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公开课:单变量微积分讲义unit1(1~7)

MIT公开课:单变量微积分讲义unit1(1~7)
MIT公开课:单变量微积分讲义unit1(1~7)

视频公开课著作权文献综述

视频公开课建设中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著作权在视频公开课建设中的问题,分析了视频公开课著作权与传统著作权法律的区别,同时也提出了解决视频公开课建设中著作权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视频公开课;建设;著作权;研究; 一、前言 视频公开课是21世纪诞生的网络教育资源新形式,是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1]。与其他基于网络的知识传播产品相比,视频公开课的优势在于使课堂授课这种古老而又不可取代的教育方式乘上了时代之舟,通过互联网把师生互动的单一的课堂空间变成全社会共享的知识空间[2]。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带宽、存储设备等硬件性能的不断提升,视频公开课推广与普及的环境条件日趋成熟,逐渐成为开放课程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基于优质资源共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2001年4 月宣布将其2000 多门课程全部搬上互联网供全世界免费使用,这一举措得到了诸多国家的响应。目前,全球已有200 多所大学加入到教育资源共享的行列中来,他们建立的“开放课程联盟”已经在互联网上免费提供了超过13000 门课程的资料。[3]为了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教育部也于2011年正式启动视频公开课。视频公开课无疑对于加速知识的传播、扩大受惠人群、打破受教育的国界、改变受教育的方式、真正实现教育平等和提升人民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视频公开课的出现给传统版权制度以极大的冲击,如何完善现行著作权法律制度来推进视频公开课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视频公开课建设对传统著作权法律制度的挑战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开放教育资源一词的表述,开放教育资源是指免费、公开提供给教育者、学生、自学者可反复使用于教学、学习和研究的数字化材料。[4]根据我国教高司函[2011](105 号)《关于启动2011 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5]其内容和形式应当具备独创性,反映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特色与研究成果。 [6]不管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都将“独创性”作为作品获得著作权保护的实质性条件。 [7]而且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只要求作品的表现形式具备独创性即可,因此视频公开课符合著作权法的作品要求。但视频公开课不管是作为源头的建设还是作为终端的共享,都使传统著作权法律制度面临新的挑战。 1、使用他人作品建设视频公开课对合理使用制度的挑战 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大多情况下需要使用他人受保护的作品,而使用他人受保护的作品制作视频公开课要不要取得原作者许可并支付使用费?这是一个两难问题。如果需要经过许可并支付使用费,不仅成本太高,而且明显与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不符。因为根据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视频公开课也属于课堂教学,应该适用该条规定。可是如果真适用这个规定,那么原作品作者的利益无法维护。视频公开课的创作者是自愿申请视频公开课建设并自愿将自己受保护的视频公开课免费提供给大众非商业性使用,在将视频公开课免费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情况下,视频公开课建设过程中未经许可无偿使用他人受保护的作品也被免费提供给了广大公众,这势必损害原作品作者的著作权,对原作品的作者非常不公平。对信息时代版权立法起典范作用的《美国千年数字版权法案》(DMCA),也没有详细规定视频公开课建设如何使用他人作品的条款。《伯尔尼公约》对合理使用做了一

611数学分析

梦想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考试科目:611数学分析 一、复习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分析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结论与算法,能够运用数学分析的理论求解和 证明相关命题。 二、主要复习内容: 本课程考核内容包括实数的基本理论与极限、单变量微积分学,级数论,多变量微积分学、 广义积分五大部分组成. 实数的基本理论和极限理论部分包括变量与函数,极限与连续,连续函数以及闭区间上的连 续函数的性质;单变量微积分包括导数与微分,几个中值定理,微积分学的基本定理及其应用, 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级数论中含数项级数,函数项级数(含幂级数、泰勒级数),富里 埃级数和富里埃变换。多变量微积分学中含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偏导数和全微分,极值和条 件极值,隐函数定理与函数相关性;多重积分及其应用,曲线积分,曲面积分以及场论初步。广 义积分部分包括含参变量的积分和广义积分。 考核重点包括 1.数学分析课程的基本概念。 2.实数的基本性质相关的几个公理的等价性以及它们的应用。 3.极限的各种计算方法与理论证明。 4.连续与间断、一致连续以及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证明与应用。 5.中值定理包括微分、积分中值定理的理论推导及应用,特别是用来证明各种不等式。 6.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内容和理论,定积分可积性的判定以及各种广义积分收敛性的判定。 7.级数(各种级数)的收敛性(含绝对、条件以及一致收敛性)判定,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和 富里埃级数展开以及收敛范围的确定,各种级数的特定求和办法。 8.平面点集的性质,多元函数极限值的计算以及连续性、可微性的讨论和几何应用,。 9.一元函数和多元函数极值的计算及应用。 10.隐函数定理与函数相关性的结论与证明和应用。 11.二重和三重积分以及一些特殊的n重积分的计算和应用。 各种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的计算以及相互关系。

数学分析心得体会文档3篇

数学分析心得体会文档3篇Experience document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编订:JinTai College

数学分析心得体会文档3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主题的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数学分析心得体会文档 2、篇章2:数学分析心得体会文档 3、篇章3:数学分析心得体会文档 数学分析在培养具有良好素养的数学及其应用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数学专业的你一定要好好学习数学分析。接下来就跟小泰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数学分析心得体会吧! 篇章1:数学分析心得体会文档 从近代微积分思想的产生、发展到形成比较系统、成熟的“数学分析”课程大约用了 300 年的时间,经过几代杰出

数学家的不懈努力,已经形成了严格的理论基础和逻辑体系。回顾数学分析的历史,有以下几个过程。从资料上得知,过去该课程一般分两步:初等微积分与高等微积分。初等微积分主要讲授初等微积分的运算与应用,高等微积分才开始涉及到严格的数学理论,如实数理论、极限、连续等。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学习苏联教材,从而出现了所谓的“大头分析”体系,即用较大的篇幅讲述极限理论,然后把微积分、级数等看成不同类型的极限。这说明了只要真正掌握了极限理论,整个数学分析学起来就快了,而且理论水平比较高。在我国,人们改造“大头分析”的试验不断,大体上都是把极限分成几步完成。我们的做法是:期望在“初高等微积分”和“大头分析”之间,走出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而整个体系在逻辑上又是完整的。这样我们既能掌握严格的分析理论,又能比较容易、快速的接受理论。 我们都知道,数学对于理学,工学研究是相当重要。在xxx大学计算机应用硕士培养方案中,必修课:组合数学、算 法设计与分析,高级计算机网络、高级数据库系统,人工智能高级教程现代计算机控制理论与技术。xxx大学通信与信息 系统硕士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

笔记:麻省理工公开课《计算机科学及编程导论》

麻省理工公开课《计算机科学及编程导论》 课程主旨:帮助人们学习和了解计算机科学 课程目标: 教学战略目标: 1、帮助大一、大二学生入门。(本课程要求:零基础,没有任何编程经验)。 2、培养学生读、写小段代码的信心和能力。 3、理解计算科在解决技术问题中,能够和不能胜任的角色。 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或暑期兼职中的能力。 教学策略目标: 1、使用计算式思维的基本工具,写一些小规模程序。 2、理解他人所写的代码。 3、计算科学的功能和局限性及代价。 4、掌握如何将科学问题转换到计算机科学上(即描述实际问题,并将其转换为计算机语言)。 总结:计算式思维能力。读代码、写代码。计算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其他领域的问题,描述清楚,然后转换成计算机语言。 课程使用语言:Python(请自行Google下载安装Python,安装完,运行Python交互式解释器Python Shell即Python GUI,在Python Shell中写下图片中的代码,具体代码见文章末尾附录) 注:>>>提示符的意思是,解释器让你输入一些东西。 计算式思维能力: 知识分为两类: 1、陈述性知识:事实的陈述。如,y是x的平方根,当y的平方等于x且y为正 2、过程性知识:对推导过程的描述。猜测、判别、返回结果。重复这些步骤。即,如何做。类比:食谱。原材料一步步组织,最好成为美味大餐。 计算机发展史:

1、固定程序计算机,只能做算术运算 2、存储程序计算机,给其指令,机器内部进行处理。 存储程序计算机内部组成: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ALU、内存、计数器PC 程序:简单说,就是计算机内部的一连串指令的集合。 关于语言之争:没有最好的语言,语言只是工具,适合自己理解,解决问题即可 语言的分类: 1、第一个维度:语言是高级语言还是低级语言; 低级语言:例如,汇编语言,其基本指令的层次还停留在将信息从内存的一出移动到另一处。 高级语言:设计者提供了大量的基本指令集 2、第二个维度:语言是广泛用途还是特定用途。例如,MATLAB就是特定用途的,只处理矩阵向量。 3、第三个维度:语言是解释型还是编译型 1、解释型语言,解释器在运行时是直接处理代码的。 解释型语言便于调试,因为处理的是原始代码,速度相对慢。 2、编译型语言,写完源码后,首先送入到编译器中,产生目标代码,然后再执行目标代码。 编译型语言有两个好处:一、帮助寻找代码的bug。二、在执行之前,将代码转化为更高效的指令。 编译型语言执行较快,但不便于调试。 区分语法和语义 语法:用来描述语言中什么表述是合法的。 语义:用合法的语言构筑内容,分为静态语义和完整语义。 静态语义,表示什么程序是有意义的。代码是有实际意义的。 完整语义,即程序想达到什么目的。(运行程序会达到什么效果。) 语法用来描述语言中,什么表述是合法的 再次提醒:本课程目标是计算式思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基本指令集合,构筑复杂的程序,

浅谈“慕课”的概念及现状

浅谈“慕课”的概念及现状 “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慕课以它学习模式的开放性及学习对象的无限制性,引领着课程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它以一种全新的教育姿态为教育界带来改革的动力。 标签:MOOC;慕课;起源;概念;现状 一、“慕课”的概念 (一)“慕课”的起源 “慕课”起源于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宣布将课程免费放到网上,掀起了一次在线课程建设热潮。2007年8月,在犹他州州立大学,大卫·怀利早期教授的网络课程,应该可以说是称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原型。“慕课”这一术语最初出现在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戴夫·科米尔和人文教育研究院的布莱恩·亚历山大在教学实践创新中提出,后经阿萨巴斯卡大学的乔治·西门思与国家研究院斯蒂芬·道恩斯领导设计了“慕课”在线课程。 (二)“慕課”的概念 “慕课”(MOOC)是英文“MassiveOpenOnlineCourse”缩写,中文意思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代表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到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开放,以兴趣导向,全世界的学习者都可以进来学,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在线,慕课学习在网上完成,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课程,是指某研究领域中的围绕一系列学习目标的结构化内容。MOOC体现着技术和文化的融合正围绕着数字化创造出新的能量。MOOC技术主要包括高质量的编目视频、数据采集与分析、带有社交功能的授递平台,使得基于网络的教学相比过去更加有效、更具规模。从文化角度,MOOC秉承一种基于网络的交流、协作和知识发现的学习文化。 把“MOOC”翻译成“慕课”一词的是我国华南师范大学学者焦建利教授。焦建利教授在《从开放教育资源到“慕课”———我们从中学到些什么》一文中提出:“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慕课”与传统的透过辅导专线、互联网和电视广播等形式的远程教育截然不同,与近期兴起的教学视频网络共享———公开课也差别迥异,与基于网络的学习软件或在线应用更是泾渭分明。“慕课”旨在将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传递到最偏远的角落。 二、“慕课”的发展现状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公开课优质教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公开课优质教案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了解“格物致知”的文本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的精神及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则消息:四川一名女高中生以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请同学们说说,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说得十分在理,重理论,轻实践,最终就有可能导致高分低能的状况,这在当前高速发展的创新型社会中,是一个致命伤,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也应当避免成为这样的人。那么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或许能给我们诸多启示。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1962年获得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博士,1969年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以与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后来有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领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导下正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 2.速读课文,结合课文批注,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关键句等,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明确:本文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标题)。 全文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提出论题,即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网易公开课

对《透过摄影看世界》前两讲的认识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所学的课程:透过摄影看世界。这个课程将摄影作为一门观察、发现风景和表达观念的学科进行研究。在阅读、观察和摄影的基础上,对风景、光线、重要细节、地点、诗意,叙述性及摄影如何与设计产生联系等话题进行探讨。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一所综合性私立大学,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名。 现在我已经听了两个学时,第一学时主要讲“从空中来拍摄地貌”;第二学时讲“如何在城市中取景”。通过两个学时的学习,我对摄影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对摄影产生了奇妙的兴趣。下面我就来具体讲一讲这两个课时的所学及感受吧。 第一讲:从空中来拍摄地貌。讲师是Alex MacLean。他是美国摄影艺术家,毕业于哈佛大学。对于美国内部城市摄影已经有超过三十年的经历。不得不感叹,麻省理工学院毕竟是理科类学院,Alex MacLean在讲解如何空中取景时,总是在渗透一种理科的思维。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讲到了空中摄影的发展,在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空中摄影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并且也在快速的发展,GPS就是了不起的发明。其次,比较突出的就是谷歌地图,它将图片转化为一种动态的形式,并且可以让我们知道我们处在何处,周围的地理环境等等。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飞行的冒险、发现与探索,老师从中枢灌输车以及土地如何使用这些技术开始深入讲解他的课程。(当然,从百度搜索之后我还是没有理解什么是中枢灌输车)摄影过程中最伟大的事就是技巧的变更,你可以飞的高一点,也可以低一点,用不同焦点去拍摄。在拍摄过程中,要注意空间的利用,这样你就可以从真正的风景中找到你所要拍的镜头。讲师通过他在进行一项土地规划研究时所拍摄的照片进行细致讲解,同时还会告诉学生如何规划设计从建筑的角度去建设一座城市。通过讲师的课程,我深刻感受到,设计者在摄影规划他的风景的时候更多的是全身心的投入,关注人文,这样产生的作品才不会空洞,才会吸引人的眼球。 第二讲:摄影时,如何在城市中取景。讲师是卡米尔·里加德。他主要研究不同种族的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的印记,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探索。在讲课过程中,他提到,很多摄影家都提到过贫困,贫困往往集中于人,这并不是他所感兴趣的,他真正关注的是贫困的背景:贫民的生活环境、衣食住行。在美国芝加哥,高耸林立的高楼拔地而起,每一天城市都会有不同的变化,他所要做的就是,通过摄影,记录这个变化。紧接着他以他所拜访坎登(美国新泽西州西部的一个城市)的几个小工厂时所拍摄的照片开始了他的讲解。最令我惊讶的是一张在工厂窗户上画了一张眼的图片,他就像摄影家的眼睛,透过这张眼,它所展示的就是美国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城市。卡米尔每拍摄一个城市时,都喜欢找一个制高点,并且每年都去同一个地点拍摄,这样可以重现整个城市的风貌,更真切的展现这个城市的发展。讲师通过讲解他的摄影作品,展现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对城市生态的影响,以及人类文明进步进程中的种种问题。 通过这两个课时的学习,让我对摄影有了不同的认识,摄影应该建立在你对生活或者你要拍摄的对象的理解之上,摄影需要灵魂的思考。只有由心出发,你才能拍到好作品。

《高等数学A一》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高等数学A(一) 课程英文名称:Advanced Mathematics A (I) 课程代码:GG31001 学分/学时:4/102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课程类別:必修;1年级;公共基础 适用专业:理工科(非数学类)对数学要求较高的各专业 先修课程:无 后修课程:高等数学A(二)、A(三) 开课单位:数学科学学院大学数学教学中心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1. 课程性质: 《高等数学A(一)》是理工科(非数学)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为后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数学基础知识和工具. 2. 教学目标: 通过《高等数学A(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变量微积分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 (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理工科专业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1_1); (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2_1).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章函数(3学时) §1.1 集合 §1.2 函数 §1.3 函数的几种特性 §1.4 复合函数 §1.5 参数方程,极坐标与复数 本章的重点是函数概念,复合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难点是参数方程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参数方程、极坐标及复数的概念. 本章习题:见配套习题册. 第2章极限与连续(20学时) §2.1 数列的极限 §2.2 函数的极限 §2.3 两个重要极限 §2.4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 §2.5 函数的连续性 §2.6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本章的重点是极限概念,极限四则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连续概念.利用无穷小量代换求极限.难点是极限的ε-N定义、ε-δ定义,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的应用.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极限存在的准则,并会利用它求极限.数列的极限与其子数列的极限之间的关系.两个重要极限及应用.无穷小的比较方法,利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判断间断点的类型.本章习题:见配套习题册. 第3章导数与微分(9学时) §3.1 导数的概念 §3.2 导数的运算法则 §3.3 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 §3.4 高阶导数 §3.5 函数的微分

MIT麻省理工学院 算法导论公开课Problem Set 1

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 September7,200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6.046J/18.410J Professors Erik D.Demaine and Charles E.Leiserson Handout5

(a) (b) (c) (d)and(note the little-) (e)and Problem1-2.Recurrences Give asymptotic upper and lower bounds for in each of the following recurrences.Assume that is constant for.Make your bounds as tight as possible,and justify your answers. (a) (b) (c) (d)

Figure1:An example of a convex polygon represented by the array.is the vertex with the minimum-coordinate,and are ordered counterclockwise. (b)Give an algorithm to?nd the vertex with the maximum coordinate in time. (c)Give an algorithm to?nd the vertex with the maximum coordinate in time.

2013年昆明理工大学数学分析(617)考试大纲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分析数学分析》》考试大纲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070102 计算数学、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70104 应用数学、071101系统理论、071102 系统分析与集成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的内容结构 极限论 20% 单变量微积分学 30% 多变量微积分学 30% 级数论 20% 四、试卷的题型结构 计算题 50% 证明题 40% 综合题 10%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考察的知识及范围考察的知识及范围考察的知识及范围 一、极限论 (1)透彻理解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的概念,掌握用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的定义证明有关极限问题。 (2)掌握收敛数列的性质及运算,掌握单调有界数列收敛定理、迫敛性法则,柯西收敛原理及应用;掌握函数极限的性质及运算,熟练掌握两个重要极限来处理极限问题。 (3)掌握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定义、性质和关系;掌握无穷小量阶的比较。 (4)理解和掌握连续函数的定义和运算,解决有关函数连续性问题;掌握不连续点的类型;理解单侧极限的概念。 (5)掌握和应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最小值性、有界性、介值性、一致连续性);掌握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复合函数的连续性,反函数的连续性。 (6)掌握实数连续性定理:闭区间套定理、单调有界定理、柯西收敛准则、确界存在定理、聚点定理、有限覆盖定理。 (7)理解平面点集的基本概念,了解矩形套定理,致密性定理、有限覆盖定理;掌握二元函数的极限,二次极限,连续性概念及计算;掌握有界闭区域上多元连续函数的性质。 二、单变量微积分学 (1)理解和掌握导数与微分概念和几何意义;能熟练地运用导数的运算性质和求导法则求函数的导数(特别是复合函数)。 (2)理解可导性、连续性与可微性的关系;掌握导数的几何应用,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掌握高阶导数的求法。 (3)掌握中值定理的内容、证明及其应用;能熟练地运用罗必达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掌握泰勒公式并能应用其解决近似计算、求极限等相关问题。 (4)掌握函数图形特征(单调性、极值与最值、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的判定及描绘函数图形。

mooc简介

MOOC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2013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公司Coursera合作,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新国大是第一所与Coursera达成合作协议的新加坡大学,它2014年会先通过该公司平台推出量子物理学和古典音乐创作的课程。 1 简介 第一个MOOC平台大约出现在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把他研究生水平的人工智能课程放在了互联网上,从而吸引了来自190多个不同国家的160,000名学生。接下来的一年,几个资金实力雄厚的投资商与顶尖大学合作,包括Coursera,Udacity,EDX等,不断改变着MOOC教育的面貌。 2012年9月,Google发布了一个制作MOOC的工具。斯坦福大学建造了一个名“Class2Go”的网络课程平台,截止2012年12月已有两个课程上线。 2 发展历史 2.1 理论基础 虽然大量公开免费线上教学课程是2000年之后才发展出来的概念,其理论基础深植于资讯时代之前,最远可追溯至1960年代。1961年4月22日巴克敏斯特·富勒针对教育科技的工业化规模发表了一个演讲。1962年,美国发明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向史丹福研究中心提出一个研究“扩大人类智力之概念纲领”,并在其中强调使用电脑辅助学习的可能性,在此计划书里,恩格尔巴特提倡电脑个人化、并解释使用个人电脑搭配电脑间的网络为何将造成巨大、扩及世界规模的交换资讯潮。 2.2 早期时期 2007年8月大卫?怀利在犹他州州立大学教授早期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或称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原型,一个开放给全球有兴趣学习的人来参与的研究生课程。在成为开放课程之前,这门课本来只有5 个研究生选修,后来变成有50 个来自8 个国家的学生选修。 2.3 发展时期 2011年秋天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有重大突破:超过160000 人透过赛巴斯汀?索恩新成立的知识实验室( 现称Udacity ) 参与索恩和彼得?诺威格所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

MIT-OCW-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程

MIT OCW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程 原文: 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课程计划”目前上线了九百门课程,已经到达了2007年所有课程上线的目标的一半。这些课程包括了麻省理工学院五个领域的三十三个不同学科的课程。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JHSPH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管理学院开放式课程 原文: 我们网站初期将先公布两门课程,在2005年4月之前预计再开放八门,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则会公布更多的课程。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USU OpenCourseWare犹他州立大学开放课程 原文: 犹他州立大学开放课程是提供世界各地的学生、自学者和教育家们免费、自由开放的教育资源。开放式课程符合犹他州立大学透过学习、发现和投入来服务公众的目标。即是引导犹他州立大学的理念:「学术优先。」不管你是寻求额外协助的学生、想要准备新课程的教师、或是仅想要学习感兴趣主题的自学者,我们都希望犹他州立大学的开放式课程对您是有价值的。犹他州立大学开放课程并不提供学分或学位,也不提供与犹他州立大学师资的联络管道。犹他州立大学开放课程给您自由取用的是本校各个课程中所使用的资源与内容。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大阪大学开放式课程计划 日文: 大阪大学坚守“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格言,为了培养同时享有社会信赖的判断力、丰富的策划力以及和不同文化背景交流的沟通能力的人才,敝校以“教养”、“设计”、“国际”为具体的

教育目标,努力不懈。推动研究进步首重“网络”和“连结”,而在善用各种合作以发展学门融合的新学术领域的同时,希望也可向教育界反应其成果。国内六所大学首度携手合作,将所进行的教育及研究资产公开于麻省理工学院所提倡的开放式课程网页上,共同构筑一个“知识网络”。此举对负有知识交流场的使命的大学来说,是理所当然的责任,也是社会贡献的一环。另外,相信藉由此本知识网络上所提供的有限的教材,将可实现敝校“设计”、“国际”等教育目标。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京都大学开放式课程网页 日文: 京都大学开放式课程网页从“具创造性的全球与在地知识社群”的全人类视点出发,希望可对国际知识资产的累积做出贡献,提高京都大学的能见度,招收全世界优秀的教员及学生,并增进国际网络教育的进展。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庆应义塾开放式课程网页 日文: 本网站无偿提供庆应义塾大学部份电子化的实际讲义内容。不限于庆应义塾的在学生或毕业生,有志向学的大众亦可参考使用。本企画和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开放式课程网页合作,矢志将世界的知识提供给需要的人。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东京工业大学开放式课程网页 日文: 东京工业大学开放式课程网页是东京工业大学为了因应全球化后的网络社会,所提供的核心学术资源的一部份。本网站向全世界无偿公开课程讲义资料,以此为平台,让最高水准的理工教育成为全世界共有的财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适合07、08、09年级)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理论及计算机系统设计、研究、开发及综合应用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分析能力;受到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训练;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新发展;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 毕业生适宜到科研部门和教育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到企事业、技术和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软件、体系结构及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可继续攻读本学科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基本要求 学制4年。实行学分制,学生修满162.5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并符合学校有关本科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课程设置的分类及学分比例如下表: 三、修读课程 要求修读的课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课程设置及结构如下: 1、通修课:(68学分) 参照学校关于通修课的课程要求。其中计算机类课程和电子类课程以本专业要求为准。 2、学科群基础课:(23学分) MA02*(数学类课程):(6学分) 数理方程(B)(2学分)、复变函数(B)(2学分)、计算方法(B)(2学分); EM02*(管理类课程):(5学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学分)、随机过程(2学分); ES02*(电子类课程):(8.5学分) 电路基本理论(3学分)、电路基本理论实验(0.5学分)、模拟与数字电路(4学分)、模拟与数字电路实验(1学分); CS02*(计算机类课程):(3.5学分)

微机原理与系统(B)(3.5学分); 3、专业课:(≥55.5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CS02*(计算机类课程):(41.5学分) 代数结构(3学分)、数据结构(4学分)、图论(3学分)、计算机导论(1学分)、数理逻辑(3学分)、计算机网络(3.5学分)、计算机组成原理(3学分)、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1学分)、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3.5学分)、算法基础(3.5学分)、数据库系统及应用(3.5学分)、编译原理和技术(3.5学分)、并行计算(3.5学分)、软件工程(2.5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选≥14学分,共50.5学分) PI02*(机械类课程):(2学分) 机械制图(非机类)(2学分); CN33*(控制类课程):(3.5学分) 计算机控制基础(3.5学分); IN33*(信息类课程):(5.5学分)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3.5学分)、信息论基础(2学分); CS33*(计算机类课程):(40学分) 运筹学基础(2学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2.5学分)、人工智能基础(3.5学分)、计算机图形学(3.5学分)、网络数据通讯(2学分)、CPU设计与测试(2学分)、自动机理论与计算导论(3学分)、计算机体系结构(3.5学分)、计算机与网络安全(2学分)、多媒体技术(3.5学分)、数字图像处理(3.5学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虚拟现实(2学分)、并行程序设计(3.5学分); ES33*(电子类课程):(3学分) 电子系统设计(3学分); 4、高级课:CS04*(计算机类课程):(3.5学分) 并行程序设计(3.5学分)。 本专业主干课程:代数结构、数据结构、图论、计算机导论、数理逻辑、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算法基础、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编译原理和技术、并行计算、软件工程。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 建筑设计:地景中的建筑》(Open MIT Course4.125 Architecture Studio Building i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建筑设计:地景中的建筑》(Open MIT Course:4.125 Architecture Studio : Building in Landscapes, Fall 2002)更新完毕[MP4] 中文名: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建筑设计:地景中的建筑 英文名: Open MIT Course:4.125 Architecture Studio : Building in Landscapes, Fall 2002 资源格式: MP4 课程类型: 土建 学校: 麻省理工学院 MIT 主讲人: Prof. Jan Wampler 版本: 更新完毕 发行日期: 2010年5月29日 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简介: 视频截图

课程介绍 (引自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程网页,https://www.360docs.net/doc/4b11984987.html,/cocw/mit/) 4.125是一门大三学生的设计课程。课堂讲稿内容有基地调查以及学生发表情形的影片。研习资料则提供许多上课及基地调查的照片。专题内则是学生学期间的作品集。 课程描述 本课程主题将介绍如何在景观中建造建筑物时让自然界与构造物之间产生关联的技巧。学生在指定的基地上,学习如何藉由分析地景及气候环境来建造适合的景观建筑,并且将设计的构想用模型及图说表现。

This subject introduces skills needed to build within a landscape establishing continuities between the built and natural world. Students learn to build appropriately through analysis of landscape and climate for a chosen site, and to conceptualize design decisions through drawings and models. 课程主讲人 (引自麻省理工学院课程介绍网页, https://www.360docs.net/doc/4b11984987.html,/people/profiles/prwamplr.html) Wampler received his B.S. in Architecture at the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in 1963 and a M.A.U.D. from the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in 1964. He has been on the MIT faculty since 1970, teaching a studio and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each semester. He has also taught at the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Massachusetts College of Art, Boston Architectural Center, University of Sydney, 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目录: 01: Quarry Pinups 02: Quarry Reviews 03: Site Lecture 04: Pinups 05: Reviews from the North End in Boston 06: Community Space Intro Lecture 07: Space Between 08: Deskside Critiques A 09: Deskside Critiques B-C 10: Pinups

史上最好最全的名校公开课集结!(中英文字幕)

斯坦福大学公开课 《7个颠覆你思想的演讲》全7集翻译至第7集(网易翻译1-7集)在线观看《经济学》全10集翻译至第5集(网易翻译1-5集)在线观看 《商业领袖和企业家》全4集翻译至第4集(网易翻译1-4集)在线观看《编程方法学》全28集在线观看 哈佛大学公开课 《幸福课》全23集翻译至第7集(网易翻译1-7集)在线观看 《公正》全12集翻译至第12集在线观看 《计算机科学导论》全22集在线观看 《2006年计算机课程》全19集(缺第3、13集)在线观看 《2005年计算机课程》全32集(缺第3、5、7集)在线观看 普林斯顿大学公开课 《国际座谈会》全18集翻译至第12集(网易翻译1-12集)在线观看 《领导能力简介》全5集翻译至第5集(网易翻译1-5集)在线观看 《人性》全12集翻译至第3集(网易翻译1-3集)在线观看 《能源和环境》全11集在线观看 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 《电影哲学》全4集翻译至第4集(网易翻译1-4集)在线观看 《西方世界的爱情哲学》全4集翻译至第2集(网易翻译1-2集)在线观看《音乐的各种声音》全1集翻译至第1集在线观看 《振动与波》全23集在线观看 《单变量微积分》全35集(缺第8、17、26、34集)在线观看 耶鲁大学公开课

《聆听音乐》全23集翻译至第10集(网易翻译5-10集)(1-4集字幕由人人字幕组提供)在线观看 《死亡》全26集翻译至第18集(网易翻译8-21集)(1-7集字幕由人人字幕组提供)在线观看 《心理学导论》全20集翻译至第18集(网易翻译9-18集)(1-8集字幕由人人字幕组提供)在线观看 《政治哲学导论》全24集翻译至第16集(网易翻译1-16集)在线观看 《金融市场》全26集翻译至第20集(网易翻译14-20集)(1-13集字幕由人人字幕组提供)在线观看 《现代诗歌》全25集翻译至第4集(网易翻译1-4集)在线观看 《1945年后的美国小说》全25集翻译至第3集(网易翻译1-2集)(第3集字幕由洪晓慧、刘契良、陈盈、谢旻均提供)在线观看 《弥尔顿》全24集翻译至第3集(网易翻译1-3集)在线观看 《文学理论导论》全26集翻译至第2集(网易翻译1-2集)在线观看 《旧约全书导论》全24集翻译至第3集(网易翻译1-3集)在线观看 《新约及其历史背景》全26集翻译至第1集(网易翻译1集)在线观看 《古希腊历史简介》全24集翻译至第8集(1-8集字幕由人人字幕组提供)在线观看 《博弈论》全24集翻译至第9集(1-9集字幕由人人字幕组提供)在线观看 《欧洲文明》全24集翻译至第23集(1-23集字幕由TLF字幕组提供)在线观看 《1871年后的法国》全24集翻译至第3集(1-3集字幕由人人字幕组提供)在线观看 《基础物理》全24集翻译至第5集(1-5集字幕由人人字幕组提供)在线观看 《罗马建筑》全23集翻译至第4集(1-4集字幕由TLF字幕组提供)在线观看 《天体物理学之探索和争议》全24集翻译至第10集(1-10集字幕由TLF字幕组提供)在线观看 《生物医学工程探索》全25集翻译至第12集(1-12集字幕由人人字幕组提供)在线观看

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经济学部分)

微观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原理 Intermediate Applied Microeconomics 中级应用微观经济学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 Theory 中级微观经济学 Intermediate Applied Macroeconomics 中级应用宏观经济学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 Theory 中级宏观经济学 Putting Social Sciences to the T est: Field Experiments in Economics 测试社会科学:经济学中的领域研究 Economic Applications of Game Theory 博弈论的经济应用 微观理论1,2,3,4 Behavioral Economics and Finance 行为经济学与金融 Dynamic Optimization & Economic Applications (Recursive Methods) 动态优化与经济应用(递归法) Advanced Contract Theory 高级契约论 Economics and Psychology 经济学与心理学 T opics in Game Theory 博弈论的主题 Networks网络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Public Policy 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Government Regulation of Industry 政府的产业制度 Economics and E-commerce 经济与电子商务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产业组织1 Competition in T elecommunications 电讯业中的竞争 Organizational Economics 组织经济学 Economics Research and Communication 经济学的研究与交流 Collective Choice I 集体选择1 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Methods in Economics 经济学中的统计方法导论Econometrics 计量经济学 Economics Research and Communication 经济学的研究与交流Econometrics I 计量经济学1 Time Series Analysis 时间序列分析 Nonlinear Econometric Analysis 非线性计量分析 New Econometric Methods 新计量方法 Public Economics 公共经济学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Economics 环保政策与经济学 Energy Economics 能源经济 Dynamic Optimization Methods with Applications 动态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宏观经济学理论1,2,3,4 高级宏观经济学1,2 Public Economics 1.2 公共经济学1,2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Government Responses to Market Failure 环境经济学与市场失灵的政府回应 Economics of Education 教育经济学 Information T echnology and the Labor Market 信息技术与劳动力市场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