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质结构建模规范
地质体三维建模方法与技术指南
![地质体三维建模方法与技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ae26ec7856a561252d36ff1.png)
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地质体三维模拟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的现状,由此提出了不同领域地质体三维建模的数据需求、技术流程和主要建模软件的数据接口;详细阐述了Micmmine、surpac、Mapgis、3D-Grid等三维地质体模拟软件在矿山、地下水、城市地质等领域的应用实践和示范工作,以及提交的相应三维模型成果;并对今后如何展开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议。
本书可作为开展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指导用书,同时亦可作为地质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参考书。
【节选】(一)地下水三维地质建模所需数据类型在地下水三维地质建模中,会涉及的地质现象主要有:地貌(或地形)、地层、褶皱、断裂、透镜体及侵人体等,为刻画这些地质现象,就需要用到地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遥感影像数据、地理信息数据、钻孔数据及剖面数据等。
具体来说,为刻画三维模型中的各种地质现象,需要的相关数据包括以下几种:1.地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地表数学高程模型数据用于生成三维地质结构模型顶面(地表面),此部分数据可以从测绘主管部门获取或向国家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购买,从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购买的数据属于标准数据,数据以ARCINFO数据格式存放。
DEM数据比例尺有多种,其中,全国的1:25万数据库在空间上包含816幅地形图数据,覆盖整个国土范围,国外部分沿国界外延25公里采集数据。
地貌统一在TERLK层中存放,包括等高线、等深线、冲沟等,DEM等高线的等高距,在全国范围内共分40 m、50 m、100 m三种,使用时可参照等分布图确定。
对于标准数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比例变换、投影变换等多种处理。
另外,如果不能获取现成的DEM数据,也可以自己使用专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用地形图生产。
即把纸质地形图数字化及几何纠正校准,然后进行高程信息的提取——对等高线进行屏幕矢量跟踪并对等高线标赋高程值,同时编辑、检查、拼接以生成各种拓扑关系,最后用软件进行内插值、裁剪生成DEM数据。
三维地质模型建设及专题评价部分
![三维地质模型建设及专题评价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766f727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1.png)
[标题]深度探讨:三维地质模型建设及专题评价部分[导言]在地质领域,三维地质模型的建设和评价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它不仅涉及到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知识,还需要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
本文将从综合角度分析三维地质模型的建设流程、方法和应用,并对专题评价部分进行深入探讨。
[正文]一、三维地质模型的建设流程1. 数据采集:三维地质模型建设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
这包括地质勘探数据、地球物理数据、遥感数据等。
这些数据来源于不同的渠道和评台,需要经过整合和清洗。
2. 数据处理:经过数据采集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转换,以适应建模软件的要求。
这涉及到数据格式转换、坐标系统一、精度校正等工作。
3. 地质建模:在数据处理完成后,地质建模成为关键的一步。
地质建模需要根据地质学理论进行,结合地质体系进行分析和划分,例如构造单元、岩性类型、地层特征等。
4. 模型重建:地质建模完成后,需要进行模型重建和优化。
这包括地质模型的三维网格生成、建模参数的调整、地质体积的体积估算等。
5. 模型验证: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需要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将影响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通过对比实际勘探数据和模型数据,可以判断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二、三维地质模型的评价方法1. 定量评价:三维地质模型的定量评价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这包括岩性体积的估算、构造单元的面积分布、断层的几何特征等。
通过定量评价可以得出各种地质参数,为后续的地质资源评价和勘探工作提供依据。
2. 空间分布分析: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进行地质模型的空间分布分析,包括不同岩性、不同构造单元的空间分布特征。
这有利于发现地质体积的变化规律和地质资源的分布情况。
3. 精度评价:三维地质模型的精度评价是专题评价的一个重点。
通过与实际勘探数据对比,采用相关系数、平均方差等统计指标,对模型的精度进行评价。
这需要综合考虑数据的质量、建模的理论和方法等因素。
4. 可视化评价:通过三维地质模型的可视化效果进行评价。
城市区域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建设与集成方法
![城市区域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建设与集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ff1d0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1.png)
城市区域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建设与集成方法城市区域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建设与集成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地质环境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城市区域的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不同,其特点为地质单元复杂、时空分布不规则、地质地貌标志多样。
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建立城市区域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显得尤为必要。
以下,本文将从注意事项、设计流程、技术方法、数据集成等四个方面介绍城市区域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建设及集成方法。
一、注意事项在建立城市区域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数据质量和准确性是建立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基础。
地质数据的精度、完整性以及异质性是建立城市区域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关键。
因此,在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把关,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质量。
2.要考虑地质数据的异质性和空间分布的不规则性。
城市地质环境复杂,地层厚度、岩性、构造、断裂等地质条件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在进行三维地质建模时,应考虑数据的空间分布不规则状况,合理设置地质层次和结构等建模参数。
3.建模要综合考虑地质与人文环境相互影响。
建立城市区域三维地质结构模型不能排斥城市人文环境的影响,应充分考虑与城市人文环境的关系,确保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各环节的协调和一体化。
二、设计流程在建立城市区域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时,应按以下流程进行。
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包括地质文献资料的搜集、调查、采样以及测量等,全面获得城市区域地质信息的基础数据。
2.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质量检测、误差处理、补全数据等。
数据处理的目标是使数据可加工,可利用,可用于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3.数据建模。
数据建模是建立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基础,包括地质横断面绘制、地质单元建立、地质特征分析等工作,使地质信息形成立体化,再加工得到编制地质数字模型的三维几何信息。
4.模型验证与解释。
模型验证是为了评估地质模型的准确性和逼真度,解释地质模型是为了确定地质模型的真实性和先进性,以保证编制出的地质模型符合实际情况。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及规范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及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c740b61b52acfc788ebc910.png)
5、地质建模的步骤:
相控参数建模:应采用“相控建模”或“二步建模”方法,即首先建立沉积相,然后根据不 同沉积相的储层参数定量分布规律,分相进行井间插值或随机模拟,建立储层参数分布模型。
数据变换可分为如下步骤: 第一步:通过统计直方图查看建模数据的原始分布,一般会对数据分布的前后端进行截断, 目的是滤掉不合理的奇异值(截断变换),使数据近似成正态分布; 第二步:对过滤了奇异值的数据进行地质趋势分析,一般包括压垂向压实成岩趋势、垂向沉 积趋势、平面横向趋势、地质体内部趋势以及三维体趋势等(趋势变换)等; 第三步:对减去趋势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建模算法的需要对数据进行变换。例如 序贯高斯模拟算法要求数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对渗透率参数建模时,就需要对数据做对数和标 准正态分布变换。 一般数理统计方法:三角网插值法、距离反比法、多重网格收敛法、径向基函数法、离散 光滑插值法等,均可用于储层参数的平面或三维插值。 克里金插值法:通过协方差或变差函数表达了对储层参数的空间相关性。插值方法包括基 本克里金插值方法(简单与普通克里金)、具有趋势的克里金方同位协同克里金插值方法等。 储层参数随机建模:目前常用的方法为序贯高斯模拟。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思路
5、地质建模的步骤:
第四:声波时差标准化及测井参数二次解释 突出声波时差曲线的质量检查、在“四性关系”基础上建立测井参数解释模型,为参 数建模提供消除系统误差、统一刻度下的孔渗参数。其目的是提高三维模型的质量,为 数值模拟提供更加符合实际的参数模型。 第五:流体分布受岩性、构造、断层三大因素控制 油气水分布规律要满足岩性控制、构造高部位是油及低部位是水、断层对油水的控制。 第六:地质储量复算 突出各小层地质储量的复算,并与上报地质储量进行对比,找出储量变化的原因。同时 加强三维模型地质储量的计算结果与二维储量的对比。 第七:三维建模网格设计提前与数值模拟人员结合 突出网格方向与主断层走向平行,或者与物源方向一致。
三维地质结构建模规范
![三维地质结构建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7f6e818482fb4daa58d4be2.png)
三维地质结构建模规范---------第0版主编单位:北京超维创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完成时间:2009年01月10日总则1.为在三维地质结构建模过程中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保证建模质量,提高建模水平,以使建模过程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地质、矿山地质、煤田地质、石油地质三维模型构建。
3.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应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吸取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参数,优化设计。
4.三维地质模型构建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0 术语1.GSIS:Geology Space Information System 地质空间信息系统;2.GOCAD:Geology Object Computer Aided Design地质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3.钻孔:Drill 获得地层岩性分层情况的一种方式;4.探槽:Prospecting Trench 在地质勘查或勘探工作中,为了揭露被覆盖的岩层或矿体,在地表挖掘的沟槽;5.轮廓线:Contour Line 地质对象(矿体)的外边缘线;6.地质构造:Geologic(al) Structure 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份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7.褶皱:Fold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弯曲的过程;8.断层:Fault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9.地震:Earthquake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10.地基:Subsoil 直接承受构造物荷载影响的地层,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
11.1 收集资料不同的工作区,不同的建模要求,数据的类型,格式也不同。
综合分析,目前地质数据详见表1。
表1显示,地质图件主要是MapGIS和AutoCAD两种格式,其他取样数据主要是Access数据库和Excel数据表的格式,而工程地质方面还有理正数据,石油地质有地震剖面数据和测井曲线。
三维地质建模(全)
![三维地质建模(全)](https://img.taocdn.com/s3/m/11e6b547c850ad02de804151.png)
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
模拟退火类似金属冷 却和退火。高温状态 下分子分布紊乱而无 序,但随着温度缓慢 地降低,分子有序排 列形成晶体。 模拟退火的基本思路 是对于一个初始的图 象,连续地进行扰 动,直到它与一些预 先定义的包含在目标 函数内的特征相吻合
目标函数
表达了模拟实现空间特性与希望得到的空间特性 之间的差别。
理)
基于目标的随机建模方法 (object-based)
布尔模拟
标点过程 (示性点过程)
基于目标的方法与 建立目标模型(离 散变量模型)的方 法有差别,很多人 混淆了这种差别
基于象元的随机建模方法 (pixel-based) pixel : Picture element, 象元、象素
高斯模拟 (连续)
(简单克里金、普通克里金、
具有趋势的 克里金、 同位协同克里金)
(综合地震信息)
P
P
Mean St.Dev.
φ
(cdf)
(ccdf) φ
随机模拟: 从条件概率分布函数(ccdf)中随机地提
取分位数便可得到模拟实现。
序贯高斯模拟 Sequential Gaussian Simulation (SGS) 概率场高斯模拟 P-field Gaussian Simulation
③克里金插值法(包括其它任何插值方法) 只产生一个储层模型,因而不能了解和 评价模型中的不确定性,而随机模拟则 产生许多可选的模型,各种模型之间的 差别正是空间不确定性的反映。
(克里金作为部分随机建模方法的基础)
第一节 随机模拟原理
随机模拟以随机函数理论为基础。 随机函数由区域化变量的分布函数
和协方差函数来表征。
第三讲
三维地质建模标准
![三维地质建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567f66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8.png)
三维地质建模标准
三维地质建模标准是指地质学领域中用于描述和表示地质体的方法和规范。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和地质工程师建立准确、一致且可重复的地质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地下地质现象。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三维地质建模标准:
1. 数据采集标准:确定采集地层信息所需的数据类型、分辨率和精度,以及数据采集的方法和工具。
2. 地质模型构建标准:确定地质模型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构建流程,包括模型的边界、分区和层序,以及不同地层单元的属性和几何形状。
3. 数据集成标准:确定如何集成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地质数据,包括地质剖面、测井数据、地震资料等,以建立全面且一致的地质模型。
4. 模型验证标准:确定验证地质模型的方法和指标,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标注和注释标准:确定如何标注和注释地质模型,以便于交流和共享地质信息。
6. 数据保存和交换标准:确定地质数据的保存格式和交换方式,以便于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共享。
三维地质建模标准的制定和遵循可以提高地质模型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减少误解和误差,从而提高地质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维地质建模分层划分标准
![三维地质建模分层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87d039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0.png)
三维地质建模分层划分标准一、地层单位在三维地质建模中,地层单位是分层划分的基本单位。
根据地质年代、地层接触关系和地层沉积环境等因素,将地表及地下岩土体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建立相应的地层单位模型。
地层单位包括群、组、段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二、岩性特征岩性特征是分层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岩性类型、岩石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将地表及地下岩土体进行合理的划分。
同时,要考虑到岩性特征的变化规律和分布范围,以便建立更加准确的地质模型。
三、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影响地层分层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三维地质建模中,要充分考虑地质构造的影响,如断层、节理、褶皱等。
根据地质构造的类型、规模、产状等因素,将地表及地下岩土体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建立相应的地质构造模型。
四、地球物理特征地球物理特征是分层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地球物理测井、地震勘探等资料,可以获取地层的物性参数,如电阻率、声波速度等。
根据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和分布范围,可以将地表及地下岩土体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建立相应的地球物理模型。
五、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是分层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可以获取地层的化学成分和分布规律等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将地表及地下岩土体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建立相应的地球化学模型。
同时,要考虑到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规律和分布范围,以便建立更加准确的地质模型。
综上所述,三维地质建模分层划分标准包括地层单位、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
这些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需要在建模过程中综合考虑,以建立更加准确、可靠的三维地质模型。
城市三维地质模型建设技术要求
![城市三维地质模型建设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a3bfe1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a.png)
城市三维地质模型建设技术要求
城市三维地质模型建设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来源和格式:城市三维地质模型建设需要收集大量的地质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地下水位、岩石土壤等。
这些数据需要具有高精度和高分辨率,以便准确地反映城市地质情况。
同时,数据格式需要符合建模软件的要求,以便能够被正确地读取和处理。
2. 建模软件和算法:选择合适的建模软件和算法是城市三维地质模型建设的关键。
建模软件需要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处理大量的地质数据,并能够进行三维建模和可视化。
同时,算法也需要能够准确地模拟地质演变和预测地质灾害,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3. 模型精度和分辨率:城市三维地质模型需要具有高精度和高分辨率,以便能够准确地反映城市地质情况。
模型精度和分辨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4. 模型更新和维护:城市三维地质模型需要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当城市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和处理,以保证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5. 安全性要求:城市三维地质模型建设涉及到大量的敏感信息,如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证模型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
性。
同时,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模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总之,城市三维地质模型建设需要综合考虑数据来源、格式、建模软件、算法、模型精度和分辨率、更新和维护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及实现步骤ppt课件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及实现步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75c1e8783e0912a2162aed.png)
(二) 、建立层模型技术
正在攻关的方向及内容
地震、测井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测井约束下的地震反演;
沉积学:在野外露头精细解剖各类沉积体的建筑 结构要素,识别界面特征;
计算机自动对比:有模拟手工对比,有地质统计对 比(见一些报导)。
20
(二) 、建立层模型技术
目前的实际应用:
在建立本区“岩—电”关系的基础上,用测 井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及实现步骤
阴国锋
2007.10.22
1
目录
一、三维地质建模的意义 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的现状 三、三维地质建模的发展动向 四、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及实现
2
一、建模意义 建模的意义:
最大程度地集成多种资料信息, 最大程度地减少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
3
二、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的现状
16
(二) 、建立层模型技术
现有成熟和流行技术:
河流砂体小层对比,应用“等高程”,“切片” 等方法:现已比较广泛应用,但仍为有待深化的技术;
地震横向追踪技术:有待提高分辨率;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露头—岩心—测井—地 震综合,力争把准层序缩小到“十米级”。
17
(二) 、建立层模型技术
正在攻关的方向及内容:
最重要的是新测井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成像测井; 过套管测井; 随钻测井。
13
(二) 、建立层模型技术
目的:
建立储集体格架:把每口井中的每个地质单 元通过井间等时对比联接起来——把多个一维柱 状剖面构筑成三维地质体,建成储集体的空间格 架。
关键点:
正确地进行小单元的等时对比,即要实现单 个砂层的正确对比。可对比单元愈小,建立的储 集体格架愈细。对于陆相沉积难度更大。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及实现步骤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及实现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70959dd15a8102d277a22fd0.png)
对于我国陆相沉积,尽可能正确控制到“十 米
级”单元。
小层对比仍有一定的经验性(艺术)。
模拟单元划分
网格设计 平面: 50×50M
纵向细剖分 Layers: 107
网格单元数 125×38×107,
冲积相(重点是河流砂体)的层序(旋回) 识别标志;
地震、测井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沉积学; 计算机自动对比。
(二) 、建立层模型技术
正在攻关的方向及内容
冲积相 (重点是河流砂体)的层序(旋回) 识别标志
古土壤 遗迹化石,现发展遗迹相 古地磁学
前两者成功的报导较多,将同样遇到向井下 转移的问题。
三步建模,相控建模表征了层面的非均质性。为表征垂向的 非均质性,人们开始采用三步建模。即利用沉积微相图约束岩相 建模;再利用所建立的岩相模型,进一步约束孔、渗、饱等属性 参数建模。
由于研究的深入,过去储层表征、随机建模领域主要利用井 资料分析相带空间展布及物性空间特征的基本格局正在被突破! 地震资料在储层随机建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如岩相建模时地震 速度的应用,模拟退火算法中地震资料和露头及井资料的结合等。 由于这些进展,随机建模的思路与方法也开始在地震反演中得到 应用。
(2) 划分流动单元及井间等时对比技术 (二维层模型)
(3) 井间属性定量预测技术 (三维整体模型)
(一)、建立井模型技术
目的:
建立每口井各种开发地质属性(Attributes) 的 一维柱状剖面
井筒油藏描述最基本的九项属性:
渗透层(储层) 有效层
含油层
含气层
孔隙度
渗透率
矿床三维地质建模规范DB37T 4309-2021
![矿床三维地质建模规范DB37T 4309-2021](https://img.taocdn.com/s3/m/ac45b2c24431b90d6d85c737.png)
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总则 (2)5资料汇集与数据处理 (3)6矿床三维地质建模 (5)7模型质量控制 (7)8矿床三维地质模型的应用 (8)9建模成果 (9)附录A(资料性)三维空间数据结构模型 (10)附录B(资料性)空间插值算法 (13)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和软硬件平台的发展,三维地质建模已成为矿产勘查和矿业开发过程中的一项常规生产和科研活动。
由于地质特征的复杂性、软件平台的局限性以及工作人员理解的差异性,相同工作程度的矿区由不同研究者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的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针对三维地质建模工作制定规范文件。
就固体矿床而言,我国已经开展了许多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工作,但这些工作数据来源、依托平台、建模目的等各有不同,因此有必要对此项工作制定技术标准。
山东省是矿产资源大省,已开展了较多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工作,有较好的建模标准制定基础。
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经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本《矿床三维地质建模规范》,作为我省矿床三维地质建模的统一技术要求和保障矿床三维地质建模质量的标准。
本文件在国家基础标准(GB/T1.1、GB/T20000、GB/T20001、GB/T20002)的规定框架下编制。
矿床三维地质建模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矿床三维地质建模的目的任务、建模方法、建模内容、建模流程、模型质量控制、模型应用、成果管理维护,涉及矿床建模资料收集与整理、三维地质数据库建设、三维地质模型建设、三维地质模型质量控制、三维地质模型的应用、三维地质模型成果管理等内容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固体矿产矿床的三维地质建模工作,是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工作开展、质量监控、成果验收的主要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油藏三维地质建模原理和方法
![油藏三维地质建模原理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080057ea417866fb84a8ebd.png)
三维油藏地质建模的原理和方法现代油藏描述以建立定量三维油藏地质模型为最终目标。
这是计算机技术在油藏描述中广泛应用的结果,也是提高油藏模拟和开采动态预测精度的要求。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质和数学更进一步的结合,以及地质工作本身向定量化的深入发展,使过去只能以各种二维图件来表现油藏地质面貌的传统地质工作方法已逐步被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和显示三维的、定量的地质模型所代替,各种建模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不断地问世,成为近十几年来油藏描述向油藏表征推进的主要标志。
一、油藏地质模型的类别一个完整的油藏地质模型应包括:构造模型:油藏构造形态及断层分布;储层模型:储层建筑结构及各种属性的空间分布;流体模型:储层内油气水分布,即各种流体饱和度分布和流体性质的空间变化。
根据油田不同开发阶段的任务,对油藏地质模型的精细程度要求不同,依此通常可以把油藏地质模型分为三类。
概念模型:把所描述的油藏的各种地质特征,特别是储层,典型化、概念化,抽象成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模型。
只追求油藏总的地质特征和关键性的地质特征的描述,基本符合实际,并不追求每一局部的客观描述。
这祥的地质摸型可供研究油田开发中的战略指导路线,或进行开采机理研究。
静态模型:也称实体模型,把所描述的油藏地质面貌,依据资料控制点实测的数据,加以如实地描述,并不追求控制点间的预测精度。
建立这样的地质模型必须有一定密度的资料控制点--井网密度,才有意义。
一般是开发井网完成后进行,为油田开发早期生产服务,过去油田实际应用的静态资料即属这一类型。
预测模型:预测模型不仅忠实于资料控制点的实测数据,而且追求控制点间的内插外推值有相当的精确度,即对无资料点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实际上这是追求高精细度的油藏地质模型,一般为二次采油中后期调整及三次采油实施所需求。
依据油藏描述规模的地质模型分类。
为配合油藏模拟进行不同开发问题的研究,实际工作经常需要建立不同规模的地质模型,常用的有:①一维单井地质模型②二维砂体剖面模型③二维砂体平面模型④三维砂体模型⑤二维层系剖面模型⑥三维井组模型⑦三维油藏整体摸型⑧二维层内隔层模型⑨三维层内隔层模型二、通常的建模原理和方法地下地质工作中,油藏地质模型建模技术中的关键点,是如何根据已知的控制点资料内插、外推资料点间及以外的油藏特性。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及实现步骤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及实现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b14bfb4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3.png)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及实现步骤三维地质建模是基于实地采集的地质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地质知识,将地质对象在计算机环境中进行模拟和可视化呈现的过程。
它主要用于地质勘探、资源评价和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方法以及实现步骤。
一、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1.数据采集:通过地质勘探和测量技术,获取地质数据,包括地质剖面、地下水位、岩性、构造等。
数据采集应选择合适的刻度、密度和时刻,以保证三维模型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地质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调整和数据融合等。
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中的异常值和噪声进行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数据调整是指对不同数据之间的尺度、坐标和分辨率进行调整,以便进行统一处理。
数据融合是指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整合,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地质信息。
3.数据分析与处理:根据采集到的地质数据,利用地质统计学、地质物理学和地质学模拟方法等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以获得地质对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属性参数。
这些分析和处理的方法包括:无标度变异函数、地质统计学插值方法和多点模拟等。
4.三维网格建模:根据地质数据的特征和属性,选择适当的三维网格建模方法。
常用的三维网格建模方法包括地形插值、体素网格建模、几何模型和随机模型等。
其中,体素网格建模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将地质对象分割成一系列的体素元素,用来表达地质体的几何和属性特征。
5.模型验证与修正:通过与实际地质观测数据进行比对,验证三维地质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发现模型存在误差或不合理之处,需要通过调整和修正模型,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
6.可视化与分析: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三维可视化软件,将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可视化呈现。
通过对模型进行旋转、放大和镜像等操作,可以观察和分析地质对象的空间形态和内部结构,以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三维地质建模实现步骤1.数据采集:根据实际的地质勘探任务,选择合适的地质探测技术和设备,进行野外地质数据的采集。
城市地质三维建模流程
![城市地质三维建模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3ea25c089eb172ded63b7cd.png)
三维地质结构建模二,数据分析1.了解当地情况:根据甲方提供的数据,了解当地的地质情况。
特别是当地有断层、软弱层、夹层等复杂地质体时,要根据文字报告,地质图,剖面图等确定复杂地质体的范围,大小,以及切割地层的上盘,下盘。
2.确认甲方要求,反馈数据的有效性:在了解了当地的地质情况以后,还要进一步确定甲方的要求。
一般甲方的要求包括:模型要尽量多的利用甲方提供的数据;做出的模型做切面,切块,要与原数据保持一致;模型的轮廓要满足甲方的要求;特殊地质体的位置,范围,大小等要满足甲方的要求;模型体内不能有空的部分。
另外,不同的客户还会有一些不同的要求。
明确了甲方要求以后,要重新审核一下甲方提供的数据,有异议的地方要尽快给甲方反馈,沟通,以免耽误下一步的工作进程。
3.构想模型:在明确了甲方的要求,并且熟悉了提供的数据之后开始构想模型。
主要包括对地质情况的理解(特别是一些复杂地质体的理解):一般从甲方提供的剖面图中可以确定在特定区域内地质体的分层情况,同时参考地质图(剖面图)可以确定一些复杂地质体的分布范围。
建模的目的:一般城市地质结构建模分急促和地质建模,工程地质建模和水文地质建模等等。
在建模工作开始之前要确定甲方的目的。
总之,在完成了以上的工作就开始建模了,建模过程中要多思考,与甲方多沟通,保证模型既精确又美观。
三,确定建模方法按照方向(城市地质和矿山地质),以项目为例,简单分析几种建模方法,确定用哪种方法构建模型;包括其他平台五,构建模型1.基于约束剖面的钻孔建模基于约束剖面的钻孔建模是根据钻孔和一些二维的约束剖面,来构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方法。
其建模的操作和步骤可大致分为二维操作和三维操作两各部分。
(1)二维操作:二维操作的目的是为后面的三维操作做准备。
通过二维系统将甲方提供的原数据转化为可以满足三维系统操作的点面数据。
具体包括钻孔文件(.drl文件)的生成;虚拟钻孔文件(.drl文件)的生成;剖面文件(.sec文件)的生成;引导剖面(.sec文件)文件的生成;边界剖面(.sec文件)的生成;剖面的修改和编辑。
固体矿产勘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要求
![固体矿产勘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217ba2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3.png)
固体矿产勘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要求固体矿产勘查是指通过矿产地质学研究,确定地下固体矿床的大小、质量、矿化程度、空间位置等特征,并制定开采方案的过程。
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机辅助地质学手段,它可以将地质学数据整合在一起,生成真实性较强的三维地质模型,从而帮助矿产勘探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本文将对固体矿产勘查中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要求进行详细探讨。
一、数学基础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需要依靠大量的数学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因此数学基础是进行三维建模的基本要求。
对于矿产地质勘查而言,我们需要懂得统计学、空间分析和线性代数,这样才能够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地质模型数据做出更精确的预测和建模。
二、地质学基础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数据来源是固体矿产勘查中的地质学数据,所以掌握基本地质学背景是不可缺少的。
对矿产地质的认知应该覆盖岩石学、矿物学、结构地质学、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等多个领域,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勘查区域内的地质现象和特征,提供更科学的地质数据。
三、计算机技术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需要依靠计算机,因此计算机技术成为三维建模的重要要素。
掌握计算机语言和常用软件的操作技能,能够使三维建模技术能够更快、更高效地实施。
同时,计算机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技术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固体矿产勘查而言,数据收集、整合、分析的过程需要使用到数据库、存储设备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四、模型验证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目的是为固体矿产勘查提供更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因此验证地质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也是一项关键任务。
验证过程可以通过性能分析和模拟实践两种方式进行。
性能分析可以评估地质模型的技术特性、模型精度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模拟实践则可以通过采集验证数据,对模型的预测结果和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从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五、通信协作三维地质建模不仅仅是单独的技术工作,还涉及到各领域的协作和沟通。
对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的掌握是三维建模技术实践的关键。
三维地质建模(全)
![三维地质建模(全)](https://img.taocdn.com/s3/m/11e6b547c850ad02de804151.png)
(1)相序规律与截断值的确定
如三角洲(平原、前缘和前三角洲)、 滨面相(上滨、中滨、下滨)
空间D,有n种排序的相,F1, F2, … ,Fn
{ 设 Y (x) x ∈ D}是一个定义在空间D上的平稳高斯随机函数,
接受扰动的概率分布由Boltzman概率分布给出:
{ } P accept = ⎩⎨⎧e 1 −(Onew −Oold ) t
Onew Onew
≤ >
Oold Oold
⎫ ⎬ ⎭
t 类似退火中的温度。温度越高,接受一次不理想 的扰动的概率越大。控制温度(指定退火计划),使 扰动理想,而且模拟实现得到收敛。
机 模 拟
实
评价由于资料限制和储
现
复杂性而导致的井间储
预测的不确定性,以满
油田开发决策在一定风
范围的正确性。
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评价
(>50%概率)
(>70%概率)
(>95%概率)
储量不确定性评价
将一簇模拟实现用于三维 储量计算,则可得出一簇储 量结果。它不是一个确定的 储量值,而是一个储量分 布。
含油饱和度模型
(平面切片)三个实现
油藏数值模拟
•通过快速数模(如流线法, P
Stremline),对随机模拟实
现进行排序(依据动态参
数,
如连通性)
N
•分别选择悲观、中性、乐观的随机模拟实现,
通过粗化(Upscaling)之后进入模拟器进行油藏 数值模拟,以了解或预测不同风险条件下的开
发状况。
三维地质建模标准
![三维地质建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b65a89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9.png)
三维地质建模标准一、建模方法1.1概述三维地质建模是一种通过对地质数据进行分析、理解和模拟,以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评价、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
1.2建模过程三维地质建模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收集:收集与地质相关的数据,如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产分布等。
(2)数据预处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转换等操作,以满足建模需要。
(3)模型建立:利用专业软件,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4)模型质量评估: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质量评估,包括准确性、精度、完整性等方面。
(5)模型应用: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如矿产资源评价、地质灾害预测等。
二、数据规范2.1数据来源三维地质建模所需的数据来源应可靠、准确、完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来源:(1)实地勘测数据;(2)地球物理数据;(3)地质调查数据;(4)遥感影像数据;(5)矿产资源数据等。
2.2数据格式三维地质建模所需的数据格式应统一、规范,包括以下格式:(1)GeoTIFF;(2)ESRIShapefile;(3)AutoCADDXF等。
三、模型质量评估3.1准确性评估模型准确性的评估应基于实际地质情况和建模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一般采用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统计检验等方法进行评估。
3.2精度评估模型精度的评估应采用专业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对模型的细节和整体进行评估,一般包括平面精度和高度精度两个方面。
3.3完整性评估模型完整性的评估应考虑模型的覆盖范围、模型特征的完整性和地质特征的完整性等方面,以确保模型能够全面反映地质情况。
四、模型应用标准4.1矿产资源评价利用三维地质模型可以精确预测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为矿业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标准包括矿产资源的类型、分布范围、储量估算等。
4.2地质灾害预测三维地质模型可以揭示地质构造特征和岩体结构特征,能够预测和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和影响,为灾害防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