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注药学

合集下载

静脉给药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静脉给药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静脉给药的原理和注意事项静脉给药是通过将药物注射到静脉血管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其可以快速达到治疗效果。

与其他途径相比,静脉给药能够绕过肠道消化和肝首过效应,药物完全进入循环系统,避免部分药物被代谢或降解。

此外,静脉给药适用于紧急情况下需要迅速发挥作用的药物,如急救药物。

因此,静脉给药在临床上具有广泛应用的优势。

一、静脉给药的原理、原则及适用人群1.静脉给药的原理静脉给药可以避免经过胃肠道的吸收和肝脏的首过效应。

这对需要药物快速发挥作用的情况非常重要,如急救、麻醉等。

静脉给药能够绕过肠道的吸收和肝脏的代谢,使药物能够以更高的浓度进入全身循环,从而在短时间内达到治疗效果。

此外,静脉给药还可以避免口服药物由于消化液的影响而导致的变性或降解,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活性。

静脉给药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治疗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常见的静脉给药方法包括直接注射法、滴注法和静脉泵注法等。

直接注射法适用于小剂量和快速发挥作用的药物,滴注法适用于大剂量和需要较长时间进行给药的药物,而静脉泵注法则适合需要精确控制给药速度的情况。

此外,还需根据药物的溶解度、pH值和渗透性等特征选取适当的溶媒和浓度,以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静脉给药的原则(1)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通常选择外周静脉进行给药,但在需要大剂量或长时间给药的情况下,可选择中心静脉通道。

选择合适的通道可以确保药物通过血管迅速进入循环系统。

(2)保持无菌性:静脉给药要求使用无菌的针头、注射器等设备,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引入细菌或其他微生物。

(3)掌握正确的给药速度和剂量:根据药物的特性、病情和治疗需要,调整给药速度和剂量。

给药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而给药速度过慢可能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4)注意药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或不相容性。

在静脉给药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避免不同药物混合而导致不良反应。

美罗培南不同静脉输注方式的临床治疗精品课件

美罗培南不同静脉输注方式的临床治疗精品课件
者。有效率为痊愈、显效、 有效三者之和。
结果:
文献(二)
文献(二)
结论: 美罗培南在保证给药剂量不变的前
提下,缩短用药间隔和延长输注时间能 提高重症医学科(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 的感染控制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文献(三)美罗培南个体化给药的研究进 展
目的:
❖ 通过对美罗培南的药代动力学(PK)/药 效学(PD)的研究,指导美罗培南个体化给 药。
背景
美罗培南是第二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与第一代亚胺培南相比,美罗培南在卡比 培南环1- β位上修饰的甲基增强了其对肾 脱氢肽酶的稳定性,故不需与酶抑制剂合 用,安全性较高;二者均为强效广谱抗菌 药,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更 强,对革兰阳性菌稍弱。
背景
美罗培南血药峰浓度(Cmax)在静脉给 药结束时达到,与给药剂量呈线性相关, 给药剂量越大Cmax越大;血浆消除半衰期 (T1 /2)约1h;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
C组对照组: 微量泵输注治疗, 泵注时间为30 min,Q8 h
患者疗效评估标准如下: (1)痊愈:患者症状、体征、 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4项 均恢复正常。(2)显效:患 者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 4项中有l项未完全恢复正 常。(3)有效:用药后病情 有所好转,但效果不甚明 显。(4)无效:用药72 h后 病情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机 美罗培南3.0g
qd ivgtt

(微量推注泵
2
0.9%氯化钠注射液 50ml 每次持续推注

24h)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 床疗效、病原学疗 效,并对两组患者 抗生素药物经济支 出进行评估
文献(一)
结果:
[
文献(一)
结果:
文献(一)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科室简介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科室简介
.
静配中心因何而来
建设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现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是医院现 代化的发展趋势。静脉输注是医院治疗的重要手段,而药物 配制则是它的第一步程序,但这一常规操作在我国尚未完全 规范化管理,由于微粒、热源、活性微生物等广泛存在于空 气中,使得配药环境的清净度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极易造成 药物污染,输入人体后可引起热原反应、毛细血管栓塞等严 重后果,因此,洁净环境条件下进行静脉输注配制已成为必 然趋势。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
.
静配中心定义
静脉配制中心(PIVAS),又叫静配中心,它是指 医院药剂科提供静脉输注混合药物的配制服务,定义为 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 到过培训的药护技术人员严格执行按照无菌操作程序进 行全静脉营养,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配制。简 单的说就是各科室医生通过电脑将医嘱下到静配中心, 工作人员在洁净环境下集中配药,将配好的药物送到各 科室。
.
建设静配中心的意义
2、有利于临床药学发展 审方药师利用自己熟悉药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不相容
性优势,进行静脉药物混合配置时,可随时对输液进行检测。 建立PIVAS,不仅是将药物配置转移到净化间进行,改变为医 生、药师和护士共同面对病人的新模式。这一转变有利于开展 临床药学工作。.Βιβλιοθήκη 建设静配中心的意义.
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可以加强对药品使用环节的质 量控制,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实现医院由单 纯供应保障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实现从“以药品为中心” 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以提高医院的服务 质量和管理水平。
.
3、增强职业防护 对于某些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药物,尤其是抗癌
药物等细胞毒性药物,在开放的环境中配置,可使药物粉末及 液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会严重损害配置者的健康。 4、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 PIVAS强调专业分工,使护士用于药品配置的时间大大缩短, 护士可以集中精力做好临床护理工作。

静脉输液的配制

静脉输液的配制

生理盐水与葡萄糖作为溶媒的运用区别一、用糖水还是用盐水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1、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定:(1)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用糖水时可加胰岛素兑调。

(3)如病人肾功能不好,要减少钠水的摄入,减轻钠水储溜。

2、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1)如电解质结果。

如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水。

(2)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

3、配液:有的药物溶于糖或盐其效能会好点,这要根据药物说明书选择糖盐。

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水补充能量。

5、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糖水主要作为能量,选用时要首先想到这点。

总之,选择时要慎重,尤其是呼吸科,老年病人多,不同程度地存在心功能不好或糖尿病,在选盐时要谨慎,选糖时考虑是否加用胰岛素。

二:溶媒的选择主要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

1、溶媒的选择主要要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

在制剂时,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H值多为3.5~5.5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pH值一般为6.5~7.5。

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应用时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类。

溶于葡萄糖液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

青霉素类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

因此,严禁将碱性药液(碳酸氢钠、氨茶碱等)与其配伍。

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奎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在5%的葡萄糖溶液中比生理盐水形态更稳定,特别是培氟沙星,应该用糖水配,培氟沙星不能见氯离子,否则会形成沉淀。

2、溶媒使用的量一般以说明书规定的最低量控制。

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如青霉素,我在儿科临床中就有看到溶于500ml糖溶液的,输了2个多小时,前面的药物都代谢了,还没输完,根本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

现在大多是使用100ml辅液+抗生素,为什么不用250ml?其实这是个习惯问题了,没有绝对要求的。

静脉输注药物的正确使用_(1)

静脉输注药物的正确使用_(1)

临床应用的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为最普遍静脉输液是临床用药、治疗疾病、补充营养的重要手段静脉药物配置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风险性较大的一种给药方式简称输液反应,系输液引起或与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总称。

“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

临床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热原反应和类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其他尚有菌(细菌、芽胞、真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等。

在输液后15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冷感、寒战,发热38℃以上,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

静脉炎当患者静脉输液的疗程较长,输入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或因反复穿刺致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等都会导致静脉炎。

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急性心衰多因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且输液量大,输液滴速太快所致。

热原: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药剂学)微粒异物: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病菌或灰尘:没经滤过的空气携带进入输液输液器具操作因素药物因素病人因素明确溶媒pH值,药物特性,对静脉输液的稳定性十分重要青霉素水溶液在pH 6.0-6.5 稳定如选用葡萄糖作为溶媒,加速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水解,效价降低青霉素类及其酶抑制剂(除苯唑西林等异噁唑青霉有耐酸性质),在葡糖注射液中有一定程度的分解。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不仅被葡萄糖催化水解,还能产生聚合物,增加过敏反应。

头孢类的β-内酰胺环较青霉素类稳定,可与葡萄糖配伍,但实验也证明头孢类与0.9%的氯化钠>5%GS>10%GS.依托泊苷注射液在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可形成细微沉淀,应该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盐酸吡柔比星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水溶解,以免pH的原因影响效价。

医药卫生TCI静脉靶控输注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医药卫生TCI静脉靶控输注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TCI
人工控制输注
病人百分比 (主要通过观察来估计)
优良 77.6%
好 22.4%
优良 68.7%
好 27.5%
不良 0%
n = 76
n = 80
不良 3.8%
UK 的研究, ASA I or II 级病人
手术切皮时病人体动
10%
20%
30%
人工控制输注 n = 80
病人的百分比
TCI n = 76
1、不能维持麻醉药的有效浓度 2、重复给药血药浓度波动大 3、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不易平衡
静脉给药方法-单次+ 持续静脉给药
单次给药
治疗窗(Therapeutic Window)
持续静脉给药
1、起效时间长: 达稳态血浆浓度的时间长,需4 ~ 5个半衰期 2、长时间蓄积作用: 随输注时间延长,清除速率减慢,血药浓度逐渐升高产生 3、难以调节血药浓度:根据病人反应和手术刺激强度随时调节
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和药效学特点
静脉麻醉药物代谢大多符合三室模型 药物的麻醉作用与其靶位浓度直接相关 药物的靶位浓度因其分布、代谢、排泄而发生动态改变 给药方式和剂量直接影响这种改变
1
3
2
效应室药代动力学模型
T1/2 Keo
T1/2Keo Remifentanil 1.1min Propofol 2.6min Sufentanil 5.8min
T1/2 ke0
ke0:为血浆和效应室药物浓度达平衡的速率常数 Ke0是影响药物在效应室和中央室之间平衡的主要因素 Ke0越大,血浆与效应室达到平衡越快,药物起效越快 T1/2 Ke0=0.639/Ke0 是描述药物自血浆到效应室或自效应室消除50%的时间常数 是影响药物最大效应滞后于血浆浓度峰值的主要因素

紫 杉 醇 静 脉 输 注 的 注 意 事 项

紫 杉 醇 静 脉 输 注 的 注 意 事 项

紫杉醇静脉输注的注意事项唐跃年1*,陈颖2,孙朝荣1,张健1,胡松浩1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药剂科,上海市200092;2上海杨浦区中心医院药剂科,上海市200093中图分类号: R979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06)12-0946-02紫杉醇问世于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其在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和肺癌中有较好疗效,是目前抗癌活性较强的化疗药。

其抗癌机制是通过刺激微管的聚合,促进微管双聚体装配成微管,使微管超稳定,最终使细胞增殖停止在有丝分裂期的G2/M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确切疗效,已成为迄今发现的最具有应用价值的抗癌药之一[1,2]。

紫杉醇注射液是由紫杉醇与聚氧乙基代蓖麻油(Cremop_hor,EL)和无水乙醇50∶50(V/V)配制而成。

使用时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紫杉醇注射液中的药物及EL在静脉输液的配制、输注方法对疗效有很大的影响[3]。

本文概述药物配制与输注方法对疗效的影响因素与避免的方法,让药物发挥更好的作用。

1 药物的配制1 1 配药前的注意事项紫杉醇是一种细胞毒类抗癌药,与其它具有潜在毒性的化合物一样应在配制专用柜内配制,防止吸入体内,避免被药物污染,配药时宜戴手套,如果皮肤接触该药,应立即用肥皂彻底清洗皮肤,一旦接触粘膜也应用水彻底冲洗。

配药前先检查5%葡萄糖注射液和紫杉醇溶液是否有颜色、沉淀等变化。

1 2 紫杉醇的配制在配制中,溶液可能显示雾状,这是配制中的赋型剂稀释液所致。

配制完毕,应检查是否有颗粒物或色泽变化。

配制好后立即使用,应使用特制的带有滤过装置的输液器输注,并于配药后24h内完成输注。

1 3 紫杉醇配制方法的影响13 1 溶解方法的影响:不同的溶解方法对药物的药理性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正确的溶解方法既能使药物溶解,又不影响药效。

紫杉醇在加入输液时应缓慢加入,避免输液中药物的局部浓度过高;在输液中振摇使之均匀溶解,溶液中若有大颗粒或混浊出现,则不能使用。

静脉输液的正确配置与合理使用

静脉输液的正确配置与合理使用

内容提示
影响药物稳定的因素 配伍禁忌 举例
输液速度 临床防治
影响药物稳定的因素
药物本身因素:溶解度、氧化、聚合
不 稳 定 因 素
介质因素:溶媒、pH、光线、电解质 剂型因素:脂肪乳、脂质体 操作因素:加药方式、顺序 储运因素:温度、时间
1、溶媒的影响
常用溶液:
葡萄糖 液
1.非电 解质 (一)、晶体 溶液:
(3)纳米粒
稳定性较好;聚集问题 ——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g/ml, 30min滴完 ——稀释液不立即用,25℃存放,不超过8小时 •已上市的纳米粒: 紫杉醇
5、电解质的影响
胶体溶液型注射剂
• 若与含有强电解质的注射剂,如生理盐水、 氯化钾、乳酸钠和葡萄糖酸钙等注射剂混合 时,因盐类的离子效应,中和了胶粒中的双 电层,使胶体凝聚而析出沉淀。
※以专用溶媒(35~45%乙醇水溶液)先溶解
例 1:
• 双黄连与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 氟沙星、硫酸卡那霉素配伍后,溶 液pH值升高,药物的溶解度降低, 有沉淀生成。 • 含有双黄连粉剂的0.9%氯化钠注射 液中加入氨苄青霉素,结果颜色即 刻变深。采用庆大霉素、阿米卡星 分别加到含有双黄连注射液的5%葡 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 颜色变为棕黑色。
氨苄西林
现配现用
其他抗菌 限定时间 药物
原因
替考拉宁
现配现用
替考拉宁溶液的pH 及含量变化较大,结 构中异构体发生转化, 使得溶液颜色逐渐加 深。 水溶液中β-内酰胺环 易裂解 易发生光解反应,使 抗菌活性下降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依诺沙星
室温下 4h内使用 现配现用
抗肿瘤药物 限定时间
门冬酰胺酶 8h内使用
备注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术语解释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术语解释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术语解释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术语解释引言: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术是现代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涉及到药物的配置、制备和管理等环节。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这些术语的了解和使用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术中常用的术语进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术语。

一、静脉用药集中调配1.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Intravenous Medication Centralized Compounding,简称IVMCC)是指将多种不同的药物在一定比例下混合制备成满足特定需要的药物溶液,以便于快速、准确地输注给患者。

2. IVMCC通常由配制室的药学师或合格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他们按照特定的标准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要求,通过精确计量和配比来制备各种静脉用药溶液。

二、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术语解释1. 中心静脉:中心静脉是指距离心脏较近、直径较大的静脉血管,通常包括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骨静脉等。

这些血管具有较高的输液速度和流量,适用于输注药物。

2. 外周静脉:外周静脉是距离心脏较远、直径较小的静脉血管,通常包括手臂、足背等部位的静脉。

与中心静脉相比,外周静脉输注药物的速度较慢且流量限制较多。

3. 静脉导管:静脉导管是一种用于插入体内的管状装置,用于输注药物或取得静脉血液样本。

常见的静脉导管有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和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PVC)。

4. 静脉药物溶液:静脉药物溶液是一种含有一种或多种药物的液体制剂,用于静脉输注给患者。

常见的静脉药物溶液有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注射用药物溶液等。

5. 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通过静脉导管将药物直接注入静脉血管,实现药物快速进入循环系统。

这种注射方式适用于需要迅速发挥药物疗效的情况,如紧急抢救和重症治疗等。

6. 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是通过静脉导管将药物以稳定的速度滴注入静脉血管,以达到持续、持久的药物疗效。

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静脉药物的集中配置是指将多种药物配制在一个容器中,用于静脉注射或静脉输液的过程。

这种方式能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使用效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同时也有助于减少病人接受治疗的不便,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本文将围绕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静脉药物集中配置的重要意义1.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静脉药物集中配置能够有效减少医护人员在配置、输注过程中对药物的误用、混淆,减少使用药物错误。

所有配制的药物都是医生开具的处方,通过临床药学专家的指导合并配置,提高了配置药品的合理性。

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可以有效地避免多种药物同时使用而导致的药物相互作用,确保了药物的使用安全和合理性。

2. 提高药物使用效率由于静脉药物集中配置能够同时给患者输入多种药物,因此可以减少接连多次输液带来的不便,大大提高了药物的使用效率,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 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不仅能够减少药品的浪费,还能够减少医疗设备的磨损和使用成本。

通过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效率,确保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1. 提高用药依从性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通过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可以减少药物的频繁更换,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确保了治疗的有效性。

2.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静脉注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配置可以减少药物的混合使用,降低了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3. 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通过静脉药物的集中配置,可以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1. 患者个体差异性要求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因此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可能需要根据自身病情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而静脉药物的集中配置限制了医生在调整剂量以及治疗方案上的自由度。

2. 药物兼容性的问题有些药物在合并使用时会产生沉淀或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在进行药物集中配置时需要进行充分的药物兼容性测试。

静脉给药流程

静脉给药流程

静脉给药流程静脉给药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予方式,它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药物输送到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中,对于一些急救和重症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静脉给药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首先,进行静脉给药前需要准备好需要使用的药物、输液器、静脉导管等设备。

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所有设备和药物的准备齐全,并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避免因为设备故障导致给药不顺利。

接着,进行静脉给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观察患者的静脉情况、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只有在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静脉给药,避免因为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而导致的并发症。

然后,进行静脉给药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通常选择手部、前臂、上臂等位置的静脉进行穿刺。

在选择穿刺部位时,需要注意避开关节、血管瓣膜等部位,避免给药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

在进行穿刺前,需要做好局部消毒工作,使用酒精棉球或碘伏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避免引入细菌导致感染。

穿刺时需要使用无菌穿刺针,避免污染穿刺部位,确保给药过程的无菌操作。

接下来,进行穿刺时需要注意掌握好穿刺的角度和深度,避免穿透血管或者穿刺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穿刺后需要注意观察是否有血液回流,确保静脉通畅,避免给药时出现局部渗漏或者血管穿刺不畅的情况。

在穿刺成功后,需要将输液器连接到静脉导管上,调整好滴速,并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在给药过程中,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确保给药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在给药完成后,需要及时拔除静脉导管,并且做好穿刺部位的处理工作,避免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要对患者进行观察,确保给药后患者的情况稳定,避免出现给药后的不良反应。

总之,静脉给药是一项需要细致操作的医疗技术,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给药时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确保给药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对于患者来说,也需要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保持身体部位的放松,避免因为紧张而导致给药不顺利。

医院药学概要-第四章-静脉药品集中调配

医院药学概要-第四章-静脉药品集中调配

PPT课件
21
第三节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工作内容和流程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简要工作流程
临床医师开具静脉输液治疗处方(用药医嘱) →医嘱信息传递→药师审核确认合理→打印标签→ 贴签摆药→核对→混合调配→输液成品核对→输液 成品包装→分病区由工人送达→病区药疗护士核对 签收→护士再次与病历用药医嘱核对→给患者静脉
PPT课件
18
第三节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工作内容和流程
处方审核
审方药师逐一审核患者静脉输液处方(医嘱),确认其 正确性、合理性和完整性。
审核内容:
❖ 处方信息是否完整
❖ 药品的选择
❖ 药品的用法用量
❖ 给药的方式
❖ 溶媒的选择和用量
❖ 配伍是否合理(药物的稳定性、相容性、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PPT课件
贮存和养护药品。
PPT课件
13
第二节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建设基本要求
(3)设备要求 ❖ 百级生物安全柜
——抗生素类和危害药品静脉用药调配 ❖ 水平层流洁净台
——肠外营养液和普通输液静脉用药调配
❖ 静脉用药调配所使用的注射器等器具
PPT课件
14
第二节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建设基本要求
生物安全柜
19
第三节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工作内容和流程
❖ 输液标签
PPT课件
20
第三节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工作内容和流程
静脉用药混合调配
工作依据: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 《静脉用药调配操作规程》
工作程序: ❖ 洗手,着装要符合洁净区规定 ❖ 加药调配前复核标签和摆放药品的正确性 ❖ 加药时注意药品的理化性状变化,如有问题立即报告 ❖ 调配后成品输液和空安瓿按相应标签放置,以便药师核对 ❖ 药师调配完成要在输液标签上签字

静脉输注药物的正确使用 (1)

静脉输注药物的正确使用 (1)

临床应用的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为最普遍静脉输液是临床用药、治疗疾病、补充营养的重要手段静脉药物配置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风险性较大的一种给药方式简称输液反应,系输液引起或与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总称。

“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

临床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热原反应和类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其他尚有菌(细菌、芽胞、真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等。

在输液后15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冷感、寒战,发热38℃以上,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

静脉炎当患者静脉输液的疗程较长,输入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或因反复穿刺致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等都会导致静脉炎。

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急性心衰多因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且输液量大,输液滴速太快所致。

热原: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药剂学)微粒异物: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病菌或灰尘:没经滤过的空气携带进入输液输液器具操作因素药物因素病人因素明确溶媒pH值,药物特性,对静脉输液的稳定性十分重要青霉素水溶液在pH 6.0-6.5 稳定如选用葡萄糖作为溶媒,加速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水解,效价降低青霉素类及其酶抑制剂(除苯唑西林等异噁唑青霉有耐酸性质),在葡糖注射液中有一定程度的分解。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不仅被葡萄糖催化水解,还能产生聚合物,增加过敏反应。

头孢类的β-内酰胺环较青霉素类稳定,可与葡萄糖配伍,但实验也证明头孢类与0.9%的氯化钠>5%GS>10%GS.依托泊苷注射液在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可形成细微沉淀,应该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盐酸吡柔比星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水溶解,以免pH的原因影响效价。

医院临床药学部门常用指标说明

医院临床药学部门常用指标说明

医院临床药学部门常用指标说明随着国内医疗管理领域对药学管理要求的提升,各类指标的统计和监控工作也落在临床药学部门药师们的身上,本篇文章整理一些常用的药学指标,供大家参考。

1、药品使用类指标(1)药占比计算公式:药品总收入(万元)/同期医疗总收入(万元)×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总药品收入占同期医疗机构医疗总收入的比率。

依据:《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卫体改发〔2015〕89号)。

指标要求:药品总收入指医疗活动中所得的全部药品的总收入,金额以零售金额(万元)计算。

所指药品不含中药材、中药饮片、院内制剂,国家谈判品种及血友病治疗用药及其他国家规定不计入药占比的药品。

医疗总收入指医疗活动中所得的总收入,金额以万元计算,包括挂号费、诊疗费、护理费、床位费、材料费、手术费、麻醉费、药品费以及其他医疗费用等。

(2)门急诊次均药费计算公式:门急诊次均药费=医疗活动中患者药品总费用(门诊/急诊)/同期同范围就诊患者总人次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医疗活动中药物治疗费用情况。

依据:《药事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版)》。

指标要求:同期同范围就诊患者总人次数是指与统计的药品总费用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抽样范围内(门诊/急诊)就诊患者的总人次数。

患者医疗活动中未产生药品费用,应记为1人次。

同一患者一天在多个科室就诊、多个就诊医师开具多张处方,应记为1人次。

(3)住院次均药费计算公式: 住院次均药费=医疗活动中患者药品总费用(住院)/同期同范围就诊患者总人次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医疗活动中药物治疗费用情况。

依据:《药事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版)》指标要求:同期同范围就诊患者总人次数是指与统计的药品总费用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抽样范围内(住院)就诊患者的总人次数。

同一住院患者出院后再入院,应记为2人次。

患者医疗活动中未产生药品费用,应记为1人次。

2、抗菌药物类指标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

常见静脉滴注用药物配伍禁忌及给药注意事项

常见静脉滴注用药物配伍禁忌及给药注意事项

常见静脉滴注用药物配伍禁忌及给药注意事项配伍禁忌,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

物理性配伍禁忌是某些药物配伍在一起会发生物理变化,即改变了原先药物的溶解度、外观形状等物理性状,如水溶液与油溶液配伍出现分层;由于溶剂改变使溶质析出等等。

化学性配伍禁忌较为常见,是指某些药物配伍在一起会发生化学反应,不但改变了药物的性状,更重要的是使药物减效、失效或毒性增强,甚至引起燃烧或爆炸等,常常可以观察到外观的改变,如变色、产气、沉淀、水解、燃烧或爆炸等。

药理性配伍禁忌即2种或2种以上药物互相配伍后,由于药理作用相反,使药效降低、甚至抵消或药物联用导致药效过度增强而使毒性增强、人体不能耐受的现象。

药理性配伍禁忌也可以称为“药物相互作用”,通常不伴随外观的改变。

分瓶静点是避免体外配伍禁忌的有效方法,但对于连续应用存在配伍禁忌的两种药物时,输液管中的配伍禁忌仍然存在,在两组溶液之间冲管可以有效避免输液管配伍禁忌,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临床药学室对我院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进行了总结,供临床参考使用。

《药学》名词解释

《药学》名词解释

《药学》名词解释
药学名词解释
药物
药物是指为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改善健康状况而使用的物质。

剂量
剂量是指药物的使用量。

用药时必须按照合适的剂量使用,以保证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药效学
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到达机体后所产生的生物效应的学科。

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过程,即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学科。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时可能产生的对机体不利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等。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个或更多药物同时使用时,其中一个药物可能影响另一个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或排泄等过程,从而影响药物的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注射剂
注射剂是指需要通过注射途径给药的药物剂型。

口服剂
口服剂是指用口服途径给药的药物剂型。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指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液体的方法,使药物迅速进入循环系统。

药理学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作用效应、作用过程及其与身体的关系的学科。

处方药
处方药是指需处方方可购买的药物,使用前必须获得医生的处方。

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是指可自由购买的药品,使用前无需医生处方。

禁忌症
禁忌症是指对某种药物使用存在绝对禁忌的情况。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是指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包括禁忌症、副作用、使用方法等。

抗生素药物静脉输注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3-2024)

抗生素药物静脉输注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3-2024)

抗生素药物静脉输注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3-2024)抗生素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指南1. 背景抗生素药物静脉输注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抗生素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以及静脉输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何进行安全、有效的抗生素药物静脉输注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挑战。

为了规范抗生素药物静脉输注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中华护理学会制定了本团体标准。

2. 目的本指南旨在为护理人员在抗生素药物静脉输注过程中提供明确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3.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中从事抗生素药物静脉输注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

4. 内容4.1 准备工作4.1.1 环境准备- 保持病室清洁、安静、舒适,温度适宜。

- 光线充足,便于观察患者病情。

- 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及药品。

4.1.2 物品准备- 抗生素药物及输液器具。

- 注射器、针头、输液器、输液袋等。

- 止血带、棉签、酒精、碘伏等。

- 急救药品及设备。

4.1.3 患者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抗生素药物静脉输注的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合作。

- 评估患者病情、血管情况、过敏史等,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

4.2 输注过程4.2.1 操作步骤1. 洗手、戴口罩,准备输液器具。

2. 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消毒皮肤。

3. 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静脉穿刺,确保针头顺利进入血管。

4. 固定针头,连接输液器。

5. 调整输液速度,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6. 输注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

7. 输液完毕后拔针,按压止血,观察患者有无局部出血、肿胀等情况。

4.2.2 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抗生素药物使用原则,根据医嘱准确给药。

2. 注意观察抗生素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 输液过程中注意保持管道通畅,避免折叠、扭曲、滑脱。

4. 加强患者教育,指导正确服药、观察病情变化及处理简单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达稳分数时间的求法
C k0 (1 e kt ) kV
令 fss C /Css 1 e kt
t ln(1 fss ) / k
t=nt1/2, k=0.693/ t1/2,则
fss 1 e 0.693n
n ln(1 fss ) / 0.693
达稳的速度与滴注速度ko无关; t一定时,消除速 度常数k大的药物达稳速度快
kV
kV
k0 kV
Css
先快速静脉输注
120
100
k 01 k 0 /(1 e kt )
80
c(ng/ml)
60
40
C k01 (1 e kt )e kt k0 (1 e kt ) 20
kV
kV
0
k0 e kt k0 (1 e kt )
0
kV
kV
k0 kV
Css
k10为快速静脉输注速度
第四节 静脉滴注
( intravenous infusion)
一、建立模型找出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k0
k X (t), V
k0为输注速度; X(t)为t时体内药量; V为表观分布容积;k为消除速度常数
dX dt
k0 kX
k0 X0 /t
t=0时X=0
sX k0 / s k X
X k0 s(s k)
k0为慢速静脉输注速度
2
4
6
8
t(h)
later former
X k0 (1 ekt ) k
C k0 (1 e kt ) kV
二、稳态血药浓度
当t→ ∞, 则 e-kt→ 0
Xss=ko/k
Xss 稳态血药量
Css=ko/kV
Css 稳态血药浓度
c(ng/ml)
9 8 7 6 5 4 3 2 1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t(h)
对于k、V一定时,Xss或Css由ko决定
c(ng/ml)
120 100 80 60 40 20
0 02468 t(h)
iv inf
静脉输注达到某一稳态分数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个数(n) 1 2 3
4
5
6
7
达稳分数(fss) 50 75 87.5 93.8 96.9 98.49 99.2
四、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c(ng/ml) logc
5
0.8
0.6
4
0.4
3
0.2
0
2
-0.2
-0.4
1
-0.6
0
-0.8
0
5
10
15
20
0
5
10
15
20
t(h)
t(h)
1、稳态后停滴 C k 0 e kt kV
logC log k0 ktFra bibliotek kV 2.303
斜率 截距
k kV, V
2、稳态前停滴
C k0 (1 e kT )e kt kV
logC log k0 (1 e kT ) kt
kV
2.303
斜率 截距
k kV, V
五、静脉滴注的负荷剂量(loading dose)
静注负荷剂量
X
0
CssV
C X 0 e kt k 0 (1 e kt )
V
kV
Csse kt
k0 kV
(1 e kt )
k 0 e kt k 0 (1 e k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