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法的操作规程及流程图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操作规程、流程图
西吉县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得分:西吉县中医医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目标同毫针法。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护理及注意事项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见图 (注:电子版从略)。
西吉县中医医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西吉县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科室: 姓名: 考核时间: 得分:注:1. 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
头部穴位按摩
头部穴位按摩用物:浴巾、梳子、治疗巾、润滑油、弯盘、洗手液穴位:印堂、头维、太阳穴、攒竹、百会、凤池等穴位护士:1床您好!为了核对能说下您的名字吗?患者:李红护士:李老师,您好!我是您今天的责任护士X护士,您今天的治疗将由我为您来完成。
请问您那里不舒服?患者:头痛护士:您因患有头痛,根据医嘱我将为您进行穴位按摩治疗。
穴位按摩法就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
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它可以缓解您的头痛,您看可以吗?您以前做过这项治疗吗?那好,我会为您详细介绍注意事项的。
患者:可以/没有护士:穴位按摩部位在您的头部让我看看好吗?您的穴位按摩部位无破损及瘢痕,适合穴位按摩。
请您不要紧张,您不会感到疼痛,操作时请您配合我。
穴位按摩过程中局部会出现酸胀的感觉属正常现象。
我给您讲的您都听明白了吗?您现在还有什么疑问吗?您现在准备好了吗?那好,我现在回去准备一下用物,我们一会见。
洗手戴口罩,指甲符合要求,用物符合要求,携至床旁,核对床头卡(1床李红)。
护士:1床,李红,头痛对吗?现在我要为您做穴位按摩,我们现在可以开始了吗?患者:可以护士:请您取仰卧位,这样您舒服吗?患者:舒服暴露选穴部位,注意保暖,再次核对医嘱。
遵医嘱选择腧穴,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感觉。
护士:请问,有什么感觉?患者:有些酸麻护士:您刚才的感觉证明我们选穴准确。
铺治疗巾,润滑油,开始按摩。
头部穴位按摩操作步骤:①推上星:从印堂向上星推36次②推头维:从印堂到头维推36次③摸眉:从攒竹到丝竹空推36次④疏理太阳经(从前额到后脑)10—20次⑤叩印堂36次(用中指叩)⑥叩百会36次(用中指叩)⑦揉太阳穴顺逆时针各10次⑧轻拍头部3分钟,顺序:前额→左侧太阳穴→前额→右侧太阳穴→前额→额顶→前额⑨按摩双侧风池穴5—10次(中指指腹按揉风池穴)护士:请问您现在感觉怎样,穴位按摩部位皮肤是否有酸胀的感觉。
穴位推拿疗法操作规范
穴位推拿疗法操作规范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穴位推拿疗法的操作方法,确保操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遵循本操作规范,可以提高推拿疗法的疗效,减少潜在风险。
操作流程以下是穴位推拿疗法的基本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 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安静舒适。
- 洗净双手,并保持手部清洁。
- 摆放好所需的推拿工具,如推拿油、按摩器具等。
2. 术前评估- 进行患者的详细病史询问和身体状况评估。
-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求,确定适合的推拿疗法方案。
3. 穴位定位- 根据推拿疗法方案,准确定位患者所需接受的穴位。
- 使用专业的解剖知识和穴位图,找到准确的穴位位置。
4. 操作技巧- 使用适当的手法和力度进行推拿疗法,如按揉、推拿、拍打等。
- 注意力度的掌控,避免过度施力或不足施力导致不良反应或疼痛。
- 合理运用推拿工具,提升操作效果。
5. 治疗时间- 根据推拿疗法的性质和患者的情况,合理安排治疗时间,一般不宜过长或过短。
6. 治疗效果观察- 在操作过程中,时刻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疗效。
- 如发现患者出现异常反应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就医。
7. 操作后处理- 完成推拿疗法后,及时将使用的工具清洁消毒。
- 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
- 给予患者必要的康复建议和医嘱。
安全提示-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推拿知识和技术,并持续研究更新知识。
- 患者在接受推拿疗法前,应告知操作人员有关疾病史、过敏史等。
-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感,避免感染和意外受伤。
- 如有操作中出现意外或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就医。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穴位推拿疗法的操作规范,通过正确遵循操作流程和安全提示,可以提高穴位推拿疗法的效果和安全性。
操作人员应持续研究和更新相关知识,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推拿疗法服务。
以上规范仅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中医操作流程图
中医操作流程图目录1、毫针法操作流程图2、电针法操作流程图3、水针法(穴位注射)操作流程图4、耳针法操作流程图5、火针法操作流程图6、皮肤针法操作流程图7、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8、艾炷灸法操作流程图9、温针灸法操作流程图10、盒疚法操作流程图11、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一、留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二、闪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三、走罐法操作流程图附四、针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五、刺络拔罐操作流程图附六、刮痧拔罐操作流程图12、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图13、穴位埋线操作流程图14、耳穴压豆法操作流程图15、刮痧法操作流程图16、胸椎牵引法操作流程图17、颈椎牵引法操作流程图18、中药熏蒸操作流程图19、中药熏洗法操作流程图20、中药热奄包操作流程图21、敷药法操作流程图22、湿敷法操作流程图23、贴药法操作流程图24、换药法操作流程图25、药熨法操作流程图26、坐药法操作流程图27、涂药法操作流程图28、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图29、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图1、毫针法操作流程图2、电针法操作流程图↓↓←↓→↓↓↓→↓↓→3、水针法操作流程图↓↓←↓→↓↓→↓↓4、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5、火针法操作流程图8、艾炷灸法操作流程图9、温针灸操作流程图10、盒灸法操作流程图11、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一、留罐操作流程图附二、闪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五、刺络拔罐操作流程图12、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图↓13、穴位埋线操作流程图14、耳穴压豆法操作流程图16、胸椎牵引流程图17、颈椎牵引流程图20、中药热奄包法操作流程图22、湿敷法操作流程图23、贴药法操作流程图24、换药法操作流程图25、药熨法操作流程图26、坐药法操作流程图27、涂药法操作流程图《》28、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图《》。
穴位按摩诊疗操作规范
穴位按摩诊疗操作规范
1. 引言
本操作规范旨在为穴位按摩诊疗提供准确、安全、规范的指导,确保操作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操作准备
在进行穴位按摩诊疗时,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 确定诊疗目的和方法;
- 准备必要的设备和工具;
- 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安全。
3. 操作步骤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穴位按摩诊疗操作:
1. 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和需求;
2.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了解病史、观察面色、测
量体温等;
3. 确定需要按摩的穴位和按摩方法;
4. 对按摩部位进行清洁,以确保操作的卫生性;
5. 使用适当的手法进行穴位按摩,注意力度和频率;
6. 按摩过程中注意与患者的交流,关注其反应和症状变化;
7. 按摩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总结,记录重要信息。
4. 安全注意事项
在进行穴位按摩诊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 按摩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合格证书;
- 患者的身体状况应事先了解,特殊情况应提前告知按摩师;
- 忌讳对已开放伤口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穴位按摩;
- 忌讳对孕妇、儿童和老年人进行强烈的穴位按摩。
5.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穴位按摩诊疗操作的规范指导,从操作准备、步骤、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进行穴位按摩诊疗时,请严格按照本操作规范执行,以确保操作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中医操作流程图
中医操作流程图目录1、毫针法操作流程图2、电针法操作流程图3、水针法(穴位注射)操作流程图4、耳针法操作流程图5、火针法操作流程图6、皮肤针法操作流程图7、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8、艾炷灸法操作流程图9、温针灸法操作流程图10、盒疚法操作流程图11、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一、留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二、闪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三、走罐法操作流程图附四、针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五、刺络拔罐操作流程图附六、刮痧拔罐操作流程图12、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图13、穴位埋线操作流程图14、耳穴压豆法操作流程图15、刮痧法操作流程图16、胸椎牵引法操作流程图17、颈椎牵引法操作流程图18、中药熏蒸操作流程图19、中药熏洗法操作流程图20、中药热奄包操作流程图21、敷药法操作流程图22、湿敷法操作流程图23、贴药法操作流程图24、换药法操作流程图25、药熨法操作流程图26、坐药法操作流程图27、涂药法操作流程图28、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图29、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图1、毫针法操作流程图2、电针法操作流程图↓↓←↓→↓↓↓→↓↓→3、水针法操作流程图↓↓←↓→↓↓→↓↓4、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5、火针法操作流程图8、艾炷灸法操作流程图9、温针灸操作流程图10、盒灸法操作流程图11、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一、留罐操作流程图附二、闪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五、刺络拔罐操作流程图12、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图↓13、穴位埋线操作流程图14、耳穴压豆法操作流程图16、胸椎牵引流程图17、颈椎牵引流程图20、中药热奄包法操作流程图22、湿敷法操作流程图23、贴药法操作流程图24、换药法操作流程图25、药熨法操作流程图26、坐药法操作流程图27、涂药法操作流程图《》28、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图《》。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操作规程、流程图
西吉县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得分:西吉县中医医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目标同毫针法。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护理及注意事项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见图 (注:电子版从略)。
西吉县中医医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西吉县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科室: 姓名: 考核时间: 得分:注:1. 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操作规程、流程图
西吉县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得分:西吉县中医医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目标同毫针法。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护理及注意事项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见图 (注:电子版从略)。
西吉县中医医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西吉县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科室: 姓名: 考核时间: 得分:注:1. 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
九宫穴位按摩
头部九宫穴位按摩按摩头部九宫的作用:可有效的防治顽固性头痛眩晕、高血压、低血压、失眠、中风、偏瘫、感冒、癫痫、颈项强直疼痛、恼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和老年痴呆等心脑血管疾病。
头部九穴位置:一宫风府穴在头颈后,用手指自头上方顺头后正中线往下摸到凹陷处即是。
五宫百会穴是头顶最高点,在两个耳尖连线的中点。
九宫神庭穴在前额上方、头正中线入发际半指(指拇指)或印堂穴(两眉中间)直上四指处。
四宫(头左前额)和二宫(右前额)叫左右头维穴在额角发际直上半指处,或五指并拢成梅花指、将拇指对着太阳穴(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一指凹处),上面的中指尖处即是本穴。
三宫和七宫叫左右承灵穴在耳尖直上四指再往前一指处,或神庭与头维之中点往头后约四指处。
八宫和六宫是左右风池穴,在风府两侧大筋外凹处、与风府平行。
一宫:风府穴:督脉。
行气活血开窍。
适应于头痛、眩晕、咽喉肿痛、感冒、中风、癫狂、失音、颈部疾病、半身不遂、精神病。
六及八宫:风池穴:胆经。
调理气血,疏风解表,通窍明目。
适应于头痛、中风、偏瘫、感冒、暑病、目眩、高血压、颈项强直、失眠、腰背痛、眼耳鼻病。
五宫:百会穴。
督脉。
阳经之首,醒脑、升阳、镇静,调理脏腑。
适于头痛、眩晕、神经衰弱、偏瘫、癫痫、高血压、低血压、脑充血、胃及子宫下垂、久泄、脱肛。
九宫:神庭穴。
督脉。
活血止痛,安神养脑。
适应于头痛、泪出、眩晕、癫痫、昏睡、失眠、惊悸、鼻流清涕、呕吐、精神病、躁狂。
二及四宫:头维穴。
胃经。
头痛、眩晕、眼痛、中风、癫痫、鼻塞。
三及七宫:承灵穴。
胆经。
头痛、眩晕、目痛、鼻病、脑病、恶风寒、喘息不利。
简要按摩法:晚11时至上午11时按一宫到九宫的顺序按摩,其余时间由九宫到一宫的顺序按摩。
按摩次数是凡单数(13579宫)是9的倍数,要顺时针旋转,2468宫是6的倍数逆时针转。
九个穴位按摩后,再在一宫处加按9次,最后在五宫处双手叠压顺转36次、逆转24次。
按摩结束后要搓手欲面,在家时要用热水洗手。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2
目录(二)ZYYXH/T1.15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分级护理1.特级护理2.一级护理3.二级护理4.三级护理ZYYXH/T1.16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针刺法1.1 毫针法1.2 电针法1.3 皮内针法1.4 水针法1.5 皮肤针法1.6 耳针法2.灸法2.1 艾条灸2.2 艾炷灸2.3 温针灸3.拔罐法4.穴位按摩法5.刮痧法6.熏洗法7.全身药浴法8.湿敷法9.换药法10.涂药法11.敷药法12.贴药法13.药熨法14.坐药法15.中药煎煮法ZYYXH/T1.17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1.护理文件书写要求1.1 一般要求1.2 体温单书写要求及内容1.3 医嘱单书写要求及内容1.4 长期医嘱执行单1.5 护理记录单书写要求及内容附表1.体温单(注:电子版从略)附表2.长期医嘱(注:电子版从略)附表3.临时医嘱(注:电子版从略)附表4.长期医嘱执行单(注:电子版从略)附表5.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注:电子版从略)附表6.护理记录单(注:电子版从略)附表7.手术护理记录单(注:电子版从略)2.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规范附表8.入院评估表(注:电子版从略)附表9.护理诊断/问题项目表(注:电子版从略)附表10.出院评估表(注:电子版从略)ZYYXH/T1.18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人员职责、工作制度及质量要求1.护士职业基本要求2.护理人员岗位职责2.1 护理副院长职责2.2 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职责2.3 科护士长职责2.4 护士长职责2.5 主任(副主任)护师职责2.6 主管护师职责2.7 护师职责2.8 护士职责3.护理工作制度3.1 护理部工作制度3.2 中医护理研究室工作制度3.3 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3.4 门诊护理工作制度3.5 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3.6 供应室工作制度3.7 查对工作制度3.8 交接班工作制度3.9 抢救工作制度3.10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3.11 病区护理文件管理工作制度3.12 物品、药品、器材管理工作制度3.13 血液净化中心(室)护理工作制度3.14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制度4.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1 护理部工作质量要求4.2 病区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3 急诊科(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4 门诊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5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6 供应室工作质量要求4.7 血液净化中心(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8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2006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分级护理要求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疾病不同、病情轻重不一而采取不同的护理级别。
针灸按摩治疗操作规程
针灸按摩治疗操作规程针灸按摩是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疗法,它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和运用不同的按摩手法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针灸按摩治疗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针灸按摩治疗前,治疗师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并在治疗前进行充分的准备。
包括:1. 与患者简要交流,了解患者的主诉和病史等信息。
2. 对患者全身进行检查,了解身体的特征、经络走向等情况。
3. 选择适当的穴位,并对穴位进行标记,确保准确无误。
二、治疗操作1. 针灸治疗操作(1)消毒:使用75%的酒精对治疗部位进行消毒,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防止感染。
(2)穴位刺激:使用针具进行刺激,刺激力度应适中,快速穿刺到位,然后调整进针深度,达到刺激穴位的效果。
(3)保持适当的刺激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反应情况,控制刺激时间,通常为10-30分钟。
(4)拔除针具:在治疗结束后,轻轻拧动拔除针具,避免出血或其他不适。
2. 按摩治疗操作(1)准备:对治疗部位和双手进行充分洗手,并护理好双手的皮肤,以确保按摩的卫生与安全。
(2)选定按摩方式:根据不同的病症和需要,选择适合的按摩方式,如拇指推拿、搓法、按揉法等。
(3)正确手法:按摩时要保持手部柔软,避免用力过猛或不当使用力道,以免造成伤害。
手法应准确到位,力度适中,不要过于粗暴或过温柔。
(4)按摩时间:根据病情和患者的反应,按摩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三、注意事项1. 治疗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针具必须经过高温高压消毒,并在治疗前打开包装,避免二次污染。
3.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应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身体的变化、病症的缓解等情况,并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调整。
4. 治疗师应做好治疗记录,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描述、治疗的方法和效果等,以便后续的跟踪和评估。
一般按摩流程
一、头部按摩1.开天门:双手拇指插入印堂穴来回抚摩头内神经。
把印堂当作第三只眼睛,抚摩周围的肌肉血管神经。
2.抹双柳:双手拇指插入穴位后来回抚摩视神经。
3.掐鱼腰:双手拇指插入穴位后来回抚摩视神经。
4.揉太阳:两拇指在在左右两侧的太阳穴按揉,按揉脑神经。
5.掐四白:双手拇指插入穴位,拨动视神经经和三叉神经。
6.掐揉颊车:双手拇指插入穴位,拨动视神经经和三叉神经。
7.掐睛明:双手拇指插入穴位,拨动视神经经和三叉神经。
8.分推前额:把手指插入印堂,滋润面部皮肤,如雨露渗透到皮肤里,达到养颜的功效。
9.搓掌浴面:将双手搓热后热量滋润面部肌肤,如雨露渗透到皮肤里,达到养颜的功效10.双揪耳垂:让整个身体都轻松、清亮、通畅。
11.按五经:由起点的第一个穴位开始依次渗透。
要看到头内的脑血管神经,要看到五个不同的经络。
二、胸部按摩1.分肋法:想象双手抚摸两肺,沿肺叶弧度。
2.点膻中法:中指像水管,将肺、肝、脾等湿润滋养,中指直接点到胸椎上来回拨动。
3.龙凤呈祥:两拳像雨露,将肺、肝、脾等湿润滋养,两手在内脏表面上滚动。
4.点按胸骨:手指直接能触摸到胸椎。
5.宽胸法:手插入肋骨内直接抚摩肺、肝、脾、胆。
三、腹部按摩法:1.腹部横摩:手上的热量渗透皮肤,传递到腹腔内的肠、肠粘膜、各种结肠、膀胱及妇科男科、。
使腹腔想一个澎湃的热团,向上下两侧辐射延伸。
2.斜摩法:使手发热的能量渗透皮肤,传递到腹腔内的肠、肠粘膜、各种结肠、膀胱及妇科男科。
使腹腔想一个澎湃的热团,向上下两侧辐射延伸。
3.腹肌提拿:双手提起腹肌,仿佛提起腰椎抖颤起来,使腹腔内向大海一样澎湃、激荡。
4.脐周围摩法:腹腔像一盆热水一样,沿手运行的方向产生漩涡,漩涡越来越大产生离心力向周围辐射。
5.狮子滚绣球法:腹腔像一盆热水一样,沿手运行的方向产生漩涡,漩涡越来越大产生离心力向周围辐射。
6.按上腹法:由第一穴位点起,是腹腔内像气球一样充实起来,能从其他穴位喷射出来。
足部按摩穴位图及简要方法PPT课件
按摩足底程序部分:
1、“自上向下移动按摩”基本反射区,(在肾 反射区位置多停几秒钟再往下移动)从肾→输尿管→ 膀胱共3~4分钟。
2、同时“点压按摩”足大拇趾(包括大脑、垂 体、视觉中枢敏感点、额窦)1分钟后,接着“横向 来回移动按摩”5趾头(额窦)1分钟,共计2分钟。
15、 双足同时稍向外侧“点压按摩”生 殖腺(睾丸或卵巢)1分钟。
16、 双足同时“点压按摩”足后跟外侧 臀部及坐骨神经和补充前列腺或子宫、生殖腺 反射区共1分钟。
2019/12/13
15
四、足底按摩力度依据个人耐力
2019/12/13
2
2019/12/13
3
2019/12/13
4
2019/12/13
5
2019/12/13
6
一、足反射按摩法定义
人体的双足合起来恰象人体的整体缩影,人 体的各组织器官在人体双足都有其对应的解剖部 位,即反射区。运用物理手法(如手指、按摩工 具)在人体双足部相应的反射区上施以按、压、 刮等手法,就能调节人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 从而达到诊断疾病、治疗疾病、自我保健的目的。 这种物理疗法称为足反射按摩法。
11、 “移动点压按摩”足跟生殖腺、性感带、 老失眠点共1分钟。
12、 双足稍向内侧“点压按摩”颈椎→甲状旁 腺→胸椎→腰椎→骶骨→尾骨共1分钟。
2019/12/13
14
13、 双足先后操作稍向内侧“点压按摩 ”前列腺或子宫及尿道共1分钟。
14、 双足同时稍向外侧 “点压按摩”膝 →肘→腕→肩共1分钟。
2019/12/13
8
二、足疗的原理
(1)循环学说:由于心脏有节律的搏动,血 液不停地在全身循环流动,成为机体内外物质运 输和交换的重要通道。当人体某个器官机能异常 或发生病变时,就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代谢 产物沉积在循环通道上。由于足部是处于远离心 脏的部位,加之地心引力的影响,这些有害物质 就很容易在足部沉积下来,造成局部皮肤组织变 异的现象,如皮肤变色、皮下颗粒、索条硬结节 等。通过采用足部按摩,可促进局部循环、血流 通畅,最终通过肾脏等排泄器官将这些沉积物排 9/12/13
百用百灵的简单按摩法!附穴位图哦
百用百灵的简单按摩法!附穴位图哦颈椎、腰椎有病,揉后溪穴, 百用百灵过去,颈椎病是40岁之后人的专利,但现在20~30岁的颈椎病患者到处都是,甚至还有得颈椎病的小学生!原因很简单:伏案久了,压力大了,自己又不懂得怎么调理,所以颈椎病提前光临了。
阳气不足,人就会未老先衰,这是当今生活中多数人面临的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
当长期保持同一姿势伏案工作或学习的时候,上体前倾,颈椎紧张了,首先压抑了督脉,督脉总督一身的阳气,压抑了督脉也就是压抑了全身的阳气,于是,久而久之,整个脊柱就容易变弯,人的精神也差了. 人的精神,不是被脑力劳动所消耗掉的,而是被错误的姿势消耗掉的。
这一系列问题,都出于同一原因。
现在,通过一个穴,也就可以全部解决,这个穴就是后溪穴。
后溪是小肠经上的一个穴,把手握成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
这个穴是奇经八脉的交会穴,通督脉,能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
临床上,颈椎出问题了,腰椎出问题了,眼睛出问题了,都要用到这个穴,效果非常明显。
它可以调整长期伏案或在电脑前学习和工作对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只要坚持,百用百灵。
用这个穴位非常简单,而且容易坚持。
我们坐在桌子旁,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的效果。
当我们坐在电脑旁阅读文件的时候,手是怎么放的?肯定是一手不离鼠标,一手仍在键盘上吧,保持这个姿势不动,人都变僵了。
这时,不妨灵活一点,把手解放出来,让双手的后溪穴抵在桌沿或键盘上,来回滚动,揉一揉,每次刺激3~5分钟,每个小时刺激一次就足够了。
这是毫不耽误时间的,因为这时候,眼睛该看什么还可以看什么。
大家可以试一下,坚持一天这样做下来,肯定到了下班的时候腰不会酸、脖子不会累,眼睛在很大程度上能得到缓解。
每天坚持这么做下去,首先是腰椎、颈椎轻松挺直,同时,你会发现眼睛也比以前好使了。
如果因为忙,总是忘记怎么办呢?我建议,甚至可以定个闹钟,每隔一个小时提醒我们揉动一下后溪穴。
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பைடு நூலகம்5.心理状况。
6.告知患者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
10
缺一项-4
准备
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态度和蔼,洗手,
戴口罩。
2.环境:安静,舒适,温度适宜,注意遮挡。
3.用物:治疗巾。必要时备屏风。
10
缺一项-2
操作
流程
1核对医嘱,备齐用物至床边。
2.核对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按摩部位,注意保
3
未按规定处理各1.5
注意
事项
1.操作护士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按摩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10
回答不全面8
评价
1.患者感受舒适及目标达到。
2.护士熟知腧穴的定位及相应的推拿手法
5
回答不全-5
损伤皮肤不合格
6.安置病人:协助穿衣,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
位。
7.洗手记录。
60
未核对医嘱-4
未核对患者-4
未取舒适体位-4
未注意保暖-4
未注意保护隐私-4
腧穴定位错误-8
按摩手法错误-6
按摩过程中未观察患者反应-4
按摩的频率、幅度不符合要求-6
未妥善安置患者-2
未洗手记录-4
终末
处理
1.治疗巾放黄色垃圾袋。
2.擦拭治疗车盘、治疗车。
暖及保护隐私。
3.定穴:核对部位和穴位,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
适的穴位。
4.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
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如:柔、按
穴位10-15分钟。
5.观察:操作过程中观察或询问患者对手法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按摩法的操作规程及流程图
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
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体质及按摩部位的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二、目标:
1.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三、禁忌症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四、告知
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
五、物品准备
治疗巾
六、操作程序:
1.遵医嘱进行穴位按摩。
2.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
3.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
4.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
5.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6.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