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反应先后顺序
溶液中离子反应顺序
溶液中离子反应顺序溶液中离子反应顺序在化学中,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是十分常见的。
它们可以被划分为许多不同类型,例如单一替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等。
本文将按照这些反应的不同类型,介绍它们在溶液中的反应顺序。
一、单一替代反应单一替代反应被定义为一个离子离开化合物,并被另一个离子取代的反应。
这种反应中,金属离子会通常通过共振结构而存在于其不同的电荷状态之间。
在水溶液中,这些离子将参与到这些反应中。
在单一替代反应中,离子的反应顺序遵循诸如下列示例的规律:硬度大的金属更加容易替换掉硬度小的金属,而具有更高原子量的原子则更可能替换掉原子质量更小的金属。
因此,单一替代反应的反应顺序可以表示为:CN- > CO32- > OH- > S2- > SO32- > Cl- > Br- > I-。
对于这个顺序,以氯离子与氧化銹离子的反应作为示例,由于氧化銹离子的硬度要大于氯离子,因此,当它们以单一替代反应的形式反应时,氧化銹离子将取代氯离子。
二、置换反应与单一替代反应相比,置换反应往往更为短暂,并且它们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有时会被忽略。
在这种类型的反应中,两个离子之间会进行交流,这通常是由于某种外部刺激引起的。
在溶液中,这种交换通常涉及到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离子。
换句话说,两个离子之间的置换通常只是对它们的各自替代形式的一个微小变化。
与单一替代反应类似,置换反应的反应顺序可以被理解为一些化学元素在符合离子的离子半径规律的情况时的相对置换能力。
这个离子反应顺序可以表示为:Ba2+ > Sr2+ > Ca2+ > Mg2+ > Na+ > NH4+ > K+ >Li+。
如此一来,就可以利用这个置换顺序来预测化学反应中离子的交换行为。
三、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两个物种之间进行电荷转移的过程,其中被氧化的物种失去了电荷,而还原的物种则获得了电荷。
溴涉及的反应式
【Br 2】溴,深红棕色液体。
易挥发,加少量水保存。
溶于水,从稀溶液到浓溶液,颜色由黄到橙。
溶于汽油、苯、四氯化碳等,颜色为橙~橙红。
可用汽油、苯、四氯化碳等从溴水中萃取而得。
Br 2+Cu CuBr 2Br 2 +CH 3CH 3 CH 3CH 2Br+ HBr Br 2 +CH 2=CH 2CH 2BrCH 2Br Br 2 +CH 2=CHCH 3 CH 2BrCHBrCH 3Br 2 +CH 2=CHCH =CH 2 CH 2BrCH =CHCH 2Br 1,3-丁二烯发生1,4-加成。
Br 2 +CH 2=CHCH =CH 2 CH 2BrCHBrCH =CH 2 1,3-丁二烯发生1,2-加成。
2Br 2 +CH 2=CHCH =CH 2CH 2BrCHBrCHBrCH 2Br 1,3-丁二烯和溴完全加成。
2Br 2+CH≡CH CHBr 2CHBr 2 溴和乙炔完全加成,生成1,1,2,2-四溴乙烷。
溴和乙炔加成,第一步先生成1,2-二溴乙烯:Br 2+CH≡CHCHBr =CHBr ,第二步, CHBr =CHBr + Br 2CHBr 2CHBr 2 。
两步加合得以上总反应式。
Br 2+ + HBr3Br 2+↓+ 3HBr3 Br 2+3CO 2-3=5Br —+ BrO -3+3CO 2↑ 海水提溴过程中,向浓缩的海水中通入Cl 2,将其中的Br —氧化,再用空气吹出溴;然后用碳酸钠溶液吸收溴,溴歧化为Br —和BrO -3。
3 Br 2+6CO 2-3+3H 2O=5Br —+ BrO -3+6HCO -33Br 2+2Fe =2FeBr 3Br 2+2Fe 2+2Fe 3++2Br —3Br 2+6FeCl 2 =2FeBr 3+4FeCl 33Br 2+2FeI 2 =2FeBr 3+ 2I 2 足量的溴与碘化亚铁反应,生成溴化铁和碘,Fe 2+和I —均被氧化。
少量的溴与碘化亚铁反应,I —先被氧化:Br 2+2I —=I 2+2Br — ,只有I —被彻底氧化之后,Fe 2+才被氧化:Br 2+2Fe 2+3++2Br — 。
氟氯溴碘反应顺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氟氯溴碘反应顺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氟氯溴碘反应顺序是指在有机化学中,根据不同的取代基进行氟、氯、溴和碘的取代反应时的顺序或偏好性。
这些反应顺序的研究可以为有机化学合成提供指导和参考,更好地控制反应过程和产物选择。
在有机化学合成中,氟、氯、溴和碘常被用作取代基,用于改变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不同的取代基具有不同的反应性和偏好性,对同一个有机化合物进行取代反应时,它们会以一定的顺序进行取代反应。
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人们总结出了一些普遍适用的氟氯溴碘反应顺序。
首先是氟的取代反应,氟通常是较为强电负的取代基,它的反应性较高。
当一个有机化合物中存在氟和其他取代基时,氟通常会被其他取代基成分或试剂取代掉。
其次是氯的取代反应,氯的反应性较氟而言稍弱。
但在某些情况下,氯的取代反应可能会优先进行,特别是当其他取代基的反应性较弱,或者当反应条件选择得合适时。
接下来是溴的取代反应,溴的反应性相对较弱。
在存在氟和氯的情况下,溴通常会被氟和氯所取代。
最后是碘的取代反应,碘的反应性相对较低。
在有机化合物中存在氟、氯和溴时,碘通常是最难被取代的取代基。
总体来说,氟氯溴碘反应顺序遵循了取代基的反应性从高到低的规律。
但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反应顺序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反应条件、环境等。
因此,在实际的有机合成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反应顺序和条件。
通过对氟氯溴碘反应顺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为合成新的有机化合物和开发新的有机合成方法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对氟氯溴碘反应顺序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控制反应过程和产物选择,从而实现有机化学的精准合成和应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示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 引言:介绍氟、氯、溴、碘元素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正文:2.1 氟氯反应顺序:介绍氟和氯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互作用特点及反应顺序,以及相关的实验和研究成果。
高中化学溶液中离子反应先后顺序的判断策略
高中化学溶液中离子反应先后顺序的判断策略高中化学中,溶液中离子反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溶液中各种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规律。
在学习和掌握这一知识点时,理解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对于高中化学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
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即指在给定的溶液中,不同离子之间的反应发生的时间顺序。
通常情况下,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是由离子间的亲和性和反应速率决定的。
在进行实验观察和推断时,需要根据溶液中离子种类和浓度、溶液性质等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而要想准确判断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要了解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
在溶液中,各种化学物质可以以离子的形式存在,这些离子之间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
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是由离子之间的亲和性和反应速率决定的。
一般来说,亲和性较大的离子会优先与其他离子发生反应,而反应速率较快的离子反应也会较快。
通过对溶液中离子的亲和性和反应速率的分析,可以判断出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
要熟悉各种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规律。
化学反应是以离子之间的化学结合和解离为基础的,通常包括离子之间的离子交换、聚合、分解等过程。
要想准确判断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需要了解各种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规律,例如双离子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对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的分析,了解各种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规律,从而判断出反应的先后顺序。
要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
在实际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离子间的化学反应现象,来判断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
通过观察产生的气体、沉淀或者颜色变化等现象,可以了解不同离子之间的反应顺序。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并确定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
要结合理论和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在进行溶液中离子反应先后顺序的判断时,不能只依靠理论分析或者实验数据,而需要综合考虑两者,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验数据的结合,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
初三化学酸碱盐优先反应原则
初三化学酸碱盐优先反应原则酸碱盐是我们化学中常见的概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它们。
那么,在化学反应中,酸碱盐的反应顺序是如何确定的呢?这就涉及到初三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酸碱盐优先反应原则。
在化学反应中,酸碱盐的反应顺序是根据它们的活泼程度来确定的。
活泼程度较高的物质会优先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活泼程度较低的物质则会相对较慢地发生反应。
我们来了解一下酸碱盐的性质。
酸是指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指能够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而盐是酸和碱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在酸碱中,酸和碱的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互相中和。
酸碱中和的过程中,酸和碱会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在酸碱盐反应中,酸和碱的活泼程度是决定反应顺序的关键。
活泼程度高的物质会优先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活泼程度低的物质则会相对较慢地发生反应。
活泼程度高的酸会优先与活泼程度低的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活泼程度高的碱也会优先与活泼程度低的酸反应,同样生成盐和水。
例如,我们熟知的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的反应,就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盐酸是活泼程度较高的酸,而氢氧化钠是活泼程度较低的碱。
所以,在反应中,盐酸会优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和水(H2O)。
酸碱盐优先反应原则在化学实验中也经常被应用。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酸碱盐的活泼程度来确定反应顺序,从而合理安排实验步骤。
这样可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
初三化学中的酸碱盐优先反应原则是根据物质的活泼程度来确定反应顺序的。
活泼程度高的物质会优先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活泼程度低的物质则会相对较慢地发生反应。
通过了解酸碱盐的性质和活泼程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并在实验中应用这一原则,使实验更加顺利。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初三化学,更好地理解酸碱盐的反应原则,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高考微专题:(铵)明矾和碱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书写答案
高考化学微专题:(铵)明矾和碱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书写答案 明矾[KAl(SO 4)2·12H 2O]和铵明矾[NH 4Al(SO 4)2·12H 2O]和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较为复杂,经常涉及竞争的离子反应和平行的离子反应,存在多个阶段的反应过程,根据反应物的用量或限定的条件判断反应处于哪个阶段及生成物的形式至关重要,是难点但不是重点,高考题中涉及不多,但平时练习题中铺天盖地,帮同学们理顺一下思路,关键是通过方程式的书写培养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
一、常见题型1、向NH 4Al(SO 4)2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1) 涉及的离子方程式:按先后顺序① Al 3++3OH -===Al(OH)3↓ ;② NH 4++OH -===NH 3·H 2O ;③ Al(OH)3+OH -===AlO 2-+2H 2O 。
(2)图像:假设NH 4Al(SO 4)2为1mol ,画出生成沉淀的量随NaOH 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
2、向KAl(SO 4)2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1) 涉及的离子方程式:先后 ⎩⎪⎨⎪⎧① Al 3++3OH -===Al(OH)3↓ ;② Al(OH)3+OH -===AlO 2-+2H 2O ; 平行 ③ Ba 2++SO 42-===BaSO 4↓ 。
关键:因为相关离子的配比不同,生成最大沉淀不同步!(2)按要求写出离子方程式①当Al 3+恰好生成最大沉淀2Al 3++3SO 42-+3Ba 2++6OH -===2Al(OH)3↓+3BaSO 4↓ ;②当SO 2-4恰好生成最大沉淀Al 3++2SO 42-+2Ba 2++4OH -===AlO 2-+2H 2O +2BaSO 4↓ 。
(3)当明矾为1mol 时,画出生成沉淀的量随Ba(OH)2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4)根据上图分析:①当n[Ba(OH)2]= 1.5mol 时,沉淀的总物质的量最大;nNaOH/mol4 沉淀总质量(g ) mol ) 每种沉淀物质的量(mol )②当n[Ba(OH)2]=2mol 时,沉淀的总质量最大。
有关反应顺序的解题技巧
分析: 2NaHCO3 △ Na2CO3+H2O+CO2↑ 2Na2O2+ 2H2O = 4NaOH+ O2↑ 2Na2O2+ 2 CO2 = 2Na2CO3+ O2↑
讨论: 过量:Na2O2、Na2CO3、NaOH
Na2O2 适中: Na2CO3、NaOH
少量: Na2CO3(需考虑Na2O2先与谁反应)
粉完全反应。
典例示范
3、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Ca(OH)2、KAlO2的混
合 系溶可液表中 示, 为生 (成B)沉淀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O2的量的关
该题中,CO2能与三种物质分别反应,并能与反 应的第一步产物继续反应,考查反应先后顺序的 判断已到极致。需要多次应用本节课介绍的方法, 确定反应先后顺序。
积是( A)
A. 6L B. 5L C. 3.5L D. 2.5L
分析:
2LH2O 1LN2 过量 1LCO 灼热铜粉 1LO2 2LCO2
CO
CO2
O2+
2LH2O 过量 1LN2 过氧化钠 3LCO2
1LN2 Cu过量 1CLuNO2
C2O.5先LO与2木O2炭反粉应,5生LC成O 1LCO2 ,剩余的 O2被铜
A.Na2O2、Na2CO3 C. Na2O2、Na2CO3、NaOH
B. Na2CO3、NaOH D. Na2CO3
分析: 2NaHCO3 △ Na2CO3+H2O+CO2↑ 2Na2O2+ 2H2O = 4NaOH+ O2↑ 2Na2O2+ 2 CO2 = 2Na2CO3+ O2↑
讨论: 过量:Na2O2、Na2CO3、NaOH
若Na2O2有剩余,则必可生成Na2CO3、NaOH,由 此便可判断A答案是正确选项。
高中化学反应优先顺序
高中化学反应先后顺序【规律】一、化合物之间反应得先后顺序问题酸、碱、盐几种物质混合时,酸与盐之间或碱与盐之间都能发生反应,应注意: (1)如果它们之间有氧化还原反应,先考虑氧化还原反应,后考虑复分解反应(2)复分解反应,先考虑酸碱中与反应,后考虑酸与盐之间或碱与盐之间得反应(3)能发生多个同类反应得,生成物电解度越弱得或沉淀物溶解度越小得,先反应【例】:向NaOH、NaAlO2、Na2S2O3得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沉淀得生成情况2NaOH + H2SO4=Na2SO4+Al(OH)3 ↓2NaAlO2+ H2SO4+ 2H2O =Na2SO4 +2Al (OH)3↓Na2S2O3+H2SO4 =Na2SO4 + S+SO2 +H2O2Al(OH)3 +3H2SO4=Al2(SO4)3 +6H2O二、由于实验得实际操作引起得先后顺序问题向悬浊液中滴加溶液或通入气体时,先考虑与溶液得反应,后考虑与体系中固体得反应【例】: 将足量CO2通入KOH与Ca(OH)2混合溶液中,判断反应得先后顺序Ca(OH)2 +CO2 =CaCO3↓+H2O2KOH + CO2 =K2CO3+ H2OK2CO3 +CO2+H2O = 2KHCO3CaCO3+CO2+H2O= Ca(HCO3)2三、氧化还原反应之间得先后顺序问题氧化还原反应得实质就是反应物间发生电子转移得反应,所以氧化剂得电子得能力愈强,还原剂失电子能力也就愈强,两强之间更容易发生电子转移,强强优先。
四、电解池中电极上得放电先后顺序问题电解池得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上吸附得溶液中得阳离子得电子,那么就要考虑溶液中所存在得几种阳离子氧化性得强弱,同时还要考虑电极本身得还原性;若电解得就是某种物质得水溶液,一般不会涉及H+与OH_之后得离子放电得情况五、碱金属化合物中常见得反应先后顺序问题关于Na2O2常常涉及两个重要反应2Na2O2+ 2H2O =4NaOH +O22Na2O2+2CO2 =2Na2CO3+O2应用这两个反应进行化学计算得试题较多,特别就是涉及Na2O2与CO2、H2O得混合物得反应问题、直接认为先就是Na2O2与CO2反应,如果Na2O2有剩余,再考虑与H2O得反应【例】:将16。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2题)1.以 CO 2、H 2为原料合成 CH 3OH 涉及的反应如下: 反应Ⅰ: CO 2(g)+3H 2(g) CH 3OH(g)+H 2O(g) ΔH 1=-49kJ·mol -1反应Ⅰ: CO 2(g)+H 2(g) CO(g)+H 2O(g) ΔH 2=+41kJ·mol -1 反应Ⅰ: CO(g)+2H 2(g)CH 3OH(g) ΔH 3在 5MPa 下,按照 n(CO 2):n(H 2)=1:3 投料,平衡时,CO 和CH 3OH 在含碳产物中物质的量分数及 CO 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Ⅰ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B .曲线 n 代表 CH 3OH 在含碳产物中物质的量分数C .该条件下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工业生产 CH 3OHD .图示 270Ⅰ时,平衡体系中CO 2的体积分数为 20%2.五氧化二氮(化学式:25N O )又称硝酐,是硝酸的酸酐,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以下反应:25222N O (g)4NO (g)+O (g)ΔH>0.某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5N O ,发生上述反应,部分实验数据见表: -1/mol L 5.0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125 B .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中2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10%C .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合适的催化剂,ΔH 变小D .01000s ~内,()-3-1-12v NO =2.510mol L s ⨯3.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2 mol SO 2和1 molO 2发生反应:2SO 2(g)+O 2(g)⇌2SO 3(g)。
温度分别为T 1和T 2时,SO 3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ΔH>0B .在T 2时SO 2的平衡转化率为80%C .加入适当的催化剂,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SO 3的产率D .T 1时的化学平衡常数K 1大于T 2时的平衡常数K 2 4.在一定条件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A(g)2B(g)+C(g)ΔH>0达到平衡后,能使B 的浓度增大的措施是 A .降温B .升温C .使用催化剂D .减少A 的浓度5.在密闭容器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 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c +d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D 的体积分数变大D .A 的转化率变大6.在四个不同容器中、不同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H 2)=0.01mol·L -1·s -1 B .v(NH 3)=0.25mol·L -1·min -1 C .v(H 2)=0.3mol·L -1·min -1 D .v(N 2)=0.1mol·L -1·min -17.反应2NO 2(g)N 2O 4(g) △H=-57kJ·mol -1,在温度为T 1、T 2时,平衡体系中NO 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2016年初三化学中考第六部分专题溶液的有关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课件
(2)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Al+6HCl═2AlCl3+3H2↑ ;铝片中铝单 质的质量为10.8 g。
(3)求被氧化的铝的质量占未 氧化时铝片总质量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首页 末页
解析:(1)图象为产生氢气质量随所加盐酸质
量变化情况.根据图象可知,放出氢气质量为
质,找到后设它的质量为x,列式求算出x即可解决
反应后溶质的质量问题。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可
采用“水池原理”解决: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 =反
应前所用溶液的质量 + 反应进入溶液的质量 - 反
应从溶液中出去的质量。在得知反应后溶质质量和
溶液质量后,就可用求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解决问
题了。
首页 末页
(4)求某元素的质量或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 量分数。解决此类题首先要找到方程式中含 该元素的物质,先算出含该元素的物质质量, 然后再按元素质量的计算公式(某元素的质 量 =物质的质量×元素%)求算即可。
(1)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 20 g。 (2)第 四 次恰好完全反应。
(3)求最后所得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 程,结果保留到0.1%)。
首页 末页
【解答】解:(1)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24g-4g=20g, 故填:20.
(2)由表中数据可知,第四次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减小,说
x 200.0g×21.9%
=
x=10.8g
答案:2Al+6HCl═2AlCl3+3H2↑;10.8;
首页 末页
(3)根据图象,与氧化铝反应的盐酸的质
量为50.0g;设氧化铝的质量为y
化学反应规律
第五讲化学反应规律一、无化合价变化的非氧化还原反应1.酸、碱、盐、氧化物间的反应规律①酸+碱→不发生双水解的盐+水特例:不发生反应的酸+碱:不属于中和反应的酸+碱:②酸1+盐1→酸2+盐2(必须生成更弱的酸或更难产生自由离子的盐)特例:生成更强的酸也发生的酸+盐:Fe2+Ca2+ CO2Ba2+ 的盐溶液+ SO2→不反应。
〔Ba(NO3)2溶液等硝酸盐 + SO2例外〕Mg2+H2SAl3+③酸+碱性氧化物→盐+水:④碱1+盐1→碱2+盐2(必须生成更弱的碱或更难溶解的盐)注意:铵盐与碱反应时,若是加热或浓溶液之间进行,生成盐+ ,否则生成盐+ ⑤碱+酸性氧化物→盐+水:⑦不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水不溶于水的酸→酸性氧化物+水特例:硝酸、次氯酸、硫代硫酸的分解,有化合价的变化。
碳酸、亚硫酸常温下就分解。
⑧碱性氧化物+水→可溶性碱:注意:若生成的碱是难溶于水的,则上述反应不能发生。
⑨酸性氧化物+水→可溶性的酸:注意:∵硅酸不溶于水,∴二氧化硅不能与水化合;∵二氧化氮不属于酸性氧化物,∴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不符合上述规律。
2.各种水解反应(就是或相当于是物质与水H-OH发生复分解反应)①盐类的水解常考 NH4+、CO32-、Fe3+、Al3+、S2-:双水解:注意: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反应式:②金属碳化物、金属氮化物的水解实例:电石、氮化镁、NH2Cl、Mg2C3、Al4C3的水解:实例:酯类、卤代烃、二糖(麦芽糖、蔗糖)、多糖(淀粉、纤维素)、肽键的水解3、铵盐、酸式碳酸盐、难溶性碳酸盐的分解:注意:硝酸铵的分解有化合价变化而且分解产物复杂、多样,过程中可能爆炸。
碳酸氢钠在溶液中受热不分解,干态时受热才分解。
不溶于水的碳酸盐才会分解,而且要在高温下。
高锰酸钾、氯酸钾的分解过程中,存在化合价的变化。
4、关于CO2/SO2 CO32-/SO32- HCO3-/HSO3- 的共性二、有化合价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1.置换反应①水溶液中的置换Ⅰ.金属之间的置换:注意:水溶液中金属间的置换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置换,前换后(K、Ca、Na除外,它们会优先与盐溶液中水反应生成,在考虑是否在与盐溶液反应,若反应,写出总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Ⅱ.非金属之间的置换:水溶液中非金属间的置换:按Cl Br I S顺序,前可置换后的阴离子。
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
如何判断一种物质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化学反应中的“强制弱”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强者优先反应的原则也是必然的。
对于酸、碱、盐、氧化物间的反应必须掌握何者酸性强或何者碱性强,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必须掌握何者氧化性强或何者还原性强,对于沉淀反应必须掌握何者溶度积小,等等。
只有注意了反应的先后顺序并依此原则分析,就能正确书写好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酸、碱、盐、氧化物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例1.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1(OH)4]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O2的体积的关系可表示为()解析:这是酸性气体CO2分别与一组碱性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碱性强者优先反应,题设所给的三种溶液与反应生成的K2CO3、BaCO3碱性强弱顺序为:Ba(OH)2﹥KOH﹥K[A1(OH)4]﹥K2CO3﹥BaCO3,故通入CO2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为:①CO2+Ba(OH)2==BaCO3↓+H2O②CO2+2KOH==K2CO3+H2O③CO2+2K[A1(OH)4]==K2CO3+H2O+2Al(OH)3↓④CO2+K2CO3+H2O==2KHCO3 ⑤BaCO3+CO2+H2O==Ba(HCO3)2结合各反应原理,显然,正确答案为C。
可能大量含有的阳离子 H+ NH4+ Al3+ K+可能大量含有的阴离子 Cl- Br- I- ClO- AlO2-往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并适当加热,产生沉淀和气体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则该溶液中确定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要确定其存在可补充做的实验是_____。
解析:这是NaOH溶液分别与一组呈酸性的离子发生的化学反应,酸性强者优先反应,题设呈酸性的三种阳离子与生成Al(OH)3的酸性强弱顺序为:H+﹥Al3+﹥NH4+﹥Al (OH)3,故逐滴加入NaOH溶液发生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为:①OH-+ H+==H2O ②3OH-+Al3+==Al(OH)3↓③OH-+NH4+ NH3↑+H2O④OH-+Al(OH)3==[Al(OH)4]-结合四个离子反应分析图像:最初加入NaOH既没有沉淀生成,也没有气体生成,则该溶液中含有H+;曲线上升说明此时加入NaOH生成沉淀,则该溶液中含有Al3+;曲线平坦说明此时加入NaOH没有沉淀生成,但虚线说明生成气体,则该溶液中含有NH4+;曲线下降说明此时加入NaOH,Al(OH)3沉淀逐渐溶解。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总结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总结一、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流动在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最基本的反应类型之一。
它涉及到电子的转移,从而导致原子或离子的氧化和还原。
在这类反应中,电子的流动是至关重要的。
当一个物质失去电子时,它被氧化;当一个物质获得电子时,它被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在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例如电池、腐蚀和某些生化过程。
二、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之间的化学平衡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它可以导致酸和碱中的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结合形成水。
这种反应是一个酸碱中的化学平衡,它在许多日常生活中都有应用,例如洗涤剂的制作和胃酸的中和。
三、沉淀反应:固体的形成沉淀反应是指在两种溶液混合时,产生一种不溶于溶液中的固体物质。
这种反应涉及到离子的交换和沉淀物的形成。
沉淀反应在实验室中经常用于分离和鉴定离子,也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和金属沉积等方面。
四、配位反应:金属离子的配位配位反应是指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配体是指能够捐赠一个或多个电子对给金属离子的分子或离子。
配位反应可以导致金属离子与配体形成配合物,从而改变金属离子的性质和颜色。
配位反应在催化剂、药物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五、聚合反应:分子的结合聚合反应是指小分子单体通过共价键的形成结合在一起,形成高分子聚合物。
这种反应涉及到共价键的形成和链的生长。
聚合反应在塑料、橡胶和纤维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六、分解反应:分子的分离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被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物质。
这种反应涉及到化学键的断裂和分子的分离。
分解反应在许多方面都有应用,例如燃料的燃烧和药物的分解。
以上是化学反应的几个主要类型和顺序。
每种反应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
了解这些反应类型的顺序和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金属置换反应优先反应规律
金属置换反应优先反应规律
金属置换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它涉及到两种金属离子之间的反应,其中一种金属以固体形式取代另一种金属离子的溶液中。
金属置换反应的优先反应规律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判断:
1. 活动性顺序:金属的置换反应顺序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
活动性越高的金属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
常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钾 > 钠 > 镁 > 铝 > 锌 > 铁 > 镉 > 铅 > 铜 > 汞 > 银 > 金。
例如,铜可以置换银,但无法置换锌。
2. 电位差:金属的标准电位差也可以用来判断金属置换反应的优先性。
电位差越大的金属对具有较小电位差的金属离子进行置换反应的概率越大。
3. 化学活性:除了金属的活动性和电位差,金属的化学反应性也可能影响金属置换反应的优先性。
例如,铂、金等贵金属的反应性较低,即使它们的电位差较大,也不容易发生置换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金属置换反应的优先性并不是绝对的,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溶剂等。
此外,置换反应也可能受到活化能、物质各自的形态和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具体的实验条件下,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判断金属置换反应的优先性。
涉及“用量”及先后顺序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
涉及“用量”及先后顺序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摘要】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常见的题型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为主。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书写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又是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关键词】离子反应用量的多少先后顺序离子方程式1.物质的“用量”“少量”、“适量”、“过量”、“等物质的量”、“任意量”等这样的文字叙述。
1.1 氧化还原反应:遵循“强者先行”即“先强后弱”的规律依次进行。
如:氧化性:cl2>br2>fe3+i2, 还原性:i->fe2+br->cl- fei2的溶液通入少量的cl2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i-+ cl2== i2+2 cl-fei2的溶液通入足量的cl2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4 i- +3cl2==2 fe3++ 2i2+6 cl -1mol fei2、、1mol fe br 2的溶液通入2.5 mol cl2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4 i-+ 2br-+5 cl2=4 fe3++2 i2+ br2+10 cl-fei2、fe br 2的溶液通入足量cl2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 i-+ 2br-+3 cl2=2 fe3++ i 2+ br2+6 cl-解反应时,应先考虑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so32-s2-加入少量的盐酸溶液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32-+2 s2-+6h+=3 s↓+3 h2oso32和s2-足量的盐酸溶液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so32-+2 s2-+8 h+==3 s↓+4 h2o+ so2↑3)、当向含ca2+clo-、cl-的溶液通入so2气体时,由于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而clo-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溶液中so 2 与clo-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42- cl-,然后,ca2+、so42-caso4,而不是ca2+、so 2 、h2o结合生成沉淀caso3,所以当向含ca2+ clo-、cl-的溶液通入so2气体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 +clo- +so2+ h2o=ca so4↓+ cl -+2 h+1.2 复分解反应:量的物质的计量数为“1”进行书写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澄清ca(oh)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2 hco3-=caco3↓+2 h2o+ co32-ca(oh)2计量数为“1”)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澄清ca(oh)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oh-+hco3-=caco3↓+ h2o(定nahco3计量数为“1”)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澄清ca(hco3)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 hco3-+2oh-=caco3↓+ 2h2o+ co32-ca(hco3)2计量数为“1”)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澄清ca(hco3)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 hco3-+oh-=caco3↓+ h2o(定naoh计量数为“1”)1.3 试剂的滴加顺序不同:⑴、向alcl3溶液逐滴滴加少量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 h)3↓naoh溶液逐滴滴加少量alcl3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振荡后白色沉淀消失,al3++3oh-=al(o h)3↓、al(o h)3+oh-=alo2-+2 h2oal3++4oh-=alo2-+2 h 2oalo2-溶液逐滴滴加少量h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 h+ + h2o=al(o h)3↓hcl溶液逐滴滴加少量alo2-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振荡后沉淀消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alo2-+ h+ +h2o=al(o h)3↓、al(o h)3+ 3h+=al3++3 h2o,alo2-+ 4h+=al3++2 h2o5)、向na2co3溶液逐滴滴加少量盐酸溶液,这时没有气体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 h+=h co3-6)、向盐酸溶液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过量,这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 h+=h2o+ co2↑1.4 碱与酸性气体的反应:1)、向澄清石灰水通入少量co2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 co2=ca co3↓+ h2o2)、向澄清石灰水通入足量co2气体,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2++2oh-+ co2=ca co3↓+ h2o、 ca co3+ h2o+ co2=ca2+ +2h co3-,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 co2=h co3-,这类的离子反应还有so 3 、 so2与碱的反应,若碱不足,则生成正盐,若碱过量则生成酸式盐。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年高考化学二模试题(含解析)
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容量瓶上未必有固定的()A.溶液浓度B.容量C.定容刻度D.配制温度2.零族元素难以形成化合物的根本原因是它们()A.都是惰性元素B.化学性质不活泼C.都以单原子分子形式存在D.原子结构均为稳定结构3.氮化铝(AlN)熔融时不导电、难溶于水,常用作砂轮及耐高温材料,由此推知,它应该属于()A.离子晶体B.原子晶体C.分子晶体D.金属晶体4.SO2能使溴水褪色,说明SO2具有()A.还原性B.漂白性C.酸性D.氧化性5.火山爆发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少量的羰基硫(分子式是:COS),已知羰基硫分子结构与CO2类似,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羰基硫是电解质B.羰基硫分子的电子式为:C.C、O、S三个原子中半径最小的是CD.羰基硫分子为非极性分子6.水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分散剂,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分子是含极性键的极性分子B.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2H++O2﹣C.重水(D2O)分子中,各原子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两倍D.相同质量的水具有的内能:固体<液体<气体7.下列物质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其主要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生铁B.硫酸C.烧碱D.纯碱8.能用离子方程式CO32﹣+2H+→H2O+CO2↑表示的反应是()A.碳酸钠与足量稀硝酸的反应B.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的反应C.碳酸钡与少量稀盐酸的反应D.碳酸钠与足量稀醋酸的反应9.保存液态有机物的一种方法是在其上方加盖一层水以避免挥发损失.下列有机物适合用“水封法”保存的是()A.乙醇B.硝基苯C.甘油D.己烷10.0.1moL/L醋酸用蒸馏水稀释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离程度增大,H+浓度增大 B.电离程度减小,H+浓度减小C.电离程度增大,H+浓度减小 D.电离程度减小,H+浓度增大11.关于氯化铁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适当升高温度能促进FeCl3水解B.加水稀释能促进其水解,并提高Fe(OH)3的浓度C.加少量浓盐酸能促进FeCl3水解D.保存氯化铁溶液时应加入少量铁粉12.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Y,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电路中电流方向为:X→→YB.若两电极分别为铁棒和碳棒,则X 为碳棒,Y 为铁棒C.X 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 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D.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单质,则它们的活动性顺序为X>Y13.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合成氨反应的微粒变化历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反应历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④③①②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14.乙酸和乙醛的鉴别有多种方法,下列可行的操作中最不简便的一种是()A.使用蒸馏水B.使用NaHCO3溶液C.使用CuSO4和NaOH溶液D.使用pH试纸15.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采用的相同措施是()A.水浴加热B.冷凝回流C.用浓硫酸做脱水剂和催化剂D.乙酸过量16.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该图表明()A.催化剂可以改变该反应的热效应B.该反应是个放热反应C.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D.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7.一定条件下,下列金属中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并产生金属氧化物的是()A.钾B.镁C.铁D.铜18.中和滴定中用已知浓度的稀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稀氨水,计算式与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类似:c1V1=c2V2,则()A.终点溶液偏碱性B.终点溶液中c(NH4+)=c(Cl﹣)C.终点溶液中氨过量D.合适的指示剂是甲基橙而非酚酞19.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第二份加入足量盐酸,如要放出等量的气体,两份铝粉的质量之比为()A.1:3 B.3:1 C.1:1 D.4:320.已知HCl的沸点为﹣85℃,则HI的沸点可能为()A.﹣167℃B.﹣87℃C.﹣35℃D.50℃二、综合分析题(一)氯和溴(本题共17分)21.氯原子核外有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它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22.铜丝能在氯气中燃烧,铁丝能否?请说出判断依据..23.将如图装置放置在光亮的地方,随后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大试管内壁上有油状液滴生成、饱和食盐水中有少量固体析出、黄绿色气体颜色变浅、试管内液面有所上升.(1)油状液滴的成分可能是CCl4和.(2)水槽中盛放饱和食盐水而不是蒸馏水是为了抑制与水的反应.(3)试管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极易溶于水.24.溴和氯在元素周期表中均属于族.25.目前从海水提溴(Br2)大致有以下步骤.(1)向浓缩的海水中通入某种气体,将海水中的Br﹣氧化为Br2,该气体是.(2)用热空气将Br2从上述溶液中吹出,并由浓Na2CO3溶液吸收,转变为NaBr、NaBrO3.1moL Br2需消耗Na2CO3moL.(3)再将所得混合溶液用稀硫酸酸化,得到浓度较高的溴水,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r﹣+BrO3﹣+H+→Br2+H2O.(二)工业制氢.(共2小题,满分12分)26.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可逆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气体的分子总数或混合气体的不再随时间变化,都可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3)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t1时的突变一定是因为某种条件的改变,该改变不可能是;a.减小H2浓度b.使用催化剂c.升高温度.27.将水分解制得氢气的一种工业方法是“硫﹣碘循环法”,依次涉及下列三步反应:I.SO2+2H2O+I2→H2SO4+2HIII.2HI(g)⇌H2(g)+I2(g)III.2H2SO4→2SO2+O2+2H2O(1)一定温度下,向5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HI,发生反应II,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相同温度下,若起始加入的HI改为2mol,反应达平衡时H2的量为mol.(2)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错误的是(填写选项编号,只有一个正确选项).a.三步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H2,同时产生1molO2c.在整个分解水的过程中SO2和I2相当于催化剂.(三)金属化合物(本题14分)28.某矿物样品(已经剔除其它杂质)含三种氧化物:Al2O3、Fe2O3、CuO,化学兴趣小组欲将三种金属化合物加以分离,最终制得相应的纯净化合物或溶液.实验方案大致如下:(1)纯Fe2O3、CuO的颜色依次是色、色.(2)写出滤液A的主要溶质成分:.(3)由滤液A制AlCl3溶液有①和②两种途径,②与①相比自有其合理之处,理由是:.(4)溶液E中含有三种阳离子.向E中分步滴加NaOH溶液,三种阳离子先后与OH﹣结合,其中列第二位的阳离子能使某种试剂变为血红色,这种试剂是.若矿物样品的质量为m1,所得Fe(OH)3的质量为m2,则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若使Fe3+沉淀这一步加入的NaOH过量,该测定值将(填“偏高”、“偏低”或“不变”).(5)将Cu(OH)2溶于稀硫酸,然后制成胆矾晶体,必要的操作步骤依次包括蒸发浓缩、、、洗涤、自然干燥等.(四)有机化学.29.(1)相对分子质量为46的C、H、O化合物,除CH3OCH3外常见的还有两种,分别是和.它们是否为同系物?.(2)两种化合物中共含有三种官能团,分别是基、基、基.(3)两种化合物中,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能发生取代反应的是,能发生氧化反应的是.30.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所示:(1)A是有支链的炔烃,其名称是.(2)F所属的类别是.(3)写出G的结构简式:.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容量瓶上未必有固定的()A.溶液浓度B.容量C.定容刻度D.配制温度【考点】N4: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分析】根据容量瓶上标有:温度、规格、刻度线分析.【解答】解:因容量瓶上标有:温度、规格、刻度线,故选A.2.零族元素难以形成化合物的根本原因是它们()A.都是惰性元素B.化学性质不活泼C.都以单原子分子形式存在D.原子结构均为稳定结构【考点】7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分析】最外层电子是2 个或8 个,达到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由此分析解答.【解答】解:零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是2 个或8 个,达到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这是零族元素难以形成化合物的根本原因,故选D.3.氮化铝(AlN)熔融时不导电、难溶于水,常用作砂轮及耐高温材料,由此推知,它应该属于()A.离子晶体B.原子晶体C.分子晶体D.金属晶体【考点】A6: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分析】由信息可知,氮化铝常用作砂轮及耐高温的材料,熔融时不导电为共价化合物,熔点高、硬度大,为原子晶体的性质,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信息可知,氮化铝常用作砂轮及耐高温的材料,熔融时不导电为共价化合物,由原子构成,熔点高、硬度大,为原子晶体的性质,所以氮化铝属于原子晶体;故B正确;故选B.4.SO2能使溴水褪色,说明SO2具有()A.还原性B.漂白性C.酸性D.氧化性【考点】F5: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体现还原性,溴与二氧化硫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HBr,使溴水褪色,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体现还原性.【解答】解:溴与二氧化硫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HBr,溶液中溴的颜色会褪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Br2+2H2O=H2SO4+2HBr,硫元素化合价升高(+4→+6),体现还原性,溴元素化合价降低,体现氧化性(0→﹣1),故选A.5.火山爆发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少量的羰基硫(分子式是:COS),已知羰基硫分子结构与CO2类似,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羰基硫是电解质B.羰基硫分子的电子式为:C.C、O、S三个原子中半径最小的是CD.羰基硫分子为非极性分子【考点】8G: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析】羰基硫的分子式是COS,已知羰基硫分子结构与CO2类似,为直线型结构,结构式为O=C=S,则COS的电子式为;因O、S得电子的能力不同,为含C、O之间与C、S之间的极性键的极性分子;C、O原子都含有2个电子层,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C>O;羰基硫自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A.羰基硫(COS)自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不是电解质,故A错误;B.羰基硫分子结构与CO2类似,为直线型结构,结构式为:O=C=S,则COS的电子式为,故B正确;C.C、O、S三个原子中,S原子电子层最多,S的原子半径最大;C、O原子都含有2个电子层,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C>O,即半径最小的是O,故C错误;D.羰基硫的结构式为O=C=S,因O、S得电子的能力不同,为含C、O之间与C、S之间的极性键的极性分子,故D错误;故选B.6.水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分散剂,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分子是含极性键的极性分子B.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2H++O2﹣C.重水(D2O)分子中,各原子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两倍D.相同质量的水具有的内能:固体<液体<气体【考点】D5: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84: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9O:极性键和非极性键;D6:水的电离.【分析】A.水含H﹣O,为V型结构,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B.水为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C.质量数为2×2+16=20,质子数为1×2+8=10;D.由固态转化为液态,液态转化为气态,均吸热.【解答】解:A.水含H﹣O极性键,为V型结构,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则为极性分子,故A正确;B.水为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为H2O⇌H++OH﹣,故B错误;C.质量数为2×2+16=20,质子数为1×2+8=10,则重水(D2O)分子中各原子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两倍,故C正确;D.由固态转化为液态,液态转化为气态,均吸热,气态能量最高,则相同质量的水具有的内能:固体<液体<气体,故D正确;故选B.7.下列物质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其主要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生铁B.硫酸C.烧碱D.纯碱【考点】B1: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据此分析.【解答】解:A.冶炼铁,发生的反应Fe2O3+3CO2Fe+3CO2,化合价发生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硫酸工业中存在S~SO2~SO3的转化,化合价发生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C.涉及的反应为:2NaCl+2H2O Cl2↑+H2↑+2NaOH,该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氨碱法生产纯碱涉及的方程式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这几个方程式中都没有电子的转移,所以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D选;故选D.8.能用离子方程式CO32﹣+2H+→H2O+CO2↑表示的反应是()A.碳酸钠与足量稀硝酸的反应B.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的反应C.碳酸钡与少量稀盐酸的反应D.碳酸钠与足量稀醋酸的反应【考点】49: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能用离子方程式CO32﹣+2H+═H2O+C02↑表示的反应,必须满足可溶性的碳酸盐与强酸或强酸的酸式盐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一类反应,据此进行判断.A.碳酸钠为可溶性的盐,稀硝酸为强酸,能用离子方程式CO32﹣+2H+→H2O+CO2↑表示的反应;B.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中应该写成碳酸氢根离子形式;C.碳酸钡为沉淀,应写化学式;D.醋酸为弱酸应写化学式.【解答】解:A.碳酸钠与足量稀硝酸的反应,碳酸钠为可溶性的盐,硝酸为强酸,二者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硝酸钠,其离子方程式可以用CO32﹣+2H+═H2O+C02↑表示,故A正确;B.碳酸氢根为弱酸的酸式盐,应写成HCO3﹣离子形式,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H2O+C02↑,故B错误;C.碳酸钡为难溶物,离子方程式中需要保留化学式,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H2O+CO2↑,故C错误;D.CH3COOH为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应写成化学式,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CH3COOH═CO2↑+H2O+2CH3COO﹣,故D错误;故选A.9.保存液态有机物的一种方法是在其上方加盖一层水以避免挥发损失.下列有机物适合用“水封法”保存的是()A.乙醇B.硝基苯C.甘油D.己烷【考点】O2:化学试剂的存放.【分析】有机物用水封法保存,则有机物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以此解答.【解答】解:A.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水封,故A不选;B.硝基苯密度大于水,且不溶于水,可以用水封,故B选;C.甘油与水互溶,不能用水封,故C不选;D.己烷密度小于水,在水的上层,不能用水封法保存,故D不选;故选:B.10.0.1moL/L醋酸用蒸馏水稀释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离程度增大,H+浓度增大 B.电离程度减小,H+浓度减小C.电离程度增大,H+浓度减小 D.电离程度减小,H+浓度增大【考点】D5: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分析】醋酸溶液中存在CH3COOH⇌CH3COO﹣+H+,加水稀释促进电离,n(CH3COO﹣)和n(H+)增大,n(CH3COOH)减小,结合溶液体积和物质的量的变化解答该题.【解答】解:醋酸溶液中存在CH3COOH⇌CH3COO﹣+H+,加水稀释促进电离,n(CH3COO ﹣)和n(H+)增大,但体积增大大于电离程度的倍数,H+浓度减小.故选C.11.关于氯化铁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适当升高温度能促进FeCl3水解B.加水稀释能促进其水解,并提高Fe(OH)3的浓度C.加少量浓盐酸能促进FeCl3水解D.保存氯化铁溶液时应加入少量铁粉【考点】GN: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DD:盐类水解的应用.【分析】A.水解为吸热反应;B.加水稀释溶液浓度降低;C.依据同离子效应解答;D.铁粉能够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解答】解:A.水解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能促进盐类的水解,故A正确;B.加水稀释能促进其水解,但是能使Fe(OH)3的浓度降低,故B错误;C.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氢离子,加入盐酸,增大氢离子浓度,抑制氯化铁水解,故C错误;D.铁粉能够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所以保存氯化铁溶液不能加入铁,为抑制氯化铁水解应加入少量稀盐酸,故D错误;故选:A.12.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Y,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电路中电流方向为:X→→YB.若两电极分别为铁棒和碳棒,则X 为碳棒,Y 为铁棒C.X 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 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D.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单质,则它们的活动性顺序为X>Y【考点】BH: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根据图片知,该装置是原电池,根据电子的流向判断X为负极,Y为正极,电流的流向正好与电子的流向相反;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解答】解:A.根据图片知该装置是原电池,外电路中电子从X电极流向Y电极,电流的流向与此相反,即Y→→X,故A错误;B.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若两电极分别为Fe和碳棒,则Y为碳棒,X为Fe,故B错误;C.X是负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Y是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D.X为负极,Y为正极,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单质,则它们的活动性顺序为X>Y,故D正确.故选D.13.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合成氨反应的微粒变化历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反应历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④③①②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考点】15:化学反应的实质;27:工业合成氨.【分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就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重新组合的过程,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新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氢分子和氮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它们在固体催化剂的表面会分解成单个的原子,原子再组合成新的氨分子,据此解答.【解答】解:催化剂在起作用时需要一定的温度,开始时催化剂还没起作用,氮分子和氢分子在无规则运动,物质要在催化剂表面反应,所以催化剂在起作用时,氢分子和氮分子有序的排列在催化剂表面,反应过程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所以分子先断键形成原子,然后氢原子和氮原子结合成氨分子附着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结束后脱离催化剂表面形成自由移动的氨气分子,从而完成反应,在有催化剂参加的反应中,反应物先由无序排列到有序排列再到无序排列,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再结合成新的分子,故选:A.14.乙酸和乙醛的鉴别有多种方法,下列可行的操作中最不简便的一种是()A.使用蒸馏水B.使用NaHCO3溶液C.使用CuSO4和NaOH溶液D.使用pH试纸【考点】HA:有机物的鉴别.【分析】乙酸具有酸性,可与碳酸盐、碱等发生复分解反应,乙醛含有醛基,可发生氧化反应,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二者都溶于水,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乙酸具有酸性,可与NaHCO3溶液生成气体,使pH试纸变红,可鉴别,操作简单,但使用CuSO4和NaOH溶液,需先生成氢氧化铜,然后与乙酸发生中和反应,检验乙醛需要加热,操作较B、D复杂.故选C.15.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采用的相同措施是()A.水浴加热B.冷凝回流C.用浓硫酸做脱水剂和催化剂D.乙酸过量【考点】TJ:乙酸乙酯的制取.【分析】A.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均采用酒精灯加热;B.制备乙酸丁酯采取直接回流的方法;C.浓硫酸有吸水性、脱水性且做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D.乙酸丁酯的制备和乙酸乙酯的制备原料用量区别在于正丁醇和乙醇的价格差异,制备乙酸乙酯,乙醇过量,制备乙酸丁酯,乙酸过量.【解答】解:A.乙酸乙酯沸点770C,乙酸正丁酯沸点1260C,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需要的温度较高,需要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不能用水浴加热,故A错误;B.乙酸乙酯采取边反应边蒸馏的方法,但乙酸丁酯则采取直接回流的方法,待反应后再提取产物,故B错误;C.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都为可逆反应,用浓硫酸做脱水剂和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两者措施相同,故C正确;D.制备乙酸乙酯时,为了提高冰醋酸的转化率,由于乙醇价格比较低廉,会使乙醇过量,制备乙酸丁酯时,采用乙酸过量,以提高丁醇的利用率,这是因为正丁醇的价格比冰醋酸高,故D错误;故选C.16.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该图表明()A.催化剂可以改变该反应的热效应B.该反应是个放热反应C.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D.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考点】BB:反应热和焓变.【分析】由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加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反应热不变,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由图可知,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反应热不变,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C.由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C错误;D.化学反应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正确.故选BD.17.一定条件下,下列金属中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并产生金属氧化物的是()A.钾B.镁C.铁D.铜【考点】GR: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分析】金属中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应为较为活泼的金属,金属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物或氧化物,同时生成氢气,结合对应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解答】解:A.钾和水反应生成KOH和氢气,故A不选;B.加热条件下,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故B不选;C.加热条件下,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故C选;D.铜和水不反应,故D不选.故选C.18.中和滴定中用已知浓度的稀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稀氨水,计算式与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类似:c1V1=c2V2,则()A.终点溶液偏碱性B.终点溶液中c(NH4+)=c(Cl﹣)C.终点溶液中氨过量D.合适的指示剂是甲基橙而非酚酞【考点】R3:中和滴定.【分析】用已知浓度的稀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稀氨水,应满足c1V1=c2V2,反应生成氯化铵,结合盐类的水解解答该题.【解答】解:用已知浓度的稀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稀氨水,应满足c1V1=c2V2,反应生成氯化铵,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则c(NH4+)<c(Cl﹣),应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故选D.19.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第二份加入足量盐酸,如要放出等量的气体,两份铝粉的质量之比为()A.1:3 B.3:1 C.1:1 D.4:3【考点】GJ:铝的化学性质.【分析】由2Al~6HCl~2NaOH~3H2↑,酸、碱均足量时,Al完全反应,以此分析生成的氢气.【解答】解:由2Al~6HCl~2NaOH~3H2↑,酸、碱均足量时,Al完全反应,由反应的关系式可知,生成等量的氢气,消耗等量的Al,所以两份铝粉的质量之比为1:1,故选C.20.已知HCl的沸点为﹣85℃,则HI的沸点可能为()A.﹣167℃B.﹣87℃C.﹣35℃D.50℃【考点】A1:分子间作用力.【分析】氯化氢、碘化氢为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而分子间作用力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据此判断.【解答】解:氯化氢、碘化氢为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而分子间作用力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碘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氯化氢,所以分子间作用力强于氯化氢,熔沸点高于氯化氢熔沸点,排除A、B,常温下碘化氢为气体,所以沸点低于0℃,排除D,故选:C.二、综合分析题(一)氯和溴(本题共17分)21.氯原子核外有17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它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3s23p5.【考点】8G: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析】Cl元素为17号元素,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每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都不相同,其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5,据此分析.【解答】解:Cl元素为17号元素,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每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都不相同,所以氯原子核外有17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Cl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5,则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3s23p5;故答案为:17;3s23p5.22.铜丝能在氯气中燃烧,铁丝能否?请说出判断依据.能,铁比铜更活泼.【考点】GR: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GM:铁的化学性质;GP: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分析】铜丝能在氯气中燃烧,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因为铁的还原性比铜强,红热的铁丝也能在氯气中燃烧.【解答】解: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具有强氧化性,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色的烟,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铁排在铜的前面,铁的还原性比铜强,铁比铜更活泼,铁丝能与氯气反应,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红色的烟,故答案为:能,铁比铜更活泼.23.将如图装置放置在光亮的地方,随后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大试管内壁上有油状液滴生成、饱和食盐水中有少量固体析出、黄绿色气体颜色变浅、试管内液面有所上升.(1)油状液滴的成分可能是CCl4和CHCl3(或CH2Cl2).(2)水槽中盛放饱和食盐水而不是蒸馏水是为了抑制氯气与水的反应.(3)试管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HCl极易溶于水.【考点】T3:甲烷的性质实验.【分析】CH4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和HCl,其中CH3Cl是气体,CH2Cl2、CHCl3、CCl4是油状液体,HCl极易溶于水,故生成后溶于了饱和氯化钠溶液,导致试管内压强减小,液面上升,据此分析.【解答】解:(1)CH4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和HCl,其中CH3Cl是气体,CH2Cl2、CHCl3、CCl4是油状液体,难溶于水,HCl极易溶于水,故HCl生成后溶于了饱和食盐水中,油状液滴的成分有CH2Cl2、CHCl3、CCl4,故答案为:CHCl3(或CH2Cl2);(2)由于HCl极易溶于水,而氯气在水中的额溶解度不大,且氯气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故水槽中盛放饱和食盐水不影响HCl的溶解,而能降低氯气的溶解度,故目的是为了抑制氯气和水的反应,故答案为:氯气;(3)由于反应生成的CH2Cl2、CHCl3、CCl4是油状液体,而HCl极易溶于水,生成后溶于了饱和氯化钠溶液,导致试管内压强减小,液面上升,故答案为:HCl.24.溴和氯在元素周期表中均属于VIIA族.【考点】7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分析】根据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溴和氯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属于第三周期第ⅤⅡA族,故答案为:VIIA.25.目前从海水提溴(Br2)大致有以下步骤.。
氟元素涉及的反应式
【F2】氟,淡黄绿色气体,熔、沸点较低,和水剧烈反应。
F2+H2=2HF 氟单质和氢气在黑暗处发生爆炸。
卤素单质和氢气的反应,按氟—氯—溴—碘顺序,反应剧烈程度依次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也逐渐降低。
氟和氢气混合,在冷暗处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生成氟化氢。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火焰苍白色,生成氯化氢;氯气和氢气光照,发生爆炸,生成氯化氢。
溴和氢气混合,加热时化合。
碘和氢气混合,加热时化合,同时分解。
2F2+2H2O=4HF+O2氟单质和水反应,生成氟化氢和氧气。
卤素单质和水反应,只有氟单质不同,其余卤素单质氯、溴、碘和水反应,生成卤化氢和次卤酸,可用通式表示:X2+H2O=HX+HXO。
F2+2Na=2NaF 氟单质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氟化钠。
2F2+Si=SiF4 氟和硅单质在常温下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
四氟化硅是不可燃气体,有类似于氯化氢的窒息性气味,水解生成硅酸和氟化氢,在空气中形成浓烟。
2F2+SiO2=SiF4+O2 氟单质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和氧气。
【F—】氟离子。
F—+H+=HF 可溶性氟化物和强酸反应生成难电离的氢氟酸。
F—+H2O HF+OH—氟离子(可溶性氟化物)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氢氟酸是一种弱酸,所以氟离子在水中要水解。
【HF】氟化氢,无色气体,19.54℃以下为无色液体,有毒,在空气中发烟,能刺激眼睛、腐蚀皮肤,易溶于水。
氟化氢的水溶液叫氢氟酸,是一种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存在动态平衡。
但当浓度大于5mol·L-1时,F—通过氢键和未解离的HF形成相当稳定的HF-2等,氢氟酸便是一种相当强的酸。
卤族元素形成的氢化物叫卤化氢,溶解于水形成的溶液叫氢卤酸。
氢氟酸为弱酸,其余均为强酸,而且按氯、溴、碘的顺序,酸性逐渐增强。
HF F—+H+ 氟化氢是一种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还可写作:HF+H2OH3O++F—。
HF+OH—=F—+H2O 氢氟酸和强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氟化物和水的离子方程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陈初中化学组资料
初中化学中涉及反应先后顺序的问题
1、表面生锈的铁钉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稀盐酸)中。
则先: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后: Fe + H2SO4 === FeSO4 + H2↑【Fe + 2HCl=== FeCl2 + H2↑】
〖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铁钉逐渐溶解,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其中隐含着反应:2FeCl3 + Fe ===3 FeCl2
原因是:铁锈在表面,先与稀硫酸接触。
2、在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则先: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后: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原因是:CaCl2和 Na2CO3反应生成的CaCO3会溶于稀盐酸,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所以只有在酸被消耗完才会有沉淀产生。
【这是一类问题。
】
3、在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则先: HCl + NaOH ==== NaCl +H2O
后: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原因是:Na2CO3和 HCl反应生成的气体会被NaOH溶液吸收,2NaOH + CO2 ==== Na2CO3 + H2O所以只有在NaOH被消耗完时才会有气体生成。
【这是一类问题。
】
4、把CO2和HCl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则先: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后: Ca(OH)2 + CO2 ==== CaCO3↓+ H2O
原因是:Ca(OH)2和 CO2反应生成的沉淀(CaCO3)溶于稀盐酸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所以只有在酸被消耗完才会有沉淀产生。
5、金属和盐溶液混合
则先发生最活泼的金属单质置换最不活泼盐溶液中的金属。
原因是:最活泼的金属单质优先失去电子而最不活泼的金属的离子优先获得电子。
6、把Na投入到CuSO4溶液中。
则先:2Na + 2H2O====2NaOH + H2↑
后:2NaOH + CuSO4==== Cu(OH)2↓+ Na2SO4
7、CO2通入到NaOH、Ca(OH)2的混合溶液中。
则:先Ca(OH)2 + CO2 ==== CaCO3↓+ H2O
后2NaOH + CO2 ==== Na2CO3+ H2O
原因是:NaOH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Na2CO3会与Ca(OH)2反应生成NaOH。
Na2CO3 + Ca(OH)2 ==== CaCO3↓+2NaOH所以只有当Ca(OH)2先反应完时2NaOH才会与CO2反应。
8、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则先:Na2CO3 + HCl === NaCl +NaHCO3
后:NaHCO3+ HCl === NaCl + H2O + CO2↑
原因是:由CO32-+2H+==H2O+CO2↑可知。
每个CO32-需要2个H+才会生成CO2而当CO32-较多而H+较少时,为公平起见,每个CO32-先得到一个变成HCO3-,当所有的CO32-都变成HCO3-后,再由HCO3-得到H+而生成CO2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