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介质的极化和电导
《高电压技术系列》--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I
I IR IC
IR
IC
~U
I
U
IR
R CP
IC
δ
φ U
在交流电压的作用下,流过电介质的电流 I 包含有功分量IR 和无功分量 IC ,即
I IR IC
此时的介质功率损耗:
P UI cos UIR UIC tan U 2CP tan 式中:ω——电源角频率
φ——功率因数角
δ——介质损耗角 tanδ又称为介质损耗因数
二、气体、液体和固体介质的损耗
1、气体介质损耗 当外加电场还不足以引起电离过程,气体中只存在很小的 电导损耗( tanδ〈10-8);但当气体中的电场强度达到放电起 始场强E0时,气体中将发生局部放电,这时的损耗将急剧增大。
2、液体介质损耗
中性和弱极性液体介质(如变压器油)的极化损耗很小,其
主要损耗由电导引起,因而其单位体积损耗率P0可用下式求得
在电场作用下没有能量损耗的理想电介质是不存在的,实 际电介质中总有一定的能量损耗,包括由电导引起的损耗和某 些有损极化(偶极子极化、夹层极化等)引起的损耗,总称介 质损耗。
在直流电压的作用下,电介质中没有周期性的极化过程, 只要外加电压还没有达到引起局部放电的数值,介质中的损耗 将仅由电导所引起,所以用体积电导率和表面电导率两个物理 量就已能充分说明问题,不必再引入介质损耗这个概念。
强, 具有正r 的温度系数。
三、偶极子极化
有些电介质的分子,如蓖麻油、松香、橡胶、胶木等,在 无外电场作用时,其正负电荷作用中心是不重合的,这些电介 质称为极性电介质。
电介质
组成极性电介质的每一个分
电极
子成为一个偶极子(两个电荷
极),在外电场作用时,由于偶
第二章 液体、固体介质的电气特性..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高பைடு நூலகம்压技术
第一篇 各类电介质在高电场下的特性
第二章
电介质的等效电路
I I1 I 2 I 3
2.介质损耗角正切
介质损耗有两种:极化损耗、电导损耗 直流电压下只有电导损 耗 交流电压下既有电导损耗,还有周 期性极化引起的极化损耗。 介质损耗角 =功率因素角 的余角 介质损耗角的正切tg称为介质损耗因数
P UIcos UI R UIC tg U C p tg
3、杂质的影响
一般来说杂质的含量越高,液体介质击穿电压降低 的越多。油中主要的杂质就是水分。
另外还有其他固体杂质, 比如含纤维量:纤维的含量即 使很少,对击穿电压油很大影 响。
4、油量的影响
三、减少杂质影响的方法
由于油中杂质对油隙的工频击穿电压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从工程角度考虑,应设法减少杂质的影响,提高油的 品质。 1、提高油品质的方法 (1)过滤 将油中在压力下连续通过滤油机中的大量滤油层,油 中杂质(包括纤维、碳粒、树脂、油泥等)被滤纸阻挡, 油中大部分的水分和有机酸等也被滤纸纤维吸附,从而大 大提高油的品质。 (2)祛气 常用的方法是先将油加热,在真空中喷成雾状,油中 所含水分和气体即挥发并被抽走,然后在真空条件下将油 注入电气设备中。
球盖形电极;
对经过过 滤处理、脱气 和干燥后的油 及220KV以上 电力设备内的 油,应采用球 盖形电极进行 试验
《高电压技术系列》--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电介质放入极板间,就要受到电场的作用,介质原
子或分子结构中的正、负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产生 位移,向两极分化,但仍束缚于原子或分子结构中而 不能成为自由电荷。结果,在介质靠近极板的两表面 呈现出与极板上电荷相反的电的极性来,即靠近正极 板的表面呈现负的电极性,靠近负极板的表面呈现正 的电极性,这些仍保持在电介质内部的电荷称为束缚 电荷。正由于靠近极板两表面出现束缚电荷,根据异 极性电荷相吸的规律,要从电源再吸收等量的异极性 电荷Q′到极板上,这就导致Q=Q0+ Q′>Q0。
用于电容器的绝缘材料,显然希望选用r 大的电介质,因 为这样可使电容的体积减小和重量减轻。但其他电气设备中往
往希望选用 r 较小的电介质,这是因为较大的 r往往和较大的 电导率相联系,因而介质损耗也较大。采用 r 较小的绝缘材料
还可减小电缆的充电电流、提高套管的沿面放电电压等。
在高压电气设备中常常将几种绝缘材料组合在一起使用, 这时应注意各种材料的r 值之间的配合,因为在工频交流电压 和冲击电压下,串联的多层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分布与各层电 介质的r 成反比。
四、空间电荷极化
上述三种极化都是由带电质点的弹性位移或转向形成的, 而空间电荷极化的机理与上述不同,它是带电质点(电子或正、 负离子)的移动形成的。最典型的空间电荷极化是夹层极化。
当开关S和上,两电介质 都发生极化。由于电介 质不同,极化程度也不 同,故交界面处积聚的 异号电荷不相等。如: 介质Ⅰ下部边缘处积聚 的正电荷比介质Ⅱ上部 边缘处积聚的负电荷多 的话,则在两介质交界 面处显示出正的电极性 来。这种使夹层电介质 分界面上出现电荷积聚 的过程称为夹层极化。
最基本的极化形式有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极 化和空间电荷极化等。
高电压技术(第1章)
极化、电导和损耗:在外加电压相对较低(不超 过最大运行电压)时,电介质内部所发生的物理 过程。
这些过程发展比较缓慢、稳定,所以一直被 用来检测绝缘的状态。此外,这些过程对电介质 的绝缘性能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击穿:在外加电压相对较高(超过最大运行电压) 时,电介质可能会丧失其绝缘性能转变为导体, 即发生击穿现象。
离子式结构的固体电介质的体积电导则主要 由离子在热运动影响下脱离晶格移动所形成。
影响固体电介质体积电导的主要因素 电场强度
场强较低时,加在固体介质上的电压与流过 的电流服从欧姆定律。场强较高时,电流将随电 压的增高而迅速增大。
因固体介质发生碰撞游离的场强高,在发生 游离前阴极就能发射电子,形成电子电导,故流 过固体介质的电流不存在饱和区。 温度
荷。
二、电介质极化的概念和极化的种类
极化:无论何种结构的电介质,在没有外电场 作用时,其内部各个分子偶极矩的矢量和平均 来说为零,电介质整体上对外没有极性。
当外电场作用于电介质时,会在电介质沿 电场方向的两端形成等量异号电荷,就像偶极 子一样,对外呈现极性,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 的极化。
电介质极化的四种基本形式:
温度升高时,体积电导按指数规律增大。 杂质
杂质含量增大时,体积电导也会明显增大。
固体电介质的表面电导主要是由附着于介质表 面的水分和其他污物引起的。
固体电介质的表面电导与介质的特性有关:
亲水性介质,容易吸收水分,水分可以在其表 面形成连续水膜,如玻璃、陶瓷就属此类。
憎水性介质,不容易吸收水分,水分只能在其 表面形成不连续的水珠,不能形成连续水膜,如石 蜡、硅有机物就属此类。
电负性相等或相差不大的两个或多个原子相 互作用时,原子间则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分子, 这种化学键就称为共价键。
高电压技术总复习
⾼电压技术总复习第⼀章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掌握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及特点(1)极化:电介质中的带电质点在电场作⽤下沿电场⽅向作有限位移现象。
(2)电⼦位移极化:负电荷的作⽤中⼼与正电荷的作⽤中⼼不再重合主要特点:1、极化所需时间极短;2、极化具有弹性,不产⽣能量损耗;3、温度对极化的影响较⼩。
(3)离⼦位移极化:在外电场E作⽤下,正、负离⼦将发⽣⽅向相反的偏移,使平均偶极矩不再为零,介质呈现极化。
离⼦式极化的特点:1、极化过程极短;2、极化具有弹性,⽆能量损耗;3、温度对极化有影响:(4)偶极⼦极化:在外电场的作⽤下,偶极⼦受到电场⼒的作⽤⽽发⽣转向,顺电场⽅向作有规律的排列,靠电极两表⾯呈现出电的极性。
偶极⼦式极化的特点:1、极化所需时间极长,故极化与频率有较⼤的关系;2、极化属⾮弹性,有能量损耗;3、温度对极化影响很⼤:极性⽓体介质具有负的温度系数;(5)空间电荷极化:是带电质点(电⼦或正、负离⼦)的移动形成的。
最典型的空间电荷极化是夹层极化。
夹层极化的特点:1、极化所需时间长,故夹层极化只有在低频时才有意义。
具有夹层绝缘的设备断开电源后,应短接进⾏彻底放电以免危及⼈⾝安全,⼤容量电容器不加电压时也应短接;2、极化涉及电荷的移动和积聚,所以必然伴随能量损耗。
⼆、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0 ——真空的介电常数=8.86×10-14F/cm三、掌握电介质损耗的基本概念、介质损耗因数tanδ概念采⽤介质损耗⾓正切tanδ作为综合反映电介质损耗特性优劣的⼀个指标,测量和监控各种电⼒设备绝缘的tanδ值已成为电⼒系统中绝缘预防性试验的最重要项⽬之⼀。
第⼆章⽓体放电的物理过程⼀、掌握⽓体中带电粒⼦的产⽣和消失1 ⽓体中带电质点的产⽣途径:电⼦获得⾜够的能量跳出最外层轨道,成为⾃由电⼦。
产⽣带电离⼦的过程称为电离(游离),它是⽓体放电的⾸要前提。
⼀是⽓体本⾝发⽣电离(游离);⼆是⽓体中的固体或液体⾦属发⽣表⾯电离(游离)。
最全的高电压技术各章节选择判断题汇总及答案附期末测试
高电压技术各章选择判断题汇总及答案附期末测试第一章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1.单选题用于电容器的绝缘材料中,所选用的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A 应较大B 应较小C 处于中间值D 不考虑这个因素A2.单选题偶极子极化()。
A 所需时间短B 属于弹性极化 C 在频率很高时极化加强D 与温度的关系很大D3.单选题电子式极化()。
A 所需时间长B 属于弹性极化C 在频率很高时极化加强D 与温度的关系很大B4.单选题离子式极化()。
A 所需时间长B 属于弹性极化C 在频率很高时极化加强D 与温度的关系很大B5.单选题极化时间最长的是()。
A 电子式极化 B 离子式极化 C 偶极子极化 D 空间电荷极化D6.单选题极化时伴随有电荷移动的是()。
A 电子式极化 B 离子式极化C 偶极子极化D 夹层极化D7.单选题夹层极化中电荷的积聚是通过电介质的()进行的。
A 电容B 电导C 电感D 极化B8.单选题相对介电常数是表征介质在电场作用下()的物理量。
A 是否极化B 损耗C 击穿D 极化程度D9.单选题对于极性液体介质,温度较低时,随温度的升高,极化()。
A 减弱B 增强C 先减弱再增强D 不变 B10.单选题用作电容器的绝缘介质时,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应()。
A 大些B 小些C 都可以D 非常小A11.单选题用作一般电气设备的绝缘时,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应()。
A 大些B 小些C 都可以D 非常小B12.单选题表征电介质导电性能的主要物理量为()。
A 电导率B 介电常数C 电阻D 绝缘系数A13.单选题电介质的电导主要是()引起的。
A 自由电子B 自由离子C 正离子D 负离子B14.单选题金属导体的电导主要是()引起的。
A 自由电子B 自由离子C 正离子D 负离子A15.单选题通常所说的电介质的绝缘电阻一般指()。
A 表面电阻B 体绝缘电阻C 表面电导D 介质电阻B16.单选题直流电压(较低)下,介质中流过的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
1.1 电介质的极化和电导
根据内部物理 过程,总电流 i可分解为三部 分:
i1-充电电流:无损极化对应的纯电容电流,又称快极化 电流; i2-吸收电流:为有损极化对应的电流(主要为夹层极化), 又称慢极化电流; Ig-电导电流:介质中少量离子或电子移动形成的电流,即 俗称的泄漏电流。
我们所说电介质的绝缘电阻,就是此时电介质上所加直流 电压与此稳定电流值的比值,即
(2) 用电量迅速增长
2004年全国用电量是1981年的7.08倍,其间用电量年均 增长8.88%,2000~2004年用电量年均增长12%。根据 预测,2004~2020年我国用电需求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 率,2005~2010年年均用电增长率在6%以上,预计 2011~2020年年均用电增长率5%。 (3) 电网的建设有较大发展 建国后,1952年建设了110kV输电线路,逐渐形成京津唐 110kV输电网; 1954年建成丰满-李石寨220kV输电线,逐渐形成东北电 网220kV骨干网架; 1972年建成330kV刘家峡-关中输电线路,以后逐渐形成 西北电网330kV骨干网架;
±800KV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009年投产。
电力发展为何需要越来越高的电压?
理论上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与输电电压的平方成正比,电 压提高1倍,输送功率将提高4倍; 大容量输电的需求:高效率的大型、特大型发电机组的建 造投运,以其为基础建设的特大容量规模发电基地,需要 更高电压的输电网。 资源配置要求:资源中心在西部,能源负荷中心在东部, 特高压输电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
日本于上世纪80年代建设东西和南北两条1000V输电主干线, 将位于东太平洋沿岸的福岛核电站和柏崎核电站的电力输送 到东京。这两条线目前降压至500kV运行。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U1 U2
t 0
C2 C1
t=
,电压分配将与电导成反比:
C1< C2,而G1>G2,则由上面两式:
一般C2 G2 即C1、C2上的电荷需要重新分配,设
1 1
C
G
U1 U2
可得:
t 0
C2 C1
U1 U2
t
G2 G1
U1 U2
t
G2 G1
t=0时,
U1>U2
t 时, U1<U2
2)极性电介质:杂质离解和自身分子离解共同作用。
3)离子式电介质:离子在热运动影响下脱离晶格移动 所形成。
5
2016-3-21
4)影响因素 (1)电场强度: E较小,U和I服从欧姆定律,E较大时,U升高,I 增加速度很快,无饱和区。 (2)温度:T↑,G↑↑ (3)杂质:杂质含量↑,G↑↑ eg:当纸板的含水量增为百分之几时,固体电介 质的体积电导将增大3~4个数量级.
3
2016-3-21
对于平行平板电容器,极间为真空时:
C0 Q0 0 A U d
电介质的极化是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其束缚 电荷相应于电场方向产生弹性位移现象和偶极子的取向 现象。介电常数来表示极化强弱。
放置固体介质时,电容量将增大为: 相对介电常数: r
C
Q0 Q' A U d
f 增大,曲线向右移动
因为频率高时,偶极子的转向来不及充分进行
8
2016-3-21
五、电介质损耗在工程上的意义 1、是选择绝缘材料的依据。
2、判断绝缘材料是否受潮、劣化。
3、使用电气设备时注意使用环境的频率、温度和电压 的要求。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用于表示极化强弱。对于平行平板电容器,极间为真空时:
Q0 0 A C0 U d
(一)电子式极化
在外电场
原子中的电子轨道将相对于原子核
发生弹性位移。正负电荷作用中心 不再重合而出现感应偶极矩
E 的作用下,介质
其值为 m ql (矢量 l 的方向为
降,但由于转向频率增大仍会使极化损耗增加、tg 增大。一旦 也变得很小。
大到偶极子完全来不及转向时, tg 值变得最小而趋于某一定值,
3.固体介质损耗
(1)无机绝缘材料:云母、陶瓷、玻璃
云母:由电导引起损耗,介质损耗小,耐高温性能好,
是理想的电机绝缘材料,但机械性能差;
电工陶瓷:既有电导损耗,又有极化损耗;20ºC和
的胶体粒子(例如绝缘油中的悬浮胶粒)或细小水珠,他 们吸附电荷后变成了带电粒子。 4、表面电导:对于固体介质,由于表面吸附水分和污秽存 在表面电导,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测量体积 电阻率时,应尽量排除表面电导的影响,应清除表面污秽、 烘干水分、并在测量电极上采取一定的措施。
固体、液体介质的电导率 与温度T 的关系:
(三)偶极子极化
极性电介质:分子具有固有的电矩,即正、负电荷作用中
心永不重合,由极性分子组成的电介质称为极性电介质。
极性分子不存在外电场时,极 性分子的偶极子因热运动而杂乱 无序的排列着,如图所示,宏观 电矩等于零,因而整个介质对外
并不表现出极性。
出现外电场后,原先排列杂乱
的偶极子将沿电场方向转动,
以可用体积电导率和表面电导率说明问题,不必再引入介质损
耗这个概念了。
交流:流过电介质的电流
2. 第一章 电介质极化、电导、损耗
8
§1.2 电介质的电导
二、影响电介质电导的因素
9
1.电场的影响
2.温度的影响
电场↑
温度↑
杂质↑
电导↑
3.杂质的影响
§1.2 电介质的电导
三、电介质在直流电压作用下的吸收现象
10
一固体电介质加上直流电压 U,可以观察到流过
电介质电流i 从大到小随时间衰减,最终稳定于
某一数值,此现象就称为吸收现象。
也表征了介质损耗的特性。
2.在交流电压下
tgδ表征介质损耗的大小。
17
§1.3 电介质的损耗
三、影晌tgδ的因素 1.频率
18
2.温度
3.电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 电介质的损耗
四、介质损耗在工程应用上的意义 1.选材;
19
2. tgδ值的测量是电气设备绝缘试验中的一个基本 项目; 3.合理使用设备。
1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2
电介质在电压 (电场 )作用下,会发生极化、电导、 损耗和击穿等现象, 这是电介质的基本电气特性。 认识影响这些电气性能的各种因素以及各现象在 工程中的意义。能帮助我们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绝缘 材料,同时为后面的绝缘试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1.1 电介质的极化
一、电介质的极化(基本概念)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由于束缚电荷的位 移或偶极分子的转向,在介质两端面上出 现等量异号电荷,对外显示电性的现象,
2.采用组合绝缘时选择介电系数合理搭配的绝 缘材料; 3.通过测ε值来判断绝缘材料的受潮情况及含 气泡的多少
§1.2 电介质的电导
一、电介质电导的基本概念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有一定电流流过的现象, 称为电介质的电导。 这是因为在电介质内部还是存在数量很少的带 电粒子。 表征不同电介质电导过程强弱程度的物理量是 电导率γ(或电阻率ρ)。 电介质的电阻率一般达109~1022Ω•cm,而导体 的电阻率在10-2Ω•cm 以下,可见两者差别之大。
第二章_液体、固体电介质的电气性能
对串、并联电路,有:P1=P2
CP
CS
1tg2
一般tgδ<<1,即tg2δ 0,
所以CP≈CS=C,则 P=P1=P2=U2ωCtgδ
4.电介质的损耗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电介质损耗的因素主要有温度、频率和电
压。不同的电介质所具有的损耗形式不同,从而温 度、频率和电压对电介质损耗的影响也不同。 5.介质损耗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固体电介质的表面电导主要由表面吸附的水分
和污物引起,介质表面干燥、清洁时电导很小。介
质吸附水分的能力与自身结构有关。 有亲水性介质
和憎水性介质。
所以,介质的绝缘电阻实际上是体积电阻和表
面电阻两者的并联值
R RV RS RV RS
RS---表面泄漏电阻
RV---体积泄漏电阻
5.影响电介质电导的主要因素
IEC规定的电工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最高持续温度):
Y(O) A
E
B
F
H
C
90 105 120 130 155 180 220℃
如果材料使用温度超过上述规定,绝缘材料 就将迅速老化,寿命大大缩短。实验表明,对A级 绝缘,温度每增加8℃,则寿命缩短一半左右,这 通常称为热老化的8℃原则。对B级和H级绝缘材料 而言,当温度每升高10℃和12℃时,寿命也将缩 短一半。
1.介电常数
组合绝缘的相对介电 常数ε为
S
(1 x) x S
x
s --固体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x --浸渍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2.介质损耗
组合绝缘的组合绝缘的总介质损失角正切为
tg1(t1g xS xS )x 1(t1g xxxS )x
tg S --固体电介质的介质损失角正切
电介质极化电导与损耗
r
0
C C0
Q0 Q' Q0
0 r
复合介质中的电场分布问题
以平板电极间的电场为例:
(1)交流电压下
根据电磁场理论,不同介质交界面电位移矢量 D 在法线方向上
连续,D = E,因此可得:1E1=2E2
由,E1=U1/d1,E2=U2/d2,U1+U2=U,可得:
交流电压下双层电介质中的电场分布, ( a 双层电介质;b 电场分布;c 电压分布)
真空中两极板之间的电容:
C0
Q0 U
0A
d
0:真空中的介电常数,8.85410-14 F/cm
单位面积极板上的电荷(电荷密度):
Q0 A
0ED0
D:电位移矢量(电通量密度)
电介质发生极化后,极板间的电容量增为:
CQ0 Q' A
Ud
:介质的介电常数
此时,单位面积极板上的电荷为:
QQ0Q' ED
AA
2、电介质极化种类
极化的基本形式:
(1)、电子位移极化 (2)、离子位移极化 (3)、偶极子转向极化 (4)、热离子极化 (5)、夹层介质界面极化 (6)、空间电荷极化
(1)、电子位移极化
当物质原子里的电子轨道受到外电场E的作用时, 它将相对于原子核发生位移而形成极化。
e +
电子位移极化的特点
离子键:正、负离子形成一个很大的键矩(偶极矩), 因此它是一种强极性键,由它组成的分子为强极性分子。
氯化钠
H.
O.
+
.H
H2O
电介质极化
以极性分子为例:
无外电场时,有极分子电矩取向不同,整个介质不 带电;加上外电场后,电矩受力矩作用而发生转向,在介 质左右两端面上出现极化电荷。
电介质的极化
电介质:是几乎指不导电的物质,即绝缘材料。
电介质(绝缘材料)种类: ①气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空气、氮、氢、二氧 化碳和六氟化硫等;②液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 从石油原油中提炼出来的绝缘矿物油,十二烷基 苯、聚丁二烯、硅油和三氯联苯等合成油以及蓖 麻油;③固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树脂绝缘漆, 纸、纸板等绝缘纤维制品,漆布、漆管和绑扎带 等绝缘浸渍纤维制品,绝缘云母制品,电工用薄 膜、复合制品和粘带,电工用层压制品,电工用 塑料和橡胶、玻璃、陶瓷等
高压绝缘基本理论
气体εr接近于1,液体和固体大多在2~6之 间。
❖ 用于电容器的绝缘材料,显然希望选用εr 大的电介质,因为这样可使单位电容的体积 减小和重量减轻。
❖ 其他电气设备中往往希望选用εr较小的电 介质,这是因为较大的εr往往和较大的电导率 相联系,因而介质损耗也较大。
❖ 采用εr较小的绝缘材料还可减小电缆的充 电电流、提高套管的沿面放电电压等。
高压绝缘基本理论
夹层极化的特点:过程缓慢并有损耗
测量时电流随时间变化规律
单一介质时,电流很快衰减,
多层介质时,因夹层极化, 电流衰减慢
高压绝缘基本理论 ④夹层式极化
❖ 凡是由多种电介质组成的绝缘结 构,在加上外电场后,各层电压将从 开始时按介电常数分布逐渐过渡到稳 态时按电导率分布。在电压重新分配 的过程中,夹层界面上会积聚起一些 电荷,并重新分布,这种极化称为夹 层介质界面极化,简称夹层极化。
❖ 随着加压时间t的增加,UB下降而 UA增高,总的电压U保持不变。这就 意味着CB要通过GB放掉一部分电荷, 而CA要通过GB从电源再吸收一部分 电荷。
有外电场时,偶极子顺电场排列
偶极子式极化特点:时间较长并有损电荷不
电介质材料中的电导率与极化关系
电介质材料中的电导率与极化关系电介质材料(Dielectric materials)是指具有高电阻率的材料,其主要特点是在电场作用下能够极化,产生电偶极矩。
在电子行业中,电介质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容器、绝缘体等设备中。
电介质材料中的电导率与极化是两个关键的属性,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电导率是指电流在单位面积上通过电介质材料的能力。
在理想情况下,电介质材料应该具有极高的电阻率,从而使得电流很难通过。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电介质材料中总会存在一些杂质或缺陷,这些杂质或缺陷会导致电介质材料的电导率变高。
这种非理想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发生,因此了解电导率与极化之间的关系,对于电子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
极化是指电介质材料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原子或分子内部电荷分布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电偶极矩。
当外电场施加在电介质材料上时,其中的正负电荷将会产生偏移,并在材料内部形成一个电场,这就是极化现象。
根据材料的不同极化性质,电介质材料可分为电容极化、取向极化和离子极化等。
电导率与极化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极化强度来描述。
极化强度是指电介质材料中形成的电偶极矩的大小,它与外电场的强度有关。
当外电场强度增加时,极化强度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导致电介质材料的电导率增加。
这是因为极化强度增加意味着电介质材料内部电荷的分离程度加深,从而电流更容易在材料中传导。
另一方面,电导率与极化之间的关系还与材料本身的性质密切相关。
一些电介质材料,如氧化铝和陶瓷等,由于其内部晶格结构的特殊性质,具有较高的电导率。
而对于一些高性能电介质材料,如聚酰亚胺膜(Polyimide)等,其内部分子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其电导率相对较低。
除了电导率与极化之间的关系,电介质材料中还存在着电介质弛豫(Dielectric relaxation)现象。
电介质弛豫是指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材料内部电偶极矩的方向不断变化,从而产生电流。
这种电流是由于电偶极矩在外电场中不断重新定向导致的,因此被称为电介质弛豫电流。
高电压技术(第二章)
容易沿电场方向极化定向,排列成杂质小桥:
1. 如果杂质小桥尚未接通电极,则纤维等杂质与油串联,由于
度显著增高并引起电离,于是油分解出气体,气泡扩大,电 离增强,这样发展下去必然会出现由气体小桥引起的击穿。
纤维的 r大以及含水分纤维的电导大,使其端部油中电场强
Emax
利用系数: Eav r0 R = ln Emax R r0 r0
Emin
0
r0
三. 影响液体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
1.电压形式的影响 击穿电压跟电压的作用时间和电压上升 率有关 2. 含水量、含气量 3. 温度
4. 杂质的影响
5. 油量的影响
水分和油温
Ub(kV)
悬浮状水滴在油中是十分有 40 害的,如右图,当含水量为 万 分之几时,它对击穿电压就有明 20 显的影响,这意味着油中已出现 悬浮状水滴;含水量达0.02%时 击穿电压已下降至约15kV,比 0 0.02 0.04 含水量(%) 不含水分时低很多 。含水量继 标准油杯实验 续增大击穿电压下降已不多,因为只有一定数量的水分能悬 浮于水中,多余的会沉淀到油底部。 潮湿的油由0℃开始 上升时,一部分水分从悬浮状态转为 害处较小的溶解状态,使击穿电压上升;超过80 ℃后,水开始 汽化,产生气泡,引起击穿电压下降,从而在60 ℃~80℃间出 现最大值
与周围环境温度无关。
2. 热击穿:由于固体介质内部热不稳定性造成。
电压作用下 介质损耗, 使介质发热 发热大于散 热时,介质温 度不断升高 介质分解、 熔化、碳化 或烧焦
热击穿
特点:
(1)在电压作用下,产生的电导电流和介质极化引起介质损耗, 使介质发热. (2)热击穿电压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热击穿电压直接与 散热条件有关
最全的高电压技术各章节选择判断题汇总及答案附期末测试
高电压技术各章选择判断题汇总及答案附期末测试第一章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1.单选题用于电容器的绝缘材料中,所选用的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A 应较大B 应较小C 处于中间值D 不考虑这个因素A2.单选题偶极子极化()。
A 所需时间短B 属于弹性极化 C 在频率很高时极化加强D 与温度的关系很大D3.单选题电子式极化()。
A 所需时间长B 属于弹性极化C 在频率很高时极化加强D 与温度的关系很大B4.单选题离子式极化()。
A 所需时间长B 属于弹性极化C 在频率很高时极化加强D 与温度的关系很大B5.单选题极化时间最长的是()。
A 电子式极化 B 离子式极化 C 偶极子极化 D 空间电荷极化D6.单选题极化时伴随有电荷移动的是()。
A 电子式极化 B 离子式极化C 偶极子极化D 夹层极化D7.单选题夹层极化中电荷的积聚是通过电介质的()进行的。
A 电容B 电导C 电感D 极化B8.单选题相对介电常数是表征介质在电场作用下()的物理量。
A 是否极化B 损耗C 击穿D 极化程度D9.单选题对于极性液体介质,温度较低时,随温度的升高,极化()。
A 减弱B 增强C 先减弱再增强D 不变 B10.单选题用作电容器的绝缘介质时,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应()。
A 大些B 小些C 都可以D 非常小A11.单选题用作一般电气设备的绝缘时,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应()。
A 大些B 小些C 都可以D 非常小B12.单选题表征电介质导电性能的主要物理量为()。
A 电导率B 介电常数C 电阻D 绝缘系数A13.单选题电介质的电导主要是()引起的。
A 自由电子B 自由离子C 正离子D 负离子B14.单选题金属导体的电导主要是()引起的。
A 自由电子B 自由离子C 正离子D 负离子A15.单选题通常所说的电介质的绝缘电阻一般指()。
A 表面电阻B 体绝缘电阻C 表面电导D 介质电阻B16.单选题直流电压(较低)下,介质中流过的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保持场强不变,极板上电荷必然会增加,以抵消极化电荷 产生的反电场. C Q0 Q A / d r 是反映电介质极化特性 r C0 Q0 0 A / d 0 的一个物理量。与温度有关 气体 r 接近于1,因密度小、极化率低;液体和固体多在 2~6之间。 用于电容器的绝缘材料,希望选用 r 大的介质,可使单位 电容的体积和重量减小。 其他电气设备中总是选 r 较小的介质,因介质损耗较小。 采用 r 较小绝缘材料可减小电缆的充电电流、提高套管的 沿面放电电压等。 采用组合绝缘时应注意各种材料 r 值之间的配合,在交流 电压下,串联多层介质的场强分布与介质的 r 成反比。
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r
1.2 电介质的电导
电导率表征电介质导电性能的主要物理量,其倒数为电阻率。
一、电导的分类
电介质电导分为离子电导、电子电导,主要表现为前者。 1、电子电导:一般很微弱,因为介质中自由电子数极少; 如果电子电流较大,则介质已被击穿。 2、离子电导: 本征离子电导:极性电介质本身离解呈现的电导; 杂质离子电导:在中性和弱极性电介质中,主要是杂质离 解呈现的电导。 电泳电导:载流子为带电的分子团,通常是乳化态的胶体 粒子(如绝缘油中悬浮胶粒或细小水珠)吸附电荷变成了 带电粒子。
导电性能 介电性能 电气强度 表征参数: 电导率(绝缘电阻率)γ 介电常数ε 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 击穿电场强度
本次课程的目的要求:
1、掌握极化、电导(绝缘电阻) 的概念
2、能说明极化的种类和特点
3、能解释吸收现象 4、能说明介质电导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1.1 电介质的极化
特点: 非弹性极化; 有能耗;
极化时间较长; 频率对极化有影响;
(a)无外电场 (b)有外电场
温度较低时,T↑→分子间作用力↓→转向容易→极化↑; 温度较高时→热运动加剧 阻碍转向→极化↓ (2)夹层极化
合闸瞬间:
U1 U2
t 0
C2 C1
稳定后:
U1 U2
t
R1 G2 R2 G1
一、介质的极化和介电常数
1、极化定义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其束缚电荷相应 于电场方向产生弹性位移现象和偶极子的取向现象。
2、介电常数
表示极化强弱的一个物理量。 以真空平板电容器为例分析:
极化前: 极化后:
Q0 0 A C0 U d
Q Q0 Q A C U U d
一般介质不均匀,于是要有 一电压重新分配过程,亦即 C1、C2上电荷重新分配,在 此过程中,分界面上将集聚 起多余的电荷,从而显出极 性性。
极化特点: 与分子结构无关; 极化时间长(R很大); 有能耗;
三、电介质极化在工程上的意义
1、组合绝缘要注意各种材料 r 值的配合。在交流及冲击电 压下,各层电压分布与其 r 成反比,选择 r 使各层介质电 场分布较均匀。
与此稳定电流值相对应的电阻值称为电介质的绝缘电阻,即
三、影响电介质电导的因素
R
U Ig
1、电压(电场强度): 电导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
2、杂质: (1)液体介质:
杂质是液体介质中带电质点的重要来源。 中性液体离子主要来源于杂质分子的离解; 极性液体除杂质外本身分子也易离解,所以同等条件 下,其电导率比中性液体要大。
2、本学科及课程的特点:
多学科性、边缘性、不完善性;抽象、理论性。
第一章 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电介质分类: 按状态分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 气体介质广泛用作电气设备的外绝缘; 液体和固体介质广泛用作电气设备的内绝缘。
常用的液体介质:变压器油、电容器油、电缆油 常用的固体介质:绝缘纸、纸板、云母、塑料、电瓷、玻璃、 硅橡胶 电介质的电气特性表 现在电场作用下的:
二、极化种类
1、无损极化:
(1)电子式极化
①电子式 ②离子式 特点:极化时间很短; 各种频率下均可发生, 与外加频率无关; 具有弹性,无损耗; 温度影响不大。 (2) 离子式极化 特点:极化时间稍长; 与频率无关; 弹性极化,无损; εr具正的温度系数;
2、有损极化: ①偶极子 ②夹层极化
(1) 偶极子极化
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更高电压等级的论证、研究、 试验等,并于2005年9月在西北网建成投产了750kV输电线 路(官亭-兰州)。 2009年1月我国首条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开始投入 运行。
2、电力发展为何需要越来越高的电压?
理论上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与输电电压的平方成正比,电压 提高1倍,输送功率将提高4倍;
到14年底国网公司已建成特高压输电工程“三交四直”: 交流:陕北—晋东南—南阳—荆门—武汉; 淮南—浙北—上海;浙北—福州; 直流: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 哈密南—郑州;溪洛渡—浙西金华。
二、本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1、三大对象:
绝缘技术;绝缘的试验技术及设备; 过电压及防护技术
(1)绝缘又称为电介质,分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 它的作用是将不同电位的导体分开;绝缘在运行中要承受 各种电压的作用,电压较低时会发生极化、电导和损耗现 象,电压超出临界值时会发生击穿现象。 要研究电介质在电压下的电气物理性能,特别是高压下的 击穿特性。 (2)研究击穿特性需要做高压试验,涉及到试验电源、测 量仪器、手段方法(在线、离线、智能化)等。 (3)电力系统在运行时不但要承受工作电压的作用,还会 受到大气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的作用,所以要研究其产生原 因、特点以及防护措施(结合计算机技术、模拟、仿真)。
3、表面电导:对固体介质,由于表面吸附水分和污秽存在表 面电导,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测量体积电阻 率时,应尽量排除表面电导的影响,清除表面污秽、烘干 水分、在测量电极上采取一定的措施。
二、电介质的泄漏电流和绝缘电阻
i=i1+i2+Ig I1-充电电流:无损极化对应的 纯电容电流,又称快极化电流; I2-吸收电流:为有损极化对应 的电流(主要为夹层极化),又称慢极化电流; Ig-泄漏电流: 介质中少量离子或电子移动形成的电流,即电导电流。
五、电介质电导的工程意义
1、电导是绝缘预防性试验的依据; 2、直流电压作用下分层绝缘时,各层电压分布与电阻成 正比,选 择合适的电阻率可实现各层间合理分压; 3、注意环境、湿度对固体介质表面电阻的影响; 4、工程上有时要设法减小绝缘电阻以改善电压分布。
思考题
1-1、1-5、1-6
补充思考题:
金属材料的电导与电介质电导的区别是什么?
(2)固体介质: 杂质也是固体电介质体积电导的重要来源, 杂质含量增大时,体积电导会明显增大。
中性或弱极性固体介质的体积电导主要由杂质离解引起; 极性固体介质除此外本身分子离解为自由离子也是形成 体积电导的主要因素。
3、温度:
固体、液体介质的电导率与温度T 的关系: 式中:A、B 为与介质有关的常数,其中固体介质的常数B 通常比液体介质的B 值大的多。T为绝对温度,单位为K。 该式表明, 介质的电导随温度T按指数规律上升。
大容量输电的需求:高效率的大型、特大型发电机组的 建造投运,以其为基础建设的特大容量规模发电基地,需 要更高电压的输电网。 经济性好:资源中心在西部,能源负荷中心在东部,特高压 输电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
3、高压的分类及世界、我国最高电压等级
输电电压一般分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 国际上,高压(HV)通常指35~220kV的电压; 超高压(EHV)通常指330kV及以上、750kV及以下电压; 特高压(UHV)指1000kV及以上的电压。 高压直流(HVDC)通常指的是±600kV及以下的直流 输电电压; ±600kV以上的电压称为特高压直流(UHVDC)。 前苏联1150kV输电线于1985年建成两段,到1992年经过了 6年的商业运行考验; 日本于上世纪80年代建设东西和南北两条1000V输电主干线, 将位于东太平洋沿岸的福岛核电站和柏崎核电站的电力输送 到东京。这两条线目前降压至500kV运行。
四、绝缘电阻的特点
(1) 测量介质或设备的 R 时应加压1或10分钟; (2)
R 具有负的温度系数,而金属电阻具有正的温度系数;
(3) 由于 R 与外加电压有关,在临近击穿时有显著的迅 速增加自由电子的导电现象, 造成 R 剧烈下降; (4)对于固体电介质,还必须注意区分体积电阻RV和表面电 阻RS,由于受外界影响(如受潮、胀污等)很大,不能用RS 来说明绝缘内部问题。
绪
论
一、本门学科的形成、任务
1、我国电力发展的概况
(1) 装机容量、发电量迅速增长
(2) 用电量迅速增长
(3) 电网的建设有较大发展
建国后,1952年建设了110kV输电线路,逐渐形成京津唐 110kV输电网; 1954年建成丰满-李石寨220kV输电线,逐渐形成东 北电网220kV骨干网架;
1972年建成330kV刘家峡-关中输电线路,以后逐渐 形成西北电网330kV骨干网架; 1981年建成500kV姚孟-武昌输电线路,1983年又建 成葛洲坝-武昌和葛洲坝-双河两回500kV线路,开始形 成华中电网500kV骨干网架。1989年建成±500kV葛洲坝 -上海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实现了华中-华东两大区的 直流联网。
r
2、选择设备绝缘材料时,要根据不同目的选择不同的 r 。
r
3、在绝缘预防性试验中,夹层极化现象可用来判断绝缘受 潮的情况。 气体:一切气体的都接近1; 液体:非极性和弱极性电介质 1.8~2.8 强极性电介质 3~6 固体:非极性和弱极性电介质 2~2.7 强极性电介质 3~6 离子性电介质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