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华南师范大学,彭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机会成本递减
W
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 单位的某种产品,所 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 品的数量逐渐递减, 则这种状况为机会成 本递减,此时PPC凸 向原点。
随着每增加一单位的 C,所必须放弃W的数 量逐渐递减。
C
图1-4 机会成本递减
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
假设商品价格等于成本,则小麦(对布匹)的相对价 格(Pw/Pc)=小麦的机会成本( ΔC / ΔW) 。
案例
单位劳动投入 产品 大米 小麦 棉布 钢铁 中国aLi 10 10 20 20 美国 a′Li 10 5 4 2 相对劳动生产率
a′Li/aLi1 0.5 0.2 源自.1第三节相互需求原理
约翰· 穆勒是19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他提出的相互需求原理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重要 的说明和补充。 互惠贸易的范围——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贸易条件的决定——相互需求程度 贸易利益的分配——贸易条件
案例
国家 美国 法国 中国 泰国 布aLc 2 5 9 8 小麦aLw 0.5 2 6 8 布的相对成本aLc /aLw 4 2.5 1.5 1
两个国家多种产品
假设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但有许多种产品:M种,分别用1 ,2……M表示。
中国和美国都能生产也需要消费这M种产品,那么按照比较优势,中国和美国各自应该
一、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1936年哈伯勒(Haberler)用机会成 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解释了比 较优势原理,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比较优势 原理,有时也被称作比较成本原理。
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如果一国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 而另一国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 本,那么两国应各自专门生产自己机会成本较低 的产品。这种生产上的重组会扩大整个世界经济 的规模,通过贸易,两国的福利水平都会提高。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国际经济学
王丽荣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理论 绝对利益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
2
重商主义
❖ 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土地已经不是社 会财富的根本代表,重商主义认为,金钱是唯 一的社会财富象征,除了开采金、银矿之外, 只有国际贸易是一国增加财富的重要来源,因 为国内贸易只是现有财富在不同国人之间的分 配,一个国家为了发展生产,发展贸易,就应 该实行国家干预经济,鼓励贸易顺差的发生。 因此,重商主义认为,财富产生于流通领域。
5
第一节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 买…….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 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 一个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 么我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 换。 ”
当.斯密,1776
—— 亚
6
背景知识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
4
英国
1 5
11
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 间的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 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 在生产上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绝对优势。那么如 果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 英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有绝对劣势,英、美 之间还会不会产生贸易呢?如果两国发生贸易, 英国能不能从贸易中获利呢?贸易利益从何而来? 绝对优势理论回答不了这些问题。
3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 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 邻居”
——恩格斯
4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 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 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 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劳动,现给出中国和美国分别生产1单位的计 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如下表所 示。
45
请问:
(1)两国分别在什么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其分工模式和贸易
模式是什么? (3)两国发生贸易的世界价格范围是什么?
如果给定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 哪个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
20'70-80
国际贸易理论的 发展过程框架图

保护贸易理论

保护关税论

汉密尔顿(1791)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1841)

超保护贸易理论

凯恩斯(20世纪30-40

中心—外围理论

普雷维什(1950)
战略贸易理论 布兰德、斯潘塞
20'80年代
管理贸易理论 20'70
1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化生产后,世界总产出增加了;进行国际 贸易后,各国的贸易所得都提高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5
2.1.6 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1)贡献: • 斯密从生产领域研究社会经济现象;
• 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 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 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 易中获利的思想。
国别 中国 美国
大米(人均产量) 0.6
0.8
小麦(人均产量) 0.5 1
国别 中国 美国
大米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1.2 0.8
小麦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0.83
1.25
26
2.2.3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比较优势的判断:相对生产成本法

02国际经济学 第二讲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02国际经济学 第二讲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或者: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 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 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扩展的李嘉图模型——多种产品? 26-28页
李嘉图模型的实证分析
该图是匈牙利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在1963年发表的一 篇论文的研究。该图在26个制造业中对比了1951年美国 对英国的出口比例以及美国对英国的劳动生产率比例。
I是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了整个国 家的需求偏好,且此处假设一国消 费者的偏好是相同的,否则无法叠 加。
A国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为转 化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 此时国内的生产点和消费点 都是点A
注:此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直线的原因:此处是以劳动为唯一 生产要素的单要素模型,且假设劳动是同质的;X用Y来表示的 机会成本,就等于直线的斜率。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局限性


绝对优势学说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 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否则该 国便不具有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 任何的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 符合实际的情况。 Eg:现实中,大量发展中国家凭借廉价劳动力而参与国际贸易 的利益所在何处?(其X、Y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在发达国家之 下)绝对优势理论无法解释,而之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给 出了部分解释
David Ricardo,1772-1823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即使一国在 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 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 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 则具有比较优势。 每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 的产 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 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 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资源利用的 效率。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B国,Y产品
绝对利益学说福利效应分析
B进口X
B’
B出口Y
结论:
A出口X
C 后消费点
B A O
A进口Y
1.社会无差异曲线向 外推移部分正是国 际贸易利益所在, 与Tw相切。 2.分工后,两国的生 产点A’B’,与消费 点C产生了分离。
A’
2017年3月18日星期六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三、绝对利益说的其他有关叙述
国际贸易
价格差异
成本差异

2017年3月18日星期六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一、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 1776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提出了绝 对利益学说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

2017年3月18日星期六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017年3月18日星期六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
(三)简单的数字说明(分工前、后比较)单位产品劳动力数量 国家 A国(劣势) B国(优势)

X产品 6 1
Y产品 4 2
确定两国的相对优势产品
X产品成本更高,生产Y(劣势轻) Y产品成本更高,生产x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Y D C Y0 B T Ⅱ Ⅲ Ⅰ
Ⅰ Ⅱ:得 自贸易的利益 Ⅱ Ⅲ:得 自分工的利益 Ⅰ Ⅲ:总 的利益 (分 工+交换)
优势:X 分工后: 生产点B’ 消费点C’
E’
Y1
I’
进口(Y)
Y2 X1
பைடு நூலகம்TB B’ X X2 O
结果: 两国的福 利水平均 提高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增口是任 加赚有何 本取限国 国别的家 财国,金 富金只银
银有储 才靠量 能出都
本国同 国购时 金买要 银别限
国制 商或 品禁 支止 出本
鼓励出口 限制或禁止进口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三、重商主义的两个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16世纪中叶 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18世纪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四个特点:
将劳动分工推广到国际领域,认为国际分工也会提高整个 社会的消费水平或福利水平
机会成本不变 简单直观 不能解释一国两产品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两产品劳动
生产率均低的国家间的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评价
进步性: 第一次从生产领域出发说明国际贸易发生与发展的必然性。 局限性: 只说明国际贸易中的特殊现象。即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一)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平衡论
代表人物: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 政策主张:
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要保持 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 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 货币财富。 早期重商主义者的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部分)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2.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第一节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平衡论 贸易平衡论 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二、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重商主义)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重商主义)

第一节 重商主义 Mercantilism
什么是重商主义?
产生于15世纪,流行于16、17世纪,瓦解
于18世纪下半期。
⑴一种政策体系: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采
取的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条件的经济 政策
⑵一种经济学说:
反应商业资本利益和论 证重商主义政策合理性的经济学说
一、重商主义产生的背景
格斯曾讥讽:“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 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把这种主张用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以及在对外贸易中强调多卖少买 或不买来积累货币的方式为—-“货币差额论”

影响
在16时期中叶以前大约150多年时间内,欧洲许多国家 的对外贸易政策都带有早期重商主义的色彩。例如,英国 政府规定,入境商人必须将在英国国内获得的货款,全部 或部分购买英国的货物。
案例:比较优势陷阱

从中国贸易的商品构成、贸易方式和企业性质等多方面看, 中国贸易与美德等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而这些特色意味着中国不仅算不上一个贸易强国,而且还有 落入“比较优势陷阱”的潜在风险。

发展中国家片面崇拜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分工中过于偏重 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依旧能获得些许利益,但在长期中却 会面临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落后于人的“比较优势陷阱”。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高新技术时需要在长期内自主性 投入较大的时间、人力、物力,这意味着贸易增长可能会因 此在短期中减弱前进动力,而能否目光长远地忍受贸易表现 的短期“阵痛”,用长期努力换得比较优势转型是中国贸易 能否“做强”的关键所在。
3、将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 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 。
亚当· 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的缺陷:

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买 …….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那 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一个 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么我们 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换。 ” —— 亚当.斯密,1776
一、背景知识
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 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 完成,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 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 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 的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竞争 和自由贸易。 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 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 映。
小麦消费量 英国 120
布的消费量 200
美国
120
200
五、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间的
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 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贸易伙伴 相比处于绝对优势。那么如果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 具有绝对优势,而英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有绝对劣势 ,英、美之间还会不会产生贸易呢?如果两国发生贸易, 英国能不能从贸易中获利呢?贸易利益从何而来?绝对优 势理论回答不了这些问题。
1.主要论点
(1).财富就是金银,金银是衡量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唯一 尺度; (2). 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获得金银 , 而获得金银的重要 手段是对外贸易; (3).对外贸易要最大限度地追求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内。
2.贸易政策 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采取奖出限入政策, 发展本国工业,扩大出口;通过关税和其它保 护措施限制制成品的进口,严格货币发行,限 制金银外流,从而达到贸易顺差。
小 麦
60 50 40 30 20 10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免费)国际经济学--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免费)国际经济学--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PA=aLX /aLY B国的均衡点为EB,相对价格PB 与生产可能性边界重合 PB=bLX /bLY
20:06
28
三 贸易前的均衡解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PA=aLX /aLY PB=bLX /bLY 观察:
A国在X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所以在封闭条件下PA<PB
结论: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反映了比较 优势所在 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相对价格的差异 完全是由劳动生产率的差异造成的, 因此国际贸易完全是因两国劳动生 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
5
二 亚当· 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
(2)提出绝对优势这一概念
国际分工依据绝对优势的标准来分工
贸易发生的基础是各国生产成本存在绝对差异
20:06
6
二 亚当· 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
(2)提出绝对优势这一概念
绝对优势模型
A、B两国,X、Y两种产品,劳动唯一要素;
一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数量 封闭条件下的产出消费量 X产品 Y产品
20:06
37
四 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
20:06
33
四 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
A国X产品的过剩供给曲线
当国际相对价格P2>A国封闭情况下的相对价格PA
A国专业化生产X,X的生产量为LA/aLX A国的消费点由社会无差异曲线和国民收入预算线 (经过生产点的国际相对价格线)确定 A国X产品的过剩供给为正(P2越高,消费与生产 的差额越大)
表:2:两国的劳动生产率
A
X的劳动生产率 Y的劳动生产率
20:06
B
1/12 1/4
20
1/3 1/6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华南师范大学,彭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华南师范大学,彭

三、政策主张
1、货币政策 2、奖出限入政策 3、保护关税政策 4、扶持本国幼弱工业的政策
四、对重商主义主义的评价
❖ 积极意义: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确立与发展提供了前提。
❖ 不足之处: 1.贸易建立在一国之所得,必为另一国之所失
的基础上即零和博弈(Zero-sum Game) 国际贸易关系是不可能长期发展的。因此, 这种解释是相当原始和粗陋的。 2.未从根本上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
二、基本观点
1、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 都是为了攫取金银,一个国家富裕的程度和实力的 大小的唯一标志是金银等贵金属的多少。两种方式
2、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 安徒安·德·孟克列钦说:货币是军事的神经,黄金
比铁更有威力,所以大国都在寻找获得黄金的办法, 并且证明获得黄金最重要的方法是商业。 3、多卖少买,奖出限入,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 的基本原则。鼓吹经济民族主义,实施扩张战略。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 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 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 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 分配。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斯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理论评价与比较以及比较利益的分解
(一)绝对利益说的基本概念
❖ 在某一种商品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 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 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则一国在 这种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 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 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 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 好处。

02章古典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

02章古典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

相对高 相对低
比较优势
劳动成本
核 心 思 想
:
“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衡取其轻”

“如果两个人都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 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些。不过制帽时 只强1/5或20%,而制鞋时则强1/3或33%。 那么这个较强的人就专门制鞋,那个较差的 人就专门制帽,岂不是双方都能获利。” ——大卫· 李嘉图
(一)进步性 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 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在历史上曾经起过进步作用。 比较优势理论说明了贸易利益来源于生产 领域,而非流通领域。
(二)局限性 它所揭示的国际贸易利益是一种短期利益即 静态效应,短期利益有时往往和动态的长远 利益相矛盾。 实行自由贸易的条件过于苛刻,不具有普遍 性 造成劳动生产效率的原因没有进一步揭示 完全专业化生产的结论与现实出入较大
bY 以此类推,B国X产品的机会成本是: bX aY bY 如果, a < bX X
说明A国生产X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B国的机会成本,则A 国在生产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具有比较劣势
aY bY a X < bX
A国产品X的相对劳动效率>B国产品X的相对劳动效率
aX bX aY bY
劳动生产率
根据下表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美国的工资率是6美元,英国的 工资率为1英镑,小麦和布在美国和英国的 国内价格是多少? (2)如果汇率为1英镑=2美元时,小麦 与布的美元价格是多少? (3)在此汇率下,两国进出口结构如何?

小麦(公斤/小时) 布(码/小时)
美国 4 1
英国 1 2
分工前各国的产出和劳动生产率
小 麦 劳动生 产率 劳动投 入量 布 劳动生 产率 的机会成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至贸易后的E、E,,表明两国的经济福利水平均有所提高, 这是贸易带来的利益。
按照李嘉图模型,由于机会成本不变,国际贸易导致完全 专业化分工。
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不会出现完全专业化 的问题。即生产均衡点不会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端点 这一特殊情况。
四、贸易利益的分解
一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可划分为两部分,即从交换中所获 得的利益和从专业化生产中获得的利益。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
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人物,李嘉图与斯密一样,主 张自由贸易,认为每个人在自由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会自
然而然地有利于整个社会。
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一、理论观点
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理论观点,认为国际分工和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各国应按照“ 两利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和交换,即每个国 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 劣势的产品。
李嘉图比较成本论的核心 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
贸易后一般均衡的图形解释
A国基本情况 Y
B国基本情况 Y 进口X D,
TW
出口(X)
C Y0
D Y1’
C,
Y1
进口(Y)
0 X1
X0
X 0 X1’
X
Y B进口X
B,
B出口Y
B
C A出口X
A
A进口Y
0
A,
X
贸易利益理论分析图
第三节 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边际机会成本不变:指增加任一单位某种产品的生产所必须放弃 的另一种产品数量均相同,不论产出为多少。----在生产实践中, 极为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国
国际分工前
X
Y
国际分工后
X
Y
产劳 量动
62
产 劳产 劳 量 动量 动
5 3 15 5
产量 劳动 00
B国 8 3 7 2 0 0 17.5 5
世界 14 5 12 5 15 5 17.5 5
❖ 解释说明:
❖ 劳动生产率=产量/劳动 ❖ A国 X 6/2=3 Y 5/3 ❖ B国 X 8/3 Y 7/2=3.5 ❖ 显然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华南师范大学,彭
二、基本观点
1、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 都是为了攫取金银,一个国家富裕的程度和实力的 大小的唯一标志是金银等贵金属的多少。两种方式
2、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 安徒安·德·孟克列钦说:货币是军事的神经,黄金
比铁更有威力,所以大国都在寻找获得黄金的办法, 并且证明获得黄金最重要的方法是商业。 3、多卖少买,奖出限入,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 的基本原则。鼓吹经济民族主义,实施扩张战略。
假设世界价格交换比率为1X:1Y , 完成交换以后世界 总产量,总福利增加
二、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图形说明
❖ 常用微观分析工具:
❖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 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组合。 假定:
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
Y

Y0
A
O
X0
X
机会成本&边际转换率
❖ 机会成本 定义:机会成本,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 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 数量。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 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 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来解释这两个概念
社会无差异曲线
Y
U0
U1
距离原点越远 社会福利越大
O
X
成本价格线
K
C=w*L+r*K
❖与等产量线确定最优产量
A
O L
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李嘉图点
❖ Y

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BC,原点是D,相对优势产品是X 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AC,原点是F,相对优势产品是Y ACB是两个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叠加,即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
(3)按照该学说,比较利益相差越大则发生 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当今的贸易便应该主要 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展开,但事实是 今天的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 即今天的国际贸易实践使得人们对于传统的 比较利益学说的适用程度产生了疑问。
(4)按照该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 贸易的双方都可获得利益,为获得此利益, 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该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 非保护主义,但在实际中,各国都在不同程 度实行保护主义。
❖ 背景:
❖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 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 因的研究》(又称《国富 论》),书中对重商主义的思 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 了绝对优势理论。斯密所处的 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级的 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 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 保护贸易政策,重商主义严重 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 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 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 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 映。
该经济社会只生产两种产品——X和Y;并且只 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其 他的一些基本假设如下所述:其他假设为完全市场 假设且资源充分利用。
均衡条件: 满足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比 (或相对价格),即: (1.5)我们就可以得到均衡条 件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述过程可通过所谓的埃 基沃斯盒状图(Edgeworth box)来描述。 从而绘 制出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
三、政策主张
1、货币政策 2、奖出限入政策 3、保护关税政策 4、扶持本国幼弱工业的政策
四、对重商主义主义的评价
❖ 积极意义: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确立与发展提供了前提。
❖ 不足之处: 1.贸易建立在一国之所得,必为另一国之所失
的基础上即零和博弈(Zero-sum Game) 国际贸易关系是不可能长期发展的。因此, 这种解释是相当原始和粗陋的。 2.未从根本上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
❖ A国在生产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国际分工 后应该生产 X 产品
❖ B国在生产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国际分工 后应该生产 Y产品
❖ 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绝对成本差 异
三、绝对利益说的图形说明
Y Ⅱ
Tw
C
Y0

A Y1
O X1
(a)
区分生产点和消费点
出口X
Y,
进口X
,
D
,
Y0
B,
D
出口Y
进口Y
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
(1)在该理论中,出现了同一商品国内价值和 国际价值的差异,交换比率的不同,这违背了 李嘉图自己坚持的劳动价值论。
(2)该理论并未从根本上揭示出国际贸易发生 的原因,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的功能都是为 了实现商品价值的角度看问题,即便国际贸易 不存在超额利润,即比较利益,只要能使商品 得到实现,贸易就会发生,这是不符合实际情 况的。(微观厂商理论)
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 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 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 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 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 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以 上论点便是古典甚至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传统基础。
❖ 所谓比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 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中 提供某种商品比提供其他商品相对来说 更为便宜合算。
❖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 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 成本,则称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具 有比较优势。
假设条件
(1)使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的模型 (2)市场处于完全竞争之中,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
策,无任何贸易限制;
(3)要素(劳动)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 能流动;
(4)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即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隐 含着用一种要素进行生产);
(5)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效益,不考虑运 输、保险等价值;
(6)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
在此假设条件下,李嘉图证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 比较利益,而非绝对利益。
斯密的学说符合18世纪资产阶级通过国家那 样进行经济扩张的要求,但是在自己劳动价值论的 坚持方面,却无法说明X、Y两种产品进行交换的 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
理论对比
❖ 绝对利益学说与重商主义
1.
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关于财富的定义。
认为社会财富应以商品劳务生产衡量(金银)
2.
鼓励经济自由主义(政府干预下的对外
,
C Ⅱ
,
Y1 A,
,
X0 X o
B

Tw,
,
,
X1 X0
,
X
(b)
四、绝对利益说的评价
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 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说存在这一个必要的假
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 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 或生产所耗费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否则该国便不 具有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 没有任何的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 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发展中国家劳动生 产率很可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如发达国家, 但仍然进行国际贸易,也未因此而使得本国产业走 向衰亡)。 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
4、国家干预经济。
早期重商主义
❖ 货币差额论
❖ 早期重商主义就像 守财奴一样,双手 把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 光打量着自己的邻 居。
晚期重商主义
贸易差额论
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 货币。 托马斯·孟说:如果我们只 看到农夫在播种时节在田 里抛撒下许多谷物,我们 会把他看成疯子而不是农 夫。但是,如果我们在收 获季节考虑到他的劳动成 果时,我们就会看到他的 行为的价值以及这种行动 带来的增益。
B国 D

C:李嘉图点
BC段,A国完全分工 C点 , A、B国完全分工 A国 AC段,B国完全分工



比较利益学说图解
Y
以A国为例
进口X
Y2
,
A
E
出口Y
C
Y1
A


H
O
X2
X1
X TA TW
分工前:
生产点即消费点,A 点。A国的绝对劣势 中的相对优势产品是 Y产品 分工后 生产点变为 A, 消费
一、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 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 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另一个 国家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则 这两个国家之间不会进行贸易。 根据这一理论,国际贸易可能 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 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不 会发生任何贸易。这显然与国 际贸易的现实不符。1871年, 大卫·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济 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其中他 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A(1X,1Y)+ B(1X,1Y)=(2X,2Y)
按照绝对优势理论判断可知A国在X,Y 生产 上处于 绝对劣势,而在X,Y得生产率对比 上,Y产品处于 相对优势产品。同理X产品在B国绝对优势产品中处 于相对优势地位,应生产
❖ 分工后 , 世界总产量
A( 0X,10*1/4Y)+B(3X,0)=(3X,2.5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