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转化和运输

合集下载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合成、代谢、运输与分配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合成、代谢、运输与分配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合 成、代谢、运输与分配
植保051班 3号 叶良妹
一、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合成
原料:CO2、H2O、光照 产品:直接产物有糖类,包
括蔗糖和淀粉 间接产物有脂肪,蛋白质等。
有机物物的合成来自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 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三大步骤:
糖在无氧状态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又 称EMP途径。糖酵解过程在细胞原生质内 进行
二、三羧酸循环(TCAC) z 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入
线粒体逐步氧化分解,形成水和二氧化碳 的过程
三、磷酸戊糖途径(PPP) PPP是细胞存在。由于 磷酸戊糖是该途径的中间产物,故该途径 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的O2分子数或固定的 CO2分子数 光系统Ⅰ( PSⅠ)
其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吸收700 nm的红光并 发生光化学反应。 PSⅠ颗粒较小,存在于 间质片层和基粒的非垛叠区。它与 NADPH 的生成有关
光系统Ⅱ( PSⅡ) 其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吸收 680nm的红光
并发生光化学反应。PSⅡ颗粒较大,存在 于基粒片层的垛叠区它与 H2O的氧化即氧 气的释放有关
z 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
主要糖类的代谢
z 淀粉(叶绿体内)、蔗糖(细胞质)经过 水解成葡萄糖,又经过糖酵解生成丙酮酸 若经过无氧呼吸则生成酒精或乳酸和少量 的ATP;若经过有氧呼吸则生成CO2、H2O 和大量的ATP。
三、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和 分配
有机物的运输
1、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 z 维管系统是专门执行运输功能的输导组织,由
韧皮部和木质部组成,贯穿植物全身 z 有机物的运输途径是由韧皮部担任,主要运输
组织是韧皮部里的筛管和伴胞。

植物生理学—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上课版)

植物生理学—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上课版)

二、运输方向 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用14CO2及 KH232PO4分别施与天竺葵茎上下端两 侧的叶片,结果发现韧皮部各段皆含 有相当数量的14C和32P.
结论:可通过韧皮部同时作上下双向 运输,也可以横向运输,但正常状态 下其量甚微。
三、运输的速率和溶质的种类
(一)运输的速度 1、研究方法: (1)利用染料分子作为示踪物:用显微注射技术将染料分子直 接注入筛管分子内,追踪染料分子在筛管中的运输状况。 (2)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常用的同位素是14C。 2、运输速度:一般为30 ~ 150 cm / h 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运输速度也有差异,如南瓜幼龄时为 72cm/h,老龄时为30~50cm/h。 运输速度也随物质种类而异。12天菜豆中的蔗糖运输速度是 107cm/h,而32P则约为87cm/h。
裸子植物中的筛分子是筛胞,筛胞间没有通道相连, 没有P-蛋白。 种子植物筛分子的特征比较 被子植物的筛分子 裸子植物的筛胞 1.有些筛域分化为筛板,单个筛分 1.没有筛板,所 子相互连接为一个筛管 有筛域相同 2.筛孔是空通道 2.筛孔被膜堵塞 3.全部双子叶植物和大多数单子叶 3.没有p-蛋白 植物有p-蛋白 4.伴胞是ATP与(或)其他化合物 4.有具伴胞功能 的来源,在某些植物伴胞作为传 的蛋白质 递细胞或居间细胞用。
韧皮部运输的含氮化物 种类与植物品种有关: 韧皮部筛管汁液中的一 些可溶性蛋白各具生理功 能
有些无机溶质在韧皮部较易移动,如K+、Mg2+、PO43-、Cl-,而 NO3-、Ca2+、SO3-和Fe2+在韧皮部中就相对不易移动。
韧皮部汁液中除了乙烯外,其他四大类植物激素都有。
第二节

(二)溶质种类 1、研究方法:蚜虫的吻刺结合同位素示踪法。

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谢的空间结构的广泛破坏。
第一节植物体内同化物的 运输系统
Section1 Transport System of Assimilates in Plants
胞内运输
短距离运输
共质体运输
胞间运输 质外体运输
交替运输
长距离运输
韧皮部筛管
一、短距离运输系统
(Short Distance Transport System) (一)胞内运输:主要方式有扩散、原生质环流、 细胞器膜内外的物质交换。
库细胞
图6-7 蔗糖卸出到库组织的可能途径
2. 卸出机理
两种观点 ①质外体中蔗糖,同 H+ 协同运转,机制与 装载一样,是一个主动过程。
②共质体中蔗糖,借助筛管与库细胞的糖 浓度差将同化物卸出,是一个被动过程。
三、有机物运输动力——筛管运输机理
(Mechanism of Sieve Tube Transport)
1—13 g cm-2 h-1
第三节 同化物的运输机理
Section3 Transport Mechanism of Assimilate
源 韧皮部(phloem) 库

装 (transfer) 卸
(loading)
(unloading)
一、韧皮部装载(Phloem Loading)
1、装载特点: ①逆浓度梯度进行; 叶肉细胞的蔗糖浓度为20mmol/L, Ψs 为-1.3MPa。 筛管-伴胞复合体(SE-CC)的蔗糖 浓度为800mmol/L, Ψs 为-3.0MPa。 ②需能过程; ③具有选择性。 2、装载途径:共质体、交替途径
(二)水分
在水分缺乏的条件下,随叶片水势的降低,植 株的总生产率严重降低。其原因可能是:

植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植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1.水势:每偏摩尔体积的水的化学势称为水势。

2.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对于水溶液而言,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的现象。

3.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从植物体表散失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4.蒸腾速率:又称蒸腾强度或蒸腾率,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1.溶液培养: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溶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2.载体运输学说:质膜上的载体蛋白属于内在蛋白,它有选择地与质膜一侧的分子或离子结合,形成载体-物质复合物,通过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透过质膜,把分子或离子释放到质膜的另一侧。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5.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细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从广义上讲,光合作用是光养生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6.双光增益效应或爱默生增益效应:在用远红光照射时补红光(例如650nm的光),则量子产额大增,比用这两种波长的光单独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

这种在长波红光之外再加上较短波长的光促进光合效率的现象被称为双光增益效应,因这一现象最初由爱默生(Emerson)发现的,故又叫爱默生效应。

7.光合磷酸化:光下在叶绿体把ADP与无机磷合成ATP,并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8.光补偿点:同一叶片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释放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9.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氧气释放CO2的过程,由于这种反应仅在光下发生,需叶绿体参与,并与光合作用同时发生,故称作为光呼吸。

因为光呼吸的底物乙醇酸和其氧化产物乙醛酸,以及后者经转氨作用形成的甘氨酸皆为C2化合物,因此光呼吸途径又称为C2循环。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1.呼吸商:简称RQ,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的量与吸收的O2的量的比值。

2.温度系数:是指在生理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 ℃所引起呼吸速率增加的倍数。

植物生理学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

植物生理学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
1. 源的供应能力: 指源器官(主要是功能叶片等绿色器官)同
化物形成和输出能力,称为“源强”。光和速率 是
度量源强最直观的指标之一。
同化物的分配:
2. 库的竞争能力: 指库(包括根、繁殖器官、贮存器官、光
合能力很低的绿色器官等)对同化物的吸引和 “争调”能力。
库器官接纳和转化同化物的能力,称为 “库强”。表观库强可用库器官干物质积累速 率表示。
When phloem is injured, callose can be synthesized very rapidly (within seconds) and will accumulate in the sieve area.
外界条件对光合产物运输的分配:
❖ 光强:光强弱,呼吸大于光合; ❖ 水分:水分亏缺降低源强和库强,根系和 功能叶早衰,光合作用受到很大抑制;
阻力很大,溶质流动所需压力比筛管内实 际压力大得多;
2. 难以解释溶质双向流动;
3. 不能解释物质运输与消耗代谢能的 关系,该假说与运输系统的代谢似乎无关。
二. 细胞质泵动学说
三. 收缩蛋白学说
根据筛管腔内有许多具有收缩能力的 韧皮蛋白(P-蛋白),认为是它推动筛 管汁液运行。因此,称该学说为收缩蛋 白学说。
韧皮部装载的机理: 韧皮部装载是一个逆浓度梯度、并且具有
很高速度的主动过程,由载体完成。 主要依据是: (1)对装入的物质有选择性; (2)必须提供能量; (3)具有饱和动力学特性。
光合产物装载途径及其机理
目前公认的观点是: 蔗糖-质子协同运输模型 该模型认为:在筛管或伴胞的质膜
上,H+-ATP酶消耗ATP将细胞质中的H+ 泵到细胞壁(质外体)中,建立了跨质膜 H+梯度,驱动质膜上H+ /蔗糖共转运体, 把蔗糖装载入筛管分子。

植物生理学: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代谢和运输

植物生理学: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代谢和运输

第一节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 第二节 植物体内有物质的运输 韧皮部运输的机理※ 第三节 韧皮部运输的机理 第四节 同化物的分配和调控 ※ 影响有机物运输的内、 第五节 影响有机物运输的内、外因素
第一节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 自学) (自学)
metabolites)代谢 代谢: 一、初级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代谢: 初级产物( 糖类、脂肪、 糖类、脂肪、核酸和蛋白质等的代谢生物化 学课程已经讲过,植物生理学内容只涉及而 学课程已经讲过, 不细讲 metabolites)代谢 二、次级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代谢 次级产物( 三、各种有机物代谢的相互关系
二、有机物长距离运输的途径、速度、形式 有机物长距离运输的途径、速度、
1、研究有机物运输的实验方法
二、有机物长距离运输的途径、速度、形式 有机物长距离运输的途径、速度、
(一)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和方向
2、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和方向 • 盐类和无机物质是在木质部上运的。 盐类和无机物质是在木质部上运的 木质部上运 • 盐类和无机物质是在韧皮部下运的,也可双向运输。 盐类和无机物质是在韧皮部下运的 也可双向运输。 韧皮部下运 双向运输 • 有机物质是在韧皮部向下和向上运输的。 有机物质是在韧皮部向下和向上运输的 向下和向上运输 • 有机氮和激素等可在木质部向上运输 , 也可经韧皮部向下 有机氮和激素等可在木质部向上运输, 运输。 运输。 • 在春季 , 当叶片尚未展开前 , 汁液在树木内上升时 , 象糖 在春季,当叶片尚未展开前,汁液在树木内上升时, 之类的有机化合物在木质部的浓度很高。 之类的有机化合物在木质部的浓度很高。 横向运输, • 溶质能从一个组织到另一个组织进行 横向运输 , 一般以胞 溶质能从一个组织到另一个组织进行横向运输 间短距离运行。 间短距离运行。

植物生理学教案5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

植物生理学教案5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

第五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讲授内容和目标:掌握有机物质运输的形式和机制,了解环境条件对植物有机物质运输的影响。

重点介绍有机物质运输的机理和研究方法。

学时分配:3学时。

具体内容:第五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速度和种类一 .运输途径-环割实验在木本植物的的树干上,环割一圈,深度到形成层,剥去圈内的树皮。

观察一定时间后植物的生长状况。

结果:环割上部枝叶正常生长,但是根系的生长受到抑制。

说明植物有机物质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进行的。

-放射性自显影实验用14co2饲喂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一定时间后,在叶柄或茎进行横切成切片,用照相底片进行感光。

结果如图6-1所示:实验结果说明: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是韧皮部。

两种放射性元素同时示踪的方法:用14co2和KH232Po4分别施加于植物某段茎的上下端的叶片上。

同时将中间的茎部的一段树皮与木质局部离,隔以蜡纸。

光合作用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茎部各段的14c和32P放射性。

实验结果说明:在筛管分子中存在着同时的双向运输过程。

(一).有机物质运输的形式蛤虫吻刺法研究结果:蔗糖在韧皮部汁液中的质量浓度为l()0~250g/L,占干物质的90%。

因此说明:筛管分子内有机物质运输的主要形式是蔗糖。

其次:棉子糖(三糖)、水苏糖(四糖)、毛蕊花糖(五糖)是某些植物有机物质的运输形式。

谷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等是植物少量有机物质的运输形式。

(二).运输的速度借助放射性同位素的示踪研究说明: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速度要快于扩散速度,变化范围在30~150cm/h,平均为100cm/h。

不同的植物有差异,同一植物不同生育期有差异。

第二节韧皮部装载定义:是指光合产物从叶肉细胞运输到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sieve element companion cell complex)的过程。

一.韧皮部装载的途径韧皮部的装教有两条途径:1.质外体途径定义:指糖从叶肉细胞经过质外体运输到筛管分子的过程。

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回节次
积累有机物
环剥
早在1675年,意大利的马尔皮基(M.Malpighi)就用 环割试验证明了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运输的。
回节次
压条繁殖
多用于茎节和节间容易自然生根,而扦插不易生根的 木本花卉。其基本方法是把母株枝条的一段刻伤埋入土 中,生根后切离母株,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压条时 间在温暖地区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北方多在春季进行。
回节次
第四节 同化产物的分布(命运,去向)
一、配置
1、保留在源叶中, 供给自身代谢所需(在叶中进行配置)。
2、多余部分—形成运输化合物运输入库。
回节次
1、保留在源叶中,供给自身代谢所需(在叶中进行配置)。 又有2种命运: 1)立即用于代谢:通过呼吸,为细胞生长提供能量和碳 架,维持光合系统本身需要。 2)转化为暂时(临时)贮藏物,供阴雨天 或夜晚代谢所需。 暂时贮藏物的种类:淀粉(贮于叶绿体,主要种 类)、蔗糖(贮于液泡或细胞质)、果聚糖。大多数植 物特别是双子叶植物的暂时贮藏物大部分是淀粉,小部 分为蔗糖;甜菜、甘蔗的主要为蔗糖;而许多草本植物 则为果聚糖。既有淀粉又有蔗糖的植物,用时一般先动 用蔗糖,蔗糖用完后才动用淀粉。
回节次
2、多余部分—形成运输化合物运输入库
库可分为2种: 1)使用库:大部分输入的同化产物用于生长 的库。一般来说,分生组织为此类。 如大麦须根中大约有95%输入糖用于生长。 2)贮藏库:绝大部分输入的同化产物以不同 物质形式贮藏起来的库。各种贮藏组 织或贮藏器官为此类。如水稻种子、甘蔗 茎、马铃 薯块茎等。
回节次
1、韧皮部卸出的途径 共质体途径:嫩叶、根尖等分生组织中,筛管与库 细胞间具有胞间连丝,筛管中的蔗糖通过胞间连丝转入 库细胞。 质外体途径:在种子、块茎等贮藏组织中,筛管与 库细胞之间没有胞间连丝,筛管中的蔗糖需先释放入细 胞壁(质外体),再转入库细胞。2种方式:A、蔗糖由 筛管排入细胞壁,在细胞壁中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以 葡萄和果糖形式进入库细胞,再合成为蔗糖,贮于液泡 中。如甘蔗茎、甜菜根。B、蔗糖由筛管排入细胞壁后 不水解(直接)进入库细胞。如大豆种子、玉米种子。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及分配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及分配

※有机物运输的部位筛管●韧皮部薄壁细胞普通伴胞伴胞转移细胞中间细胞※运输形式:蔗糖※运输方向●方向:从源向库运输。

▲代谢源(源)→成熟展开的叶片(光合产生有机物)▲代谢库(库)→幼嫩、衰老、为展开的叶片▲既可横向,也可纵向运输。

(双向运输)※运输速率●比集转运率:单位截面积韧皮部或筛管在单位时间内运输有机物的质量g/(cm2·h)※韧皮部装载: 同化物从合成部位进入筛管的过程。

→伴胞类型、有机质形式质外体途径:伴胞类型为普通伴胞或转移细胞●装载的途径共质体途径:伴胞类型为居间细胞●装载机理:AH+-A TP胞外H+增加→形成质子动力势→蔗糖质子同向运输器→H+与蔗糖同时装载※韧皮部卸出: 光合同化物从SE-CC复合体进入库细胞的过程。

→是否有胞间连丝共质体途径: SE-CC与周围细胞间有胞间连丝●卸出途径质外体途径: SE-CC与周围细胞间缺少胞间连丝※韧皮部运输的机制●压力流动学说▲源端:水势降低,吸收水分,膨压增加▲库端:水势提高,水分流出,膨压降低。

▲源库间产生压力梯度,光合同化物可源源不断地由源端向库端运输。

▲三个条件:A:源库两端存在溶质的浓度差;B:源库两端存在着压力差;C:源库之间有畅通的运输通道。

▲二个特点:A:在一个筛管中运输是单向进行的;B:运输不直接消耗代谢能量。

※源和库的关系●源与库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源和库的量度▲源强的量度源强: 是指源器官同化物形成和输出的能力。

A.光合速率B.磷酸丙糖的输出速率C. 蔗糖的合成速率:▲库强的量度库强: 是指库器官接纳和转化同化物的能力。

库强=库容*库活力↓↓物理指标生理指标●源库关系▲源是库的供应者,而库对源具有调节作用。

库源两者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

①源限制型源小库大,疏花疏果②库限制型库小源大,保花保果(环割)③源库互作型(共同限制型)同时增大源和库。

※同化物分配规律①按源库单位分配②优先分配生长中心③就近分配④同侧运输※影响有机物运输的因素●内因:伴胞的类型●环境因素:温度光照水分矿质元素激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韧皮部装载( 韧皮部装载(phloem loading)是指光合产 ) 物从叶肉细胞到筛分子-伴胞复合体的整个过程 伴胞复合体的整个过程. 物从叶肉细胞到筛分子 伴胞复合体的整个过程.
白天, 白天,光合形成的磷酸三碳糖从叶绿体运到细胞质 转变为蔗糖, 转变为蔗糖,晚上叶绿体的淀粉以葡萄糖形式离开 叶绿体也转变为蔗糖(其它运输糖); 叶绿体也转变为蔗糖(其它运输糖); 叶肉细胞蔗糖运到叶片细脉的筛分子附近; 叶肉细胞蔗糖运到叶片细脉的筛分子附近; 筛分子装载,即有机物运入筛分子和伴胞. 筛分子装载,即有机物运入筛分子和伴胞.
配置:源叶中新形成同化物的代谢转化. 配置:源叶中新形成同化物的代谢转化.
代谢利用; 代谢利用; 合成暂时贮藏化合物; 合成暂时贮藏化合物; 从叶输出到植株其他部分. 从叶输出到植株其他部分.
分配: 分配:新形成同化物在各种库之间 的分布. 的分布.
优先供应生长中心; 优先供应生长中心; 就近供应,同侧运输; 就近供应,同侧运输; 功能叶之间无同化物供应关系; 功能叶之间无同化物供应关系; 同化物和营养元素的再分配与再利用. 同化物和营养元素的再分配与再利用.
装载途径: 装载途径:
共质体途径:胞间连丝→伴胞→ 共质体途径:胞间连丝→伴胞→筛管 交替途径:叶肉细胞→质外体→伴胞→筛管 交替途径:叶肉细胞→质外体→伴胞→ 分子(共质体 质外体 共质体途径) 质外体—共质体途径 分子(共质体—质外体 共质体途径)
蔗糖在韧皮部装 载示意图
糖—H+ 协同运输模 型
筛管外 [H+]高 PH5.5
筛管内 [H+]低 PH8.5
韧皮部卸出是指同化物从SE- 复合 韧皮部卸出是指同化物从 -CC复合 体进入库细胞的过程

植物生理学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植物生理学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将溶质不断地加到渗透计将溶质不断地加到渗透计aa中浓度中浓度升高水分进入压力势升高静水压升高水分进入压力势升高静水压力将水和溶质一同通过力将水和溶质一同通过cc转移到渗透计转移到渗透计bb
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第一节

有机物物质运输的途径、速度和溶质 种类
一、运输途径(Pathway of transport) 有机物运输 的途径是韧皮部,主要运输组织是筛管和伴胞。
韧皮部卸出是指韧皮部的有机物输出到库细
胞的过程。 一、有机物卸出的途径 (一)共质体途径卸出 (二)质外体途径卸出
二、依赖代谢进入库细胞

低温和代谢抑制剂处理的研究表明:同化 物进入库组织是需要能量的。在质外体卸出 过程中糖至少要跨膜两次,运输器在跨膜过 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四节
输导系统的畅通
思 考 题
1.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的途径有哪些?
2.同化物运输的特点有哪些? 3.简述压力流动学说的要点及不足之处?
3.简述同化物分配的规律。
4.源与库的相互关系怎样?库对源的调控机理是什么? 5.影响和调节同化物运输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和
调节同化物运输的?
6. 名词解释 代谢源与代谢库 库强度 生长中心 P-蛋白 库容量 库活力

筛管运输的机理
压力流动学说 德国E.Mnch(1963)提出:筛管液流是靠源库 两端的膨压差来推动的
复习集流,集流产生的动力?
A、B两水槽中各有一个装有半透膜的
渗透压计,水可以自由出入,溶质则不 能透过。
加入溶质

移去溶质

库端
源端
将溶质不断地加到渗透计A中,浓度
升高,水分进入,压力势升高,静水压 力将水和溶质一同通过C转移到渗透计 B。

植物的物质运输与代谢

植物的物质运输与代谢

植物的物质运输与代谢植物是生命的神奇创造,它们通过一种精巧的系统来实现物质的运输与代谢。

这个系统包括根系、茎、叶以及细胞层级的组织。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植物的物质运输机制和代谢过程。

一、植物的物质运输机制1. 根系的吸收与输送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重要器官。

根毛通过活跃的离子转移和渗透调节机制,使水分和溶解的矿物质通过根部细胞屏障,进入细胞内。

随后,这些物质通过根皮层细胞的贯通孔径和周质层的转运系统进入根部维管束。

根的维管束是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木质部主要负责水分和矿物质的上行运输,韧皮部主要负责养分和有机物的下行运输。

2. 茎部的导管系统茎是植物体的主要支撑构造,同时也是物质运输的重要通道。

茎内存在着两种导管组织:木质部和韧皮部。

木质部内是由连续的导管细胞组成的导管,在水分和无机物质运输中起关键作用。

韧皮部主要由韧皮纤维和筛管组成,负责运输养分和有机物。

3. 叶片的光合作用与物质输送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它不仅能将来自根系和茎部的营养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还能通过叶片细胞中的气孔,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

气孔是叶片的重要通道,通过开闭调节,控制二氧化碳的进入和水分的散失。

此外,叶片中的维管束系统负责将养分和有机物从茎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二、植物的物质代谢过程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释放氧气的过程。

这一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涉及到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依赖于光能的吸收和光合色素的参与,通过电子传递链产生能量,并释放氧气。

暗反应则是在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的驱动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2.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将有机物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与动物的呼吸作用相似,涉及到三个步骤:糖解、Krebs 循环和细胞呼吸。

糖解将葡萄糖分解为两个分子的丁酸,Krebs循环将丁酸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酚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体,以糖苷或 糖脂状态积存于液泡中。在酚类化合物中, 有决定花、果颜色的花色素和橙皮素,有 构成次生壁重要组成的木质素,也有作为 药物的芸香苷(路丁)、肉桂酸和肉桂醇 等
酚类的生物合成 植物的酚类化合物是通过多条途径合成的 其中以莽草酸途径(shikimic acid pathway) 和丙二酸途径(malonic acid pathway)为 主。在高等植物,大多数通过前一种途径 合成酚类;真菌和细菌通过后一种途径合 成酚类。 图5-6 植物酚类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


Hale Waihona Puke 莽草酸途径 糖酵解产生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和戊糖 磷酸途径产生的D-赤藓糖-4-磷酸作用形成中间产 物3-脱氧-D-阿拉伯庚酮糖酸-7-磷酸(3-deoxy-Darabinoheptulosonic acid-7-phosphate),进一 步环化成重要中间产物莽草酸。莽草酸再与PEP 作用,形成3-烯醇丙酮酸莽草酸-5-磷酸(3enolpyruvyl shikimic acid-5-phosphate),脱去 Pi,形成分支酸(chorismic acid)。分支酸是莽 草酸途径的重要枢纽物质,它以后的去向分为两 个分支:一个分支走向色氨酸,另一个分支是先 形成预苯酸(prephenic acid),经过arogenic acid,然后再分支:一是形成苯丙氨酸 (phenylalanine),另一是形成酪氨酸 (tyrosine)(图5-7)。广谱除草剂草甘磷 (glyphosate)之所以能除草,就是因为它能抑 制催化莽草酸与PEP合成3-烯醇丙酮酸莽草酸-5磷酸的酶。
初生代谢的相互联系 代谢的主干:卡尔文循环、糖酵解、三羧 酸循环和戊糖磷酸途径 糖和脂肪是相互转变的 糖与蛋白质也可以相互转变的。 丙酮酸、乙酰辅酶A、α-酮戊二酸和草酰乙 酸等中间产物在它们之间的转变过程中起 着枢纽作用。 核苷酸的核糖来源于戊糖磷酸代谢,碱基 则是由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组成的。
CH 3 | (头) CH2=C-CH=CH2 (尾) 异戊二烯结构
萜类种类是根据异戊二烯数目而定,有单 萜(monoterpene)、倍半萜 (sesquiterpene)、双萜(diterpene)、 三萜(triterpene)、四萜(tetraterpene) 和多萜(polyterpene) 在植物细胞中,低分子量的萜是挥发油, 分子量增高就成为树脂、胡萝卜素等较复 杂的化合物,更大分子量的萜则形成橡胶 等高分子化合物。 萜类对植物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Fig.5-1
次生代谢 萜类、酚类和生物碱 次生代谢产物的作用 是植物生命活动必须的:吲哚乙酸,赤霉 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 防御天敌,保护自己 特殊的代谢产物是药物和工业原料

第二节 萜类
• 萜类的种类 萜类(terpene)或类萜(terpenoid) 不溶于水 结构:异戊二烯

大多数植物次生产物是苯丙氨酸在苯丙氨 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作用下,脱氨形成桂皮酸(cinnamic acid)。PAL是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的分支 点,是形成酚类化合物中的一个重要调节 酶,它受内外条件影响,例如植物激素、 营养水平、光照长短、病菌、机械损害等, 可影响PAL的合成及其活性


萜的生物合成 途径:甲羟戊酸途径-乙酰辅酶A 甲基赤藓醇磷酸途径-丙酮酸和3磷酸 苷油酸
第三节 酚 类(phenol)
酚类的种类 酚类(phenol)是芳香族环上的氢原子被 羟基或功能衍生物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 种类繁多,是重要的次级产物之一,有些 只溶于有机溶剂;有些是水溶性羧酸和糖 苷,有些是不溶的大分子多聚体。根据芳 香环上带有的碳原子数目的不同可分为几 种

丙二酸途径 本途径首先是1分子酰基CoA与3分子丙二 酰CoA结合,脱羧,合成1分子多酮酸 (polyketo acid)。多酮酸通过各种方式发 生环化作用,形成间苯三酚衍生物,由于 它们的R基性质不同,于是形成许多不同的 黄酮衍生物

简单酚类(simple phenolic compound) 广泛分布于维管植物。其结构有3类: 1)简单苯丙酸(phenyl propanoid)类化合物,具苯环C3的基本骨架,例如,反-桂皮酸(trans-cinnamic acid), 对-香豆酸(para-coumar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2)苯丙酸内酯(phenyl propanoic lactone)(环酯)类化合物,亦称香豆素A (coumarin)类,也具苯环-C3的基本骨架,但C3与苯环 通过氧环化,例如伞形酮(umbelliforone),补骨脂内酯 (psoralen lactone)、香豆素等; 3)苯甲酸(benzoid acid)衍生物类,具苯环-C1的基本 骨架,例如水杨酸(salicylic acid)、香兰素(vanillin) 等(图5-8)。 图5-8 不同类型的简单酚类化合物的结构
主要内容
植物的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 萜类 酚类 含氮次生化合物 植物次生代谢的基因工程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短距离运输,长距离运输,运输机理,外界条件 对有机物运输的影响,有机物的分配

第一节植物的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

代谢产物分类: 初生代谢(primary metabolites):由光合 作用产物直接转化形成的,并且可进一步 转化为其他的代谢产物 次生代谢:由糖类等有机物次生代谢衍生 出来的物质。贮存于叶泡或细胞壁中,是 代谢的最终产物
大多数植物酚类的生物合成是从苯丙氨酸开 始的,经过PAL的作用,就形成各种简单苯 丙酸类化合物、香豆素、苯甲酸衍生物、 木质素、花色素苷、异黄酮、缩合鞣质及 其他类黄酮(图5-9)。 许多简单酚类化合物在植物防御食草昆虫 和真菌侵袭中起重要功能。对-香豆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