钻孔过程中遇到的孤石如位置较浅,可将其挖出,如位置较深,可用岩芯钻机钻通石块爆破后再行施工。
④在砂层和粉土层中钻孔时,钻进速度不宜过快。
⑤钻孔轻微倾斜可往复扫孔纠正。
若桩孔倾斜较严重,应向孔中填入石子和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在消除了导致斜孔的因素后重新钻进,宜慢速提升、下降,反复扫孔矫正,直至桩孔符合要求。
2、缩径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缩径的原因分析①土层中的膨胀土遇水后膨胀导致钻孔缩径。
②钻头焊补不及时,越钻越小,致使下部缩径。
③混凝土拌和物质量不符合要求,致使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差、坍落度小、骨料离析严重等从而使下落浇混凝土不能充分地置换出桩孔中的护壁泥浆,或是在骨料离析处被护壁泥浆充填了本应由水泥砂浆充填的空间或者中空根本得不到充填,于是形成部分长度缩径。
④施工措施不当。
经现场检测发现,缩颈、空洞主要出现在桩身上部。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
施工中预防措施
钻孔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孔位、孔深、孔径等参数,确保符合设 计要求。
加强钻孔过程中的泥浆循环,及时清理钻屑,保 持孔内清洁。
施工中预防措施
01
混凝土灌注
02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保证混凝土灌注连续、均匀,防止断桩、夹泥等质量问题的发
03
生。
施工中预防措施
施工记录与监控
漏浆问题
总结词
漏浆是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它会导致泥浆流失、孔内液面下降,影响成桩质量。
详细描述
漏浆的原因主要包括地层裂隙发育、泥浆比重过小、护筒连接不严密等。为预防漏浆问题,应合理选择泥浆比重 和粘度,确保护筒连接严密,同时在地层变化处控制钻进速度和钻压。一旦发生漏浆,应及时补充泥浆并查找漏 浆原因。
根据工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桩型和施工方法,确保设计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
施工前预防措施
01
材料选择
02
选用质量合格的水泥、骨料等原材料,确保混凝土 质量。
03
对进场材料进行质量检验,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 工现场。
施工前预防措施
设备检查 对施工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特别是钻机、泥浆泵等关键设备,应保证其性能稳定可靠。
详细描述
混凝土等材料的配合比不正确, 影响其性能和强度。
总结词
材料配合比不当
详细描述
施工材料在存放、使用过程中管 理不善,导致材料性能受损。
施工机械问题
总结词
机械性能不足
01
详细描述
02 钻孔灌注桩施工所使用的机械
性能不足,无法满足施工要求 。
总结词
机械操作不当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断桩、缩径和桩身缺陷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钻杆提升速度太快,而泵砼量与之不匹配,在钻杆提升过程中钻孔内产生负压,使孔壁塌陷造成断桩,而且有时还会影响邻桩。
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一是合理选择钻杆提升速度,通常为1.8~2.4m/min,保证钻头在砼里埋深始终控制在1m 以上,保证带压提钻;二是隔桩跳打,如果邻桩间距小于5d时,则必须隔桩跳打。
二、桩头不完整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超灌砼面过低,没预留充足的超灌桩头,有时提钻速度过快也会导致桩头偏低,解决方法平整工场地时保证地面与有效桩顶标高距离不小于0.6m,桩头超灌砼不小于有效桩顶以上0.6m。
三、偏桩一般有桩平移偏差和垂直度超标偏差两种。
多由于场地原因,桩机对位不仔细,地层原因使钻孔对钻杆跑偏等原因造成。
控制措施:(1)施工前清除地下障碍,平整压实场地以防钻机偏斜;(2)放桩位时认真仔细,严格控制误差。
四、桩头质量问题1、多为夹泥、气泡、砼不足、浮浆太厚等。
2、控制措施:(1)及时清除或外运桩口出土,防止下笼时混入砼中。
(2)保持钻杆顶端气阀开启自如,防止砼中积气造成桩顶砼含气泡。
(3)桩顶浮浆多因孔内出水或砼离析造成,应超灌排除浮浆后才终孔成桩。
(4)根据监理建议以及以往施工经验,在钢筋笼施工完毕后采用3~5米的小振动棒对上部桩头进行振捣以保证其密实度。
五、钢筋笼无法沉入1、由于砼配合比不好或桩周土对桩身产生挤密作用。
2、控制措施:(1)改善混凝土配合比,保证粗骨料的级配和粒径满足要求。
(2)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并保证砼灌注量达到要求。
(3)吊放钢筋笼时保证垂直和对位准确。
六、钢筋笼上浮由于相邻桩间距太近在施工时砼串孔或桩周土壤挤密作用造成前一根桩钢筋笼上浮。
控制措施:(1)在相邻桩间距太近时进行跳打,保证砼不串孔,只要桩初凝后钢筋笼一般不会再上浮。
(2)控制好相邻桩的施工时间间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孔灌注桩由于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施工简单易操作且设备投入一般不是很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进行的,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
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必须防治在钻孔过程中及水下砼灌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保质、保量的完成桩基施工任务。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钻孔灌注桩坍孔
原因分析
(1)陆上护筒底部和四周未用粘土填实;
(2)孔内水位高度不够,不足以平衡水头压力;
(3)当钻至砂层等强透水层时,水源补给不足引起孔内水位急剧下降;
(4)出现较强承压水时,易导致孔底翻砂和孔壁坍塌;
(5)钻孔附近的振动影响;
(6)泥浆比重偏小;
(7)吊放钢筋笼时碰撞了孔壁或破坏了孔壁泥膜;
(8)成孔速度太快,在孔壁上来不及形成泥膜;
(9)成孔后未及时浇筑砼,静置时间过长。
预防措施
(1)陆上埋设护筒时,在护筒底部夯填50cm厚粘土,必须夯打密实。
放置护筒后,在护筒四周对称均衡地夯填粘土,防止护筒变形或位移,夯填密实不渗水;
(2)孔内水位必须稳定地高出孔外水位1m以上,泥浆泵等钻孔配套设备应有一定的安全系数,并有备用设备,以应急需;
(3)施工通道的布置离孔位一定距离;
(4)钢筋笼的吊放、接长均应注意不碰撞孔壁;
(5)尽量缩短成孔后至浇筑砼的间隔时间;
(6)发生坍孔时,用优质粘土回填至坍孔处1m以上,待自然沉实后再继
续钻进。
2、钻孔灌注桩成孔偏斜
原因分析:
(1)施工场地不平整,不坚实,在支架上钻孔时,支架的承载力不足,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杆不垂直;
(2)钻机部件磨损,接头松动;
(3)钻头晃动偏离轴线,扩孔较大;
(4)遇有地下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
预防措施
(1)钻机就位时,使转盘、底座水平,使天轮的轮缘和护筒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在钻进过程中防止位移;
(2)场地平整坚实,支架的承载力应满足要求,在发生不均匀沉降时必须随时调整;
(3)偏斜过大时,回填粘土,待沉积密实后再钻。
3、钻孔灌注桩孔深不足
原因分析:
(1)孔壁坍場,土方淤积于孔底;
(2)清孔不足,孔底回淤。
预防措施:
(1)吊放钢筋笼时不得碰撞孔壁;
(2)必须二次清孔,清孔后的泥浆密度小于1.03-1.10;
(3)尽量缩短成孔后至浇筑砼的间隔时间。
4、钻孔灌注桩缩孔
原因分析:
(1)软土层受地下水位影响或周边车辆振动,开钻孔距过近;
(2)泥浆性能指标不佳,塑性土膨胀,造成缩孔。
预防措施:
(1)避免成孔期间过往大型车辆和设备,控制开钻孔距应跳隔1-2棵桩基开钻或新孔应在邻桩成桩36小时后开钻。
(2)采用优质泥浆,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降低泥浆失水量。
(3)用钻头上下反复扫孔,将孔径扩大至设计要求。
5、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
原因分析:
(1)砼在进入钢筋笼底部时浇筑速度太快;
(2)钢筋笼未采取固定措施;
(3)泥浆浓度大。
预防措施:
(1)当砼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放慢砼浇筑速度,减小砼面上升的动能作用。
当钢筋笼被埋入砼中有一定深度时,再提升导管,减少导管埋入深度使导管下端高出钢筋笼下端有相当距离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
(2)浇筑砼前,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可防止上浮;
(3)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立即停止浇注,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砼标高,缓慢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
6、孔底沉渣过多
原因分析:
(1)泥浆过稀,清孔不干净;
(2)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清水置换;
(3)钢筋笼吊放未垂直对中,碰刮孔壁泥土坍落孔底;
(4)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泥浆沉淀。
预防措施:
(1)清孔要采用优质泥浆,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下要直接用清水置换;
(2)钢筋笼要垂直吊放入孔;避免碰撞孔壁;
(3)清孔完毕及时灌注混凝土;
(4)采用导管二次清孔,冲孔时间以导管内侧量的孔底沉渣厚度达到规范要求为准;提高混凝土初灌时对孔底的冲击力:导管底端距孔底控制在40~50cm。
7、断桩
成因分析
1.骨料级配差,混凝土和易性差而造成离析卡管;混凝土坍落度小;石料粒径过大,导管直径较小(导管内径一般为20~35cm),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堵塞导管,且在混凝土初凝前未能疏通好,中断施工,形成断桩。
2.由于测量及计算错误,致使导管底口距孔底距离较大,使首批灌注的混凝土不能埋住导管,从而形成断桩。
3.在导管提拔时,由于测量或计算错误,或育目提拔导管使导管提拔过量,从而使导管拔出混凝土面,或使导管口处于泥浆或泥浆与混凝土的混合层中,形成断桩。
4.提拔导管时,钢筋笼卡住导管,在混凝土初凝前无法提起,造成混凝土灌注中断,形成断桩。
5.导管接口渗漏致使泥浆进入导管内,在混凝土内形成夹层,造成断桩。
6.导管埋置深度过深,无法提起或将导管拔断,灌注中断造成断桩。
7.由于其他意外原因(如机械故障、停电、塌孔、材料供应不足等)造成混凝土不能连续灌注,中断间歇时间过长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致使导管内混凝土初凝堵管或孔内顶面混凝土初凝不能被新灌注混凝土顶升而被顶破,从而形成断桩。
预防措施
1.关键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发电机、运输车辆)要有备用,材料、石、水泥等)要准备充足,以保证混凝土能连续灌注。
2.混凝土要求和易性好,坍落度要控制在18-22cm。
3.在钢筋笼制作时,一般要采用对焊,以保证焊口平顺。
当采用搭接焊时,要保证焊縫不要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以防钢筋笼卡住导管。
4.导管的直径应根据桩径和石料的最大粒径确定,尽量采用大直径导管;对每节导管进行组装编号,导管安装完毕后要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
导管使用前,要对导管进行检漏和抗拉力试验,以防导管渗漏。
5.认真测量和计算孔深与导管长度,下导管时,其底口距孔底的距离控制在30~40cm之间(注意导管口不能埋入沉淀的回淤泥渣中),同时要能保证首
批混凝土灌注后能埋住导管至少1.0m。
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0-6.0m的范围内。
6.在提拔导管时要通过测量混凝土的灌注深度及已拆下导管的长度,认真计算提拔导管的长度,严禁不经测量和计算而盲目提拔导管。
7.当混凝土堵塞导管时,可采用拔插抖动导管(注意不可将导管口拔出混凝土面),当所堵塞的导管长度较短时,也可以用型钢插人导管内来疏通,也可以在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捣器进行动来疏通导管内的混凝土。
8.当钢筋笼卡住导管时,可设法转动导管,使其脱离钢筋笼。
8、糊钻、埋钻、卡钻
原因分析:
软塑黏质土层、泥浆相对密度和黏度过大、进尺快、渣量大、出浆口堵塞等。
预防措施:
(1)改善泥浆性能,控制进尺。
若已严重糊钻,应停钻提出钻锥,清除钻渣;
(2)卡钻发生在冲击钻孔时,多因梅花孔或钻锥;
(3)卡钻不宜强提,小锥冲击松动钻锥周围钻渣。
9、导管进水
1.现象:灌注桩首次灌注混凝土时,孔内泥浆及水从导管下口灌入导管;灌注中,导管接头处进水;灌注中,提升导管过量,孔内水和泥浆从导管下口涌人导管等现象。
2.危害:导管进水,轻者造成桩身混疑土离析,轻度夹泥;重
者产生桩身混疑土有夹层甚至发生断桩事故。
原因分析
(1)首次灌注混疑土时,由于灌满导管和导管下口至桩孔底部间隙所需的混疑土总量计算不当,使首灌的混疑土不能埋住导管下口,而是全部冲出导管以外,造成导管底口进水事故。
(3)导管拼装后,未进行水密性试验。
由于接头不严密,水从接口处漏入导管。
(4)测深时,计算错误造成导管提过量,致使导管底口脱离孔内的混疑上液面,使泥水进入。
预防措施
(1)确保首批灌注的混凝土总方量,能满足填充导管下口与桩孔底面间隙和使导管下口首灌时被埋没深度≥1m的需要。
首灌前,导管下口距孔底一般不超过0.4m;
(2)在提升导管前,用标准测深锤测混疑土表面的深度,控制导管提升高度,始终将导管底囗埋于已灌入混疑上液面下不于2m。
(3)下导管前,导管应进行试拼,并进行导管的水密性、承圧性和接头抗拉强度的试验。
试拼的导管,还要检査其轴线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试拼合格后,各节导管应从下而上依次编号,并标示累计长度。
入孔拼装时,各节导管的编号及编号所在的圆周方位,应与试拼时相同,不得错、乱,或编号不在一个方位。
(4)首灌混凝土后,要保持混疑土连续地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