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 第1章---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知能训练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章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1课时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第1章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
1.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2.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知识梳理】
一、人口的迁移
1.概念:人的居住地在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1)我国古代:受脆弱的、频繁的战争、的影响而迁移。
(2)新中国成立以来
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在体制和严格的制度下,地进行。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答案】国际或本国集团性、大批的移民欧洲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短期流动迁入地西亚、北非
农业经济自然灾害
计划经济户籍管理有计划、有组织
改革开放政策增大
【归纳总结】
人口迁移包括三大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
按照空间移动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 国际人口迁移。
必修2第1章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2020/9/21
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1
考点突破
2 图表精析
3 课堂达标
4 复习练案
考点突破
知识梳理
考点一 人口的迁移及影响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口居的住__地_____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
点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为:从内地迁往沿海 ;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
民工潮”。
核心研析
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主要体
现在对迁出地、迁入地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上。
影响 有利
19世纪前
“二战”后
Hale Waihona Puke 特点以_集__团__性___、大批 的移民为主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 少,__短__期__流__动___人口增多
方向
欧洲向__美__洲____、 大洋洲迁移
迁入地:欧洲,北美,西亚、北非产油国 迁出地: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2)国内人口迁移 ①古代:受脆农弱业的________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知识梳理
考点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是最主要的,_自__然__灾__害___有时也
会引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其中__经__济__发__展__、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
的因素。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_变__革_______、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训练卷(3)(附答案详解)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训练卷(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空巢家庭是指因子女外出工作或学习,家中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
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读我国总人口变化图和0-14岁人口比例变化图(含预测),回答1~3题。
近年来,我国城市中“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A. 城乡差距B. 家庭原因C. 计划生育D. 个人原因2.空巢家庭是指因子女外出工作或学习,家中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
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读我国总人口变化图和0-14岁人口比例变化图(含预测),回答1~3题。
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与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A. 0.2亿B. 0.7亿C. 1.0亿D. 1.3亿3.空巢家庭是指因子女外出工作或学习,家中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
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读我国总人口变化图和0-14岁人口比例变化图(含预测),回答1~3题。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 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彻底解决B. 劳动力不断减少C. 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D. 有利于扩大内需4.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的、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方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
据此回答4~5题。
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A.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B. 就业机会的差异C. 环境条件的差异D. 投资政策的差异5.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的、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方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
人教高一必修2教材梳理_第一章第二节_人口的空间变化_word含解析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
人口迁移概念中包含三个含义: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即人口迁移必须发生居住地的改变且改变须持续较长时间。
误区警示 旅游、探亲、出差、游牧民的迁徙等,因持续时间较短,不属于人口迁移;外出购物、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因未涉及居住地的改变,也不属于人口迁移;而大学生外出求学、留学生出国留学,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
2.人口迁移的分类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流向、原因及意义,如表1-7所示。
图1-15要点提示 世界范围内劳动力资源供求关系在地区上的不平衡是二战后国际短期流动人口增多的主要原因。
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解决国内人口增长缓慢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临时输入劳动力,而不愿增加外来移民;不少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增长较快,存在国内就业困难的压力,于是向外输出劳动力。
目前世界上短期的流动人口估计有三四千万。
(2)国内人口迁移①概念: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地区向另一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和原因,如表1-8所示。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从东部人口稠密地区迁往地广人稀的东北、西北;净迁出地区有辽、鲁、沪、川等省市,西藏为迁入和迁出持平地区,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受国家政策和户籍管理制度影响较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流量增大、流向变化、频率加快、自发为主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城镇落户移为主。
地理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2人口的空间变化课课练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来自中间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回答1~4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科技人员大量迁往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⑥
2.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1)流动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其最主要的原因。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为农民工流动提供条件。
(2)影响:对于迁出地,可以缓冲人口压力,增加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同时也出现了土地撂荒、留守儿童、留守家庭问题。对于迁入地,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促进城市化进程;同时也带来了交通、住房、就业等问题。
5.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欧洲迁往非洲B.从北美迁往拉美
C.从亚洲迁往拉美D.从非洲迁往西亚
6.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
A.甲地优美的环境B.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C.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D.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7.读“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中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和“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
流出
省级行政区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河南
安徽
其他
占总量
比重/%
6.1
16. 1
10.6
8.6
8.3
10.6
39.7
流入
省级行政区
福建
北京
地理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其次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2.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转变。
[巧学妙记]人口迁移的推断方法一是必需转变居住地,二是转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三是必需超越肯定的行政界线。
3.分类(1)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是指人口跨国界并转变住宅到达肯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特点⎩⎪⎨⎪⎧19世纪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其次次世界以后:人口从开展中国家流向兴旺国家;定居移民削减,短期流淌的人口增多(2)国内人口迁移:①概念: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我国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斗、自然灾难的影响而迁移。
③成立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缘由:特点缘由20世纪80年月中期前 有方案、有组织地进行 方案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20世纪80年月中期后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国家开放政策的影响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兴旺地区,并消失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其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自然灾难有时也会促使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开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3.社会因素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别的影响,其中政策、社会变革、战斗和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教材P11活动]1.促使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因素是:①美洲属于未开发的新大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②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夫增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北美洲;③新航线的开拓为人们顺当迁移扫除障碍;④殖民扩张是人口迁移的促进因素,加快了人口迁移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案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理解迁移人口的分布的特点、流向、原因;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初步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人口迁移现象;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精神,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能辨别人口迁移及人口流动现象;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际)及其原因,特点和移民的流向。
教学难点:辨别人口迁移及人口流动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用客家“五次大迁徙”的历史典故:[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学校的所在地——梅州,有“世界客都”之称,我们客家人是不是世世代代就生活在这里,是土生土长的呢?[学生回答]不是。
客家人是从中原慢慢的迁徙过来的。
[教师讲述]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没错,客家先民是通过五次大迁徙,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南迁,下面,老师给大家简单的讲解他们的具体进程。
客家先民原本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在魏晋时期,由于五胡乱华,客家先民为躲避战乱进行第一次迁徙,由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
在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又是因为躲避战乱进行第二次南迁,大量客家先民涌入到了江西和福建北部。
到了两宋时期,第三次由于战乱,继续南迁到了粤闽赣三省交界的地方,其中就包括我们的梅州。
等到了清朝,由于清人南下和客家内部人口膨胀,所以当时的清政府就下令,让湖广地区的居民迁徙到四川地区,这就是著名的“湖广填四川”,说明除了战乱的原因,政府的政策也会造成人口迁移,这些成因我们下节课会进行分析。
那么最后一次,是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因为洪秀全是客家人,客家人备受株连,所以继续南迁到广东南部跟海南岛。
这就是五次迁徙的过程,次次都是非常艰苦的,可见,客家人有今天的生活也是来之不易,我们应该要倍加珍惜。
地理人教版必修2-配套同步课件-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迁移、人口移动和人口流动 人口的空间移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种形式。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例如:每天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人口;农闲 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返回本乡务农的民工; 外出旅游、度假、疗养等。人口迁移是指人的居住地在国 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例如:因读书或工作而离开家 乡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
政
流向
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
治
政治变革、政治中
政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
因
心的改变常引起人
变革
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素
口迁移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 战争 的生活环境和秩序 “一战”“二战”及当代局部
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而引发人口迁移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 条件下的具体的人口迁移常常以某一因素为主。总的来看, 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文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学生在大学
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能力,
文 教育
学习
促进人口迁移
化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
因
婚姻 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
素
军嫂随军
家庭 年人、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
要作用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国家有关的人口迁 我国在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
政策 移政策,直接影响 援边疆省份;我国70年代知识 人口迁移的流量与 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国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 (1)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对 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2)主要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和自然灾 害等,人们总是倾向于迁往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Word版含解析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填一填)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分类(1)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的迁移活动。
②阶段和特点。
(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我国人口迁移的阶段和特点。
[温馨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1)重要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2)主要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等。
2.经济因素(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因素。
(2)主导因素:经济。
3.社会因素(1)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
(2)主要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
(看一看)[教材P11思考]1.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因素是:①美洲属于未开发的新大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②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增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北美洲;③新航线的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除障碍;④殖民扩张是人口迁移的促进因素,加快了人口迁移的过程。
2.3.美国人口迁入太平洋沿岸地带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迁入墨西哥湾沿岸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主题一人口的迁移“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有几句痴心的话,哥哥你记心头……”这首苍凉凄婉的山西民歌,久为人所熟知。
在那个逝去的年代里,“走西口”成为华北流民西进求生的代名词。
(1)材料中的“走西口”是何种地理现象?提示:国内人口迁移。
(2)除了“走西口”,我国近代还有哪些人口迁移?提示:“闯关东”“下南洋”等。
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2.国际人口迁移3.我国国内人口迁移4.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入地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训练: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2011·滁州高一检测)读下图,回答1~3题。
1.行政区界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图中A、B、C是三个不同行政区。
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A.a1→b1B.a1→a2C.b1→b2D.c1→c22.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a1→a2B.a1→b1C.b1→b2D.c1→c23.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
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A.a1→a2、a1→b1B.a1→b1、b1→b2C.b1→b2、c1→c2、a1→a2D.c1→c2、a1→c1解析:本题组以示意图的形式考查人口迁移的内涵、分类和分布。
人口迁移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变更性。
第2题,若图中A、B、C为三个不同行政区时,图中仅有a1→b1和a1→c1跨越了行政区界,属于人口迁移,其他的人口移动并没有跨越行政区域,并不属于人口迁移。
第3题,若A、B、C为三个不同的国家时,跨越国界的国际人口迁移也是图中的a1→b1和a1→c1。
第4题,当今发展中国家和以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迁移方向是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即图中的a1→a2、b1→b2、c1→c2。
答案: 1.A 2.B 3.C(2011·安庆高一检测)读人口迁移方向的分类图,回答4~5题。
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称为人口迁移,b称为人口从城市到乡村的迁移B.c不能叫人口迁移C.b目前主要发生在我国各大城市D.d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5.世界发达国家目前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A.a B.bC.c D.d解析:由图可知按迁移方向,人口迁移可分为四种类型。
即a乡村到城市,b城市到乡村,c乡村到乡村,d城市到城市。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迁移方向以a为主,而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内部环境质量下降,周围乡村、小城镇环境优美,吸引人口由城市向乡村迁移。
人教版高一《必修2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能力目标:利用资料或图表,就具体的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情感目标: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难点:正确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图片引入:伊拉克战争带来的难民潮,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等(一)区分概念:1、人口移动和人口迁移人口移动泛指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如旅游、出差、购物等。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指的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
“人口迁移”这个概念中包括了三大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
移动距离的长短并不能作为人口迁移的标准!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人口迁移的规模大小(或人口流动的流量大小)(2)人口迁移的方向(或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分布)(3)人口迁移方式(例如自发的,政府组织的,外力强迫等)(4)人口迁移特点形成的原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5)人口迁移的意义(或作用),包括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作用。
2、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这是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而划分的两种形式。
(1)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的迁移活动。
跳转到第(二)部分的世界人口迁移在二战前后的不同变化。
(2)国内人口迁移: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地区向另一地区移居的现象。
跳转到第(三、四)部分的美国的人口迁移和中国的人口迁移。
(二)国际人口迁移读图:国际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向(该图可主要分二战前和二战后两个时期)问题:分析世界人口迁移的规律,可能影响的因素,带来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课件:第1章 人口的变化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地理 必修2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新知全解·合作探 究
课时演练·水平测试
[自主学习] 1.人口迁移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__居__住__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跨越_国__界___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 1 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和方向:19 世纪以前,总特点是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迁移方向 是由旧大陆(_欧___洲、非洲、亚洲)→新大陆(__美__洲、大洋洲等)。
地理 必修2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新知全解·合作探 究
课时演练·水平测试
2.结合 1949 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探究我国国内人口
迁移的方向和原因。
地理 必修2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新知全解·合作探 究
课时演练·水平测试
(1)1919~1986 年期间,我国人口迁移方向、特点及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方向 特点 原因
(2)20 世纪 80 年代后的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地理 必修2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新知全解·合作探 究
课时演练·水平测试
答案: (1)由山东、江苏、安徽、四川等人口密集区迁往人口较为稀少的东 北、内蒙古、新疆、西藏等省区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国家在计划经济体制 下有组织地支援边疆建设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情境导入
[民谣中的地理]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有几句痴心的话,哥哥你记心头……”
这首苍凉凄婉的山西民歌,久为人所熟知。在那个逝去的年代里,“走西口”成为
华北流民西进求生的代名词。
思考探究:1.材料中的“走西口”是何种地理现象?2.除了“走西口”,我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同步教学课件第1章 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育 部世界的能力,促进人口迁移
化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
因 婚姻家
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
军嫂随军
素庭
要作用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返回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政治 因素
政策
国家有关的人口迁移政 策,直接影响人口迁移 的流量与流向
我国在 60 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 疆省份;我国 70 年代知识青年“上 山下乡”运动;我国 80 年代知识青 年大量返城
村迁往城镇,贫困 济发达地区需要 增大,流向也发生 期至今
区迁往发达区 劳动力,农村大量 了明显的变化
劳动力剩余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返回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读图, 回答(1)~(2)题。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返回
(1)上图为 2017 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 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 是( )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社 会 社会变革、政治中心的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
变革 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起的人口迁移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返回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政治 因素
战争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 活环境和秩序而引发人 口迁移
“一战”“二战”及当代局部战争 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返回
[思维拓展] 人口迁移的影响
达国家;定居移民减 二战后 亚迁往西亚,南欧迁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必修2 第1章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基 础 · 回 扣 · 自 查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 . 2.综合分析 . (1) 经济因素 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真 题 · 模 拟 · 演 练
考 点 · 典 例 · 突 破
(2)政治、文化因素:有战争 、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等。 政治、文化因素: 宗教、社会变革、 政治 (3)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决定性因素。 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决定性因素。 特定时空条件下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有利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真 题 · 模 拟 · 演 练
考 点 · 典 例 · 突 破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 人才外流、 不利 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管理的难度, 的压力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配人教版 地理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 配人教版·地理 配人教版
基 础 · 回 扣 · 自 查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真 题 · 模 拟 · 演 练
考 点 · 典 例 · 突 破
课 时 知 能 训 练
菜
单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配人教版 地理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 配人教版·地理 配人教版
(教师用书独具 教师用书独具) 教师用书独具
基 础 · 回 扣 · 自 查
【信息提取】 本题主要考查了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国际人口迁 信息提取】 移的有关知识。分析表格数据可知, 移的有关知识。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人口迁出国按经济发展水平均属 国家, 国家。 于 发展中 国家,人口迁入国均属于发达 国家。 【解析】 第(1)题,分析表中迁出、迁入数量可明确世界人口迁入 解析】 题 分析表中迁出、 国中迁入的人口,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美国、德国、加拿大、 国中迁入的人口,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美国、德国、加拿大、英 国是人口迁入国,但都位于北半球,其中美国和加拿大也属于西半球 国是人口迁入国,但都位于北半球, 中国、墨西哥、印度、 。中国、墨西哥、印度、印尼和菲律宾这些人口迁出国都是沿海国家 。第(2)题,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经济规模大,经济收入高,就业机 题 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经济规模大,经济收入高, 会多,生活环境质量高于发展中国家。 会多,生活环境质量高于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有众多素质较高 渴望更高经济收入、 ,渴望更高经济收入、优越生活环境的公民被吸引而迁移到发达国家 。 【参考答案】 (1)A (2)C 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班级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学习目的: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要素。
应用资料或图表,剖析说明某地域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
3.养成对天文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剖析与综合才干。
学习重点:人口迁移的天文范围〔国际迁移和国际迁移〕;人口迁移的流向及缘由。
学习难点:人口迁移的缘由。
一、预习﹒交流﹒评价人口的迁移1.概念:人口迁移:指在人的在国际或范围内发作改动。
人口活动:人口分开原寓居地后又前往的现象。
2.人口迁移的分类:依照能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二、新知﹒稳固﹒展现〔一〕人口迁移的分类②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范围内,从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的现现代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度政策的迁移和地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策、地域开展不平衡迁移的流量,自发活动由中、西部迁往和工矿区〔二〕人口迁移的影响有利不利迁上天提供了少量的,促进经济开展。
增大了的压力迁出地缓解矛盾,增强与外界联络,带动经济开展。
流失〔三〕影响人口迁移的要素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要素的综合反映。
在人口迁移诸多要素中,要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要素都有能够成为人口迁移的要素。
1.自然环境要素:例如、土壤、、和等等。
2.经济要素:例如、等等。
3.社会要素:包括、政策、、文明教育水平和宗教等等。
迁移时间迁移缘由迁移方向第一次19世纪中期从东部前西部第二次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乡村迁往城市第三次20世纪20年代—60年代南部迁往西部和第四次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南部老工业区迁往西部和东部老工业区20世纪70年代以后重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和回流三、训练﹒拓展﹒提高右图中显示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开展之间的关系。
1.阶段(2)最有能够的是 ( )A.原始农业 B.种植业C.工业化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2.影响(3)、(4)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要素的是 ( ) A.自然环境 B.国度政策C.社会经济 D.战争读下面人口迁移表示图,回答3~5题。
【地理】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1、按地理范围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教材16页图1.13)
国内人口迁移:发生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以内的人口迁移。根据行政单位的大小进一步划分为省际迁移、县际迁移等。
2、按迁移方向划分——
国内人口迁移有:①农村到农村、②农村到城市、③城市到农村、④城市到城市四类。由于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是人口的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并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因此②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4、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随着一个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人口会发生相应的迁移和移动。例如:我国的大庆(石油)、攀枝花(铁矿)和英国的伯明翰(煤)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活 动 内 容
教法提示
学法点拨
教
学
环
节
时
间
分
配
5、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②宏观上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人口的迁移。如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
一个国家人口的移出,对于缓和所在国人口过多的压力,有一定的好处,但也往往造成人才外流
减轻了迁出国的人口压力
为移入国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迁入国的经济发展
表中的楷体字为学生填写。
【引导归纳】请同学们思考:国际人口迁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以后,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前面大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根据同学们的讨论,小结如下:国际人口迁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以后人口迁移的不同点是:其一是主要流向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人口迁移主要流向是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即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而战后,则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其二,迁出、迁入的地区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迁出地区是欧洲,主要迁入地区是南、北美洲,中国、印度、日本等国的劳工迁出,以及非洲黑人的贩卖。而战后,除去北美洲、大洋洲仍为迁入地区外,欧洲则由原来的迁出变为迁入,拉丁美洲则由原来的迁入变为迁出。其三,移民的性质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人口的迁移,主要以定居为主,短期流动工人、外籍工人较少。战后则短期流动工人、外籍工人大量增加,定居移民减少。其四,迁移的原因不同: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人口迁出的地区,主要是一些欧洲国家,他们为了进行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的积累,掠夺迁入地区的资源。而其他地区人口的迁移则是被威逼诱骗,甚至作为奴隶被贩卖,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 必修2第1章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一、单项选择题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1. 上海市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2003年B.2008年C.2010年D.2012年2. 该市2010年后机械增长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A.物价上涨,经济水平下降B.交通改善,出现逆城市化C.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D.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3~5题。
3. 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4.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5. 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2015年累计减少1 300万人,2015年,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
据此,完成6~7题。
6. 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之间差距缩小B.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D.外出务工时间过长7.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B.阻碍企业的转型升级C.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D.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下图为我国主要省(市)流入人口占比示意图(2014年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 第1章---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上海游览,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
读图,完成2~4题。
2.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入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亚洲
3.若此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主要方向,则甲、乙可能分别表示()
A.四川广东B.湖北重庆
C.河北山东D.新疆内地
4.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
D.甲地优美的环境
(2010·济南模拟)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
2009年到乡镇企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11亿。
读图,完成5~7题。
5.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
A.新疆、山东、北京B.湖南、福建、海南
C.上海、新疆、云南D.广东、浙江、上海
6.新疆成为人口净迁入省,主要是因为()
A.矿产资源开发B.气候条件优越
C.经济发达D.地广人稀
7.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C.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D.加速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原因及影响各不相同。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8~10题。
8.改革开放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因素
是()
A.①B.②
C.③D.⑥
9.20世纪90年代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因素是()
A.①B.②C.④D.⑤
10.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①B.②C.④D.⑥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12.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C.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
(2010·大连质检)下图为某地2009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
图,读图回答13~15题。
13.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14.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
15.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二、综合题(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分)
材料一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2011年春运从1月19日起至2月27日,为期40天。
春运期间全国共完成旅客运量28.94亿人次,比2010年春运增长12.80%。
材料二
(1)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为()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2)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3)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和直接结果。
(4)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 、____ 、_____ 。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
(5)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 。
17.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
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由城市到乡村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D.由乡村到乡村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答案及解析
1【解析】大批游客来上海参观游览,是一种短期的,不变更居住地的人口移动行为,应属于人口流动。
【答案】 D
2-4【解析】第2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成为人口迁出地区,西亚因石油开采而收入高,吸引大批外籍工人,成为人口迁入区。
第3题,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方向是由内陆省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广东经济发达,是人口主要迁入省。
第4题,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会产生较强的吸引力。
【答案】 2.C 3.A 4.A
5-7【解析】第5题,由两图比较可知,广东、浙江和上海是人口
净迁入最多的省区。
第6题,新疆是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虽地广人稀,但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新疆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第7题,我国目前因大量的中西部剩余劳动力涌入东部沿海,一方面缓解了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的不足,促进了其经济发展,同时也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答案】 5.D 6.A7.B
8-10【解析】第8~10题,需要明确各地区人口迁移时期的背景。
如下表分析:
11-12【解析】由图分析可知,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但自然增长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人口数量的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导致人口大量迁入的因素是以经济因素为主。
自2006年
后,该市的人口机械增长率有所下降,和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待遇相对较差,农民工对物质文化要求提高有关。
【答案】11.A12.C
13-15【解析】第13题,从年龄段看,20~34岁人口数量大,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经常性的、主要的因素,人口迁移为获取较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因此选择D。
第14题,不同年龄段中,青壮年迁入多的地区,由于婚姻新生儿比重大,故甲和乙相关明显。
第15题人口迁移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弥补了迁入地劳动力的不足,缩小了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差距,但也会给铁路等交通以及迁入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治安等造成压力。
【答案】13.D14.A15.B
16【解析】第(1)题,我国人口分布的主体在农村,众多人的家在农村,所以春节前是大量的返乡人流,以城市向农村流动,而春节后恰好相反。
第(2)、(3)题,由图可知,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的方向主要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其主要原因是这二者在经济收入、就业机会和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人口这种流动结果可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
第(4)题,从图中可知,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上海、北京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的省市。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和矿产资源的开发、边境贸易的发展有关。
第(5)题,四川省人口外迁对本省的积极影响可主要从缓解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联系,增加经济收入等方面分析。
【答案】(1)A(2)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3)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直接结果:有利: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不利:造成交通、环境压力及带来一些城市化问题。
(4)广东上海北京开发资源,边境贸易发展
(5)缓解了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7【解析】第(1)题,材料一表现出为接受良好教育和寻求更好的经济收入而出现人口迁移趋向;材料二说明人口迁移受政治因素影响。
第(2)题,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表现为由乡村到城市。
第(3)题,由于人口流动和迁移,造成原居住地劳动力减少,但同时会加强与外部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第(4)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需要技术工人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从而出现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
【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C
(3)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4)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