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人与社会 教案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社会全册教案(2023精编版)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社会全册教案(2023精编版)目标编写一份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社会全册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社会知识,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内容第一课:认识社会教学目标- 研究社会的概念和特点- 了解社会的组成部分- 掌握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教学步骤1. 引入- 展示一张图表,图中有不同的社会元素,引起学生对社会的思考和兴趣。
-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社会是什么吗?”2. 导入- 与学生一起讨论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 示范性故事:讲述一个小孩子在社区中与他人互动的经历,强调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3. 研究- 展示图片,介绍社会的组成部分,如家庭、学校和社区等。
-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讨论不同社会组成部分的作用和重要性。
4. 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与个人的互动关系,如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帮助,邻居之间的友好互动等。
5. 归纳- 总结社会的概念和特点。
- 提醒学生: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要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
第二课:尊重他人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 研究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教学步骤1. 引入- 展示一组图片,图片中有不同的人物进行不同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友好相处的思考。
2. 导入- 讨论学生对尊重他人的理解和经验。
- 示范性故事:讲述一个小孩子帮助他人并获得友谊的故事。
3. 研究- 介绍友好相处的方法,如礼貌待人、分享乐趣等。
-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友好相处的场景,练与他人的互动。
4. 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如听从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尊重别人的意见等。
5. 归纳- 总结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 提醒学生:友好相处可以获得更多的朋友和快乐。
教学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 设计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资源- 图表、图片- 示范性故事- 角色扮演场景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公益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一年级人文及社会教案
课题:我们的家在教学目标:1.认识幅员形状。
2.知道是我的家乡,我是人。
教学重点:明白是我的家乡,自己是人教学难点:构建是我的家乡的概念教学准备:地图、天鹅图片教学过程:一、活动一1.出示地图,引出是我的家乡话题,让学生对家乡有个初步印象。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的幅员像什么,进而让学生认识熟悉家乡幅员轮廓。
二、活动二1.让学生在的幅员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幅员的轮廓〕。
2.说班次为什么这样画家乡。
板书设计:1.我们的家在像一只美丽的天鹅课题:在哪里教学目标:1.认识中国的一个省。
2.了解的地理位置。
教学重点:了解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知道是祖国的一个省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地图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1.出示中国地图。
2.让学生指出在中国地图上的具体位置。
3.带着学生在地图上查找中国有几个省市自治区,体会是祖国一个省的概念。
二、活动二1.学生出示课前搜集和调查写有名称的图片资料,如居民、户口本、电视台台标、报纸等。
2.让学生把找到写有家乡名字的实物、图片等资料进展交流。
板书设计:2.在哪里是祖国的一个省一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3)课题:家乡的山水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山和水。
2.感受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
教学重点:了解的自然风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自然风光的美丽教学准备:地图、天鹅图片教学过程: 一、看图——赏景1.出示图片,让学生思考:图片中都有什么?你最喜欢哪幅图片,为什么?2.请学生答复,当学生说出喜欢的图片时,教师要坂这样的图片定格。
3.教师配乐做图片简要介绍。
二、读文赏景1.屡次读、领读儿歌或小短文。
2.让学生模仿读、自由读、独立读。
板书设计:3.家乡的山水大兴安岭镜泊湖兴凯湖松花江嫩江一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4)课题:的农作物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物产的丰富。
2.知道有两种农作物:一种是粮食作物,一种是经济作物。
教学重点:了解的农作物教学难点:为什么我们省的农作物好教学准备:地图教学过程: 一、寻找农业作物宝宝1.学生汇报在课前准备家乡农产品资料:说一说家乡的农产品宝宝都有哪些?说出它们的名字来。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教案章节:一、人与自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自然界的多样性2.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3.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自然界的事物。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讨论如何保护环境。
二、人与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合作共享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社会环境的多样性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 尊重他人,合作共享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社会环境。
2. 学生分享对社会环境的看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讨论如何尊重他人、合作共享。
三、人与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认识到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友善待人、善于沟通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多样性2. 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3. 友善待人,善于沟通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情景模拟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人际关系。
2. 学生分享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讨论如何友善待人、善于沟通。
四、人与自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认识到自我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激励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自我认知的多样性2. 自我成长的重要性3. 自我反思,自我激励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
2. 学生分享对自我认知的看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成长的重要性,讨论如何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激励。
五、人与规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自律的品质。
教学内容:1. 社会规则的多样性2. 遵守规则的重要性3. 遵守规则,自律自强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社会规则。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自然教学重点: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2. 第二课时:人与自然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观念。
3. 第三课时:关爱社会教学重点:了解社会的组成,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行动。
4. 第四课时:人与社会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社会的发展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贡献的观念。
5. 第五课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关心社会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自然和社会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 采用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社区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成果:评价学生在环保活动、社区服务等实践中的表现。
4. 学生自评、互评:鼓励学生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展示自然和社会现象,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2. 环保活动、社区服务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一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
一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人文与社会的相关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将能够发展对社会规则和公共秩序的理解。
3. 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人文与社会的相关概念。
2. 社会规则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3.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人文与社会的重要性。
2.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社会规则和公共秩序的必要性。
3. 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个大型白板或幻灯片。
2. 教师准备一些图书、图片和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文与社会?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教师可以请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并让他们发现与人文与社会相关的事物和现象。
步骤二:学习相关概念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大型白板展示并解释人文与社会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2.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和实际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步骤三:探讨社会规则和公共秩序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日常生活中遵守的一些规则和秩序,例如交通规则、学校纪律等。
2. 教师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社会规则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以及不遵守规则和秩序可能带来的后果。
步骤四:培养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1.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思维和沟通的活动,例如辩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思维和沟通能力。
2.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步骤五:总结和展望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他们一起回答可能存在的问题。
2.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思考人文与社会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概念的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调研来了解更多与人文与社会相关的事物和现象。
2. 学生可以与家长或其他同学分享他们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进一步加深对人文与社会的认识。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一、第一章:认识我们的身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
教学内容:1. 人体基本结构:头、身体、四肢等。
2. 人体主要器官: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
3. 人体功能:运动、呼吸、消化、排泄等。
教学活动:1. 观察游戏: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找出身体的各个部位。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
3. 制作手工作品:让学生用彩纸等材料制作自己身体的模型。
二、第二章:我们的家庭和亲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庭成员,增进家庭亲情。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家庭成员: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
2. 家庭关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
3. 家庭活动: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影、旅游等。
教学活动:1. 家庭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家庭成员,体验家庭亲情。
2. 制作家庭相册:让学生用照片或绘画制作自己的家庭相册。
3. 家庭故事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有趣的故事。
三、第三章:我们的学校和班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学校和班级。
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团结同学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学校环境:教室、操场、图书馆等。
2. 学校规则:上课纪律、作业要求、放学纪律等。
3. 班级同学:班级成员、班级活动、班级荣誉等。
教学活动:1. 校园参观:让学生参观学校的各个场所,了解学校环境。
2. 班级纪律讨论:让学生讨论如何遵守班级纪律。
3. 班级活动策划:让学生策划一次班级活动,如班级运动会。
四、第四章:我们的社区和邻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社区和邻居。
2.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邻居的情感。
教学内容:1. 社区环境:住宅区、商业区、公园等。
2. 社区设施:超市、医院、邮局等。
3. 邻里关系:与邻居的互动、互相帮助等。
教学活动:1. 社区调查:让学生调查社区的设施和邻居的职业。
2. 制作社区地图:让学生用彩纸等材料制作社区的地图。
一年级人与社会教案
人与社会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人与社会的教学可以从小环境开始,逐渐扩大到大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份一年级人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名字、年龄、家庭成员等基本信息。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周围的人和事物,并能进行简单的描述。
3.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公德心态,了解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中的规则和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自己、家人和朋友。
2.熟悉和遵守一些基本的家庭和社区规则。
教学准备:1.大图板:绘制一个学生的简单轮廓图,并在旁边标注一些与学生有关的信息。
2.策略游戏:制作一些简单的策略游戏,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的名字是什么?”“你今年多大了?”“你家有几口人?”等等。
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集体讨论他们的回答。
Step 2:观察与描述(20分钟)1.出示大图板上的学生轮廓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2.随后,出示其他对象的轮廓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3.对于描述准确的学生,可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奖励。
Step 3:游戏活动(30分钟)1.准备一些简单的策略游戏,例如找相同的图片,找出教室中的不同之处等。
2.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要求完成游戏任务。
3.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彼此交流、合作,并解决问题。
Step 4:谈论规则和习惯(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和社区生活中的一些规则和习惯。
2.让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家庭和社区中的一些规则和习惯。
3.教师补充一些基本的规则和习惯,例如尊敬老师、尊重他人等。
Step 5:总结(10分钟)1.收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结果,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公德心态,并鼓励他们在家庭和社区中遵守规则和习惯。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人,了解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中的规则和习惯。
一年级下册人与社会全册教案
第一课忙趁东风放纸鸢一、教材分析:放风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并不陌生。
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放风筝,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一定很感兴趣。
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搜集资料时还需要家长的帮助,因此,教师需提重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傲好课前准备:课堂上,在制作风筝时,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深护自己,免受伤害。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喜欢放风筝,感受春天里做游戏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有关风筝的文化,学会做风车、放风筝。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制作风车和放风筝的学习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有关风筝的文化,学会做风车、放风筝。
教学难点:了解有关风筝的文化,学会做风车、放风筝。
四、教学过程:1、激趣引入(1)师:同学们,老师有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课件出示谜语、谜底)(2)师:同学们猜的非常好,谜底就是风车和风筝。
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风车转风筝飞”。
(3)板书课题:风车转风筝飞。
2、主体探究活动活动一:小风车我会做师:老师跟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常常玩风乍玩得不亦乐乎。
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有一个地方被称为“风车王国”,你们想去看一看吗?(1)欣赏“风车王国—荷兰”的相关视频,了解风车的作用和原理。
(2)欣赏制作好的风车。
(3)制作风车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制作。
(4)每个同学完成1个风车作品。
(5)全班展示自己制作的风车,评选最佳作品。
活动二:风筝知识我知道(1)课件播放风筝的起源,学生谈感受,知道风筝最初的作用。
(2)了解现代风筝的作用。
(3)课件播放潍坊风筝节,学生看后谈感受。
(4)课件展示教科书第24页风筝图,并补充各式各样的风筝。
活动三:放飞风筝我能行(1)师:播放放风筝的视频,学生看后交流。
(2)教师和学生整理放风筝的要领。
①起飞a、起飞前先要弄清风的方向。
提线者是逆风而立,风筝是迎风而飘,若弄错了位置,任你如何用力,风筝也无法起飞。
b、跑步与放线:最好有一人帮忙高举风筝,并且拖长风筝线十米至二三十米之间,等待阵风一至,迅速将风筝松开(不必向上掷出),放线者必须徐徐奔跑,使风筝慢慢升起。
一年级人与社会教案
一年级人与社会教案课题我也上学了课型新授班级时间教目学标让学生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意义,让学生初步感知和别人在一起学习的快乐。
重点感知和别人在一起学习的快乐。
难点学生学会自立生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离开了熟悉的幼儿园,我们要到哪里继续学习呢?二、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告诉学生接受教育的年龄。
2、让大家做自我介绍,训练学生说话能力。
3、出示校园图片图1:高大的教学楼图2:温馨的教室图3:宽阔的操场图4:美丽的花园图5: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图6: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7:图书馆,教室办公室三、课外拓展探索美丽的校园,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喜欢哪?用数字给他们排序。
四、课堂总结五、课后作业难点会唱十二生肖歌。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境激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十二生肖图让学生说出每种动物名称。
二、探究新知1、介绍十二生肖的作用。
2、介绍十二生肖的象征意义。
3、教师教读十二生肖。
4、引导学生熟记十二生肖的顺序。
三、知识延伸课件出示打乱顺序的十二生肖图,让学生重新排列标出序号。
四、课外拓展在老师的指导下,试着用手指法记住十二生肖。
五、课堂总结六、课后作业背会十二生肖板书设计有趣的十二生肖教学反思课题欢天喜地过大年课型新授班级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综合学习活动,增进学生对我们民族传统的节日过年这一习俗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2、理解有关的风俗习惯,在情感上更加喜欢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喜庆氛围中更深刻感受到家的温暖,更加爱自己的亲人。
3、了解一些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小朋友是怎样过新年的。
通过这次活动,也是低年级孩子不断的积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经验。
重点理解有关过年的风俗,让孩子对我们民族传统节日有所认识。
难点培养学生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境激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人入胜。
2024年一年级人自然社会精彩教案全册浙江版
2024年一年级人自然社会精彩教案全册浙江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浙江版教材,涉及第一章“认识自己”和第二章“我与家庭”,具体内容包括“我的身体”、“我的情绪”、“家庭结构与称谓”、“家的温暖”等四个小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2. 使学生了解家庭的结构和称谓,懂得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关爱自己、关爱家人、关爱家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自己的身体、情绪和家庭结构,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难点: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全家福,让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成员,引出家庭话题。
2. 新课导入:展示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课程目标和任务。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功能。
(2)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不同情绪,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3)组织学生绘制自己的家庭树,认识家庭结构和称谓。
4. 例题讲解:(1)我的身体:讲解身体各部位的功能,举例说明如何保护身体。
(2)我的情绪:讲解情绪的类型,举例说明如何表达和调节情绪。
(3)家庭结构与称谓:讲解家庭结构,举例说明如何礼貌地称呼家人。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绘制自己的情绪脸谱,分享给同学。
(2)组织学生进行家庭角色扮演,互动交流。
六、板书设计1. 一、认识自己1. 我的身体2. 我的情绪2. 二、我与家庭1. 家庭结构与称谓2. 家的温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自己的情绪脸谱,并写一段描述。
(2)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短文,包括家庭成员、家庭活动等。
2. 答案:(1)情绪脸谱描述:示例:我今天很开心,脸上笑开了花。
(2)家庭短文:示例: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有爸爸、妈妈、弟弟和我。
一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
一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3. 让学生认识基本的社会规范,学会遵守规则。
二、教学内容:1. 社区的认识:介绍学生所生活的社区环境,包括社区的设施、邻居等。
2. 生活中的规则:介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则,如交通规则、学校纪律等。
3. 尊重他人: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权益,不侵犯他人的利益。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了解社区环境。
2. 讲解法:讲解生活中的规则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
四、教学步骤:1. 第一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了解社区环境。
2. 第二步:讲解生活中的规则,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4. 第四步: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活动,如清理社区垃圾,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认识社区环境,知道社区的基本设施和邻居。
2. 学生能理解并遵守生活中的基本规则。
3. 学生能尊重他人,不侵犯他人的权益。
六、教学内容:1. 家庭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家庭的作用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学校生活: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老师、同学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3. 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教育学生如何与他人礼貌交往,如问候、道谢等。
七、教学方法:1. 讲述法:讲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学校生活的相关知识。
2. 情景模拟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实践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在家庭和学校中如何与他人良好交往。
八、教学步骤:1. 第一步:讲解家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对他们成长的影响。
2. 第二步:介绍学校生活,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
3. 第三步:教育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如问候、道谢等。
4. 第四步: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实践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
5. 第五步:组织学生讨论在家庭和学校中如何与他人良好交往。
小学生人与社会教育课
小学生人与社会教育课人与社会教育课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通过人与社会教育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的形态、文化、规则,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社会意识的培养人与社会教育课首先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等。
通过了解社会的构成和运作机制,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力。
例如,在社会中,人们需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共同遵守社会规则,保持公平和正义的价值观。
这些知识将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从而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公民责任感的培养除了社会意识的培养,人与社会教育课还着重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
学生将学习如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在社会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他们将了解到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明白作为公民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例如,学生会学习如何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清洁公园、关心弱势群体等。
通过这些实践,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能够通过具体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为自己与他人的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
三、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人与社会教育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现代社会中,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学生将学习如何与他人有效地交流、理解和合作。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他们能够锻炼自己的沟通技巧,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并与他人协作解决问题。
这些技能将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未来的社会生活。
四、人与社会教育课的意义和价值人与社会教育课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责任感,还在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挑战,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学习人与社会教育课,学生可以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此外,这门课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价值观,塑造他们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品质。
一年级人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个人基本信息的意义。
2.了解家庭成员、老师、同学及朋友间的不同角色。
3.培养积极参与家庭、学校及社会生活的意识。
教学准备:1.图书、图片、卡片等。
2.小组活动材料。
3.角色扮演道具。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活动(15分钟)1.老师展示一段儿歌视频或唱一首与“人与社会”相关的儿歌,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老师与学生讨论,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在学校里,你有哪些老师?-在家里,你有哪些家庭成员?-在社会上,你有哪些朋友?3.老师呈现一张家庭树形图,让学生用图标或小卡片表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在图上写下他们的名字。
步骤二:认识家庭成员(20分钟)1.老师将家庭成员的照片分发给学生,学生要根据照片分组,并给每个组起一个名字,例如“妈妈组”,“爸爸组”等等。
2.学生将自己的家庭成员用卡片或图标表示出来,每个学生口头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步骤三:了解学校角色(30分钟)1.老师呈现一些学校里的角色图片,例如校长、老师、校医、保安等,让学生讨论并尝试猜测这些角色的职责和作用。
2.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编写一段小对话,展示这个角色在学校中的工作。
步骤四:角色扮演(30分钟)1.老师准备一些角色扮演道具,例如白衣服、玩具学校大楼等,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彼此扮演不同的角色,扮演出学校里的场景,如上课、下课、操场活动等。
2.学生依次展示他们的角色扮演,并配以简短的解说。
步骤五:人与社会(25分钟)1.老师展示一些社会场景图片,例如公园、商店、医院等,让学生讨论这些场景中会有哪些人物,并讨论他们可能的职责和行为。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例如买东西、看病等,扮演出相应的角色并演练相应的对话及行为。
步骤六:课堂总结(10分钟)1.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
2.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在学习中的体会和收获。
拓展活动:1.邀请家长来学校做一场“家庭角色扮演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家长在社会中的角色,进一步理解“人与社会”的概念。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社会》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一课时《我们的社区》。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认识社区中的公共设施,学会爱护公共设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认识社区中的公共设施。
2.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学会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认识社区中的公共设施。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情感,以及学会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社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社区中的公共设施,如公园、超市、学校等,引发学生对社区的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运用PPT讲解社区的构成,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居民、公共设施、绿化等。
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社区中的公共设施,如公园、超市、学校等,并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设施。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社区中公共设施被破坏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这样做对社区的影响,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社区中的公共设施,以及如何爱护公共设施的方法。
5. 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爱护公共设施的宣传海报、编写爱护公共设施的口号等。
六、板书设计:社区的构成:居民、公共设施、绿化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介绍自己所在的社区,以及社区中的公共设施。
答案:略。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认识社区中的公共设施,并培养学生的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社区中的行为表现,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在上述教案中,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认识社区中的公共设施,而难点则是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情感,以及学会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
一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区,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3. 让学生认识基本的社会规则,学会遵守规则。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自我介绍:让学生学会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爱好等基本信息。
2. 认识同学:引导学生相互认识,建立友谊。
3. 班级规则:让学生了解并遵守班级规则,如按时到校、保持安静等。
4. 课堂纪律: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如举手发言、不打闹等。
5. 爱护环境:教育学生爱护校园环境,不乱扔垃圾。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基本的社会规则和行为准则。
2. 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相互介绍,增进了解。
3.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规则。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则。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所在的社区,培养学生社区意识。
2. 自我介绍:让学生依次进行自我介绍,互相认识。
3. 讲解规则:教师讲解课堂纪律和班级规则,让学生了解并遵守。
4.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会遵守规则。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则。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内容,家长签名确认。
2. 学生书写一篇关于“我喜欢的社区”的作文。
3. 家长协助孩子制定家庭规则,孩子第二天向老师分享。
六、教学内容:1. 家庭关系: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2. 家庭职责:培养学生承担家庭职责,如帮忙做家务等。
3. 亲情关爱:教育学生关爱家人,懂得感恩。
4. 家庭文化: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文化背景,如语言、风俗等。
七、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家庭关系和家庭职责。
2. 情感教育: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亲情关爱。
3.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完成一项家务活动。
2024年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
2024年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认识我自己》:介绍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
2.第二章《我的家庭》:学习家庭成员的称谓,了解家庭结构和功能。
3.第三章《我们的学校》:认识学校的环境,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
4.第四章《我们的社区》:了解社区的基本设施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
5.第五章《大自然的朋友》:认识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学会关爱环境。
6.第六章《节日知多少》:学习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弘扬民族文化。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增强自信心。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学校、社区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和沟通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表达。
2.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等。
2.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知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
3.例题讲解:分析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
4.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拓展延伸: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和探索。
六、板书设计1.课题:以醒目的字体书写课题。
2.知识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3.图表:用图表形式展示教材内容,便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画一幅自己的自画像,标注出自己的特点。
(2)采访家人,了解家庭成员的职业和兴趣爱好。
(3)制作一份关于学校的宣传册。
(4)调查社区的基本设施,绘制社区地图。
(5)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朋友的观察日记。
2.作业答案:(1)自画像:学生根据自己特点完成自画像。
(2)家庭成员调查:学生完成采访,整理成文字材料。
(3)学校宣传册:学生合作完成,内容包括学校简介、校园风光、师资力量等。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和社会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的初步观察和认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包括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
2.了解人的社会行为习惯,包括礼貌、友善、分享等。
3.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的基本现象和特点。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2.提升学生的观察和认识能力。
教学准备:1.课件、图片和实物,如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
2.游戏、故事和实践活动的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老师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猜猜自己闭上眼睛怎么看不见东西,引导学生思考眼睛的作用。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嘴巴、鼻子、耳朵的作用。
二、展示与讲解(20分钟)1.老师用课件或图片展示不同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通过图片和故事,介绍人的社会行为习惯,如礼貌、友善、分享等。
三、小组活动(2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拿一个实物,如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2.每个小组请一名代表,用实物模拟相关动作,让其他小组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器官。
3.每个小组可设计自己的小游戏,通过模拟行为让其他小组来猜猜。
四、实践活动(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收集一个自然界或社会环境的特点。
2.小组成员一起到校园或周边环境中观察和记录,然后归纳总结自己小组所负责的特点。
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讲解自己小组所观察的特点。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强调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和社会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环境进行更多观察和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从实际观察中初步认识了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和社会行为习惯,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认识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实践活动,学生也得到了实际操作和实践的机会,提升了他们的参与和探究能力。
一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
一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社会的情感。
3. 让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们的社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自己生活的社区环境,了解社区的基本设施和功能。
2. 我们的邻居:让学生学会与邻居交流,了解邻居的生活和工作,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3. 家乡的故事:让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和名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4. 保护环境: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学会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环保行为。
5. 文明礼貌:让学生学会文明用语和礼貌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社区环境,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讲述法:让学生讲述家乡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收集社区环境、邻居交流、家乡故事等图片素材。
2. 视频素材:准备相关环保、文明礼貌的视频素材。
3. 道具:准备垃圾分类道具,如垃圾桶、标签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践表现:观察学生在环保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学生文明礼貌行为: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貌行为,评价学生的道德素养。
六、教学内容1. 我们的国家: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基本知识,如国旗、国歌、国徽等。
2. 中国的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3. 中国的美食: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如八大菜系、小吃等。
4. 中国的历史名人: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名人,如孔子、秦始皇、诸葛亮等。
5. 中国的地理特色: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色,如长江、长城、黄山等。
一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
一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家庭的重要性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的角色。
2. 学生将能够描述和比较不同类型的家庭。
3. 学生将培养尊重和关怀家庭成员的意识。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家庭的兴趣。
可以使用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庭,或者讲述一个与家庭有关的故事。
2. 引导学生讨论家庭的定义以及家庭成员的角色。
主要活动:3.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庭成员的角色(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并描述他们在家庭中的职责和贡献。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发现。
4. 展示一些家庭的图片,要求学生描述家庭的不同类型,例如核心家庭、单亲家庭、大家庭等。
鼓励学生比较这些家庭类型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5. 引导学生讨论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关怀。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家庭中的经历和感受。
巩固活动:6. 学生完成一份家庭成员角色的绘画和写作任务。
他们可以选择一个家庭成员,描述该成员在家庭中的角色,并绘制一幅描绘该成员的画作。
学生可以在班级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感受。
7. 教师提供反馈和鼓励,强调每个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并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助。
拓展活动:8. 学生可以采访家庭成员,了解他们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贡献。
学生可以将采访结果制作成海报或小册子,并与班级分享。
9. 学生可以组织一个家庭日活动,邀请家长和家庭成员参与。
学生可以展示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关于家庭的知识,并进行一些家庭活动和游戏。
评估方式:-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 评估学生在绘画和写作任务中对家庭成员角色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 评估学生对家庭重要性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 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家庭的其他主题,如家庭规则、家庭价值观等。
- 可以邀请家长或其他家庭成员来班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观点。
- 可以组织一次参观活动,让学生参观不同类型的家庭,了解不同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忙趁东风放纸鸢一、教材分析:放风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并不陌生。
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放风筝,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一定很感兴趣。
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搜集资料时还需要家长的帮助,因此,教师需提重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傲好课前准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喜欢放风筝,感受春天里做游戏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有关风筝的文化,学会做风车、放风筝。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制作风车和放风筝的学习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有关风筝的文化,学会做风车、放风筝。
教学难点:了解有关风筝的文化,学会做风车、放风筝。
四、教学过程:1、激趣引入(1)师:同学们,老师有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课件出示谜语、谜底)(2)师:同学们猜的非常好,谜底就是风车和风筝。
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风车转风筝飞”。
(3)板书课题:风车转风筝飞。
2、主体探究活动活动一:小风车我会做师:老师跟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常常玩风乍玩得不亦乐乎。
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有一个地方被称为“风车王国”,你们想去看一看吗?(1)欣赏“风车王国—荷兰”的相关视频,了解风车的作用和原理。
(2)欣赏制作好的风车。
(3)制作风车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制作。
(4)每个同学完成 1 个风车作品。
(5)全班展示自己制作的风车,评选最佳作品。
活动二:风筝知识我知道(1)课件播放风筝的起源,学生谈感受,知道风筝最初的作用。
(2)了解现代风筝的作用。
(3)课件播放潍坊风筝节,学生看后谈感受。
(4)课件展示教科书第 24 页风筝图,并补充各式各样的风筝。
活动三:放飞风筝我能行(1)师:播放放风筝的视频,学生看后交流。
(2)教师和学生整理放风筝的要领。
①起飞 a、起飞前先要弄清风的方向。
提线者是逆风而立,风筝是迎风而飘,若弄错了位置,任你如何用力,风筝也无法起飞。
b、跑步与放线:最好有一人帮忙高举风筝,并且拖长风筝线十米至二三十米之间,等待阵风一至,迅速将风筝松开(不必向上掷出),放线者必须徐徐奔跑,使风筝慢慢升起。
②操纵 a、风筝稍升起后,如果场地宽敞,可边跑边放线,直至风筝升起相当高度而无下坠趋向,起飞过程方告成功。
b、把握放线或撤线时机—当风力不继时必须频频快速川力向后撤线,给予人力的加风。
如感觉风筝线稍重即刻把握时机放线,如感觉减轻则应停止放线,如风筝有下降的趋势,需迅速收回一部分风筝线,直至风筝能在天空挺住不坠,起飞工作方算圆满达成。
③收回风筝 a、收回风筝比较容易,只要避免收线过急即可,因为当收线时,风筝线与地面所呈角度愈来愈大,收线过急风筝则有向前俯冲跌落之危险。
b、其次在收线时,要尽量退至距离树木较远的地方,以免风筝降下挂在树梢尖端。
(3)班内两人一组练习动作。
3、回顾总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风车的做法,同学们都学会了吗?刚才我们还学习了放飞风筝的方法,只要同学们勤加练习,就一定能把风筝放得很高。
4、课外拓展师:春天里还能做哪些有趣的游戏呢?生:跑步、跳绳、跳皮筋、打羽毛球、踢毽子、捉迷藏、捉蚂蚱?师:加强锻炼,有助于身心健康。
现在,让我们带着做好的风车,拿上美丽的风筝一起去操场玩耍吧!五、板书设计:忙趁东风放纸鸢起飞——操纵——收回第二课年年端午粽叶香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来源、习俗以及关于端午诗词歌谣有更全面的了解。
2、能力目标:通过搜集、分析、整理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觉、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通过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
(板书课题)有谁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那你们都想了解端午节什么知识呢?二、小组汇报1、师导语:上节课,老师要求同学们按设计好的活动方案去收集整理一些有关端午节的资料,老师将根据你们收集情况为你们小组加分,下面就请各小组为我们介绍吧!2.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3.迎涛神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尸首于五月初五这一天扔到钱塘江中,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师评价:(略)师问:你们是去哪里收集这些材料呢?2、师导语:同学们,传说异彩纷呈,那么古往今来的人们又是怎样欢度这一节日的呢?下面请整理端午节的习俗的小组为我们介绍。
3、师:还有其它习俗吗?师导语:说到吃粽子,我们知道这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有哪组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吗?三、知识竟答(课件)规则:1 听完老师说完题目才能举手。
2 答对的给你们小组加一分,答错不得分。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你们都了解到哪些知识?第三课小小玩具大智慧教学活动目标:1、了解七巧板的特点,尝试用简单材料并运用基本的画和剪的方法自己制作七巧板。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动手制作——体验乐趣,感受七巧板的魅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及动手制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喜爱,培养他们善于思考、敢于尝试和勇于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探究热情。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玩具,它由七块不同颜色的图形组成,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生:七巧板)2、师:对,这就是七巧板,也叫智慧板。
它起源于我国古代,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拼板玩具。
别看七巧板只有七块小小的图形,但它却像魔术一样千变万化,无比神奇。
只要遇到一个聪明的魔术师,它就会被拼出很多奇妙有趣的图形。
比如各种不同形态的人物、动物、建筑物等。
(接下来老师在黑板上快速示范拼出 2 种图形)3、师:看,神奇吧!下面就让我们以魔术师的身份走进七巧板的世界去大展身手吧!(板书课题“小图形,大智慧”)二、探究路:1、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七巧板由七部分组成,你能联系学过的知识说出这七部分都是什么图形吗?2、教师展示一些用七巧板拼摆的图案,让学生说说这些作品是什么。
3、各小组成员讨论拼摆的方法并设计作品。
三、交流厅:1、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拼摆出更多的图案。
2、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拼摆出更多的图案。
四、操作室:1、活动——制作我的七巧板(1)教师组织学生依照教材 31 页画格、剪裁,制作七巧板。
(2)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七巧板。
2、小图形中的大智慧(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 32 页提供的图案用自制的七巧板拼摆,也可以根据实际能力创新。
(2)学生用自制的多副七巧板拼摆各种图案。
五、瞭望窗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七巧板的知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六、评价阶段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和互评。
七、反思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了解了七巧板的特点,尝试了七巧板的制作方法,感受了七巧板的神奇魅力,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尝试和创新的意识。
第四课世代相传百家姓活动目的:1.学生认识全班同学的姓,学习识字,增加识字量,了解有关百家姓的一些知识。
2.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拓展学生知识面。
初步学习搜集和运用信息,和别人交流信息。
活动重点:让学生认识自己班上同学的姓,了解有关百家姓的一些知识,了解综合性学习的一些学习方法与过程。
活动难点:学生解决问题是本课难点。
教学总过程:一、准备阶段(一课时)教学内容:1.激发学生对自己姓什么这个问题感兴趣。
2.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姓,确定探究内容。
3.根据探究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组内分工。
4.指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数学老师姓 XX,美术老师姓 XX,我姓 XX。
你们也有各自不同的或相同的姓,请大家介绍自己姓什么吧!教师随机板书学生介绍的姓,让学生自己教读黑板上的姓,让全班同学认识这些姓。
对你们自己的姓想知道些什么,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设计理念:用学生自己的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去思考,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身边事物的兴趣。
)(二)确定探究话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归纳出几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1.自己跟谁姓?2.自己姓的来历?3.有关姓的趣事。
(三)寻求探究方法既然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哪你们该怎么办呢?(众说纷纭)老师归纳出可行的办法提出建议:1.请相同姓的同学分为一组,进行商量,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2.回去问家长,不懂就问长智慧!3.上网查资料,勤动手,万事解决不用!以上方法进行综合使用效果最好。
(设计理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四)尝试解决问题1.每个同学都用上面三种方法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姓进行分组,同姓的分在一起确定组长。
3.指导组长根据同学的特长分工。
(出示要求:组长负责召集全体组员,安排具体工作;每组有资料收集员、资料整理员、成果汇报负责人等;做到每个组员有事做。
)(五)布置探究作业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任务搜集相关资料。
二、搜集整理阶段(两课时)教学内容:1.指导学生根据内容来分类搜集整理资料;2.指导学生整理资料时逐步找出问题的答案;3.根据学生资料内容,帮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展示成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经过辛勤的劳动,我们有了丰收的成果。
(二)学习方法 1.出示资料筛选标准(是否与提出的问题有关。
)2.教师以“王”这个姓为例教会学生如何筛选资料。
(1)“王”姓的来历?(2)有关王姓的趣事。
要求:选择的资料必须与问题有直接关系,资料的排列要归类,要有序。
(三)筛选资料(小组讨论,共同决定。
)(四)形成观点以“王”姓为例指导学生找出前面提出探究问题的答案。
(五)作业布置利用课余时间修改并完善本组的探究出的答案。
第二课时(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搜集整理资料,我想同学们一定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我们一起来把答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准备吧。
(二)提示表达方法把答案分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让学生创新表达方式。
(用连环画、文字、讲演、小报等方式)(三)形成成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完成自己组的成果。
(设计理念:对于儿童来说,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
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是他们的个性展现,能充分体现孩子们的创造能力。
)三、汇报阶段(一课时)教学内容:1.分探究小组汇报成果;2.注重对学生听话、说话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开展了“百家姓”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同学们通过提出问题、访问、上网查询等方法,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现在我们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吧。
(二)展示交流1.给出展示要求:讲清楚探究的问题及得到的答案,听的同学要专心,适时提出不同的看法与自己的建议。
2.现在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汇报,并指派一名同学担任“修改意见记录员”记录同学提出的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